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四川著名茶叶

找到约1,077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四川第十届茶叶开采活动在纳溪区启动,刘桂才副会长出席并签署战略协议

青山吐新绿,又闻早茶香。2月11日上午,以“千年茶乡振兴路 香飘世界纳溪茶”为主题的四川第十届茶叶开采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中国特早茶城举行,来自国家、省市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嘉宾以及新闻媒体共同见证纳溪特早茶的发展盛况。

据悉,四川第十届茶叶开采活动周由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泸州市农业农村局、泸州市乡村振兴局、泸州市文化广播和旅游局、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农业经济研究分会承办。同期还开展了2023中国(泸州)乡村振兴大会暨新农业产业发展交流会、天府旅游名县文旅发展联盟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推介会、2023我与全球同纬度最早春茶首发新茶零距离互动品鉴、“网红说茶旅”暨中国特早茶茶旅体验等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茶产品展览展示、新品展销、茶文化体验、互动游戏、茶旅推介等活动,充分展示纳溪特早茶的文化底蕴,弘扬中华优秀茶文化。

我会副会长,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总工程师、研究员刘桂才受邀出席了本次活动。

01 我会与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采品香茗,情漫云溪。在启动仪式上,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伴着茶香向未来—四川茶叶开采活动周十年回顾与展望》,见证全国各地茶友共饮一杯“二月茶”现场连线互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纳溪区授牌“泸州市纳溪特早茶科技示范专家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发布纳溪特早茶新品;泸州市人民政府与先正达集团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纳溪区人民政府分别与茶科技类、茶战略类、茶精加工类、茶文旅类的24家企业集中签约。

集中签约仪式环节,我会与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三茶统筹”融合发展合作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由我会副会长,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总工程师、研究员刘桂才现场签署。

(左3: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副会长,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总工程师、研究员刘桂才)

随着《“三茶统筹”融合发展合作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我会将与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就区域特色茶叶主题公园打造、茶乡旅游发展、茶文化、市场推广、国际、技术帮扶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积极助力泸州市纳溪区茶产业和茶乡旅游发展。

《“三茶统筹”融合发展合作项目》

合作内容详览

(△请您上下滑动查看▽)

区域特色茶叶主题公园打造。双方共同就“梅岭茶叶主题公园”打造开展合作工作,共同推动公园按计划打造。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为公园打造提供指导、评估、咨询等服务,协助茶叶公园顺利打造;泸州市纳溪区在公园投资、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持续投入,确保茶叶公园基础条件及后续工作顺利推进。

茶乡旅游发展合作。双方以“区域特色茶叶主题公园”打造为基础,开展茶乡旅游全面合作。双方共同编制配合全域旅游发展的茶乡旅游发展规划,适时举办茶乡旅游方面的会议论坛、展览展示、旅行活动;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充分利用机构资源,推动泸州市纳溪区与全国性旅游平台、媒体平台、电视节目平台进行合作,重点推动宣传工作,打造大众心中的茶乡旅游目的地。

茶文化合作。双方共同合作,积极推动泸州市纳溪区茶文化、茶叶历史、文化创意等方面的挖掘和发展。将茶文化与茶乡旅游发展进行深度融合,发展茶文化研学旅行,打造寓教于乐的文旅胜地;深度挖掘当地茶文化及特色民俗,开发文创产品,提升当地特色影响力;合作组织各种茶文化活动,推动当地茶文化深入人心。

市场推广合作。双方共同合作推动泸州市纳溪区茶叶品牌在市场上的认可度、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双方开展会议会展、宣传推广等方面合作,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支持并参与泸州市纳溪区主办的各类茶事活动;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主办或参与举办的各类国内外涉茶展销会、推介会、洽谈会和论坛会议等,优先通知泸州市纳溪区组团参加,并对泸州市纳溪区茶叶品牌及企业进行重点宣传推广,泸州市纳溪区需积极和全面的参与;双方适时共同举办茶产业博览会、展销会、品牌推介会等。

国际合作。双方共同推动泸州市纳溪区茶叶出口和国际交流工作的发展。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充分利用机构国际资源,为泸州市纳溪区茶叶品牌和相关产品出口提供各项咨询、协助、信息服务;根据泸州市纳溪区茶叶出口和国际交流需求,组织举办各种类型国际茶事活动;为泸州市纳溪区茶叶参与海外展览展示、推广活动积极拓展渠道和机会。

技术帮扶。根据泸州市纳溪区的需求,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可组织国内外专家对泸州市纳溪区进行品种培育、种植、加工、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技术支持和指导。

其他合作。双方在战略合作过程中,根据需要积极拓展多方面合作,为泸州市纳溪区茶产业和茶乡旅游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02 茶香沁福地,四川泸州市纳溪区茶旅融合齐发展

据悉,纳溪区已连续举办十届茶叶开采活动周,目前拥有茶叶基地31.5万亩,投产面积达24万亩,年总产量2.29万吨,培育出名优茶加工企业100多家,茶产业综合产值77.5亿元,“纳溪特早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到45.22亿元。

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始终立足于“特早、有机”发展思路,围绕培育“精制川茶”和“一体两翼”战略部署,以及“中国西部工匠城核心区”建设等契机,着力打造百亿茶产业,全力推动纳溪特早茶融入“一带一路”,坚持以茶兴农、强农、惠农,依托茶产业做好“旅游+”“生态+”等,让一片茶叶成为振兴乡村的支柱产业。

好山好水出好茶。纳溪区坚持将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扶持茶农开展茶叶种植,茶厂进行技改,打造出了凤羽、瀚源、凤岭、大里、伏金、荣龙、雾隐等多个品牌。其中,瀚源、凤岭等品牌茶叶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名优产品奖;“纳溪特早茶”地理标志已于2011年12月通过农业农村部审批,也是首批中国—欧盟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纳溪区按照“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茶旅融合”理念,依托二月亭茶山、海棠花海、凤岭茶厂等地,陆续开发出了养生体验游、早茶之乡体验游等茶旅线路,已建成具有观光功能的茶园面积达12万亩,每天可接待游客5000人次以上,全年可接待35万人次,年茶旅收入达9亿元。“梅岭茶叶主题公园旅游线路”两次获评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03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

我会(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是由从事茶产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的专业性社团组织。接受农业农村部、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宗旨是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促进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国际方面,我会搭建了“中国茶叶进出口供求信息采集平台”,于2021年底上线,由我会主导,联合各国大使馆及相关茶叶协会、机构为中国茶叶出海提供正规渠道。截止目前,中农促茶产业分会已与十二个外国驻华大使馆、办事处联系,并达成合作交流意向。其中不乏众多茶叶进口大国,为中国茶企进驻进口国市场降低门槛,助力中国茶叶品牌出海。

国内方面,我会积极围绕产业政策,做好产业调研与会员服务,搭建会员单位与政府、企业、市场之间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同时,积极推动“走出去、引进来”提高茶叶行业现代化水平,培育行业知名品牌,推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截止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茶乡旅游发展大会和五届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年会,其中茶乡旅游发展大会每年面向全国茶区征集竞品茶乡旅游线路,并探讨通过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有机融合促进茶乡旅游发展,助力茶区乡村振兴;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年会源于中国茶业大会,是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性茶行业顶级盛会,大会从2014年起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2017年首次走出北京,由地方承办。

△第二届茶乡旅游发展大会现场

2019年10月29日,以“让茶融入‘一带一路’,让世界爱上中国茶”为主题的2019“一带一路”国际茶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茶业大会在湖北省赤壁市开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国际组织代表、茶界知名专家学者、著名茶企和采购商1200余人共襄盛会,以茶为题,开展高端对话,把脉世界茶产业发展,深化交流合作,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共建。

△2019“一带一路”国际茶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茶业大会现场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分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故宫茶文化特展,四川贡茶再入皇城


六千年前的一捧树叶,
是如何刻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又是如何连通万里、香飘环宇?
这一次,你可以走上午门寻找答案!
       9月2日,“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正式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主办,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展品总数达555件(组),以鲜明的主题、宏大的规模,立体展现穿越历史、连通地域、融合民族的中华茶文明。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传说在神农时代,中国人已经认识并利用茶;
浙江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
人工种植茶树根;
山东战国墓葬出土了距今约2400年
经过煮(泡)的茶叶遗存,
是已知最古老的饮茶实证;
公元前53年,吴理真在蒙顶山(今四川省雅安境内)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 于是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块凹地上,移植种下七株茶树,开启手工制茶历史。
自汉代以来,
关于茶的认知和制备方法日趋多样,逐步形成食茶、煎茶、点茶、煮茶和泡茶等备茶方法,饮茶逐渐成为超越生活的艺术体验……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故宫博物院期待以展览形式,带领观众体悟茶史之厚重、茶道之精深、古今茶事之丰富,以茶载道,阐释崇尚和谐的中华“和文化”。

千秋蒙顶 千年贡茶

       中国茶产业发展举世瞩目,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而四川作为中国茶业大省之一,此次展览本次展览的40余件茶展品中,有11款历史展览茶和2款新兴品牌茶叶属于四川。

四川11款历史展览茶

1.仙茶
产于四川雅州府名山县(现雅安市名山区)蒙顶上清峰甘露井侧。乾隆年间便有记载。而光绪时,名山县令有《蒙顶茶说》存世:“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上清峰茶园七株又美之。世传甘露惠禅师手所植也。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以其异,谓曰仙茶……“此茶产量不多,多用于皇家祭祀。

【仙茶,图片出自(故宫贡茶图典)】

2.陪茶
产于四川雅州府名山县(现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上清峰。仙茶园以外产区,为仙茶次一级贡茶茶品。

【陪茶,图片出自(故宫贡茶图典)】

3.菱角湾茶
产于四川雅州府名山县(现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与陪茶园数十步之菱角峰下。仙茶园以外产这,为仙茶次二级品级。


【菱角湾茶,图片出自(故宫贡茶图典)】

4.蒙山茶
产于四川雅州府名山县(现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上清峰。即蒙顶茶,茶芽均匀细嫩,与仙茶,菱角湾茶等都是四川重要贡茶品类。


【蒙山茶,图片出自(故宫贡茶图典)】

5.陈蒙茶
档案记载中,茶叶名称原为”蒙茶“而在故宫博物馆现存的实物名称为”陈蒙茶“。此陈蒙茶与蒙山茶相似度极高,因此陈蒙茶或为陈放的”蒙茶“或”蒙山茶。


【仙茶,图片出自(故宫贡茶图典)】

6.青城芽茶
产于原四川成都府灌县(今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是四川传统名茶之一。是清代四川重要的贡茶品类,除土贡外,四川等地的地方官员个人进贡,也有青城芽茶。


【青城芽茶,图片出自(故宫贡茶图典)】

7.灌县细茶
产于原四川成都府灌县(今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灌县是四川著名产茶区,灌县细茶产自于灌县境内,具体产出地尚待考证。


【灌县细茶,图片出自(故宫贡茶图典)】

8.邛州茶砖
产自原四川邛州直隶州(今四川省邛崃市)。嘉庆年间修订的《邛州直隶州志》载:“邛州贡茶,造茶为饼,二两,印龙凤形于上,饰以金箔,每八饼为一斤,入贡,俗名砖茶、”


【邛崃茶砖,图片出自(故宫贡茶图典)】

9.观音茶
产自四川蒙顶山,一说出自元四川雅州府荥经县(今四川雅安市荥经县)。清代只有五种贡茶的包装为银制,分别是仙茶、陪茶、菱角湾茶、春茗茶和观音茶。


【观音茶,图片出自(故宫贡茶图典)】

10.名山茶
产自原四川雅州府名山县(今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名山县境内的蒙顶山为中国著名产茶名山,其所产茶叶为历代所推崇。清代,名山茶与产自蒙顶山的其他类名茶作为贡品进贡到宫廷。


【名山茶,图片出自(故宫贡茶图典)】

11.春茗茶
产自原四川雅州府名山县(今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从故宫博物馆现存的春茗茶实物上看,包装与仙茶有很大相同。茶叶罐为梯形,上宽下窄,上有明黄色封签,签上有“春茗茶”标识。


【春茗茶,图片出自(故宫贡茶图典)】

四川新兴品牌2款(排名不分先后)

1.蒙顶黄芽
产自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是芽形黄茶之一,此次展览中新兴品牌的茶叶只有两款黄茶,其中之一为蒙顶黄芽。


2.残剑飞雪
残剑飞雪产自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是全国茉莉花茶推荐单品、中国茶业博物馆收藏茶。


此次残剑飞雪作为四川茶叶的新兴代表进入故宫展览,是茶文化特展中唯一一款企业品牌的茉莉花茶。

其茶叶外形纤秀均整,茉莉花娇小洁白。两相结合,在此次展会中绽放出独有的颜色。

强大的参展阵容背后,是根深叶繁、厚重悠长的茶文化。

时至今日,全球已有60余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生产茶叶。历经千年发展,茶伴随着文化交流、科技进步,正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活跃于世界人民的生活中。茶文化从传统中走来,滋养当代,也必将绽放于未来。

(部分图片文字源自故宫博物馆)

来源:残剑飞雪茶业


天府,茶叶,蜀土茶称圣

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老茶铺里孕育了悠久的饮茶文化。

四川作为最早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地区,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唐宋时期,川茶产量都名列前茅。四川人爱茶如命,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种茶制茶生产经验,更让喝茶、品茶的茶文化融入老成都的血脉,成为黎民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年春季的清明节前,都是采茶的好时节。

认茶 茶叶做到老 名茶识不了

在浩繁的茶叶世界中,茶叶品种名目众多,令人眼花缭乱,茶叶界有句老话说:“茶叶做到老,名茶识不了”,道出了长期以来对茶叶品种分类的疑惑。时至今日,人们已普遍认同把茶叶分为六种类别,即:绿茶、红茶、黑茶、青茶、黄茶和白茶。翻开茶叶史料,纵观名茶名录,其品种之多,足以令人叹为观止。自《茶经》问世后,茶叶的花色品种越来越丰富多彩,上至皇亲贵胄,下至黎民百姓,都一日不可或缺,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中国的名茶起源于贡茶,自唐代到清代,被列为贡品的花色品种繁多,名品层出不穷。我国茶叶产区南起海南岛,北至山东蓬莱,西至云南,东到台湾,这些地区所产的名茶,论时代有古有今,论形色千姿百态,论品质气味兼优,论产地各得其所。

大体来说,名茶以绿茶为最丰,其次是青茶类,其余则较少。绿茶类的名茶花色品种最多,如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信阳毛尖、南京雨花茶等。青茶类中以乌龙茶为大宗,以闽北武夷岩茶最为著名,而以茶树品种分类,又有安溪铁观音、水仙等最负盛名。红茶类的名茶主要是工夫茶,以祁红最为出色。此外,四川的川红、云南的滇红、广东英德的英红均在传统工夫红茶的基础上,改进工艺,制成分级的红茶新品种,在国内外赢得了较高的信誉。黑茶类多为紧压茶,其名茶如湖南文化县高家溪与马家溪所产的花卷原料,品质优异;长沙的河西园茶,能饮能嚼;广西的六堡茶以陈味烟味而著称;此外还有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云南普洱茶等。黄茶类顾名思义是因其茶叶色泽呈金黄色而得名,其名茶有湖南的君山银针、沩山毛尖以及四川的蒙顶黄芽、蒙顶石花等。

这些茶叶名品经过漫长的历史,有的品种在今天仍然焕发着青春,有的为后起之秀所代替,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四川作为最早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地区,早在唐宋时期,川茶产量就名列前茅,据《中国名茶志》统计,全国共有1017种名茶,其中四川省的名茶有63种,如名山的蒙顶茶,峨眉山的竹叶青,雅安的峨眉毛峰,都江堰的青城雪芽,邛崃的文君毛峰,万源的巴山雀舌,荣县的龙都香茗等都一直为世人爱重。

种茶 茶中故旧是蒙山

蒙顶茶产于名山县蒙山一带,是蒙山所产各种名茶总称,分黄茶和绿茶两类。蒙山产茶历史悠久,相传从西汉时起,蜀人就开始在蒙山种植茶树,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品种之一。蒙顶茶从唐朝开始作为贡茶,一直沿袭到清朝,1000多年不曾间断,这在中国茶叶史上也是罕见的。陆羽在《茶经》中品评天下名茶,曰:“蒙顶第一,顾渚第二。”因此,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了不少称颂蒙顶茶的诗篇,一句“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更是成为四川名茶绝佳的广告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琴茶》诗中说:“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把蒙顶茶和最有名的古典“渌水”曲牌相提并赞,表达了对蒙顶茶的酷爱。与贾岛齐名的苦吟诗人孟郊远在山东,却独好蜀茶,他曾写有《乞茶诗》,向在朝廷做官的友人讨要蒙顶贡茶:“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锦水有鲜色,蜀山绕芳丛。”刘禹锡有《西山兰若茶诗》写道:“何况蒙顶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唐代黎阳王还专门写了《蒙山白云岩茶》诗:“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北宋画家文同,是苏东坡的表哥,他不仅以擅长画墨竹著称于世,也是一位品茶的高人。文同在四川邛州任通判时,收到友人寄送的蒙顶新茶,恰好又得到了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二泉”的无锡惠山泉水,烹饮后盛赞蒙顶茶是蜀茶之最,于欣喜中写出了五言长诗《谢人寄蒙顶新茶》:

蜀土茶称盛,蒙山味独珍。灵根托高顶,胜地发先春。

几树初惊暖,群篮竞摘新。苍条寻暗粒,紫萼落轻鳞。

的白樂香琼碎, 鬖绿虿匀。慢烘防炽炭,重碾敌轻尘。

无锡泉来蜀,乾崤盏自秦。十分调雪粉,一啜咽云津。

沃睡迷无鬼,清吟健有神。冰霜疑入骨,羽翼要腾身。

磊磊真贤宰,堂堂作主人。玉川喉吻涩,莫惜寄来频。

诗人不仅对蒙顶茶的高雅品质大加赞赏,还对此茶的采摘、加工、焙制也作了细致地叙述。

还有清代名士赵恒也在《拭蒙茶诗》中称赞蒙顶茶,活色生香,令人垂涎:

色淡香长品自仙,露芽新掇亲手煎;

一壶沁入诗脾后,梦醒甘回两颊涎。

制茶 列作人间第一香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罢造龙团”,开创了散茶的全盛时代,这在四川的茶叶制作中也有体现。据《清稗类钞》记载,四川邛崃、雅安所产的“锅焙茶”,被诗人赞为“性醇味厚解毒疠,此茶一出凡品空”,把“锅焙茶”与蒙顶茶相提并论。

由于制作技术上的改进,炒青取代了蒸青,散茶的制作普遍窨用香花,以提高茶叶的自然品质和香气,诸如茉莉、玫瑰、蔷薇、栀子、梅花等皆可入茶,等到适时花季,“摘其半含半放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伴。”茉莉花茶最早是士大夫赏玩的香料茶,到明清时期已商品化,成为大众喜爱的茶饮,明末小说家钱希言有七言诗云:

斗茶时节买花忙,只选头多与干长;

花价渐增茶渐减,南风十日满帘香。

清代四川的大才子李调元有一首以《茉莉》为题的诗作,描写了晚清嘉州地区(今乐山)茉莉花栽种和销售的盛况:

田田茉莉种山家,蝶乱蜂狂十里斜;

怪道花奴多醉色,嘉州米价不如花。

在茶叶大家族中,花茶一枝独秀,别有风情。花茶又称香片,四川的花茶早在清代已远近闻名,其窨制的方法就是把新鲜的茉莉花放在干燥的茶叶中,使茶叶染上花的香气。茉莉花早在1000多年前就从波斯传入中国,被称为“人间第一香”,茉莉花茶作为花茶中的主要产品,产销量一直居花茶中的绝对首位。

四川是最早栽培茶树的地区,自古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

品茶 成都人“啖三花”

众所周知,茉莉花茶是老成都人的最爱,泡茶馆,喝“三花”,好些成都老茶客保持了一辈子这样的生活习惯:天麻麻亮就早早来到茶铺,用一碗“三花”开始寻常而舒心的一天。一碗热气腾腾的花茶在手,未饮已清香扑鼻,品之浓香饶舌,品后余香不散,和一些老街坊老相识一边品茶一边摆龙门阵,人与人的关系因一杯茶而和谐,各自乐在其中,正如诗中所言:倾杯灌水焙茗忙,邀约聊天论短长;话到今年风雨顺,新茶款款比清香。

成都人钟爱“三花”,如遇“知音”,有一份不可割舍的情结。“三花”是“三级花茶”的简称,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三花”的价格不是太贵,品位不是太低,刚好和成都市民的生活水准和品茶口味契合在一起。很长一个时期,去茶馆 “啖三花”几乎是一个幸福成都人的标志,于是成都人爱“三花”就像爱生活本身一样。知足常乐的成都人在享受中有所节制,在节制中又感到心满意足。

如今,“三花”几乎淡出了茶客们的视野,花茶经过商家的精心制作包装后冠以“龙都香茗”“碧潭飘雪”这些如诗一般美好的名称,再次焕发生机,成为深入人心的花茶品牌。如今好茶多了,成都人的选择也多了,但喝“三花”的滋味未尝不是成都人的一曲饮茶“绝唱”。

(来源:成都市政协)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5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