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双江勐库大雪山野生古树茶概述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临茶风起 豪气满仓—— 一片树叶书写的传奇之“起源说”

1939年,湖南人冯绍裘在云南顺宁(凤庆)创制了第一杯滇红茶,从此,临沧“滇红”享誉世界;

1985年,浙江人汤仁良倾尽大半生心血创制的以临沧茶为原料的“蒸酶茶”在耿马投产,打破了此前业界公认云南大叶种茶不能做绿茶的桎梏,打造了临沧茶的另一座历史高地;

2021年,冰岛老寨茶叶当年采摘权的拍卖中,一棵树龄500多年的古树茶,拍出了166万的价格,诠释了“玉树金叶”的财富神话,从隐匿深山,到名满天下,冰岛、昔归,让临沧茶又一次在“普洱江湖”登峰造极,盛名远播。

这是临沧茶的今生,是厚积薄发终于惊艳世界的故事,而这一切的起源,就深藏在3200年前濮人种下的茶树里,盛放在临沧2.4万平方公里的山川河流、葳蕤河谷间。

临沧茶,尊天下

世界茶叶起源中心

一直在中国乃至世界茶业版图上

书写着临茶前世今生的传奇

起源之地

临沧,有一棵目前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茶树——3200年。

3200年前,生活在澜沧江畔的濮人种下了这棵茶树。古人说,山中岁月不计时长。3200年的时光,似乎就在春雨冬雪、云卷云舒中悄然而逝。这棵古老的茶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历沧海桑田,用一轮又一轮的年轮,一千年又一千年不变的茶香,记录下生活在澜沧江畔的人们,世世代代与茶休戚与共的历史画卷。

3200年后,这棵位于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香竹箐的古茶树,基部干径达184厘米,已长成世界上最粗最古老的栽培古茶树,通过考证,其年代可追溯至周武王时期,她被誉为“茶王之母”。因为她,茶业界盛传“临沧是茶叶起源地的中心地带”的理论得到最有力佐证。

临沧有古濮人的后裔布朗、德昂、佤族等23个世居少数民族。据记载,新石器时期,澜沧江流域以“忙怀型”新石器文化为代表的古濮人,在原始森林中,发现、采集、饮用了茶,那时称为野茶、本山茶、大山茶、大黑茶,进入农耕社会后,古濮人将野生茶逐步引为家种,古濮人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早最古老的茶农。

距离香竹箐100多公里的东南方,漫湾电站附近的澜沧江边上,有一座记录云南大叶种茶栽培历史的知名山头——白莺山,在白莺山上万亩的区域内,保存了野生型、过渡型和人工栽培型的上百万株古茶树。这座处于“忙怀文化”核心区的云县白莺山古茶园,被誉为完整记录茶树从野生、半野生到栽培型驯化全过程的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国内外茶学专家认为,白莺山古茶园是目前已发现的可以看到茶树从野生到家种整个变化过程的地区,而且茶树种类最多样化,是茶树种质资源宝库,理应成为开展茶树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白莺山古茶树依村附寨,每日都守护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闻得见人间的袅袅炊烟。而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了,茶树记录了这里是古濮人活动的重要区域。白云苍狗,4000多年过去了,上百万棵古茶树,依然以勃勃的生机,见证、书写着人类茶树的栽培史和茶文化的历史。

万物有灵

千百年来

临沧人民都是茶的守护者

而茶

也在滋养和回馈着守护他的茶农

一代又一代

一世又一世

2015年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1年香竹箐3200年古茶树的鲜叶采摘价格拍出10公斤鲜叶采摘权1068万元的高价,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动辄几千上万元的茶叶价格,不断缔造着各地茶农身价倍增的财富故事,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至理名言。

昔归、忙肺、梅子箐、帕拍……如今的临沧,前有著名茶山势不可挡,后有小众山头后来居上,一幅名茶山林立的壮丽画卷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理想家园

1997年,一场罕见的大雪,厚厚的堆积在了整个勐库大雪山上。

待雪融化,半山腰至山顶竹林悉数被冻死,当地村民这才发现,原本密密匝匝的竹林深处,深藏着一大片葳蕤茂盛的野生古茶树。

这一大片古茶树林,有1.2万亩,树龄最大的在两千年以上。这个数据刷新了以往云南已知野生古茶树群落面积的纪录。

至此,勐库古茶树群落进入人们的视野。

“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好茶叶必定产自于向阳山坡有树木荫蔽的生态环境之中。

江河纵横

群山叠翠

气候宜人

这是临沧地理区位

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的鲜明概述

临沧,位于云岭山脉和怒山山脉南端,澜沧江、怒江两水系之间,北回归线两侧。65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剧烈撞击挤压,成就了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特殊地形,无量山山脉、高黎贡山山脉东西拱卫呵护,印度洋北上的暖湿气流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南下冷空气交汇相持,让“两洋分水、太阳转身”这一独特地理区位的临沧,形成了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等多种立体气候类型。

著名的气候学家吕烔称誉临沧为“生物优生地带”,是茶树生长的“天堂”。临沧最低河谷海拔为450米,最高海拔为永德县大雪山3504米,以1000—2200米的山地居多,平均气温16.5℃—19.5℃之间,全年无霜期290天以上,年降雨在1100—1500毫升,四季如春;全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光照充足且光质好,绿色植物氨基酸和儿茶素内含成分增大;土地为花岗岩、片麻岩发育的酸性黄壤、红壤和棕性森林土,pH值4.6—5.5之间,是大叶茶宜种和优质高产的一块热土。

临沧的地理、自然、生态“三大”核心因素,造就了临沧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卓越生态环境,构成了临沧茶叶品质的多样性,成就临沧成为茶树种质资源天然基因库和世界茶树地理起源中心和栽培起源中心。

成为茶树生长的

“理想家园”

村村寨寨采茶卖茶,家家户户种茶制茶,老老少少喝茶爱茶。对临沧而言,茶产业既是一个富民产业,也是一份情怀。临沧历届党委政府坚持发展茶产业、爱护茶产业,临沧的茶叶由解放前的10多万亩,发展到现在173.4万亩,其中,获得有机及转换认证的茶园28.8万亩、通过雨林认证的茶园5.79万亩、组织开展绿色认证茶园56.14万亩。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提出“在临沧建立世界第一流大茶园”构想,正在变成现实。

物竞天择

冰岛和昔归,像矗立在临沧的两个“茶坐标”,一个在高山,一个在河谷;一个温润香甜,一个豪气霸道。更像名震“普洱江湖”的倚天剑、屠龙刀,刀剑出鞘,引四面侧目、八方来朝。

冰岛村,地处大雪山半山腰,大雪山山顶终年积雪,山中云雾缭绕,原始森林密布,大叶种古茶树遍布其间。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双江勐勐土司派人选种200余粒在冰岛村种植,长成150余株,被誉为云南大叶品种英豪的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由此诞生。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双江傣族十一代土司罕木庄发的女儿嫁给顺宁土司,送冰岛茶籽数百斤,在顺宁繁殖变异后,形成了国家级良种凤庆长叶茶。据资料记载,仅1950年至1980年30年间,冰岛古茶园就外运茶籽300多万公斤,已被育成推广的许多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在冰岛村诞生500多年来,通过直接、间接传播,已遍及云南省内外和国内外茶区,这也揭示了勐库是勐库大叶种的原生地,冰岛古茶园是云南大叶茶的发祥地。如今,冰岛已是普洱茶中的NO.1,无论是价格和被追捧程度,都让业界其他茶叶望尘莫及,在茶叶之巅峰书写着无法被超越的“冰岛神话”。

昔归村,背靠大雪山,面朝澜沧江,形成了雾气大、湿度大、日照强度低、早晚温差大的河谷气候,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200毫米。昔归茶分布在海拔750—900米的半山之间,品质却出奇的好,在业界号称“茶皇后”。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但低海拔昔归忙麓山茶园却颠覆了这一认知,创造了另一种可能,这又何尝不是临沧茶谱写的又一传奇。

临沧茶树资源丰富,有野生茶树群落80多万亩,百年以上栽培古茶园11多万亩;有茶组植物4个系8个种,栽培品种上千种;有世界上最粗壮、最古老,树龄3200多年的栽培古茶树锦绣茶尊;有海拔最高、种群密度最大、抗性最强的双江县勐库大雪山野生茶树群落;有完整记录茶树从野生、半野生到栽培型驯化全过程的云县白莺山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有云南大叶种茶发祥地双江冰岛古茶园;有蜚声海内外的普洱茶顶级古树名山——冰岛古茶山、昔归古茶山;有世界顶级古树红茶、古树白茶名山——凤庆锦秀古茶山、云县白莺山。

在澜沧江流域,在临沧市境内的高山河谷,漫山遍野的茶树自由生长。有关专家考证,这些生长在北回归线附近,海拔1600米以上的大叶种茶,是世界上质地最好的生态茶。正如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所言,“世界最好的茶叶在中国,中国最好的茶叶在云南,云南最好的茶叶在临沧。”

物竞天择

最美的春天

藏在茶里

最好的茶

产自临沧

查海霞  徐珊珊

来源:今日临沧,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彩农茶:临沧茶不值得存放?

  云南普洱茶古今中外早有盛名,是原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沿岸的历史传统名茶。千百年来,由于普洱茶产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独特的加工工艺、独具匠心的造型、越陈越香的品质、多姿多彩的饮茶方式、悠久的产制历史和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作用,使普洱茶成为最具魅力和最受国内外人们喜爱的饮料。

  今天,我们专门来说说临沧茶区。多年前涉入临沧昔归、邦东、马台、勐库等,这几年不断与全国各地茶友交流分享临沧茶品,一些茶友甚至是一些茶商对于临沧茶都存在这样的偏见:“认为临沧茶偏涩,不适合制作普洱茶,后期不值得存放”。深究后,才发现,这种偏见其实多是源于茶商地域性的商业诉求而来,一些不明真相的茶友以讹传讹,以致于茶友们形成临沧茶不值得存放的偏见。

  

  临沧号称天下茶仓,茶叶资源非常丰富。临沧不缺好茶,冰岛香甜甘醇、昔归清透细腻、云南岩茶香柔甘活,都代表着临沧茶叶的高品质,其口感、滋味、品质并不亚于普洱、版纳的一线茶,制作优良的临沧茶,后期醇化一样令人惊喜。

  细究其说临沧茶不值得存放的茶商、茶友时,多说临沧茶偏涩,所以存放效果不好。“哪一款茶叶没有苦涩?涩为什么就不值得存放?”再深入细究,其没法说清道明。可是,一句不负责任的“临沧茶不值得存放,失了多少公允?!作为受茶文化熏染、习茶、爱茶之人且不令人扼腕叹息?!

  我想,形成这样不正确的认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误区:


  其一,专业缺失。


  偏信某些不确说法,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以讹传讹。比如有茶友总结“临沧涩、普洱淡、勐海苦。”这本是对这三个大茶区茶性特点的笼统直观概述,这些概述只是大体区分三地区茶叶口感上的大体差异,仅仅只是针对不同口味的茶友方便选茶而已,并不能代表整个地区的茶叶品质。更何况普洱茶每个茶区山头众多,一山一味,岂是一个“涩”、“苦”和“淡”字就能准确表述的。茶无好坏,适口为珍。谬传之人多是了解不全面,茶叶专业知识面比较窄,对临沧茶区了解并不多,不是茶喝少了,就是没喝懂临沧茶。

  其二,历史缺位。


  历史上“普洱府”集散的茶叶统称为普洱茶,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从临沧运至普洱府交易的茶叶,但因其在“普洱府”集散,所以对“临沧”提及也较少。据专家考证和文献记载,临沧早在公元前1200年前后就开始栽培驯化茶树,凤庆濮人在商周时期即“种茶以作贡”,并将普洱茶广泛用以医药、祭祀和食用等;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是唐南诏六国节度之一,“银生城”即今景东县城。“银生城界诸山”,即今景东城东的哀牢山和城西的无量山,南诏时“银生节度”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以及大理、临沧部分地区。可见古时临沧茶区就是一个普洱茶原料产地之一;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开始的引种栽茶活动,则将小户赛的茶叶誉为正宗的勐库大叶茶的发源地;在老一辈茶人的著述中,多次提到临沧茶,诸如:“1902年,用临沧晒青毛茶生产的云南沱茶问世了。1916年,以双江勐库原料为主料制作的沱茶出尽风头。下关茶厂的前生—永昌祥生产沱茶的原料配方比例为:勐库60%取其味;凤山20%和博尚10%取其香;景谷10%取其型。”;原勐海茶厂厂长邹炳良自述:“当年勐海一带大面积茶园茶用来做了红茶或绿茶,勐海茶厂毛料收不够,40%的晒青毛茶从临沧收购,临沧茶滋味浓、茶气足……”从计划经济年代一直到现在,勐海下关两大茶厂及一二线茶厂普洱茶原料,临沧茶原料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边喝着临沧茶,一边贬低临沧茶,是不是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其三,工艺缺陷。


  临沧和普洱其茶叶发展客观上来说要比版纳启步早、进程快,其机械化生产程度远远高于版纳地区,更由于计划经济年代,临沧茶又多以红茶和绿茶为主,晒青茶制作相对不多,所以,造成了近些年来临沧地区制作出来的普洱茶,多存在着“红茶化”和“绿茶化”的痕迹,导致其制作出来的普洱茶后期存放汤薄味寡,涩滞锁口,香气涣散,返苦回涩等等不良表现。

  早几年,就是如今声名在外的昔归茶,当地老百姓滚筒杀青机制作出来,墨绿墨绿的,一喝香高汤清,绿茶化非常严重。冰岛茶红梗暗叶,一喝香甜汤粘,红茶化非常严重。早几年的临沧茶普通存在类似问题。对于茶叶专业知识了解不深的茶商、茶友,那是非常好喝喽,但这样的茶要存下去,怎能不香气涣散,薄汤寡水?!更有不少老百姓制作出来的茶叶,多是烘干机烘干而非太阳晒干。近年来,更有甚者为了追求新制茶品即适口好喝,和用台地茶重萎凋,低温长时间闷炒,提香,降苦涩,轻揉捻假冒古树茶,刚炒出来的湿茶坯热闷等等花样百出。这肯定严重影响茶品后期转化,这样制作出来的茶叶还怎能越陈越香?!

  一款品质优良,能够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临沧当地制作的一些普洱茶,工艺环节没处理好,成品品质必然不佳,这样“有问题”的普洱茶存放再久,也谈不上越陈越香了。这也是给一些茶友造成“临沧茶存放效果不佳”的错觉原因之一。

  任何茶叶都含有苦涩味,多与少的问题,正常的苦涩,苦能化甘,涩能生津,对于普洱茶而言,并非缺陷,而且往往是好茶应有的表现,工艺制作正确,后期醇化下来,一样令人惊喜。

  茶叶中的涩味,一是茶叶自身涩味物质作用的结果属于正常涩味;二是病虫危害导致的;三是施用化肥过多;四是工艺不正确导致涩味。后三项都属于不正常涩味,饮之令人难受不适,并且长期不退。

  茶叶中的正常涩味物质,主要是茶多酚类物质,部分临沧大叶种茶占到高达30%多。严格来说,涩不是一种味觉,因为舌头上并没有感知“涩”的味蕾。涩的基本成分单宁质亦即鞣酸刺激了口腔粘膜上的神经末梢,从而产生兴奋,再传到大脑以后产生了“涩”的感觉。

  在云南,古茶树群落较为集中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三大茶区。临沧因紧临澜沧江而得名,临沧茶资源丰富,是普洱茶原料的最大产地,境内共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有树龄上千年、世界上海拨最高、面积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有最古老的3200年的凤庆香竹箐古茶树和2500年的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王,堪称是世界古茶树的摇篮。云南省的三大国家级群体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就有两个源自于临沧。

  临沧茶资源丰富,大量古茶树由于开发较晚,很好的保存着其原生态、无污染的优良生长环境。临沧是地处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中下游之间,年平均气温17.5°C,年降雨量1400mm,北回归线从境内穿过,全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低纬度、高海拔,水资源丰富,土质多为红壤,PH值4.5-5.5偏酸性,最适宜茶树生长。同时,海拔高的地区,茶叶的生长周期较长,茶叶的品质也就相对好,正是所谓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这里的茶园大多在温暖湿润、云雾缭绕的茶树原产地澜沧江两岸的深山密林中,远离污染源,是天然优质无公害茶,土层深,落叶层厚,土壤有机成分含量高,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空气湿热,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十分卓越。早在1982年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曾提出在临沧建世界一流的大茶园。

  临沧茶普遍茶芽肥厚柔嫩,内含各种丰富物质,有益化学成份含量高,茶叶内含成份分析检测结果数据均达到2008年12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标准值含量要求:“勐库大叶茶叶片特大,长椭圆或椭圆型,叶色深绿,叶质厚软。芽叶肥壮,黄绿色,绒毛特多。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1。7%,茶多酚33。8%,儿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1%。适制云南普洱茶和红茶、绿茶。”(资料来自云南农大茶学系)。

  永德大叶种是省级群体良种,一芽二叶茶多酚含量34%。咖啡碱4.1%,水浸出物45%。

  马台、邦东一带茶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7%,茶多酚33.8%,咖啡碱4.1%,儿茶素总量18.2%,收敛性(茶气)特强,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测定,邦东、马台一带的茶叶,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茶的重要理化指标含量优于其它茶区,条索粗壮、茶气醇烈、汤色金透、经久耐泡,是云南普洱茶中独一无二的佼佼者。

  2015年彩农茶业着力打造的云南岩茶·奇饼妙饼通过国标检测,各项指标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其中促进茶叶良好品质指标的茶多酚含量高于国标5%、水浸出物高于12%……

  这些理论数据表明,临沧茶适制普洱!


  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原始生态的生长环境,内质丰厚、卓尔不群的优良品质,这就是临沧茶!

  昔日:香竹箐锦绣茶王名动天下,如今,普洱“茶中皇后”冰岛绝世品质无以伦比,“临沧班章”美称的昔归茶让人魂牵梦萦,茶中仙子“云南岩茶”的香柔甘活,“勐库十八寨,寨寨出好茶!”,忙肺茶的孤傲,白莺山茶的古朴与原生……

  临沧茶犹如一块还未开发的处女地,尚有大量古茶资源期待有识之士开垦发掘。如今,这匹卧槽的千里良驹,已为越来越多的伯乐们所熟知和认可。在临翔区的马台和邦东地区拥有大面积的古茶林,古茶树生长于乱石之间,茶石相生相伴,如此大面积的茶石共生环境,在云南乃至全国都是首屈一指。云南本土茶企彩农茶业将全手工、全程不落地的核心制茶工艺引入马台和邦东两地,着力打造“云南岩茶”这一生态、绿色、健康、安全的新生代普洱饮品。

  云南澜沧江中下游一带的群山之中,数千年的古茶树群落,以自身顽强的生命,诉说着远古时代云南高原的那一片繁茂与葱茏。

  临沧是低调的,它的低调似乎源于它的边缘,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激起人们无数的好奇和探寻,临沧这块土地神秘而丰厚,热烈而纯真,多彩而宽广,或许正是因为拥有如此的天性才能孕育出临沧茶这样独特的个性。

  临沧茶与版纳、普洱一样,是原生态、无污染、无公害的茶!临沧茶是适制普洱的优质茶!制作工艺正确的临沧茶是值得存放的好茶!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