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什么是双新

找到约684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什么是滇青、滇绿?二者有何关联与区别?

什么是滇青茶?


 

属于云南有悠久历史的茶叶,是采用大叶种茶树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后,用太阳晒干而成的优质晒青茶。它与历史上经过后熟阶段:即后发酵,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品质风格各不相同。历史上的滇青是按季节命名,有春尖、春中、春尾、二水和谷花等品质级别。现代的滇青就是选用晒青毛茶未经过后熟阶段直接筛制而成,分为:春蕊、春芽、春尖、甲配、乙配、丙配和春玉等花色等级,是云南绿茶中别具一格的优秀产品。滇青茶有经久耐泡的特点,除可作一般茶叶冲泡饮用外,还宜作烤茶冲泡饮用。云南民族地区,有好饮烤茶的习惯。

  


什么是滇绿茶?

 

所谓滇绿茶,意指现代使用高温烘青或炒青绿茶所制成的茶。绿茶的界定,必须包含二种高温制程,一为杀青,二为干燥。目前云南省绿茶杀青工序有炒青、蒸青及烘青,而干燥方式则以手拉百叶式烘干机与阶梯式烘干机二种来处理高温烘干。绿茶以锅炒或滚筒式杀青,温度都在摄氏210~240度之间,全程约6~8分钟;而在雨季时,鲜叶过于潮湿杀青不易,温度与时间更可能高于此标准。


云南当地目前多使用滚筒式烘青,锅炒式杀青已较少见。高温烘青、毛茶高温干燥制程的成品称为烘青毛茶,如果再加上紧压过后仍以烘房高温干燥、或干燥时间过久,就成为标准的滇绿普洱。


滇青与滇绿工艺制作出的普洱茶对比

 

1、茶品制成初期,滇青和滇绿就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滇绿无论是香气还是颜色都更引人注目。

 

滇青:茶青(墨绿色、青气)茶汤(青草味、苦涩而浓烈)叶底(深绿黄、韧性佳)

 

滇绿:茶青(鲜绿色、清香)茶汤(清甜味、清爽但单薄)叶底(鲜绿黄、韧性差)


2、经过1-2年陈放,滇绿的劣变就逐渐突显出来,滇青的越陈越香才刚刚“浮出水面”。待到5年以上,滇青变成沉香浓郁的老茶,而滇绿已经是废品垃圾了。

 

滇青:茶青(红褐色油光、陈香)茶汤(清亮蜜香回甘)叶底(韧性好)

 

滇绿:茶青(暗褐无光泽、平淡潮闷味)茶汤(浑浊、发霉味)叶底(韧性差)


之所以滇绿和滇青有这么大的区别,就在于干燥方式不同。烘干机内温度高达130℃以上,只用6~7分钟时间,便可结束茶叶的干燥过程。高温杀死了茶叶内残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中断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或改变了发展变化的方向。


云南主要大叶种产茶区位于北纬25度以南的滇南、滇西南地区,也就是普洱茶四大主要茶区保山、临沧、思茅及西双版那地区。就产茶区的气候特色而言,属于高原型热带、亚热带气候,四季温差较小、日夜温差大、乾湿季分明、垂直变化显着。每年五月中旬到十月中为雨季,十一月到隔年五月初为乾季。日照充足与特别干燥是每年三月至五月的气候型态,也是滇青茶在制程中,干燥工序最具关键的因素。


滇青与烘青绿茶不同之处,除了绿茶使用茶叶级数为较嫩的1~6级茶菁外,主要在杀青温度与干燥方式为日晒或烘乾,也就是温、湿度与时间掌控。当然,滇青经日晒所产生的『太阳味』是无可取代的特色。


滇绿普洱茶

绿茶的界定,一为杀青,二为干燥。目前云南省绿茶杀青工序有炒青、蒸青及烘青,而干燥方式则以手拉百叶式烘乾机与阶梯式烘乾机二种来处理高温烘乾。

绿茶以锅炒或滚筒式杀青,温度都在摄氏210~240度之间,全程约6~8分钟;而在雨季时,鲜叶过于潮湿杀青不易,温度与时间更可能高于此标准。鲜叶杀青完成,叶色由鲜绿转为青绿,一般失重约35~40%。

杀青完后,将茶叶摊凉后进行揉捻,现代制程均以机械操作,揉捻后再以人工将成团茶胚解块,且将特别粗大的茶菁进行复揉,而后进行毛茶干燥。

绿茶高温干燥的目的,在于降低水分以抑制茶叶中酉每的活性,有效保存茶叶内含物质,并藉以提升绿茶的香气,因此绿茶的干燥制程的关键在快速高温。一般滇绿的干燥温度约为摄氏90~130度之间,依当时鲜叶(水分、茶菁级数)与气候状态分二次完成。以国营厂制绿茶,水分含量在7%以下,香气足,以手指搓揉茶菁易碎成粉末状,即达一般标准。

所谓滇绿普洱茶,意指现代使用高温烘青或炒青绿茶所压制而成的紧压茶。云南当地目前多使用滚筒式烘青,锅炒式杀青已较少见。上述高温烘青、毛茶高温干燥制程的成品称为烘青毛茶,如果再加上紧压过后仍以烘房高温干燥、或干燥时间过久,就成为标准的滇绿普洱。以目前国营厂的烘房来说,依位置不同或设备不同,温度多在摄氏45~60度之间,而一些较具规模的私人厂为求时效与香甜口感,烘房温度甚至可能高于摄氏60度以上。

杀青温度过高导致酉每完全停止作用,加上新制品含水量低于9%,甚至低于7%。在长时间存放与空气接触过后,可能只会让滇绿普洱茶快速由清香转为霉味,出现类似绿茶的吸湿受潮劣变而不是后发酵。有一些十多年的生饼,虽未入过湿仓,但品茗之无香无味,其可能与上述状况有关。


滇青普洱茶

云南传统滇青制法,鲜叶采摘下来后,一般还要经过日晒或风干萎凋,以利于后续杀青温度与时间控制;甚至有些只经过日光萎凋,而没有杀青制程,直接进行手工揉捻;然,这些传统制法现代已不多见。古董茶与印级茶除了茶菁的差别外,是否与这道萎凋工序有关,还待后续研究观察。

现代滇青的杀青温度无论锅炒或滚筒式,应该在摄氏180度上下,全程6分钟左右,温度与时间都较滇绿为少。完成后,叶色由鲜绿转为深绿或墨绿。杀青完后,仍是将茶叶摊凉,准备进行揉捻。传统式或现代一些少数民族以手工进行揉茶,且依茶菁粗细,分粗揉与复揉二次,尤其针对梗枝部分特别着重二次复揉。现代揉捻制程与滇绿相同,均以机械代工,而后再人工处理。

晒青茶在揉捻完之后,直接均摊在竹席或水泥晒场,以日晒干燥,晒乾过程翻拌2~3次,日晒加热幅射,一般不会超过摄氏40度。传统晒青有一特别注意的地方,通常在早上十点左右会完成采摘、杀青与揉捻,到十点左右开始进行日晒至下午四点左右结束,依晒茶量与气候而定。如果干燥不完全,将会使茶菁过度发酵,甚至可能发霉现象。干燥完全的滇青毛茶,色墨绿或深绿,叶身较薄者为略带黄绿色。

所谓滇青普洱茶,意指滇青毛茶制成的紧压茶。将青毛茶铁瓯之中,以蒸气蒸软后压制,蒸压时间100g沱茶或小方砖约三秒、250g沱或砖茶约五秒、357g饼茶约七秒;紧压摊凉后,解外套棉布。传统干燥方式有二种,一为自然阴乾2~3天,或是正反面日晒二小时后,再阴乾一天。刚制成的茶品水分含量通常在9%以上,而在静置存放二日左右后,水分含量会渐减(蒸发)至9%左右;但在自然环境存放后,水分含量随环境水分增减而自然调整。笔者的经验,在台湾南部的环境下,水分含量渐增至12%左右,却无损茶质。

有几个制程中所发生的现象必须注意,杀青温度过高会影响滇青茶质,但杀青温度过低,也会让茶菁发酵度过高,成为轻发酵茶。相同的,晒青毛茶干燥不足,或是紧压成品干燥不足,也会导致茶品成为轻发酵,甚至造成发霉现象。由此可知,任一环节出了差池都可能让茶品出现意想不到的任何结果。



二者本质差异

以下为完全高温滇绿制程(杀青、毛茶干燥、成品干燥)与滇青普洱茶,在新制茶时与一二年后可能变化之差异:

茶菁颜色:


滇绿普洱从外观上来看,因为快速高温导致发酵度低,通常会出现青绿或鲜绿色。但过一二年后,茶菁会无光泽;如果湿度稍高,茶菁立即转红,但仍不清亮。

滇青普洱的颜色,如果叶身厚,会是墨绿色;如果叶身较薄,则为深绿色或绿黄色。若茶质佳,一二年后茶菁开始微亮。

茶菁香气:


滇绿普洱清香略带甜味。一二年后,香气快速下降,且出现杂味、闷味,类似一般绿茶劣变现象。

滇青普洱则略有青味,孟力海茶厂的茶品许多还带有烟熏味。一二年后的变化不大,香气稍明显。

汤色香气:


滇绿普洱为绿色或绿黄色,入口香气清甜。一二年后,汤色混浊,而入口香气变成类似入仓的淡淡霉味。

滇青普洱普遍为黄绿色或黄红色,新制茶因含水量高,所以汤色反较滇绿不清亮,有青味或青草味。一二年后,水气散发、汤色转为清亮,清味或青草味较不明显。

汤质口感:


滇绿普洱虽清爽但汤质薄水,清甜但泡水相对较短。一二年后,汤浊而不清爽,闷而滋味差。

滇青普洱质感浓烈、苦涩度高,有时因茶种关系,会有难转化现象。一二年后,口感变化不大,苦涩难化、能回甘。


叶底:


滇绿普洱叶底多为鲜绿黄色。一二年后快速转黄稍红,若稍不通风,立即转成红色,但韧性差。


滇青普洱叶底多为黄绿色,或深绿色,韧性佳。一二年后无明显变化。


文/网络综合

什么是茶王树

0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茶王嗨


“茶王树”之说,大多就是骗人钱财的鬼话。


神龟虽寿,尤有竟时。大椿之年,亦有其秋,从来就没有不死不灭的树,岂能无知自己封王封后。


一株“茶王树”被消耗殆尽,另一株“茶王树”又横空出世,这样的营销手段简直是骗三岁小儿,所以,在我们的时代,遍地都是“茶王树”,满山都有“茶王树”。


前几日,一份合同刷爆了朋友圈。这份号称2019年云南高杆“茶后”采摘权的合同,“近20米,据说800年,100万一年的采摘权,”以寥寥数言描述了这株天价茶树树龄之大、价格之高。


800年是多久?那时成吉思汗铁木真,四处征战,称霸天下,接下来金灭亡,南宋灭亡。


这棵茶树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在800年后的身价高达100万,在2019年3月5日这一天,自己的叶子会这么值钱引人注目!一页平常的A4纸上写明了树龄、树高、产地,还有封为茶后的照片。


尤其是那简单粗暴的“一百万元”,零都没有,实在是太便于宣传了,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宣传需要的照片,如此大金额的正常合同哪有这样简单粗暴的。果不其然,这张照片一出便刺眼,污染了无数人的朋友圈。




我们先来看看茶友的评价:




"疯子太多,舞台数量不足,观众不见,演员相互串场凑人气。论越来越疯狂的天价古树茶承包价。"


"中国的普洱茶其实就是农产品,这么过度炒作,对普洱茶市场是伤害,对茶友也是伤害。

去年我去过冰岛,其实这么贵的茶基本上都是厂家自己喝了,购买的寥寥无几,只不过为了给消费者错觉而已。"


"过度将其神秘化、奢侈化最终只能让它远离消费者。另外,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应对普洱茶市场及时整顿规范,不能让蒙骗成为习惯,让炒作成为常态。"


"自从老茶的交易和拍卖给定性为骗局以后,这种具有现场场景作为证据链的模式,也将渐渐崛起了~~"




02

“茶王”一去不复返,“茶后”今日多忽悠


如今的茶行业,追求茶王或者茶后已然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风气,茶商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在各大名茶产区标榜“茶王树”,动辄树龄上千年、价格近百万。


去过茶山的人都知道,很多山头,那些被标榜为千年古树茶的“茶王树”,只不过是碗口大的平庸之树,哪来什么千季百年,王者风范?殊不知号称千年古树,三千年古树就是忽悠弱智者喝一口老不死的茶否?


那么多的“茶王树”因何而来?



这棵据说800年的西双版易武镇百花潭高杆茶树号称茶后,大概对应的是刮风寨的茶王树。据已经作古的易武老乡长张毅《古六大茶山纪实》一书中介绍,刮风寨茶王树早就死了,茶王地依旧在,只是茶王仙逝,这棵王后树大概是离茶王地死去的树距离不远,也是寂寞极了,需要以这种形式抛头露面,吸引大家的关注。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山头“茶王树”铺天盖地,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天价茶。


普洱茶界从此多了一条发财之道,“茶王树”的价格和生死牵动着整个行业的死活。“老茶”“古树”“茶王”等字眼一度成为普洱茶界的驱利之舵。


尽管迷信“茶王树”已成一种“潮流”,但总是有人会在思辨中问道:“茶王树”真的就那么好吗?“茶王树”真的与其它生态小树茶有那么多的区别吗?


有区别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都知道这些被炒上天的古树,与一般生态小树茶的最大区别便是价格之别,上百万与几百块的差别。


但要说茶真实的品质,“茶王树”未必好过生态的“小树茶”,未必有炒作者所描述的那么大的差距。




03

千帆过尽皆不是,云山雾罩使人愁


什么是好茶?好茶自然是喝了让人舒服的茶,喝茶从来喝的是一种野味、一种情怀,而非名气和价格,价格高了未必是好茶,也未必就有价值。


这其中有诸多文章。如《厕所下方,88万冰岛茶王树的“爱情故事”》,在全面追求原生态品质的当下,有如此丰盛的有机肥的熏陶,它能好到哪里去?


而100万的“茶后”呢?云南x高杆茶企恐怕不会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坐视不管。企业就是企业,面对利益、亏损诸词汇,恐怕难以控制自己的品质与道德底线。


茶的好坏,与树龄有一定关系,但并非主要因素,而那些所谓的“茶王树”、“茶王后”恐怕早已被参观者的铜臭所污浊。早已沾满了世俗的气息。就像有人说:


“古树茶之所以品质佳,前提要素无外乎就是茶树的品种、茶树的生长环境?那么冰岛广场,闻名遐迩,每天吸收人类的烟火之气、鸡狗猪的生灵之气、小车大巴的尾气,经历茶友的抚摸、攀爬、折枝等,最后还能有多少生命力,还有多少品质价值?尤其,公厕下面那株?”


简单粗暴的发问,似乎告诉了我们某种不争的事实。




04

问君几多“茶王树”,去似春梦不留痕


面对疯狂的百万“茶后”,茶业又一次陷入危机,某些无良茶的公众号为了挣点小钱、卖点低价茶总是推波助澜。那些自导自演的投机分子,一年一度的独角戏又开始了。


而茶农与茶商的合奏,往往自置绝境。


往年炒作的经验,茶农从未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一边是出卖茶的声誉,“一边是恶魔般的炫耀”。最终的失利者,其实还是自己,到头来免不了“拍者买者共烹之”的局面。


没有信仰的买卖,没有良知的炒作,我们不知道,下一出戏谁又是主角,是老班章、还是其它山头的“新王”。总之,“云南的山,真的很高!”


每逢春茶季节,如此炒作套路层出不穷,一些不良茶商以买断冰岛、老班章的茶王树等危言哄抬茶价,有目的的误导消费者,造成过高的心理预期价格,以图谋取暴利。


类此炒作年复一年,受伤的消费者亦年年皆有。炒作失败,自毁销量的茶商、茶农屡见不鲜,今年春茶季节就是最好的例证。


那些执迷于肤浅表象的人,是时候醒悟了。当现实的骇浪击垮美丽的营销谎言,浮华落尽,归于日常,才发现我们又一次被生活无情的欺骗。


尊重味觉和身体的真实感受,才是喝茶的应有状态。尊告各位消费者,一定要远离各种天价“茶王树”!



(转载需作者本人授权,联系后台即可。转载注明转自公众号“石一龙”(susongyilong),未经作者本人授权,转载必究。)


更多精彩干货,点击图片阅读

龙爷的茶路


驳“茶二代”骗子的2019年普洱茶“权威虚假价格预测”


2003年班章六星孔雀青饼值20万吗?


   更多原创精品,点击关键词获取  

孔雀青饼 小罐茶 邹家驹 白水清 茶艺现状 陇川行纪 德宏味 茶膏博物馆芒市茶路 梁河走笔 广别老寨  青龙山“茶泡”  茶艺培训 则道与曼松 现形记“千羽孔雀”  “轩辕号” “高杆古树”小青柑 茶王树  古树茶 古树熟茶“八八青饼” “冰岛老寨” 薄荷塘 老班章

作者介绍

龙爷

真名石一龙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茶行业独立批评者

跑步写诗喝茶过一生

茶叶是打通人体经络的最好食品?茶界伪科学为什么总有市场

再蹩脚的谎言总会有人相信,所以骗子永远存在。

这几天很多公号和群里到处转发着一篇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某教授的文章。

很不巧,此篇文章之前的“”鸡蛋返生”事件尘埃还没落下来,人们的智商刚刚被侮辱过一次。

以下黄底色文字为原文:

复旦大学用现代科学技术证明了“看得见的经络”,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同时经过几十种食物实验,也证明了茶是最有效打通经络的食品。

近日,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公布了符合人体经络传统描述的系统性影像,让人们得以“看见经络”。相关论文《茶叶激发的人体红外影像显现经络系统》发表在3月份的Quantitative Biology(《定量生物学》)期刊上。

如何才能让整条经络活跃起来,让经络自己显形呢?针灸或推拿只能促进施治部位的经络的流动,很难让整条经络活跃起来。而经络的活动,根据中医原理有两种促因:一是按照“子午流注”(中医认为十二条经脉对应每日十二时辰,时辰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经脉的气血产生变化)自动开放,效应比较微弱;二是服用归经的药食,效应有时候会很强。所以改变思路,通过有效的药食归经来让经络自己显形,应该是可以尝试的方案。

我们把此篇文章一节节来分解剖析:“如何才能让整条经络活跃起来,让经络自己显形呢?针灸或推拿只能促进施治部位的经络的流动,很难让整条经络活跃起来。而经络的活动,根据中医原理有两种促因:一是按照“子午流注”(中医认为十二条经脉对应每日十二时辰,时辰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经脉的气血产生变化)自动开放,效应比较微弱;二是服用归经的药食,效应有时候会很强。所以改变思路,通过有效的药食归经来让经络自己显形,应该是可以尝试的方案。”

原文配图

如文中所述,经络的活动按中医原理有两种促因:一是“子午流注”,二是“服用归经的药食”。上述文中并没有表达清楚第一种“子午流注”的真正意思,所谓“子午流注”是中医针灸以“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为理论基础,认为人体功能活动、病理变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时日等影响而呈现一定的规律。”子午流注”就是辨证循经按时针灸取穴的一种具体操作方法,它是依据经脉气血受自然界影响有时盛,有时衰并有一定规律而制定的。其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推算出什么疾病应当在什么时辰取什么穴位进行治疗。“子午流注法”是一种理疗手段。

第二种促因说:“服用归经的药食,效应有时候会很强。所以改变思路,通过有效的药食归经来让经络自己显形,应该是可以尝试的方案。”

这一节可以读出作者为了想表达他的研究课题,用了“服用归经的药食,效应有时候会很强。所以改变思路,通过有效的药食归经来让经络自己显形,应该是可以尝试的方案。”这一句作为转折,来引出他的成果。

只要是个中医,或者说懂点中医理论的人都知道服用归经的药食,效应有时候会很强,有时会很弱!并且也不用你改变什么思路,通过有效的药食归经让经络自己现行,这段话前后毫无逻辑!

归经是什么?中药归经表示的是药物作用能达到的部位。归有归属之意,经是人体经络的概称。一种药物一般对一个或几个部位起作用,也就是一种药物有一个或几个归经。

我们接着往下看:“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一直尝试从无数的本草中选择最有效最安全的归经药食。很多草本药食,服用以后相应的经络和脏腑部位会有明显的内源性发热或酥麻感,但一般感觉不明显,也很难拍摄出影像。

2012年,在试验了几百种药食以后,研究团队发现归经感受最强的是茶叶。喝了不同的茶以后,身体的不同部位会迅速发热,甚至大量流汗。为了证明这种归经感受是客观、可重复的,研究团队不仅在初步测试中让个体双盲重复喝茶来报告感受,还召集了24位体感通透的志愿者来参与试验。志愿者在不被告知茶的种类的情况下,一同饮用同种茶,并各自记录下自己发热的部位。”

在此片段的第一节中所述,2012年,他们用本草中别的药食与茶叶进行对比,这里疑问重重,他们当时究竟用的是哪些药食?这些药食是冲剂还是煎服,还是蜜炼炮炙?茶是冲泡还是煮饮?是热饮还是冷饮?是一杯还是数泡?

只要是个人一杯热茶喝下去肚子会热,十泡茶喝下去全身都热,再喝流汗很正常。你无非用个红外热成像来扫描喝茶后的身体升温效果嘛,你为什么不用药酒呢?同一批志愿者每人喝上三杯药酒再用热成像扫描,保证能看到他们全身奇经八脉都能打通。

接着往下看:“在饮用68种茶以后,研究团队做了一个结果统计,所有志愿者报告的一致性达到了96%。不同茶叶对应的归经有着极其明显的规律,绿茶对应太阳脉,青茶对应阳明脉,红茶对应少阳脉,白茶对应太阴脉,黑茶对应厥阴脉,只有黄茶并不清晰。

2017年,研究人员在贵州梵净山一带找到了含黄酮醇高的茶树,并发现以此生产出的黄茶对应少阴脉。此后,研究团队从中国南方各省份以及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美国、新西兰等国收集了512种茶,让人饮用之后,拍摄其身体的红外影像,观察红外辐射发生的时间和方式。其中一些茶喝了以后有强烈的经络流动感,仪器检测发现红外辐射会使体表产生5~8摄氏度的温差,核磁共振也看到细胞间质中大量液体流动。

研究团队总结出最有效的茶叶激发的身体红外辐射影像,结果与2012年志愿者双盲测试的结果完全一样。这种红外辐射在喝茶后的几秒钟内就会激发,但往往不会整条经络同时激发,而是分段地显现。只有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归经效应特别强的茶种才能让整条经络几乎同时发出红外辐射。'

上面字迹标红的内容所述,你的仪器检测发现红外辐射会使体表产生5~8摄氏度的温差?你用的什么超级仪器啊,体表温度会产生5~8摄氏度的温差?喝个茶会将人烧死的节奏啊!我现在就喝了几泡茶了,因为气温高有点微汗,用红外线测温仪量了一下体温,36.4度。

"2018年,研究团队又组织了4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到太姥山上参与重复试验。志愿者调节饮食,排除其他食物对经络的干扰,每天都只喝一种茶来激发特定经络。多样本重复试验也证明了茶叶与经络激发的对应关系。

研究人员还尝试拍摄“子午流注”的效应,曾在一周内重复试验3次,发现每个时辰的身体红外辐射基本符合“子午流注”规则。每进入下一个时辰,身体的影像会迅速转变,误差不会超过8分钟。

人类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曾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人类表型组计划,把中医表型列为其中的重要部分,而经络是人体表型组研究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在“看见经络”之后,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还将进一步通过实验去推进有关经络的知识,打开经络的相关奥秘。"

来源:《环球》杂志

作者:李辉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全文看下来就是一个然并卵,按中医理论打通经络的好处是什么?是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志愿者们身体都怎么样了?他们还健在不?

并不清楚2012年开始做的试验至今有什么成果,用热成像来说明茶能打通经络吗?,实在是太牵强,太草率,太没有科学依据了。这好比这两年茶水能够杀死新冠病毒、茶叶中EGCG是癌症克星一样的实验室理论依据来当作重大科学发现一样,纯属哗众取宠的闹剧。

喝茶是能够给人们带来健康,但并不是我们生命健康的保障,在绝对的基因和重大疾病面前,茶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还是微乎其微的。喝茶的那点好处,远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来得重要。

我们总会发现,只要有一丁点有关茶的什么“科技突破”都会被某些群体无限放大,借机发挥无外乎一个“利”字。那些拿着纳税人的钱靠编论文交差的科研机构,可耻;那些扯着虎皮充大旗的伪科学传播者们,可恨!

茶,没那么神奇,没那么邪乎,千万不要相信那些将茶夸成神器、仙药的各种伪科学;

喝茶,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罢了,喝的舒服、喝的健康、喝的开心就好。

找到约659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