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什么是什么的好朋友

找到约72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麻黑茶会 坚持普洱茶传统制茶工艺的价值在哪里?

  9月23日下午,在武汉徐东茶市中吉号武汉运营中心,茶业复兴联合中吉号共同举办了第243期复兴沙龙。伴着武汉不骄不躁的阳光和徐徐微风,大家相聚在一起品着中吉号两款不同年份的纯麻黑,讨论茶的传统工艺变迁与传统工艺的重要性。以下是沙龙实录。

  王娜(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参加复兴沙龙第243期,本次沙龙我们将和大家共同探讨工艺传承的价值。今天也是茶业复兴与中吉号合办的“中吉号·纯麻黑12春秋茶会”第三场。下面我先带大家回顾一下,前两场我们都讨论了些什么?

  第一场,在昆明,中吉号现场带来了2009、2014和2019年三款不同年份的纯麻黑生茶,我们对为什么要喝普洱茶?麻黑的历史地位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一个麻黑,半个易武)

  第二场,在中吉号的大本营深圳,我们喝到了2008年和2018年两款不同年份的纯麻黑生茶,并且对什么是纯料?什么是古茶树?古树茶、大树茶、小树茶的区别在哪里?树龄到底有什么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中吉号杨总还对他是如何将纯麻黑坚持做了十二年的故事与我们做了分享。在了解杨总寻茶的整个过程后,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位非常值得敬佩的企业家。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网上找到这篇推文看一看。(从迷茫到原创:纯麻黑如何坚持做十二年?)

  今天“中吉号·纯麻黑12春秋茶会”的第三场,我们来到了武汉。它既是拥挤的、熙攘的,同时它也是复古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武汉,是实实在在的人间。我们今天将喝到的两款茶也非常有魅力,它们是来自云南茶马古道源头、不同年份的纯麻黑生茶。在主话题开始讨论前,我先带大家了解一下易武、麻黑和中吉号。

  易 武

  易武茶山属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在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中,易武茶在普洱茶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易武茶山面积和产量都是古六大茶山之首。其次,易武,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普洱茶贡茶之乡。在山头茶的评价方面,我们总是能听到“班章为王、易武为后”这样的说法,班章的茶口感霸道,像霸气的君王,而易武山头出的茶则口感细腻,像温柔的皇后。喝过易武产区普洱茶的朋友,经常会用“香扬水柔”来形容它的特点。

  易武 & 麻黑

  有人说,“想要了解易武茶,就得先去一趟麻黑。”也有人说,“绕开麻黑,你损失的将是半个易武”。在普洱茶特别是易武茶跌宕的时间线里,无论对于喝茶人还是做茶的企业,麻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首先,麻黑,是一段历史。麻黑是易武历史最悠久的村寨之一,全村以汉族人为主。六大茶山鼎盛时期,汉族人从石屏、江西等地来到这里,制茶贩茶。茶叶兴,麻黑兴。

  麻黑,也是一款茶。易武麻黑茶,有广义的说法和狭义的说法,那么广义的说法是出自麻黑村委会的茶都算麻黑茶;而从2008年-2010年以后,各个村子就开始细分了,都是以村子的名字来或是山头来叫了,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狭义的麻黑茶,也就是产自麻黑村子的茶。麻黑因为交通较为便利,且相较其他小产区更高和稳定的产量,成为了它在易武体系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麻黑,还是一种味道。易武茶香扬水柔,而麻黑茶更以“阴柔见长”,是江内茶中之上品。浓郁的蜜香,阴柔细腻构成了麻黑茶的总体印象。

  中吉号 & 麻黑

  说到麻黑味,不得不提茶企中吉号。易武是贡茶之源,而麻黑位居中枢。与麻黑一样,中吉号遵循中庸之道,专注纯麻黑的传承已经有十二个年头。麻黑,是中吉号最早探索的产区。2008年,董事长杨世华先生带领制茶团队深入麻黑,在麻黑建立大量核心稀缺的古树茶园基地和麻黑初制所,创建“两休两采,自然天养”的茶园管理法则,固定每年收取原料,对麻黑核心区域古树茶园及优质原料拥有了绝对的掌控力,而在2016年,麻黑初制所扩建升级改造完成,成为现在的麻黑庄园。

  王娜(主持人):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是传统制茶工艺。刚刚播放的宣传片中也提到了一些。大体上看,普洱毛茶加工工艺主要分为:摊晾、杀青、揉捻、干燥四大步骤。

  传统工艺,看茶做茶。中吉号也一直在传承用传统手工制茶方式制茶。而石磨古法这个是易武制茶的最大特色,也是易武人以及所有喝茶人、做茶人、讲茶人津津乐道的内容,但这样的历史有过中断,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这样的手工制茶工艺才又“重新复活”。如今随便走进易武的一户人家,都可以看到晾茶,揉茶,蒸茶,压茶、包茶的劳作场景,而最能吸引外来者的当然就是站在石磨上扭动身体的压饼环节。据我所知,中吉号拥有200多套这样的传统石磨。

  说到普洱茶传统工艺,茶业复兴的周重林老师也颇有研究,下面我们请周老师来讲讲。

  普洱茶传统制茶工艺

  周重林:我讨论麻黑、讨论易武,就是讨论普洱茶大兴,古董茶卖得越来越贵的时候,很多人想的是去买那些古董茶、那些有年份的茶,但我会思考他们是按什么样的方式做下来的?我们有没有机会再去做一些老字号?所以工艺就很重要。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茶山行走就是想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古法,后来发现整个西双版纳的制茶工艺都保留在易武,石磨压饼是精制环节,还有很多环节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走访了很多年,发现从种茶开始就有人在沿袭古老的方式——就是挖洞放茶果进去种,而我们现在是先育苗再栽种。云南的全是实生苗(用茶籽种出来的),所以这也是影响茶口味千变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云南人看茶做茶就是这个道理,茶的采摘方式不同、工艺不同,茶的滋味也不同,茶采下来摊晾之前,过去还要做鲜叶分拣,也就是大家围在一起把芽尖分出来:茶工要把刚采摘下来的鲜叶按照抓尖(只有牙尖,没有叶子)、尖子(一芽一叶)、二梭(三叶四叶)、金飞叶(黄片)分别装篓,分别杀青,分别揉捻,分别晒干,等到精制的时候,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压制。而今天这道程序完全不存在于普洱生茶的制作中。

  而过去的古法,也很难按照今天生与熟的划分去定义。各等级的叶片分拣出来,易武制茶分得非常精细,分拣完之后才开始摊晾杀青,石磨压饼之前才进行拼配。石磨压饼也很关键,石磨压饼与机器压饼区别很大,石磨压饼的茶很容易掰开,不像一些机器压制的饼连茶刀都很难撬开,易武早些年茶饼的干燥不是烘干的,而是晒干的,所以我们说易武的茶有阳光味就是这个原因。

  云南茶的风味为什么独特?就是因为实生苗种导致了其滋味的千变万化,再加上后期的拼配方式带来了口味的独特性。

  最近有一个叫《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的纪录片就谈到了云南茶的影响,里面就说到:茶花是雌雄共蕊,只要一朵花就能自己授粉,完成结果,但是它们拒绝这样做,为了找到更好的基因,它们选择其它的花进行授粉工作。所以,到云南的茶园里面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每棵茶树都不一样,茶树的生命力很旺盛也就是在于它是实生苗。我们过去以为普洱茶工艺很简单,不像武夷山的要摇青、做青等,后来发现比武夷山的复杂的太多了,背后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付出。

  树是不可移动的,但茶是可以品饮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幸运。

  王娜(主持人):传统工艺看茶做茶,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工艺传承的价值。大家有什么有意思的观点也可以提出来聊一聊。

  茶友:我是从浙江到武汉来出差的,听说周老师要来,我就特地赶来参加了这次茶会,非常有幸能来学习。我身处绿茶区,平时接触的茶以绿茶为主,但在浙江,喜欢普洱茶的人也很多,我觉得普洱茶这个市场非常大,值得了解和学习。

  如何分辨一杯茶的好坏?

  茶友:普洱茶茶山很多,我有一个疑问,就是我们怎么来分辨茶的好坏呢?希望周老师能跟我们讲讲。

  周重林:我们做中吉号·纯麻黑十二春秋系列茶会就是为了解答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比如今天你能喝到两款相差七年的纯麻黑茶,它们的口感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吉号做了十二年的麻黑,所以选茶的时候你选品牌起码是有保证的,能保证它的质量,产品本身是市场决定的,小品牌的茶,你今天买它,明年不一定能买到。

  所以,选择品牌做得久的,产品有延续性的,不会错。至于茶叶的好坏分辨,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看到这款茶你是否有想喝的欲望,喝完之后是否觉得舒适好喝,你自己都觉得不好喝的茶,别人再怎么说好,对于你而言它也不是好的,所以选茶过程中自己的直观感受是最重要的。

  石磨压饼:传承古法技艺

  于光明(湖北人民出版社编辑):我是一个编辑,我们在做有关茶的一个项目,也看了很多茶叶相关的历史和知识,茶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明之间是千变万化的,非常神奇。我们也做了很多调查,发现在茶行业很多传统工艺在慢慢流失。

  以前做茶是按照传统工艺精挑细作,而现在为了追求快速、时效,很多工序都没以前细致,还有一些原因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来做,而不是传承原来的做法去引导消费者,消费者喜欢香一点的,那就缩短杀青时间,消费者喜欢甜一点的,那就控制发酵时间,更多的是为了去迎合市场而不是去传承,这就导致黄茶做得越来越像绿茶,我之前喝过的部分普洱生茶也会有点像浙江的绿茶,所以我觉得传统的制茶工艺很重要,像现在中吉号的石磨压饼就是传统工艺的一部分,周老师刚刚也说过石磨压饼和机器压饼的区别很大。茶,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唯一还保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所以,把茶的传统工艺保留下来也很重要。

  茶友:普洱茶在我看来就是能喝的古董,很多人喝了普洱茶以后就不想喝别的茶,即便是喝同一款茶,不同的年份都味道不同,有时间的味道。我觉得其实茶叶跟价格没有多大关系,你自己喜欢喝才是最重要的。

  刘佳一(中吉号武汉运营中心负责人):2013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喝中吉号纯麻黑,发现原来茶居然可以这么好喝。我对茶的理解是它可以很美,也可以很简单,喝过普茶洱之后,我更加喜欢它的这种纯粹,它的滋味经过时间锤炼能够保留得比其他茶更好,后期存放也可以到达一个千变万化的滋味,而且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茶的滋味也都是不同的。

  周老师刚刚说,很多时候我们去界定香气,像绿茶是豆香还是炒香,我们一喝就能喝出来,而普洱茶就是很鲜爽,存放了三年之后就又能变得醇和起来。刚刚有茶友说到,品牌这么多,我们怎样选茶?的确,做麻黑的品牌也很多,但是像中吉号做这么久麻黑,并且在各个赛事上都有优异表现的其实不多。

  杨世华杨总的匠人精神我们是能看到的,每到春茶、秋茶季他都往茶山跑无数次,我试过跟他一起上茶山都坚持不了,并且杨总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每一个细节都要尽善尽美。我们想做到的就是让我们每个茶山的茶品质都始终如一,有老班章的,有班盆的,有易武的等等。麻黑给我的感觉有蜜香、有木质香,这些香气源源不断地上来,我喝了这么多茶一直都放不下它。我们很多普洱茶都有仓储的疑问,其实这个不用有什么担忧的,我们中吉号是一个全产业链企业,就算你只有一件我们也可以帮你仓储或者教你仓储,我们会帮茶友考虑到每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的工艺是传承以前的石磨压制的工艺,用石磨压出来的茶就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易武味道,放的时间越久就越陈越香,随着岁月的流逝,茶叶会带给你更多地滋味体验。

  从零到十二

  杨冬榴(中吉号营销总监):我是从还没有中吉号这个品牌,到中吉号成长到如今,都一直追随着我们杨董事长,也见证了我们中吉号的整个成长过程。今天我们喝的纯麻黑茶,周老师在茶业复兴曾经讲过关于它的一段话特别经典:“前不久参加了中吉号的十周年庆,有的人爱茶,爱着爱着就爱不起了,但是杨总还是爱他的麻黑家族,他对麻黑茶是真爱,从最便宜的时候爱到最贵的时候,不离不弃每年都是海量投入,像麻黑这样的寨子,中吉号靠着雄厚的资金,更靠着杨总的热爱坚守了十年。”现在是2019年了,这个数字增长到了十二年了。

  我还记得2008年左右,市场上其他的茶大约是30~40元左右一饼,而我们的麻黑就已经卖到了80元一饼。2008年也是一个分水岭,之前很多茶都是配方茶,在那之后,纯料茶开始崛起。陈智同老师当年的《大树茶的时代来临了》这篇文章,配图用的就是我们这款纯麻黑,加上茶友喝过之后的反馈,这些因素都坚定了我们走下去的信心。

  我们今天喝的纯麻黑,是中吉号的硬通货,从2008年到现在,我们一直都在做纯麻黑,也一直在坚持。

  为什么叫纯麻黑呢?一个是古树,一个是纯料,这些都是我们能保证的,而“纯”这个字更不是我们随随便便打出来的,它是经得起考验的。坚持十二年做一款产品,为什么能坚持?就是因为我们有茶园基地,品质也一直稳定,像有些品牌也在做麻黑,但是他们中间会出现断档,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原料基地作为支撑的话,茶农的原料价格是会根据每年的收成和市场来决定的,所以在原料成本和品质方面很难控制,但中吉号不同,我们有保障,从山头茶最便宜的时候一直到最贵的时候,品质都始终如一。

  中吉号,终极幸福

  王娜(主持人):刚刚大家也分别喝了中吉号2010和2017年的两款纯麻黑茶,不知道它们是否符合你对麻黑茶滋味变化的想象呢?下面请大家轮流分享一下自己品鉴感受。另外,喝茶的人常说,普洱茶是所有茶人的终点站,易武又是所有普洱茶的终点站,你觉得麻黑是不是易武的终点站?

  茶友:今天喝了两款茶,感觉时间上的变化是很大的,而且喝茶的时候几个朋友聊聊天,有的人聊茶,有的人聊酒,其实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茶友:2010的麻黑比较醇甜,回甘也很好,木质香也慢慢的显露出来,2017年的这款茶,生津很好,滋味很丰富,云南的茶确实是绿色食品,安全性有保证。

  茶友:我觉得每一款茶就跟一个年轻人是一样的,年轻的时候可能就清爽,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可能就有了沉淀,有了醇和。至于终点,我觉得所有的茶都没有终点。

  茶友:今天大家在分享过程中除了茶方面的,也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分享,所以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茶的包容性,其实很多人喝茶是“耳朵”喝茶,“耳朵”怎么喝茶呢?就是听别人说什么茶好,什么茶不好,这是一种盲从不是从自我的心出发的;有的是“鼻子”喝茶,什么是“鼻子”喝茶呢?就是追求茶叶的香,其实从茶叶的加工历史上来讲我们一直在追求香气的多样性。

  茶叶里面的香气来源哪里呢?来源于加工之后的多样性,而普洱茶更加特别,它在储存过程中会延展更多的香气,香气是流动的,不是一直不变的,这就是神奇所在之处。而且对于香气的敏感,人跟人是不同的,有的人对茉莉花香过敏,有的人不喜欢百合花香,所以通过香气喝茶是不准确的,比如同一款花香型的茶,有人觉得是玉兰香,有人觉得是兰花香,人们对香气的认知也是不同的,嗅觉是有盲点的。很多人用“嘴巴”喝茶,就是对滋味的理解;很多人对滋味的理解又不一样,很多人追求鲜爽感,不苦不涩,有些人又追求生津回甘,所以每个人追求的又不一样。

  所以“茶”它代表的是什么呢?在这个物质过剩的时代,不做大而全,做小而精,我只做我的专业,做好的,可以传下来的东西给大家分享,同时代表标准标杆,这个才是一个味道的倾向。再后面是每个人的体感,这个跟每个人的体质相关,有的人会茶醉,有的人喝茶会睡不着,这个身体自己会说话,根据自己的身体选择适合自己的(茶)。最后,是你在这杯茶汤里获得了什么?你获得了人文,你获得了朋友等等。

  有好茶有好朋友跟大家一起成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所以,中吉号,终极幸福!

茶叶世界观 | 两面“茶叶江山”构成一个中国人

 

2018年10月16日,弘益大学堂与昆明璞玉书店共同举办《茶叶江山》签售茶会,此次茶会的主题为“秋日识茶——周重林和李乐骏的《茶叶江山》”。

本次茶会由弘益大学堂策划执行,茶会中邀请了《茶叶江山》的两位作者弘益大学堂校长李乐骏先生和茶业复兴创始人周重林先生做演讲分享,并且邀请了弘益大学堂提供茶道美学展演,让参会的各界爱茶人士于茶、花、香的视觉盛宴中感受中国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

    活动流程及现场    

▼以下内容为弘益茶道美学编辑部实录

▲签到台

 

签到完毕后,弘益大学堂主持人穆星洁老师宣读此次签售茶会的主题,邀请嘉宾上台就坐,宣布茶会正式开始,随后是弘益大学堂精心准备的茶道美学展演。

 

▲茶道美学展演

 

音乐里是雀跃的鸟鸣,潺潺的流水,目光中是那焚香的女子,缥缈如射姑仙子,冥思小憩,绝尘辽远;然后是持篮插花的少女,人面与花相映红,翩若惊鸿于花间穿梭;曼妙的茶师轻轻投茶、注水,婉若游龙。茶香悠然,香意祥和,花影婆娑,将尘世的喧嚣冲泡成手中的一碗茶,人人沉浸于这如梦如幻的展演中。

 

▲器物展示席

 

    弘益大学堂校长李乐骏先生讲座    

弘益大学堂校长

云南弘益职业培训学校校长

华茶青年会主席

人社部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审定专家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

云南省青联委员

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读书分享会,看到那么多读者,甚至有坐飞机赶来的读者,我非常的感动,谢谢大家。这是我和我的好朋友周重林先生共同创作的一本书,名字叫作《茶叶江山》。今天时间可能非常有限,我就想跟大家谈一谈,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我们为什么要用“茶叶江山”来命名这本茶的书籍。

 

优人神鼓

 

我想这其中谈到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我们人一生要面对两个“江山”,这两个江山成就了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思维,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

 

1988年,台湾一位著名的舞蹈家,也是一个剧作家,刘若瑀女士,她创立了一个舞剧团,叫作优人神鼓。很多人问她,说刘老师,你应该是做传统文化的吧?今天我也常面对这个问题,大家说你们是年轻人,你们正在做古老的传统文化。但是我想我们究竟是做什么的,今天我看到了这句话,我觉得我和刘老师心里面想的是一样的,她说:我们并不是在寻找传统文化,我们是在寻找自己的本来面目。坦白来说《茶叶江山》这本书,就是从这样的一个意寓出发。中国人为什么今天还在饮茶,因为在茶当中有我们每个中国人自己的本来面目。

 

中国明代的地图

 

全盛时期清代的地图

 

我们来看这样一张地图,这是中国明代的地图,我们看到它还非常的广博,甚至包括今天东北的大部分。当然这是明代全盛时的地图,到了明代中期,女真人崛起,我们发现明代的版图被大幅度缩小。我们这个民族的版图在明代是经过一次大幅度的缩水。

 

我们再看全盛时期清代的地图,大概在乾隆年间,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浩瀚的版图,它有多大呢?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应该发现这里面包含了西北、东北大量的版图,和前面这幅地图相比西藏新疆全在版图当中,为什么?这里面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历史变迁使我们这个国家的地图前所未有的被保留了下来。包括到民国时期到今天,我们保留的领土,很大程度上依据的是这样的一幅地图。

 

▲讲座现场

▲长城

 

我们在书中谈到很重要的一点,我们今天所饮用的茶叶,尤其是在云南这样一片土地上,生长的大叶种普洱茶。1620年,普洱茶这个词还没有被汉族的典籍所记载,仅出现了“普茶”一个词;到1729年,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政策叫“改土归流”;到1799年,我们第一次把普洱茶记录到清代中期,出现了重要的一个语句,叫“普洱茶名震天下”, 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震天下,味最酽。”普洱茶开始在明清之际,开始最大规模的融入到中原的历史当中。

 

由此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包括到今天,在坐的有多少茶友去过西双版纳,走过古茶山?我们应该有意的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历史现象。在明代政府时期,我们一方面在修建石头的长城,但是我们开始懂得在西南开始修筑一个绿色的长城,用这个绿色的长城同样的保卫我们国家的江山。我们知道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只有一个朝代没有大规模修筑长城,就是清朝。因为清代就是从长城那边过来的人,所以我们的版图前所未有的扩大。

 

鄂尔泰

茶马古道地图

 

同时,从清代开始,我们建立重要的制度,用西南所产的茶叶交换西北所产的马匹,数百年的饮用传统使西北的民族离不开茶叶,于是我们看到一条绿色的长城在清代发展成为极盛,使我们这个国家的江山和版图开始出现重要的牢固关系。这个人叫鄂尔泰。最近大家都在看《延禧攻略》,他就是高贵妃的后台,高贵妃就是靠这样一个重臣获得皇帝的宠幸。历史上真有其人。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治理了云贵,使西南真正融入了中央政权,他靠的是什么样的策略呢?很重要的就是通过“改土归流”使云南最重要的茶叶物资,大叶种的普洱茶开始向全中国的内地和西北边疆地区进行销售,透过茶的这个物资,我们这个版图这个江山融为一体。

 

周老师是我们中国研究茶马古道的专家,我相信他看到这张图非常的熟悉。我们整个茶马古道贸易网络,有出国的,有到北京的,这是一张局部图,仅是指我们的茶马古道在西藏西北地区的局部交易网络。我们发现这个网络是多么的重要。多少年来透过这样的一条道路,我们不仅输送茶叶,我们更输送了一种伟大的民族认同。使西藏人、蒙古人也知道,他喝的茶叶来自这个共同国家的另外一些边疆地区,云南、四川、湖南。它透过一片叶子,建立了一种重要的民族认同,五百年来历经不怠,所以茶叶江山很重要的一层意义在此。

 

▲各地早餐习惯

 

当然今天,我还想和我们所有的读者朋友们探讨另外一个意义上的江山。刚刚我们所讲到的是版图上的江山,我称之为“物质的江山”。我们还有一个江山,是“精神的江山”。物质江山是我们画得出来的江山,叫作外在的江山,但是中国人还能称其为中国人。应该还有一个江山,这个精神江山我们称之为内心的江山。那么茶和我们内心的江山有什么联系呢?我有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的早餐和宵夜,茶酒饮品都凝聚了我们的乡愁。现在比较晚,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些图片勾起了我们的味蕾,南来北往,我们中国人被不同的地域文化所定义的根本是我们选择的早餐,我们选择的饮品。

 

这些所有的饮品和食物凝聚了我们的乡愁,塑造了我们的味觉记忆,甚至在一种心理结构方面奠基了我们的心灵,决定了我们的潜意识。一个人在做出很多决定的时候,是来源于我们的潜意识,而潜意识很重要的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我向大家推荐一个词汇,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我们吃进身体里面的物质。在德语里,“食物”一词的字面意思就是生命的媒介,就是一切有生命能量物质才值得被人类使用。所以我们今天所吃的物品,所喝的饮品是不是遵循了这样的一个原则?我们透过吃,透过饮,来构建一种生命的连接,来构建我们心灵的结构。

 

▲云南茶山

 

看一些随手在云南茶山拍摄的图片,没有比这更美好的场景。我号召我们云南人,来到云南生活旅游、工作的人,我们只要有空就到茶山走一走,你会发现生命的真相,这些所有的树都是透过生命的连接,透过最自然阳光的光合作用来成长,来奉献给我们的一片叶子。我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们那么痴迷地饮用普洱茶,尤其是这些来自深山老林高山云密之中的大叶种古树普洱茶。当我看到,食物的本质是生命的媒介的时候,它体现了我们今天所饮用的这样一杯茶,它是实实在在生命的媒介,只有生命可以认知生命,只有生命可以感动生命。

 

 

最后我花五分钟的时间,向大家介绍我工作的地方。我们和璞玉书店的创始单位阳光心霖公社一样是一所学校,璞玉书店的创始单位是专门做少儿英语教育的,应该是我们西南最成功的少儿英语学校学校。我们是做茶的教育,弘益大学堂的诞生就是基于我刚刚所讲述的所有美好理念。弘益大学堂2014年创办于云南昆明,弘益茶道美学是我们创办的一份微刊,到今天有35万的读者在关注。我们和重林创建的茶业复兴是一样的,是一个完全原创的刊物,有120位撰稿人在为我们撰写内容。我们有一些视频团队,在做一些和生活美学有关的视频,看这样的一些视频与文章都是免费的,我们希望透过这样一些美好事物去让所有人感受到。

 

 

2014年我们创办了一间学校,这间学校是今天唯一的省级重点茶花香的职业培训学校,到今天我们结业的学员已经有5000多人,在座的会有一些弘益的学员。我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选择我们的师资,到今天在全球范围之内,最好讲授茶、花、香领域的老师几乎都在弘益大学堂登台上课,这些老师加起来超过了150位。云南是世界茶源,我刚刚放给大家的图片,全部都来自这片土地,来自澜沧江周边。但是长久以来,我们输出物质并不讲出精神,我们把所有的物质用最简单的方式售卖到中国乃至全球其他任何地方,五百年来从未改变,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一次次的物质奇迹,但是从来与精神无关。希望在这一代的我们向更遥远的一代致敬时,在物质丰饶的地方,一样要有精神的力量。所以在世界茶源我们说一定要有一所顶尖的茶学校,我希望来立足云南,立足美好生活。

 

 

花教育也是这样,云南不仅是世界茶源,我们更是亚洲花都。在距我们十五公里以外的地方,每天诞生着中国交易市场上80%的玫瑰。没有昆明的斗南,中国人都没有办法谈恋爱了。但是我们长居于云南,输出了玫瑰花,却没有输出花艺教育体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中国人今天要有自己的花艺教育体系,所以弘益大学堂的花学院正在致力于做这方面的尝试。

 

云南是得天独厚做生活美学最佳的教育空间。弘益只做三个教育:茶、花、香。做茶是世界茶源,做花我们是亚洲花都,做香我们是植物王国。中国和香中所用香料品种的70%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生长,但是过去三十年来,我们只做最基础的贸易,出售最廉价的基础香料油,这并不是不好,因为全球所有的香企业,我们知道的Dior、雅诗兰黛等等全部都在昆明设立了办事处,他们只用在销售额中扣除可以忽略不计的采购成本,来采购最廉价的香料物。但是被他们组成的香水,组成所有的香料配方与我们这片土地上所有的文化无关。

 

 

我们希望从今天开始,希望从四年前开始,我们是不是能透过云南的芳香物质,能恢复我们中国人古老的传统。刚刚我们看到博山炉中焚出的香烟,这本是我们这个国家一直以来的文化传统。自明代开始,乃至在唐宋,我们所有家庭的一天,是从我们点燃一炉香开始的,但是这个传统在今天已经不多见了。

 

所以今天我非常期待,现场的读者们,能和我们一道,不仅是复兴传统文化,更是透过“两个江山”的构建去找到我们的本来面目。我相信大家可以和我们一道通过一杯茶重新寻找我们的内心。透过一片茶,我们的茶叶江山得以成立。

 

   茶业复兴周重林先生讲座    

 

锥子周文化机构总编辑

自媒体《茶业复兴》出品人

当下茶文化卓越的研究者与传播者

 

▲“天地”茶饼及包装

 

对于传统我们可写的东西并不多,但是可以做得很精细,今天我的这个主题叫做茶心、茶汤、茶人。这本书很多人看过,这本书封面上画作里的人物,与我和李乐骏先生今天穿的衣服是一样的,很有意思。而这本书的内容也与刚刚李乐骏先生放得很美的云南茶山的照片有关,在撰写这边书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这样的云南茶山之间穿越,如同书本封面上的这两个古人一样在群山之间瞭望江山,更有趣的是这幅画的作者是一个法国人,我们可以看到书本封面上的这个版权签名是法语。我们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在普洱市,遇到了这幅画的两个作者,她们俩在普罗旺斯做了一款茶叫做“天地”,她们的产品包装便是这本书的封面,她们对中国茶的理解如同水墨画一般,是意象美,是古人仙气飘飘在群山峻岭之间穿梭 。

 

▲销法沱第一张海报

 

法国人接触到茶,最先看到的是销法沱第一张海报,他们理解的中国就是有茶,有茶就是有信仰,所以销法沱的海报是一张佛陀,和中国人所说的禅茶一味、佛茶一味如出一辙。茶是在中国的寺院里兴起的,所以对他们来说佛陀就是最好的口号。销法沱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茶叶,现在下关茶厂生产的沱茶在茶叶市面上或者茶叶店都是很常见。

 

把销法沱真正做得大的人他的中文名字叫做甘普尔,甘普尔是二战的时候的一个伞兵,就中越边境线附近作伞兵,那时候是丛林作战,有很多的毒虫、蚂蝗、野外有毒的昆虫等等,那时候作战是十分艰难的事情,这时候他们发现中国的军人使用一种东西来调养身体,而这种东西就是茶叶、茶膏还有沱茶。后来他们的军队得到了中国军队的支持给了他们一些茶,甘普尔当时分到的是一个沱茶,据他自己回忆他将沱茶放在军衣的左上方口袋,也就是心脏的位置,跳伞的很多人死了,而他没有死,他觉得是沱茶保佑了他,附着了他的心脏,而刚好沱茶又是这样的形状,这是很有意思的。

 

▲甘普尔

 

▲荣西禅师著述《吃茶记》

 

甘普尔是一名法国人,更早的时候法国人之所以要引进中国的茶叶则是因为一个传说,传说中国人的茶是可以治疗心脏病,中国人的这种病很少,主要原因是茶能养心,日本荣西禅师写过一本书叫做《吃茶记》,这本书里面用的就是中国的原理从饮食结构告诉大家吃茶养生,在日本的饮食结构中缺少一种苦,这种苦只有茶叶中能提供。

 

荣西禅师将茶带到日本之后治好了一个将军的病,就让茶在日本生根,路易十四将茶引入法国时就说茶可养心,他不是我们今天说的茶可以养闲心,而是真的可以养护心脏。在茶叶江山这本书中我们有讲到在我国的西藏、新疆乃至更远的边陲地区都将茶叶视为很珍贵的东西,《茶叶江山》这本书都在围绕着这些故事来展开。

 

▲甲乙寺主持和周先生

 

▲牧民家修缮很多次的茶器

 

关于茶汤的故事则要从青海湖边的甲乙寺开始说起,当时我将一个沱茶送给甲乙寺的主持,他开心得不得了,又带我们去了塔尔寺。后来我们去了青海的一个牧民家,看到他们喝茶的器物觉得十分震撼,他们对瓷器的珍惜表现在瓷器本身,有许多不断修复的痕迹,在藏民的眼中茶即代表着文化。我们在《茶叶江山》这本书中提到一个故事,一个藏民家中挂有一幅字画“之子于归”,现在许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诗经,意思是家中有女儿已经出嫁。

 

在云南老曼峨这个地方依旧保持着结婚需要茶礼的习俗,而在大部分地区早已没有了这种在习俗,这种习俗传承着茶的文化,《茶叶江山》这本书反复讲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从塔尔寺、湟源、玉树林芝、拉萨、扎什伦布寺、松赞林寺、雨崩等等地方人与人相遇的故事,茶与人相遇的故事。如同李乐骏先生说的一样,茶叶守住的不仅仅是外在的江山,还守住了我们内心的江山,味道这种东西是最难改变的,我们现在说故乡,我们回到家以后发现其实是有很大变化的,城市不断改变、建筑的不断重建,但是滋味是不会变的。

 

 

现在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茶人的责任是什么,现在从事茶行业的人越来越年轻,这是很了不起的,在十几年前也是很难想象的事情。我们于茶中逐步逐步的找回连接,或者找回法国人眼里中国人应该有的样子,法国人眼里的中国一直是仙气飘飘穿梭于这天地之间的样子,就像这本书封面上的古人。

 

   签名及合影    

▲文章由弘益茶道美学编辑部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嘉宾审校,解释权归嘉宾所有

责任编辑:离苏

END

买茶留给子孙喝?崔永元谈普洱茶存一百年之骗局

云南人喝普洱茶是在2000年之后的事,在那之前所有的普洱茶都是出口港销或者边销,云南人大都在喝大叶种毛茶(绿茶)。云南本地二十多年是少有存普洱茶的习惯,所以老茶都基本出自港台大师商人的故事里,我们讲当代普洱茶历史是云南普洱茶二十年左右的发展历史,再往前都是清代史料上和改革开放之前的记载,这一点崔永元先生可能对普洱茶当代史的发展不是非常了解。

崔永元先生谈到的云南茶山也不止五个茶山,其中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最有名,还有勐海的新六大茶山,还有临沧的茶山、普洱(思茅)茶山、德宏茶山、保山茶山、大理茶山等等。

至于崔永元谈到大可堂张奇明先生,还有何作如先生,这个这些都是“鉴赏大家”,但是得打一个问号。湿仓味就是六六粉的味道,通过蒸馏干燥的方式来实现这么一个老茶的味道,喝这个茶你得有喝湿仓茶的抗体,这一点崔先生说的比我直截了当,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体验这个味道。

我昨天加编者按转载了《老茶文摘》的文章《崔永元谈百年老茶骗局:他们贩卖的是发霉的思想,仓味的思想,老鼠洞味的思想!》,我收到了一位我非常尊重的江西朋友的微信语音,他说董乐这个人如何如何糟糕,读者也有留言这么说,可我只是转载这个文章,转这个文章也一下子拉不低我的档次,但是一个人的观点或者对真理的认知才是最重要的。

知识之教导,真理之指引,会从根本上催发人的勇气。学习是求真、认真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追求之心,才可能不顾一切,为真理一搏。

非常感谢杨凯先生转来这段原始的录音,我整理成文,以飨读者。我对于造假老茶、金融茶炒作、平台价格的虚假、普洱茶行业的乱象多有批评,出于我对普洱茶的痴迷而已,喝生态、健康、干净的普洱茶就这么简单。


(崔永元谈普洱茶录音完整版详见石一龙公众号)


以下是崔永元先生的录音原文


就看这样的东西特别多。为什么?比如说我们每天在这说叼盘,都说不尽,因为确实就是个跳梁小丑。但是我觉得想跟他一起叼盘,或者想跟他学叼盘,或者认为他叼盘无比正确的人,应该是大量的。

你比如说这位作者,这位作者我觉得这盘叼的就挺妙的。因为这洪水不好叼。真的。好像huxijin也没叼这个盘子,你看他叼盘出重现于华夏大地,向中华民族展现中华5000年文明的现实地位,我真服了。还有一个,它这个是个动图,老板(注:安徽黄山的)就是说他库房积压了3000吨茶叶,当然是绿茶红茶什么的。然后他特别伤心,因为他今年还特意从茶农那多收了点。

现在被水淹了,后来很快第二天就有了这个,说是武警部队去那了,帮他抢运,把库房里的那些茶叶的赶紧的给他倒腾一下,倒腾出来,有的还可以加工,实在不行的就扔了,这个人哭得很伤心,他大概损失了说9000万元,我记得好像是这么个数。但是出了什么问题呢?现在底下这个叫什么老班章熟茶,什么这个茶那个茶全都拿动图说事,都说他茶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连千元的老班章普洱茶现在被迫一折出售。

当然这些人我觉得可能不是些糊涂人,咱们上次谈逆淘汰,就是那些操盘手,他们知道没有多少个人记住这个场面,就是这个老板因为他的绿茶被淹了,绿茶和毛茶被淹了,然后他留下了辛酸的泪水。

他觉得没有多少人能记住场面,也对不上号,你看我现在也对不上号了,我只记得是安徽的,所以他们家别管有什么茶,都拿这个“老板哭”这个图来散布悲情,打悲情牌,卖自己的茶,你可以说他卑鄙,但是他不怕你说他卑鄙,因为他愿意卑鄙,他知道能挣到钱就行。全都借逆淘汰,你信了,你就傻了。

关于这个茶就是,大概10年前差不多,大陆兴起了喝普洱茶热潮。我记得我还是比较早知道的,因为我在云南有朋友。我记得最早我喝到普洱茶是在广东,你到一个饭馆,你还没有点菜,他就先把茶给你倒上,就都是普洱茶。

喝不惯,喝的就像刷锅水特别难喝。后来大概10年前,在云南那边开始流行普洱茶了。普洱茶是大叶茶,它的命名是用这个地名命名的,它那个地方就叫普洱。整个云南境内现在号称有五大茶山,都生产普洱茶。

过去那个地方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所以它运到藏区的茶,马驮着疼。那一走可能得走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风吹日晒,那个茶,一会儿潮了一会儿太阳又晒干了,一会又给淋了一会太阳又晒干了,等拉到西藏以后它就发酵了,黑乎乎的,结果藏人一煮茶,再加点牦牛奶什么的,特别好喝,非常好喝这个茶。

后来川藏公路就建成了,建成了以后开着大卡车,几天就送上去了。那个茶为什么要成一饼一饼的?他是为了运输方便,没有别的原因。

要么你散茶,你想想你才能装多少,你这都压成一饼一饼的,那一饼都是一一斤两斤,甚至更多,他就是为了运输方便方便,才压成饼的。

川藏公路修好了以后,它几天就运上去,茶还是绿的呢。所以莫名一喝这味就不对了,这怎么办呢?这周总理就说让云南的这些茶厂研究人工发酵的茶,就不是马拉着它出去走半年的,不是这样。结果就出来了一个叫“渥堆发酵”这么一个工序。渥堆就是一个……我不好意思说,怕人家打我,像粪堆似的就那意思,我就弄成一个大堆,然后喷上水,用温度表观察着它的温度,让它发酵,基本上十几天,15天左右就行了(注:说的不太准确,有点知识缺失)。

就像马拉着半年风吹日晒的效果一样了。所以最早的这批就叫文革砖。因为它就是文革时候才有的,在这之前就都是生茶,没发酵的茶。而拉到西藏已经发酵了,刚才我已经讲了,不是人工的原因,那就是风吹日晒的原因。现在,从文革砖开始有了人工制作的熟茶,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大概七八年前就开始做吆子了,就是说首先是有人发现了一批文革砖,就开始讲故事了,这个圈里都叫讲故事,想卖那个东西,你不想买,我把它讲成是慈禧太后的迷信,你不光想买,你还想出高价,这个茶叶圈里就开始讲故事了。讲故事说文革砖,一个是留下来的。当时生产多了没卖出去,留出来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牧民不是特别喜欢,他还是喜欢原始的那种,所以销的不是那么好。还有一种说法是大量的销到了港台、马来西亚、东南亚地区,在那个地方就保留了很多,然后这个东西就开始回流了,因为大家爱喝了,所以就值钱了。

那一块卖的,一块茶砖这么大,这么大一块茶砖比这还小,卖个几万块钱小意思,再接着更作妖了,就开始出现了100年前的茶,80年前的茶,60年前的茶,都出现了。那个故事就更多了是吧?恨不得一坨茶得有一个故事,比较有名的有宋聘号,陈云号。我有一个朋友叫张奇明,上海的,他收藏了好多,还有一个号叫永元号,就是我这个名字叫永元号,这都是过去的。

茶叶的商铺,上百年的那种商铺,他们当时卖的品牌茶。有没有?我相信有。他总会有各种各样原因遗留下来的是吧?有没有我们在市面上见的那么多?我告诉你没有,后来就乱套了,太多了。

反正中国人造假能力一流,包茶叶的纸,好造,能给你造的一模一样,这个茶叶他们尝一尝喝一喝,看是什么味,然后就开始造假。

那时候我有好朋友,张奇明,老何(注:何作如先生)什么的,经常找到好茶叶,就给我打电话说这样晚上来喝茶来我们就去喝茶,喝到过什么,喝到过那种酸的,那一看就是有问题,不对。然后多冲两次,然后喝,我说这不是受罪吗?咱别喝这个了。这个茶叶它要不对劲,比如它动了手脚,喝完了只能对自己不好。

哎,完了!这个行当就开始不断发展壮大。有一次我们去喝茶,也是他们请我们去喝茶,一喝我就觉得它坏了,茶存储有问题,发霉了,一喝就能喝出来。结果碰到一个香港的还是台湾的人告诉我说,这个叫仓味。我说哪个仓?他说就是仓库的仓。仓位,就是说它经过仓储,所以它有这么一种特殊的味道叫仓味。

我说这不就是发霉了吗?然后他们所有人都笑,就是说你太实话实说了,不给人面子。(注:这就是湿仓茶,是不能喝的,是真发霉了的。)

他们就把这种发霉的茶,发明了一个词叫仓味,就掩盖过去了。然后以后半懂不懂的那些人一喝说这茶不错,就是有点仓味,我从来不喝有仓味的茶,那就是发霉了。

那就是服毒,那茶卖得很邪乎。那种茶通常能卖到100万一饼,60万一饼。50万一饼,40万一饼,非常多。

我们说如果有不知道因为什么流传下来的老茶,物以稀为贵,可能可以。但是他们又出来个新的骗局,新的骗局就是说你现在就买了些新茶,五大茶山的新茶,你是买给后代的财富。也就是说你40年以后50年以后你不在了,你的孩子拿出来,每一饼都是宋聘。

当时很多人就到银行贷款,就把房子抵押了,上当受骗买他们这个茶。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实话实说》的时候,我就做了一期节目,请的全是红茶的专家、绿茶的专家,什么龙井的专家、普洱茶的专家,就摆到桌面上说,是怎么回事。结果我们就把这个事说清楚了。当时那个茶叶价格大跳水,好多人因此完蛋了、崩盘了。(注:讲的是2007年普洱茶大崩盘的事)

在中国就是这种讲故事、蒙人、讲故事、卖东西,这才是传统的,比那个大水淹了传统不晚,你哪怕去到潘家园,北京潘家园你逛地摊,他有一个人卖你一个掏耳勺,他这掏耳勺都有故事,张嘴就来,那故事都特别多。

现在我觉得网络上的像胡叼盘,什么jinzhengwei,这些讲故事的人,他们贩卖的可能不是商品,他们贩卖的是他们发霉的思想,有仓味的思想,有老鼠洞味的思想。

找到约6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