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世界茶的种类

找到约1,242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茶叶的专业知识,关于茶的基本知识大全

茶叶是什么?茶叶是茶树的芽叶加工而成的,可直接冲泡饮用的饮品,与咖啡、可可共同被称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有着世界饮料之王的美誉。下面介绍一些关于茶叶的专业知识。

一、六大茶类及其特性



绿茶:未发酵茶,工艺步骤主要为杀青、揉捻、干燥。具有绿茶绿汤,香气高,味道略苦涩的品质特点。绿茶的知名品种有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西湖龙井、峨眉雪芽、洞庭碧螺春等。
白茶:微发酵茶,工艺步骤主要为采摘、凋萎、烘干、保存。具有茶叶牙毫完整,银白相间,茶汤为杏色或浅黄,味道香甜爽口的品质特点。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黄茶:微发酵茶,工艺步骤与绿茶相似,但多了“闷黄”一步,这使得黄茶具有黄茶黄汤,香气清且高,味道甘甜醇厚的品质特点。霍山黄芽、君山银针、蒙顶黄芽、远安黄茶、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都是黄茶类。
青茶:俗称乌龙茶,半发酵茶,工艺步骤主要为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品质特点有青茶条索粗壮,黄绿相交,茶汤呈黄色,味道醇香。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等都属于青茶。
红茶:全发酵茶,工艺步骤主要为凋萎、揉捻、发酵、干燥,典型特征为茶红、汤红、叶红,味道飘香醇厚。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祁门红茶、滇红等品种。
黑茶:后发酵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个步骤制作而成。其品质特性为黑而又光泽,茶汤浓黄透明,茶叶可有香气,陈茶具陈香,味道醇美浓厚。主要品种有云南黑茶(普洱茶)、湖南黑茶包括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



二、茶叶基本成分



茶碱:茶叶中的碱类物质,一般专指茶叶碱,广义的茶碱则是指咖啡碱、可可碱和茶叶碱的统称,具有舒缓镇痛等功效。
茶多酚:茶叶中多酚类物质,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其主要功效多达几十种。
茶氨酸: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是茶叶中生津润甜的主要成份。有舒缓神经、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茶多糖:茶多糖是一类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复合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降血糖,降血脂,调节免疫,抗凝血,抗血栓,抗氧化等。
茶皂素:又名茶皂甙,是可以让茶起泡沫的物质。具有许多生理活性,如解酒护肝,抗病毒,抗过敏,减肥等。

三、泡茶茶具



目前常用的茶具有瓷器茶具、紫砂茶具、玻璃茶具、塑料茶具。紫砂茶的保温性好,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适合冲泡红茶、乌龙。而冲泡绿茶时为了一看茶叶在杯中轻雾漂渺、澄清碧绿及朵朵茶芽之美态,更适合选用玻璃茶具。至于搪瓷、塑料茶具,有轻便、耐用之优点,一般只为解渴而临时使用。

四、泡茶水源
水源不同,其所含溶解物质也不尽相同,对泡出茶汤品质的影响也大有不同。总的来说,用泉水泡茶最好,江水泡茶一般是不理想的,井水又不如江水。至于雨水,按下雨时间不同,水质也不同。以秋雨为上,梅雨次之,雷雨最差。

五、茶叶存放
茶叶保存以室温、避光、无异味的环境为最佳,如果茶叶含水量较高或已受潮,可以经80℃左右烘干或炒干摊凉后再储藏。保存时,可以以0.25-0.5公斤为一份,用白纸包好,放入干燥的罐、坛中,底层可放些干燥剂,干燥剂的种类按照茶类和取材方便而定。新买来的茶叶筒罐,筒内金属表面常有一层油脂,必须擦净晾干,再以少量废茶擦过,除去异味后才能装茶叶。


贮存绿茶可用块状未潮解的石灰,红茶和花茶可以用干燥木炭。罐、坛口盖多层草纸并压紧,以防潮湿空气进入。如果茶叶数量不多,也可用纸包好后,再用两层聚乙烯食品袋包装密封好,放在饼干箱里盖紧箱盖。为了避免茶叶吸收异味,切忌将茶叶与有严重异味的物质放在一起,诸如樟脑丸、香皂、香水、香烟等都不宜与茶叶混放。

六、茶水比例
冲泡茶叶时,每次茶叶放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个人饮用习惯而定。一般来说,茶与水的比例掌握在1:50或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

七、茶叶术语



茶性:指口腔的刺激感。包括香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茶质:指口感上的丰富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消失过程中产生的甜。
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唾液不断的涌出。
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层次感:指口感表现出的先后顺序,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锁喉。


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水味:冲泡或储存不当所产生的茶水分离现象。
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
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为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陈韵:经岁月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茶水分离:茶汤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气。
入口即化:茶汤入口,不用有意识的吞咽,自然入喉。
爽朗:经岁月的陈化仓储优良的茶汤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齿有清晰感。
舌底鸣泉:生津的最高境界,重点在“鸣”字,接连不断之意。




关于品牌茶

产地茶很多品牌,也很多品种,但是关于品牌茶,每个品牌定位不同,标准不同,所以也决定其品质与价格不同。

因此什么是好茶,好茶其实源于标准,这就是暖莘茶。

中国不缺好茶,很多知名产地品牌,比如上述的乌龙茶,红茶,绿茶,铁观音,西湖龙井,茉莉花茶,滇红,祁门红,大红袍,普洱茶等等,但是哪个茶品牌的茶好?很多人就不太清楚,喝好茶,喝的是标准,不同品牌茶,定位不同,标准也就不同,对品质的要求也就不同.

好茶很多,但是要看标准,品牌茶推荐暖莘茶,一杯好茶源于标准,喝好茶,选暖莘,暖莘茶,好茶暖心。

暖莘茶:一叶好茶来之不易,从种茶,管茶,采茶,挑茶,炒茶,制茶,在不断找产地,选标准,寻好茶这包含了初心梦想旅途中的艰辛汗水,包含了几代人,一辈茶人的心血和用心,我们不生产茶,我们只设计茶,寻一叶中国好茶,标准化,规模化,复制化以降低好茶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一叶好。

暖莘茶以坚持一叶好茶,暖一片人心的理念:以为大众寻找中国好茶为宗旨,对茶我们坚持四不原则:

1.非原产地不选

2.非原生态不选

3.非高标准不选

4.非好口感不选

因此并非每一叶茶都叫暖莘茶。梦想起航,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夜,一百二多万公里,环绕中国六十圈,万里苦寻,品茶无数,只为寻找一叶中国好茶,敬您一杯暖莘茶,好茶才暖心。

暖莘茶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原有工艺上,每个环节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有些行业工序,这里要经过两次以上的筛选或检核以确保在高品质的标准上,在二次以上提高,因此暖莘茶品质是比较值得肯定的。



免责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意在为公众提供资讯知识(内容收集整编部分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本站对所有文章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用户不应信赖内容,并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切勿撰写粗言秽语、毁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敬请自律。

茶文化在古代的传播简史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茶源,在茶业的发展上对人类的有着非常卓越的贡献,这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且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的一种灿烂辉煌的茶文化,以及逐步地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图片描述  

那么,茶在中国古代的是如何传播的呢?这中间经历了哪些曲折故事?本期昆仑说茶我们就来聊一聊…

清代的儒学家顾炎武曾说过:“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可见当时就是认为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开始传播开来的说法,这也肯定了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起来的。


这一说法,现在也已经被绝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巴蜀产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或更早的时间,巴蜀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并将茶列为贡品。

关于巴蜀茶业的发展在我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一直到西汉成帝时王褒的《童约》,才始见诸记载,内有“烹荼尽具”及“武阳买茶”这两句所见证。

前一句反映在当时的成都一带,西汉时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专门用具﹔从后一句则可以看出,茶叶已经形成商品化,出现了像“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

在西汉时,成都不但形成了我国茶叶的一个消费中心,且由后来的文献记载来看,很可能也形成了历史上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不仅仅是在秦之前,秦汉乃至西晋,巴蜀依然是我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

到了秦汉时,中国茶业随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变化而发展。首先是向东部、南部地区传播,比如湖南茶陵的命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茶陵是西汉时设置的一个县,因以其地出茶而名。茶陵与江西、广东边界相临近,这就说明了西汉时期茶的生产已经传到了湘、粤、赣毗邻地区。

到了三国、西晋阶段,随着荆楚茶业和茶叶文化在全国传播的逐渐发展,且也由于着地理上的有利条件和比较好的经济文化水平,长江中游或者是华中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上的地位,便逐渐取代巴蜀,而明显重要起来。

三国时,孙吴占据了东南半壁江山,在这一地区,也是我们国家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此时,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的发展,而茶的饮用,也流传到了北方高门豪族。

西晋,长江的中游茶业的发展的情况,可以从西晋时期《荆州土记》得到证明。其载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这说明了荆汉地区茶业的明显发展,从前巴蜀独冠全国的优势,似已不复存在。

南渡西晋之后,北方的豪门过江侨居,建康(南京)成为了我国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到了这一时期,由于上层社会的崇茶之风非常的盛行,这使得南方尤其是江东饮茶和茶叶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茶业向东南的推进。

这一时期,我国东南区域植茶,由浙西进而扩展到了现今温州、宁波沿海一线。不仅这也,如《桐君录》中所记载,「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即常州,其茶出宜兴。

表明东晋和南朝时,长江下游宜兴一带的茶业,也著名起来。三国两晋之后,茶业重心东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化了。

图片描述  

六朝以前,茶在南方的生产和饮用,已有一定发展,但北方饮者还不多。及至唐朝中后期,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


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嗜茶成俗,于是南方茶的生产,随之空前蓬勃发展了起来。尤其是与北方交通便利的江南、淮南茶区,茶的生产更是得到了格外发展。


唐代中叶后,长江中下游茶区,不仅茶产量大幅度提高,就是制茶技术,也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成为了贡茶就是集中体现。

茶叶生产和技术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中游和下游,江南茶叶生产,集一时之盛。当时史料记载,安徽祁门周围,千里之内,各地种茶,山无遗土,业于茶者十之七八。

同时由于贡茶设置在江南,大大促进了江南制茶技术的提高,也带动了全国各茶区的生产和发展。

由《茶经》和唐代其它文献记载来看,这时期茶叶产区已遍及今之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几乎达到了与我国近代茶区约略相当的局面。

从五代和宋朝初年起,全国气候由暖转寒,致使中国南方南部的茶业,较北部更加迅速发展了起来,并逐渐取代长江中下游茶区,成为茶业的重心。

主要表现在贡茶从顾渚紫笋改为福建建安茶,唐时还不曾形成气候的闵南和岭南一带的茶业,明显地活跃和发展起来。宋朝茶业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长江一带早春气温较低,茶树发芽推迟,不能保证茶叶在清明前贡到京都。

福建气候较暖,如欧阳修所说「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作为贡茶,建安茶的采制,必然精益求精,名声也愈来愈大,成为中国团茶、饼茶制作的主要技术中心,带动了闵南、岭南茶区的崛起和发展。由此可见,到了宋代,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

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以后,茶区基本稳定,茶业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演变。

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贡茶的种类也从福建的建安茶转变到了云南的普洱茶,很受朝廷赞赏,便极大的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和传播。

清代,因为贡茶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清政府对六大茶山的管理及发展茶叶生产措施的加强,以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为主的西双版纳茶区,该地在清代中期已年产干茶8万担,达历史最高水平。

在西双版纳广袤的沃土上,几乎家家种茶、制茶、卖茶,茶马古道驼铃终年回荡,商旅塞途,生意十分兴隆。


成书于嘉靖四年的《滇海虞衡志》中写道:“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


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这是见诸史料对六大茶山及普洱采摘和贸易时的盛况的记载。

从道光年间到光绪初年(公元1821~1875),普洱茶的产销更是盛极一时,商贾云集普洱,市场繁荣,国内每年都有上千名藏族商队到此买茶。


印度、缅甸、锡兰、暹罗、柬埔寨、安南等东南亚、南亚的商人也前来普洱做茶叶生意。每年有5万多匹骡马牛帮商队穿梭于千山万水之间,马铃牛帮之声,终年不绝于耳,远销号称十万担以上。

中国到底是茶的发源地还是原产地?

引言:在很多介绍茶起源的文章中经常看到:“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这句话。发源地就是这个物种的诞生地、起始地;而原产地的意思是此物种本地自古以来就有,不是外来物种。发源地和原产地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理解,请大家务必清楚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之一,而非发源地。


关于茶叶原产地的问题,历史文字记载考证相对可以追溯的久远一些;唐宋之前开始饮茶确实没有错,只是“饮茶”的方式一直在演变;一、最原始始是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二、至《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晏婴作齐景公宰相时,吃的是粗粮,和一些烧烤的禽鸟和蛋品、菜茶。这个时候茶是当做菜一样用煮的。三、郭璞在《尔雅》注中所说的那样,茶“可煮作羹饮”,等等史料记载。在唐之前人们已经开始“饮茶”。


在唐宋时期虽然国际贸易空前开放,但是茶叶绝对不是像番茄、玉米等作物海外舶来的。因为同时期其他国家都没有相关茶的记载,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发现茶树,同时发生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茶叶原产地之争也说明是茶叶不是舶来品。


在19世纪——20世纪的将近200年间,关于茶叶原产地的“论证”就没停止过,或者说是“抢夺原产地之名”;牵涉中国、印度、英国、日本、美国、丹麦、法国、荷兰、苏联、意大利、波兰、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相关科学家。对19世纪初期而已,茶叶是重要的物资就相当于现代的石油。



1830年清政府想出来了“以茶制夷”,不久后还开始禁烟。这让当时的英国很受制约,因英国本土无法种植茶树,当时茶叶对于英国贵族来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当时贵族的就等于流行的,等于大众争相模仿的。当时下午茶是贵族专属的活动。这是一种雅致的贵族的生活方式。当时的英国不想受制与清政府,开始寄希望了把茶树从中国移植到其殖民地印度。但要引进茶树、茶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当时清政府的许可,他们就偷运。


根据1935年的威廉·乌克斯(美)《茶叶全书》里的信息整理,在这关键时刻英国人宣布了在印度发现了本土茶树的消息。在罗伊·莫克塞姆(英)《茶:嗜好、开拓与帝国》里也将其当做转折点。1825年,布鲁斯兄弟(英)在印度发现的茶叶与茶籽,辗转来到了加尔各答植物园的植物学家瓦立池(丹麦)手中,但瓦立池认为这不过是普通的山茶而已。布鲁斯对外宣称自己发现大量野生茶树,当地山民(即景颇人)采摘叶子,若树太高就砍倒数。


1831年,查尔顿(英)也在阿萨姆发现了土茶树,并寄给了加各尔答植物园的瓦立池(丹麦),但同样被拒绝承认其为茶树。1834年,查尔顿(英)又从萨迪亚寄了一些茶树给瓦立池(丹麦),说这茶树生长范围很广:“在从这里到离这里一个月路程之外的中国云南之间各个地区,到处可见处于野生状态的这种植物。来自云南的一两个人向我保证说,他们在那里所种植的茶树与我们这里生长的茶树完全一样。因此我认为这种植物是真正的茶树,这点毫无疑问。”



加各尔答之前否认过多次像这样的发现,但这次的态度却不同。因为这一年,英国茶叶委员会成立了,他们们迫切地想在中国之外开辟茶园。所以,他们愉快地接受了查尔顿的茶树,并选择在圣诞节这个尤其重要的节日,宣布发现印度本地茶种。


茶叶委员会说,这归功于査尔顿等人的不懈努力:“(这是)对大英帝国农业和商业资源来说最为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项发现。我们确信,通过恰当地管理,这种新发现的茶树完全可以成功地运用于商业种植,因因此我们的目标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完全的实现。”多年之后,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目标有很大部分是针对中国的。


查尔顿发现茶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在中国境外的发现;尤其关键之处在于,这一发现说明明茶叶再也不是中国的独有之物。他们知其中的意义一日本不过是移植了中国的茶树,但若印度本土就有,这就从根源上掐断了茶与中国独有的关联。


英国人这一发现,并未获得广泛认同,1935年威廉·乌克斯(美)在他的《茶叶全书》里,坚持认为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之一。除此之外还有:1892年瓦尔希人(美)《茶的历史及奥秘》,1893年金奈人(法)的《植物自然分类》,1960年杰莫哈节人(苏联)《论野生茶树进化因素》都持有这个观点。


1958年,罗伯特・西利写《对山茶属分类的修正》时,提出茶树种类有两种:中国茶树( camellia sinesis var. sinensis)和阿萨姆茶树( camellia sinesis var. assamica),但这个说法未获得认可。植物学的拉丁学名,一旦完成,就永远不会修改。所以现在云南大叶种茶叶,学名还是阿萨姆种( camellia sinesis var. assamica),是英国植物学家马斯特思于1884年根据印度大叶种茶树完成的命名。


中国考古界的发现,也未能提供确凿证据。从1988年到1992年,都有人报道湖南长沙马王堆汉随葬品中可能有茶叶,还有记我有茶的别称“櫚”的简文和帛书,但这些发现都没有具体的出处,无法加以考证。云南植物学家闵天禄等人查遍英国各大标本馆,没有发现来自阿陸姆地区野生大叶茶的确切记,后去的植物学家则在英国发现了大理种茶树。



在考古无发现的情景下,调查和整理古茶树资源成为另一种有力手段。从英国人宣布印度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后,1950年代至1990年代,在云南西双版纳境内发现的八达大茶树(2012年枯死)和南糯山古茶树(1994年枯死),在红河金平发现的金平大茶树和在普洱发现邦崴大茶树,都被证实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大茶树。1962年在《中国茶叶》月刊向世界发布了发现八达野生茶树王的消息,成为当时发现的世界上存活树龄最大的古茶树,被誉为“茶树活化石”,在世界茶叶界引起了轰动,中国是世界大叶种茶起源地的论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此后,每年都吸引了一批批日本、韩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和港、台地区的茶叶专家、学者和茶人前来考察、瞻仰。


三大古茶树发现:

纯野生型:八达山野生古茶树, 意义在于证明中国是世界茶的原产地;


过渡型:邦崴古茶树,1992 年发现, 树高 11.8 M,树幅 8.2*9.0,基径:1.14M,胸径:0.8 位置:澜沧县,意义在于证明最生栽培训化茶树的是云南先民。


纯栽培型:南糯山栽培型茶树王 70 年代高 10M,直径 1.38M,树龄科学理论在 1000 多年以上,证明云南产茶历史悠久,世界茶种为 70 多个,云南有 60 多个。


云南的古茶树资源,至今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红河、曲靖都有着广泛的分布。2008年,普洱市率先把历时3年考察古茶树资源的结果整理出版了《走进茶树王国》一书。这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和研究价值,不仅把36万多亩古茶园、45个野生茶树居群和古茶山分布清晰明朗化,还把古茶树种植资源的种类、形态特征、利用价值都作了详细的说明,他们用大量的实证资料论证了云南是世界茶的原产地和栽培中心地。


无论是从唐宋之前的关于茶的文献记载,还是从近代关于茶的文献记载,都说明了一个事实茶原产地是中国。



找到约1,222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