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三分茶

找到约2,926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茶语抒情

(《吃茶去》杂志)喝了这么多年的茶,总想写点东西,为了纪念,也为了还原最初的开始。

一个午后,忙里偷闲,茶语寥寥,能解的是抒情,不解的,是余音。希望在所得与所悟间,把荷下心事,一一展鸣。

茶 气

人家说,茶香识女人。

茶气即是茶魂,茶的精致所在,了然于心。似气质女人的眉眼,双眼微闭,不紧不慢地挑起眼角时,半有余情,半是含烟。

我一直觉得茶是有生息,是天上青衣绿影的仙子失神时往世间泼下的半杯玉液,世人喝了,便多了情趣与灵气。

茶气轻轻,轻如张爱玲命里的爱情般,低进尘埃,也美到骨子里。

绿茶有如浣纱女的清音妙韵点破碧溪涓涓,桃花源里疏落星月,一杯留守,能摇散夏日如火的盛情,似芭蕉扇动,移来清凉一片;

白茶是飘过纱窗前,似颦非颦的情留眉间,白娘子欲语寄情西湖的烟雨楼前,是闺蜜的香甜和被遗忘的忆念,回想起当初,水乡里的闲情;

红茶带着洛神绝美的喋血,暖秋后隐去倩影轻盈,月上西楼把庭院唱深,女儿初妆,不忘紧一紧裙裳,不被秋风偷听心事;

乌茶所闻即是所见,泼墨成趣的几笔留白弄清影,白衣书生挥斥方遒,多是壮志,多是才情,思索总被隔壁若隐若现的琴音扰乱心弦,牵长又掐短;

一种茶水便是一种心情,颐养出一种心性。

台湾有种叫“东方美人”的茶叶,一直是我想见的。用千年离骚,换得一笑嫣然。我想,说的该是她吧。此茶就像西施,得日月之精华,颐养在世间的别处,娇贵而稀世。耳闻其香,该是身着旗袍,温宛如玉的女子姿态:手执檀香扇,时而拢下滑落香肩的纱巾,一笑一颦能动情,那是一段隔世沉香,也是一段百花深处的秘密。我想,那象是痞子蔡执笔写下的“洛神红茶”吧,是爱与痛后的遗憾,忐忑地等待不知归期的离人。

在朦胧的茶气里,我们看到了国人的秉性,与茶一样,内敛而高贵。你是否带有烟雨后的情绪,听风听心情,然后收回了一帘的凉白,惘然若失。

茶 意

茶意无关茶艺。问到友人这个词语时,他说,气意心情统一,就是两个字:世界。

若说茶气是浅而易见的,那么茶意便是“深山藏古寺”,可以是隐约在琵琶半遮面前的温存,可以是换盏低唱后的凉薄。

茶自古左右在墨客骚人的身边,听唱传奇,多情,冷暖,如人亦如世,几多诗词都在意念的边缘枕落,抱着一杯香茗,愁消几个黄昏夜色。新诗旧词间,瘦了一个又一个朝代。

我不由想起中学时代看过的一篇文章,一个叫楚楚的女子写的,通篇的灵气。很记得她的几句话,落花为香茗,百合做杯盏,用唐诗里那只红泥小炭炉,深山的一裙松针燃火,一壶幽谷中的晨露,三分易安的婉约,三分稼轩的豪放,三分老庄的淡泊,一段放浪于开骸之处的板桥心情凑成十分的惬意,细细品茶。

她说的,世间万物皆可饮,夜色为水,境界是茶香。

楚楚,如此心情,如此才气,如此名字,如此女子,捧出如此的一杯半缕仙气。夜半无人私语时分,仙风道骨一番,也做一回超世的仙人。

茶香是自己的一片天地,自己的春秋,自己的古今。

愿意去相信一切美好的女人,会很幸福。我只愿相信茶水的从容与平实。自品,自省,时而甘之如饴,时而冷落,时而别有用心。

人生无常,人心无常道,《红楼梦》中不乏“吃茶”的情景,各种关于“吃茶”的各种场景也是中国茶文化的侧影,关于礼数习俗。喝茶,喝的是中国悠久的文化。有人喝出了茶马古道的沧凉,有人喝出了秦淮八艳的空绝,有人则喝出江南小调韵味悠长……心性与识见不同,喝出的感觉与气度皆有别。如那首《虞美人》一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茶被赋予了各种使命,不变的是自然心地。拥有茶心的人,自在茶色中笑语绯言,管他人云纷纷,管他三生之后是几个春秋,几个轮回。

说到底,茶意本无意,随人品行识见论高低。一家之言,难以定音。我只意念。

茶 心

佛家之言,禅定入静总少不了茶。

写下这两个字的时候,我只想到了佛祖家的那句偈语:心如明镜台。

难得平常心。普度有依,依身法外的正是茶心。

茶心,如女人般,难懂亦难缠,虽丝丝饶舌,却余香绵长。

我想爱茶的人,在喝茶的时候,心该是柔软的吧,就如三月的樱花般,细细的,素素的,扑鼻直入清心。

茶心也似菩提心,只可意会。言传中,总会偏了本意。每个喝茶的人都带着不同的心事与心气,像《红楼梦》中黛玉与宝钗去妙玉处,妙玉启用了不同的杯子待客,捧着一样的茶,符合不同身份的茶杯。茶尽,也各尽了心事。

佛说,道的本质在于悟。几千年来,个中真意,各有表达,却不为世人所解。

我们说的,人走茶凉。热茶凉茶,关乎着小小的鼓动,小小的冷暖让七情六欲把盏偷换。此时,心便是茶,心苦茶苦,心若清,茶亦如是。外围的环境事故便是水,好的水就有清香四溢的茶香。而浑水,只能让人图生闷气。

人的闷苦总有,把情茶话,任烟雨人生,心淡了,典当换成盐。

快餐社会,一次性已经被搬进生活。然而茶还是没有失去它本质上的“养尊处优”,工夫茶色不是速食生活,如老人家说的,一步一步来才是生活,差一步,色香味是百步之遥。

一直很不喜欢花茶,即使花茶可以美容。可是浮世间,难经人意总有,岁岁年年,听得了落花消处,马蹄溅香,渐行渐远的人痴人怨,仅一盏花茶,又美了多少婵娟?花茶是变换着香水的女子,举止间香艳却有失本质,没有茶心的质朴,又何来的清心雅气?

每个人都有宠自己的一份心情,此时,我愿意是茶水心情,生涩而淡定,琥珀色,浅薄的心情。不需要浓烈,却可以永生。茶心只有半盏,半盏是宽恕的心。听昨夜剩余的半曲的江南别恋,换了折柳人,瘦了杜鹃,末路英雄的刻骨红尘。

喝茶终究求的是心底那份平静与从实。偶然的遇见,只与有心人分享,待到那些梨白未尽的忧伤呼进肺里,便可化去生活甚至生命里的那些眉弯,受得茶仙真意。

茶 情

杜康可以浓烈,茶水却只怡情。淡而清,清心雅韵之为。

从小生养在潮汕,知道茶有着最亲近平和的情感,非诗书之家,簪缨之族的绝绰,寻常百姓都能能备上茶具,静静细细品上两钟,雅俗共乐。家乡以茶当酒,对客相酌,每每口齿余香,坐享新茶旧事,入情也入味。茶香四溢,不同咖啡的考究与品味相应,落座的可以有鸿儒,有白丁,没有隔阂,大家亲亲近近拉家常,日子的滋润都在茶话里,同时见证主人家的爽朗品性。

有诗云: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喝酒可以吆三喝四,但喝茶一定得谦恭礼让,彬彬有礼。茶情被牵成淡淡的,轻轻的清音雅韵。

传奇不一定能能传世,传世的一定是传奇,茶道流传了几千几百年,传承了多少美丽的传奇。茶情,说的是清心寡欲,说的是人情世故,说的是难逢知己。对弈需要对手,对饮亦是如此。古来圣贤寂寞之处,在于无知音同喜同悲。喝茶既要用情,更要用心,境界是冷落了寒夜几更,更忘了身前身后名。红炉煮雪,扣下半盏茶叶,掩上盏嬉笑耳语,壶中吐香,两三女友倾膝而谈。晴窗细乳戏分茶,妙趣同生。对茶经,忆故人。没有年龄,没有身份,无界定地对上几句桃花诗,饮上几盏乡音。关乎礼?关乎情?天下大小事都抵不上掌中一捻香。

苏东坡说了,诗酒趁年华。诗酒谈的是意气与激情,得失总是年轻时的一枕黄粱。茶情是细水长流,水煮红尘,年华会老,而茶色总不减。一个人时,可以随着香气填上半页白香词话,暗香盈袖,乏了便搁下,读读月下花语,看看绿肥红瘦,再回头想那离人心上秋的亲别。

关于故乡的许多诗篇捎带着离人的乡愁,圈住墨香,圈住了欲语还休。茶情似人情,隔着茶水,体会世态炎凉。不同的遭遇是不同味道的茶情,如今,远离故乡的我,只能偶尔哼上传唱的一壶好茶一壶月。待到夜色满楼时,茶色便成一身的乡愁。

天涯外,温柔处,心安即故乡。

写在茶后

最近,总想戒茶。

我是个俗人,却上了茶的瘾。

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一些东西。茶温润着我的胃,有些负累劳神了。

朋友说,就是拿了你的命也拿不掉你的茶。

是的,我丢不开的有两个东西,其中一个就是茶。呆不住几天,我决定还是拿命换茶。理由是:人生难得任性而为。总有一天,等你发现生活再也无法慢下来的时候,你会在记忆里搜索,自己失去的是什么样的东西。我不希望多年保留的习惯早于生命离去。

许多仓皇的岁月都有茶陪伴走过,高考、大学、工作,我已经失去最初爱上的理由。如果我说茶水已经成为我的安慰与依靠,可能有人会发笑。生命里的很多东西都是不可忘记,多数不是刻意而为。我相信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一个掂量身心平衡的方程式,有的人喜欢午后喝杯咖啡,有的爱喝上两盅,有的人须睡午觉等等。而我偏偏喜欢上茶,接着饭后小掐,论哪谈哪都是可以沾染到。

下午茶被认为是小资女人过的生活,在许多人看来,喝茶是一件很浪费时间跟表情的劳作,因为需要很多条件去陪侍。我倒觉得喝茶是生命的善待,当爱上了就会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当然,就像姑娘长大了会懂得浅浅笑一样,很必然的东西。

上班生活,没有太多时间去编排习惯里的东西。我也差点失去了爱茶喝茶的资格。现在明白,人生如茶,苦茶和清茶都在手掌的玩转间,怎么过都是一辈子。无论多忙我都习惯往杯子里扔上几片茶叶。舒展,郁郁寡欢。捧满满的一高脚杯的热茶,呵出心满意足的心情。一杯茶水,捧出一个模样来,如“人生若只如初见”般的美好淡定。

我愿意,就这么惯着自己,穷其一生,坐享茶色当中。重复一场一场的开始,看一盏又一盏的过往,随便倚哪去等凉一壶茶,等着流年的完结。

(摘自2015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王涛)

很多茶企“活过10年”还是默默无闻,原因在这里!

【兴茶网资讯】前段时间,小茗哥和几位互联网行业的大咖交流,谈及他们行业的竞争和迭代非常快速,几个月就会迎来新的挑战和调整,因此要时刻保持警惕,跟上节奏。

图片描述  

闲暇间,朋友问起,茶行业局势如何?我们做互联网各行各业都有接触,但好像都没有听过太多关于茶的相关信息。


提至此,小茗哥深思一番,茶的文化说来源远流长,相关数据也显示,茶行业的从业人员超10万人次,动辄数十年的企业比比皆是,但知名企业却寥寥无几,就拿普洱茶企举个例子,如今比较活跃的品牌企业大致30余家,比如中茶、大益、下关、双陈普洱、岁月知味、陈升号……

图片描述  

全国茶企约有7万家之多,但估计品牌茶企在行业中的占比不超过10%。行业无巨头。


反观离这个行业最近的新式茶饮品类,根据大数据统计,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就达到41万家,但饮品行业超过十年的品牌,屈指可数。


从这组数据中得出两个结论,其一,无论咖啡还是茶饮,作为新兴消费品进入大众层面的时间并不长久。其二,行业快速更迭,竞争激烈,不像传统茶行业速度这么慢,在激烈的竞争中,内部组织力量不够坚挺的品牌,很容易在竞争中折戟,泯灭或转型。


为什么企业经营10年,听都没听过?


其实,这个问题换言之,就是茶行业大多数商家无品牌意识,还是只把品牌当成一个“商标”,久而久之,10年过去了,也还是3公里范围内认识他,主要客户也就是那些固定的人群。

图片描述  

那这一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其一:无品牌意识,以小农经济为主,由于品牌意识薄弱,导致很多产品只是经过简单加工就流入市场,参与竞争,造成产品价值低,利润微薄。


其二:对茶产品认知浅层,很多设计、包装和原料的同质化,导致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又缺乏宣传,因此基本无人知晓。


其三:本土化严重,缺乏走出去思维,茶叶属于农产品,且中国有18个产茶大省,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茶叶品类,因此做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就好的思想比较严重。


其四:运营管理上粗放,效率低,没有企业化运营思维和能力,因此无法做大做强。


为什么“品牌”如此重要?


现如今,随着产业的发展、互联网的介入、商业业态的进化,同时茶叶产能扩增,销量受阻,甚至很多产品出现滞销的现象,于是大家在思考,如何从众多参差不齐的茶产品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具有独特的属性或是标识,因而茶企的品牌化之路是必然趋势。


在日本、法国、美国、英国等地,他们都对农产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因此,他们各国都发展了符合自身国情的特色品牌,获得本国消费者甚至国际上的认可。

图片描述  

那品牌化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其一:对于生产、加工型企业,品牌化可以提高产品溢价,增加效益。


当你做好品牌,那么产品就区别于大多数同类产品,品牌将为产品本身赋能,增加其价值,同时,产品的附加值也得到提升,比起卖原料,效益高多了。


其二:对于行业来说,预示着产业发展的进化。


在消费者心中,品牌化产品代表着信赖、安全和高品质,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进入茶行业,从而增加整个市场体量,也预示着行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如何走出自己的品牌化之路?


1、做好品质,以优秀的特色产品为前提


好的产品是品牌化成功的首要因素,急功近利、造假都只能维持一时,且给整个行业带来损失,一如最近查得非常严的假茶一案,最终不仅伤害了品牌,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消费者和行业。


2、做好营销,不要光闷头靠自己


营销不等于欺骗,而是让好的特色产品得到更多人赏识,通过正确有效的营销方式及宣传、推广平台的赋能,才能最快速度打开销路市场,总而言之,好产品+营销平台=打造产品品牌化。


3、与同类产品形成差异化


现在的品牌化发展,比过去更难,产品同质化在中国市场非常严重,因此,除了做好产品之外,还需要形成差异化特色,无论从包装设计、产品内涵、营销方式等诸多方面都要形成差异化,才能与其他产品拉开差距,形成特色,让人记得住。

图片描述  

有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年,而10年其实是一个非常长久的数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10年可能已经实现三连跳的跨越式发展,也可能3年不到就消失了。


而于茶行业而言,“经营10年的企业依然默默无闻”这样的现象只能说明茶行业的发展过于缓慢,因此夫妻店、父子店都可以过得较为滋润,现在,时代变了,竞争加剧了,再也不是10年还能安然无恙地生存的年代,因此,如何加速品牌化进程是茶行业这十年的重要课题。

【大益茶史05】你普洱崩盘,关我大益肾么事?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50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书接上回,咱们接着来啊!

之前写大益茶史,多是按照时间顺序,然后以历任厂长经历作为线索进行记录。随着吴远之接任,厂长这个概念成为了过去式。04年之后,普洱成为“风口上的猪”,吴远之也乘着普洱的春风,着手操盘着复兴大益的宏图计划,但正是这股风刮得太猛,也导致了市场07年的崩盘,这一期我们就聊聊茶人耳熟能详的普洱崩盘事件,严格来说并不属于大益茶史的范畴,但是在乱世之中能够活下来,也能间接佐证吴远之的超前眼光。

我们先把时间线拉回2002年,这时候的吴远之还在保山水泥“玩泥巴”,11月24日(一说23日),广州茶博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由云南茶商提供的“宫廷普洱”被广州茶博会评选为当年普洱茶王,净重100克,也就是二两,再加上鲁迅先生收藏过的故事,起拍价格便来到一万元,拍卖一经开始,茶王受到了茶迷的疯狂追捧。一时间,竞拍号牌频频举起。整个竞拍过程中,一位来自顺德的梁姓买家,手持93号牌,时年55岁,无疑是现场最靓的仔,他一出手便报出2.4万元的价格。一众买主一看,大叔你不讲武德啊,于是纷纷拿出斗地主的魄力,大你,压死。价格随即被抬到了10万,在场的人们以看热闹的心态将现场围的水泄不通,竟然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直呼好家伙。梁先生本来心里价位是12万,也许受人追捧的虚荣,一举祭出王炸16万。现场安静了,竞主沉默了,主持人懵逼了,再三询问后,各路竞拍者表示要不起,不要。最终茶王以16万元被梁先生带走,留下身前身后功与名。

如果你对16万/100g感受不是很强烈,我们可以换算一下。

16万/100g,每g便是1600元,折合成散片价格是在57万,换做一提,直逼400万。这是一个会让轩辕号哭泣,让千羽流泪的价格,任何的明星产品,在这个价格面前,都会泯为众人,黯然失色。更何况,那是在18年前,那年,京城内城四区的房价也不过4300元/平方米(数据源自房天下)。毫无疑问,2002年震古烁今的16万元人民币,创造了自茶叶拍卖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即使在那个2G网络的时代,依旧让普洱茶在一夜之间成为国内顶流,曝光度丝毫不低于一年后的艳照门、汶川地震等事件。

分享一个2004年的小故事:时年,身为云南省青联常委的胡明方同志远赴北京参加一场会议,与会某位领导人听说他来自昆明,就随口说了一句:“你们那的普洱茶不错啊!”出生在湖南的胡明方一头雾水,啥是普洱茶?现场的空气突然安静下来,胡明方只能向领导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大家都是官场混的,这次进京自己是代表云南省,对普洱的无知是一个极度丢面子的事情。

回到驻地,胡明方当即翻阅各种资料,才勉强洞察普洱茶一二。当晚,他与云南省团委、茶协等各方人士的协商下,有了马帮进京的想法,旨在以政府视角,组建一波马帮举行了一场全国性的营销活动,以此来体现政府对普洱的认可与重视,这不是广告公司开两场头脑风暴会就能完善的营销活动,因此这时候也仅仅是个想法,属于少年的血气方刚,三分钟热情。后续还需要做好各项准备。谁知2004年底,云南茶协赴广州茶博会期间,马帮要进京的消息不胫而走,胡明方听到消息的时候,虽然嘴上还在问候“内奸”身体健康,但是已然被逼上了“绝路”,只能硬着头皮启动计划。

马帮进京不仅仅是一群牧马人进京那么简单,医疗,补给,宣传,贡品等等资源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避免打上劳民伤财,浪费公共资源的标签,马帮进京需要“师出有名”,即一个正当理由。胡明方与一级演员张国立取得联系,拟邀张国立作为马帮进京活动的代言人,并且承诺沿途募集到的资金建筑希望小学,为自己套上了公益的名号。

2005年5月,由120匹马、11个民族、46个马锅头组成的大马帮,驮着六吨普洱茶从云南出发,途径成都、西安、太原、河北的80多个县、市,行程4000多公里(说8000公里的都是缺心眼,官方记录是8000里),于10月9日到达北京。

浩浩荡荡的前往数千公里外的京城,成就了普洱茶行业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营销案例,没有之一,4个月之后。当马帮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引起了北京市民的空前热情,在全国各路媒体的狂轰滥炸下,马帮新闻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普洱茶热潮,从而推动着普洱茶迅速升温。

· 马帮进京路线图

这一年的大益也没有闲着,北京的马帮在10月27日计划返回昆明,另一支马帮也即将迎来启程,大益拉上云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也组建了自己的马帮,以重走茶马古道,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走进了西藏,同样捐建了不少学校。

· 马帮西藏行路线图

整个05年,在马帮的带动下,普洱彻底火了。

06年全年可以说是高调炒作普洱茶概念的一年,从主流媒体到门户网站都将普洱茶描述成可以长期投资的理财品。其中CCTV多次在财经频道播放相关题材的节目,更有一期长达49分钟的专题节目,详细的讲述了那年的火爆。(原视频已经上传至公众号后台,可回复关键词“疯狂的普洱”查看完整版)同时,各大拍卖行大量普洱老茶成交,进一步堆高了人们对普洱茶收藏的热情。

这一系列的曝光操作,让普洱的名声如日中天,社会的热度飞升也就图一乐,真要拉价格赚钱还是得看资本的骚操作。

2006年初,大量的资本开始涌入市场,让人们产生了不必要的幻想,认为普洱行业支棱了起来了,整个行业忘乎所以,刮起了浮躁风,最终形成全民热炒普洱茶的狂潮。各行各业的人都来投身普洱茶事业,炒房的已经举不动刀了,还是炒普洱的骚,热门产品一天一个价,甚至一天几个价,价格哗哗的直往上窜,平均升值100%-200%。要说最骚的还是某些品牌,给个批号自己做都行,甚至有些包装的纸箱子都能卖几千。。。可以说,但凡我奶奶在那个时候还能扑腾两下,必然也会投入到潮普洱的大军之中,这股势头异常恐怖,恐怖到连普通茶商都觉得不安的那种。

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2007年,进入云南普洱茶茶界和周边行业的资金,大概在140个亿左右。这个风气一路追到2007年,但是,资本的目的是用钱赚钱,跟建设行业,发展行业关系不大,当钱赚够了,当即一招釜底抽薪,抽走资金,剩下那些来不及跑路的,全部成为高位接盘侠。

简而言之,普洱大热,资本进入,价格飞升,资本跑路,市场崩盘。

可以说04-07年的普洱,是一股汹涌的浪潮,但退潮的时候,总有裸泳的人。

· 退潮的时候……

07年是大部分茶人的痛,史称“普洱崩盘了”,对于彼时还在暗恋初中女同学我的来说,没有参与过,以后来人的姿态去回顾这段历史,显然就佛系了很多,但是对于深陷其中的人,那段时间必然不好过,满仓的普洱,这茶汤苦涩,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反正就是不断上头。

然后我们来看看系列的主角,前面已经剧透了,07年的大益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这时候就不得不感叹大益董事长再次展现出超前的眼界,大益一直以来都有提前备货的习惯。0405年原料价格极其便宜,按照大益的习惯一般是提前1~2年收购第二年产品的原料,但是对于其他高价收购0607年毛茶的商家来说,崩盘造成低价销售产品是要产生巨额亏损的。而大益则因为07年原料收购较少躲过一劫,纵观整个07年的营业额,谈不上多优秀,但也超过了06年,斩获6个亿。

于是,在整个市场一路唱衰的时候,大益高调宣布,成立集团制,集团的好处,除了大家都能想到的便于管理,资源再利用等客观优势,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件极度有面子的事情,尤其是整体大盘崩塌的时候,唯有大益能释放一些积极的信号,这是自身实力的体现,更是向人们灌输一个概念,任凭市场萎靡,我大益依旧临危不惧。天时、地利、人和,大益占完了,这个行业巨头,也就没什么悬念了。

这个时候,老版的《蜘蛛侠三部曲》都已经上映,大益深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规则,既然成为了龙头,必然就需要承担起“救市”的责任,除了上述的马帮进藏以外,大益还以合作伙伴的名义参与了崔永元主持的“我的长征”栏目,同年,大益不仅在北京建立了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大益的茶,体会到品茗的快乐与神韵。还出资成立了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让人们看到大益不仅仅是一个只会谋利的企业,更在公益上有突出贡献。

2008年,更是以5000万的价格中标了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投放权,成为第一家在央视招标中亮相并获得成功的茶品牌。“5000万显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吴远之在采访中说到,“这笔钱花的值,今天大益是有能力来做这件事的,如果我们不做,可能三年,五年后其他企业也会来做,现在我们占领了这样的品牌高点,无论对企业自身还是行业整体,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可以说07年大益,与市场的茶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数茶人表示自己年轻不懂事,跟错了队伍,也悟出了一个人生道理:人这一辈子,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于是纷纷转投吴总麾下,自此成为大益忠实的拥趸。并在后续的十余年,作为大益的基本盘。10年初,大益“瑞虎吉祥”粉墨登场,作为生肖系列的首款产品,凭借庞大的客户群,一举成为普洱茶圈每年的保留节目,引得众多品牌争相模仿,如果说苹果发布会是科技圈的春晚,那么大益生肖饼的发布会,无异就是普洱圈的春晚,因此,你不得不感叹,那时吴远之先生屡次打开了天眼,提前洞察了市场。

本来还想聊聊14年的“崩盘”,但是看了各项数据,14年PK07年,难免有点小家子气了。完全不是同个量级,现在字数3000字,为了体现本系列的厚重感,我决定加更到4000字左右,为此,在这里我想聊聊“崩盘”的概念。先说结论,任何一款金融产品,不是在崩盘中,便是在崩盘的路上。理论上而言,各行各业的崩盘理应是一种必然的事件。但如今巨头林立的普洱茶市,在国家的认可与推广下,很长一段时间内,断不会因为单款产品的发布导致整个大盘崩塌。这个时间很长,至少看完这篇文章的大部分人应该是等不了的。

但市场上有不少茶人喜欢将崩盘二字作为口头禅,假装是自己是07年的过来佼佼者。于万千磨难中,坚韧的存活下来的人中龙凤,拥有丰富的普洱操作经验,拉倒吧,正儿八经靠普洱发了大财的人,大部分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再不济也不会道貌岸然逢人便传播崩盘论。前段时间沧海跌破8万的时候,便屡屡有人高瞻远瞩,表示市场要崩盘了,集体装死吧,震撼我妈一整年,你让他卖货跑路吧,他又表示自己还可以一战,扶她起来。与立牌坊的小姐无异。试想即使沧海跌破4万呢?市场依旧不会崩盘,但是因为炒家个人实力不足导致的自我崩盘,这是可能的。将崩盘二字屡屡挂在口中,不会为自己贴上丝毫的光彩,也不会受到后浪门投来羡慕的目光,现在后浪们的眼界骚多了。反而会体现出个人风控能力的不足,塑造自己十余年人傻钱多的憨厚样。当然,对于年迈的老茶人而言,我们需要保留足够的尊重,毕竟就连当年16万拿下普洱王的梁先生,如今也是73岁的古稀老叟。

但有些年纪轻轻的市场后浪就比较搞笑了,但凡明星产品走绿的时候,就开始大放崩盘厥词,试想07年的时候,这群后浪,不过还在嗷嗷长毛的年龄。这里没有对任何人不敬的意思,只是觉得既然大家都选择了这个行业,相信大益这种话大家可能听烦了,我们不妨相信自己的选择,还是那句话,选择永远都比努力更重要。当然,如果只是普通外围,那这段对你就不受用了。

·崩盘?

字数凑够,就此打住,如果确实有人希望我聊这个话题,我们再单独开一篇内容。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人支持崩盘论,不妨想想十年前那群告诉你房价会崩盘下跌的朋友,如果你们还是朋友的话。

大益茶史差不多也快结束了,往后,可能还逐步回归到行情的探讨,如果各位朋友关于大益,普洱之类的信息希望了解的,也可以私信或者评论联系我,如果有需求,我这边会再进行整理讲解,谢谢。

最后,我再抛一个投票,涉及到个人文章的字数问题,不少人反馈过字数太多了,但是个人认为这样的阅读体验会更有沉浸感。提出的观点也能做到有理有据,不知道看到这里的朋友,你对我内容的字数有和看法吗?

找到约2,86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