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做松针茶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吉普号小寒沙龙回顾:滇红茶能否再次代表云南?

  原文标题:滇红茶能否再次代表云南?|小寒沙龙回顾

  忧患中诞生的滇红茶

  曾经扛起民族的脊梁

  大叶种晒红的浓烈甜香

  全世界都为之倾倒

  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没落

  滇红能否借国运复兴

  成为代表云南的新符号?
  当北方大雪飘飞时,昆明室外却还是一片暖阳,最宜饮一杯滇红茶。小寒这一天,我们相约在昆明1911文创空间,举行复兴沙龙第268期,对“滇红茶的出路在哪里?”进行了深度探索。今年是滇红发展的80周年,红茶能不能再次成为云南的代表符号呢?

  品鉴经典滇红茶

  作为大叶种红茶,滇红的味道会更加浓烈、厚重,

  独属于滇红的蜜糖香和花果香令人印象深刻。
  今天品鉴的吉普号·经典滇红茶一共三款:

  工夫·1939(特级工夫)

  传奇·1958(一级松针)

  皇室·1986(小金芽)

  小提示:


  中国红茶是怎么红起来的?

  在国外:十七世纪西方大航海时代,红茶传到了欧洲,并在各国的贵族圈中流行起来。1662年,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将饮用红茶的习惯带到了英国,后期发展为英式下午茶,成为英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国内:红茶产地较多,产区很广,有云南的“滇红”,安徽的“祁红”,福建的“闽红”,湖北的“宜红”,江西的“宁红”……
  17世纪初,中国福建武夷山地区的桐木关率先研制出正山小种红茶,成为世界红茶的鼻祖。2007年前后,“红茶新星”金骏眉,以“紧秀如眉、蜜香味甜”,成为炙手可热的高端红茶饮品,市场价格直接“碾压”武夷山传统代表性红茶正山小种。

  滇红茶是怎么没落的?

  2006年以来,在普洱茶的市场热炒下,与普洱共享茶叶原料的滇红陷入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售价无法与国际市场对接的窘境。云南全省的滇红出口量大幅下跌,随着普洱茶市场回归理性,滇红才逐步赢回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改制,是云南红茶衰落的开始”
  云南茶协监事  方可:我1984年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1984年进入昆明茶厂工作,在2000年左右到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红茶的起起落落,我都经历了。1980年末的时候,云南红茶没有营销权力,一直被国家指令性计划充当出口原料。80年代中后期,国家慢慢放开了,我们逐渐地有了经营权。给云南红茶了带来极大的影响。
  茶厂原来的国营体系,现在变成私有。企业家追求的一定是利益最大化,作为一个企业来说,没有利润,想办法创造利润。营销环节的利润没有了,只能考虑从生产成本上创造利润,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

  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云南红茶在市场的评价就是:质量次;价格低。云南红茶从那么辉煌的历史,变成现在这个格局,是让人非常心痛的。

  晒红茶的独特工艺

  红茶的工艺,是鲜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而制成,这是全世界的工艺。在我们云南,红茶还有多少代表性?最有代表性的,只能代表云南的,就是所谓的晒红茶。
  红茶制作所谓的基本工艺,也是全世界遵循的基本工艺:

  1  萎凋

  萎凋是深度失水,使鲜叶失水率达到30%以上,使茶叶中的茶多酚,与多酚氧化酶充分靠近,软化叶子,挥发茶香,为后面的发酵、揉捻做准备。

  2  揉捻

  揉捻是破坏细胞壁,使茶多酚与多酚氧化酶融合伴随着细胞液相互融合,为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创造出条件,为发酵做铺垫。同时为滇红工夫红茶起造型作用。

  3  发酵

  红茶的发酵是茶多酚的氧化过程,没有过多的微生物的参与过程。创造出适合茶多酚氧化红变的条件,就可以发酵形成红茶应有的红汤红叶。

  4  干燥

  红茶的干燥方式主要采用烘干,达到紧缩茶条与挥发的作用。云南大叶种红茶有甜香,焦糖香两种基础香型。要出现这两种香,必须靠高温。
  茶叶萎凋有三种方式,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萎凋,萎凋槽萎凋。红茶制作过程中一般采用室内自然萎凋与萎凋槽萎凋两种方式,日光萎凋无法解决均衡失水率的问题,日光萎凋红茶出现,虽然成本降低至极致,但也成为云南红茶衰败的最根本原因。

  做红茶的关键在于揉捻,红茶六字真言:揉捻足,百病除。就是要更加充分地破坏细胞,看红茶的细胞破碎率,可以评估红茶好不好。原来我们测定细胞破碎率必须达到75%以上,现在下降了5点。

  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后,体制发生变化,茶园管理也发生变化。以前茶园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现在老板上茶山采茶,差不多就采了,茶园管理非常不规范。

  滇红是云南一个很有价值的符号

  茶业复兴出品人  周重林:记得我小时候最出名的茶是滇红,云南最出名的茶就是滇红。包括勐海茶厂成立,也在做滇红。滇红在抗战年代救国救民,换取物资及武器,从滇红诞生之时就有家国情怀在其中。为什么那么好的一个符号,却比普洱茶弱了很多。今年又是滇红80年,我觉得未来的机会很大。
  今天吉普号这个产品,这个盒子,汤色、香度,香气很高,是普洱茶没有的,香气很高,飘的很远。你还没有喝它的时候,就能闻到香味。
  滇红是云南一个很有价值的符号。我们真正的民族觉醒就是在这几年,我们开始摆脱西方的传统符号,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中寻找符号。在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积极参与进来的时候,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它重新复兴起来。

  “普洱茶与红茶的消费场景不同”

  吉普号CEO  张宇:国外发酵和氧化是两个词。之前我们聊熟茶,我们说它属于发酵茶,而红茶就完全不属于发酵茶类。所以这么一区分,对我们未来从它的基础属性上,到消费渠道、适用性等方面,都能进行更精准的分类。
  普洱茶的消费场景和红茶的消费场景不是一样的。那个年代买普洱茶就像你去古董店买古董一样,要去淘;红茶就不一样,你买红茶感觉是要去到专卖店的感觉,比较高档。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滇红都卖不过普洱茶。9年过去了,普洱茶也变得精致了,而红茶比如晒红也趋向了普洱茶的审美。
  我们在内部是做了滇红的一个坐标,尝试去寻找滇红茶的独特价值在哪里?我们提炼出了几个关键词:第一是经典,80年历史;第二个是大叶种带来的风格变化。我们在这个坐标系及关键词的基础上,尝试从消费端做好滇红茶。

  “红茶能不能做文创?如何做?”

  1911文创空间创始人王娇:红茶能不能做文创?茶作为我们传统的饮品,承载了历史和文化渊源,做文创产品肯定是可以做的。我们探讨更多的是如何做?怎么做?
  大家说文创,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文创其实分为三个类别:生活美学,创新设计,文化传承。顶级成功的文创产品,都能很好的将三者融合一体。我觉得茶是非常有机会做到三类合体的高含金量文创产品。

  交流互动:你对红茶的印象是什么?

  凤庆茶人  李欣芮:我来自云南凤庆——滇红之乡,从小在那边生长,茶文化非常浓郁。
  凤庆属于茶叶发源地,地处海拔1000-3000米之间,日照充足,自然环境优良。滇红质量好,口感佳。性价比各方面都比较高,耐泡,内含物丰富,微量元素丰富。我们家乡有这么好的馈赠,希望更多的朋友了解、品饮。

  沈连浩:审美,学习的成本高。茶很厚重,年轻人难接受。红茶非常特殊,全中国的年轻人都喝过红茶,一个冰红茶、一个奶茶。现在流行奶茶续命的说法,其实说的就是红茶续命。冰红茶当年英国人发明出来,有成瘾性,让人爱不释手。
  红茶在国内很小众,中国传统人士不喝红茶。后来福建做了金骏眉,清新淡雅,受人喜爱。滇红也有一个复兴的方向:成为年轻人爱喝的奶茶、冰红茶,成年人爱喝的淡雅茶。

  茶友  雷姣容:我是红茶研发人员,做技术出身。2008年来云南,发现云南滇红特别好。茶多酚含量高,做出来的品质高,竞争优势大。后来我自己出来创业,发现在恶性竞争的环境下,红茶很难做好。
  我对红茶很有感情,我觉得它可以代表云南,应该发起更多茶企去推广红茶,希望大家对红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在茶会现场,大家效仿英国女王用滇红茶,制作一杯自己的英式下午茶。

易鹏飞: 湘茶记忆

近日,与湖南茶业集团董事长周重旺、总经理黎明星等几位友人一起聊到湘茶,不由怀想起在省发改委(2003年前称省计委)工作时,与他们共同推进湘茶产业发展的时光,大家都有诸多的感触,许多的感慨。周董事长、黎总经理希望我为湘茶写点什么,于是乎,脑海中像过电影似的,从结缘湘茶,到推进湘茶产业发展,其点点滴滴逐一闪现,有些经历好似就在眼前,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与湘茶结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任省计委农业处处长之时,因工作关系,逐渐熟悉和了解了湘茶,深感湘茶产业有优势,更有潜力。优势在于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生态、地理,在于长期以来从事茶叶种植、采摘、初加工的一大批茶农,还在于有一批专心致力于湘茶产业发展的专家、企业家及茶叶加工营销企业。潜力在于湘茶基地建设、市场拓展、产业提升仍有非常大的空间。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基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二是产业化水平不高,尤其是加工散、小,不少还是作坊式加工,且各自为战,难以形成集群优势。即便是有了一定规模的省茶叶公司,当初也只是一家单纯的购销企业,缺基地,缺加工,还谈不上是一家完整的产业化企业。三是品牌意识很弱,有品无牌,有品牌没规模。比如君山银针、古丈毛尖、南岭毛尖、碣滩茶、安化松针、渠江薄片、狗脑贡等品牌,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没有形成市场规模优势。

针对湘茶优势、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如何推进其发展,做了一些调研和思考。借省茶业协会在星沙举办湘茶产业发展论坛之机,受曹文成会长的邀请,在论坛上就“加强联合与合作 推进湘茶产业发展”这一主题,谈了自己的一些认识、想法和建议,引起了与会代表的一些共鸣和反思,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不少湘茶企业家会后还同我进行了交流,形成了一些共识。2001年,陪同时任省委书记、省长到湘西古丈调研,书记、省长对古丈茶叶产业发展作了明确指示,并要求省计委牵头研究落实。随后不久,我便邀请省农业厅、财政厅、科技厅、供销社、经委、农科院及省茶叶公司负责人,深入古丈进行专题调研座谈,围绕落实书记、省长指示,促进古丈茶叶产业发展,充分地交流、研究,提出了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及相应的支持保障,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遗憾的是,当时只注重了基地建设及生产加工,忽视了市场拓展,致使其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2003年,省委决定实施湘西地区开发,要求省发改委牵头研究制定规划并组织实施。在时任常务副省长的高度重视、直接领导和亲自推动下,经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湘西地区开发规划,确定了开发目标、思路、重点、举措,并配套明确了相应的支持政策,经省委、省政府审定下发实施。我作为规划编制的牵头负责人,从实际出发,把湘西地区茶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纳入规划中,加大了支持扶持力度。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深感湘西地区茶叶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加工营销人才缺乏、市场拓展能力很弱,严重制约了其发展,比如“古丈毛尖”,经过多年的扶持,基地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加工厂已建成投产,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营运及市场拓展能力,致使加工厂处于半停产状态,“古丈毛尖”“锁在深闺人难识”,依茶脱贫受到严重影响,古丈县委、县政府领导为此焦虑,我也为此忧心。在此期间,“南岭毛尖”负责人老黄来我办公室汇报,当时其发展势头正好,便问他能否帮帮“古丈毛尖”,老黄对此十分重视,亲临古丈考察调研,专门给我递交了一份调研报告,认为古丈毛尖极具发展潜力,需要有很强市场拓展能力的企业进入,才能促其发展,“南岭毛尖”暂不具备这种能力。于是我想到了省茶叶公司,便将周重旺同志请到省发改委协商,希望省茶叶公司能进入古丈,把“古丈毛尖”带起来,并说:只要公司进入,省发改委将全力支持。周重旺同志欣然应承,经过调研,在充分协商沟通的基础上,省茶叶公司收购了古丈茶厂,并派专业团队进驻,加强企业管理营运,强化市场营销拓展,开创了古丈茶叶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了“古丈毛尖”由“锁在深闺人难识”向“古丈茶贵”的突破性、根本性转变。省茶叶公司也因此迈出了由单纯的购销公司,向茶业产业化企业转变的第一步。

随着湘茶产业的不断发展,茶叶基地退化,品种老化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品种改良和基地改造刻不容缓。为此,我会同省茶叶公司黎明星等同志,走进了桃源县茶庵铺“桃源大叶”基地。看到那一株株矗立于茶园,充满生机的“桃源大叶”,那一片片在阳光下,透出光亮的“桃源大叶”,我眼睛一亮,不由自主的感叹:“桃源大叶”恰似生命力旺盛的小伙,而一些老茶园的茶树则象年老体衰的老头”。在座谈交流中,乡村干部和茶农跟我说,每亩“桃源大叶”茶叶年收入超过六千元,而一亩“桃源大叶”种苗,年收入过万元,且“桃源大叶”既可制作成绿茶,也可以制作成红茶和黑茶,其对土壤、气候的适应性较强,较广,湘西、湘北、湘中、湘东都适合推广。我听后十分高兴,也很振奋,当即与桃源县政府领导协商,拟选“桃源大叶”来改造老茶园,并建议桃源县政府破除将“桃源大叶”作为地理产品保护的思维,把“桃源大叶”种苗作为产业来抓,力促茶农致富。由此达成了共识,开启了推广“桃源大叶”,改造老茶园的进程。在推广的过程中,总是忘不了古丈。同周重旺、黎明星协商,能否用“”桃源大叶”来改造古丈老茶园,两位“老茶人”都认为很有必要,也很适宜。当即邀请古丈县政府、湘西州发改委主要领导及相关负责同志,和我们一起到长沙县开慧镇(当时叫开慧乡)“桃源大叶”基地考察,看到一大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规模化、标准化“桃源大叶”茶园,参与考察的同志都很兴奋,当场达成了一致。在随后的实施中,省茶叶公司积极参与,省直有关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三月中旬,我还在郴州市委书记任上时,带队去芙蓉镇考察学习湘西旅游发展,经停古丈青竹山,看到一片充满绿色生机的茶园,一问获知,就是当年开慧乡之行的成果,深为释怀、欣慰。

受云南普洱发展的启示,对湖南黑茶尤其是安化黑茶发展给予了关注。2007年,刘仲华教授主持召开安化黑茶发展专题评审会,我应邀参加,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加快安化黑茶发展的意见,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轮到我发言时说:技术方面我不懂,作为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一员,仅从消费的角度,谈谈我对安化黑茶发展的认识和建议。黑茶作为饮用消费品,要发展壮大,就必须适应消费需求,认识和把握好现代消费三要素。一是安全,作为饮品,安全是第一位的。这里面包括有益于人的健康。二是感觉,包括视觉和味觉。视觉涉及外包装及品形、品相,要新颖、别致、精巧,让人一见钟情,看了后就想购买。味觉主要是口感,喝了后口感很好,喝了还想喝。三是便利,即方便消费者消费,包括方便购买携带,方便随时泡饮,而传统黑茶呈砖状、捆状,不方便购买携带,尤其是泡饮时必须用刀将其切小切细,极不方便。试想想,为泡饮黑茶,消费者都要随身携带刀具,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消费,从而抑制了黑茶的市场空间,其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建议开发小片状的黑茶,并注重携带的便利性设计,以适应并扩大消费需求。“消费三要素”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企业家的高度认同,在后来生产发展中,逐步开发出了方便消费的轻便化、小型化的各种快消黑茶。

专题评审会后不久,中土畜湖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董事长熊嘉,就公司下属八家茶厂关闭注销找我咨询意见,听完情况介绍后我认为不宜一刀切,一关了之。建议从发展的视角,用发展的思维来把握、解决遗留问题,因厂制宜,分类处置。最后商定,将八家茶厂中尚有较好发展基础,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的安化茶厂保留下来,争取中粮集团(当时中土畜整合到了“中粮”旗下)投资改造、做强做大安化茶厂,以此带动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并据此向省政府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为其他七家茶厂移交地方处置创造条件。按照这一思路,经多方沟通、衔接、汇报,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同意出面就上述问题与中粮沟通。随后不久,我和熊嘉陪同时任常务副省长,时任益阳市委书记到北京,同时任中粮集团(以下简称“中粮”)董事长及旗下中茶公司(以下简称“中茶”)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协商,就投资安化茶厂,安化黑茶,支持其他七家茶厂处置达成了一致,收到了极其重要,也极好的效果。针对中土畜湖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已基本停营,其主要业务已移交改制成立的湖南三利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三利),而“中茶”有意控股“湖南三利”这一实际,建议熊嘉推动“湖南三利”向“中茶”靠拢,同“中茶”合作,由“中茶”控股。并特别提示:“背靠大树好乘凉”,引入“中茶”,进而引进“中粮”,引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中茶”,“中粮”的营销理念,经营网络,只有如此,公司发展才可持续,才能在湘茶产业发展中有更大的作为。熊嘉采纳了我的意见,于是,依托“湖南三利”重组的“中茶”湖南公司正式成立,熊嘉出任总经理。以此为推动,很快促成了“中粮”首期投资1.65亿元,改造安化茶厂,建设安化黑茶基地,且持续不断地追加投资,截止目前,“中粮”投资安化黑茶产业已达4.5亿元,有力促进了湘茶产业,特别是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在争取“中粮”支持的基础上,我牵头邀请省农业厅、财政厅、供销社、省茶叶公司、“中茶”湖南公司负责同志到安化开展专题调研,就如何做强做大安化黑茶产业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向省政府呈报了专题调研报告,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为此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决定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助推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看到今天安化黑茶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深感当年的努力是值得的。

为了进一步把湖南省茶叶公司打造成集产、加、销于一体的湘茶产业化企业,发挥其对湘茶产业发展更大的带动作用,在引导公司进驻古丈的基础上,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关心。一方面,利用参加全国计委系统农经、财经工作会议之余,邀请并会同公司副总经理黎明星等同志,先后考察了四川竹叶青、杭州西湖龙井等业内知名品牌企业,学习他们推进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另一方面,协调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办,同省农业厅、移民局沟通,共同支持公司按产业化的思路、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随着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公司独资建设的马坡岭茶叶产业园建成投产;相继绝对控股了益阳茶厂、安化白沙溪茶厂、潇湘茶业,并曾一度控股“君山银针”;创办的湖南茶博馆顺利开馆,成了省会茶、文、旅融合的一大亮点。公司现有67家全资或控股参股企业,98个茶园基地,20000多个网点,与世界上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年销售收入达七十亿元,真正发展成为了现代茶业集团和湘茶产业的龙头,正在向着湘茶第一家上市公司的目标迈进。

湘茶,我记忆中的湘茶,是那么让人感怀,令人怀恋。那一片片充满生机的茶园、茶叶,一家家充满活力的茶企,为助力茶农脱贫致富,实现小康,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生态改善,展现了湘茶产业的担当和作为。在新的发展时期,要承担起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致力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必须着眼长远,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的重要指示,将融合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湘茶未来的发展中,不断丰富湘茶产业内涵,提升湘茶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推动湘茶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进。一要按照茶旅融合的思路改造提升茶园。传统茶园是按照增产的传统思维和目标来建设的,密集度高,没有考虑生态体验,文旅休闲,综合运营的需要。近年来,从助力茶农脱贫致富出发,全国新扩茶园不少,要高度关注新茶园丰产期市场供需平衡问题,防止因茶园面积扩大,产量增加而出现供大于求,造成茶贱伤农,茶业受损。为此,要强化湘茶综合营运,茶、旅、文、康融合发展的理念,着力打造集茶叶生产、茶品展示、茶艺表演、茶园观光、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消费于一体的茶旅产业园,不断提升湘茶的综合效益。二要进一步推进湘茶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的联合与合作,依托省茶业集团等龙头骨干企业,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积极引导采取并购,股份合作等方式整合品牌、整合资源、整合企业,着力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湘茶龙头茶企和企业品牌,不断提升湘茶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三要依托以刘仲华院士领衔的湖南茶叶科技创新团队,发挥强劲的科教优势,全力支持开展湘茶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致力推进湘茶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尤其要注重发掘与传播湘茶对人的健康功能,依托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创新湘茶经营业态,从传统茶业向大健康产业拓展,不断提升湘茶附加值。湘茶记忆是深切而生动的!湘茶的未来必将五彩夺目,繁荣兴旺。后记:“湘茶记忆”,是在省发改委工作时,与“湘茶人”共同推进湘茶产业发展的一段切身经历。2008年7月,根据省委决定,我离开省发改委,先后到怀化,娄底,郴州工作,但始终忘不了湘茶。曾围绕沅陵“碣滩茶”,新化“渠江薄片”发展,引进湖南茶业集团投资,做了一些协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到郴州工作后不久,省茶业协会曹文成会长,即率全省知名茶叶专家来郴州调研,我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重点围绕打造“郴州福茶”这一公共品牌,拓展“郴州福茶”市场空间,推动郴州同省茶业协会开展有效合作,“郴州福茶”的品牌影响力因此有了一定的提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湘茶记忆”定稿,得到了刘仲华院士的细心审改,得到了周重旺董事长、黎明星总经理,熊嘉总经理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来源:湖南茶业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一个山东茶人眼里的凤庆茶:凤庆茶漫谈

  我在凤庆做茶已经六年了,对这里有家一样的熟悉与亲切感,习惯了这里的气候,听懂了这里的方言,开车已经不需要导航,适应了各种山路弯道,经常给来凤庆寻茶问道的朋友做导游。应茶业复兴周先生邀请,跟读者朋友们聊一聊凤庆茶的相关情况。

  云南茶产销量全国第一,茶品类涵盖了除黄茶以外六大茶类中的五大类,但是由于知名度的差异,一般人印象中的云南茶主要是普洱茶和滇红茶。中国普洱茶第一县是勐海,中国红茶第一县是凤庆,这两个县也是云南茶产量前两名,都入围全国十大产茶县。

  谈凤庆茶首先要谈滇红茶,但又不仅仅是滇红茶。虽然是红茶第一县,凤庆并不只生产滇红茶,普洱茶和绿茶产量也很大。根据《凤庆县志》记载,2005年凤庆销售红茶3457吨、绿茶576吨、普洱茶2467吨。近几年滇红在凤庆茶中约占80%左右的份额,其他茶类比例逐年增加。

  云南澜沧江流域是世界茶叶发源地,凤庆位于这个发源地的核心区。

  根据凤庆县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80年代、2003年10月和2005年5月组织的古茶树资源普查结果,凤庆县共有古茶树资源56500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32100亩,明朝以前的驯化型古茶树3100亩,清朝种植的驯化型古茶树21300亩。其中树干周长超过2.2米的大型古茶树十多棵,最大的香竹箐锦绣茶祖古茶树树干周长5.8米,树高10.6米,是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上最大的古茶树。

  从现有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情况看,凤庆以及周边的昌宁、永德、双江是野生古茶树群落最集中的区域,是世界茶叶发源地核心区。

  在云南茶产区的版图上

  凤庆处于云南茶主产区的核心区

  除了勐海和凤庆,云南茶产量前五名的还有昌宁县、云县、临沧市临翔区,这三个县区与凤庆组成了以凤庆为中心的滇红核心产区,产销量约占云南滇红茶的80%。云县是凤庆很多茶厂的原料基地,也有凤庆人到昌宁投资茶厂。近年来昌宁红茶快速崛起,有与凤庆争夺滇红茶原产地的趋势。明清时代的顺宁府,辖区就是云县、凤庆、昌宁三个县,这三个县在澜沧江外相同的峡谷地带,气候相近,资源相似,树种相同。

  除了这四个区县,临沧市双江县、永德县、镇康县都是全国百强产茶县。近些年在冰岛茶的带动下,双江勐库成为普洱茶重要的产区交易市场,沿公路两侧星罗棋布的茶产业一目了然。凤庆的红茶城主要是低端毛料市场,很多人来凤庆看到这些市场以后,很容易感觉凤庆普洱茶市场很小,其实不然。

  与近十年兴起的名山名寨小作坊散兵游勇的方式不同,凤庆茶产业十几年前就已经升级到军团作战。2005年凤庆就已经有规模茶厂30多家,这些茶厂都有全国市场的运营能力和渠道,不会在当地市场做太多动作。除了滇红茶,普洱茶的大厂也很多,比如滇红集团80年代就开始恢复生产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中茶公司在云南茶区的第一家工厂在凤庆、云南白茶集团收购了凤庆茶厂(滇红集团前身老厂)生产普洱茶和滇红茶,龙润普洱凤庆茶厂、本地的蒲门茶业、春茗茶厂的普洱茶产量都比较大,如此等等。除了在凤庆当地收购鲜叶加工外,临沧地区很多普洱茶也在凤庆集散,这种集散是直接进了大厂的车间,寻茶问道的散客见不到真实情况。

  凤庆茶历史悠久

  顺宁府是明清代茶马古道西线的核心枢纽

  云南茶马古道主要有东西两条线路,一般人对东线比较熟悉,从江内的易武、江外的勐海、澜沧等地区到普洱府集中,然后北上大理的下关集散运往藏区,或者从普洱市到昆明运往内地。

  茶马古道西线是从双江勐库开始,包括周边的缅宁(临翔区)、永德、云县等茶区的茶,在顺宁(凤庆)集中,然后过澜沧江的青龙桥,沿着顺下线经过鲁史古镇、巍山到达下关,与东线汇合,然后运往藏区。

  就像今天勐海与凤庆在云南茶区的双子座一样,当年云南茶区的中心是普洱府和顺宁府。

  明清时代云南茶主要就是普洱茶了,那个时代滇红茶还没有诞生。那种认为凤庆茶不适合制作普洱茶的论调显然是对历史的无知。清乾隆年间,王昶著《滇行日录》论云南茶:顺宁茶味薄而清,甘香溢齿,云南茶以此为最......这个论述非常准确的描述了顺宁普洱茶的口感——香甜度高、茶汤厚度相比较勐海茶更薄一些,清冽的感觉以及水里含香、唇齿留香的特点明显。

  滇红茶的历史是从1939年

  冯绍裘先生创办顺宁茶厂开始的

  我多次写过这句话:滇红茶是为抗战而生的英雄茶!茶叶是国民政府出口创汇购买抗战物资的战略商品,抗日战争期间东南茶区沦陷,1939年中茶公司派遣技术专家赴云南投资建厂,发展茶叶生产。沿着茶马古道东西两条线,范和钧先生从东线到佛海(勐海)创建佛海茶厂(今勐海茶厂),冯绍裘先生从西线到顺宁创建了顺宁茶厂(今凤庆茶厂,滇红集团前身)。1942年日军攻占缅甸,处于边境附近的佛海茶厂遭到日军飞机轰炸,被迫停产,而顺宁茶厂距离边境线较远,又有高山阻隔,没有被日军发现,就一直延续到今天,传承了滇红茶的正统衣钵。

  冯绍裘先生是中国机器制茶之父,国内顶级茶叶专家,直到解放后冯老先生仍然活跃在茶产业,于1987年去世,享年87岁。

  冯绍裘先生到顺宁创办实验茶厂,用祁门红茶的工艺,结合云南大叶种茶的特点,创造性的设计发明了木制揉茶机、烘茶机等茶叶生产设备,让滇红茶从诞生之日就进入了机械化制茶的轨道。顺宁茶厂于1939年当年建厂当年投产生产滇红茶500担(约16吨),经香港转销伦敦市场,在国际市场引起轰动,一出道就跻身名流。1959年后,凤庆茶厂的滇红茶被确定为外交礼茶,多次作为国礼茶赠送英国女王。


  冯绍裘先生创办顺宁茶厂的过程中,为云南茶产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1939年至1940年,云南先后创办了顺宁(凤庆)实验茶厂、佛海(勐海)茶厂、宜良茶厂、复兴茶厂和康藏(下关)茶厂,他们的厂长都是从顺宁茶厂技术员中调任的。如技师祁曾培调任康藏(下关)茶厂厂长;总务主任童衣云调任复兴茶厂厂长兼宜良茶厂厂长;技术主任唐庆阳调任勐海茶厂任副厂长、厂长,任职长达35年;技术员吴国英担任凤庆茶厂厂长,任职时间长达2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祁曾培在北京茶叶总公司任技师职务。

  今天的凤庆能成为中国红茶第一县,得益于冯先生在开办顺宁茶厂过程中打下的产业基础。现在凤庆有各类初制所300多处,精制厂30多家,专业滇红茶技师千人以上,年产能35000吨以上,近几年仍然不断有外来厂商投资建厂,这是一个庞大而成熟的产业,是滇红茶80年来发展的成果。

  凤庆大叶种乔木茶的适制性

  是滇红茶成功的物质基础

  云南大叶种乔木茶是云南茶独具特色的物质基础,其中凤庆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三个品种是国家级良种,三个国家级良种的代表名茶是滇红茶、冰岛茶、老班章茶。

  云南农业大学周红杰教授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科学的解释了云南不同品种茶的物质基础带来的不同口感。比如凤庆大叶种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他三项指标较低,这是凤庆茶香甜有余而浓强不足的物质基础。具体如下表:

  如何评判凤庆茶的现状与未来?

  从民国到2000年前后,滇红茶是云南茶的明星,出口创汇的主力,甚至是东南茶区红茶拼配出口的“味精”,墙内开花墙外香,因为大部分都按照国家计划出口,国内消费者反而知之甚少。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国,农产品价格不再那么便宜,现在好的茶叶都是内销,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出口茶叶的平均价格约20元/500g。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滇红茶没有了当年出口时代的荣光,对国内市场的转换过程还没有完全到位。随着老茶厂运营思路的变革以及新茶厂的兴起,对传统等级茶的扬弃,研发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精品茶,相信滇红茶未来可期。

  近十几年以来,云南茶的明星是普洱茶,特别是老班章、冰岛领衔的名山名寨茶,从2005年茶马古道马帮进京开始,普洱茶搭上了民族文化和传统复兴的快船,每年都是茶产业的话题明星。

  凤庆茶目前处于转型期的低谷,相当于普洱茶市场2009年前后的状况。何以做出如此判断?

  以滇红茶为主的凤庆茶,近二十几年经历了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出口市场转向国内市场,从批量等级茶逐渐转向精品定制茶的转变过程,而最后一个转变还没有完成。

  研究普洱茶的人比较多,大家都比较清楚从2005年普洱茶马帮进京到2007年崩盘,这三年是普洱茶的高光时刻。此后2008年到2010年这个时期是普洱茶市场的黑暗时期。2010年以后至今,普洱茶找准了山头茶、古树茶的点,以点带面重新崛起。

  跟这个节奏类似,滇红茶出口转内销以后非常困难,很多初制所关停,以滇红集团为首的各大茶厂、茶所改制,体制改革后各茶厂逐渐适应了国内市场的经营,但是产品仍然是传统的金芽、经典58、松针、螺茶、毛峰等等。滇红集团作为行业旗舰,一直在做产品研发的突破,直到“中国红”这一款茶研发成功,并再次作为滇红国礼茶赠送威廉王子,滇红茶迎来了短暂的高光时刻,就像2006年到2007年春天的普洱茶市场。卖到几万块一斤的中国红,因为其特殊的高香不被国内消费者接受,红火了一两年后市场快速萎缩。近三年来,滇红集团以及部分红茶厂经营困难,整个行业处于涅槃的暗夜,就像2008年至2010年的普洱茶市场。

  加上今年的疫情影响,现在是凤庆茶大V线的低谷。未来三五年是凤庆茶强势崛起的时期。何以见得?

  第一,国内各路资金密集投资凤庆茶。除了本土的茶企,近些年投资比较大的外来企业有中茶(六大茶山)、小罐茶、陈升号、云南白药集团、龙润、临沧工投(国资)、凤宁号等,特别是国字号的中茶和行业新星小罐茶的投资,对凤庆茶来说是资本市场重要的风向标。

  第二,凤庆茶的产品转型正在取得突破,这是凤庆茶重新崛起的关键。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滇红茶传统产品的盘子太大,几个亿的资金进去根本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就像普洱茶行业大益主导的拼配茶市场一样。但是局部的、小众的、高精尖的产品破茧而出,会逐渐拉升产业的定位,就像普洱茶的名山名寨。

  比如主打金针茶的小罐茶,在这个单品市场已经开始拉升鲜叶价格,如果价格进一步拉升,产量进一步扩大,这个单品可能会被小罐茶短期内垄断,因为其他企业的营销能力卖不出小罐茶的价格,也就承受不了太高的成本。2020年春茶期间,小罐茶凤庆茶厂一期投产以来,已经把凤七号单芽类茶的鲜叶成本拉升了20%--30%。

  比如高端红茶的产品细分与市场细分。与普洱茶相比,滇红茶的古树类产品与单芽类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倒挂的。随着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古树滇红茶的价格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个方面昌宁红已经先行一步。

  比如生态荒野茶园与普通高优茶园的产品细分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方面滇红集团有很大的优势还没有挖掘出来。滇红集团自有茶山和加工能力,是云南任何茶厂没法比的,大概有90多个带茶山基地的初制所。很多偏远山头的茶山弃采多年,原生态条件极好,具备开发高端茶的基础。

  第三、凤庆茶的品类优势正在发挥出来。前面说过,凤庆茶不仅仅是滇红茶,还有绿茶、普洱茶、白茶等。我在凤庆这六年,与我的合作伙伴一起做了各种品类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比如用野生茶、过渡型茶、人工驯化型古树茶、人工驯化型荒野茶等不同树种,分布做红茶、白茶、普洱茶,排列组合,优中选优。我发现凤庆大叶种和野生茶可以做出很多有特点、有市场的好产品。

  凤庆大叶种的白茶可以发扬光大,凤庆的普洱茶生茶独具特色,凤庆大叶种茶发酵普洱茶熟茶无与伦比......凤庆大叶种的适制性得天独厚,因为大部分人更喜欢香甜,而不是苦涩。

  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呢?您可知道白药集团的醉春秋?

  第四、凤庆大茶区的小产区茶值得精雕细琢。凤庆及周边是一个产销量占云南茶1/3强的大茶区,这里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山头没有挖掘出来。这些年有很多茶厂茶商开始做这个工作,类似于名山茶的运作。这个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优秀的产品,需要市场的认可,需要相当的营销手段。比如我做的非常成功的一款茶——秘境古树普洱茶,在山东(青岛)、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区的小众市场已经成为一款广受欢迎、有自己独特点的优秀茶品。

  今年据说陈升号已经进驻凤庆某茶山运作,地方政府非常支持,基本上按照名山名寨茶的方式做普洱茶。

  未来已来,凤庆茶必将重新回到自己应有的位置。高中低端茶全覆盖,不同品类各归其位的大茶区是凤庆茶的未来。

  来源:茶业复兴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