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鹏飞: 湘茶记忆

近日,与湖南茶业集团董事长周重旺、总经理黎明星等几位友人一起聊到湘茶,不由怀想起在省发改委(2003年前称省计委)工作时,与他们共同推进湘茶产业发展的时光,大家都有诸多的感触,许多的感慨。周董事长、黎总经理希望我为湘茶写点什么,于是乎,脑海中像过电影似的,从结缘湘茶,到推进湘茶产业发展,其点点滴滴逐一闪现,有些经历好似就在眼前,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与湘茶结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任省计委农业处处长之时,因工作关系,逐渐熟悉和了解了湘茶,深感湘茶产业有优势,更有潜力。优势在于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生态、地理,在于长期以来从事茶叶种植、采摘、初加工的一大批茶农,还在于有一批专心致力于湘茶产业发展的专家、企业家及茶叶加工营销企业。潜力在于湘茶基地建设、市场拓展、产业提升仍有非常大的空间。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基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二是产业化水平不高,尤其是加工散、小,不少还是作坊式加工,且各自为战,难以形成集群优势。即便是有了一定规模的省茶叶公司,当初也只是一家单纯的购销企业,缺基地,缺加工,还谈不上是一家完整的产业化企业。三是品牌意识很弱,有品无牌,有品牌没规模。比如君山银针、古丈毛尖、南岭毛尖、碣滩茶、安化松针、渠江薄片、狗脑贡等品牌,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没有形成市场规模优势。

针对湘茶优势、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如何推进其发展,做了一些调研和思考。借省茶业协会在星沙举办湘茶产业发展论坛之机,受曹文成会长的邀请,在论坛上就“加强联合与合作 推进湘茶产业发展”这一主题,谈了自己的一些认识、想法和建议,引起了与会代表的一些共鸣和反思,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不少湘茶企业家会后还同我进行了交流,形成了一些共识。2001年,陪同时任省委书记、省长到湘西古丈调研,书记、省长对古丈茶叶产业发展作了明确指示,并要求省计委牵头研究落实。随后不久,我便邀请省农业厅、财政厅、科技厅、供销社、经委、农科院及省茶叶公司负责人,深入古丈进行专题调研座谈,围绕落实书记、省长指示,促进古丈茶叶产业发展,充分地交流、研究,提出了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及相应的支持保障,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遗憾的是,当时只注重了基地建设及生产加工,忽视了市场拓展,致使其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2003年,省委决定实施湘西地区开发,要求省发改委牵头研究制定规划并组织实施。在时任常务副省长的高度重视、直接领导和亲自推动下,经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湘西地区开发规划,确定了开发目标、思路、重点、举措,并配套明确了相应的支持政策,经省委、省政府审定下发实施。我作为规划编制的牵头负责人,从实际出发,把湘西地区茶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纳入规划中,加大了支持扶持力度。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深感湘西地区茶叶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加工营销人才缺乏、市场拓展能力很弱,严重制约了其发展,比如“古丈毛尖”,经过多年的扶持,基地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加工厂已建成投产,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营运及市场拓展能力,致使加工厂处于半停产状态,“古丈毛尖”“锁在深闺人难识”,依茶脱贫受到严重影响,古丈县委、县政府领导为此焦虑,我也为此忧心。在此期间,“南岭毛尖”负责人老黄来我办公室汇报,当时其发展势头正好,便问他能否帮帮“古丈毛尖”,老黄对此十分重视,亲临古丈考察调研,专门给我递交了一份调研报告,认为古丈毛尖极具发展潜力,需要有很强市场拓展能力的企业进入,才能促其发展,“南岭毛尖”暂不具备这种能力。于是我想到了省茶叶公司,便将周重旺同志请到省发改委协商,希望省茶叶公司能进入古丈,把“古丈毛尖”带起来,并说:只要公司进入,省发改委将全力支持。周重旺同志欣然应承,经过调研,在充分协商沟通的基础上,省茶叶公司收购了古丈茶厂,并派专业团队进驻,加强企业管理营运,强化市场营销拓展,开创了古丈茶叶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了“古丈毛尖”由“锁在深闺人难识”向“古丈茶贵”的突破性、根本性转变。省茶叶公司也因此迈出了由单纯的购销公司,向茶业产业化企业转变的第一步。

随着湘茶产业的不断发展,茶叶基地退化,品种老化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品种改良和基地改造刻不容缓。为此,我会同省茶叶公司黎明星等同志,走进了桃源县茶庵铺“桃源大叶”基地。看到那一株株矗立于茶园,充满生机的“桃源大叶”,那一片片在阳光下,透出光亮的“桃源大叶”,我眼睛一亮,不由自主的感叹:“桃源大叶”恰似生命力旺盛的小伙,而一些老茶园的茶树则象年老体衰的老头”。在座谈交流中,乡村干部和茶农跟我说,每亩“桃源大叶”茶叶年收入超过六千元,而一亩“桃源大叶”种苗,年收入过万元,且“桃源大叶”既可制作成绿茶,也可以制作成红茶和黑茶,其对土壤、气候的适应性较强,较广,湘西、湘北、湘中、湘东都适合推广。我听后十分高兴,也很振奋,当即与桃源县政府领导协商,拟选“桃源大叶”来改造老茶园,并建议桃源县政府破除将“桃源大叶”作为地理产品保护的思维,把“桃源大叶”种苗作为产业来抓,力促茶农致富。由此达成了共识,开启了推广“桃源大叶”,改造老茶园的进程。在推广的过程中,总是忘不了古丈。同周重旺、黎明星协商,能否用“”桃源大叶”来改造古丈老茶园,两位“老茶人”都认为很有必要,也很适宜。当即邀请古丈县政府、湘西州发改委主要领导及相关负责同志,和我们一起到长沙县开慧镇(当时叫开慧乡)“桃源大叶”基地考察,看到一大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规模化、标准化“桃源大叶”茶园,参与考察的同志都很兴奋,当场达成了一致。在随后的实施中,省茶叶公司积极参与,省直有关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三月中旬,我还在郴州市委书记任上时,带队去芙蓉镇考察学习湘西旅游发展,经停古丈青竹山,看到一片充满绿色生机的茶园,一问获知,就是当年开慧乡之行的成果,深为释怀、欣慰。

受云南普洱发展的启示,对湖南黑茶尤其是安化黑茶发展给予了关注。2007年,刘仲华教授主持召开安化黑茶发展专题评审会,我应邀参加,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加快安化黑茶发展的意见,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轮到我发言时说:技术方面我不懂,作为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一员,仅从消费的角度,谈谈我对安化黑茶发展的认识和建议。黑茶作为饮用消费品,要发展壮大,就必须适应消费需求,认识和把握好现代消费三要素。一是安全,作为饮品,安全是第一位的。这里面包括有益于人的健康。二是感觉,包括视觉和味觉。视觉涉及外包装及品形、品相,要新颖、别致、精巧,让人一见钟情,看了后就想购买。味觉主要是口感,喝了后口感很好,喝了还想喝。三是便利,即方便消费者消费,包括方便购买携带,方便随时泡饮,而传统黑茶呈砖状、捆状,不方便购买携带,尤其是泡饮时必须用刀将其切小切细,极不方便。试想想,为泡饮黑茶,消费者都要随身携带刀具,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消费,从而抑制了黑茶的市场空间,其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建议开发小片状的黑茶,并注重携带的便利性设计,以适应并扩大消费需求。“消费三要素”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企业家的高度认同,在后来生产发展中,逐步开发出了方便消费的轻便化、小型化的各种快消黑茶。

专题评审会后不久,中土畜湖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董事长熊嘉,就公司下属八家茶厂关闭注销找我咨询意见,听完情况介绍后我认为不宜一刀切,一关了之。建议从发展的视角,用发展的思维来把握、解决遗留问题,因厂制宜,分类处置。最后商定,将八家茶厂中尚有较好发展基础,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的安化茶厂保留下来,争取中粮集团(当时中土畜整合到了“中粮”旗下)投资改造、做强做大安化茶厂,以此带动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并据此向省政府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为其他七家茶厂移交地方处置创造条件。按照这一思路,经多方沟通、衔接、汇报,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同意出面就上述问题与中粮沟通。随后不久,我和熊嘉陪同时任常务副省长,时任益阳市委书记到北京,同时任中粮集团(以下简称“中粮”)董事长及旗下中茶公司(以下简称“中茶”)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协商,就投资安化茶厂,安化黑茶,支持其他七家茶厂处置达成了一致,收到了极其重要,也极好的效果。针对中土畜湖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已基本停营,其主要业务已移交改制成立的湖南三利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三利),而“中茶”有意控股“湖南三利”这一实际,建议熊嘉推动“湖南三利”向“中茶”靠拢,同“中茶”合作,由“中茶”控股。并特别提示:“背靠大树好乘凉”,引入“中茶”,进而引进“中粮”,引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中茶”,“中粮”的营销理念,经营网络,只有如此,公司发展才可持续,才能在湘茶产业发展中有更大的作为。熊嘉采纳了我的意见,于是,依托“湖南三利”重组的“中茶”湖南公司正式成立,熊嘉出任总经理。以此为推动,很快促成了“中粮”首期投资1.65亿元,改造安化茶厂,建设安化黑茶基地,且持续不断地追加投资,截止目前,“中粮”投资安化黑茶产业已达4.5亿元,有力促进了湘茶产业,特别是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在争取“中粮”支持的基础上,我牵头邀请省农业厅、财政厅、供销社、省茶叶公司、“中茶”湖南公司负责同志到安化开展专题调研,就如何做强做大安化黑茶产业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向省政府呈报了专题调研报告,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为此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决定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助推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看到今天安化黑茶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深感当年的努力是值得的。

为了进一步把湖南省茶叶公司打造成集产、加、销于一体的湘茶产业化企业,发挥其对湘茶产业发展更大的带动作用,在引导公司进驻古丈的基础上,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关心。一方面,利用参加全国计委系统农经、财经工作会议之余,邀请并会同公司副总经理黎明星等同志,先后考察了四川竹叶青、杭州西湖龙井等业内知名品牌企业,学习他们推进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另一方面,协调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办,同省农业厅、移民局沟通,共同支持公司按产业化的思路、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随着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公司独资建设的马坡岭茶叶产业园建成投产;相继绝对控股了益阳茶厂、安化白沙溪茶厂、潇湘茶业,并曾一度控股“君山银针”;创办的湖南茶博馆顺利开馆,成了省会茶、文、旅融合的一大亮点。公司现有67家全资或控股参股企业,98个茶园基地,20000多个网点,与世界上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年销售收入达七十亿元,真正发展成为了现代茶业集团和湘茶产业的龙头,正在向着湘茶第一家上市公司的目标迈进。

湘茶,我记忆中的湘茶,是那么让人感怀,令人怀恋。那一片片充满生机的茶园、茶叶,一家家充满活力的茶企,为助力茶农脱贫致富,实现小康,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生态改善,展现了湘茶产业的担当和作为。在新的发展时期,要承担起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致力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必须着眼长远,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的重要指示,将融合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湘茶未来的发展中,不断丰富湘茶产业内涵,提升湘茶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推动湘茶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进。一要按照茶旅融合的思路改造提升茶园。传统茶园是按照增产的传统思维和目标来建设的,密集度高,没有考虑生态体验,文旅休闲,综合运营的需要。近年来,从助力茶农脱贫致富出发,全国新扩茶园不少,要高度关注新茶园丰产期市场供需平衡问题,防止因茶园面积扩大,产量增加而出现供大于求,造成茶贱伤农,茶业受损。为此,要强化湘茶综合营运,茶、旅、文、康融合发展的理念,着力打造集茶叶生产、茶品展示、茶艺表演、茶园观光、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消费于一体的茶旅产业园,不断提升湘茶的综合效益。二要进一步推进湘茶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的联合与合作,依托省茶业集团等龙头骨干企业,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积极引导采取并购,股份合作等方式整合品牌、整合资源、整合企业,着力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湘茶龙头茶企和企业品牌,不断提升湘茶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三要依托以刘仲华院士领衔的湖南茶叶科技创新团队,发挥强劲的科教优势,全力支持开展湘茶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致力推进湘茶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尤其要注重发掘与传播湘茶对人的健康功能,依托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创新湘茶经营业态,从传统茶业向大健康产业拓展,不断提升湘茶附加值。湘茶记忆是深切而生动的!湘茶的未来必将五彩夺目,繁荣兴旺。后记:“湘茶记忆”,是在省发改委工作时,与“湘茶人”共同推进湘茶产业发展的一段切身经历。2008年7月,根据省委决定,我离开省发改委,先后到怀化,娄底,郴州工作,但始终忘不了湘茶。曾围绕沅陵“碣滩茶”,新化“渠江薄片”发展,引进湖南茶业集团投资,做了一些协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到郴州工作后不久,省茶业协会曹文成会长,即率全省知名茶叶专家来郴州调研,我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重点围绕打造“郴州福茶”这一公共品牌,拓展“郴州福茶”市场空间,推动郴州同省茶业协会开展有效合作,“郴州福茶”的品牌影响力因此有了一定的提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湘茶记忆”定稿,得到了刘仲华院士的细心审改,得到了周重旺董事长、黎明星总经理,熊嘉总经理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来源:湖南茶业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