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软枝乌龙茶价格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约泡“东方美人”!“金三角有机茶”首次入驻四川茶博会

中国早茶第一展——第八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将于5月3日-6日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4-8号馆隆重举行。这是一场汇聚产业、市场信息、文化、发展趋势的年度茶业盛宴,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具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的茶界盛会!本届茶博会将有国际国内千余家企业、六大茶类千种名茶、八大名窑万款茶器集结赴会。全球有机食材高端品牌——吉生堂受邀荣耀参展,并携金三角产区美斯乐有机茶系列亮相茶博会。



吉生堂是一个致力于甄选全球有机食材的高端品牌,我们相信自然的力量,倡导“天赐有机、自然滋味、自然珍贵”的理念,保证100%全球有机进口,原产地直供到家

 

首期推出的金三角产区美斯乐有机茶系列即将亮相四川国际茶博会“一带一路”馆,以“健康有机食品 全球甄选、产区直供、个性定制、吉祥罐、随心装”为核心卖点,以全球甄选品质、产区直供价格、自由搭配组合兼顾消费者对品质、价格、品味的全方位需求,实现健康茶、随心购、随时享。



美斯乐是泰国北部山区一个华人聚居的村落,它是泰国重要的茶叶产区和旅游胜地。有人说它是泰国的“云南村”,也有人说它是泰国的“中国村”,不论何种称谓,都赋予了美斯乐一种中国渊源,也正因如此,它才格外受中国人的关注。

 

那么,美斯乐这个小镇上的华人是从何而来呢?

 

1949年,云南和平解放,国民党第五军93师万余人从云南败退至缅甸边境,几经辗转,落脚在泰国北部的高山密林中。随后,孤军依靠帮助泰国政府攻打泰国境内的苗共与泰共,以战争为代价,取得了合法留驻美斯乐的权利,在随后的很长时间里陆续取得泰籍。



上世纪七十年代,放下武器的孤军及其后代受惠于泰国皇室推行的“国王山地计划”,从台湾引进茶籽、茶叶种植技术及制茶技术,同时邀请台湾的茶技师到美斯乐来传授制茶技术,大力发展美斯乐茶叶种植,种茶成了美斯乐居民维持生计的重要手段。

 

美斯乐有机茶的产生不仅仅是顺应政策的原因,更是因为美斯乐拥有浓厚的茶文化和适合高品质茶叶生存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在泰国的茶史中有这样的记载:泰北瑶、佧、僳族是最早的植茶人,且美斯乐的古茶树面积有3000多亩。据泰北地震资料载:2—3级地震极为频繁,将地质中各种微量元素颤动溶到水、土中,为茶树提供了独特的生长条件。

 

美斯乐位于海拔1300米的高山上,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多雾日,光热充足,雨量充沛,为喜散光的茶树等耐阴作物提供了优越的气候生态环境;其森林覆盖率为86%,是天然纯氧吧;空气湿度常年保持在80%以上,极好地滋润了茶树。美斯乐境内还有充足的水资源,水质好,无污染,给予茶叶圣洁的“营养液”,造就了优良的茶叶品质。



由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无污染无添加的生产方式,美斯乐有机茶达到了国际有机标准,已获得ECOCERT欧盟有机认证美国农业部USDA认证



“东方美人”是美斯乐最为出名的有机茶之一,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不施肥、不使用农药,且必须经过小绿叶蝉啃噬过之后才能长出富含蜜香及花香的高质量茶叶(当茶树遭到小绿叶蝉的侵袭,会分泌出多种特殊物质吸引小绿叶蝉的天敌,以此来保护自己)。3月底雨季过后,采青开始,而后,利用日光晾晒进行萎凋。然后利用机器烘炒,制出茶叶成品。东方美人的茶青一年只出一回,因此极其珍贵。


(图为小绿叶蝉)


(图为东方美人)


红龙王,高山有机乌龙红茶,采一芽二叶,属全发酵茶。经过阳光萎凋,室内温湿度萎凋,摇青、揉茶、拼堆发酵,烘干。具有暖胃的功效。


(图为红龙王)


软枝乌龙茶又叫金萱茶,是青心乌龙茶的一种,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是高山有机乌龙茶。采摘于每年的清明前后,以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主要经过萎凋、摇青、杀青、重揉捻、团揉等多道工序,以及最后的文火烘干精致而成。


(图为软枝乌龙茶)


古树红茶,高山有机红茶,它借鉴了普洱茶晒干的工艺原理,把古树茶做成红茶以后,不烘焙,不提香,纯粹靠太阳晒干,所有才有了后期转化的惊喜,还可以经久存放。古树红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比普通的红茶更加耐泡,一般普通红茶冲至5-6泡便没了味道,而古树红茶连续冲泡10余次口感依旧甜醇。


(图为古树红茶)


吉生堂正面向全川招商

欢迎各地商家及茶友们5月3日- 6日到世纪城新会展中心7号馆T702-2吉生堂展位,品鉴高山有机茶,洽谈合作事宜。



吉生堂全球首店将于2019年9月入驻成都环球中心,首批吉生堂全球甄选有机茶搭配台湾瓷窑大师精心设计的单色釉吉祥罐也将于同期亮相,届时欢迎消费者到店参观选购!



第八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概况


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商务厅、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四川省市场营销协会、四川省供货商商会

时间地点

5月3日-6日 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

本届概况

茶博会以“精制川茶、精致生活”为主题,将有国际国内千余家茶界企业共襄盛会,将有六大茶类千种名茶、八大名窑万款茶器具及工艺品重磅集结亮相。茶博会还将举办十大茶企评选、金奖茶叶、金奖茶器评选、最美茶席、最美茶空间评选等活动;将举办茶业发展研讨会、茶文化研讨会、茶品牌推介会、茶器品牌推介会、止语茶会、茶博“惠”欢乐购等茶事活动。茶博会将为广大茶文化爱好者、雅生活追求者精心打造出一个5万平米面积的超级大茶馆综合体,可供万人同时品茶、购茶、赏器、聊天、会友。茶博惠期间,一大波促销、特价、福利活动正在加紧酝酿,只待喷薄而出。

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话:
028-86620483、86620484、86263137、87616272

联系人:杨旭爽18628005975、李宇13980036462、张永红13072800780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庆云南街69号红星国际3号楼8层

茶知识:茶树良种的优势与分类指导

云南特殊的地理、气候、日照、降水及生物多样性等自然条件,成为世界茶树资源的基因库。目前云茶产区的茶树品种众多,有国家级良种、省级良种、地方级良种上百个。全国各地的良种引到云南茶区都能较好地适应生长,而云南的很多大乔木茶良种引到长江以北地区很少能适应环境的。

如在大理州南涧县无量山樱花谷和普洱市景东县哀牢山杜鹃湖种植的乌龙茶,20世纪90年代几位台湾茶人从台湾和福建引入软枝乌龙茶等品种,在无量山、哀牢山海拔2000~2600米的高海拔地区种植而获得成功。台湾的乌龙茶定价是参考种植海拔来定,海拔越高价格也就越高。受此影响才会有台湾同胞到云南的高山密林中开园种植。在云南高海拔山区种植的高山乌龙茶,虽然产量相对低,但品质很好,产品运到台湾、福建等乌龙茶传统产区颇受欢迎。同样的品种,种在云南因光照、降水、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同,茶叶中的茶多酚等内含物质更高,茶叶更耐泡。

黄龙山茶园

云南茶树良种

目前,全国茶树品种国家级茶树良种有123个,其中云南大叶种乔木茶仅有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南大叶种共6个品种入选。云南茶树品种多,但入选国家级茶树良种在主要产茶大省中最少,这主要是各州(市)的大叶种优质品种囊括在云南大叶种之中。

勐海大叶种

地点:勐海大叶种原产于勐海县南糯山

特征: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多,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的干茶样含茶多酚32.8%,氨基酸2.3%,儿茶素总量18.2%,咖啡因4.1%,为做普洱茶、绿茶、红茶的最佳原料。

勐库大叶种

地点:勐库大叶种原产于双江县勐库镇

特征: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多,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的干茶样含茶多酚33.8%,氨基酸1.7%,儿茶素总量18.2%,咖啡因4.1%,为做普洱茶、绿茶、红茶的最佳原料。

凤庆大叶种

地点:凤庆大叶种原产于凤庆县

特征:芽叶较肥壮,绿色,茸毛特多,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的干茶样含茶多酚30.2%,氨基酸2.9%,儿茶素总量13.4%,咖啡因3.2%,为做红茶、绿茶的最佳原料,以做滇红茶为主。

云抗10号

生产方法:云抗10号是由云南省茶科所采用单株育种法所育成的无性系

特征:叶肉较厚,叶质较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的干茶样含茶多酚37.8%,氨基酸2.5%。儿茶素总量19.4%,咖啡因5.8%,宜做绿茶、红茶。

云抗14号

生产方法:云抗14号是由云南省茶科所采用单株育种法所育成的无性系

特征:叶肉较厚,叶质较软,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特多,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的干茶样含茶多酚36.1%,氨基酸4.1%,儿茶素总量14.6%,咖啡因4.5%,宜做绿茶、红茶。

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抗1号、云茶香1号等无性系良种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在云南省普洱市种植面积最大,但近几年来一些无性系良种开始被淘汰。

云茶分类指导

云茶产区有些地方在品种推广方面缺乏战略性布局,同一块地在20年时间里换了多次品种,造成较大的浪费。很多茶农选择品种时只考虑产量高、方便采摘、卖相好,缺乏对茶树品质的综合评估和对产品结构变化的中长期判断。如近年来茶农追捧的“普景一号”“大黄芽”等高产品种的大规模嫁接改造。有些品种的特点是产量高、好采摘、外相好看;弱点是芽口太大,不易加工,炒青炒不过心,茶气单薄。当这类品种产量一多,价格就必然下跌,形成不到十年时间就要再换品种。

将来,在以发展普洱茶为主的茶山,新植或嫁接改造的应该以选择用冰岛长叶种、班章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邦东大叶种、景谷大白茶、景迈大叶种、凤凰窝大叶种等良种为主。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单纯的市场自发行为容易形成盲目性,一般茶农难以准确判断未来趋势,这就需要主管部门、行业专业人士发挥作用,做好指导和引导工作。

云茶产业定位主要以生产普洱茶、绿茶、红茶、白茶为主,应该对不同茶山进行结构性规划指导。如适于做普洱茶的地方建议引导推广发展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冰岛长叶种、班章大叶种、邦东大叶种、景迈山大叶茶种、凤凰窝大叶茶种等为主;适于做白茶的地方引导推广景谷大白茶、雪芽100、长叶白毫等品种为主;做绿茶、红茶的品种要求不高。

目前,全国茶叶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不提倡新增茶叶种植面积,云南茶产业要以“稳定面积,提升品质,提高效益”为指导,如在对老茶园提质改造过程中,良种嫁接怎样选品种?台地茶改稀疏乔木留养(即仿古茶树留养)怎么留?各地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需做好指导工作。

来源:新华国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喜迎二十大,闽茶这十年,茶连闽台,一味同心是中华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在这个满溢着丰收喜悦的季节,

《茶道》推出

“喜迎二十大,闽茶这十年”系列报道

将福建茶产业这“十年辉煌答卷”一一呈现。

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

统筹发展这篇大文章,

不断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持续为乡村振兴助力。

一叶,成就大业!

闽台茶缘,故土乡情

闽台,并没有因为一道海峡而割裂分离,气候、地形地貌、风土都像孪生兄弟一样,难分彼此,并因福建先民渡海登岛而将两地的血脉与文脉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语言、习俗……还有一叶香茗。

福建与台湾名优茶分布图(部分)

当福建先民来台时,带去的不仅仅是茶籽茶树,还有制茶技术、饮茶方式,在这座与家乡隔海相望的岛屿垦辟建立了一个有茶香有人情味的新家园。

他们改良茶种,并在吸收借鉴闽茶制法的基础上予以改良,创制了以乌龙茶为代表的台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度与闽茶在海外贸易中相抗衡。后来,由于历史、政治等种种原因,台茶发展自成一派,从品质、制艺、价格、市场、名气等方面,均超越了闽茶以及中国其它茶区的名优茶。

30多年来,茶种、茶技、茶企、茶艺及茶文化,从茶园到茶杯,贯穿全产业链,两岸都开展了前所未有的交流与合作,涌现出了天福集团、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等闽台茶业合作的典范,并对福建乃至中国大陆的茶企及茶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到茶叶包装,大到产业发展理念与经验。可以说,这是台茶对闽茶的反哺。

两岸关系纵然波诡云谲,但是,茶一直都是闽台两地心照不宣的默契,并以茶为纽带,延续着不变的故土乡情。

潮分两岸,茶连闽台,一味同心。

台商“登陆”:

是投资,也是“回家”

闽台不仅有“五缘”优势,同根同祖的两地商人骨子里也带着“敢拼会赢”的精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福建,是许多台商“登陆”的首选,因为福建是他们大多数人的祖籍地。

天仁集团李瑞河就是当年众多来闽投资创业的台商之一。1994年5月,首家“天福茗茶”福州开张,这是李瑞河在中国大陆迈出的第一步。

截至2021年5月,全国天福茗茶门店数量达1265家。统一的形象,统一的价格,统一的包装,令天福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在天福的影响与启发下,八马、华祥苑、日春、武夷星等福建本土茶企也相继开启了连锁经营的探索与尝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都已成为中国茶企的佼佼者。

1994年,天仁集团刚刚“登陆”时在福州闹市区开的第一家天福茗茶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也必将是中国茶的世纪。”李瑞河说。

从1997年起,天福就在重要外交活动中扮演着和平友谊使者的角色。1997~2014年,天福的茶品连续5次登上APEC大会的舞台,让与会的各国元首、政要通过一杯中国茶认识中国,品味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2002年,天福茶博物院在福建漳浦建成开院,这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民营茶博物院。

2007年,天福茶学院(即漳州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漳科”)正式招生,而李瑞河创校的初衷是为中国茶业发展培养输送更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打造成中国茶业的“黄埔军校”。

2011年9月26日,天福(开曼)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在港上市的大陆茶叶“第一股”(IPO)。

不论是产品开发、品牌营销,还是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战略,天福无疑都是中国民营茶企的领跑者,它的成功模式堪称“教科书”。

在福建,像李瑞河这样回乡“做茶”的茶农、茶商还有很多。可以说,茶已是闽台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产业。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在闽投资发展的台资茶企有100多家,仅安溪一县就有台资茶企30余家,而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更是两岸茶业先行先试、合作双赢的标杆。

▲台商谢东庆在樱花园

2006年7月挂牌成立的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地处永福镇,平均海拔780米,与台湾阿里山的气候和海拔极为相似,是宜茶的理想之地。

15年前,来自台湾南投县的茶商谢东庆,为寻找一片适宜产制台湾高山茶的茶园,花费了整整一年时间走访考察了福建、广东、海南等省的产茶区。经过反复比较,他最终选定了漳平永福。在谢东庆的“示范带头”下,台企主要从事茶、果、花三大特色产业。

如今的永福,成为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大陆规模最大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基地,被誉为“大陆的阿里山”。它已不仅仅是大陆高山乌龙茶的主产区,还是一处高颜值的网红打卡胜地。

每年春天,近万棵樱花怒放,粉红桃红与青翠的茶园交织在一起,组构出一幅唯美诗意的画卷,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游客前来赏花品茶。

从2012年起,每年1月,漳平市都会如期举办樱花文化旅游节,至今已举办十届,形成“茶园+樱花+观光旅游”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2016~2019年,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连续4年在全国29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

台商李志鸿也是产业融合的带头人。2004年,他来到祖籍地永福镇创办农场,开发茶园2500多亩,致力于发展高山茶产业。2015年,李志鸿的农场入选福建省级现代观光工厂,如今,这里已成为一个以文化展示、制茶观摩、休闲旅游为核心的茶文化交流中心。

“2019年,我们年产精制高山茶49吨,产值6000万元,为当地提供劳动力务工收入350万元,为当地34户扶贫户采茶工或临时工提供劳动力务工收入60万元左右。”李志鸿说,在种植业的基础上发展加工业、农业旅游,让农业“接二连三”,未来大有可为。

△台商李志鸿在永福镇创办标准化高山茶制茶厂。人民网 苏海森摄

2018年,受大陆频频出台的惠及台胞农林措施鼓励,台农、福建龙岩御山晨露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濂丰下定决心,将茶园规模从300亩猛增到1000亩。四年过去,茶园已有数十倍余的增量产出。

“茶叶直供给茶饮料厂家,又新开辟茶园观光旅游。”陈濂丰说,新冠肺炎疫情催热乡村游,为茶园带来人流,“前景非常可观。”

龙岩漳平是大陆最大的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也是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区域,截至目前,台创园内入驻台企82家、汇聚台农600余人,打造台湾高山茶种植基地48个,高山茶种植面积5.5万亩,年产茶1600余吨,实现产值10亿元。

连续四年,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在全国国家级台农创业园评比中居于首位。专家认为,此地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台农集聚发展、辐射效应凸显的良好态势,成为闽台农业合作交流双赢的示范样板。

漳平基地的员工正在用稀释的“豆浆”浇灌茶园

福建自2006年率先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除漳平永福外,还有漳州漳浦、莆田仙游、三明清流、福州福清、泉州惠安等共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这6个台创园综合评价连续4年包揽全国前六名。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新批台资农业项目31个,合同利用台资2350万美元。全省9个产业园新批台资农业项目32个,合同利用台资4300万美元。

2021年,福建全省新批台资农业企业项目78个,合同利用台资1.18亿美元(累计2867个,43.38亿美元),项目数和资金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上述数据表示,福建围绕乡村振兴国策,大力推动闽台农业融合发展。

当然了,在台商“登陆”的同时,亦有闽商“登台”。2009年,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台湾鹿谷乡杉林溪猪高湾上,建立“海堤茶叶台湾高山茶种植基地”,这也是大陆企业首次在台湾设立的茶叶基地。

文化交流:一味同心是中华

起源于福建武夷山的“工夫茶”是两岸共有的“茶艺”。“工夫茶”原指武夷茶精细的制茶工夫,后又衍生出泡饮方式,并从闽北传播至闽南、台湾、潮汕。台湾茶人在梳理了历代饮茶方式及工夫茶的泡饮技艺后,提出了“茶艺”一词,以区别于日本“茶道”、韩国 “茶礼”。

进入90年代,茶艺“种子”在大陆已是落地生根,许多产茶区在总结整理地方茶史茶文化的基础上,创编了富有地方名茶及民俗特色的茶艺,如《武夷茶艺》《安溪茶艺》《畲族新娘茶》(福安)等。另外,拥有青、红、白、绿、花等多茶类且名优茶品种繁多的福建,产茶区、茶企都创编了风格、主题、形式不同的茶艺。

茶艺在大陆的勃兴,也带动了茶艺教育的繁荣。除福建农林大学、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武夷学院、漳州科技学院、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安溪茶业技术学校等老牌学校开设有茶学专业外,2011年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现更名为福建开放大学)承建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三农”特色课程教学资源——茶文化产业经营实务。此后,该校文经学院还设立了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

2012年创办的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本科也设有旅游管理(茶文化与休闲旅游方向)的专业。规模不一的民营茶艺兴趣班、培训班、培训机构更是遍地开花,进一步推动了茶文化的普及。

无我茶会

由台湾知名茶人蔡荣章最先建议发起的“无我茶会”,也在大陆掀起了茶会雅集的潮流。自1992年开始,无我茶会每两年召开一次,至今已举办了17届。

无我茶会,对现代茶会在中国大陆的兴起具启蒙意义。今天,不同规模、主题、形式的茶会雅集在福建乃至全国皆是彬彬称盛,以茶为核心,融入了香道、插花、音乐、戏曲、书画、工艺美术等多种文艺形式,古今结合,中西合璧,画了一个文化大“同心圆”。

与茶会密切相关的是茶空间。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小到一方茶席,大到茶室、茶馆(茶类)、茶屋、茶庭等,皆是茶空间。在台湾,茶文化复兴如火如荼,涌现出了紫藤庐、食养山房、茶家十职、冶堂等著名的茶空间。这些茶空间,不单一处泡茶品茶的场所,还是了一个融合了多种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茶美学”空间。

茶美学空间设计与营造的理念“西”传福建后,茶店、茶楼、茶艺馆等茶空间的面貌为之一新,颜值与文化品味同步在线,给人们带来更加愉悦的品茗体验。不少爱茶人还在自己家中辟一茶室,布一美席,或一人独饮,或邀二三好友同饮,舒放身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品茶、爱茶是我们共有的习性。”范增平说。

闽台茶界,一味同心是中华。

1995年武夷山无我茶会,前排右二起黄镇国蔡荣章姚月明,后排左四为郑汝平,右一为陈德华,右六为黄锦枝

两岸(闽台)茶业交流十年大事记

2011年9月25日,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在福州正式成立。

2012年6月29日,“闽茶中国行”活动走进南京。30日9时,两岸100多名茶人将齐聚中山陵,举办“两岸茶人,茶祭中山”祭茶大典,用前期采集的闽江之水、长江之水和阿里山泉水共泡一壶两岸好茶,用香茗拜祭孙中山,畅叙血浓于水的亲情。两岸茶人共同以茶来祭奠孙中山先生,这在1929年中山陵举行“奉安大典”以来尚属首次。

2013年5月27日,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茶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安溪举行。

2014年6月,第六届海峡论坛期间,首届海峡茶会在安溪县开幕,举办5年来,它已成为推动两岸茶业贸易洽谈、交流合作的平台。

2015年9月9日,一批重达2.9吨的福建白茶出口台湾地区,实现闽茶首次输台。

2016年4月15日~20日,由厦门、安溪、武夷山、漳州等地茶商、茶农组成的2016两岸斗茶赴台交流考察团走进台湾,与台湾茶界展开深入交流。

2017年11月5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协办的“2017海峡两岸茶业对接会”在厦门举行。

2018年6月23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共同主办的“2018海峡两岸茶企交流会”在北京展览馆举办。

2019年10月15日~20日,第17届国际无我茶会在安溪举办。

2019年12月25日,茶道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郑光生,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陈承茂,天福集团创办人、天福(开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瑞河,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等两岸茶人,齐聚漳浦,举行“2019年海峡两岸茶界高峰对话”。

2020年8月,由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包装委员会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茶叶包装创意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2020年10月16日~18日,2020年“元泰杯”鼓楼区首届闽台茶艺职业技能竞赛在福州举行,50名来自海峡两岸茶艺从业人员及爱好者同台竞技。

2021年2月3日,“海峡两岸名茶推广中心”在福州正式成立。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