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台湾软枝乌龙茶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大陆阿里山”的台湾父子种茶人:两岸一杯茶

“永福镇山清水秀,宜居宜业。”追随父亲来到“大陆阿里山”福建龙岩漳平市永福镇的台湾青年吴曜任,对未来充满憧憬,“我要让这片茶山焕发新生机”。

5月23日,在“大陆阿里山”接力父辈茶产业的台湾青年吴曜任,走在茶山小木屋间,对未来充满憧憬。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作为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核心区,永福镇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被台商台农誉为“大陆阿里山”。这里与台湾农业交流合作密切,吸引不少台商台农于此种植台湾高山茶,成为台湾茶农在台湾岛外投资最集中、规模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

随之而来的,是“台农二代”子承父业,“登陆”接力父辈的茶产业,越做越精,越做越好。“90后”吴曜任就是其中一位。

面对中新社记者采访,年过六旬的台农吴见渝侃侃而谈“登陆”发展的故事,也不忘介绍茶山“新主人”——32岁的儿子吴曜任。

5月23日,台湾青年吴曜任(右)和父亲在查看制茶机器设备。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因为喝了台胞在永福种出的茶,感觉不输台湾阿里山所产,吴见渝便也来了永福。2006年,他创办漳平佑泉茶业有限公司(简称“佑泉茶业”),种植高山乌龙茶、高山红茶等。

“在这里,我不仅租赁350亩土地种茶,也做起自己的老本行——制作和销售台湾制茶机器设备,还把唯一的儿子带来大陆发展。”吴见渝告诉记者,儿子台湾高中毕业就来大陆了,希望他尽早融入大陆,继承他的事业。

目前,吴曜任已担任佑泉茶业的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接手了茶山的管理。在父亲鼓励和安排下,他还完成了福建农林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园艺技术专业的三年制函授学习。

经过多年潜心经营,佑泉茶业的毛茶销往大陆各地,产量和销量都有不俗表现。已成为当地制茶能手的吴曜任,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成为台胞“河长”、乡村振兴顾问和社会志愿者。“这里有我的事业和喜欢的朋友,希望尽己所能为当地发展做点事,这也是一种成长。”

骤雨初歇,茶山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竹柏、红豆杉、台湾樱花、紫藤等多种植物,把茶山装点得更加郁郁葱葱;还有几栋民宿小木屋,可供喝茶赏樱的玻璃阳光房,点缀茶山间。

“我希望将茶山向二、三产业延伸,建设集种植、生产、营销、文化、旅游、研学于一体的茶园。”吴曜任说。

同是“90”后的张朝荣,也是在永福接力父辈的“台农二代”。2006年,他跟着父亲来到大陆求学,并留下来种茶制茶。他认为,永福镇地理气候、所处纬度与台湾阿里山相近,非常适合种台湾软枝乌龙茶等。

5月23日,张朝荣(右二)一家子向中新社记者讲述了扎根“大陆阿里山”的种茶故事。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如今,张朝荣家的茶山已从2001年他父亲初到时的300亩增至900亩。“大陆惠台利民政策措施不断叠加,特别是在贷款贴息、用电优惠、山地水利农业设施项目上,给予台胞资金补贴和技术支持等,才有我们如今较大的发展规模。”张朝荣说。

毕业于龙岩农业学校茶叶专业的张朝荣,看好大陆电商发展。为了打造家族“来福茶业”品牌,他去年将在台湾的妻子接来永福,一起在抖音平台注册“台湾阿荣夫妻有好茶”账号,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分享永福的好山好水好茶,传播中华茶文化。

“农业是个投入大但见效较慢的产业。”张朝荣表示,未来想把茶厂转型为5D观光主题工厂,吸引游客来茶园赏花喝茶、观摩采购一系列有关茶的文创用品等。(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两岸一杯茶“大陆阿里山”的台湾父子种茶人

“永福镇山清水秀,宜居宜业。”追随父亲来到“大陆阿里山”福建龙岩漳平市永福镇的台湾青年吴曜任,对未来充满憧憬,“我要让这片茶山焕发新生机”。

5月23日,在“大陆阿里山”接力父辈茶产业的台湾青年吴曜任,走在茶山小木屋间,对未来充满憧憬。中新社记者张斌摄

作为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核心区,永福镇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被台商台农誉为“大陆阿里山”。这里与台湾农业交流合作密切,吸引不少台商台农于此种植台湾高山茶,成为台湾茶农在台湾岛外投资最集中、规模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

随之而来的,是“台农二代”子承父业,“登陆”接力父辈的茶产业,越做越精,越做越好。“90后”吴曜任就是其中一位。

面对中新社记者采访,年过六旬的台农吴见渝侃侃而谈“登陆”发展的故事,也不忘介绍茶山“新主人”——32岁的儿子吴曜任。

5月23日,台湾青年吴曜任(右)和父亲在查看制茶机器设备。中新社记者张斌摄

因为喝了台胞在永福种出的茶,感觉不输台湾阿里山所产,吴见渝便也来了永福。2006年,他创办漳平佑泉茶业有限公司(简称“佑泉茶业”),种植高山乌龙茶、高山红茶等。

“在这里,我不仅租赁350亩土地种茶,也做起自己的老本行——制作和销售台湾制茶机器设备,还把唯一的儿子带来大陆发展。”吴见渝告诉记者,儿子台湾高中毕业就来大陆了,希望他尽早融入大陆,继承他的事业。

目前,吴曜任已担任佑泉茶业的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接手了茶山的管理。在父亲鼓励和安排下,他还完成了福建农林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园艺技术专业的三年制函授学习。

经过多年潜心经营,佑泉茶业的毛茶销往大陆各地,产量和销量都有不俗表现。已成为当地制茶能手的吴曜任,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成为台胞“河长”、乡村振兴顾问和社会志愿者。“这里有我的事业和喜欢的朋友,希望尽己所能为当地发展做点事,这也是一种成长。”

骤雨初歇,茶山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竹柏、红豆杉、台湾樱花、紫藤等多种植物,把茶山装点得更加郁郁葱葱;还有几栋民宿小木屋,可供喝茶赏樱的玻璃阳光房,点缀茶山间。

“我希望将茶山向二、三产业延伸,建设集种植、生产、营销、文化、旅游、研学于一体的茶园。”吴曜任说。

同是“90”后的张朝荣,也是在永福接力父辈的“台农二代”。2006年,他跟着父亲来到大陆求学,并留下来种茶制茶。他认为,永福镇地理气候、所处纬度与台湾阿里山相近,非常适合种台湾软枝乌龙茶等。

5月23日,张朝荣(右二)一家子向中新社记者讲述了扎根“大陆阿里山”的种茶故事。中新社记者张斌摄

如今,张朝荣家的茶山已从2001年他父亲初到时的300亩增至900亩。“大陆惠台利民政策措施不断叠加,特别是在贷款贴息、用电优惠、山地水利农业设施项目上,给予台胞资金补贴和技术支持等,才有我们如今较大的发展规模。”张朝荣说。

毕业于龙岩农业学校茶叶专业的张朝荣,看好大陆电商发展。为了打造家族“来福茶业”品牌,他去年将在台湾的妻子接来永福,一起在抖音平台注册“台湾阿荣夫妻有好茶”账号,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分享永福的好山好水好茶,传播中华茶文化。

“农业是个投入大但见效较慢的产业。”张朝荣表示,未来想把茶厂转型为5D观光主题工厂,吸引游客来茶园赏花喝茶、观摩采购一系列有关茶的文创用品等。(完)

作者 张金川 廖珍妹

来源:中新社福建龙岩,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台二代”张元豪福建深山种茶十年

图为福建长汀县铁长乡齐子岭上,泳绿茶园几百亩台湾软枝乌龙茶迎来丰收。 张斌 摄

福建省长汀县铁长乡的齐子岭上,几百亩台湾软枝乌龙茶又迎来了秋茶的丰收。茶园里,一排排茶树层层叠叠,排列整齐,郁郁葱葱;红枫、山樱花、紫薇刚种下不久,点缀其间。

图为张元豪在生产车间内与工人一起查看茶叶品质。 张斌 摄

为了赶在年底前将三栋茶楼和民宿盖好,张元豪变得更加忙碌,不仅忙着赶制秋茶,还上茶山督促茶楼民宿的建设。

这位“80后”台湾青年在研究生毕业后曾在台湾一家钢铁厂担任技术员,收入颇丰。但十年前,他果断放弃稳定工作,跨海来到长汀继承父业。成立于2006年的台资企业长汀泳绿茶叶有限公司,是张元豪父亲张森桂一手创办的。

“来了,就对了。”谈及来长汀种植茶叶的这十年,张元豪一边泡着自家茶厂生产的高山茶,一边如是说道。 张斌 摄

“来了,就对了。”谈及来长汀种茶的这十年,张元豪一边泡着自家茶厂生产的高山茶一边说,“台湾青年来大陆,相对来说机会更多,市场也更大。所以不要犹豫,赶快过来。”

十月末的铁长乡,早晚已有寒意,而白天艳阳高照时,仍然炎热。正是因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铁长乡有了得天独厚的载茶生态条件。此外,这里地处汀江源头、闽赣交界处,森林覆盖率高,水源纯净,土壤肥沃。在张元豪看来,这里很适合种茶。

茶叶在沸水冲泡下逐渐舒展开,带着蜜香、果香、花香的茶汤,有着独特的台湾韵味。张元豪说,四年前茶厂开始走精致路线,做细分市场,从清香型高山茶转而生产贵妃茶、美人茶、蜜香红茶等台湾茶系列。

“茶树受到小绿叶蝉的叮咬,释放出正常茶树没有的化合物和挥发物,把这些叶子拿来发酵,造就了贵妃茶独特的蜜香。”在茶厂内,张元豪细心查看烘焙箱内的茶叶,“经过反复烘焙,蜜香会越来越醇厚。”

制茶十年,张元豪渐渐走出了自己的茶业发展路。他的公司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贵妃茶成为公司最具特色、最热销的产品之一,供不应求。该公司每年生产约35%的茶回销台湾。

茶厂内,正在挑拣茶青的村民丁三秀是铁长乡的贫困户。她已在泳绿茶园工作12年,自丈夫去世后,依靠这份工作养家,供两个孩子读书。在张元豪帮助下,丁三秀也学会了种植贵妃茶。

“以前帮别人做一点零散的工,不稳定。现在,在茶厂上班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加上政策补助,一年有两万多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生活更好了。”丁长秀说。

长汀泳绿茶叶有限公司早在成立之初,就采取了“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贫困户一起种植茶叶,向他们免费发放茶苗并签订保收合同。

“我们公司来得早,成立时间久,与村民的紧密性很高。”对于当地村民,张元豪颇有感情,亦把自己视作乡里人。在他看来,铁长乡民风淳朴,村民善良、勤劳。

“泳绿茶园是我们这知名的‘扶贫茶园’。”铁长乡铁长村支部书记吴翠华说,通过这种扶贫模式,铁长村已有12户贫困户参与采茶、制茶,每人每天可收入80元到100元。

响应大陆扶贫政策,该公司采取更加精细的方式扶贫,除了吸收贫困户到茶厂工作、带动贫困户采茶制茶,还投资到茶山上进行产业升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茶厂旁,兼具研学旅行功能的茶文化体验馆正在加快建设。张元豪希望带动铁长乡一起把茶产业和茶文化做起来。

扎根长汀的张元豪,也收获了爱情。2015年,他与客家妹子董仁花组成了一个小家庭,如今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宝宝。“我的大儿子出生100天,就领到了大陆的台湾居民居住证,非常方便。”张元豪笑言。

不久前,张元豪又获得了2020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荣誉。”张元豪说,这是对他的一种肯定,要把现在在做的事情做得更好,起到带动作用。(完)

原标题:“台二代”张元豪福建深山种茶十年:“来了,就对了”

注:内容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闫旭、张金川、龚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