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日照采茶节

找到约8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寒露节,我们来聊聊寒露白茶!

《1》

 

寒露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寒露节之后,秋季正式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意指寒露节后,夜里的气温更加低了,低到地面上的露水,都快要凝结成霜了。

 

可能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白露节,茶树们感受到的晨昏,还属于凉爽的阶段,而到了寒露节,在夜里已经可以感觉到寒冷了。

 

在这样的气温条件下,月冷寄霜华,太姥山上的茶树们,经历着比白露节还寒冷的夜晚,身体里的养分,滋生得更加敦实,长成叶厚枝壮的体态,耐寒凌霜而立。

 

 

 

《2》

 

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鴈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说鸿雁的时候,想起那首名叫《鸿雁》的歌,悠扬的曲调里,广袤的草原背后,是悠长深重的故土之情。

 

鸿雁之秋,充满了离别和思乡。难怪老苏要写 “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 。

 

寒露节还是菊花的盛日。

 

在古代,人们秋季总会举办菊花会,赏各种奇花异菊,是贵族妇女们聚会八卦的主要场合。

 

当然菊花会还是真有人在认真赏花的,比如凌知府美丽的女儿凌霜华。

 

凌霜华就是在菊花会上,邂逅了丁典,从此为爱受尽苦楚,为了一笔价值连城的财富,死于父亲之手。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写到这里,终于明白为何金庸给凌霜华取名叫“凌霜华”,她爱菊花,喜欢种菊花,身上可不就浸染着菊花的这种傲霜凌寒的风华么?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唐*元稹

 

元稹是村姑陈最讨厌的渣男之一,然而,不得不承认,这首菊花诗,确实写得不错。

 

尤其是末一句,“此花开后更无花”,那种悲秋,寂寥,深沉而无法言说的哀伤之意,在这七个字里,给你重重一击,如山寺悠长的钟声,洪亮,悠长,绕梁不绝。

 

真正的怀念,是永失我爱的那种巨大的遗憾,失落和空虚,以及终于明白无法挽回之后的那种悲伤。

 

比如那款早已经售罄的2014寒露茶,至今生活在喝过它的人的味蕾的回忆里。

 

 

 

 

《3》

 

秋天的时候特别喜欢上太姥山。

 

说是去看茶园,其实只是单纯地想放空自己。

 

呆在那片安静的、远离世俗喧嚣的地方,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和单纯的制茶师打交道,心里特别地宁静。

 

想喝茶就去仓库里抓一把出来泡,不必担心开箱弄坏了好茶——反正到了晚上S师傅会重新查一遍仓库,把所有茶都安置妥当再去会周公。

 

水泉水是清甜的,茶是芬芳的,时光是静止的,阳光是温煦的。

 

这样呆一天,对心灵和精神的放松,比泡温泉做SPA十次还管用。

 

在那样干净的空气里,干净的环境里,觉得自己整个人,都纯净得像初生的婴儿,无欲无求,安之若素。

 

山上的茶园,春天是热闹的,四处可见采茶的中老年男女,在大声地说话,八卦着家长里短。一边聊天,一边手上却不停歇,不久手边就有一大筐茶青绿油油冒着香气。

 

夏天是安静的。没有车马喧,但却因为天气炎热,自然地带着一股子热烈的气息,茶园里也是虫鸣鸟叫,一片欢腾。

 

秋天的茶园是静谧的,像一副山水画。除了风就是茶树,连虫子的声音都小了少了。没有什么人在采茶,满山遍野静悄悄的。

 

像辛稼轩写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一派安静惬意的田园风光。

 

 

 

《4》

 

寒露节的茶叶,是秋茶里极为珍贵的一款。

 

它产量低,不比立秋和白露。

 

秋白茶的产量,是按季节在递减的。立秋大于白露,白露又大于寒露,如果老天爷赏饭吃,天气晴好茶树吐蕊,到霜降还能采茶,则寒露又大于霜降。

 

这种递减,是由于天气变冷,茶树发芽变缓所致。

 

浙大的王教授讲过一个理论:在一定条件下,越是天气寒冷,产出的茶叶越是品质好。

 

天气越冷,光照弱,茶树叶片中的胶质越厚,颜色越绿,内含物质也更加丰富、多元。

 

所谓的内质丰富,表现在茶树的各项指标比例恰当——茶氨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中,咖啡碱含量少,多糖等物质含量较均衡。

 

而天气过热的地区,茶树的内含物质的比例,是比较不当的,茶氨酸含量低,茶多酚含量偏高,咖啡碱含量高,泡出来的茶汤容易苦涩,稠滑度也较差。

 

寒露冷于白露,白露又冷于立秋,故而,寒露茶的各项养分指标,在秋寿眉里是最高配的。

 

它的汤感,是秋寿眉里最清冽的,仿佛一杯浸透了薄荷的冰水,不,比这种感觉更淳滑,清爽。

 

 

 

《5》

 

白茶的最大特征,是它的工艺简单,茶叶基本上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原叶中的大多数养分。

 

这种特征,决定了它的香气和滋味,是最贴近原叶本身的,最天然的,也是最受季节影响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白茶的基本属性,就是它的季节性。

 

季节,季节的气温高低和日照强弱,决定了白茶茶青原叶中的物质,哪种多,哪种少,哪种不多也不少。

 

春季,气温低,日照弱,茶叶中的茶氨酸含量高,多酚类含量适中,咖啡含量少,茶叶鲜爽度就极高,汤水清甜,柔软淳和,香气清越。

 

到了夏秋季节,气温高了,日照强了,茶叶中的茶氨酸含量就变成了适中,多酚类和咖啡也适中。三大类养分都中庸起来,受日照较强的影响,茶叶的香气就十分有阳光的味道,明媚风流,甜花香扑鼻而来。

 

到了深秋,就是白露、秋分、寒露这一段,太姥山上的温度降了下来,日照也弱了,茶叶中的了茶氨酸含量又高了,咖啡碱降下来,多酚会比春季要高一点,此时的茶汤,明显的兼具了春季茶和初秋茶的特点——既有清新的花香,鲜爽的汤感,又有甜美的花香和淳和的滋味。

 

于是,我们可以在寒露茶身上,喝出深秋太姥山的味道来。

 

那是枯黄的杂草、疯长的芦苇、努力生长的野花、毛绒绒的狗尾巴、蜿蜒的蕨类、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辽阔的天空、碧绿的茶树、绿油油的茶树叶子、厚厚的蜡质层所共同构成的味道。

 

 它已经不是茶了,是一种意境、一种山场气息的综合。

 

是大自然最珍贵的味道。

 

 

 

 

《6》

 

我一直是喜欢秋天的。

 

因为秋天有辛弃疾笔下雄壮的战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也有李白对偶象的怀念: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还有王维住在大别墅里感受到的山间秋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当然更离不开苏东坡老倌的秋愁: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在古代,到了秋天,一派平林漠漠烟如织的景象,大家竞相开始怀念自己的朋友,亲人,以及感怀际遇。

 

所以那个被贬谪的江州司马,才会听了一首琵琶曲,再听了一遍琵琶女的身世之后,感伤自身而潸然泪下。

 

一个大男人听首曲子都会哭,在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而在情感奔放的大唐盛世,小小的诗人都可以在朝堂上挥斥方遒,又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嘲笑完白乐天,我们还是来喝茶吧。

 

写诗就罢了,喝茶,怀秋,这还是可行的。

 

让我们用这一杯独属于寒露节气的太姥寒露茶,遥敬那些洇没于历史烟尘中的、写下璀璨篇章的诗人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日照绿茶:一“叶”观“岚”

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每年谷雨前后,“日照绿茶”春茶开采。在日照市岚山区,采茶不仅是一场农事,更是一种打开春天的方式。采茶人头戴斗笠,身挎茶篓,穿梭在绿意连绵的茶山梯田,宛若绿浪中跳动的音符。

江北绿茶看日照,日照绿茶看岚山。作为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地区、日照绿茶的主产区,岚山区锤炼日照绿茶品质品牌,延伸茶产业链条,让“南方之嘉木”长成“江北第一茶”,形成富民产业,化作美好“丰”景。


岚山区一望无际的茶田。受访者供图

“南方之嘉木”长成“江北第一茶”

每到春茶采摘季节,老茶人周立全都会在岚山区北门外社区官山半阳坡的茶园里伫立良久。思绪回到1966年,周立全仿佛又变回那个因茶树成活而喜出望外的年轻人。1966年,茶树就在这片半阳坡引种成功,并从这里延伸至更加广阔的地域。

又是一年春茶季。岚山区多地齐办绿茶开园节,开启第一波露天春茶采摘,新一年的日照绿茶生产随之拉开帷幕。在岚山区巨峰镇杨家庄,有着三十多年炒茶经验、江北最早获得“制茶大师”称号的炒茶人杨现明已经炒制好第一锅春茶。近日,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公布,岚山区手工制茶名列其中。


岚山区茶农们在采茶。新华社记者范长国摄(资料图)

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北方早年并不产茶。日照位于鲁东南沿海,气候相对湿润,上世纪50年代,成为山东“南茶北引”最初确定的试种范围之一。岚山区自1966年引种茶树成功至今,种茶历史接近六十年。

岚山区独特的海岸环境,赋予了茶叶“叶片厚、滋味浓、黄绿汤、板栗香”的优良特质,年轻的日照绿茶因此后来居上,成为“中国绿茶新贵”“江北第一茶”。

历经多年发展,岚山茶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从优到特的精彩变迁。近年来,岚山区大力支持和培育茶叶种植、生产、销售新模式,建立了甲子山、北垛山等八大流域,涵盖8个乡镇街道、257个行政村的茶叶产业格局。全区目前茶园总面积达16.2万亩,茶农28000余户,鲜茶产量5.5万吨,年干茶产量1.1万吨。如今的岚山区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绿茶主产区、北方茶叶产业先行示范区。


岚山区巨峰镇薄家口茶叶交易市场,茶农在卖鲜叶。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以品质铸品牌让“绿叶”变“金叶”

新一季的干茶还没开始炒制,日照茶仓茶业有限公司的订单已经有厚厚一沓。

为推动日照绿茶品牌突围,茶仓茶业在岚山区创新建立的“企业+村办合作社+农户”茶园托管“茶仓模式”已在日照市重点推广。这一模式中,协议茶园不直接流转,仍由茶农管理;合作社负责监督社员茶农按照茶仓的技术规程及标准对茶园进行日常管理;企业负责提供科学种植、采摘管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标准化服务,并通过合作社将协议茶园的鲜叶以高于市场价5%—10%价格收购。

“能进仓的茶叶意味着农残检验是合格的,这样的茶叶推向市场后,更能让‘日照绿茶’品牌获得关注和支持。”茶仓茶业负责人赵会会认为,茶仓模式通过科学种植、标准化管理,一方面可以解决家庭作坊式茶叶生产导致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卖不出好价的问题,既保障了干茶品质,也实现了助农增收;另一方面,企业降低了基地管理成本,可以专心打通上下游,进行品牌化运营。


岚山区茶农在炒制春茶。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资料图)

在岚山,做大做响茶产业品牌,微观主体不断努力,顶层设计更是加紧布局——

岚山区先后建成了5处茶叶良种繁育推广基地,形成了绿、红、黑、青、白、黄、花等全系列茶叶产品。研发的“多根无性茶苗扦插快繁技术”将茶树育苗时间缩短至60天,实现无性系品种快速建园。

启动了名优茶智能化采摘机器人项目,开展茶园人工智能采摘。通过物联网设施将茶园管理技术直接送到田间地头。

推动各类茶叶企业实施“溯源秤+惠农卡”模式的茶叶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开启“鲜叶户户检+干茶批批检”模式,实现检验结果双向追溯。

“绿叶”正成为富民兴区的“金叶”。数据显示,2022年岚山区茶叶种植业年产值13.75亿元,平均亩产值超过8600元,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8.8亿元,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首位。


体验采茶。受访者供图

延伸产业链七彩茶乡“丰”景无限

在位于巨峰镇的康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款以日照绿茶为原材料生产的茶汤直供一线城市。公司总经理刘华伟介绍,茶汤的销量每年可达二百余吨。

同在巨峰镇的山东经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机器繁忙作业,碾茶被制成抹茶及抹茶护肤品、抹茶益生菌饮品。公司经理张蓝兮说,今年日照茶叶科创示范园建成后,经世生物将扩大生产经营空间,抹茶年产量将提升至100吨,产值提升至5000万元。

从单一的绿茶到形态丰富的茶产品,岚山区“日照绿茶”家族品类不断扩充,茶产业链不断延长,以茶为生的产业集群不断坚挺。目前,岚山区拥有各类茶叶企业304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


“茶起岚山”2023中国·日照海岸绿茶春季开园节活动。受访者供图

茶产业既是富民产业,也是生态产业。岚山区深挖“海、茶、山”三大特色资源,积极推动“茶产业+文化+旅游”全域融合发展,致力打造“七彩茶乡”。

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岚山区高水平打造“百里绿茶产业带”和“盐茶古道”旅游路线,高标准建设江北规模最大、史料最全的“南茶北引”展览馆。圣谷山等茶企纷纷走上了转型之路,吃上“旅游饭”,开启了“茶+研学”“茶+体育”等新业态。

茶香氤氲,岚山“丰”景正好。

出品: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办公室、新w宣传中心

来源:新华网济南,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岚山翻开新一“叶”,2023中国海岸绿茶春季开园节盛大启幕

为加强特色茶产业交流合作,扩大日照海岸绿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4月16日,岚山区举办2023中国海岸绿茶春季开园节活动。

此次开园节活动设一个主会场及4个分会场,主会场位于岚山区巨峰镇朝元山片区,分会场位于巨峰镇薄家口村、碑廓浏园、高兴日茶、黄墩百满绿茶。  

本次活动由日照市农业农村局、日照市商务局、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岚山区人民政府主办。岚山省级农高区、岚山区农业农村局、岚山区商务局、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岚山区碑廓镇人民政府、岚山区黄墩镇人民政府、岚山区高兴镇人民政府、岚山区巨峰镇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参加活动。

主会场上,伴随着《春风拂面起碧波》的开场,开园活动线下启动仪式正式开始,在一片热闹的锣鼓声中,随着地爆球和绚烂彩烟的升空,茶起岚山——2023中国海岸绿茶春季开园节盛大启幕。

启动仪式结束后,开展茶园健步走活动,健步走路线沿线设周边10余家茶企参展区。茶园内设置打卡相框、古筝、二胡、太极拳、鼓上舞等多种形式衬托茶园美色,供摄影爱好者拍摄,同时,提供采茶服供现场体验采茶。

与此同时,各分会场活动也同步进行。开园活动后,举办中茶·日照绿新品发布会及山东种业集团签约仪式,整合全镇优质资源,通过发挥科研、技术优势,指导全镇5A级茶园创建,逐步实现日照绿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和绿色防控保障体系建设,助力日照绿茶品牌影响力提档升级。

岚山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区乡村振兴局局长陈为全说:“作为山东‘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地区,岚山区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始终盯紧做大茶产业、做优茶品牌、做强茶经济、做深茶文化的目标,聚焦‘谷雨工程’,坚持完善综合配套、强化品牌引领、推进产业融合,聚力擦亮日照绿茶‘金字招牌’。本次活动发挥了岚山区茶叶资源优势,推进内外交流合作,促进茶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开新局,为岚山发展谋新篇”。

下一步,岚山区将紧紧围绕日照绿茶发展规划,紧盯“做大茶产业、做优茶品牌、做强茶经济、做深茶文化”目标,在品种、品质、品牌上下功夫、做文章,加快茶叶精深加工、低产茶园改造步伐,打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组合拳”,积极推广“茶+研学”“茶+体育”等发展新模式,真正把茶叶做成带动群众共同富裕的“金叶子”。

来源:海豹新w,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