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群体种茶亩产量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西湖龙井如何区分群体种与龙井43?

3月9日,杭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湖龙井茶品牌保护新闻发布会,根据省、市、区茶叶和气象专家团队综合研判,今年西湖龙井茶龙井43品种将于3月12日正式进入开采,群体种将于3月下旬开采。

当然,开采意味着只是少量开采。按照历年经验,春分(3月20日)左右,龙井43品种才会进入批量化的采摘,而群体种会更晚些。

左侧:群体种右侧:龙井43号

龙井43和群体种,是制作龙井茶的两大主要品种,几乎包办了西湖产区的全部龙井茶。

群体种

群体种,当地又称为老茶蓬、土茶。是当地土生土长、用种子播种长成的有性繁殖品种。乾隆皇帝御封的“十八棵”龙井茶树,就是群体种。

群体种经过千百年的自然驯化过程,在极端的自然的低温和高温、病虫害等灾害条件下,不断淘汰,所以抵抗能力比较强。

群体种一般在清明前10天左右开始采摘。由于有性繁殖本身的特性,即使在同一片群体种的茶园里,叶片形态都会有所区别。所以制成的茶叶外观不匀齐,但是内质丰富,花果香更加明显。

群体种在西湖产区的种植面积有限,亩产量很低,总量很少,价格极高,多为老茶客所爱。

龙井43

龙井4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群体品种基础上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属于无性繁殖品种。

龙井43在1960年开始育种研究,在群体种中单株选种,通过扦插繁殖的方式选育无性系新品种。最早编号为龙井6043。龙井为群体种、60为1960年、43为第43号选育个体。经过数年的研究,70多个选育品种中,因为43号表现优异,最终确定用以龙井43命名的品种,进行推广。

龙井43发芽早,春分左右即可批量采制,开采期较之群体种能提前10天左右。亩产量高,大约是群体种的7倍。制成的龙井茶从生物学特性、生化成分、抗逆性、感官品质等方面,保持了群体种的传统西湖龙井特征。

如何区分群体种与龙井43

根据西湖龙井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原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沈红老师的多年研究和经验,用群体种和龙井43制成的龙井茶主要有如下区别:

群体种发芽较晚,需要较高的积温,颜色近糙米色(淡黄嫩绿),茶叶形状大小不均匀,外观没有龙井43匀齐。群体种的香味除了浓郁的豆花香以外,还带有悠悠的花果香。

龙井43发芽早,发芽密度大,枝条育芽能力强,茸毛少,短壮肥厚,春梢芽叶末端有一点淡红。炒制出的成茶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碧绿,跟群体种的糙米色比,更加讨喜。龙井43一般呈豆花香或清嫩香。外形比群体品种好看,叶底更加秀丽挺立。

图文来源:芬吉茶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如何来个科学的中国茶植物学分类?

茶树品种是在一定的生态和生产条件下,经长期培育和选择,茶树遗传性朝着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变异而形成的一类群体,同一品种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经济特性上有着相对一致和稳定的遗传性。

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茶树品种的数量越来越多,目前有多少品种我没找到资料,但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已有名录的茶树品种资源材料1300份,按照每五年增加大概50个左右新品种再淘汰掉一些老品种的情况,目前我国的茶叶品种资源不会低于1500份。

假如再算上各地的土壤自然环境不同、加工工艺差异,各种口感的茶叶品种显然是个天文数字。

但总是有迹可循。

先说下茶树等级分类的依据:

首先强调一个观点,茶树是经济型作物。茶树栽培品种系属于经济上的单元,它的分类方法有别于植物学上的分类。

例如,观赏用的山茶花(C.japonica),栽培品种的分类以花色、花形、花瓣数等作为主要依据。

茶树品种分类,印度、斯里兰卡、中非洲各国多采用纯经济分类法,即把茶树良种分为产量型(Yield)、质量型(Quality)和标准型(Standard)3类。(国外的分类法就不详细介绍了,我算了下写下又得七八千字)

产量型品种是指产量高而制作红碎茶品质居于一般水平的品种,

质量型是产量一般,而制红碎茶品质特别好的品种,

标准型则是产量和品质都在一般水平以上的品种。

乔木大树 

我国茶类繁多,茶树品种复杂,上述分类法不能适用。有专家提出按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早晚3个因素组成分类等级,但这种分法忽视了产量和质量这两个最重要的经济因子,因此,在生产利用和科研角度上意义有限。另外,也有文献提出以花果性状作为分类依据,并附有经济特性指标,但其重点不够突出,等级层次烦琐,应用不便。

所以,有专家认为,当然我也这么认为,茶树品种分类等级宜以形态特征和经济特性为主要依据,所以,有专家认为,当然我也这么认为,茶树品种分类等级宜以形态特征和经济特性为主要依据,而不是纯粹的植物学分类,具体说,是以树型、叶片大小、发芽早晚和茶类适制性及产量五个因子组成品种分类等级,以便客观地反映各茶树品种的生态和经济类别。

就具体的各等级因子要素大致讲一下:

A:树型

按照植物学概念,植物的树型分有乔木、小乔木和灌木3种基本类型。在茶树中,乔木和小乔木的界限常不明显,古老的小乔木茶树往往呈乔木型树态。

在云南对生长在南亚热带雨林中的野生大茶树作过茎剖面观察,发现这些树高10余米、主干粗大(直径40~70厘米)和分枝部位离地有1米左右的茶树,主干剖面很少有单圈的年轮,同一个茎剖面往往由2~3个以上分枝茎连合在一起,呈“多个年轮连生”现象,可见,这类茶树实非真正的乔木,而是“拟乔木”,实质是属于小乔木树态。

下图的大树和矮茶树为同一时间培育种植的同一品种,矮的茶树是定期修剪,所以可以通过人工手段控制茶树的生产态势。

小乔木茶树

野生大茶树尚旦如此,栽培杂交茶树更不会有乔木型树态存在。通常栽培茶树只有小乔木和灌木两种树型,小乔木是代表南方生态型(狭义的南方),灌木则代表北方的生态型(包括江浙皖两湖四川)。

灌木茶树

所以中国的大部分的茶树,99%吧,应该都是小乔木和灌木,大乔木极少。

B:叶片大小

茶树叶片大小虽由遗传基因控制,但也随地理、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而起变化,所以它也是一种生态型特征。

国外不少文献把中国茶树分为大叶(品)种f?macrophylla和小叶(品)种f?parvifolia两类。日本的田边贡曾根据叶面积(长×宽×0.7)作过分类,即叶面积在10cm2以下为小叶品种,10~20cm2为中叶种,20~30cm2为大叶品种。

我国现在有的茶树育种学文献中:是按不同树型对l叶片大小分成2~3个类,即:

(1)乔木茶树有3类,叶片长>14cm、叶宽>5cm为特大叶,叶长10~14cm,叶宽4~5cm为大叶,叶长<7~10cm,叶宽3~4cm为中叶。

(2)小乔木茶树有2类,叶长>12cm,叶宽>4cm为大叶;叶长>10cm、叶宽3~4cm为中叶。

(3)灌木茶树有3类,叶长>10cm,叶宽>4cm为大叶,叶长7~10cm,叶宽3~4cm为中叶,叶长<7cm,叶宽<3cm为小叶。

这种分类,实践发现也有问题,因为茶树叶片大小相邻类型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界限。如龙井群体品种,叶长变化在4~9cm之间,而其中仅有1~2%的茶树,叶长为4~5cm,即所谓“瓜子种”类型。

云南大叶种叶长一般在10~20cm之间,即在同一群体品种中有特大、大和中叶三种类型存在,有专家在云南硝丽县等地林荫下还曾采集到几片很大的叶子,最长达32cm,比特大叶的标准还大1倍以上。

又如祁门种和鸠坑种,在低丘地区栽培,叶片仅长7~10cm,而在原产地的高山区,叶长多在10~12cm,最长的叶片长达20~23cm的。

注明:所以黄山毛峰严格上来说属于中叶种而不是大叶种,安农茶学院的老师就此应该提到过。

黄毛茶田

由此可见,单以叶片大小分类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茶树品种分类等级中,不宜将叶片大小类型分得过细,还是按照生产上的习惯称呼分成大叶茶和中小叶茶两类较为适宜。通常大叶茶是代表茶树的南方生态型,中小叶茶则代表北方生态型。

C:发芽早晚期

各种茶树品种其春茶发芽期的遗传特性都较稳定,虽然各年也随气候不同而变化,但发芽的早、晚性不改变。

因为不同品种的发芽期系由各自所需的有效积温值所决定的,按发芽期一般可划分为特早芽型,早芽型和中芽型及迟芽型四种类型,每个等级的发芽天数大致相差4~5夭。

比如说为什么群体种茶树种植的人越来越少,就是因为发芽比早芽型慢了10-20天,经济效益不够好,虽然茶叶品质超级好。

D:茶类适制性

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各不相同,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茶树鲜叶品质的生态型特点。一般认为茶叶的适制性是由鲜叶中多酚类和氨基酸含量的多少所决定·的,亦即由酚/氨值大小来衡量,比如说适合制作红茶的品种,鲜叶中多酚含量高,酚/氨值大。

适制绿茶的品种则相反,多酚类含量稍低,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即酚/氨值小。

适合乌龙茶的品种,因采摘标准特殊,其最适合的酚/氨值尚不清楚,可能居于红、绿茶品种之间。

现在已对红、绿茶品种的酚/氨值提出指标用于参考,但是,作为品种适制性和品质的鉴定还是必须通过感官审评较为客观有效(说是这么说,我个人对感官评审并不感冒,销售大数据是我认为的比较合适的方法)。

在审评评定时,首先要确定1~2个适当的红、绿茶或乌龙茶品种作为对照品种,凡制成茶叶的品质达到某茶类对照品种水平的,则被确定为适制该茶类。有些品种具有多种茶类适制性(比如福鼎大白、金观音、鸠坑等等),如红、绿茶兼用,红、乌茶兼用(正如你问题中提到的大红袍和正山小种虽然不是同类茶树品种,但岩茶和红茶可以用同样的茶树品种),绿、乌茶兼用等,特别是红、绿茶兼用品种在生产上较普遍,所以,在品种分类的适制性中可另外分列出一级。

E:产量

衡量茶树产量高低有绝对产量和相对产量两种指标。

就绝对产量而言,凡在中上培育水平条件下(包含夏秋茶,广东等南方地区还可以采冬茶):

亩产量达到200千克以上干茶的,可列为高产品种,

150~200千克的为中产品种,

150千克以下为低产品种。

然而,绝对产量受栽培条件影响较大,严格来说,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出品种的产量特性,何况,根本不现实,比如2020年的江浙皖三省茶叶大减产。

相对产量指在同等土壤肥力和培育条件下,与对照品种作产量比较的相对值,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品种产量的真实水平。

因此,在品种试验中必须选用适当的对照品种(一般采用主要推广的高产品种和当地主要栽培品种),凡产量达到或超过该主要商产品种水平的即被视为商产品种,凡仅达到当地主要栽培品种产量水平的,则被视为中产品种,产量低于一般水平的为低产品种。

除上述五个主要因子以外,各品种在对早、寒、病、虫的抗性方面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别,但因这些因子比较复杂,难以简单概括,故不作为茶叶分类等级的依据。

附个表,可能更明了些:

1.(小乔木型大叶、早芽、红茶高产品种)………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英红1号,云抗10号

2.(小乔木型大叶、早芽、红绿茶兼宜高产品种)……....福云6号、7号、10号

3.(小乔木型大叶、中芽、红茶高产品种)……...黔湄502,蜀永1号、2号,云抗14号

4.(小乔木型大叶、中芽、红绿茶高产品种)………浙农12

5.(小乔木型大叶、迟芽、红茶高产品种)………黔湄419,政和大白茶(兼适制白茶)

6.(灌木型大叶、早芽、绿茶中产品种)………上梅州大叶种

7.(灌木型中小叶、特早芽、绿茶商产品种)……..龙井43,黄叶早,鸠坑

8.(灌木型中小叶、早芽、红绿茶兼宜高产品种)………菊花春,迎霜,劲峰,安徽1号、3号

9.(灌木型中小叶、早芽、绿茶高产品种)………福鼎大白茶,翠峰

10.(灌木型中小时·、中芽、红绿茶兼宜高产品种)…........安徽3号,储叶种,宁州2号

11.(灌木型中小叶、中芽、绿茶商产品种)………..碧云,安徽7号

12.(灌木型中小叶、迟芽、乌龙茶中产品种)……….铁观音,奇兰

茶叶这样分类才会在实际的生产销售中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当然优良品种中也有高下,有些特殊品种我特意没写,这些应该都算是实践中得出来的商业机密。

来源:逍遥观茶楼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高端茶电商遇瓶颈,西湖龙井如何强势突围?

一、引言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被称为“绿茶皇后”,其产销每年都备受各地茶商的关注。那么,2021年西湖龙井春茶较往年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呢?其整体产销形势又如何?根据“说茶信息科技”调研,在数据赋能、品质提升、立法进程加快以及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下,今年西湖龙井价格涨势延续,增幅达6%-18%不等。

二、采摘期提前,产量稳中有升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主要分布在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灵隐一带。今年2月以来,浙江晴雨相间,降水适宜,加之气温偏高,茶树发芽早,西湖龙井的开采期较去年提早了3-5天。今年西湖龙井茶龙井43品种于3月12日正式开采,群体种开采时间要比龙井43号晚7-10天,于3月22日前后开始采摘。

刚采摘下来的西湖龙井茶青需经过摊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收灰等环节,历时10多个小时才能炒制完成。据了解,大多茶企会选择将炒制完成的西湖龙井放置于石灰大缸中退火 7 日以上,使茶叶含水量下降到6%以下,保证茶叶品质稳定后再出缸上市。因此,一般要开采一周后才陆续有西湖龙井茶在市场流通。今年市场上陆续出现西湖龙井新茶是在3月19日前后,集中上市则是在3月26日前后。

△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产量方面,据西湖区政府2004年6月实际测定,西湖龙井茶生产茶园为20880亩;2021年,据西湖区农业农村局核准西湖龙井茶园面积为22374.7亩。即2004年-2021年西湖龙井种植面积的增幅仅有7.16%,相当于每年西湖龙井茶园面积的平均增幅为0.4%,故而西湖龙井茶园面积增加对其产量影响微乎其微。

△ 数据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农业农村局

从气候因素来看,2020年12月28—31日与2021年1月6—8日期间的两场阶段性低温减少了西湖龙井茶叶的病虫害。加之2021年2月以来,浙江气温回升频繁,晴雨相间,霜冻害少于去年,有利于茶树生长。整体而言,天气利好,西湖龙井产量稳中有升。

图3、2021年西湖龙井采摘季天气情况

△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三、用工压力缓解

目前,西湖龙井茶青的采摘大部分是依赖于人工采摘,劳动力依存度非常高。采茶工短缺问题一直是西湖龙井各家茶企多年来需要面对的问题。2020年受疫情影响,采茶工短缺问题进一步凸显。据杭州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六次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杭州全市采茶工的需求大概是28.2万人次,杭州市内能解决19.9万人次,外地的需求人数在8.4万人次左右,缺口为4.5万人次左右,缺口占比约为15.96%。

2021年用工紧缺情况有所改善,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春茶采摘指数显示,西湖龙井采摘季期间,采茶工基本满足茶叶的采摘。

图4、2021年西湖龙井采摘季用工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此外,“说茶信息科技”通过采访湖心亭茶业、湖畔居茶楼、巨佳茶业、郑志伟茶厂等茶企了解到,用工紧张也助推了采茶工工资水平的连年上涨,今年采茶工的日工资约为200元/天,涨幅约为11.11%。

图5、西湖龙井采茶工日均工资情况

△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四、价格涨势延续

2021年西湖龙井价格方面,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春茶采摘指数显示:2021年西湖龙井茶青价格涨势延续,头一拨采摘的西湖龙井茶青价格更是高达600-1000元/斤,整体较去年上涨20%-30%。

图6、2018年-2021年西湖龙井茶青价格情况

△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为稳定市场价格体系,西湖龙井成品茶的涨幅要低于茶青价格的涨幅,同比上涨6%-18%,企业利润被压缩,预测西湖龙井成品茶后期价格行情走势稳中趋强。且,由于整体品质的大幅提升,西湖龙井成品茶价格底部抬升,加之好茶稀缺,形成了西湖龙井高低端两开花的局面。具体来看,高低档西湖龙井成品茶价格同比上涨10%-18%;中档成品茶的涨幅为6%-12%。

图7、西湖龙井茶青及成品茶价格

△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整体而言,2021年西湖龙井市场行情向好,茶叶价格上涨6%-18%不等,而助推此番上涨的原因有四则:

第一,茶青涨幅明显。采茶工的工资在西湖龙井茶青价格中约占15%的份额,今年采茶工价格上涨带动茶青价格上涨。

第二,产量增幅小。西湖龙井茶园面积基本稳定,年产量增量有限。2020年西湖龙井的产量为493.79吨,仅占浙江龙井产量的1.9%,说明目前西湖龙井的体量偏小,且增量有限。

图8、2018年-2020年龙井茶产销情况

△ 数据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农业农村局

第三,数字赋能,品质提升。2020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向广大茶农推广西湖龙井茶园的物联网软硬件监测系统,通过对茶园的环境监测、生产控制、病虫害监测等新型的“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对茶园种植和管理的“精准滴灌”,也提高了西湖龙井的品质。同时,对消费端来说,“数字龙井”系统起到对品牌的溯源作用,防范外地茶青流入西湖龙井茶叶市场等乱象,正本清源。

第四,立法按下“快进键”,提振西湖龙井茶叶市场。早在2001年,杭州市九届人大常委会就制定了《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来规范西湖龙井生产经营管理和保护传承;2020年以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调研基础上,将该《条例》列入2021年度立法计划,且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其成为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立法项目。立法进程的加快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西湖龙井市场。

整体来看,成本上涨、体量小、数字赋能、品质提升、立法进程加快等综合因素叠加,共同促成了2021年西湖龙井茶叶价格的上涨。

五、品牌营销助力线上突围

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春季饮茶消费趋势报告》数据显示,龙井茶3月份的销量环比提升近400%;其中,西湖龙井居最受消费者喜欢的春季新茶品种TOP 1,万元高端西湖龙井预定量占比达18%,较去年占比提升了12%,呈现出品质化、高端化的销售态势。同时,狮峰山产区单价2000元档位的西湖龙井,成为今年春茶节期间预定的爆款。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各茶叶店铺热销的2021年各类新茶单价大多在200-500元/件之间。

可以说,西湖龙井打破了各茶类中高档茶电商遇瓶颈的困境,那么西湖龙井是如何突破困境的呢?

第一,品牌营销助力线上突围。电商卖茶缺乏面对面的“信任”感,因此,让顾客相信线上购买的商品与线下品质一致时,他们才会放心在线上下单。从《2021春季饮茶消费趋势报告》的品牌销售热度来看,春茶节最受欢迎的龙井茶品牌是卢正浩、狮峰、贡牌,三家均是龙井茶老品牌。说明茶叶线上消费具有品牌效应,茶企自身的品牌背书是增加顾客信任的一道门槛。

第二,合理划分线上渠道资源倾向,有效触达与品牌定位相符的客群能够有效提高品牌营销的效率和效果。湖心亭茶业是按照6:3:1原则划分线上渠道资源,六成的资源倾向于顶流电商平台(比如:京东、天猫等平台),三成的资源倾向于中小众型电商平台(比如:东家APP),剩下一成的资源用于一些符合品牌定位、活跃度高的特色调性平台(比如:大众点评)。划分原理是顶流电商平台的流量大,客群与品牌定位契合度高,是茶叶线上销售的主要承担平台;小众电商平台则作为补充,而符合品牌定位、活跃度高的特色调性平台则是用来吸引流量,提升知名度。营销方式上,预售、众筹等营销方式的多样化也为西湖龙井的畅销添砖加瓦。

第三,针对线上客群的消费偏好调整产品,扩大目标客群。“说茶信息科技”通过调研10家西湖龙井茶企的新茶产品发现(调研品牌对象:卢正浩、狮峰、贡牌、御牌、葛龙牌、狮牌、西湖牌、吴裕泰、艺福堂、龙冠龙井),今年西湖龙井新茶产品定价集中在500-2000元/件最多,占50%。按斤价来看,新茶产品价格主要集中在1000-3000元/斤,占45.53%;5000-10000元/斤的产品,占20.98%。从新茶产品规格来看,产品设计覆盖全国广泛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兼顾消费品饮和送礼。用于品饮的新茶产品规格主要集中在100克、50克,占比分别为28.13%、12.95%;用于送礼的新茶产品规格主要集中在250克、200克,占比分别为24.11%、13.39%。

图9、10家西湖龙井茶企的新品零售价分布

△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图11、10家西湖龙井茶企的新品规格分布

△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六、总结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数字龙井”系统的应用,以及立法规范生产经营管理和保护传承,西湖龙井市场日趋成熟。那么,在西湖龙井这条日趋成熟的赛道上,老品牌该如何建立护城河?新品牌又该如何突围?对此,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1、严格把控品质。京东大数据显示,26-35岁消费者成为买龙井茶的“年轻力量”,由于对养生和健康普遍重视,年轻客群关注茶叶品质,因此想要撬动年轻新客群的消费热情就要把好品质关。湖心亭茶业、湖畔居茶楼、巨佳茶业等知名茶企以及郑志伟茶厂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必须始终将品质放在第一位,强化基地茶园管理,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合理布局高端西湖龙井市场。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春季饮茶消费趋势报告》数据显示,万元高端西湖龙井预定量占比达18%,较去年占比提升了12%。说明消费者对高端西湖龙井具有较强消费能力,可以适当扩大高端西湖龙井市场,但需合理布局。

3、营销品牌化实现线上突围。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消费者选购茶叶的三大渠道分别是电商平台(56%)、茶叶专卖店(55%)和线下商超(48.6%)。随着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业态的发展,电商渠道逐渐发展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的重要途径,加之电商能有效突破地域限制且拓展速度远快于线下,因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西湖龙井茶企发力线上销售。而西湖龙井体量小,主要走中高端路线,因此要想在电商上将好茶卖出好价钱,首要就是做好营销品牌化。

4、打破固有思维,挖掘被低估的女性消费潜力。在“说茶信息科技”采访的过程中,很多人表示购买西湖龙井的男性比例要远高于购买西湖龙井的女性。但是,在线上男女性群体购买西湖龙井的消费比已经很接近。据湖心亭茶业电商后台数据显示,今年男性群体购买西湖龙井与女性群体购买西湖龙井的占比分别为55%、45%。故而,西湖龙井茶企应打破固有思维,考虑女性市场,为其量身定制一些产品,以此寻求女性消费市场的新增点。

5、开拓国际市场。自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后,每年都吸引很多外国的游客来杭州旅游,这为西湖龙井茶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此外,根据最新国外茶叶资讯显示,随着疫情期间居家时间增多,不少欧美国家人民找到了新的爱好——喝茶,欧美茶叶市场迎来新一轮增长。

6、加大“数字龙井”系统的推广,提高亩产。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茶叶亩产为59.65kg/亩,世界平均水平的茶叶亩产为80.57kg/亩;2018年西湖龙井的亩产约为26kg/亩。相较而言,西湖龙井的亩产非常低,我国茶叶亩产是其2.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茶叶亩产是其3.1倍。因此,提升西湖龙井茶园亩产量势在必行。而加大西湖龙井茶园的物联网软硬件监测系统的推广来实现亩产的提升是其中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茶园的环境监测、生产控制、病虫害监测等新型的“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对茶园种植和管理的“精准滴灌”,进而提升茶园亩产。

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