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去茶馆喝茶

找到约944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凤宁号:茶馆一壶茶,壶小乾坤大

  今天聊一点轻松的,

  三三带大家去逛菜(茶)园(馆)儿,

  自古以来,

  茶馆就是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

  茶馆里民俗风情汇聚,

  在丰富社会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茶馆是岁月里的一个永恒的码头。

图《茶馆》剧照

  茶馆最早开始出现的承载形式应该是茶摊。有关茶摊的记载最早出自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广陵耆老传》,说是东晋元帝时,有一位卖茶的老太沿街叫卖,东奔西走的人路过这里,觉得喝口茶歇歇脚心情会好许多,再进行接下来的工作也能自然而然地顺当起来,因此茶摊生意兴隆。

  而如今,一个城市的茶馆,就是一个城市的会客厅。

  关于茶,广州有谚语讲“茶中有饭,饭中有茶”,一日三餐是“三茶二饭”,道出了茶在广州生活中有相当高的地位和影响。早茶、下午茶、夜茶,这些全是生在广州的名字,广州人像吃饭一样喝茶,像喝茶一样吃饭。

  广州的茶馆很多都是24小时开着的,因为喝茶是广州人从早到晚日常程序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是一天之内还要重复一回两回的环节。

图源网络,侵删

  广州的茶馆历史上叫“二厘馆”,“二厘”说的是价格,如果去茶馆喝茶要交上二厘钱,小二会备上“一盅两件”,“一盅”说的是茶杯,“两件”是点心。

  广州的茶馆除了提供喝茶这一个场所之外,还会为客人备一些龙凤礼饼之类的点心。三层楼面的茶馆里,做点心的场所一般安置在二楼和三楼之间,其实也是一种巧思。这样新出炉的点心被端出来,距离二楼和三楼都只有几步的距离。这样的细节都考虑到了,至少说明广州的茶馆真的相当成熟。

  我们都知道,云南由于地理条件的优势,自古产茶,昆明也不乏好茶,自然也就有喝茶的场所,街头林立的茶馆就是最好的证明。闲暇之余,泡在茶馆里,嗑瓜子、吃拐枣、聊天消磨时间成为了昆明人享受生活的最好方式。

  在抗战年间,汪曾祺先生在云南住了7年,对昆明的茶馆有着很特别的情感。先生说,茶馆出人才,在那个时代,“一碗茶,两碟瓜子便可消磨时光”。旧茶馆里,硕大的铜壶、木塞子、铁链承载了一个时代独具特色的地方茶馆文化。

  说到昆明的茶馆就要说到罗养儒。他的《云南掌故》里记叙了晚清到民国时期1941年前云南方方面面,以昆明内容为主,其中有大量昆明日常生活风俗,虽然他不是研究茶文化的专家学者,但是却有比较详尽的关于昆明人去茶馆喝茶的记载,这说明云南茶馆已经和当地生活分不开关系。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扬州人喜欢泡茶馆,在茶馆里,有喝不完的茶和说不完的话。按照扬州人的说法是“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皮包水”是喝茶,“水包皮”是泡澡堂子,平时就是这样打发日子的。

  扬州茶馆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风味小吃,比如富春茶社的三丁包子、千层糕和翡翠烧麦赫赫有名,人称“扬州三绝”。

图源网络,侵删

  朱自清在《扬州茶馆》里写道:“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坐定了沏上茶,便有卖零碎的来兜揽,手臂上挽着一个黯淡的柳条筐,筐子里摆满了一些小蒲包,分放着瓜子花生炒盐豆......”

  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坐在西安的茶馆里,泡茶馆泡的是故事和传奇,下象棋是一大特色。

  陕西作家贾平凹的文字中有过关于西安茶馆里面下象棋的记载:“老西安著名的象棋茶馆就数骡马市的毛家茶馆,国民市场东南角的仁义茶社,城东北角的张家茶社和甄家茶馆。清末和解放前,这些茶社前都摆一盘枣木棋子,全城名手在馆中坐镇立擂,四方棋手报名挑战,观者如潮,热闹时躺椅坐完,条凳坐完,数百人不得不手托茶壶站着看棋盘挂棋。”

  杯盏之间现江湖,茶馆里,棋桌上,饮的是茶杯里的“江湖气”。

图源网络,侵删

  在成都,有一种说法是出太阳的时候,要去“坐茶馆”。其实不管有没有太阳,喝茶都是成都人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天早上五六点,虽然很多营业场所还没开张,但老式茶馆的门口已经早早有了人气。

  在茶馆里,围绕在一起聊天的形式,在四川话里,叫“摆龙门阵”。不管国家大事,还是邻里街坊之间的小事,只要上得了台面,在这里就没人不敢说,也不怕别人接过话题侃上几句,评论评论。茶馆是餐馆的一个延续,这里有茶喝,有饭吃,在里面消磨一天也不觉得憋闷。

图源网络,侵删

  除了喝茶,在成都老茶馆里还有许多相关的营生,也是历史传承悠久。既是茶馆里的生活方式,也算成都的特色,例如“采耳”、“长嘴壶茶艺”、“川剧表演”等等。

  小茶馆,大世界,

  悠悠千载,醇香的茶汤中,

  有中华文化中一方不可磨灭的印记,

  茶馆一壶茶,胜访千家屋,

  大家有空的时候,

  也去逛逛茶馆啊!

  原标题:凤宁茶馆|茶馆一壶茶,壶小乾坤大

茶馆有茶语 茶语有深意

中国茶馆,自古而今,绵延千载;遍布各地,自东而西,类型各异。时代、地区的不同,茶馆中的用语也随着变化。有的仍在沿用,有的早已消亡,新的用语也已创造出来。茶馆中尚有诸多其他用语,大多为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所特有,比如:茶钱,是指喝茶用的钱,又叫茶资。茶客,茶馆饮茶者,亦曾指贩卖茶叶的商人或赁山种茶之民。

中国茶馆中的用语丰富多彩,每个茶馆用于都有自己的深意,这里简单举一些例子。

1、茶资

茶资在旧社会是日常开支,有些人为了少花钱,选择挂账。茶馆为了拉住主顾,也常常答应挂账。但有的人最后选择赖账。近代话剧老舍的《茶馆》里,就有一位白喝了一辈子茶的混混。在过去四川的茶馆里过去讲究一年一结账,经常去茶馆喝茶的人很少会赖账的。

2、茶客

茶客是指去茶馆喝茶的人,元代马致远的戏曲《岳阳楼》中就有一句:“我且在这阁子里歇一歇,若有茶客来时,着我知道。”后来,茶客也指经营茶叶的商人。其实,喜欢茶,与茶结缘的人,都可以称为茶客。

3、茶钱

茶钱,字面意思就是在茶馆喝茶所付的钱。在浙江的一些地方,茶钱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婚礼上婆家人给倒茶的新娘子以贺礼现金。

4、加班茶

到茶馆喝别人喝过的茶,叫“喝加班茶”,或叫“吃加班茶”。《成都城坊古迹考》有记载:“茶舍有一美俗,即无钱而渴甚者,可至茶舍坐饮剩茶,执壶茶工必为之冲开水,名曰‘吃加班茶’,茶舍主人并不禁止。”

“加班茶”之“加班”,说的是别人掏钱买碗茶,喝了一会,有事提前离去,别人可以去接着喝,物尽其用,称为“加班”。现代人讲究干净卫生,很少喝“加班茶”了。

在过去,四川地区喝加班茶还有规矩,一是加班茶只能是客人喝过的茶,刚泡的茶外人不能喝第一口;二是每碗茶外人只能喝一口,没解渴就再端另一碗;三是在一个茶馆最多喝三口,再喝就该掏钱买了;四是再累也不能坐着喝,茶馆的东西都是卖钱的,坐他的椅子不给钱就破坏了商家的规矩;五是喝前不打招呼,喝完不说谢,转身就走。

5、点花茶

宋代的茶坊经营出于竞争需要,灵活多样,十分繁荣。在酒店或者面食店里,顾客登门,便有人“提瓶献茶”,称作点花茶。这部分开支叫做“分茶钱”。

6、齪茶

宋代,有官府兵丁差役向街肆店铺去送茶水,名义上是送茶水,其实是讨要钱物,人们称这种欲盖弥彰的行为叫“齪茶”。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中就有记载:“又有一等街司衙兵百司人,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乞觅钱物,谓之‘齪茶’。”当时,也有一帮和尚、道士,也是 “先以茶水沿门点送”作为借口,以求人们多多施舍钱物。

7、茶桌仔

老厦门过去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茶肆,俗称“茶桌仔”。“茶桌仔”即指饮茶摊。过去,厦门的“茶桌仔”与“讲古场”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茶桌仔”往往又是“讲古”场。叫上一壶茶,听听说书的(说书,闽南和厦门方言叫做讲古,说书的地方,叫讲古场,说书艺人,称为讲古仙)是消闲休息的好去处。也有些“茶桌仔”变成色情场所,解放后就被取缔了。

8、榻茶

有的茶馆设有炕榻,可以倚坐在榻上喝茶,叫做“榻茶”。不同的服务不同收费,“榻茶”的茶资也较贵。

9、手势要茶

在清末民初,上海茶馆生意兴旺,有些老茶客上茶馆也从不开口要茶,而是用手势示意。比如要喝绿茶,就把手指伸直;想喝红茶,食指就要成弯曲状;将五指伸手微弯,形如蟹菊,那就是要喝菊花茶了;如果要茉莉或珠兰花茶,就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碰合在一起,以示小花型花茶;若只伸出一个小指,那伙计就会端来一杯白开水。这种老茶客的手势要茶,如今基本看不到了。

10、搭台

在过去,茶馆茶客众多,坐在大桌子的人,如果人数少时,会被问到是否愿意被“搭台”,即一张大桌子上开多张单,互不相识的客人同坐一桌,大家各点各的,各埋自己的单。如今茶馆茶楼讲究私密性,搭台的机会几乎没有了。

来源:茶馆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听一听老北京茶馆里的那些故事

老北京人睁眼头件事就是沏茶,喝完茶才吃早点。早点以豆浆、油条、烧饼、包子为常品。也有出门至街头铺子摊儿,吃馄饨、豆腐脑儿、面茶、炒肝儿、小豆粥等。

老北京人吃完早点还接着喝茶。喝茶既能解渴生津,也是待客交际之道。过去北京的茶馆儿近乎眼下的交际及信息中心。人们热衷以茶待客,常约上好友到茶馆喝茶。在他们的演绎下,老北京的茶文化变得有声有色。

今天,一起听听那些老北京茶馆的故事。

1、“来今雨轩”里诞生《啼笑因缘》

“来今雨轩”位于北京中山公园内。它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就餐环境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著名,始建于1915年,匾额最初由民国画坛声誉颇高的徐世昌书。“来今雨轩”这个名字来源于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句:“秋,杜子美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新雨不来……”来今雨轩则意为来此喝茶的人都是真朋友。

虽然对现在的人来说,“来今雨轩”不是特别熟悉,但对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最熟悉不过的社交场所,鲁迅、林徽因、张恨水等文化界名人经常来此光顾,“来今雨轩”不亚于“太太的客厅”(林徽因在家举办的沙龙)、“慈慧殿三号”(朱光潜的家,曾办有“读诗会”)。

鲁迅先生就曾多次到来今雨轩,在这里就餐、饮茗、翻译小说,《鲁迅日记》1924年4月13日记载着:“星期休息,上午至中山公园四宜轩,遇玄同,遂茗谈至晚归。”其翻译的小说《小约翰》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张恨水更是离不开“来今雨轩”,这里不仅仅是他聚会吃饭的场所,也是其著作《啼笑因缘》的诞生地。

“来今雨轩”也是各类文化团体的绝佳“聚集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这里成立创办的各种学会、研究会就有十余个,著名的有1921年1月4日,由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许地山12人创办的文学研究会;1936年成立的“中国书学研究会”等。

1921年6月30日,北京大学、男女两高师等五家单位在“来今雨轩”为美国学者杜威离华举办送别宴会,学界名流等80人出席,胡适便在其中。后来,他在日记里这样写:“这是1921年的来今雨轩国际文化盛会,当年似此国际文化盛会,在此不知举行过多少次,如果仔细收集,足可编一本很厚的书,足见一个时代的文化气氛。”

2、民国青年爱去新派茶座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除了“来今雨轩”,中山公园里还有几家别具特色的茶座:春明馆、长美轩和柏斯馨。

这些茶座的所有茶桌,都摆在老柏树荫中。晚上七八点钟是高峰时期,一直忙到晚上十点。这些茶座夏天全是露天营业。

春明馆里古色古香,十足的中式传统风格。来这里的茶客,多半是清朝的遗老遗少,很少有穿西服或皮鞋的客人迈进春明馆。“岭南近代四家”之一的诗人黄节(1873年-1935年)就是春明馆的常客。

来长美轩的客人,有穿洋服的,也有穿中式服装的。每天下午4点后,这些知识分子们陆续走进长美轩,慢慢儿走到自己常坐的地方坐下。发明速记学的语言学家汪怡、画家王梦白、数学教育家冯祖荀偶尔也会上这里小坐。

当时的茶座,还是一个传播信息的场所,一些不能刊登在报纸上的“秘闻”,在这里成为最好的谈资。

藏书家谢兴尧也爱在长美轩喝茶,他经常看到钱玄同、傅斯年的身影,他们喝茶时都爱独自一人仰天而坐,也不与别人搭讪。

当然,也有不少知识分子不是常去茶馆喝茶,他们更愿在家喝茶。周作人便是一例。周作人喜欢喝茶,在家乡绍兴,从小就喝茶,渐渐就成了习惯。周作人曾有段时间喜欢苦丁茶,还取了苦茶斋、苦雨斋等斋名。

作家冰心是福建人,福建特产茉莉香片(又名香片茶)。小时候冰心的父亲爱喝茉莉香片,但他喜欢放很多茶叶在里面,泡出的茶水发苦。因此,小时候,冰心从不喝茶。

1929年冰心与吴文藻结婚,苦茶斋老人周作人送来一副日本茶具,竹柄造型的茶壶,配4个带着盖的白底青花的茶杯,素雅可爱。冰心与吴文藻都不喝茶,茶具始终只起到水壶的作用。

有一天,闻一多与梁实秋来家里做客,见到这套茶具都说好,对他们端上来的白开水,自然不满意。他们就说有这样素雅的茶具,为什么不泡茶呢?多浪费。此后,冰心和吴文藻开始在茶具里放入茶叶,喝起茶来。喝的什么茶?自然是冰心家乡福建产的茉莉香片。

3、便宜又解渴的大碗茶

除了在茶馆里品茶,最能体现老北京茶文化的,大概要数路边街头的大碗茶。民国时期的北京,在大街小巷常见卖大碗茶的摊子,一张矮脚旧桌子,几把长凳子或矮凳子,几个大碗,上面是一小块方形的玻璃片,权当杯盖。煮一锅开水,倒入茶壶,茶壶里一把粗茶叶,经过时间的沉淀,茶水已经凉下来了,大碗茶就开张了。

真正的大碗茶,是用大锅来煮水,茶具也很粗糙的,就是过去农家常用的粗瓷茶壶,茶杯就是吃饭用的蓝边碗、大盖碗。茶叶是粗茶,或者茶叶末子。

民国时期,西直门外万牲园东墙,有一片荷塘,是当年慈禧太后游玩颐和园登船处,那里环境幽静,颇有野趣。柳荫下搭起了一个棚子,有一口土灶,几张芦席铺在地上,就卖起了茶,茶馆的名字很有意思:雨来散茶馆。

夏天,客人较多,他们来到这里,席地而坐,品茗休息。可是天公不作美,忽降阵雨,茶客们无处避雨,就一呼而散,由此得名“雨来散”。

4、茶馆常配焖炉烧饼

大江南北的茶馆,虽然喝茶的风俗不同,但是都供应茶食(茶点或点心),只是茶食的品种不同而已,有烧饼、干丝、肉饺、酒酿饼、甜点等。南京、扬州的江南茶馆,干丝是必不可少的;广东人喝茶,茶食有虾饺、蛋挞、擘酥、马蹄糕等;北方没有干丝,烧饼却是必不可少。

按照北京史专家金受申先生的分类,北京的茶馆分为大茶馆、茶酒馆(卖茶又卖酒)、书茶馆(有说书表演)、清茶馆(专门服务生意人)、野茶馆(在荒郊野外地方),大茶馆又分为红炉馆、窝窝馆、搬茶馆和二荤铺四种。

焖炉烧饼是各家茶馆都有的茶食,红炉馆供应的茶食有大饽饽、中饽饽,其中杠子饽饽分为甜咸两种;窝窝馆供应的茶食有炸排叉、糖耳朵、密麻花、黄白蜂糕、盆糕、喇叭糕等;搬茶馆供应茶食有焦焖炉烧饼、炸排叉、肉丁馒头等;曾有一家二荤铺做的烂肉面最有特色,形如卤面,卤汁较淡而不用肉片,风味独特。

来源:北京晚报、北京茶世界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11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