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青年茶叶

找到约2,137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第七届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代表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我会组织举办中国茶叶学会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通过学会官网官微宣传茶叶科技工作者的典型事迹,弘扬科学精神,激发茶叶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第七届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代表:王璐、陈林波、夏恩华。

王璐,副研究员

王璐,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3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专业,同年7月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参加工作,一直在茶树遗传育种创新团队从事茶树新品种选育和抗寒性状遗传机理解析等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茶树)课题1项、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项等。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JCRQ1区SCI论文16篇(累计影响因子67.11,引用580余次),其中有多篇论文被AnnualReviewofPlantBiology、NewPhytologist、PlantPhysiology、PlantJournal等植物学经典期刊他引。以第一完成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或主要育种人完成茶树新品种登记8个。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培育工程(所级)。2021年荣获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

陈林波,研究员

陈林波,男,仡佬族,1980年11月生,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西双版纳综合试验站站长。


长期从事茶叶科学研究与推广工作,担任过茶叶加工与质量安全、茶树资源与改良、茶树种植与保护等研究中心主任以及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等职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2项、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云南省重点专项、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等项目30余项目;获邬梦兆茶业人才奖励基金-杰出创新人才奖、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神农中华农农业科技二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部,其中主编1部;以第一发明人申报发明专利4项,其中授权1项,授理3项;参与选育新品种8个;开发新产品6个,获“中茶杯”特等奖1个、金奖1个,一等奖2个,获“国饮杯”一等奖2个;培训茶农、茶叶科技人员10000余人次;获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等称号;推荐的“云南茶园蓟马绿色防控技术”入选2021年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的主推技术以及“云南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入选2022年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的主推技术,技术累计示范应用100余万亩,辐射推广300多万亩,助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

夏恩华,教授

夏恩华,男,教授,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茶叶品质与抗性形成的基因组学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安徽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获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首届创新中国茶杰出创新人才奖、中国茶叶学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排名第二)。受邀在可可咖啡茶(亚洲)国际大会、全国茶树生物学大会等作学术报告,获第八届国际园艺研究大会奖励。兼任Front.PlantSci.杂志客座编辑、《茶业通报》编委。近五年,针对茶叶品质形成和茶树驯化起源等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取得以下系列创新性成果:

1)以国家级茶树品种‘云抗10号’和‘舒茶早’为材料,先后解析了茶树阿萨姆种和茶变种的参考基因组,揭示茶叶品质形成的遗传基础;

2)构建了首张代表性栽培型和野生型茶树的基因组变异图谱,阐明了栽培茶树抗逆性和茶叶风味形成的驯化机制;

3)绘制了栽培茶树单碱基分辨率的DNA甲基化图谱,揭示了茶树应答低温胁迫的表观遗传机理;

4)成功构建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茶树基因组数据库,实现茶树基因组数据的有效整合与开放共享,已接受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近6万余人次访问。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PNAS、MolecularPlant、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ThePlantJournal等经典植物学期刊,引用达数千余次,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显著提升了我国茶叶科技的国际影响力,有效推动茶树次生代谢形成机理、茶树起源驯化和抗逆性等重大基础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进程,促进了世界对茶的科学认识、传播和利用。

向青年茶叶科学家们学习!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第十一届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暨2023“三茶”统筹武夷论坛在福建武夷山顺利召开!

3月23~25日,由中国茶叶学会、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茶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承办,福建武夷山三茶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一届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暨2023“三茶”统筹武夷论坛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共有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了论坛。

▲主会场

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致视频贺词,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余文权、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副理事长危赛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梅宇、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贵明分别致辞,武夷山市委书记杨青建致欢迎辞。开幕式的最后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周国富宣布正式开幕,第十二届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林钟乐、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林健东、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范震昆等出席开幕式。

▲陈宗懋院士致贺词

会议特邀茶叶界内外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教授通过线上形式以《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应用》为题,阐述了贵州茶树病虫害发生危害状况及防控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成功经验。

▲宋宝安院士作特邀报告(线上)

十二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器具文化委员会主席周国富先生作了题为《谈谈习近平“三茶统筹”重要论述和对中国茶器具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和认识》的特邀报告,指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是“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体——文化赋魂,科技赋能,产业惠民,辩证统一,“三茶”统筹促进高质量发展;分析了茶器具五个方面的自身价值,并就打造茶器具文化强国提出了“涵养宝贵的工匠精神”等4点建议。

▲周国富荣誉会长作特邀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研究员以《西湖龙井茶品牌管理的实践与启示》为题,阐述了西湖龙井茶品牌的改革背景,总结了“制度创新”等改革途径,并分享了改革成果及示范成效。

▲姜仁华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郭文武教授作了题为《柑橘细胞工程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与特色品种改良》的特邀报告,从柑橘二倍体雄性不育胞质杂种思路与品种创制、多倍体创制评价与无核三倍体培育两方面就研究内容进行了分享,给予茶学学者们启发。

▲郭文武教授作特邀报告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集美大学生物食品学院院长陈全胜教授以《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快速智能化检测技术创新与应用》为题做特邀报告,针对农产品感官品质仿生传感检测、农产品内部成分NIR光谱检测、农产品安全指标纳米传感检测分析了其技术先进性并分享了相关应用。

▲陈全胜教授作特邀报告

除5场特邀报告外,本届论坛编制了论文长摘要集,收录论文长摘要103篇,制作墙报50余份,并设研究生分会场及“茶树种植”、“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茶健康、经济与文化”共计4个分会场42场报告。

▲分会场报告与主持

▲分会场

▲参会代表踊跃提问

▲墙报展示交流

背景

“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是我会面向青年茶学学者的一项重要品牌学术活动,自1993年首次召开以来已连续举办十届,得到了茶学界和茶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本届会议的举办,旨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激发广大青年茶叶科技工作者们创新创造的活力,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为参会的青年科学家们打造一场学术盛宴,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充分、深入地学习和交流探讨的平台。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科技工作者日, 第七届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代表(二)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我会组织举办中国茶叶学会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通过学会官网官微宣传茶叶科技工作者的典型事迹,弘扬科学精神,激发茶叶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第七届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代表:曾亮、陈佳、黄海涛。

曾亮

教授

曾亮,女,汉族,1980年10月出生,湖南常德人,民盟盟员。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

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1项,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10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65篇(其中中科院1区论文17篇、EI收录论文13篇;封面论文5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排名第2)、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2)、中国茶叶学会“帝芙特杯”青年科技奖、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首届全国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优秀裁判员、西南大学“十三五”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西南大学2016-2018年度优秀教师;独立译著、副主编和参编教材9部;为企业开发产品12个,实现企业产值增加1亿余元;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在渝贵川推行夏秋茶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3年累计推广面积900余万亩,新增产值130余亿元,新增纯收益36余亿元。

兼任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茶叶专委会秘书长、重庆市茶叶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第三届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第一届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第一届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会员、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茶叶标准与检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茶叶》编委委员。

陈佳

副研究员

陈佳,女,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主持和参加省部级、市厅级、自治区科研院所基本业务专项等各类科技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广西科技开发计划项目3项、广西农业重点项目1项、市级科技开发项目2项、自治区科研院所基本业务专项3项。参与茶树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参与选育的“尧山秀绿”、“桂香18号”获得广西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印发的全国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桂香22号”获得广西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主持和参加制定广西地方标准12项,其中以第一起草人制定的地方标准4项;标准技术涉及品种选育、苗木繁育、高效栽培、茶叶加工、生态茶园、野生茶保护利用等方面,获得广西重要技术标准项目2项、市级重要技术标准项目3项。获得授权专利证书29件,其中第一发明人专利10件。主编《广西茶树品种与配套技术》茶叶著作1部、参编《广西野生茶树资源集锦》等著作3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技论文20篇。

在广西大部分茶区参与推广广西自主知识产权茶树品种及快速育苗、高效绿色种植栽培、名优茶加工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1)和三等奖1项(排名第2),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1),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推广一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2、4),中国茶叶学会科技三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1、3)。

黄海涛

高级农艺师

黄海涛,男,高级农艺师,2003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茶学专业,从事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现为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杭州市茶叶学会理事长、浙江省茶叶学会常务理事。主持承担10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累计发表研究论文61篇,其中第1作者和通讯作者35篇;参与编写著作5部,副主编2部;获得杭州市科技奖励7次,育成茶树新品种4个,授权专利5件,参与制定标准3项。入选杭州市131人才二层次和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021年获得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

主要从事浙江地方茶树种质资源鸠坑种、龙井群体种等的收集、保护、鉴定和新品种选育工作。累计收集和保存地方资源200多份,育成高香优质茶树新品种4个,并为龙井茶等地方名优茶产业提供适制品种技术研究和产业服务,筛选适制良种,制定配套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推动地方茶树良种化和产业发展。

其次开展茶树抗寒和霜冻灾害防御研究,先后获得了市科委农业科研攻关、省科技厅基础公益和省农业厅协同推广等项目的资助,从茶园冻害调研分析、抗寒品种筛选、防冻措施和灾后恢复等问题入手展开了详细研究,提出了较为成熟的“倒春寒”解决方案,以第1完成人发布《茶园霜冻害防御技术规范》地方标准1个,获得杭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农业农村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各1次,成果为浙江茶区早春低温冻害防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向青年茶叶科学家们学习!

来源:

中国茶叶学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10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