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景迈官网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9月10日开幕 景迈山古茶林审议倒计时

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扩大会议

Extended 45th sess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时间:9月10日-25日

地点:沙特阿拉伯利雅得

中国唯一申报项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01.大会基本信息

10-25September

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扩大会议将于9月10日至25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办。“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中国在本届大会中唯一申报项目。

世界遗产大会全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主要议题是审议各国申报的可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新项目,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保护进行监督指导。此次大会也将是新冠疫情后首次于线下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

02.大会议程

来源:Unesco官网截图

本届大会在议程总量方面与上一届大会类似,将又是一年审议两年份额的加长版会议。会上将审议原定于2022年审议的25项提名以及2023年的28项提名,共计53项提名。

同时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扩大会议青年论坛将于9月3日—12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和世界遗产地哈萨绿洲举行,主题为“展望: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一下个50年”。

第五届世界遗产地管理者线下论坛也将于9月11日-15日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与遗产大会同时举行。

本届遗产大会将审议的提名地名单及中文译文(2022年提名项目)

本届遗产大会将审议的提名地名单及中文译文(2023年提名项目)


03.中国相关议程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2022年的申遗项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在本届大会上接受审议,景迈山申遗项目于去年9月顺利完成ICOMOS实地考察评估,ICOMOS提交评估报告“符合标准(iii)(v),建议无保留列入”。意味着其有望成为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云南省的第6项世界遗产。

普洱景迈山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中国西南云南省普洱市惠民镇景迈山。该地区所在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是栽培茶的发源地和目前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茶树的分布中心,因而被称为“世界茶源”。公元10世纪开始,布朗族和傣族先民相继来到景迈山栽茶种茶,历经千年,创造了独特的景迈山茶文化景观。申遗的遗产区面积7167.89公顷,缓冲区面积为11927.85公顷。

景迈山地形示意图来源:UNESCO官网

古茶林与森林相伴

景迈山现存5片保存完好的古茶林,景迈山古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250-1550米之间的山坡上、村寨周边、森林之中。由连接森林、古茶林、水源地森林和山下河流的垂直土地利用系统共同组成。

布朗族利用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的特点,开发了“林下种植茶叶”这一农林系统,包括驯化并在高大乔木下种植野生茶树。古茶林形成了垂直分布的三层植物群落:高层的高大乔木、中间的茶树和灌木和底层的草本植物,这一方式保护茶树,促进其勃勃生长。


蜂王树摄影/洪英喆

9个传统村寨

傣族传统村寨:景迈大寨、勐本、芒埂、糯岗老寨

布朗族传统村寨: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翁基、翁洼

这里的人们信奉万物有灵论、南传佛教和茶祖崇拜。帕哎冷是布朗族部落首领,是在这一地区第一个发现茶的人,因此被奉为布朗族茶祖。每个村寨由一座神山护佑,村寨照管古茶林。村寨均有一个寨心,用于宗教仪式和社交聚会。传统木构和瓦顶干栏式传统民居,虽世代演进,但是整体建筑风格依然保存。

糯岗老寨摄影/王文贵

环绕的防护林

在古茶林之间是3片分隔防护林,即景迈—糯岗、糯岗—芒景和景迈—芒景分隔防护林,总面积617.65公顷。它们用于保护古茶林免遭强风和病害侵袭同时作为村寨的界线。同时也是村落重要的水源林,有效地维护了古茶林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确保整个景迈山古茶林持续传承。

防护林摄影/洪英喆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视频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澳门历史城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也将会在本次世界遗产大会上接受评估、审议。大会将讨论五项遗产的保护情况,并给出相关的保护建议。

世界遗产是过去的馈赠,是今日的生活,是我们留给后代的礼物,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都是不可替代的生命和灵感的源泉。

让我们共同期待景迈申遗成功!

来源:YNC自然与文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曾拍出33万的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生产制作到底有多严苛?

什么样的普洱茶,

能真正让消费者放心、安心、认可?

这款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

生产制作到底有多严苛?

2018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

近年来,普洱茶凭借其特定的工艺、独特的品质、特殊的功效,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上也开始出现大量产地不清、品质不高的普洱茶;冒充产地、以次充好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维护普洱茶的质量和声誉,

2008年5月13日,

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规定

只有用云南省普洱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州等11个州市种植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以上行政区域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才能成为普洱茶。

普洱市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

也是最早驯化、栽培和使用茶叶的核心产地之一。

境内分布有26座古茶山,古茶树资源十分丰富。

2013年5月,国际茶叶委员会正式授予普洱市“世界茶源“称号。其中最著名的普洱景迈古茶山生长着2.8万亩目前世界上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林,被誉为“茶树种质资源自然博物馆”;2012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

分布于海拔1100-1662米的地域内,

年均降雨量约1800毫米,

古茶林生长环境清幽纯净、山高雾绕,

古茶树与原生植被和谐共生,

保存了较好的生物多样性原生态环境。

由于资源稀缺,

大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景迈茶充斥着市场,

造成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的严重弱化,

保护和打造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迫在眉睫。

为此,

普洱市政府成立了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领导小组,

制定了工作方案,正式启动了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工作,

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质量追溯

提升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品牌价值,

为世界茶源树立了良好的品质形象。

2016年6月2日,普洱市相关部门在景迈山上召开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会后由澜沧古茶等5家企业,率先发起成立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制定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章程》。 

《联盟章程》规定

加入诚信联盟的茶企业,必须向诚信联盟申报自有或者建立合作关系的古茶林面积,诚信联盟对申报面积进行核实后,合理确定联盟企业的古茶林普洱茶产量并进行公示。《联盟章程》同时规定,对制假售假、损害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声誉的联盟企业,一经发现立即终止联盟企业资格,并终身不得加入诚信联盟。

诚信联盟确定的古茶林面积和古茶林普洱茶产量要报澜沧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和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审定,从而确保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原料的真实性。

诚信联盟在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支持和配合下,制定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生茶)紧压茶》产品标准。

确定了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地及定义

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范围内,景迈、芒景2个行政村辖区内的11个村寨的茶林,不包括生态茶园,作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地范围,并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范围内,经过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普洱茶(生茶)紧压茶,具有“明显的蜜香、杯底留香持久”的特征。

1

标准还规定了产品的质量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级别。

2

制作了标准实物样,实现对应检测。

3

增加了安全性指标的检测:在原来国标2211地理保护标识普洱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国家强制性安全指标污染物限量,从原来的2项增加到现在的8项,农业残留从原来的33项增加到104项,并且规定不得检出。

4

制定了实物标准样来指导联盟企业规范生产加工,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来保证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品质量的安全。

5

标准对茶叶接触的容器,生产车间的清洁卫生都作了规定:鲜叶禁止直接摊放在地面,摊凉离地20厘米以上,加工过程全程不落地。

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产品抽样检验

诚信联盟企业加工晒青茶前,

向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专用标识,

由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通知

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放产品内飞,

并在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远程监控下,

将产品内飞压制在产品中,

待诚信联盟企业完成全部产品的加工后,

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对该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为了确保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

从鲜叶到终端产品的一致性,

联盟企业必须在企业的生产和包装车间安装监控探头,

并与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监控系统联网。

联盟产品的压制、成产品的包装、抽样,

以及加贴专用标识的过程,

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通过监控系统

对整个过程实施24小时的监控。

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通过监控系统对整个生产过程24小时的监控

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抽取的样品,按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生茶)紧压茶》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并将检验结果通报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对全部项目检测合格的产品,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按照产品数量向诚信联盟企业发放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识,并通过远程监控,全程监督诚信联盟企业加贴专用标识的过程。

可登录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官网查询

对符合加贴专用标识规定的产品,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通知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激活二维码信息,开通该批产品的查询和追溯功能,从而实现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这饼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专用标识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专用标识

由4部分组成:

第一个部分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普洱茶的专用标识,使用这个标识必须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的批准,目前加入诚信联盟的5家企业已经获得普洱茶专用标识的使用权;

第二部分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产品名称;

第三部分是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普洱景迈山古茶园保护管理局、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个单位的名称,它的主要作用是以国家行政机关和检验机构的公信力和检验机构的权威性来确保产品的真实性;

第四部分是产品的二维码追溯标识,主要功能是满足消费者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品的查询和追溯需要。

只要我们打开微信扫一扫,就可以通过追溯功能查看到这款产品的产品名称、检验报告、实物标样,以及采摘、揉捻、加工和包装的制作过程。

 

悠悠千百年,古树吐芳蕊。深藏于大山的千年万亩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将输定托起这一代人的希望,昂首稳步走向全国。这一个性独特的景迈山普洱茶,将香飘世界迎来灿烂与辉煌。

 

 

普洱古茶:香气深沉 滋味醇厚

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由普洱茶及茶文化为核心构成,包括古茶树资源与古茶园生态系统,相关传统知识及其应用和普洱茶文化。遗产地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境内。现有茶园面积300多万亩,核心保护区景迈芒景古茶园分布在惠民乡景迈、芒景2个村,茶园面积16000多亩。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是茶树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云南澜沧县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气候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越,是普洱茶优质产区,也是生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最佳区域。

世界茶树之源

在云南省普洱市境内,包含着完整的古木兰和茶树的垂直演化过程,证明了这里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之一。

澜沧县的茶树资源保存有构成“世界茶源”中茶树进化的五个生物链中的四个,即发现于澜沧勐滨的茶树二始祖中华木兰化石(2500万年前)—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保存有全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富东邦崴千年古茶树;保存有全世界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2021年,景迈山古茶林景观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从野生型古茶树居群、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园以及应用与借鉴传统森林茶园栽培管理方式进行改造的生态茶园的各个种类的茶树居群类型,形成了茶树利用的发展体系,具有多样的农业物种栽培,农业生物多样性及相关生物多样性丰富,涵盖了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茶树栽培利用方式与传统文化体系,具有良好的文化多样性与传承性,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茶文化传播的中心节点。

该系统不但为我国作为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源地提供了有力证据,是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植资源库,还保存了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丰富的民族茶文化,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充满生态智慧的古茶园

古茶园是当地居民在逐渐摸索茶树生长习性的基础上,长期利用林窗内的合适光照、水湿条件,形成的一种特殊而古老的茶叶栽培方式。种植于林窗之中的茶叶受天然森林的遮荫,凋落物量大,有机质丰富,不需要喷洒农药和施用化肥,因而古茶园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丰富,保存了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

在茶树的栽培中,一些少数民族为防治病虫害,提升茶叶的口感等多种目的,在茶园中有意识地栽种树木、花果或蔬菜,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同时获得了更好的茶叶品质。古茶树上有较多的寄生和附生植物,仅发现少量的茶籽盾蝽、蚜虫和茶毛虫等病虫害。这种源自传统经验的耕作方式使农民获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生存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天、地、人和谐共处。

古茶区茶树资源丰富,几乎包括了原始和进化的各种类型,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等不可或缺的材料,其中野生大茶树是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最具有保存和研究价值的初级茶树种质资源。

与普通无性系茶园不同的是,野生状态的古茶树对各种病虫害、冷害、冻害等抗性更强。普洱市有大叶茶16个品种、中叶茶5个品种、小叶茶2个品种,是茶树变异最多、最集中、茶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古树茶因叶子是来自树根深入土壤的大树,根部吸收地下的养分多而使叶子具有转化价值的物质多,茶香气深沉而厚重,口感丰富,茶汤的细密度和醇厚度较高,有来自高山阔野般的气息。

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澜沧江中下游世居少数民族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孕育了风格独异的民族茶道、茶艺、茶礼、茶俗、茶医、茶歌、茶舞、茶膳等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和饮茶习俗。

云南及其邻近地区各民族(主要是布朗族、佤族等)可能是最早引种、驯化野生茶树和食用茶叶的先民。不同的少数民族皆有其祖先利用茶作为药品的传说,不同民族对茶的加工和饮用方式更是各具特色。如傣族的“竹筒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布朗族的“青竹茶”和“酸茶”,基诺族的“凉拌茶”,佤族的“烧茶”,拉祜族的“烤茶”,彝族的“土罐茶”等,已作为传统的饮茶习俗,代代相传。在各民族的婚丧、节庆、祭祀等重大节日和礼仪习俗中,茶叶常常作为必需的饮品、礼品和祭品。茶对当地各民族的影响已经浸透到生活、精神和宗教各个方面。

茶马古道是亚洲大陆上以茶叶为纽带的古代交通贸易网络,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形态最复杂的古商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茶马互市的结果。据史学家考证,普洱市(古称普洱府)在东汉时期已有人工栽培茶树,距今有1800多年;唐朝时普洱茶已作为商品销往西藏等地,明清时已大批运往海内外,并形成了“普洱昆明官马大道”“普洱大理西藏茶马大道”等6条保存完好的茶马古道,被称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也因此使普洱市成为普洱茶生产和贸易的集散地,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普洱茶文化的中心地带。

古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普洱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和古茶园农业产业优势,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按照“以旅助农、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发展思路,促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紧紧围绕“绿色食品牌”目标,抓实绿色、有机茶园基地认证工作,目前澜沧县有机茶园累计认证面积达6.5万亩,获得国内及欧盟有机茶认证19家企业,完成茶叶初制所普查建档1036个,对符合达标的124个茶叶初制所进行验收。

推动澜沧古茶、柏联集团等重点龙头企业健康发展,澜沧古茶通过云南证监局IPO辅导验收。培育壮大澜沧高山雾茗茶叶有限公司、澜沧奉祖家园有限公司、澜沧景迈世家茶叶有限公司等一批中小企业崛起发展。目前,全县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2家。规上茶企2家,获食品生产许可证(SC)企业41家,茶叶企业10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16家。

澜沧县依托景迈千年万亩古茶林和富东邦崴过渡型古茶王两个世界唯一性,重点打造景迈山和邦崴山两个区域公用品牌,以惠民镇、富东乡两个乡(镇)为中心,辐射带动黑河以南9个乡镇为景迈山片区和黑河以北11个乡镇为邦崴山片区。14家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目前,澜沧县茶园面积42.97万亩,可采摘茶园面积38.6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县20个乡(镇)152个村,茶农6.3万户28万余人,各类茶业企业1036家。2021年干毛茶总产量2.89万吨,综合产值47.8亿元。

《农产品市场》2022年第17期,

来源:中国农村网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