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沉香老茶砖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详解73厚砖的辨识特征,它是文革砖代表,近50年陈期,堪称鼻祖级老熟茶!

73厚砖作为“文革砖”家族的一员,因年代久远,以及独特的工艺价值,备受茶友推崇。

今天,旗舰店“藏品普洱”掌柜,就和大家详解介绍73厚砖这款茶。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专业原创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绍,分享普洱茶品牌、老茶,以及买茶、存茶、泡茶、品茶的专业干货知识,尽在工众号“藏品普洱”,欢迎交流!
一、73厚砖茶的来历

73厚砖是文革类砖茶族系中的一员,这款茶究竟有什么来历呢?

1973年初,云南省茶叶公司在广交会上了解到,香港客户喜欢发酵的红汤普洱茶,而广州茶厂有相关生产技术。

于是,派出昆明茶厂、下关茶厂人员组成七人小组,专赴广州学习。后由下关茶厂完成初步熟化技术,再由昆明茶厂加湿加温,研制出潮水渥堆技术。

初步完成的茶品,在实验时发酵过度,却带来了意外收获,产生出独特的香气,接近红枣的香甜味道,因此坊间称之为“枣香厚砖”。开始量产后,则称为“73厚砖”。

二、原料、规格及辨识特征

73厚砖采用油光纸包装,字版颜色偏朱红色。

值得注意的是,正面“普洱茶砖”四个大字中,洱字的“水”第一点较一般茶砖更大,“砖”字的繁体“专”中有一勾,细细比较就能看得出来,这也是老茶人辨别73厚砖的重要经验。

73厚砖采用云南大叶种五级到十级之粗大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红茶时筛分出来的红碎末,也会少比例拼入砖茶里渥堆,因此茶面呈深红色,十分美观。

由于用料粗老,梗条杂多,果胶含量不够,压制后会反弹,73厚砖成型后厚度稍高,也比较蓬松,茶面隐约可见金黄芽头。

73厚砖属宽版的文革砖,压成14cm×9cm×3.5cm的长方砖体,单砖净重约为250克。历经近半个世纪陈化,茶品出现损耗,规格与重量略有浮动,厚度约在3-5cm。

仔细观察,茶砖背面有较细的纹路,呈现为正方形格纹,像细纱布的孔状一般细小,部分后期砖茶也有布纹孔状格纹,但不像73厚砖茶的布纹这么小。

三、73厚砖茶开汤

73厚砖属重度发酵熟茶,渥堆发酵的温度比较高,茶叶发酵程度较深,是第一批以熟茶量产做成的砖茶。

茶品开汤后呈深栗色,有一股厚重的沉香味,香甜而深幽。入口即化是陈年好茶的表现,生茶需存放60年以上才能达到化境,熟茶更容易表现“化”的水性,包含了香、甜、醇、厚、滑的品质,让人入口难忘。

73厚砖的收敛性特别强,可能是有红茶掺入,红茶与普洱茶混合带来的口感变化十分奇妙,体感也特别强烈,喉部舒展,气韵悠长,饮后整个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款鼻祖级的老熟茶惊鸿再现,让在座的茶人都十分兴奋,它的出现甚至颠覆了在场所有人对普洱熟茶的认知。如果不告诉你,它的霸气与厚重会让你认为它是一款老生普呢。

在冲泡时,常常可以发现有一些茶菁,不易冲散,久泡过后茶块仍有部分未完全冲泡展开。喝完茶汤,杯底清晰可见一些粉末状颗粒,证明此茶年份已久已有些炭化了。

总而言之,73厚砖历经近50年沉淀,如今已是一砖难求。若真正有缘尝到这正宗的熟茶鼻祖,有年份和工艺的加持,如此甜醇顺滑的口感体验,必定给茶友们带来无限惊喜!

参考资料:

陈智同.深邃的七子世界[M].台北:五行图书,2006

【阮殿蓉说茶】去伪存真话普洱

  普洱茶自被人们发现、认识和利用以来,以自己独特的品质,滋养着无数的苍生,备受人们宠爱,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名茶。尤其近年来,随着药用保健功能被一一发现,普洱茶成为了美国、日本、韩国,及西欧和台港澳地区最受欢迎的饮品。然而也正是普洱茶热的兴起,引得一些不良商人混进普洱茶界进行淘金,不论何种茶都打普洱茶牌子者有之;以次充好随意改变普洱茶品的生产日期者有之;以内飞和票号等商标影印浮贴在另一茶饼上诱骗消费者上当受骗者有之;将新茶做旧伪称陈茶者有之;冒老号之名制造假冒号级者有之…

  据广州日报报道,一位张姓顾客,在茶叶市场花了三百元购买了一饼据称有二十年的普洱茶,后经懂行的朋友品鉴,认为这不过是存期不足五年,价值不过十多元的便宜贷。其实这种欺瞒顾客的事件,在茶叶市场上并不鲜见。因此,掌握一定的普洱茶鉴别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普洱茶人的必修功课。

  

  我们购买普洱茶,首先是靠视觉进行辨别:不论是何种形状的普洱茶,茶叶的条索、条型都应完整。老叶看上去显得粗大,嫩叶显得较细。如果一块茶砖或者茶饼,外形上看不出明显的条索,而是由细、碎的茶片组成,这种茶砖或者茶饼往往是低档品。即使条索是完整的,也可以根据条索的颜色,来对茶叶的品质进行初步的判断。一般来说,新茶品如果加工时经过重度渥堆发酵,茶体呈现的颜色为栗黑色甚至接近黑色;中度渥堆发酵的茶呈现深栗色;轻度渥堆发酵的茶呈现栗红色。通常,茶身整体呈现的颜色会随着茶品的后续转化过程而变化。从时间上来看,如果不受潮,出厂的时间越久,茶体的颜色就会越深,但是存期在60年以上的老茶,也才呈栗红色,而事实上,这样的茶品目前市场上已经很少了。新制的普洱紧压茶,会显得结构紧密,而陈化多年的普洱茶则会因与空气的长期接触而氧化,茶饼显得疏松一些。

  

  如果是普洱散茶,外观可从条索、色泽、整碎、净度四个方面进行判断。条索是看其松紧厚实的程度;整碎主要看匀齐度,看其上中下三段茶比例搭配是否适当;净度则是看其含梗量的多少;色泽是看含芽叶的多少、看色泽变化的程度、看色泽深浅的程度。而在这几个方面,最重要的是看色泽。色泽是褐红(或带灰白色)为好,发黑或色发杂、枯暗则意味着发酵不好,品质较差。色泽一致,表示发酵均匀,品质好。通常,高档的普洱茶外形金毫显露,条索紧结、重实、色泽褐红、润泽、均匀一致。

  

  不过判断普洱茶的优劣,靠的是内外兼顾。即要充分观察普洱茶的外形,更要通过内质的品评来判断。通常的检测方法是观其汤色,嗅其气味,尝其滋味,视其叶底。先是观其汤色,在品茗之前,我们首先通过视觉对其茶汤进行判断。好的普洱茶,泡出的茶汤是透明的、发亮的,清澈见底,色泽明亮剔透。如果茶汤发黑、发乌或者显得浑浊,则品质欠佳甚至劣变。当然,观其汤色时常常受环境的限制,同样的茶汤,在不同的光线下看,效果是不一样的,而且在不同颜色的杯底下看也不尽相同,因此观其汤色,最好选用白色杯底,在自然光下观看。

  

  嗅其气味。有丰富经验的普洱茶专家,常常是通过嗅茶品,就能大体判断出茶的陈化期。通常新制的普洱茶带着生味与杂味,如果气味平平感觉不到杂味,陈化期应有三至五年。如果茶品有甘、醇的气味,陈化期应该是五至十年了。一般来说,越是陈放久的茶,越有一种陈年老味,如果闻到有霉味,则表示普洱茶已经变质了。当然,霉味与陈香味的区别,是要有一定经验和品茗实践的。霉味是种变质的味道,而陈香味是茶叶在时光中,通过缓慢发酵,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香味。有的茶人在其中嗅到了樟香、兰香、橄榄香、参香、枣香、沉香、糯香……不管怎样的香味,都应以自己喜欢为前提,只要自己嗅上去感到心旷神怡,香气扑鼻,就应是适合自己的好茶。

  

  尝其滋味。辨别普洱茶的优劣,除了靠视觉和嗅觉之外,更关键的是靠味觉。用舌头去体会和感受普洱茶的醇和、爽滑、回甜,是分辨普洱茶优劣的一种重要手段。醇和指的是味道清爽带甜味,刺激性不强,柔和。如果是新制熟茶,茶汤的香气是不容易分辨的,因为它的苦涩之味通过发酵已经淡化,感觉喝上去入喉顺口,但仔细品尝,会感到回味差,水味重。如果是陈化十至二十年的老茶品,就会显得味道清、入口轻、顺、滑、柔。而新制的生茶品,入口的涩感强烈,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单宁酸的缘故,而普洱茶的大叶种茶树所含单宁酸比一般的茶树都要高。如果是陈放的生茶,虽然入口会略感口涩,但会于涩中感到甘甜,如果喝上去感到滑爽,则是好品质的老普洱了。邓时海先生用“舌底鸣泉”来形容,可谓是神来之笔。

  

  视其叶底。叶底主要看其冲泡后展开情况及嫩度、色泽和匀度。如果说经冲泡后,茶叶逐次开展,则表明茶品的制作技术不错,陈化期稳定,茶汤浓郁,能经泡的次数多。如果叶面不开展或冲泡多次只有小程度开展的茶叶,则是制造技术不完善或陈放不好的茶叶。嫩度好的茶叶,叶底含芽量多,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而嫩度差的叶底则没有芽毫,叶张较粗大,叶底会显得硬,无弹性。色泽为褐红的,显得均匀一致的为好,如果色泽花杂不匀,或发黑则为低档品。而匀度,也是判断普洱茶优劣的一把尺子,如果说叶底的匀度好,说明生产厂家在原料的选择上、加工上都是认真的,这样的茶叶,品质不会太差。

  

  当前,普洱茶市场存在着一种“唯时间论”的倾向,认为时越长,普洱茶的品质就越好。实际上这样的判断是片面的。诚然,普洱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其实“越陈越香”是成立的。这个时间范围,就是指茶叶的各项品质充分发育完善。普洱茶更为关键的在于品质,一种品质低劣,缺乏卫生,农药含量严重超标的低质普洱茶,即使是给它一千年的光阴,也不可能修炼出非凡的品质来。因此,决定普洱茶好坏的,还是其内在的品质,没有必要去刻意追求所谓的“陈年普洱”。应该说,任何一种普洱茶的品质,都有一个最佳的时期,而非越长越好。在这个时期以前,普洱茶的品质与时光一同前进,但当茶叶的品质在时间的帮助下抵达到最佳的高度之后,接下来的品质反而会随时光而下降。很难想像,要是“银生城”时期的普洱茶能存到今天,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茶品,其文物和古董价值,是要高于其品尝价值了。

  因此,对于品茗者来说,适合自己的普洱茶,就是好的普洱茶。


十谈普洱茶 收藏鉴别知识

 

◆ 十谈普洱茶 收藏鉴别知识(上)

□ 茶色棘红如枣为上品 味甜略苦而不涩越陈 无味之味为极品

□ 普 洱 茶 的 收 藏 鉴 别 知 识

普洱茶,有古董茶之称,当年的新茶反而不值钱。品质好的普洱茶,年代越久价格越高。六年前,云南西双版纳某厂出品的7542号常规茶(干仓货),当时一饼(七两饼,350克)不过10元多,现在的市场批发价超过100元,而一家名厂在10年前出品的普洱茶,现在的市场价是原价的10倍。

在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一家历史久远的茶厂在 60周年时出品了一批精制茶饼,记者走了几家普洱茶店,老板们都说,这是收藏品,不卖。不饮普洱茶的人投资普洱有一定难度,不懂茶一不小心就会上当。通常投资普洱茶的都是长年饮普洱茶的人。这些茶客通常都是自己饮用、送礼和转让三者并举的,很少有人单纯为了套利才投资,这种投资方式同西方人投资葡萄酒的方式差不多。

普洱茶是公认的一种有生命的茶。投资普洱茶多年的李老板说,新茶的价格一般很便宜而且透明,暴利是藏在旧茶里的。由于真正的旧茶价高,常年饮用花费不小,一些普通人为了能花少钱饮高价茶,就早早买了新茶存着,这也是近年来投资普洱茶的人多起来的原因之一。另外就是由于高品质的茶存放的年头越久,售价越高,市场上有些

“做旧茶”的奸商,把10多元买回的新茶放在防空洞里洒上水,再吹干几个月,拿出来就当旧茶一饼100多元卖,赚取暴利,弄得市场上鱼龙混杂。这就是投资普洱茶的风险所在。

普洱茶第一谈

存茶莫性急

茶界有一句老话: “ 茶叶卖到老,名目认不了 ” 。中国到明朝时论茶的专著,成书就有 55 部之多,加上迄今衡量茶质高低仍未有统一的科学标准,只靠经验、口感等评价茶质的细腻区别,真是谈何容易!普洱里有春水秋香、夏苦秋淡之说,大季的春茶就要比秋茶、夏茶售价高 30% 左右。另外,投资普洱茶不能性急,好的青饼,通常要存放十年,而好的熟饼,一般也要六七年 .

1 、熟茶是哪一年发明生产技术的?

答:熟茶的工艺发明开始于1973 年的勐海茶厂,可以说一点73年以前生产的普洱茶均是生茶, 73 年后才有熟茶的产生,73年是个分水岭。

2 、熟茶是怎样做的?

答“熟茶是通过“渥堆”的工艺:即是将晒青茶叶堆放在仓库中淋上一定量的水产生热量加速起陈化转变工程,使的茶叶的烈性的到快速转变,软化口感,能马上进行饮用的工艺。

3 、为何生茶才有较好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答:因为熟茶已经是人工控制转变了的茶,其口感变化不大,所以收藏价值就不大啦,随着时间的长久价格虽然会有点攀生但毕竟无法和老生茶比拟,因为好的生茶通过在优质的储藏环境下(干仓收藏,空气湿度合适等)所产生的茶气和茶质的变化很大(所以才会有所谓的樟香、兰香、荷香等最高境界的香气及化口生津顺喉的好的口感)

普洱茶第二谈

一般提到的普洱茶,指的是云南思茅、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所产的大叶种茶,经过加工进行后发酵的茶。以年代又区分为古茶、老茶、新茶等。古茶并非全部为古代遗留,而是泛指以百年野生乔木型古茶树为原料所制作,老茶则是以树龄三十年以上的乔木型茶树为主,新茶则大半采自人工种植的灌木型茶园。云南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和茶树优良品种, 据史志记载 , 云南从原茶 ( 俗称野生茶 ) 转移为家种已有 2100 多年的历史。迄今仍生长在云南勐海南糯山8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树 , 勐海巴达 1700 多年的野生古茶树和临沧邦崴 1000 余年的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古茶树,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茶树王”。它们是茶树原产云南的活化石。

◆ 十谈普洱茶 收藏鉴别知识(中)

□ 普洱茶第三谈

普洱茶的加工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加工而成,分传统和现代两种制作工序。

1 、传统普洱茶制作工序:杀青(生晒、锅炒)揉条(手工揉团)晒干

2 、现代普洱茶制作工序(人工熟化):杀青(锅炒、滚筒)揉捻(机器加工)干燥(烘干)增湿渥堆(洒水、茶菌)干燥

普洱茶的成型过程:采茶—杀青—揉捻—晒干—渥堆—晾干—筛选分类—紧压成型

普洱茶的分类

(一)依制法分类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

熟茶: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

(二)依存放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 10~20 年为佳。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我们不主张销售及饮用湿仓普洱。

(三)依外型分类

1 、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 375 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 2500 克,故名七子饼。

2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 100 克、 250 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 2 克— 5 克。

3 、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 250 克— 1000 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 100 克到数百斤均有。

5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 100 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7 、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 普洱茶第四谈

1 、普洱茶冲泡宜选腹大的壶 , 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 , 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 . 建议材质宜选陶壶 . 紫砂壶。

2 、普洱茶冲泡份量:冲泡普洱时茶叶份量大约占壶身 20%, 将茶砖 , 茶饼 , 拨开后 . 暴露空气 2 星期 , 再冲泡味道更好。

3、冲泡普洱茶:要先冲过一次热水对于普洱茶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因为好的陈年普洱茶至少要储存十年左右,所以可能会带有部分的灰尘在里面。第一次冲泡茶叶的热水除了可以唤醒茶叶的味道之外,还具有将茶叶中的杂质一并洗净。第一次的冲泡速度要快,只要能将茶叶洗净即可,不须将它的味道浸泡出来;而第二次以后浓淡的选择就可依照个人喜好来决定。普洱茶即使变冷以后还是风味十足,所以夏天的时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过以后再喝。

4 、品饮普洱茶必须趁热闻香,举杯鼻前,此时即可感受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

5 、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韵”。

□ 普洱茶第五谈

普洱茶属于越放陈旧越好的茶类,因此现今有人以标榜普洱的年限为荣,追求年限长久的普洱茶,普洱茶这就涉及到如何辨别普洱茶陈期,以下的方法仅供普洱茶爱好者参考:

1 、 1950 年之前:这个时期称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号,同兴贡饼,同庆号,同昌老号,宋聘敬号。通常都有一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就是“内飞”。

2 、 1950 年~ 1968年:所谓“印级茶品”,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3 、 1968 年之后:此时茶饼包装不再印上“中国茶叶公司”字号,改由各茶厂自行生产,统称“云南七子饼”,如:雪印青饼,73青饼,大口中小绿印,小黄印等……

另外,品茗、辨识普洱茶时需注意“四大要诀”及 “六不政策”,本要素为众多专业人士经验之谈,仅供普洱茶爱好者参考,四大要决是:

一、 清:闻其味;味道要清 ,不能有霉味。

二、 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三、 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四、 气:品其汤;回味温和,不可味杂陈。

六不政策:

一、 不以错误年代为标竿。

二、 不以伪造包装为依据。

三、 不以深浅汤色为借口。

四、 不以添加味道为假象。

五、 不以霉气仓别为号召。

六、 不以树龄叶种为考量。

◆ 十谈普洱茶 收藏鉴别知识(下)

品 茗 之 普 洱 茶 篇 ------------------ 收藏鉴别

□ 普洱茶第六谈

好的普洱茶可以具有许多细腻微妙的香气物质,在香型上主要分为:兰香、枣香、荷香、樟香。樟香:云南各地有高大的樟树林,这些樟树多数高达一、二十余丈,在大樟树底下的空间,最适合普洱茶的种植生长,大樟树可以提供茶树适当的遮荫机会,在樟树环境下可以减少茶树的病虫害发生。更可贵的是普洱茶树的根,与樟树根在地底下交错生长,使茶叶有了樟树香气。同时樟树枝叶也会散发樟香,茶树更直接吸收了樟香气,贮存于叶片中。

荷香:采摘云南大叶种茶叶幼嫩的芽茶,经过适当度的陈化后发酵,好的幼嫩的芽茶去掉浓烈的青叶香,自然而留下淡淡的荷香,荷香属于飘汤茶香。

兰香:新鲜的普洱茶青那股青叶香,经过长期陈化后,由青叶香而转为青香,那些种植在樟树林下的茶树,得到樟香的参化,樟香较弱者而融合青香成为兰香,兰香是普洱茶中最珍贵的茶香。

枣香:只有生长在植被非常茂盛,经常云雾缭绕而且有野生枣树的环境中的茶树才能产生这种香气,由于经常有落叶,久而久之形成了天然肥料,茶树根系吸收了这些肥料,加上茶叶吸收雾气,于是茶叶形成特殊的枣香气。

□ 普洱茶第七谈

好的普洱茶有四要,一要清(味道要清,不可有霉味),二要纯(茶色要棘红,不能像墨汁),三要正(存放干仓,不可潮湿),四要气(口味温和,不可五味杂陈)。我们强调.普洱茶的好坏不能完全以年代来评比,好的普洱茶喝了喉头生津,喝了才知。

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

甜----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的。经过长期陈化,普洱茶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出甜的味道。上好的普洱茶,越冲泡到后面,甜味越明显。茶中的淡然甜意清雅且对健康无害,与浓糖的甜腻有所区别,只有以生茶茶菁制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汤中的甜味,为纯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淡然而悠然,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

苦----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古代称茶为「苦茶」,苦本是茶的原味,普洱茶之苦,是因为其中含「咖啡碱」,咖啡碱对人体神经系统引起了兴奋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并非透过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从略带苦意的茶汤,达到回甘喉韵功效。以比较幼嫩等级的茶菁所制成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

涩----常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以其苦涩的程度区别二者,是最具体辨别方法。

酸、 水----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水味带给人稀弱败坏而不新鲜的感觉。

无味----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

□ 普洱茶第八谈

普洱茶的生命历程,这里是就狭义而言,指普洱茶成型后开始,那段漫长的陈化过程。普洱茶与其它许多茶类不同的是,它必须要有一段贮存的历史过程 ( 普洱绿茶除外 ) 。自然走过的历史,才能表现其真实性。普洱茶必须自然地从历史岁月走出来,才能展现它的真实性。其真性就是自然新鲜。如何品出普洱茶的新鲜呢?

1 、从香气辨别

普洱熟茶因为是经过渥堆,所以会产生一股熟味。一般只有十年陈期以内的干仓熟茶 ( 依传统说法,未曾霉变过的茶品为干仓茶 ) 可以从型茶表面闻出一股熟茶味。约在十年至二十年左右,那股表面熟茶味已经消失,则可从茶汤中感觉出熟味香。一九七三年间由紧茶的材料改做成的第一批熟砖茶,称之为「 73 厚砖茶」,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无论从型茶或茶汤,都再也没有熟味感觉,却有一股「沉香」。沉香是由熟味,经过长期干仓陈化而转变过来最好的熟茶茶香。熟茶味、熟味和沉香是最直接而有效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之一。

2 、从汤色辨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茶汤是栗红色,接近重火乌龙茶汤色,即使是陈年的生茶,比如已经有八、九十历史的龙马牌同庆老号普洱茶,它的茶汤颜色只略比五十年的红印普洱圆茶的茶汤深一些。而熟茶的茶汤颜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在现代的茶种分类中,将普洱茶列为黑茶类,是因普洱熟茶的汤色有关的。

3 、从叶底辨别

干仓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一泡同庆老普洱茶的叶底,可以显现出百年前那种新鲜活力。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反之,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汇堆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 普洱茶第九谈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同时普洱茶的独特风味,还与其有个自然转化的过程有关,转熟后的普洱茶,经过特殊的加工程序,压裂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茶团,置于干燥处自然阴干。再按运输要求,包装入篓,运住外地。云南地处祖国边疆,西双版纳地处云南边睡,山高水险.在古代交通极为艰难,茶叶的外运全靠马帮牛帮,山路上耽搁的时间很长,有的路段马帮一年只能走两趟,牛帮则一年只能走一转,茶在马背、牛背上长时间颠簸,日晒风吹雨淋,使其内含物质徐徐转化,导致普洱茶的独特泽更明、陈香风味更浓。 药效功能倍增。柴萼著于公元 1925 年的《梵天卢丛录》、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遣》《思茅采访》、《物理小识》、《百草镜》、《滇南闻见录》等古籍,都有普洱茶解毒、治病的记载。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茶的生理、药理功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普洱茶的功能也进一步的得到了开发。

巴黎圣安东尼医学系临床教学主任爱米乐•卡罗比则通过实验证明,普洱茶对脂肪的代谢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降低人体所含三酸甘油脂、胆固醇、血尿酿等有不同的疗效。另外,人们因饮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也以普洱茶防治老年人疾病和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诸症。巴黎亨利伦多医院的贝纳尔贾可托教授说:“这种茶似乎拥有一种或多种对脂类的新陈代谢起作用的特殊成分”。日本野节夫和增山一郎合着的《功效奇异的普洱茶》书,更在日本掀起了普洱茶热。1991年8月26-29日在日本静冈举行的,“茶与健康国际学术讨论会”中,与会者对中日学者论文“黑茶中四甲氧基苯及其诱导体的抗氧化活性”表现了极大兴趣,引起了强烈反响,港澳同胞认为,普洱茶能生津止渴、醒脾解酒、开胃消滞、抑菌减肥,珍之为养生妙晶,不可一日无的保健饮料。还认为:绿茶 性寒:红茶性热;而普洱茶不寒不热,又经济实惠,普遍嗜饮,称之为“宝利茶”。

普洱茶性较中和、正气,较适合港人的肠胃,大多数人嗜饮,港九茶叶行商会锼事长游育德先生把港人喜欢饮用普洱茶的原因概括为“五点,”(十个字) :一是够浓,二是耐冲,三是性温,四是保健,五是价廉。、

日本进口普洱茶加工为精美的小包装茶,以贵妃茶.美容茶,健美茶、窍窕茶、益寿茶等美称。

□ 普洱茶第十谈

喜陈年饮品及食品者应皆知,不论存红酒、泡药酒、酿陈梅,材料与制作重要,但存藏更是关键,不同的环境与容器,对其品等高下之影响不可忽视。所以上上品的陈年普洱茶决非只要茶材优、制作佳,而随意放在一般环境之通风处可得。就个人经验归纳此存茶五要:恒温、恒湿、不见光、无杂味、喜热闹。上上品之陈年普洱茶,除茶材与制作讲究外,更要有和缓的后发酵存藏。故前三要皆为此。存茶者皆知,适当的温度与湿度对茶的重要性,但却常忽略了稳定的温度与湿度更有助于和缓的后发酵,光线当然也不能被轻忽,与前二要理同。

[后记]

六大茶山:勐海山、南糯山、倚邦山、邦葳山、易武山、班章山、攸乐山,为云南古代六大茶山

内飞: 1950 年之前的“古董茶”内通常都有一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就是“内飞”。

印级茶: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干仓:指通风、干燥及清洁的普洱茶存放仓库,其存放的普洱茶叶为自然发酵,发酵期较长。

湿仓:通常指放置普洱茶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的时间和速度。

号级茶饼:为辨别茶饼、茶叶年代、级别、生产厂的编号,如: 8582 饼为(前两位数 85 为 85 年出品,第三位数8为8级茶,最后一位数2为勐海茶厂的代号),茶厂代号:1、昆明茶厂,2、勐海茶厂,3 、为下关茶厂。

铁 饼:压制得比较厚实、坚硬的茶饼叫铁饼,和相应的“火烧饼”等同为工艺流程上的名称。

中茶牌:茶饼的外纸正面标志为8个“中”字围绕着“茶”字,为中国土产畜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商标。

大益饼: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商标,“大”字中间有个反白色的“益”字,根据不同级别和年限分有不同颜色的商标,如“红印”“蓝印”“黄印”等。

普洱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

七子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 375 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 2500 克,故名七子饼。

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 250 克— 1000 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 100 克、 250 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 2 克— 5 克。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 100 克到数百斤均有。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 100 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广云贡饼:除云南省外,广东省也生产少量的普洱茶,有部分所用的茶青调拨自云南省,而部分则是广东省所生产的茶青,也称之为“广东饼”。大部分广东饼的普洱茶,在60 年代后都是用广东的茶青或云南茶青和广东的茶青拼配后制成饼,故名:广云贡

纪念饼(砖、沱):为纪念某个事件所特别制作的小批量茶叶,带有相应编号和证书,较有名气的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