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广告

找到约608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亚太展讯】斗记普洱茶“高端拼配普洱茶引领者”品牌推荐会在广州茶博会现场召开

       【亚太茶业】全媒体讯:2020广州茶博会11月26日-30日在广州琶洲展馆C区举办,汇聚众多茶叶客商及爱好者。在经典普洱茶馆,多年不在展会上露面的斗记普洱茶此次惊艳亮相,阵势十足,吸引众多与会者目光,展位现场挤满了前来咨询的观众。

640.webp

展馆布满的斗记普洱茶广告

640.webp (1)

640.webp (2)

  斗记普洱茶展位上络绎不绝的人群

  11月27日展会第二日,斗记普洱茶“高端拼配普洱茶引领者”品牌推荐会在展馆中心舞台召开,斗记普洱茶总经理刘伟、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亚辉、亚太茶业全媒体总裁黄继平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推荐会。

640

  斗记普洱茶“高端拼配普洱茶引领者”品牌推荐会

640.webp (3)

  斗记普洱茶总经理刘伟

  斗记普洱茶总经理刘伟表示,斗记普洱茶坚持高端拼配路线,为解决消费者在购买普洱茶时存在的疑问和顾忌,斗记结合自身二十多年的产品研发生产经验,构建了斗记风味轮,将普洱茶按照原材等级划分为口粮级、经典级、发烧级、奢侈级,按照口感风味特点划分为甜柔风格、均衡风格、浓强风格、刚猛风格,成为普洱茶行业首个提出普洱茶风味轮体系的生产厂家,为普通消费者购买普洱茶提供了便捷快速的指引。此外,斗记产品在包装上有清晰的原材等级、工艺方法、年份等信息标识,产品信息真实透明,可溯源,维护了消费者对产品真实信息的知情权。而针对有意于加盟斗记的投资者们,斗记给予一站式的托管服务和驻店帮扶,用真实有效地系统服务帮助服务商盈利与发展。

640.webp (4)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亚辉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亚辉,亚太茶业全媒体总裁黄继平对斗记普洱茶高端拼配的路线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拼配是普洱茶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勉励斗记普洱茶进行更多元化的拼配技术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斗记普洱茶能在未来给普洱茶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亚辉教授表示,很多人对拼配的认识存在误区,拼配并不意味着产品品质的下降,相反,拼配是一种难得的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风靡世界的立顿秘诀就在于拼配,拼配是提升产品口感丰富度和层次性的秘诀,符合人体味感的需求。

640.webp (5)

  亚太茶业全媒体总裁黄继平

  斗记品牌缘起于1998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仓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的知名普洱茶品牌,先后获得“中国普洱茶标杆品牌”、“全国十大热门普洱茶品牌”、“消费者最喜爱的茶叶品牌”、“建国70周年中国茶叶行业领军品牌”等众多荣誉。

640.webp (6)

  斗记普洱茶招商部经理尹帅

640.webp (7)

  斗记普洱茶广州茶博会现场加盟政策

  斗记普洱茶招商部经理尹帅透露,目前斗记在全国拥有17个销售服务中心,600多家服务商。2020年,斗记普洱茶依托坚实的团队支撑,大力开拓全国市场,扶持体系内服务商发展,对于有意加盟斗记的投资者提供最高30万元装修补贴,价值5万元的店面运营、茶艺师培训课程,以及价值12300元的开业大礼包,后续还将有价值2——10万元不等的广告支持以及茶会活动补贴支持等。此外,在本次茶博会期间签约的加盟商还额外给予3个月最高6万元的房租补贴,帮助新加盟商解决新开店的资金困境。斗记普洱茶将同广大服务商一道,为服务好广大消费者而不懈努力。

  据悉,斗记普洱茶还将在11月29号下午在朗豪酒店举办专场招商会,深度介绍斗记普洱茶全新的运营体系。本次斗记普洱茶在广州茶博会上以全新形象展示,颇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也让更多人关注其之后将出现怎样的变化。


普洱茶交易的艺术:不卖而买

古树茶下半场正确打开方式——不卖而买!

走出绿茶化的清纯小妹思维,从纯到醇才是古树茶的出路……

十年前,后谷咖啡的广告说,我的醇,唇知道。广告很恶俗,但醇不醇,身体知道是对的。

古树茶的问题,不是真与纯。玩真与纯,是产业装B化。这些年,大家都在强调真与纯,产业变好了吗?就像一个女人天天说自己清纯,别人会说有病。但你走进每家茶店,许多都在说自己是何等真纯。绿茶化的清纯小妹形象,害死了许多做古树茶的人。走出绿茶思维,从纯到醇才是古树茶未来的出路。

你的纯,我不知道。醇不醇,唇知道。

古树茶下半场:从纯料时代到醇料时代。一字之易,境界全出。急着叫卖的是纯料,爱买不买的是醇料。

要在茶山当大地主,必须学旧社会的地主老财,手有余粮心不慌。茶山仓就是山中财主的粮仓,毛料醇化就是做古树茶的定海神针,低吸慢养平出高抛,没事打打太极拳,市场起起伏伏自有回转圆通处……

做纯料最悲哀的是,你那一副急着叫卖的样子,很丑!

前几天,有90后朋友约我喝茶,问茶店生意怎么做?我说,消费者不太敢进茶店,各种专业分享,各种故事,各种叫卖的套路,让消费者有压力。现在都市工作生活压力大,顾客进店有解压放松需求。我想,不打扰消费者,让消费者成为茶台的主角,是建立信任的开始……

我们把茶看得太隆重了,戏份太足显得假。

有品牌传播冰岛茶的方式很好,他们去参加茶展,特装展位上,由放满茶,到一片茶,到没有茶,茶成了一种隐喻,反而启发了人们去认识它。

生活是场隐喻,慢慢发现的东西,总有不经意间的美丽……

不打搅,不卖而买的模式,其实就是目前最流行的自助购物。现在北上广深有数字化的无人自助概念茶店,就是这一理念的实践。

但我以为有人自助茶店要比无人店好,顾客虽然不喜欢被打搅,但有了信任基础后,也愿意与店员交流。不打搅只是取得信任的一种手段,而引导顾客深入互动,才是隐藏在后的目的。

在这方面,小罐茶做得很好,一个屏幕就解决了顾客自助了解相关信息的问题。消费者有了认知基础,想进一步了解,就可以与店员互动。先自助体验与收集消费决策信息,再互动,就是将来主流的进店消费模式。这是时代技术进步带给人类的福祉。小罐茶的屏幕展示其实是很老套的技术,也给茶界带来全新的体验。

如果将来采用5G、6G技术,搞物联网,各种消费者想了解的信息,能在虚拟场景中实时立体高度还原呈现,还需要店员喋喋不休地说教式引导吗?

技术改变消费购物模式,未来会很精彩……

IP化品牌的实质是生产经营活动作品化、圈粉化。

好作品带来粉丝效应。粉丝带来品牌价值。所以生产优质内容是重中之重,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强调自己是产品经理的原因。因为优秀的产品经理,洞悉目标受众的需求,制造让粉丝尖叫的内容。

去年起,一直关注网文圈唐家三少、天蚕土豆的“超级IP”玩法,他们的爽文也看了几千万字,然后看动漫,看电影……

谈谈我对超级ip打造的一点肤浅认识。

IP产品,首先要是某个领域的作品,比如爽文界的《斗罗大陆》。然后要吸引足够多的粉丝建立“场”效益。有粉丝不稀奇,形成粉丝磁场,才是由作品升级为Ip产品力的关键。有了磁场效应的下一步,要努力使IP成为粉丝的生活习惯,一天不看斗罗不舒服,斗罗成了生活的慢性毒药。

由磁场效应到毒药效应,就可以开发ip产品矩阵,由书到手游到动漫到影视到手伴,一路通杀,最终产生蝗虫效应,收割几十亿、上百亿的产值。

ip长产业链开发逻辑:作品→圈粉→场效应→生活慢性毒药→IP产品矩阵→蝗虫收割机

打造品牌不算什么,至爱品牌才算!

你生产的内容,成为了一个让消费者心动的作品,让其有了恋爱般的感觉,疯狂来“追”你。有了铁杆粉的加持,你就可以做流量分发,在不同的流量平台疯狂圈粉,从而做成IP化品牌。

商品通过交换实现价值,所以打造卖点,会叫卖是关键。作品是呈现与沟通的艺术,毫无技术含量的叫卖只会让作品减分。即便要卖,也不能在大街上插标卖首,而要讲仪式感,在营销的逼格场景中进行拍卖。

叫卖是街头文化,拍卖是种交易的艺术。

在拍卖之前要将作品的精气神养足,粉丝人气要足够旺,各种应景文章做足,让拍卖那一刻成为千呼万唤始出来,众人翘首以盼的事……

专做冰岛茶的世昌兴参加茶展,从摆满茶,到一片茶,到没有茶。这是深得中国画留白与隐喻之妙。为什么你做的茶不是作品,因为你把茶叶做得太满,茶叶的生命张力在出厂那天已经定型,留给消费者认识与发挥的空间太少。消费者买你的茶,不能玩索有得。

什么叫“玩索有得”?我们看古人是怎么处理的。

宋代举行绘画比赛,画题是一句诗“踏花归去马蹄香”。一画师这样处理:马蹄旁边,有蝴蝶飞舞。没有画花,却能让看画的人,闻到花香。这就是东方艺术的留白与隐喻的绝妙之处。

优秀的作品,不是创作者一个人完成的,而是让观众与读者一起参与完成。作者留下象征与隐喻的空间——马蹄蝴蝶飞,观者继续创作,从马蹄处驻足思考,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刹那间闻到花香十里……

茶展特装,不放一片冰岛茶,这其实是观者认识冰岛茶的开始,因为其睹马蹄蝴蝶飞,开始追逐冰岛茶的花香十里了。自此,其由一个被动的参观者,变成一个主动的冰岛逐梦人。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这就是好作品动人之魅力。

小结一下,不卖而买的交易艺术有三种:一种是自助消费场景。一种是通过作品的留白与隐喻,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最后一种比较霸道,打造超级IP,让消费者来倒追你!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包皮党”广告横行各大头条,假茶“三爬老班章熟茶”已是茶界耻辱,造假毒瘤无法监管?

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包皮党”广告作一个简单的阐述:

本文中所指的“包皮党”广告,即是:卖的人,就是靠一张包饼封皮忽悠;买的人,也只是得到一张写了某些字眼的饼皮,至于饼皮里包了什么,不需要知道了。商家广告宣传及包装所呈现的表象内容,是否与实际产品内核及品质有所对应,符合真实,没人在意与知晓。或者说,卖的人干脆就是凭借这张棉纸饼皮上的文字,博取眼球,横行无忌。


最近,网上开始盛行着众多标题为《普洱茶第一村,2008年三爬老班章熟茶特价大量批发》、《百万老班章滞销,不好喝包退,一提包邮》、《陈年老班章三爬,云南产地直发,3大片99元!》等相关三爬老班章的广告及营销软文。



它们,几乎横行于微信朋友圈、头条类、网易及百度等一众主流媒体平台。然而,在茶行业媒体中,却遍寻不了其踪迹。


另一边,一款品名为“人为民服务·公社砖”的“七十年代班章宫廷”熟茶,也同时在流量红海中逐步崭露头角,渗透进“千家万户”的手机之中。



即便,圈内茶友及普洱茶爱好者对此嗤之以鼻。甚至,讥讽唾骂。却也丝毫无损于此类广告及营销软文的大肆传播与泛滥。


这些凭借低廉价格、老班章与三爬之名为噱头的广告,在令人瞠目的覆盖率及数量下,进行着一场又一场洗脑式营销,在网络上构建起一个“老班章茶多而便宜”的假茶帝国。


它,俨然成为一众魑魅魍魉发家致富的淘金梦。


但疯狂逐利的背后,却更是一次“集体自杀”行为:过度失真的拙劣营销,呈现出老班章假茶的虚假盛世。市场上不断被仿冒的老班章茶品泛滥,将导致其口碑形象在消费端消磨殆尽。最终,或将毁掉整个行业及云南山头茶的信誉。



百万班章滞销?三爬老班章特价批发


显然,在三爬老班章“包皮党”广告粉饰下,一切都显得很好看。


其广告及营销软文描述中,“三爬老班章熟茶”皆产自于勐海县布朗山老班章第一村,原料采用2008年老班章(古树)传统精致,并由老班章村民小组茶农协会监制完成。



根据“三爬老班章熟(生)茶”的广告图片显示,其包装棉纸上普遍印有“两章一签名”,两章即是:“布朗山乡班章村民委员会·老班章小组”、“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老班章茶农协会”等字样的印章;一签名,则是前老班章村村长三爬的签名。


这,就是所谓的“三爬老班章”。


一饼357g的“2008年三爬老班章熟(生)茶”,价格从每饼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零售、批发等多样化的销售方式,满足各类消费群体的需要:量大则价格从优。




三爬是谁?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类广告锁定的对象,是对普洱茶不甚了解的消费群体。是潜在客群,更是直接受害者。对应的是,这也或是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搞懂“三爬老班章”之前,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三爬是谁?


对于圈内茶友及部分普洱茶消费者而言,这并不是一个谜。


三爬,老班章村往届村长。


2009年,全国普洱茶市场回暖,老班章崛起。彼时,时任老班章村长的三爬,用自己的名字作为个人品牌——三爬老班章,为其所生产的老班章茶品做对应背书。


有茶友表示,实际上,大家对三爬村长的评价褒贬不一。而,其个人财富积累与整个老班章的上升,有着密不可分的时代关系。


但是,由于管理不严,“三爬老班章”出现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



如今,有人借“三爬”之名进行造假,但是这个事情我们无法当面与三爬求证。因为据了解,三爬前村长目前处于服刑状态,其具体涉事原因,我们暂时无从得知。



老班章熟(生)茶到底多少钱?


写到这里,我们很有必要再了解一下,老班章茶叶价格的真实现状:


可以肯定的是,老班章从业已成名开始,其价格便呈现出持续走高。且,居高不下的势头。


为此,我们选取2018年老班章山头价和成茶价作为样本比较。


按照2018年老班章收购价显示,其小树春茶在每公斤2000元,大小树混采达到了每公斤10000元以上。其中,古树春茶报价每公斤12000—15000元,古树纯料定采价格超过每公斤20000元。



最后,做出来的老班章成茶价格几何,相信大家心中已经有数。


另一方面,普洱茶的价值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品饮价值;二是,收藏价值。


在时间作用下,一饼品质不错的普洱茶,它的风味会变化,价格也会增值。


回过头来,我们不妨看看2008年一饼老班章存放到现在的价格。以2008年陈升号老班章为例,当初市场价400元一饼,现在已经飙升至30000元左右。


以上所说的,还只是老班章普洱生茶。


一般来说,制作普洱熟茶还具有一定的风险(30%损耗)。


此前,茶语网茗星胡锦明先生曾在2016年发起过一次老班章古树纯料熟普的众筹活动。当时预售价100g/片,890元,预售结束后,恢复市场价格100g/片,1280元。


即:每公斤12800元。


可想而知,2008年的老班章熟普存放至今,其价格几何。



可以说,重金难求的老班章,即使是黄片,也并非普通人消费得起的。其原因还在于,作为山头茶中的精品,其区域特征明显。另外,目前市场对老班章的热捧,使得其原料变得稀缺,所以价格高昂。


值得一提的是,老班章实际年产古树仅40余吨。且不说老班章目前的原料价格有多高,仅仅每年老班章的原料产量和市场上涌现出的“老班章”茶品数量相比,就极其不协调。


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情况下,那些流通于市的“老班章”,仅仅只是与包装纸上的三个字有所联系,而所用原料与“老班章”或也没有必然关系。对应地,那些所谓的廉价“三爬老班章”的真实性,便不言而喻。



七十年代公社砖从何而来?


无独有偶,三爬老班章并不是个例。


随着普洱老茶概念的深入人心,有险恶用心之人便将其复制到了老班章假茶的营销身上。


于是,更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了:


我们看到了在各大主流媒体、电商平台上,宣传力度不输“三爬老班章”的“七十年代公社砖熟茶”,超大分量每片1000克,5片仅售899元。


当然,不变的还是包装话术。


根据广告页面指出,这款产于七十年代的宫廷“公社砖”熟茶,精选“班章”原料,传统工艺精制,醇香馥郁,口感温和。并且,配上具有年代感的包装,和“为人民服务”等字样。



对此,我们特意翻阅相关文献。


按照杨凯先生撰写的《熟茶进化论》指出,普洱熟茶的概念,实际上是在1975年左右才真正确立。更为准确地说,普洱熟茶采用“渥堆”发酵技术,是从1973年组成团队进行研发尝试,1975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


而,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实现全国农村公社化。规定各农业社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公共财产转为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直至1983年以后,正式取消人民公社制度,重建乡体制。


其中,在1979年,我国农村改革兴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另一边,在《吴疆说普洱》中指出,计划经济时代(建国初期——1992年),云南茶叶统购统销,除非外销,不可能私人订制。


也就是说,在那个茶叶统购统销的时期,每一份生产的茶叶都是由国营大厂统一完成,流传有序,并无其他厂商和个人生产普洱茶。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所谓的“七十年代班章宫廷公社砖”,实际上,就是彻头彻尾的造假。



什么是“宫廷”熟茶?


荒诞,还不止于此。


在这里,需要注意地是,“宫廷”熟茶,并不是指原料的等级(高)。


据坊间证实,“宫廷”的名字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是那时候新到任的勐海茶厂厂长为了促销高级别的原料,就用营销的手段说出了“宫廷”二字。


可以明确地是,“宫廷”并不是皇帝喝的。另外,“宫廷”也不代表普洱茶的熟茶品质就一定会高,它唯一能代表的就是芽头相对比较细,撒面比较好看,感官上比较好看。



也就是说,“宫廷熟茶”的名字越不过1998年。说得再准确点,决然早不过1998年12月。


这也就意味着,在1998年之前,从未出现过“宫廷熟茶”。


两厢一佐证,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七十年代根本没有公社砖茶,更不可能称得上是宫廷熟普。



病毒式传播,误导消费者


那么,“包皮党”广告的存在,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正因为老班章的名气日趋壮大。加之,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三爬老班章”涌现市场,“包皮党”广告快速覆盖网络,形成了眼下病毒式的扩散传播。


这,也致使“三爬老班章”,从圈内发展至如今的人尽皆知。


为了迷惑更多的消费者,这类披着陈年普洱茶、老班章原料、三爬签名外衣的“包皮党”广告,在极具煽动性文案与优惠吸引力的掩盖下,通常卖出的是品质低劣的仿冒茶叶。


尤其是,当“2008年三爬老班章熟(生)茶”上盖有颇具公信力与份量的两个印章,误导的不仅是不明就里的消费者个体,还有整个大众消费端对老班章茶及区域的真实性认知。



我们很难想象,那些曾经因为一时被蒙蔽而购买的消费者,在拿到所谓的“08年三爬老班章熟茶”、“七十年代班章宫廷公社砖”等茶品时的,有多少人会吃尽哑巴亏?是否还有不甚懂茶的消费者,在为买到便宜老班章而沾沾自喜。


但最后结果,却可想而知,老班章或名不符实,统统刻在了消费者的心里:


一是,老班章很便宜,外传的高价都是炒作;


二是,老班章根本没好茶,品质堪忧。



这颗破坏行业的毒瘤何时才能清除?


诚然,很多人对“包皮党”广告嗤之以鼻。然而,它们却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


部分网友在网络上控诉:


“三爬老班章熟茶”广告无孔不入,假冒伪劣,这是在败坏老班章,损坏整个产业链条!


老班章茶被仿冒、被造假层出不穷。显然,它像是行业内的一条毒瘤,看得见却剔除不掉。


不过,就是这个几乎人尽皆知的行业毒瘤,非但没有铲除,反而越长越大。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颗毒瘤越长越大,是一个值得调查与深究的问题。



如果受害的只是小部分消费者,只是老班章区域,势态尚且还不足以用恶劣来形容。


但,令人痛心与愤慨地是,这种现象不止存于老班章,普洱茶被假冒、被制假后大肆流通的情况,已经渗透进整个产业链条。不论是如今耳熟能详的知名山头,抑或是受人追捧的微型产区,无一幸免。


尽管近年来普洱茶文化及知识不断普及,尽管行业内外媒体对制假茶现象不断输出,尽管相关监管部门采取加大力度打假与惩处。



但,结果如何?


以老班章、冰岛等耳熟能详的知名山头,以及受人追捧的微型产区之名的假茶及”包皮党“广告,仍旧在市场横行无忌。


即便,广告投放平台或许不懂茶,做不了判断。但,行业内没有基本约束就可以乱来了吗?


事实上,我们从来不反对具备性价比的口粮茶。如果它们是干净的熟茶,用便宜的价格进行销售,无可厚非。但,却不能容忍,利用一张看似华丽的外皮,以老茶、老班章之名进行虚假的宣传,误导消费者。


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行骗,更是走上了一条自取灭亡的道路:


滥用普通人不了解普洱茶知识和历史,不了解名产区价格、区域和年份时代造假的“包皮党”带来的恶果,却是要整个行业的信誉为此买单。


而真正从事假茶制作的人,虽然眼下赚得钵满盆满。但好景还会常在吗?当整个行业被毁掉后,又拿什么来继续?



结束语


茶叶造假令人发指,“包皮党”茶叶广告令人恶心。它们,不仅损害他人经济利益,危害他人健康。采用失真的过度营销,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行业本身,以及毁掉整个云南山头茶的信誉。


在这里,茶语网强烈呼吁西双版纳勐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工商部门,针对网络上横行的普洱茶“包皮党”广告,对目前假茶现象进行调查。


同时,我们也希望,消费者、茶友们能够对此给予更多的关注。只有当源头透明,行业建立诚信体系,加大监管、惩处力度,方能肃清市场,让这些行业毒瘤无所遁形。


最后,让一切回归真实,让茶叶回归其真正的品饮属性,让更多好茶、好区域的价值得到正视与喜爱,让一切回归最初的面貌。


撰文:乌卡拉卡

图片:茶语视觉组,部分来源于网络

找到约57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