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广牌子

找到约3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普洱茶产销格局变迁史(云南从边缘到中心)

《经典熟茶产业发展白皮书》节选文章之二

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生产出来往往是半成品,需要花数年甚至十多年来养熟。长期仓储养熟需要另外增加开支费用,就构成了茶叶经营者的成本。这个养熟的成本,由谁来承担?从香港市场的反应来看,香港茶商一直不想承担太多的仓储成本!

理由很简单。香港寸土寸金,房价高租金贵,建个小仓库,存一点茶可以的,大量存茶不现实。所以,民国以来,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香港茶商喜欢进醇化过的普洱茶。民国进的是红汤茶。建国后,先是香港人自己做发水茶,后来进广东发水茶,云南产的现代普洱熟茶,青饼进得少。当然,90年代中期以后,仓储升值概念兴起,港商开始大量存茶另当别论,而且其建仓往往在香港以外,比如广东肇庆等地,以降低仓储成本。

民国红汤茶的醇化成本,往往由滇西南普洱茶主产区的茶农来承担。就跟现在的东莞自有物业存茶一样,农民住自己的房,毛茶可堆积在空闲的空间醇化,存茶成本可忽略不计。茶农采鲜叶,做成毛茶,可以当年卖,也可以摆在家里几年后再卖。香港人喜欢喝陈茶,云南的茶庄商号投其所好,在收茶农“百家茶”的时候,有意识地抬价收老料,并采用老料拼新料的方式压制普洱茶。这样也会鼓励茶农将毛茶醇化了再卖。于是,民国云南的茶庄与茶农已经形成生产醇化的红汤茶供香港市场的传统。

民国红汤茶的醇化制程,其实含有前发酵工艺(类似黄茶闷黄工艺)。茶农制晒青毛茶,有两种工艺:一是杀青揉捻后,堆积起来轻微发酵,再晒干;另一种是杀青、揉捻后,直接去室外晾晒,没有堆积轻微发酵工序,这是典型的绿茶做法。轻度前发酵过的晒青毛茶,青味减退,适口性好,加上毛茶醇化与茶庄商号精制期间的醇化工艺,以及长时间运输途中的进一步醇化,到了香港就变成广受市民欢迎的红汤茶。毛茶堆积醇化,如果采用筑茶工艺,会加快转化速度,一年半载就有大变化。

建国初期,云南没有自营出口权,只能供原料给广东公司,让其生产普洱茶出口香港。这时,云南的茶庄商号,要不是老板跑到东南亚、香港等地,留下来的也公私合营,从而退出历史舞台,云南普洱茶由私商经济、老中茶体系,进入了新中茶、供销社的国营时期。普洱茶的民间醇化传统被现代西化的学院派斩断,他们把普洱茶归为绿茶,认为前发酵后发酵制程都是过去落后不规范的产物,绿茶化制茶方式统治普洱茶生产。

广东公司出口香港的普洱茶,自然受这种新派制茶思潮影响,做得太青,为香港市民不喜,香港茶商也不愿意承担绿茶化普洱的长期仓储成本。老字号、老中茶退出江湖,红汤茶断供,绿茶化普洱茶没市场,造成香港的红汤茶不多的存货价格飙涨。在暴利驱使下,卢铸勋等澳门、香港茶商研制出发水茶工艺,可以将毛茶迅速做“旧”,在香港用新工艺仿制云南红汤茶,就地供应香港市场,获利颇丰。

但香港地价贵,生产成本高,一直作为生产基地不现实。这时,广州就发挥了“前店后厂”的比较优势,以港为店,以广州为厂,创制出广东发水茶,凭借成本优势,取代香港发水茶占据了市场。广东发水茶,早期以云南原料为主,后来以广东、广西、越南料为主。云南在普洱茶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弱化。

香港茶商虽然选择了广州作为“后厂”,但精明的香港人并没有将广东发水茶作为唯一选择。其也向越南、泰国等地输出发水茶制作技术,用越南青等更便宜的原料生产普洱茶。鉴于广东生产的普洱茶,受低价越南青严重冲击,中国外经贸部决定让云南省茶叶公司用云南原料生产普洱茶,直接供应香港市场。因此,云南人从1973年起就获得了自营出口权。

于是,省茶叶公司从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与下关茶厂抽调7名工作人员,前去广东省茶叶公司下属的第二茶厂考察广东发水茶工艺。回来后,分别在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与下关茶厂试制普洱茶,于1975年试制成功,并技术定型。1976年,开始唛号化生产(昆明茶厂尾号1、勐海尾号2、下关尾号3、普洱茶厂尾号4)。勐海茶厂的7572饼、昆明茶厂的7581砖、下关茶厂的销法沱(7663),开启了熟茶的饼砖沱传奇与经典。1979年,熟茶渥堆发酵工艺,形成技术文件——云南省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制办法》,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八十年代有更多的茶厂投入熟茶生产。

熟茶生产,深受原料与气候条件影响。云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不同的产区,茶叶原料风格迥异。这也是云南山头茶一山一味迷人之处。在主张原料拼配的年代,经典产品都有多年不断调试总结与改进而传下来的经典配方。这些配方,除了等级拼配、季节拼配、年份拼配外,对不同地区的原料拼配也有讲究。比如,昆明茶厂喜用临沧料,下关茶厂也有自己的传统原料产区。这也会形成不同厂家不同产品的风格化差异。

熟茶的渥堆发酵,需要微生物深度参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种群消长,与温湿度息息相关,气候条件则决定了各地温湿度的不同以及季节变化。现代熟茶开天辟地的三大茶厂中,昆明茶厂地处滇中,海拔近1900米,属云贵高原,气温较勐海低,干燥,冬季有时还很冷;勐海茶厂地处滇西南,为横断山区中的坝子,海拔1000米,气候温润,有版纳春城之美誉;下关茶厂,位于滇西的洱海盆地,海拔2000米,气候干燥,并有强劲的下关风吹拂。三地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故其利用微生物将茶叶渥堆发透,做出高品质的熟茶,自是要因地制宜,以找到最适合当地的熟茶生产技术模型。

原料拼配风格与熟茶生产技术模型的不同,最终形成了熟茶界最负盛名的三大经典风味——勐海味、昆明味、下关味,并成就了以7581、7572、7663(销法沱)为代表的数十款经典茶品,构成了普洱熟茶1.0时代的经典谱系。

随着70年代末云南沱茶出口法国,普洱茶出口日本,普洱茶的海外市场在1980年代初爆发。以前仅作为土特产供应香港价廉物美的普洱茶,华丽转身,开始以保健良药的形式,与西方主流健康价值接轨。在日本,普洱茶被称为减肥茶、窈窕茶,在法国甚至摆在药店卖。这标志着,普洱茶进入了健康时代。普洱茶的海外热使得订单剧增,推动着普洱茶在8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技术大升级,并加大科研投入,展开微生物与医学临床试验研究,实开科技普洱之先河,并针对国外市场的特点,生产袋泡茶等小包装与小沱茶,开启了普洱茶历史上的包装与产品形态革命。沐浴欧风日雨的普洱茶,不再灰头土脸,变得科学、时尚与洋气起来。

在这场80年代初中期的熟茶产业大升级革命浪潮中,三大茶厂又起到中坚作用。昆明茶厂与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合作,搞清楚了普洱茶微生物发酵的机理,让普洱茶从制茶师傅的经验阶段进入了科学实验阶段。勐海茶厂与香港蓝天公司合作,缩短了发酵时间,解决了堆味重等问题,生产出高品质的8592紫天饼供应香港市场。下关茶厂的欧洲总代理商甘普尔,则在法国与昆明做了临床医学试验,证明了普洱茶极具保健价值。结果一公布,在法国等地引起轰动,引发了欧洲人消费沱茶的热潮。

随着技术升级与科研手段的深入,普洱茶在80年代中期完成了品质大跃升。这标志着,熟茶技术经70年代的研制与定型,80年代初的系统性改进与完善,十年磨一剑,于1985年左右终于技术成熟,能生产高品质茶品。香港、日本与法国三大市场都非常认可云南产的普洱品质,于是出口量自1984年起剧增,在普洱茶的出口省份中排在广东之后,居第二位。

凭借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技术优势、科研优势、设备改进优势与包装文化优势,云南普洱茶对其他生产与出口普洱茶省份的碾压,是全方位的。在香港、日本、法国等地,消费者形成了云南普洱茶最正宗的观念,往往认为“普洱茶只能是云南普洱茶”。这个认知很关键,为九十年代市场形成“普洱茶等于云南普洱茶”之共识奠定了基础。

在民国,普洱茶的产销权控制在云南的商号与中茶云南公司手里,可谓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在云南。但是,建国后两岸三地分治,普洱茶产在大陆,销在香港,文化兴起在台湾。一个完整的产销市场,一条完整的种植、加工与销售全产业链,被分治与斩断,变成云南人、广东人、香港人与后来的台湾人各行其是,各做全产业链的一段。

由于,云南远离香港销区,广东省茶叶公司凭借“前店后厂”模式,收云南、广东、广西、越南原料,加工普洱茶,就近销往香港。云南没有自营出口权,只能供原料给广东,偶尔在计划调拨下供点青饼,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广东公司用云南料很少,更多用的是两广与越南青。云南这个普洱茶原产地被边缘化,普洱茶成为了一种后发酵茶工艺的代名词,不但香港能生产,广东也生产,更气人的是,香港人跑到东南亚教泰国人、越南人做普洱茶,这导致“边境普洱”盛行不衰,普洱茶不再是中华独产,更遑论云南独有了。1974年,国家将茶叶出口权下放到各省,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海南、江西等省借普洱茶出口热的东风,也于80年代生产普洱茶。

所幸的是,1973年云南取得自营出口权,普洱茶的制造数十年之后重回云南,并在80年代兄弟省份出口普洱茶的热潮中,赢得“普洱茶只认云南普洱茶”之市场美誉。消费者眼中最正宗的普洱茶——云南普洱茶,在九十年代再经台湾人的经典茶文化构建之手,通过邓时海《普洱茶》之类的著书立说,举办交流探讨活动与各种文化行销,建立了普洱茶的号级茶、印级茶与七子饼茶道统,从茶文化的高地上,将原料与生产满世界跑的普洱茶,搬回了云南,而且只认云南,以捍卫普洱茶的道统秩序。

21世纪初,普洱茶热遍神州大地的同时,云南的政府主管部门、协会、茶企与茶人投身于普洱茶标准化建设,相继于2003年出台地方标准,2006年出综合标准,并于2008年争取到普洱茶国标出台,最终让普洱茶永久花落云南:以地理证明商标的形式,普洱茶只能在云南11个地州生产,省外生产的均为非法。

由于普洱茶变成了厂在云南的独家生意,在原产地保护大旗的感召下,才能产生产业聚集于云南,尤其是勐海之现象。广东资本重仓云南,品牌集群众星闪耀。在滇粤深度合作的推动下,云南的资源、加工力量与广东的资本、消费市场相结合,催生了一大批全产业链品牌。自此,普洱茶的产销不再分离,全球市场一盘棋,品牌能纵向掌控整个产业链条,平台能横切服务整个行业。回顾从民国到如今,普洱茶的百年发展,无疑走过一条品牌在云南,原料在云南,制造在云南,公共品牌在云南,全产业链品牌在云南的轮回之路。

从原产地到边缘化,再由边缘到正宗,由正宗到经典,再在经典茶文化的引领下,各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最终聚合为大产业链开发。这就是熟茶白皮书将要深入揭示的主题:历史机缘形成经典茶文化,经典茶文化引领产业大发展!

(一)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断代

贡茶/老字号:清朝中叶——1950

老中茶:1939——1950

出口原料基地:1950——1973

出口成品制造基地:1973——1993

公用品牌形成期:1993——2008

全产业链品牌崛起:2008至今

品牌在云南(民国)→原料在云南(外贸出口,1950—1973)→制造在云南(1973—1993)→公用品牌在云南(“普洱茶等于云南普洱茶”之共识形成时期,1993—2008)→全产业链品牌在云南(2008至今)

公用品牌在云南(云南普洱茶形成时期,1993—2008):

1993—2003,政府搭台,民间唱戏,以民间推动为主,在港台形成共识:普洱茶等于云南普洱茶。政府搭台:思茅地区举办中国普洱茶节,召开普洱茶首个国际学术会议。

2003—2008,云南省政企协会推动,先后出台地方标准、国标,强制保护,普洱茶在法理形式上属于云南。

(二)从产销分离的市场到统一大市场

民国普洱茶是产销合一的。商号、老中茶公司其实相当于现在的品牌企业,因为他们收茶农百家茶(一至三四年的毛茶,许多经过筑茶工艺),精制出成品,然后打上自己的牌子(商标),运到销区去卖。做成品,有自己的牌子,并在重要销区城市设有分支办事机构,直接开拓市场,可谓如今掌握整个全产业链的品牌茶企,其产销是深度衔接的。

建国后(1950—2003),普洱进入了产销分离期:产在云南,销在香港,文化兴起在台湾。香港人管仓储和销售,云南人只管生产,所以香港人掌控市场,后来台湾人掌控文化,云南人只是原料提供商,后来是生产商。

并且,内销、边销与外销分治,云南失去外销话语权。云南的成品出口被拿掉,只能供原料给广东公司,加工成品茶供香港。云南生产的成品,只能供边销与内销市场。云南省公司也不直接对香港市场,何况云南的普洱茶生产厂家。

建国后至90年代中期之前,普洱茶有三大销售体系:边销——滇青,内销——滇青,外销——普洱茶。

现代普洱茶源自普洱茶外销。90年代初,在台湾人的推动下,将自然陈化的滇青纳入普洱茶谱系,给云南青取了个全新的名字——生茶。生茶这个概念,在90年代中期以后为市场接受,2008年被国家标准事后认可。

当时的普洱茶全产业链是分而治之的,大陆香港台湾各负责一块:云南厂家(原料、制造)+香港藏家与商家(仓储、销售,销为主,藏为辅,藏是喝旧茶消费习惯的需要)+台湾文化茶人/茶商(文化、收藏、行销)

两岸三地的体制不同造成产销分离:形成大陆产、港澳藏销、台湾茶文化赋能之格局。当年,政策不兼容,没有统一的交易市场,信息、物流、人员流动、技术与文化交流等不畅,加上信息不对称,信息滞后,造成云南厂家不懂仓储与市场,香港与台湾不懂生产与原料之源头,只能通过外贸出口主管——中茶公司作为中介机构来沟通协调,按计划经济统一安排生产与经营活动。即云南厂家→中茶公司←香港商家。

这时不但外销格局分离,而且普洱茶外贸、边销、内销分离。计划经济年代,中国其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内市场。因为只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交易,让价格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才谈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市场。

香港茶商,早在70年代中后期就与云南联系,并为云南省公司引荐了日本与法国客户,引发了80年代普洱茶出口海外热,并在七八十年代为提升云南熟茶厂家的生产技术做了巨大贡献。两岸三通,尤其是1992年中国走市场经济道路,台湾人才于1993年起深入昆明、易武、勐海等产区。

其产业路线图是:统一的市场(民国)→不同体制下的两岸三地市场(1950—1993,国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形成统一的市场(1993—2003)→国内市场的崛起(2003年以后)。

从产销一体,到产销分离,再到产销一体,百年的普洱茶贸易史(商业史)完成一个循环。

文章节选自《经典熟茶产业发展白皮书:如何做大康养文旅时代的中国茶》,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佳兆业茶业集团出版,作者李国标(笔名白马非马),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红茶有哪些品种?比较好喝的红茶品牌是什么牌子?


中国是绿茶大国,世界是红茶的世界。在中国,人们品饮最多的是绿茶,在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是红茶。那么世界上、中国境内都各自有哪些红茶呢?



一、红茶分类1、红茶按照其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小种红茶: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红茶,同时也是其他

红茶的鼻祖,其他红茶都是从小种红茶演变而来的。它分为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均原产于武夷山地区。正山小种:产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所以又称为“星村小种”或“桐木关小种”。外山小种:主产于福建的政和、坦洋、古田、沙县等地,2013江西的铅山一带也有出产。

(2)工夫红茶:工夫红茶是红茶界的主流,除福建的小种红茶,几乎国内各红茶产区的红茶都属工夫红茶,地域分布很广,比如常见的祁门红茶、滇红、英德红茶、川红等等,包括福建产区在内的也有坦洋、白琳、政和工夫。因制作加工费时,工艺复杂,“工夫”因此而来。

(3)红碎茶:红碎茶按其外形又可细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产地分布较广,遍于云南、广东、海南、广西,主要供出口。

(4)速溶红茶:速溶红茶是茶叶的一种加工品,用纯天然茶叶原料,通过现代生物科技,将茶叶中的精华成分萃取浓缩,再经干燥喷雾而成的纳米级颗粒状固体,能迅速溶解于水中的固体饮品。有时候也被称为红茶茶珍、即溶红茶。

(5)马边功夫:

1、马边功夫为红茶新贵,由四川马边金星茶厂创制。选用海拔1200-1500米的四川小叶种为原料,结合各地功夫红茶工艺精制而成。

2、工艺差异红茶工艺可总结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但是,不同红茶之间的工艺也存在差异小种红茶工艺:萎凋----(熏松烟)----揉捻----发酵----干燥(熏松烟)----精制加工工艺工夫红茶工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加工工艺红碎茶工艺:萎凋----揉切----发酵----干燥

二、世界四大红茶

1、祁门红茶(中国)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是中国传统功夫红茶的珍品,为历史名茶,出产于19世纪后期,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有“茶中英豪”,“群芳最”,“王子茶”等美誉。祁门红茶依其品质高低分为1~7级,主要产于安徽省祁门县,与其毗邻的石台,东至,黟县及贵池等县也有少量生产,主要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的国事礼茶。

2、大吉岭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大吉岭红茶以5~6月的二号茶品质为最优,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红茶拥有高昂的身份,三四月的一号茶多为青绿色的OP,二号茶为金黄显露的FOP。其汤色橙黄,气味芬芳高雅,上品大吉岭红茶尤其带有葡萄香,口感细致柔和,适合春秋季饮用,也适合做成奶茶,冰茶及各种花式茶。其工艺是当时正山小种的工艺者带过去,并加以改造形成的。

3、锡兰红茶(斯里兰卡)锡兰高地红茶以乌沃茶最著名,产于斯里兰卡山岳地带的东侧,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斯里兰卡山岳地带的东侧常年云雾弥漫,由于冬季吹送的东北季风带来较多的雨量(11月~次年2月),不利茶园生产,所以以7~9月所获得的茶品质最优。西侧则因为受到夏季(5—8月)西南季风送雨的影响,所产的汀布拉茶和努沃勒埃利耶茶以1~3月收获的最佳。

4、阿萨姆红茶(印度)阿萨姆红茶,产印度东北阿萨姆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当地日照强烈,需另种树为茶树适度遮蔽;由于雨量丰富,因此促进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蓬勃发育。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较香。阿萨姆红茶,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滋味浓,属烈茶。

三、中国红茶品种

1、祁门红茶:主产于安徽省祁门县。用于制作祁门红茶的有褚叶树、柳叶树、栗漆树、迟牙叶、早牙种、大叶种、大柳叶树和紫芽树叶8个不同叶种的品种。茶汤汤色红亮,入口醇厚、甘滑、回味明显、叶底均匀、柔软有光泽。茶香带有自然的蜜香和花香,那似花、似果、似蜜的馥郁香气被誉称“祁门香”。

2、正山小种:“正山”指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而武夷山附近所产的茶则称“外山”。正山小种红茶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茶汤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

3、金骏眉:红茶新贵,来源于正山小种。色泽乌褐,润,略带金毫,条索匀紧重实,肥嫩。花果香馥郁,汤色金黄明亮,滋味甜鲜,回甘。叶底呈古铜色,肥嫩匀整。

4、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省中北部的英德。干茶色泽乌润细嫩、汤色明亮红艳、滋味醇香甜润、香气浓郁纯正,有特色香气“花毫香”,香高持久。叶底红软均匀明亮。

5、滇红:主产于滇西、滇南两个区域,在云南的临沧、保山一带,属于大叶种茶树品种。滇红外形肥硕紧实、汤色红艳明亮、香高味浓。叶底红嫩匀亮,均整。

6、川红:四川省宜宾市生产川红。茶树多长在较高的坡上,气候温和,降雨充足,适宜茶树的生长。川红干茶色泽乌润均整秀丽、带毫,香气清爽无杂味,有独特的花果香。茶汤红且金黄,有甜润的蜜香。

7、宁红:产于江西的修水、武宁、铜鼓三县。宁红味浓醇厚,茶汤红艳明亮,杯边有明显地金圈,叶底匀嫩红亮,干茶条紧细、油润匀净,香气馥郁持久。

8、宜红:该红茶品种产于湖北宜昌,主要的产区在宜昌和恩施两个地区。宜红红茶的外形条索纤细紧结、条索均匀、带有明显的白毫。干茶色泽乌黑透黄,润泽度好,带有独特的蜜香。

9、闽红:产于福建一带。茶树品种分为大茶和小茶两种。干茶外形条索均匀,色泽乌黑而重实。茶汤汤色红艳透亮、入口甘醇,茶汤稠稠有厚度。茶香四溢且有自然花香。

10、九曲红梅:又称九曲红、红梅茶等,产地位于杭州西湖及其周边地域。干茶条索紧结、卷曲乌润。汤色红且明亮,香气高甜有花香,滋味醇甘有花香,叶底红软。

11、湖红:可称为“湘红”。主要产于湖南省安化、邵阳、浏阳等县市。干茶隐有白毫,香气清幽,条索紧结。茶汤汤色浓烟匀称,有花枣香。除了以上几种植物,中国红茶品种还有日照红茶、昭平红、霍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



红茶哪个品牌好喝?性比较高,比较好呢?

中国不缺好茶,很多知名产地品牌,比如乌龙茶,红茶,绿茶,铁观音,西湖龙井,茉.莉花茶,滇红,祁门红,大红袍,普洱茶等等,但是哪个茶品牌的茶好?

很多人就不太清楚,喝好茶,喝的是标准,不同品牌茶,定位不同,标准也就不同,对品质的要求也就不同,好茶很多,但是要看标准,品牌茶推荐暖莘茶,喝好茶,选暖莘,好茶暖心。

暖莘茶:一叶好茶来之不易,从种茶,管茶,采茶,挑茶,炒茶,制茶,在不断找产地,选标准,寻好茶这包含了初心梦想旅途中的艰辛汗水,包含了几代人,一辈茶人的心血和用心,我们不生产茶,我们只设计茶,寻一叶中国好茶,标准化,规模化,复制化以降低好茶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一叶好。

暖莘茶以坚持一叶好茶,暖一片人心的理念:以为大众寻找中国好茶为宗旨,对茶我们坚持四不原则:

1.非原产地不选

2.非原生态不选

3.非高标准不选

4.非好口感不选因此并非每一叶茶都叫暖莘茶。

梦想起航,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夜,一百二多万公里,环绕中国六十圈,万里苦寻,品茶无数,只为寻找一叶中国好茶,敬您一杯暖莘茶,好茶才暖心。


暖莘茶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原有工艺上,每个环节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有些行业工序,这里要经过两次以上的筛选或检核以确保在高品质的标准上,在二次以上提高,因此暖莘茶品质是比较值得肯定的。


免责声明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意在为公众提供资讯的免费服务(内容收集整编部分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本站对所有文章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用户不应信赖内容,并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切勿撰写粗言秽语、毁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敬请自律。

你说我说:如何选购普洱茶?

你说我说:如何选购普洱茶?

对于如何选购普洱茶,网络上有很多的疑问,也有很多的相关回答,知乎网再次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有几位网友跟帖回答,现整理如下,供各位茶友赏析。以下的观点为百家争鸣,不代表我们观点,您也可以在文尾留言,说出您的见解。

一、“孟天奇,茶行工作者”说

这个说来话长(暂且不谈投资保值的方面),仅仅从品茗的角度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考虑如何选购:

1.根据体质和天气选购不同发酵程度的普洱。

2.根据品饮习惯选购不同口味的普洱。

3.普洱品牌和厂家的选择。

4.普洱的拼配和纯料。
 

1.根据体质和天气选购不同发酵程度的普洱

普洱按工艺主要分为普洱熟茶、普洱生茶。

熟茶发酵程度高,性温。生茶发酵程度低,新茶性寒,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生茶自然发酵,发酵程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温和。这个相信大家都明白,那么根据这个道理,总结一下就是:

夏天天气热喝生普洱,可降火,不过寒性体质的人要慎重;冬天比较冷,喝熟普可以暖胃,如果已经上火,就不要喝了

老生普的话,就适应范围较广了。

接下来是一点个人品饮的感受:雨天感觉很压抑的时候喝浓酽的熟普,感觉会豁然开朗。吃了大昏的食物,喝熟普会觉得肠胃非常舒畅。

2.根据品饮习惯选购不同口味的普洱

曾经听到一句很有说服力的话,是在一家差劲的餐厅“可能是我们这里的菜比较辣,不和你们口味”。一直觉得这句话很经典。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不是不好,只是不和口味,不是很好,不过很对口味。

这里我猜测一下口味的形成。很多东西都是先入为主,好像小时候第一次觉得苦瓜难吃,后面就一直排斥,很难改变这个口味。大概喝茶也是类似的道理(我总爱把一些中餐的道理到处打比方),第一次认可的茶,成了心目中好茶口味的代表。

根据我卖茶的经验,平常喝茶较少的年轻人(20-40),适应苦味较少的茶,如白茶红茶绿茶(仅指品质较好的);平常喝茶较少的中年人、老年人(40以上),接受的口味比较广,只要是品质不错,一般都能接受;常喝茶的人,就不分年龄了,如果喝铁观音、岩茶入手的,便对茶叶的入口的香、味要求较高。如果喝普洱入手的,便对“韵”要求较高。如果喝绿茶入口的,便对茶叶外型要求较高。

接下来又是个人建议:普洱茶山很多,每个山头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每个茶厂的发酵和拼配又都有自己的功力。这个真的要喝过很多,才能将他们在心中有一个分类,或是一个定位(当然这是晋级之后的话了)。前期选购简单的说,还是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应的,货比三家不吃亏。

3.普洱的品牌和厂家

我说几个比较印象深刻有代表性的。

大益:产量大 知名度广,产品多风格全,熟茶发酵之茶界正宗。代表:7542 7572

福今:把布朗的霸,做出很好的厚度、汤质感和韵味。 代表:大白菜系列。

下关:老品牌,常有一些不错的单品。代表:绿大树。

陈升:老班章,这三个字足以让竞争者颤抖 。代表:霸王青饼。

其实品牌都是人创的,还有很多新兴品牌不错的。不过建议新手入门喝大益,理由是风格比较多,基本囊括了普洱茶的所有风格口味,而且价格都很透明,买不知名的品牌,新手会害怕上当。

4.拼配和纯料

这个刚开始没什么好说的……

其实比较靠谱的办法还是找个懂行的人一起喝,不过一定要坚定自己的口感判断,自己感受茶,有不太懂的再问,不然很容易被人引导买错茶。

另外在价格上面,只要觉得值得就好。有的茶便宜可以送一点没关系,有的茶刚出来就已经几千了。正规的茶行,不会宰客瞎卖的。更不要买普洱茶还价,有很多茶行,1件以下是不屑于跑仓库的。

二、“卜雪莹,与数字和字母的神奇组合体相接处的人”说.

第一次喝可以找懂行人引导。但是就个人喝茶来讲,我个人觉得,如果你是没有经验想尝试,那么无论您在喝什么先要注意自己的体感,也就是您到底适合喝什么样的茶。我有几位朋友喝某些生普洱的时候会有一些反应。还有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口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选择,初识普洱的时候,有明显的喜好是难免的。

其次,如果您完全对茶没有了解,喝品牌茶也可以,我个人刚开始比较推荐大益的7542(普洱生茶)和7572(普洱熟茶)这两款茶。尽管这一两年来大益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至少目前为止大益75427572标杆茶的地位个人感觉应该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这两款茶一生一熟,口感也比较容易被接受。我的姐姐不喜欢喝普洱,但是她喝完7572(熟茶)之后觉得口感不错。

如果您是以喝为目的,那么慢慢的您会接触到很多,如果您自己也想留,想炒茶,那么目前有一种观点是:在以炒茶为目的的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品牌茶,但是懂行的普洱茶人也会自行选择有潜力的茶。

三、“Daniel Ong12年茶龄小茶虫,反对玄学,以口收茶”说.

我先来说说几个新手入门的常见误区。

【适口为珍】

这种话不适合新手,更不适合刚刚端起茶杯想入门的新手。人家喝都没喝过几种,怎么知道什么样算适口为珍呢。这种话少说得对喝了几年茶的人再提。

普洱茶作为一款大众饮品,定是有一个公认的好喝与不好喝的标准在那里。一来就上一大堆陈放年限,山头古树等等乱七八糟的概念,一副变成玄学要你下跪焚香的架势,引进门的不是脑袋不清楚容易听风就是雨的小神棍,就是投机倒把的商人。真正想寻得一口好茶水喝的人耐不住这种轰炸。

【古树纯料赛高】

古树纯料与台地拼配的争斗,也就是小厂与大厂的争斗,就连喝了几十年茶的老茶虫,也不敢放言古树茶就比台地茶好喝到哪里去了。我的观点,古树纯料茶地域特点鲜明,茶质浓厚(很多大树茶在十几二十水之后仍然有不错的茶气,直接熬煮也有不错滋味),有其独到之处。然而台地拼配茶有大厂多年的配方经验,下关,大益,中茶(改制之后的中茶就是个渣渣)寻摸了这么好些年整出来的配方和工艺,是古树纯料比不上的。另外,古树茶市场牌子众多,监管难度大,广告满天飞,各种阿猫阿狗拉个大旗就能说自己包了多少年多少年的茶山,【老夫这片茶饼就是这棵最高的树上面所有的茶叶压制而成,他们的纯料是山头纯料,我这饼可是单树的纯料!】问题是,谁去分辨呢?

新手入门,推荐大厂茶。古树可以碰,但是喝不懂大厂茶之前,别掉古树的坑。

【越陈越香】

我很欣赏日本对保质期一词的说法:赏味期限。

普洱正是如此,不是说越陈就越好喝。茶放久了,茶气会逐渐消散,仓储不好还会吸收异味,还会受潮发霉...就算所有条件都极致地好,掏出一块唐代晒青,估计也已经成炭了。

不要迷恋陈茶,88青什么的只是商人炒出来的传说。

新茶茶性很烈,放几年会好一些,再放几年就很不错了,十年以上好仓储的茶是珍品,但是....别碰!新手!

四、“臣妾做不到”说

(一)价格因素

普洱茶由于产地、年份、茶叶的等级不同有所区别,除去人为炒作的因素一般来说(北京地区)一片在百元左右的普洱茶一般原料还是比较有保证的,价格再低原料难有保障。建议新手入门还是喝些大厂名牌比较可靠。比如海湾老同志、大益、下关等

(二)普洱茶生茶的鉴别

1.干茶的味道,勐海茶的干茶味道有一种劳动人民棉布汗衫干了的味道,别的普洱茶味道要么类似这种味道,要么类似植物干枝的味道,尽量贴近干茶闻,尽量抓住打开包装的那一刻闻。干茶的味道让人容易联想到阳光晒东西的味道。如果干茶可以闻到什么明显香气或者有凉快联想的清气,可以放弃了。

2.干茶的茶面,正宗普洱的生茶干茶应该是青黑色以及夹杂黄白毫的组合,有些年头的情况是青黑色转红、转褐色,而黄白毫则转为金毫。索条应该是要成梭状的比例高、片状的少,如果看到任何绿色甚至隐含绿色的茶面,可以放弃了,要么不是普洱茶要么不是晒青茶。

3.看到干茶基本是银毫甚至全银毫,尤其银毫很肥大甚至整条都是银毫那种,可以放弃了,不会是普洱茶,普洱茶最嫩的春蕊青黑色的比例也约有一半以上。

4.茶汤应该是淡黄色、黄色、琥珀黄色,茶汤颜色有温暖感,如果看到任何绿色或者冷调子,可以放弃了。

5.如果茶汤颜色对,但口味很淡、很清但却有较高的涩度,可以放弃了。

6.如果喝到茶汤滋味以明显的香气为主导,尤其是芬芳类的香气或者较明显的蜜香,可以放弃了。

7.喝到茶汤有稳重深沉的木头味道、有些发棉,让人联想到纸张味道,这很有可能是正宗勐海茶。

8.看到茶底的叶子一片红变的叶子或者一点红边都没有,可以放弃了。

9.看到茶底的叶子大多都不能展开,呈现手风琴那种多重褶皱、或者呈现边缘卷曲,可以放弃了。

10.看见茶底的叶片颜色较统一,叶片都是黄绿(甚至就是黄的),叶面发亮,叶背批针毫且基本全部展开,这是好普洱。

11.看见茶底的叶片有明显的墨绿色或者暗绿色,可以放弃了。

12.看见茶底的叶片很软很弱甚至很透明,叶脉很清晰,可以放弃了。

13.看见茶底的叶片呈现白色或者粉白色,可以放弃了。

14.看到茶底基本是方片状或者断裂状。

(三)普洱熟茶的鉴别

1、汤色:明亮,红浓,红褐色。如汤色红浓剔透是高品质普洱茶,犹如红酒一杯;深红,红褐的汤色均为正常,暗红、暗黑浑浊的为劣质。

2、香气:主要看香气的纯度,区别霉味与陈香味。霉味是一种变质的味道,使人不愉快。陈香味是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物质产生的一种综合香气。有的似桂圆香,枣香,槟榔香等,总之是令人愉快的香气。普洱茶香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洱茶的陈韵。所以陈香味与霉味是不同的。如有霉味,酸味,或其他异味,香味等为不正常。

3、滋味:普洱茶的滋味要醇和,爽滑,甘甜。指刺激性不强,没有涩味,口感很舒服。回甘是指茶汤浓而刺激性不强,茶汤入口以后舌根有明显的回甜味。

五、“吉皓,普洱茶行业的从业者”说

对于刚接触普洱的茶友来说,一开始最好选择大品牌,目前普洱茶行业知名度比较高的品牌是大益、下关、中茶、老同志、澜沧古茶、勐库戎氏、陈升号等等。

不过陈升号主要做高端,对于刚开始接触普洱茶的朋友来说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视钱财如粪土,我完全不会阻止你的。

其次是大益,大益的熟茶发酵技术和生茶拼配技术目前为止绝对是顶尖的,也是行内人公认的。大益的标杆产品生茶7542和熟茶7572是你不能错过的产品,大益的这两款产品是他的经典产品,也是行业公认的生熟茶标杆产品,每年的口感非常稳定。

很多老茶友就是从75427572开始爱上普洱茶的。

说到下关,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讲,下关茶目前为止没有出现炒作和涨价涨得很离谱的情况,所以是你不错的选择,特别是他的特级沱和8653你真的有必要试试。

老同志品牌的创始人是邹炳良,邹炳良以前是大益集团旗下勐海茶厂的厂长,被誉为普洱“熟茶之父”(不知道的可以问度娘),老同志的茶目前来看也是相对比较接地气,品质不错,价格也不算高。

六、“老茶鬼”说

四看:

(一)清。好的普洱茶,其味道一定要清,没有霉味

(二)纯。好普洱茶的汤色必定是要纯,或枣或红浓、亮,不能黑如漆

(三)正。所谓正,是指普洱茶存储的环境,要位于干仓而不能是湿仓

(四)气。好的普洱茶,品其汤,会感到心旷神怡,这正是茶气

六不看:

(一)不以错误的年代为标杆

(二)不以伪造包装为依据

(三)不以茶色深浅为借口

(四)不以添加味道为导向

(五)不以霉气仓别为号召

(六)不以树龄叶种为考量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