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连说茶外省抢茶军团压境普洱云南茶商欲靠品牌逆袭

普洱春茶质好量少的概念,古树头春的纯料更显珍贵。普洱茶品牌化发展相对落后,导致很多普洱茶商在以往每年春季,会带着自己的各地经销商来参观古树名山,以增加自己产品的信誉度,而导致的后果是一部分经销商在来年,轻车熟路地自行来茶山收料制茶。种种原因,让今年云南普洱古树名山显得更加人声鼎沸。面对庞大的外省抢茶军团,云南本省普洱茶商或冷观、或参战,但练好内功、做好品牌是他们共同认可的最终和最佳策略。
     

  上山朝圣 茶商茶友催高茶价
       云南连续四年遭逢大旱,对云南农产业经济造成了大范围损失,但茶产业却是例外。业内人士的说法是,每逢干旱,春茶的质量就要好,当然产量也会减少。质好量少的概念被炒作出来后,抢购货源也就成了茶商每年清明前后的大事。不仅吸引了外地茶商,同时把云南茶商以往的经销商和一些独行的茶友给吸引到了茶山。很大一部分经销商也由此开始了身份转变,由经销商转变为生产商。


       “那些古茶树几百上千的年龄,什么样的自然灾害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干旱根本就对其产量造成不了影响,以讹传讹啊!”车顺号总经理车智洁对干旱引起古树茶产量减少的传言根本就不予苟同,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古茶山上年年有增无减的熙熙攘攘的人群。自2008年古树茶理论兴起后,福建茶商赵广宏便受他的厂商邀请,走了一趟易武茶山。此后,连续两年随厂商进茶山后,2010年,赵广宏开始走上了自己进茶山收茶、制茶、售茶的路子。据了解,今年进山收茶的外省茶商同赵广宏一样由原本的省外普洱茶经销商转变为自主茶商的大约占了一半的人数。另外一半则是外省的老茶商和独行客。


       独行客是好茶者,不算茶商,他们或随好友,或独自进山,揣着朝圣的心态和旅游的目的,拜访着一个或几个古茶名山。他们少者采购几公斤、十几公斤,多者采购几十公斤,然后委托茶厂加工,用于独饮、收藏或馈赠亲朋。
“不要小看这些独行客,在古树春茶纯料的价格节节攀高这事上,他们出力不小。”赵广宏告诉记者,独行客因为采购量少,因此在春茶价格上每公斤多几百少几百元一般不会太在乎,大家都在抢夺春料时,他们为了能够拿到纯料,主动向茶农加上几百元。而这一笔小交易却给了茶农一种心理暗示,价格已经上涨了,此次交易的价格就是后面交易的价格指导。


       企业+农户合作模式 越来越不牢靠
       外地茶商进山收茶的现象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为了能够收到纯料的茶叶,在2006年就开始流行个人或企业向村寨认领茶树的合作模式。
       “一棵茶树每年交上1000到2000元,那么你就拥有了这棵茶树一年产茶的优先购买权。”孙晓娜在昆明雄达茶城经营困鹿山古树茶,她告诉记者,困鹿山茶园曾是清朝的皇家后茶园,一度被人遗忘,2004年被重新发掘出来后,也曾一度被热炒。山中一棵据说有一千多年的茶王树就曾被著名影星张国立认领。


       不过,认领茶树算是小打小闹的模式,后来衍生的普遍合作模式是“企业+农户”。以前,村民零散加工的毛茶有人来收就卖,没人收就放在家里等着发霉。“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是公司与产茶区的村寨签署了鲜叶收购合同。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将茶农与茶企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这样的合作不仅仅能够保证企业的收料稳定和价格平稳,同时还能够保障茶农每年的稳定收益。”陈升茶厂较早采用这种合作模式,该厂总经理陈升河介绍,陈升茶厂与老班章村小组于2008年签订合作协议,双方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共建老班章茶生产基地,以保护价统一收购合作茶农的鲜叶进行加工。


       “但这茶厂与农户结合的模式越来越不牢靠了。很多茶农在遇到游客和茶商上山买茶后会偷偷地将一部分茶卖给他们,当然价格要比我们合同上签订的要高。”让陈升河纠结的并不是茶农偷偷地高价卖给其他人茶叶,而是茶农在感觉到可以高价出售后,反过来逼着茶厂提高收茶价格,不然就不会卖给茶厂。所谓的按合同执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概念。合同能保障的仅仅是在同样价格下的优先购买权。“大家都来抢茶,如果你不买,那么今年茶厂就少了这一区域的产品,对下面的经销商也无法交代。”即便有着种种的无奈,陈升河的陈升茶厂今年还是在班章地区采购了10吨的老班章鲜叶。


       茶山出现疯抢 市场格外冷清
       同热闹的茶山和一天不断上升的价格相比,昆明的几大茶叶市场却显得格外冷清。即便很多商家都挂出了“早春茶”的牌子,但少有人问津。对于各地茶商蜂拥来云南茶山抢茶的现象,车智洁表示十分地不屑:“如果大家都一窝蜂地涌向茶山就可以收到真正的好原料、就认为可以把普洱茶做好的话,之前的那些普洱茶知名度较大的企业也就不会一败涂地了!”
       有着茶界狂人名号的车智洁认为,自2005年开始,随处可见的普洱茶专家、作家、学者和茶人,比雨后春笋还多,但对普洱茶真正了解的没有几个。他们对普洱茶虚假炒作、拍卖和不切实际地宣传,深深地伤害了所有喜爱普洱茶的消费者,而一切后果却由云南普洱茶整个产业来买单。2007年普洱茶市场雪崩般地一路下滑,就是这类行为带来的恶果。


       “我个人认为‘品质是根、喝茶为本’。普洱茶市场由盛转衰并保持持续低迷,其根本原因在于普洱茶市场还没有完成市场的培育过程,普洱茶消费者一开始大多缺乏识别能力,加上不道德商人对消费者的误导,致使真正的消费者望而却步。”车智洁认为,面对目前茶山上出现的疯抢现象,本土茶商根本就不用太在意,而是要经营好自己的茶叶品质,做出让消费者愿意喝的普洱茶,而不是有多少收藏价值的普洱茶。没有人喝普洱茶,就不能形成市场消费,每年几万吨的茶叶就不能被消耗掉,只能在行业内流通,长此以往,卖茶者都变成了藏茶者。
       做好品牌 孰优孰劣交给市场
       对于今年古树春茶所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疯抢现象,有人悲观,有人不屑,还有人抱有乐观的心态。云南吉盛祥茶叶公司总经理李易霖就是后者。
       “我认为这种现象虽然短时期内让云南本土的茶商流失了很多客户,但从整体对普洱茶的大市场而言却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不仅仅扩大了普洱茶在全国的影响力,同时还增加了普洱茶消费者的群体。”李易霖分析认为,一位独行客上山购茶,那么在向朋友展示他的普洱茶时,就会在很自然的情况下扩大了普洱茶的消费群体;而经销商转变为茶商,那么他们就会不遗余力地推广他的产品,受益的还是普洱茶产业。
        “从短时间来看,云南本土的茶企会流失一大部分客户,但这逼迫着茶商在自己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原本的经销商变为茶叶制造商,就很明显地说明了自己产品的品牌度不高,如果是高品牌的产品,被当地消费者广为接受,那么这个经销商也就不会轻易地抛弃自己代理商的身份了。”


       李易霖做茶商的时间不长,虽然从2008年才开始涉茶,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自己“吉盛祥”的名气打响。吉盛祥茶产品也通过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核保,成为全国第一家由保险公司承保的茶产品。2008年,吉盛祥的“子众普洱”也被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评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品牌”。
       “无论省内茶企还是省外制作普洱茶的企业,不要过多地纠结于茶原料,云南那么多茶山,抢是抢不完的,关键的是自己的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推广。这如同几位厨师经营各自的餐馆,把菜做好是最根本的问题,然后是自己的品牌建设,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和认可
       ​企业的发展竞争资源不是最主要的,而是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无论本土茶企还是外省的茶企,孰优孰劣交给市场。普洱茶是我国独有的茶叶品种,普洱茶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我省支柱性产业之一。如果普洱茶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仅有利于普洱茶产业发展,同时在增加地方政府税收和茶农收入方面更有着积极的影响力。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