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的辨别

找到约1,224条结果 (用时 0.022 秒)

湿仓普洱茶的危害竟然这么大!干仓、湿仓如何辨别?

仓储对于普洱茶非常重要,影响和决定着普洱茶后期的转化口感。如今市面上的普洱茶仓储良莠不齐,甚至还有湿仓茶进入市场,以次充好。

那么,如何辨别干仓普洱茶和湿仓普洱茶?今天,旗舰店“藏品普洱”掌柜就来分享辨别干仓普洱茶和湿仓普洱茶的技巧!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专业原创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绍,分享普洱茶品牌、老茶,以及买茶、存茶、泡茶、品茶的专业干货知识,尽在工众号“藏品普洱”,欢迎交流!

一、湿仓普洱茶

普洱茶的独特魅力是越放越醇、越陈越香,因此,普洱茶的存放需要一个干燥、通风、避光、阴凉的环境。

在历史的机缘下,在香港经过“港仓”存放之后的普洱茶,能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普洱茶陈化多年的口感。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存放技术被一些不良商贩利用,他们刻意在湿仓里大量囤放普洱茶,之后再进入干仓退掉仓味。

普洱茶在香港

这里要纠正的是,“湿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湿仓退仓过的普洱茶,流入市场后冒充陈年干仓普洱。

其一,这是欺骗。其二,湿仓过再退仓味的普洱茶,品质不如纯干仓出来的好,这是不争的事实。其三,如果湿仓技术不佳,处理不得当,湿仓味会很重,甚至还会有发霉、变质的可能,这样的普洱再流入市场就损害消费者的健康了。

发霉的普洱茶

二、干仓、湿仓如何辨别?

分辨干仓与湿仓普洱茶的方法,可以从外形、气味、汤色和叶底看出来。

1、看外形

干仓普洱茶的茶菁条索立体有序,充满油润光泽,条索结实、油面光泽、颜色鲜润,体现出茶叶的活力感。

相较之下,湿仓普洱茶的茶饼表面颜色暗淡,条索松脱、粗糙黑绿,而且茶叶表面或夹层留有霉点,严重者出现黄点、绿霉、黑毛。

干仓条索VS湿仓条索

2、闻气味

干仓普洱茶的茶香,正常会体现几种类型:花香、果香、花果香、蜜香等,在没有刻意加湿、加温,适度通风,随自然四季变化,这样的条件下转化出来的茶品,香气纯正悠长,或转出兰香、樟香、果香等,品质十分纯正。

如果是湿仓普洱茶,茶品一打开时,就从茶品中会发出一股霉味。如果发霉很久了,如一饼茶在二三十年前霉变过,后面转移到干仓,那么茶品本身就可能已经闻不出霉味来,但在茶汤中仍然有一股扑鼻的霉味。

如果转移到干仓的时间超过二三十年以上,那么茶汤中的霉味会很弱,甚至闻不出来了。但茶汤已经有了轻微的“泥味”,喝入口腔会有轻微针刺的感觉。

干仓88青饼茶汤

3、观汤色

干仓存放的普洱生茶,汤色从金黄透亮至黄红、浅琥珀色、透亮琥珀红……根据年份与制作工艺、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于汤色清亮,且泛油光。

如50年代红印圆茶、88青饼普洱茶等,茶汤呈鲜栗红色,是典型干仓生茶的汤色。

干仓50年代红印茶汤

而湿仓茶的茶汤,较暗而深、不透亮,甚至变成黑色。而汤色琥珀、清亮、油光,才是优质茶的特征。

干仓茶汤VS湿仓茶汤

4、辨叶底

干仓存放后的普洱茶叶底,颜色栗黄变为深栗色,叶底柔软,到了三十年以上,大约呈现栗红色,颜色继续转深的空间就有限了,不过转化的速度与仓储条件还是有关。

湿仓普洱茶的叶底,是暗栗色或是黑色。湿仓生茶和熟茶的叶底颜色很相似,但熟茶叶底质地是干硬的,而湿仓生茶叶底质地则保持柔软,且富于弹性。

新手入坑指南——熟普洱茶怎么辨别好坏!

茶界中流传着一句话“普洱茶是喝茶人的最后一站”,然而普洱茶叶品质参差不齐,真假皆有,所以普洱茶界中亦有“普洱茶坑多水深”的说法。不懂辨别普洱茶好坏使得很多茶友对普洱茶敬而远之,今天梵君就来和大家聊聊如何辨别普洱熟茶的好坏,做个慧眼识珠的茶客。

判断普洱茶品质的好坏,我们可以从干茶茶饼的形态,色泽,香气,茶汤汤色,香气,口感这几个方面入手。

看外观

干茶条索是普洱茶从外观上的基本判断,观察茶饼的干净程度及压制程度,有无杂质,颜色均匀度,熟茶茶饼的颜色,判断发酵的程度,好的普洱熟茶条索清晰且油润,这说明茶叶在压制过程中是比较干净的,同时也能判断出茶叶选料的大致情况。

如果熟茶饼中条索模糊,或枯竭发暗则说明茶叶比较劣质。

香气纯正

普洱熟茶最重要的工艺就是渥堆发酵,发酵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熟茶的气味。霉味,堆味,腥臭味,杂味,沤味等等含人不适的气味一般都是发酵不到位导致的。

使用100℃的开水用盖碗冲泡出汤,高温冲泡能更好帮助普洱茶内质的释放,也方便我们了解普洱茶的品质,高温冲泡下,普洱茶的缺点亦会放大,更容易分辨普洱茶品质的好坏。

普洱熟茶的香气一般有木质香,樟香,糖香,陈香,糯香,枣香等,好的普洱熟茶香气应是无刺激性,香气沉稳有活力。

汤色酒红清透

汤色红浓剔透是高品质普洱茶,深红,红褐色的汤色均为正常,浑浊,暗红,暗黑则为劣质普洱茶。

由于普洱茶是经渥堆发酵而成,未转化完成的普洱熟茶新茶的茶汤也会显示有些许浑浊,好的普洱熟茶,年份越久,茶汤的色泽会越明亮,越通透。

滋味纯正醇厚

汤茶入口,能感受到茶汤的滋味纯正,无苦涩味,喝上去喉咙无不适感,干净,醇,滑,厚,回甘,这就算是很不错的。

反之,渥堆味明显,带苦涩,焦味,入品体验差,甚至有带锁喉感,难以下咽的则为劣质熟茶。

茶叶好坏的标准,第一个是:干净,卫生,入口的产品,不论是茶,还是其它饮品,第一个就是要干净卫生,离开这些其他的都是枉然。其次再是口感,茶汤,茶的品质,再好的茶也是喝了才有意义。

三招教您辨别普洱茶的干仓和湿仓

  普洱茶的品质由原料、工艺和仓储决定,具体说来: 

  生茶(新茶)主要看原料; 熟茶主要看工艺; 陈茶主要看仓储。
  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特点,于普洱茶收藏的爱好者而言,如果得到一款三十年以上的陈茶,是十分幸运的事,但如果这款茶的仓储有问题,那它的品饮价值和收藏价值便大打折扣。毕竟三十年的茶,它的来历很难考证,所以对于陈茶,我们最关心的便是它的仓储问题。

  干仓和湿仓
  湿仓普洱茶,是指放置于空气湿度较大、高温潮湿(如沿海湿热地区)或阴凉潮湿(如地下室、地窖、防空洞等)的仓库里完成陈化的普洱茶。
  根据存茶经验,普洱茶干仓的保存温度一般保持在室温20~26℃,相对湿度不超过80%,特别是湿度,超过80%,茶叶变质的可能性很大。
  但这仅是一个确保茶叶不变质的保险范围,如果以此界定超过80%的就是湿仓茶,有的湿仓普洱茶湿度虽然超过80%一点点,只要控制适当,却不一定变质。
  当然,变质的湿仓普洱茶人为干预过甚,急于“熟化”出货,温湿度控制不好,茶品消极转化,导致霉变,从卫生安全角度都不建议喝。

  但是否越干越好呢?
  最近和一个做茶多年的茶老板聊天,他叹道:“以前不知道普洱茶怎么存放,很多好茶直接用真空包装袋封存,在昆明一放就十多年,最近拆开一看,基本没有转化,没什么价值了,可惜啊!”
  普洱茶的陈化机理
  普洱茶的后发酵实质是一种微生物发酵,普洱茶的陈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据说还有光照),一般控制在50%——70%为宜,因为在此条件下微生物较为活跃,微生物自身的酶和通过代谢产生的胞外酶能作用于茶叶的内含物质,促使其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就是普洱茶的陈化机理。
  上述茶友真空存放的普洱茶,既缺乏外来环境中自然接种的微生物,又缺乏微生物存活的水分和氧气,当然是不会转化了。
  可见,如果了解普洱茶陈化机理,只要方法正确,控制好温湿度,适时通风透气,让茶叶在存放中有伸有缩,湿仓也是好仓,也能陈化出好茶品。

  辨别难点
  有茶友说:“是否是干仓,我闻一闻就知道,有刺鼻发霉气味的肯定是湿仓茶,没有的就是干仓!”真的是这样吗?有的湿仓茶湿度控制得好就没有这种气味。
  还有茶友,把几十年的干仓普洱的陈香说成发霉,把陈味说成仓味的比比皆是…
  其实这也怪不得这些茶友,毕竟人的嗅觉味觉是有限的,而普洱茶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以有限的嗅觉味觉去对付千变万化的老茶,确实是强人所难了。
  更何况,当今存下来有些年份的干仓普洱陈茶凤毛麟角,大多数茶友都无福品到,很多情况下都是头一次“尝鲜”,人们对新鲜味道的刺激总要有个适应过程,即便它被别人形容得多么美好。
  譬如头一次吃榴莲,头一次吃臭豆腐,头一次吃折耳根(鱼腥草),头一次试芥末…而现实却是:屈指可数的干仓老茶延长了这个适应期,从而间接增加了普洱仓储的辨别难度。
  那么是不是,老茶品得少的茶友就真的无法辨别干仓和湿仓普洱茶呢?
  那也未见得,至少我们可以试试以下3招

  三招辨别
  此篇暂不讨论熟茶,我们以晒青散茶或饼茶(生茶)为例,从视觉、嗅觉、和味觉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尝试:
  第一招:看汤色——是否“带黄”
  陈年普洱茶的汤色,如果是干仓存放,不是橙黄就是橙红,年份更久一些的是栗红,也就说多多少少会带点“黄”,出现深红色的可能性甚微,如果真出现了,对于干仓生普,要么是拼有熟料,要么是您泡得太浓。
  第二招:闻香气——是否“杂异”
  其实陈茶的香气靠闻很难,不要指望闻一闻就识别出这是什么香,或者这是什么仓,闻主要的目的是用鼻子嗅一嗅气味杂不杂,怪不怪,如果是杂异味明显,刺鼻而令人生厌,那就一票否决,别管它是什么仓了。
  很多情况陈茶的香气是要在喝茶的过程中才能真实感知的,所以如果闻不出嗅不到,那就端起杯来饮上一口,在嘴里进行二次判断。

  第三招:尝滋味——是否“生津”
  作为辨别干仓陈年普洱的招数,尝滋味并不是让您香甜苦涩都尝一遍,而是只指要害,如果它还能生津,或者还带些苦底、涩底,虽不能认定它为干仓,但至少说明它不会太“湿”。
  还有一点可以留意,普洱茶的众多滋味中,有一种味是最难化去的,即使它进过仓,这就是烟味,所以,带有烟味的陈茶,更不能断言它是干仓,反过来,如果连烟味都化去了,那它多半就是“湿道中茶”了。
  以上三招,其意义并不在于判断某款陈茶的干仓或湿仓,而是以此为据判断其受潮的程度,最终给出它的陈化价值。
  老调再谈:不要迷信干仓,很多情况下,干的程度和陈化价值是成反比的;也没必要妖魔化湿仓,很多情况下,入口即化的美妙感觉也许只有它可以做到。(来源:刀哥说茶,图片来源:茶友网图库)


找到约1,199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