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品道红茶

找到约2,398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品茶之味,悟茶之道-红茶你了解吗?



福生于清俭,

德生于卑退,

道生于安静,

命生于和畅。

∣︽吕祖修养经

品茶之道红茶




  之 


提到红茶,很多人会想到那有着标志性黄色包装的袋泡红茶,对此,我们只能承认它的市场推广和占有率实在是很成功,但要说到真正的红茶,真正的好红茶,绝对不是它。

中国人喜欢清饮红茶,品味个中茶香;英国人喜欢在红茶中加奶加糖,享受其香甜滋味。无论是哪一种,因为红茶性暖,很受大家喜欢。是用紫砂壶、闻香杯,还是用烫金、手绘的西洋茶具,不能光凭个人喜好,还要取决于红茶的种类、单品和花式和选用的茶具。


现在就带大家解读从这冬天开始流行的——红茶。


 两大派系

可以说,红茶起源于中国,发扬于英国,这两大派系也由此形成。中国喜饮单品,西方人则好加入奶及糖,做早餐茶或下午茶。

中国人饮用红茶应该是从南宋到明朝那段时期开始的,最先出现的是福建小种红茶,中国人通过手工对茶叶进行全发酵的加工,基本工艺过程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最后制成红茶。


 三种分类

红茶的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按照其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

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的红茶,比如祁门工夫、滇红工夫等。其“工夫”两字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加工的时候较别种红茶下的工夫更多,二是冲泡的时候要用充裕的时间慢慢品味。

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正山小种产于1000米以上的高山,如今那里已经实行了“原产地保护”。正山小种又可分为东方口味和欧洲口味,东方口味讲究的是“松烟香,桂圆汤”,欧洲口味的松香味则更浓郁,比较适合配薰鱼和薰肉。

红碎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大宗产品,用红碎茶通过机器加工即成国际CTC红茶,这种茶最适合做调味茶、冰红茶和奶茶。


 四款名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经过严格的加工,祁红茶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具有兰花香,号称祁门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

阿萨姆红茶产于印度东北阿萨姆。其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带有淡淡的麦芽香,滋味浓,属烈茶,最适合冬季饮用。适合冲泡为奶茶,但不宜冲泡冰红茶,因为易容易出现“冷后浑”。

大吉岭红茶产于印度西孟加拉。该谷地常年弥漫云雾,是孕育此茶独特芳香的一大因素,有“红茶中的香槟”之称。其汤色橙黄,气味芬芳高雅,上品尤其带有葡萄香,口感细致柔和。此茶适合清饮,但要久焖,才能使茶叶尽舒,而得其味。

锡兰高地红茶产于山岳地带的东侧。锡兰的高地茶通常制为碎形茶,上品的汤面环有金黄色的光圈;其风味具刺激性,透出如薄荷、铃兰的芳香,滋味醇厚,虽较苦涩,但回味甘甜。


茶语

小桥小店沽洒,

初火新烟煮茶。



 一道好茶

产于云南的滇红工夫,在爱茶者中口碑最好。尤其是那款产于云南凤庆的金芽红茶,全部选春天的芽头,茶色金黄,条形完整,茶汤挂杯,口感浓郁、柔和、圆润、均衡,果香酸鲜、清高。总之,这款茶是红茶爱好者津津乐道、首屈一指的好茶。



❖ 众多饮法

在众多的茶品中,红茶的饮法最多,融合了中西方的精髓。可以是传统的热红茶,可以是英式的奶茶,可以是意式的橘茶,也可以是综合水果茶或冰红茶。  


幽居初夏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红茶应该是最受博爱的了,中西方都有很多它的拥护者但因为饮用的方式不同,所选用的茶具也有所区别。

中式红茶茶具以白瓷和紫砂为首选,以工夫饮法为主。

西式红茶茶具以瓷质和银质为首选,以花式饮法为主。



品好茶读好书

(《吃茶去》杂志)饮茶与读书,两种高雅的情调,一种享受的人生,可能不被每个人理解与接受,但爱好者必然会品出其中无限之乐趣。

心情宁静之时我最爱读书,读书之时又常常爱捧一杯茶水,一边读书一边呷茶。书可厚可薄,茶可浓可淡,吟诵多变的文字,咀嚼茶叶的清香,便觉得这也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在滚滚红尘中,能坐下来喝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乐趣,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清代醉月山人的七律“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吟成白雪心如素,最到梅花香也清。昔日浣沙今日恨,玉人如许愿相亲。”讲的就是饮茶与读书的情调,心静之时泡上一杯清茶,看一本书,让身心充分浸泡在幽幽的茶香书中,仿佛时间都已停止。

茶要轻轻地嗅,缓缓地呷,细细地嚼,悠悠地品,不管红茶、绿茶、名贵佳茶或普通茶,漾在杯里,香在嘴里,都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古人把茶当作陶冶性情、锻炼品格和思想情操的途径和方法。唐代的刘贞亮提出“以茶可雅心”、“以茶利礼仁”,“以茶可行道”、“以茶养身体”的“茶德”。于是古人便常常以茶为范,以茶载道,把“道”寓于品茶之中,使茶性与人性相通,茶品与人品相合,借茶香茶韵,构筑出淡泊谦和的意境。

手执一杯香茗,品味着四季的蕴味,品味人生的精彩,心素如简,人淡如茶。清茶袅袅散发着时光的馨香,弥漫而来的是恬静和舒适。敲打着文字,心仿佛一泓静水,那些淡淡的往事,淡淡的心绪和淡淡的思念都融化在这茶香里。该用怎样的文字才能把夜的空旷、月的妩媚、茶的深邃、心的静谧落墨纸上?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之分,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一份淡泊,一份宁静,深入细致的品茶,就像品味漫漫人生一样,酸甜苦辣酸,五味俱在。人生如白驹过隙、草露风灯,短暂得就像这片片茶叶,我们不应该刻意的去计较生活中的得失,应该活得实在、活得真切、活得淳朴、活得坦然。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不必为追求短暂的大红大紫而穷尽一生,其实人生如茶味一样清淡略带苦涩为最佳。风雨人生、辛酸遍尝,这样的人生才是富有的、充实的、幸福的。

书要静静的读,慢慢的赏,不管古今中外、传世佳作或一般读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品味着人生,体味着人生。捧一杯清茶,临窗而坐,用清茶的怡香,将自己的心融入墨香的文字里。嗅着淡淡的香气缥缈的来临,轻盈而悠然。浅听夜音,旋绕在氤氲处,伴清风徐徐。一点点打开思绪的画卷,看流年留下的斑驳的碎影,摇曳在诗词话语间。让一颗心淡然在文字里,一切释然。呷一口茶,透过杯中茶叶看人生。

品茶是一种消遣和享受,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茉莉的飘香爽口,碧螺春的柔和鲜甜,云雾的香馨醇厚,龙井的香郁味甘,一切尽在不言中。从一片茶叶中可品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心灵复归宁静,方会沉醉其中。品茶后,写写文章,更能让我安静下来品味人生。

展开沧桑的岁月,品尝人生爱恨,才会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真正领悟,才能把这美好世界与你的人生领略中惠,会让你在这茶香的杯中,回忆人生的七彩斑斓,沉醉在炫丽的红尘梦幻里,品读你墨宝的真谛,书写无悔的人生。一杯茉莉花茶正袅袅散发着时光的馨香,弥漫而来的是恬静和舒适。敲打着文字,心仿佛一泓静水。那些纷繁的往事,忧愁的心绪,和被思念的青藤缠绕着的那份淡淡的念想,已经随了这键盘开始氤氲岁月的旖旎。

流年的红尘,无声的文字,在岁月中记录下感动的瞬间,镌刻下今生值得回味的年华。文字是心灵梦语的驻守,是快乐的愉悦,是心语的独白,是把一份幸福与快乐默默的在茶香中品味。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洗心如镜,和谐天下,高不孤方自赏,才能超然物外。浩然处世,静气养身,平心才能静气,给自己一片晴朗天空。

品好茶读好书,能静守一段岁月安好,看春意繁花,尝夏日火辣,叹秋叶零落,赏冬雪飞舞。其实人生的幸福真的很简单,微笑地生活,过着平凡的日子,守住淡泊的岁月,有事做,有梦想,有期待,有结果,有人爱,这就很好。感受生命善良与芬芳,茶香中读懂了自然。用真诚与善良来点缀自己的世界,绯红花瓣在手指间飘落是美,斑谰汪洋如海的明媚也是美。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

【摘自2014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王涛(湖北武汉)】

云品出滇 “云茶码头”看昆明

昆明,从古至今都是云南最大、最集中的茶叶“码头”。

茶马古道线路图。

从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城市,到今天作为省府,昆明依然是全省茶最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和中转站,是全省茶业展示窗口和信息文化交流中心。

如今的昆明正在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茶产业“航母舰队”,推动云南从“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转变。  

全国茶市第一梯队

马铭阳最近“茶事”缠身。来自福建、广西等地的嘉宾门庭若市,或议营销模式、或论品牌打造……作为昆明雄达茶文化城副董事长、以润誉茗科技(云南)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既需传承传统的“茶马互市”,更需要“以茶兴市”“以茶融世”创新发展,推动云茶走得更稳、更远。

“茶叶市场仍然是云茶出山、出滇的主渠道。”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驻会副会长沈行岗说,昆明拥有全省最多、最集中、规模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主城区四方八面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各类茶城等茶叶交易市场19家,是云南茶叶对外销售的主渠道之一。

昆明雄达茶城城市茶空间。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云南茶园面积达740万亩,年产干毛茶49万吨,茶园面积、毛茶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随着云茶产业的不断发展,普洱茶、滇红茶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云南普洱茶近70%销往省外,云茶产业呈良好发展趋势。

中国茶叶领域著名策划人、企业外脑创始人方一知表示,在宣传推广云茶的历程中,2005年发端于昆滇的“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活动,是目前茶叶营销领域中比较成功的一次活动。这一场活动途经我国80多个县(市)区,行程4000多公里,一夜间让云茶,特别是云南普洱茶红遍大江南北。

“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活动相关报道。

类似这样由茶叶市场主办或参与、推动云茶行销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云南康乐茶文化城参与的“百年贡茶回归云南”活动,雄达茶文化城参与的首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同饮珠江水、共品普洱茶”泛珠10城市记者云南行、首届茶文化艺术节以及开设全国首家茶文化旅游夜市等活动,持续不断地推动云茶进入中国茶叶市场第一梯队,冲向海外市场。

云南康乐茶文化城。

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农业大学联合编写的《昆明市茶产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近20年来,随着云南普洱茶的迅速发展,云南省茶叶市场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作为全省茶叶的主要集散地,昆明的茶叶市场由原来的“0”发展成如今的19家,份额占全省60%左右,包括雄达茶文化城、云南普洱茶交易市场、前卫茶叶交易市场、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等。其中,商户入驻超过600家的茶城有康乐茶文化城、茶天下云茶城、雄达茶文化城,入驻超500家的有邦盛国际茶文化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等茶城;各类茶城累计入驻茶商超过3000家。

全产业链体系已健全

“交易市场就是产业中心;产业中心就是贸易中心、信息中心、资源资金等一切要素的洼地。”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黑茶(普洱茶)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现代化重点产业(茶叶产业)专家组组长、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吕才有认为,昆明不仅是云南拥有茶叶市场最多的城市,还聚集了西南地区最大的茶产业从业群体,从茶叶加工企业、茶馆,到茶博物馆、茶文化景点、茶类民间组织等,有健全完善的茶叶全产业链体系。

七彩云南庆沣祥生产车间。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截至2022年2月,昆明市在业/存续涉茶企业17103家,其中官渡区和盘龙区最多,均超过5000家,其次是西山区和五华区,分别达2458家、3202家;东川区和富民县最少,均在100家以内。

《昆明市茶产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上述17000多家涉茶企业,主要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进行普洱茶加工生产,年产普洱茶超1万吨,同时进行云南其他茶类加工。目前,全市逐步培育形成了一批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包括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茶云南公司”)、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宁海湾茶业有限公司、宜良祥龙茶厂等。

在上述茶企中,中茶云南公司是中粮集团成员企业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过去的60余年,其出产的“红印”“绿印”“蓝印”等“中茶”牌普洱茶,已成为陈年普洱茶的代名词。销售渠道覆盖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地区及欧美地区,是中国普洱茶行业重要企业之一。


中茶云南公司普洱茶示范茶园基地。

原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宜良茶厂副厂长、宜良祥龙茶厂董事长白文祥认为,茶企是茶叶推广、茶文化传播的“先行官”“第一使者”,要不遗余力地推广云茶,让世界爱上云茶,让世界共享云茶的独特韵味和魅力。在30多年的云茶生涯中,白文祥作为茶企代表之一,一边通过对普洱茶加工工艺创新改良,将云茶销售到欧盟各国,受到海外茶商的一致称赞和好评;一边通过茶艺培训班、评茶员培训等向省外学员讲授云南普洱茶科学知识,培训学员数百人,为云茶的宣传推广竭尽全力。

到春城喝春茶享春风

除茶叶加工企业外,昆明还拥有云南最多的各式茶馆。其中,茶百道作为新式茶饮店的代表之一,已在全国311个地级市布局,门店超7000家,其中在滇156家(昆明超70家)。2022年,在滇举行的一次活动上,茶百道董事会秘书古计林表示,仅2021年,茶百道红茶成品采购量达1500余吨,销售红茶相关产品约1.5亿杯。足见其对云茶推广的影响力。

茶百道凤庆滇红基地。

《昆明市茶产业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昆明市有各类茶馆1142家,主要集中在主城五区,尤以五华区最多,达300多家。

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沈雪梅认为,茶文化是产业发展之魂,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动能之一。相关统计表明,目前昆明有茶博物馆、茶公园、茶文化旅游景点等茶文化为主的场所共26个。其中,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茶文化公园是云南首个茶文化主题公园;雄达茶城云茶历史文化博物馆不仅直观展示了云茶发展历程,还情景再现了云南少数民族与茶的历史渊源,展示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带领参观者感悟茶马古道精神内涵。

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茶文化公园。

“无论从哪方面看,昆明都是云茶产业的‘大码头’,但从整体看却没有发挥出排头兵在茶产业方面应有的影响力和驱动作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坦言,这主要是昆明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方面融合度不够,缺乏三茶统筹,缺乏三茶领袖品牌。

值得期待的是,正在编写的《昆明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起草内容表明,昆明将推动全市茶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形态由“小产业”升级为“强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形成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活,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到2025年,昆明产值超亿元茶企达10家,其中超10亿元茶企2家;全市形成2个产值亿元以上茶产业加工集群,其中产值3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1个,不断推动云茶产业由大变强,引领云茶发展。

普洱茶展示区。

“2023春茶已陆续上市,‘到春城喝一杯春茶,尽显人生春光美’,这或许是当下我‘茶事’缠身的诠释。”马铭阳表示,未来,既要通过雄达茶文化城发挥通衢天下之优,也要利用润誉茗科技有限公司的互联网之利,赋能昆明“云茶码头”新优势、新活力、新动能。

来源:昆明日报 全媒体首席 记者:廖兴阳,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338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