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闽北水仙茶

找到约424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闽北水仙茶加工技术规程》修订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建瓯召开

12月28日,福建省地方标准《闽北水仙茶加工技术规程》修订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建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顺利召开,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绍文,副主任委员叶华生、柯家耀,南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调研员连润华,建瓯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林之涛,建阳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金生,建瓯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甘霆,建瓯市北苑贡茶协会会长周伟参加,并邀请省标准化研究院、建瓯市茶叶协会及建瓯、建阳两地茶企代表出席会议。

福建省地方标准《闽北水仙茶加工技术规程》修订工作由建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相关企业参与修订。本次修订对 DB35/T 1225- 2011《闽北水仙 初制加工技术规范》、DB35/T 1226- 2011《闽北水仙 精制加工技术规范》进行归并,统一修订为《闽北水仙茶加工技术规程》。

会上,标准起草工作组代表对标准编制工作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踊跃发言,针对标准中各条款逐条分析、提出意见并进行讨论,细化标准内容,对标准内容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会议还明确此次地方标准编制工作的时间节点、起草单位、个人任务分工等,并确定标准修订推进的时间节点及阶段性工作安排。

最后,刘绍文充分肯定建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起草工作的高度重视及积极作为,并强调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支撑,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希望各起草组成员严格按照制订标准的流程,加强沟通交流,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确保按时完成标准的发布实施,构建更高水平的标准体系,保证茶产业链的质量安全、品质优异,从而优化产业,提升竞争力,实现闽北水仙茶产业的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该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闽北水仙茶的标准化生产加工,进一步提升闽北水仙茶的品质,促进 闽北水仙茶产业发展,同时也为新加入闽北水仙茶的种植、加工、产品、营销队伍中的广大茶农、茶企提供技术标准和指导性文件。

来源: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三)水仙茶----之闽南水仙

(三)水仙茶----之闽南水仙

   

最具代表性的闽南水仙有两款。

 

1,永春水仙


闽南水仙,发源地在永春县湖洋镇仙溪鼎仙岩。传说,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仙溪农民郑世报为求生计,到鼎仙岩烧香礼佛,得观音托梦:“人北行,见木杉,住草亭。手艺成,带回乡,可小康。”郑世报遂携子外出远行,至闽北武夷山,见林木参天,搭草寮住下,在当地受雇种茶制茶。武夷山一带在栽培一种叫“武夷水仙”的乌龙茶,郑世报细心揣摩,学得栽培、制作手艺,把茶苗带回了永春并栽植成活。


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美誉的福建永春,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也非常适合茶树生长。风景秀丽的永春湖洋镇溪西村,现在仍然静静地伫立着五株水仙老茶树,这五株水仙老茶树是闽南水仙的第一代老茶树,已经有160多年历史了。


虽经百年的洗礼,还郁郁葱葱,绿叶透香,让茶香在空气中漂浮了一百六十多年。而树旁竖着石碑上的文字向人们讲述了老茶树的历史渊源:湖洋仙溪郑世报,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移植武夷水仙茶苗100株,培育首制永春水仙,味如微风吹籣,香飘海外,名扬四方。闽南各地竞相引种,定名闽南水仙。


因为永春水仙茶引自闽北,制法,也是沿袭闽北水仙茶的工艺。所以,早期的闽南水仙茶外形呈条索状,发酵度与火功也较高。后来吸取安溪闽南乌龙茶的制法优点进行创新,将闽北、闽南两地的制法合二为一,形成独具特色的闽南水仙茶工艺。把武夷水仙重晒青、摇做结合促进发酵的工艺,改为轻晒青、摇晾结合轻发酵的工艺,注重烘焙火功。


用这种方法制出来的水仙茶,外形呈弯曲状,是典型的“蜻蜓头,青蛙腿”;干茶色泽墨绿,较为粗壮。冲泡后,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泡水次数由原来的三四次延长到五六次,兰花香更为浓郁,鲜爽度更佳,汤色也更为黄亮;叶底为典型的“绿叶红镶边”。


以永春为闽南水仙的发源地,闽南地区先后有10几个县市开始发展水仙茶种植,都以永春水仙制法加工成乌龙茶。形成一个相当有特色与影响的优质乌龙茶品类。人们便将闽南产水仙茶,包括永春水仙茶在内,统一命名为“闽南水仙茶”。

 

2,漳平水仙


漳平,位于福建省西南部,隶属于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在方位上简称闽西,而漳平地处闽西的东大门,即在龙岩的最东端,东毗永春、安溪。可以说漳平在地理上偏属闽南,再者说漳平水仙也是由永春水仙传入,所以漳平水仙也归队于闽南水仙,与闽北水仙相对。


漳平,地处戴云山、玳瑁山和博平岭三大山脉结合部。名取“邑居漳水上流、千山之中,此地独平”之意。漳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中部河谷地带受海洋性季风影响,为南亚热带气候。温热湿润,雨水充足,冬短无严寒,夏长无酷暑


漳平森林覆盖率大,野生动物种类多。漳平水资源丰富,境内溪流密布,河道坡陡流急,水域辽阔,水系发达,水质良好,九龙江北溪自西向东横穿漳平市中部,其支流呈叶脉状遍布漳平市。如此良好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水仙茶树生长。

图表 4:闽南漳平水仙茶


漳平水仙茶树主要产于境内一条叫做“九鹏溪”的周边地区。包括双洋镇、南洋乡、新桥镇等地。漳平水仙茶的制作工艺独具一格,最有特色的当数水仙茶饼。


漳平水仙茶饼又名“纸包茶”,是结合自身品质特色,综合闽南、闽北乌龙茶制作的工艺,用一定规格的木模压制成方形茶饼,是乌龙茶类唯一的紧压茶。外形见方扁平,色泽乌褐油润,品质珍奇,风格独一无二,古色古香,极具浓郁的传统风味,香气清高幽长,具有如兰气质的天然花香,滋味醇爽细润,鲜灵活泼,经久藏,耐冲泡,茶色赤黄,细品有水仙花香,喉润好,有回甘,更有久饮多饮而不伤胃的优点。


水仙茶的茶汤,也许在花香方面不如铁观音那么浓郁,滋味口感方面没有大红袍那么霸气,但其最大的特点是柔顺,有一种明显的“温柔敦厚”的感觉。凡喝过水仙茶的茶客,都会觉得水仙茶的茶汤似乎特别甘醇与柔和滑顺,为此有的茶友将其称为“女人茶”或“君子茶”。


一般来说,闽北水仙茶汤颜色更深,往往偏红;闽南水仙茶汤颜色较浅,往往偏黄偏绿。但是不管怎样都必须清澈透亮。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细心品赏,


关注它的香气与滋味。才能真正感觉到水仙茶的温柔敦厚之美。

注: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二) 水仙茶----之闽北水仙(上)

(二) 水仙茶----之闽北水仙(上)


代表性的闽北水仙有三款。


1,建阳水仙


闽北水仙茶树种,发源于建州瓯宁县(建阳)小湖乡大湖村的严义山祝仙洞。据1939年张天福《水仙母树志》载:“清道光间,有泉州人苏姓者,业农寄居大湖……一日往对岸义山……经桃子岗祝仙洞下,见树一,花白,类茶而弥大……试以制乌龙茶法制之,竟香洌甘美……命名曰‘祝仙’”。因为“祝”字近似当地方言“水”,“祝桃仙”被渐渐演化成“水仙茶”,一直沿用至今。


《闽产录异》中记载:“瓯宁县六大湖,别有叶粗长名水仙者,以味似水仙花故名……”水仙茶是无性系品种,半乔木型。树高约5米,叶色浓绿亮泽,叶面平滑肥厚,叶肉韧有弹性。


制成的水仙茶条索结实沉重,叶端扭曲,色泽油润暗沙绿,呈“蜻蜓头、青蛙腿”状;香气浓郁,具兰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黄亮,叶缘朱砂红边或红点,即“三红七绿”。

  

图表 2:闽北水仙茶

 

2,武夷水仙


武夷水仙茶,以产于武夷山境内而得名。武夷山产茶历史与建瓯同样悠久,同为当年北苑茶产地,但元代后武夷才名声渐大,到明末清初时盛极一时。水仙茶具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郁醇厚,汤色浓艳清沏,特别移植武夷后,由于武夷自然环境条件更加优越,使水仙高产优质的品种特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成为武夷岩茶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


水仙茶树依托着武夷山天然的产茶优势,慢慢地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品质,在武夷茶区素有“醇不过水仙”之说。而且,水仙茶树本身的适应性较强、栽培容易、产量较大,因此,武夷水仙近年来广受好评且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中。


作为武夷岩茶著名当家花旦之一。水仙是一种越老越有气韵和内质的茶树品种。水仙茶树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加之树龄的增长,会慢慢赋予它棕叶味、青苔味、木质味,即“枞味”。树龄越老,山场环境越优越,它的枞味越彰显。这种“枞味”,亦是在所有岩茶品种中最为独特的。


水仙是公认的最有陈放价值的品种,是陈茶的首选原料!经过数年的转化、陈化,水仙越发的醇厚!


武夷水仙茶干茶外形与建瓯水仙茶区别不大,但因产地特殊和地理环境、工艺制作以及市场等关系,在内质上有明显区别。武夷水仙茶的市场主要是内销,必须根据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生产不同风格产品。一般来说,销往广东一带的产品,发酵度和火功较高,焦糖香明显,汤色深红,滋味厚重;销往北方一带的产品,发酵度和火功较低,花香更浓,汤色较浅,呈金黄甚至浅黄,滋味清爽。不过,武夷水仙茶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岩韵”。岩韵一在于“花香”,二在于“岩骨”。所谓岩骨就是指茶味浓烈,耐泡,回甘快而强,有后劲。


水仙树的特征,可用一个“纯”字来总结;水仙茶的特性,可用一个“醇”字来概括。


注: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找到约419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