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买茶云南人不会买茶

找到约4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高-地”模式,一个让我下决心购买老茶的理由

之前读过一篇名为《存茶,独属于茶人的浪漫》的文章,有段话自己很是喜欢:“茶,对于喜欢茶的人来说无疑是最美好的,把茶存下来,就是为了存住这份美好,追忆往昔,或者将这份美好延续下去。”

老茶之美好,毋庸置疑。老茶即陈茶,有些茶确实是越陈越香,如普洱茶。

老茶难寻

普洱茶贵陈,喝茶的人都知道越老的普洱茶越值钱。但其中有两个问题:

其一,是留存下来的年份够长的普洱陈茶很少;

其二,是这些侥幸留下来的陈茶当中,存放合理仓储干净的很少。

这两个问题导致“年份长、仓储佳”的陈年普洱茶成为稀缺货,稀缺货往往会进化成奢侈品。普洱陈茶这老货当然也不例外。民国时有位嗜茶如命的文人说,茶是最廉价的奢侈品,如今普洱老茶却是“贼贵”的奢侈品!不但贵,您还不一定买得着!这就显得有些“刁钻”了。

▲ 宋聘号老茶

买不着当然不是说真的没有,而是指这茶放在面前您无法辨别真假罢了。真的、好的老茶确实不多,如果您没见过或者没喝过,您周边的茶友也没多少人见识过,就没有标准可以参照,整一片百年宋聘号或同兴号放在您的面前,您心虚不?即使您不缺银子,如果落了个“人傻钱多缺心眼”的名声,也挺悲催的。

如果没买,又可能会上演这样的悲剧:“曾经有一片真正的老茶放在我的面前,可是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如果可以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茶贩子说三个字:我-要-了!如果非要在前面加一个数量的话,我希望是:全-部!

假货横行

陈年普洱茶除了奇货可居和来路可疑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市场上假货充斥,滥竽充数的老茶太多。目前造假老茶的手段早已从当年“换换包装”的小儿科级的模仿升级到形、色、香、味等360全方位无死角的神似。

▲ 假的七子饼

假作真时真亦假,假茶劣茶一旦冲击市场,即便有好的普洱陈茶,也会即刻埋没于汪洋大海之中明珠暗投,泯然众茶矣!面对市场上良莠不齐的巨量老茶,谁敢说自己是老司机?

所以,我很理解那些一提老茶陈茶就满脸不屑,露出一副鄙夷神色和戏谑嘴脸的人,毕竟大多数“老茶”都是年份模糊和仓储可疑的“异类”,一旦贴上“老茶”这个标签,在某些人眼中就是“来路不正的东西”的代名词,如果老茶光靠“好喝”还不能让人信服,那么即便真正的老陈茶也被屈打成假货了。

高-地模式

“原产地的云南找不到老茶”,似乎已成为业界人士公认的定论。

找老茶陈茶,可以到芳村,到东莞,可是对年份,对仓储和来历,大家又心存顾忌。“要是云南本地有数量可观,年份够老,仓储干净的陈茶,那该多好啊!”一位长期喝普洱陈茶的资深老茶客感叹道。

“找不到”并非没有,但即便云南有这样的陈茶,也必然是凤毛麟角,这样的茶,除了难以被老茶客们挖到,自身也很难销售出去。因为云南本土没有品饮老茶的风气和习惯,没有消费基础和稳定的消费群体,加上好的老茶价格都比较高,而云南本地对老茶的消费水平较低等一系列客观因素造成了云南普洱陈茶的消费市场凋零的现状。

如何将原产地留存的优质普洱陈茶传递到爱老茶、懂陈茶的消费者手上,这是困扰在产、销两端的一大难题。

传统的方法是茶店经营模式,但眼下无论是街边社区的茶店,还是茶城里的茶店都过了最辉煌的年代,可以说是穷途末路,很难承担起将对眼的茶和对眼的人牵线搭桥的重任。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再好的产品没有深度宣传和特殊渠道,也是徒劳无功。

新的形势要求借助一个起点更高、维度更广和功能更全的平台来破题。这样牛X的平台有没有?

还!真!有!

近日,深圳福田区香蜜湖畔的水榭花都会所,出现了一家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这是国内首家以云南普洱陈茶为展品的专业博览馆。

▲ 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

令人称奇的是,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单纯以经营茶叶为目的的茶店,也不是仅供参观学习茶文化的公益博物馆,当然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茶空间或茶叶会所。云南的普洱茶,还是品类繁多数量可观的普洱陈茶,第一次在深圳高档小区以博览馆的方式呈现,吸引了茶叶界各方精英大咖们的眼球。11月20日开馆日,恰逢中茶号级·红标深圳首发签售会也在同场进行,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数百名茶友汇聚香蜜湖畔,目睹了一场精彩纷呈、盛况空前的茶宴。

在深圳建造的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其实就是一种“高-地”模式,“高”是指普洱茶销售市场的制高点,“地”是指原产地的普洱陈茶,所谓“高-地”模式,就是原产地的普洱陈茶和销售市场制高点通过合适的平台连接起来而创建的一种运营模式。

以下以原产地—平台—制高点的顺序对“高-地”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01

云南:普洱陈茶在原产地的现状

老茶市场还有一个奇葩现象是,作为普洱茶原产地的云南却是老茶稀缺区。这当然与云南和港台、两广之地的饮茶习惯有关。

历史上普洱茶消费市场集中于东南亚、港台、广东等地,云南普洱茶流向,一是少数民族地区,二是销往海外。

香港便是普洱茶流向海外的重要中转站,作为中国茶叶外销的重要地区,香港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茶叶贸易关系。香港、台湾同时又是内地普洱茶较大的消费市场。广东则地处岭南,受众多华侨华人及东南亚饮茶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的饮早茶文化对茶叶的耐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地理位置也靠近云南,大叶种的普洱茶,特别是消食去腻、降脂养胃的普洱陈茶,便成了广东人喝早茶自带的必选之物。

▲ 广州芳村茶城古桥茶街

作为普洱茶原产地的云南,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是没有喝普洱陈茶习惯的,大多数云南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普洱茶,90年代中后期,香港、台湾一带的茶人开始到原产地来收茶、制茶、推广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普洱茶重新在原产地焕发生机,普洱陈茶、老茶的概念也开始“入侵”到本土观念根深蒂固的云南人心中。随着外来资本的介入,普洱茶得到了全面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到2005年的云南,生产普洱茶成为主流,销售普洱茶成为主业,品饮普洱茶成为时尚。

以此为契机,普洱茶出现了产和销的两大阵营:港台粤一带购买、储存和销售他们热爱的老茶,原产地的云南源源不断地生产、消费和输出新茶,倒也各得其所相安无事。

这一时期,“普洱老茶”大热,大量陈年老茶从港台回流,后囤积于广东芳村、东莞等地,再从广东出货。芳村这座被普洱茶改变的茶城,成为东南亚最大的茶行业物资交流中心,成为“普洱茶价格的风向标”,而东莞则顺应时势成为赫赫有名的“藏茶之都”。

台湾茶人邓时海曾言:“喝熟茶、存生茶、品老茶”,作为普洱茶原产地的云南,却不会喝老茶,很少存茶,承担的仅仅是一个生产和销售新茶的角色,存生茶和品老茶的任务转向广东。在云南,正经的老茶凤毛麟角,而且仅在少数私人藏家手中,销售市场上的所谓老茶,大多由广东回流而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还有一些来路不正的假老茶,要找点靠谱的普洱陈茶犹如大海捞针,买到真正原产地普洱陈茶的几率,那就更低了。

02

平台: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

这个平台,既可以让爱茶之人,喝茶之人和藏茶之人轻易地找到心仪的普洱陈茶,又可以让存有原产地高质量陈茶,渴望与更多茶友分享、交流的藏家找到懂茶又懂人的知音。

据了解,这家筹建于2018年的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不同于普通茶店或会所,它有4个特点引人注目:

其一:馆内普洱陈茶品类较全。

▲ 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的圆形展台

陈茶博览馆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普洱老茶历史梳理最完整、品种系列最多、最完善的普洱陈茶博物馆,填补了国内普洱陈茶形象化、真实化、标本化、系统化、完整化的空白。其标本级普洱陈茶纵跨各个历史时段且覆盖云南各大茶区,馆内收藏的300多款极具历史意义和代表性的产品,真真切切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普洱茶产业发展的风风雨雨和历史变迁。品类丰富的不同年份普洱茶极大地为苦苦寻找普洱陈茶的发烧友或老茶客们提供了可选项。

其二:馆内普洱陈茶有量。

▲ 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部分展品

笔者在深圳陈茶博物馆现场采访过程中,江涛先生坦言:早在80年代末,他就开始经营茶叶,不过那时开的是百货店,所经营的茶叶也不是普洱茶,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时期随着港台和东南亚一带的茶人到云南来找普洱茶,才开始陆续进一些普洱茶货,后来开始专营普洱茶,恰逢中茶公司将商标下放到各家茶厂,做了中茶公司的劳动服务公司,这期间收购了大批各家茶厂做的普洱茶,同时应港台客户的需求,亲自到易武、勐海一带收料、做茶,但当时港台商人定制的普洱茶,但其间出了某些意外,一些茶未能全部出货,被迫留了下来…据了解,在云南有江涛这样经历的茶人很多,但后来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多次震荡,很多茶人要么改行,要么中途退出,手上的年份普洱茶早已出货变现,大浪淘沙,如江涛这般一直坚持做茶做到现在的茶人已是凤毛麟角。并非他先知先觉知道这些茶是能升值的宝贝,江涛是迫于无奈的“被存茶”,而正因江涛对普洱茶的这份热爱、执着和默默坚守之下,这些老茶因祸得福,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江涛先生的这一不同寻常的经历,成就了这批劫后重生的现象级普洱陈茶,成就了今天的普洱陈茶博览馆。可以说,他成就了茶,茶也成就了他。

其三:该馆普洱陈茶都可溯源。

▲ 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的方形展台

正是由于馆主江涛的特殊身份不同寻常的经历,这些产区不一,厂家不同,风格多样,年份复杂的普洱陈茶,江涛先生要么自己经手定制、收购,要么亲自参与制作,每一款茶的来龙去脉他都能娓娓道来,每一款茶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背后却是老茶人真实而艰幸的切身经历。

其四:以博览馆的形式呈现,既可以参观学习,品鉴交流,亦可购买收藏。

▲ 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普洱茶历史文化墙的号级茶时间线

博览馆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走廊和波澜壮阔的普洱茶文化历史墙,以及精心设计的VIP茶空间,带人穿越时光、领略经典和匠心,赋予普洱茶文化的深邃独特魅力。

03

深圳:普洱陈茶消费市场的制高点

▲ 位于深圳福田区香蜜湖畔水榭花都会所的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

笔者在深圳就“为什么把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建在深圳?”这一问题,先后采访了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馆长江涛先生,广东省茶叶流通协会李勇刚会长,深圳市茶叶协会会长、云南中吉号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世华先生,深圳市茶道协会创会会长林妙华女士,以及在深圳市打拼十余年的资深茶人老徐等云南、广东、深圳三地的茶界名人,现将采访内容摘录如下:

▲ 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主任、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馆长、“昆明仓”践行者、广东省国普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涛

江涛:“我们选址在深圳,一方面,是这边懂茶的人比较多,懂老茶的人也多,深圳的普洱陈茶消费群体有一定的基础,更便于我们对普洱陈茶的传播;另一方面,深圳喝老茶的氛围很浓厚,便于普洱陈茶的学习交流;第三,深圳也是普洱陈茶消费市场的制高点,有消费能力。”

▲ 广东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李勇刚

李勇刚会长说的很经典,他说,老茶难得,“是能喝的古董”,老茶是中国几千年茶与茶文化活的教科书,江涛董事长能把多年收藏而来,如此大规模的老茶分门别类系统、完整保存下来,搭建了一个集展示、品鉴、交流、分享、传播、学习和流通为一体的平台,将云南普洱茶历史发展脉络清晰梳理展示出来,更是难能可贵,广东是普洱茶的消费大省,深圳是普洱茶在国内数一数二的高端消费市场,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建在深圳,能让当地的茶人“爱上老茶”,实现“看得到”、“喝得到”、“喝得懂”这一梦想。

▲ 深圳市茶叶协会会长、云南中吉号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世华

把云南中吉号的运营总部建在深圳的杨世华先生也谈了他的看法:“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们见证了云南普洱茶在深圳从出现到普遍、从喜欢到爱上的整个过程,现在普洱茶在深圳人喜爱和消费的茶类中,占有比较大的分量,深圳人对普洱茶的热爱程度,在全国城市中,也是排在前列的。云南人的特点是踏实,而深圳人比较务实,我们云南人踏踏实实做的好茶,分享给务实的深圳人,很容易实现,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的建立,则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平台。”

▲ 深圳市茶道协会创会会长林妙华

深圳市茶道协会的林会长认为,作为土生土长在深圳的潮汕人,从小就目睹了潮汕人对茶的热爱,深圳是一个包容的城市,一方面天南海北的人群汇聚到这里和谐共处,另一方面对普洱茶的热爱也是包括了男女老少各个阶层。云南普洱茶陈博览馆建在这里,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以展馆的形式呈现了不同时期云南普洱茶的发展历程,浓缩了含金量很高的普洱茶文化,而且馆内展现了不同年份、不同产区、不同品牌的普洱陈茶,满足了各个阶层不同群体对普洱茶的需要,这也是一种深圳式的包容。潮汕人有一个特点是对吃喝较为讲究,对其它方面的要求则较为随意,对于食品类的普洱茶自然会高看一眼,舍得投资。潮汕人的一个特点是天生的生意人,说他们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超强的商业智慧毫不为过,一但他们发现高质量的普洱陈茶值得投资,就会毫不吝啬,果断出手。对云南普洱茶陈博览馆的潜力和前景,我十分看好!

▲ 云南古树白茶英雄美人茶创始人,视频号茶业领域创作大V,深圳资深茶人老徐

资深茶人老徐,则以一个深圳外来人的角度谈道,我来深圳打拼了10年多,更能代表80%以上都是外来人口的深圳人,本地的潮州人从小受工夫茶文化的熏陶,可以说是喝茶水长大的,功夫茶文化的基因已经完全融入了他们血液中,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染下,有一种先天的文化因素,他们对普洱茶是很自然且容易的。但作为大多数的深圳人,他们对普洱茶的认识是很浅显的,应该说基础很差,对普洱茶文化和陈茶文化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因为深圳人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有包容性,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态度是愿意接受;其二是务实,只要是他们认为好的东西,愿意尝试和学习,这就为陈茶博览馆在深圳的发展前景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 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前台

笔者从以上采访可以了解到,从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对茶叶的热爱和喝茶氛围,潮汕人的生意头脑和商业智慧以及从移民深圳的外来人的包容、务实等特质等方面无不说明,将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选择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据悉,馆址所在地福田区的水榭花都一带,又是深圳市的富人聚居的地段。而真正好普洱陈茶除了稀缺,价格往往也很昂贵,不是一般的消费者能够接受。据林会长介绍,这一地区的居民大多为本土潮汕人,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普遍较高,也就是说,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周边有着数量可观的潜在高端消费群体,将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建在这里,便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占领了普洱陈茶消费市场的制高点,这也充分说明了云南普洱陈茶博览馆创建者当初几经波折,最终选址在这里的良苦用心。

“高-地”模式,是一种在新形势下诞生的普洱陈茶特殊经营模式,它从产品的选取,平台的搭建和市场的定位三个方面对传统的买方和卖方进行了重组,以昆明仓为标准样的普洱陈茶为实体基础,以包容、亲民的博览馆形式为线下平台,以消费市场制高点的深圳为突破窗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优质闭环,一次性解决了“找老茶难”、“鉴老茶难”、“买老茶难”和“卖老茶难”等商家、藏家、消费者、爱好者困扰许久的诸多难题!

新的形势异常严峻,无论您手上拥有多好的产品,如果坐守井口固步自封,那是夜郎自大,危机到来只能坐以待毙,唯有勇敢地走出去,把阵地推向最前沿,把好东西直接送到最有可能也最有能力的消费者跟前,以最亲民、最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当是目前较为明智的一种选择。

诚然,“高-地”模式毕竟是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不能说它很完美,但到目前为止,它至少是一个让我下决心购买老茶的理由。

来源:国普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场让你喝懂熟茶的品鉴会——书院熟茶丽江品鉴会回顾

  开篇语

  主持人:解方老师

  这十多年从来没有专门做过一场关于熟茶的品鉴会,我们会将生茶和熟茶会搭配来做一场品鉴会,但是今天没有一款生茶,全是熟茶。而且我们今天要分享的内容也是从来没有讲过的,关于小堆发酵,关于离地发酵这些新的发酵方式,是这几年才兴起的,早些前就有这样的发酵方式,但为什么是这几年才兴起,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解方,云南人,彝族,出生于197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茶馆行业突出贡献人物,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茶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茶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普洱茶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副会长。
  丽江茶书院第258期专题品鉴会——普洱熟茶

  由于本次内容整理篇幅过长,下面会先列出在品鉴过程提到的问题作为提纲,方便大家查看。并以现场品鉴的产品为主线,四款产品分为四个部分,以产品特点为主延伸熟茶知识。(文末查看品鉴会完整视频)

  Q1:为什么会有小堆离地发酵?

  简答:最开始尝试做离地小框发酵就是为了解决堆味的问题。

  Q2:如何改变大部分人对熟茶口感单一的固有认知?

  简答:据经这几年的制茶经验我们可以做到每一款茶都有很明显的特点,跟生茶一样,当然我们不讲山头,每个产品之间的区别都是非常大的。熟茶也可以像生茶一样有自己的特点,而不都是一个味道。要降低大家对熟茶的偏见,误解,我们要从产品的基础款就开始做起,每一个基础款都能让大家觉得好喝,跟其他的熟茶不一样。

  Q3:如今市面上的名山古树熟茶是真的吗?为什么以前没有?

  简答:把堆味的问题解决后,大家发现小堆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量小,堆温也起得来。20公斤,40公斤都可以发,没有堆味并且损耗可以控制在10%。所以继小堆、木框、竹筐发酵出现后,这几年大家才会在市场上见到班章古树、冰岛古树这些名山头的古树熟茶。

  Q4:讲到产品【瑞云】对发酵水源的考究,那么勐海的水,特别是地下水用于发酵有什么特点?

  简答:勐海的地下水会造就汤感“软”的特点,我们喝勐海发酵出来的茶,不光是布朗山的茶,临沧茶拉到勐海来发酵与在当地发完全不同。

  Q5:熟茶发酵的程度是否对后期转化有一定的影响?

  简答:我们按10分的发酵成熟度来看,有的茶可能在8、9分,有的茶需要稍微有一点过,可能也是控制在一度这样比较小的空间。一旦超过这个度,叶底会没有韧性,就像干柴火,很干。另外一种是发酵的过轻,如果再往后存放,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会达不到我们对老熟茶口感温润度的要求。

  Q6:小堆发酵的堆温怎么起来?

  简答:小框发酵因为空间小,茶叶聚集在一起温度容易起来。小堆中心温度和外围温度不同,在翻堆的时候要把堆心很均匀的翻到外面,然后在进行补水,盖纱布,这样的话堆子的锁水、保温会比较均衡。

  Q7:有人说小堆发酵会出一种菌香,有没有这个说法?怎么来理解?

  简答:茶叶刚出堆的时候会带有菌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退掉。我们所说的菌香,其实就是微生物的味道。

  品鉴会内容回顾

  ---------------------------------------

  解方老师:

  我们邀请到了云南书泽院茶业公司的两位朋友,他们在熟茶发酵领域应该算是走在了前列,所以今天非常欢迎他们来到来到丽江茶书院,和大家分享我们前所未有的对熟茶新知识的交流、学习。希望大家通过茶会对熟茶新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接下来就把话筒交给许师。
  许师:

  谢谢大家。之前听说平湖秋月这边有很好的知识分享会,这次也是很荣幸收到解老师的邀请,非常感谢大家今天晚上的到来。其实做熟茶,我们一直说的是“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一辈人做熟茶的时候条件是非常艰苦的,所以后面我们改良,突破的新工艺都是在前辈们的肩膀上实现的。我们现在有条件能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他们留下来的宝贵经验,传授给我们才能有在熟茶上面更多的创新。

  书院简介

  公司简介:专做高海拔古树熟茶

  对高海拔的定义:海拔在1600米以上;

  古树茶的定义:树龄在200年以上;

  并对茶树生长环境有一些苛刻的要求,例如茶地与生活区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生活杂物、生活用水对茶树的影响;


  公司发展历程:

  2013年开始立项,到各大茶山了解古树茶的特点以及各大发酵厂了解熟茶发酵工艺的现状;

  2015年开始建立仓库以及毛料初制所,毛茶的制作工艺对普洱茶发酵是有非常大影响的,所以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初制所,改良毛茶制作工艺来达到我们发酵熟茶原料的标准。

  2016年探究拼配各大茶区口感特点拼配以及仓储要求的尝试

  2017年产品上市历经4年沉淀首次发售产品。

  2018年线下渠道铺建,建立勐海发酵基地;


  书院熟茶——好熟茶的基本要素

  原料要素:茶山和初制工艺

  发酵工艺——针对不同原料的不同发酵工艺

  仓储环境:不同茶品不同仓储


  书院熟茶——口感标准

  汤色清透不浑浊

  入口无渥堆味,无杂味异味

  下咽后无刮喉锁喉现象


  汤感饱满醇厚口感滋味协调

  汤水融合度一体

  耐泡度在十二泡后汤水依然不寡

  叶底柔韧性佳


  千堆古树熟茶发酵计划

  建立勐海发酵实验基地,涵盖普洱茶各大、小产区,也包括境外缅甸,老挝。每一个寨子我们会尝试用不同的工艺去发酵,三种工艺发酵呈现出来的口感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哪种是最适合这个山头的发酵方式,这就是千堆古树熟茶发酵计划的核心。

  在我们的制茶观念里,不是每一款茶做出有特点来就可以。我们要找到熟茶口感的平衡点,需要在拼配上有一个考量,在这些不同的堆子发酵出来以后,我们在口感呈现方面会有一个自己的预判。从发酵出的堆子里选出适合的进行拼配,找到我们预计的口感。相对应的发酵的数据与样茶会在每周进行品鉴,供大家分享,参考。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传统工艺发酵,小堆发酵,小框,木地板,竹筐各种工艺的一个基本情况。为什么会有小堆、离地发酵?最开始是为了解决堆味。以前所发酵的熟茶都是在水泥地板上成山一样的堆子,几十吨发酵。在发酵过程中翻堆就很耗费时间、人力,熟茶发酵时的堆子中心和外表温度是不一样的,加上翻堆时需要洒水,会渗透到最底层很难散发掉,那么翻堆不均匀的话接触到水泥地板表面的那一层茶叶容易产生味道,在接下来的5、6次翻堆中,带有味道的底层茶叶会与其它部分的茶混在一起,造成我们所说的“堆味”。
  最开始尝试做离地、小框发酵就是为了解决堆味的问题。假如堆味要散尽的话,可能在潮湿的地方放需要2-3年,在昆明需要放4-5年。也就造成了大家早些年认为熟茶不好喝的印象。所以近几年,大家都想办法在工艺上解决这个问题。
  把堆味的问题解决后,大家发现小堆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量小,堆温也起得来。做过普洱生茶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古树茶、名山头的生茶,是非常贵的而且量也不是很多,如果还是按照以前大堆发酵的方式来做名山古树的山头茶是不可能的。

  首先,几十公斤、一两百斤的量制茶师会说温度起不来;其次,是发酵时候的损耗,从目前来看传统工艺发酵损耗率至少在20%,也就是说十公斤的茶,至少有2公斤是损耗。作为名山头的茶来讲商家是很难接受这个亏损的,而且量非常大。那么小堆发酵工艺出现以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0公斤,40公斤都可以发,没有堆味并且损耗可以控制在10%。

  所以继小堆、小框、木框、竹筐发酵出现后,这几年大家才会在市场上见到班章古树、冰岛古树这些名山头的古树熟茶。
  产品介绍

  品鉴分享

  瑞云
  使用易武茶发酵,我们在发酵水源上做了一个尝试。

  大家知道发酵水一般都是发酵厂附近的井水,自来水。但这次不一样,我们用布朗山的山泉水进行了第一次的翻堆洒水,第二次我们用了发酵厂旁边一个傣族村子的井水,两种不同的水源发酵同一个茶。发酵出的口感和只用一种水源发酵的口感是完全不一样的。体现在喝茶时的水路和绵柔度上,这是我们今天要喝的第一款产品。

  玉露瑶
  这是我们今天要喝的第二款产品;

  这款茶我们要想要体现的是拼配的融合度。

  原料选用了三个地方的茶:坝卡龙、勐宋、易武;三个不同的茶分别发酵,出堆以后我们再进行单饼称重拼配,而不是三个堆子匀堆拼配。比如一饼茶357克,按照一定配比单饼拼配。所以这款茶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款,具体口感大家待会可以品鉴一下;

  龙吟
  这是我们今天要喝的第三款产品;我们的标杆产品需要什么要素:古树、春茶、名山;我们能做这样的产品其实就是得益于新工艺的普及,对新工艺、老工艺上的改良。保证了很多传统工艺优势的前提下,我们在数量跟这些要素把控上,能够做出在以前制茶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就是最好的时代,我们可以有条件有技术去做顶级的熟茶;

  合味·甘
  这是我们今天要喝的第四款产品;这款产品我们想体现的是,我们把熟茶的三种最基本的味道:苦、香、甜,独立分开,根据个人口感去调配。

  以前去买产品其实是商家已经做好了的,它是什么味道就是什么味道,我们把三种原材料交给大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喜好,根据自己对拼配的理解去采用不同的配比方式,拼配一款自己喜欢的熟茶;同样的一款产品,你今天可以是一种味道,明天不同的配比又可以是另外一种味道。所以我叫它熟茶口感的调色盘。这是一款很有意思的产品,也是希望大家能正面的去了解熟茶的拼配。就像我们说纯料和拼配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个人的喜好不同。

  解方老师:

  今天我们提到的几个关键词:小堆发酵、木地板离地发酵、木框发酵等这些词在5年前,对于我来讲都没有听到过这些概念,可能有些商家早就在做这件事情,但是这个概念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特别是要把它风行起来。

  为什么说风行,这两年在勐海做小堆发酵的特别多,刚才许师也说到了一个关键点,为什么要用小堆发酵的方式去做熟茶?是因为我们对高品质的熟茶有了需求,可以用古树茶,甚至是古树的春茶来发酵做熟茶。
  在以前是不可能的,20年前在我做普洱茶的时候,我们喝的都是种植时间在2、30年的台地茶,而且还不会是春茶,基本就是夏、秋茶,几十吨发酵的熟茶。这种产品做出来,就是我们一直停留在大堆批量发酵熟茶的概念,但是这几年突然冒出一个30公斤,50公斤都能发酵的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于是我们找到了原因,我们对高品质熟茶的需求,有了这个需求才有人敢冒这个风险,去做高品质的熟茶,甚至用老班章、冰岛、昔归很多名山茶来做小堆发酵的尝试。

  但是我在三年前,在勐海我就喝过好几个小堆发酵度的,当时我看不上的,说明当时并不成熟,你找不到好的感觉。哪怕用好的料子,因为工艺的不成熟,导致我们喝到的很多名山古树熟茶没什么亮点。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就拿书院来讲,从2017年,18年到19年,他们的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成熟,一年比一年好。
  前几天我也去了一次昆明,也在朋友的店里喝到了现在她们做的一些不管是大堆、小堆发酵的熟茶,她们的工艺都比以前好了很多。

  几十年前,我们喝熟茶都会喝到堆味,为什么有些人不喝熟茶,就是讨厌那个堆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几年的仓储,当然在不同的地方仓储,退堆味的时间会不一样,可能在广东会退的快一点,在云南会慢一点因为跟温湿度还是有很大关系。当3年5年后堆味退掉好熟茶就好喝了。

  但是现在的工艺做出来新茶就好喝,我们就不用考虑需要放几年再喝。现在我们喝的瑞云,我想问一下小玉是去年发酵的还是今年发酵的?
  玉老师:

  这款茶的原料我们是2017年发酵的,18年上市的一款茶。刚才许师也介绍这款茶是用不同水源,它的原料基底是选用易武茶,大家经常喜欢喝易武茶,那易武茶的特色就是“香扬水柔”,在上市之前,我们也试过很多的方式发酵易武茶,另外就是水源选用。
  我们知道普洱茶发酵必须要有菌种的参与,不同的水源它的菌种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发酵这款茶之前,我们用了两种水源,一种是布朗山山泉水,我们在下堆之前撒的水是布朗山山泉水,这种水提供的就是茶叶的鲜爽感和香气,所以大家喝瑞云这款茶前两泡感觉就是香气很突显,很清爽的甜香味。有类似新鲜松木撕开的清香味,又有类似果酸的微微酸韵,也可能是布朗山山泉水给它的一些滋养。

  在翻堆补水时用的是低海拔的傣族寨子的井水,大家在喝茶的时候甜韵会好一些,所以我们保留7-8次翻堆补水用傣寨的井水,保留了易武的甜爽感。所以这款茶在4、5泡以后韵味、细腻感、甜滑感就一直很绵长。最后收尾起堆的时候,我们又用回了布朗山山泉水。

  这款茶应该算书院比较有代表性的基础款,目前书院产品体系分为苦、甜、香,瑞云比较能代表甜茶系的产品。
  解方老师:

  这款茶的特色是在于用水,我们知道一般发酵熟茶不会在水源上这么折腾,在哪里发酵就用当地的井水或者山泉水。我记得2009年第一次去勐阿镇的一家茶厂参观的时候,我和老板开着皮卡车到山上用大的塑料桶拉山泉水,再用抽水机将水撒在堆子上。我当时就问她,你这个自来水也是山上引来的,你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劲跑到山上去拉水。她说这个就是关键点,据她经验只有山上那股水(自涌水)发酵出的茶,口感才是最好的。

  所以近几年会有那么多人去勐海做熟茶,这跟勐海的水有很大关系。这个让我们的许师来介绍一下,勐海的水,特别是地下水有什么特点?
  许师:

  我说一个典故,勐海茶厂也就是现在的大益,据说他们的水井不发酵的时候是锁起来的,我们所谓的“勐海味”,跟发酵用水是有很大关系的。当然还有他们发酵的老的菌种,他们发酵池里的菌种发酵了那么多沉积下来形成了独有的味道,就是他们的水和菌种。大家都去勐海发茶,首先勐海昼夜温差高,我们发酵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温度,温度起不来就不行。比如说发酵出来的茶没发熟,它会发酸,但是如果温度太高,就像我们说炒糊了一样,叶底会没有韧性。勐海中午的温度很高,昼夜温差高,这两个点注定了在勐海发茶你只要不是很粗心大意,堆子的中心温度和对外温度温差不会太高,而且不会发不熟也不会焦化。

  勐海的地下水会造就一个软的特点,我们喝勐海发酵出来的茶,不光是布朗山的茶,临沧茶拉到勐海来发酵与在当地发完全不同。勐海的水对于发酵是很有利的,虽然说是地下水,遇到雨季的时候会带来很多山上的东西,沉积到水井,比如矿物质,微生物,对于菌群的滋生速度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我们在昆明发酵,温度问题能解决,但是同样的茶,同样的温度,同样的翻堆时间,所有东西都是一样的,只是水不一样,发出来的茶是完全两种概念。所以我们把厂建在勐海也是对水源的考量。在勐海用地下水也好,山泉水也好,可能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但大方向是一样的。我们在临沧也发酵过,用临沧的水来发酵会偏硬,而且会有微微的酸感在里面,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发酵方式,那个酸味是没办法避免的。在我们的理解里肯定是水的问题,我们把茶拉到勐海发酵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水在发酵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解方老师:

  我们通过这款茶,突出了一个知识点:水对于发酵的重要性;刚才许师已经讲到了,同样的原料,同样的人,同样的发酵方式,你换一个地方发酵就出不来那个味道。

  我们在喝完茶以后有一个习惯就是看叶底,一个是可以看出茶的选料,一个是看发酵的工艺,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这款的品质,虽然熟茶新茶可以喝,但它也是适合存放的一个茶类,有些茶是可以多存一些时间,口感会更好。有些茶是已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发酵度,那么它后期的转化空间相对会小一点,有没有这种说法?
  许师:

  我们拿生茶来做比较,生茶杀青时锅温、炒制的时间炒的轻或者重或者炒糊,这些跟我们熟茶发酵度其实是差不多的。根据一款茶的特性,对一款茶进行适度的发酵,保持它的特性。我们按10分的成熟度,有的茶可能在8、9分,有的茶需要稍微有一点过,可能也是控制在一度这样比较小的空间。一旦超过这个度,叶底会形成一种我们说的发烧了,糊掉的情况,没有一点韧性,就像干柴火,很干。如果没有发透,就会看到类似生茶微微发红的叶底,这就是成熟度不够,如果再往后存放,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会达不到我们对老熟茶口感温润度的要求。

  所以我们在发酵程度上的控制是很严格的,既要有存放转化的空间,在喝的时候又是刚好的。

  PART2

  解方老师:我们第一款产品就喝完了,接下来第二款产品是玉露瑶;

  玉老师:今天喝的三款茶,是我们精心挑选的比较能代表书院的发酵方式,拼配方式以及发酵水源选用的产品。玉露瑶这款茶是2017年发酵的,一会大家喝这款茶的时候,可以和瑞云做一个比较,这款茶的特点是在于选用三款不同名优山头的茶拼配的。
  一个是布朗山的坝卡龙,大家都知道,布朗山的茶气,韵会比较重一些;第二个是易武,易武主要是甜润会比较持久,最后用的勐宋,勐宋的香气会比较持久。刚才许师有所介绍这几个原料不是同一个堆子发的,而是不同原料选用不同发酵方式。比如勐宋,我们要保留它的香气,所以我们在发酵的过程,发酵时长就相对要短一些,可能正常的要60天左右,勐宋时间就短一些,可能50天我们就要出堆,坝卡龙我们要保留滋味的浓郁度,可能发酵程度会重一些,再加上易武。

  发酵出来以后,我们再根据这款茶的口感特色进行茶叶的拼样,造就了玉露瑶有香、有甜、有滑、滋味浓郁的特点。对于书院来说这款产品比较侧重在产品的原料拼配上。
  解方老师:

  第一款产品瑞云用的是易武料,特点是用不同的水来尝试发酵。

  第二款雨露瑶的特点是拼配,拼配在熟茶里面是比较常见的方式,以前的拼配方式更多的是不同等级的拼配,比如说我们的盖面茶,用的是一级或者特级,底茶用的是三级五级七级,是不同级别的拼配。现在做名山古树熟茶,我们采用的是不同地域原料的拼配,这种拼配方式我们在生茶里面比较常见,但是在熟茶里是比较新鲜的,因为这个理念之前是没有的。

  通过今天品鉴,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重新认识熟茶工艺,现今阶段发展的一种现状。这是我在其它品牌没有听到的理论。包括产品,也没有喝到过类似(玉露瑶)这种跨区域拼配的产品。所以待会我们通过口腔,味蕾去感受他们这种不同工艺做出来的茶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也许会刷新甚至推翻你之前对熟茶的印象。
  许师:

  接下来我们可能会尝试一个放了15年的毛茶发酵,他发酵出来是什么样的味道,这是我们今年下半年的一个计划。15年的老生茶已经有了一定的转化,那么它的发酵时长,首先按照我的预想它可能已经发过酵了,可能30天,20天就出堆了,也有可能是20天还出不了堆,我们会分成时间长的,短的时间再长一点的三个堆子来发酵。看看老毛茶发酵出来呈现的味道是什么样子。

  解方老师:

  书院敢于各种各样的尝试,是因为我们有了现在的小堆发酵技术。通过小堆发酵,我们引出了对这个产业非常有贡献的新技术,对未来普洱熟茶的领域是一种非常大的促进。

  PART3

  第三款产品:龙吟

  玉老师:前面的玉露瑶是许师的心头爱,这款茶是我的心头爱。我口味偏重一些,这款茶我们一直说是书院的标杆性产品,能代表书院的原料、工艺、仓储的三维一体的产品,用的是班章茶区原料发酵的茶,前面两款是离地发酵,这款就是小竹筐发酵。
  昨天我们到丽江的时候,解老师也有和我们探讨小堆发酵的堆温怎么起来?

  熟茶发酵必须要有温度的控制,大堆体积大,补水的时候锁水的能力更强。小框中心温度和外围温度不同,在翻堆的时候要把堆心很均匀的翻到外面,然后在进行补水,盖纱布,这样的话堆子的锁水、保温是比较均衡的,做出来的茶口感就会更丰富一些。按照传统的发酵工艺来说它的发酵时长应该要更长一些。正常应该在60天左右的时间,这款茶为什么可以说比较能代表书院的标杆性产品,书院产品分三个体系,苦甜香,这款茶你可以喝到明显的苦,明显的香,也可以喝到明显的甜,综合度是最好的。
  解方老师:

  把一款产品各方面都融合在一起,不单是对原料的选择,还有对工艺的把控,这都是很难做到的,这就是只有用心的人,当然还需要掌握一些核心技术,才能做出不一样的东西。

  说到小堆发酵和大堆发酵的香气,其实很多人没有太注意。我这段时间对比喝的比较多,它是有区别的。对于书院来讲,这种小堆发酵的香是怎么来形容的呢?
  玉老师:

  小堆保留了茶的鲜爽感,所以你闻起来比传统大堆鲜爽一些。大堆发酵堆温更高,发酵的时长稍微短一些,陈香味会更明显,更持久,我们所谓的熟香味。小堆的话更多的是含有木香的基调,如果是按照传统的大堆和小堆来辨别的话,两种香气是比较明显的区别。

  解方老师:

  那么也有人说小堆发酵会出一种菌香,有没有这个说法?怎么来理解?
  许师:

  有,刚出堆的时候会带有菌香。菌子刚采下来的那种味道,跟堆味不同,它比堆味更清扬一些。不像传统工艺发酵的堆味闻着感觉很刺鼻。菌香也是在刚出堆的时候才会有,需要把茶放开以后才会觉得是正常的。当我们发酵发到6、7成的时候,菌香味是最浓的。如果大家在市面上还能喝到菌香味的茶,那肯定是成熟度不够的,要不就是刚出堆。

  解方老师:

  那也就是说这种菌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退掉。其实就是微生物的味道。接下来我们也到了今晚的第四款茶,我们特意挑了【合味】里面的甘来,比龙吟稍苦一些的一款茶。

  PART4
  玉老师:

  合味这款产品是熟茶的调色盘,刚才我们喝的两款产品,都是我们已经配比好的。但是这款茶名字如名字一样,苦、香、甜三种滋味都包含在里面,你可以单一的喝,品一下熟茶不同的滋味,也可以根据你的喜好配出你喜欢的口感。
  许师:

  做这款茶的初衷其实也就是想让大家更多的了解熟茶拼配,自己也可以尝试拼配,去发现自己喜欢的口感特点。像我个人肯恩喜欢融合度好的,各种滋味都有但不会很过,在一个平衡点上,希望在家也去做一些这样的尝试。以后我们也会做类似合味这样的产品,比如说如何让大家感受到什么叫“醇厚”,什么叫“顺滑”,什么叫“糯”,汤感上的东西我们以后也会去研发。有的茶可能感觉很醇厚,你能感受到它的压舌感,也希望大家去多感受,其实熟茶也有各种各样的口感。

  ---------------------------------------
  之后是自由提问环节,时长2小时的品鉴会差不多会到此就结束了。正值金秋的丽江,很美,但由于海拔高,空气还是有些阴冷,秋冬之际,正是喝普洱熟茶的好时节。也非常感谢丽江茶书院提供这样一个专业的普洱茶知识交流平台,让更多喜欢喝普洱茶,想了解普洱熟茶的人结识到书院熟茶,并通过本次品鉴会对熟茶的小堆发酵以及熟茶口感的多样性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不是熟茶不好喝,而是好喝的熟茶可遇不可求”。相信看完上文,你对近几年兴起的熟茶新工艺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若有不足之处还希望大家指正,补充。

普洱茶江湖:假与真的角力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凤凰周刊智库」(id:fhzkzk) 授权转载

记者|孟繁勇 编辑|崔世海

普洱茶市场上,老茶造假、年份造假、古树造假等手法多样,触目惊心。茶文化学者吴疆甚至断言,普洱茶市场上,凡是号称百年的老普洱茶,99.99%都是假货。而号称自己的产品为古树茶的,是真货的可能性连0.1%都不到。


货车沿山间道路行驶,两个小时后,一批价值50万元的普洱茶被送进地下30余米深的溶洞。工人忙碌,运送茶饼,货架按照年代不同摆放,标注的时间,分别是清代、民国时期、直至2000年。


溶洞内烧碳火,货架下清水流过。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这批普洱茶将在溶洞内存放三个月至半年时间。 溶洞内形成的特殊环境,兼之闷熏效果,普洱茶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王军告诉《凤凰周刊》,这批茶将在一个月时间内慢慢退仓,转到一个相对干爽的条件下,通过特殊的方法,去除浊味浊气。通过自然温度的落差,价值不菲的假普洱老茶便做旧完成。


做旧完成的假普洱老茶,手法干净,包装、饼形甚至口感与真老茶都相同。假茶年份分别从清代至2000年不等,随之价值不同。比如说,市场上88青饼价值13万元左右一片,而做假的成本,一片不到100元。而价值上百万的百年老普洱茶,成本也仅仅5000元左右。


由此,成本约50万元的这批普洱茶,摇身一变,成为总价值超过5亿元的假普洱老茶。这些假老茶不会一次性放出市场,而是慢慢销售。王军说:“老茶的价格透明,大批老茶问世,是会引起怀疑,并会破坏老茶市场。因此,每年都会做假老茶,每年也会放一批假老茶出去,不会集中出售。”


能够造假老茶的人,被称之为大庄家,这些人手里有真正的老茶。王军介绍,老茶的价值高昂,一般人接触不到。而能够造假的人,手里都会有真货。他们通过种种手法,或是放在产地附近的溶洞,或是放在防空洞,制造一个密闭的高温高湿环境,已经形成一个隐秘的地下产业链。



目前,云南省正在推进普洱茶放心消费专项行动。2018年12月18日,西双版纳勐海县查获4662.5公斤的392.5件茶叶产品,其外包装上标有“老班章”、“班章古树”等字样,相关负责人却提供不出原料供应产地的证明、生产加工记录,被执法人员查扣,成为“普洱茶放心消费”行动全省第一案。


《普洱茶营销》一书作者、茶文化学者吴疆认为,普洱茶市场上,凡是号称百年的老普洱茶,99.99%都是假货。而号称自己的产品为古树茶的,是真货的可能性连0.1%都不到。     


普洱茶市场上,老茶造假、年份造假、古树造假等手法多样,触目惊心。但在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邹家驹看来,这些假普洱,仍然并不是危害程度最严重的现象。
按照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年发布的普洱茶标准(DB53/103-2006),普洱茶被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但在标准制定时,将生茶纳入普洱茶标准曾引发很大争议。至今邹家驹仍认为生茶不是普洱茶。他说:“直接饮用生茶非但对人无益,恰恰相反,喝生茶对人体有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生茶不是普洱茶?


茶室优雅,清音悦耳。27岁的茶艺师陈兰兰在为客人冲泡茶水,因工作的原因,她每天至少要喝七八泡普洱茶(生茶)。但每次品饮普洱茶(生茶)之后,都会出现胃部痉挛的情况。随着喝茶数量的增多,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并且会出现气虚的症状,讲话没有力气。


与陈兰兰同样身为茶艺师的何佳,是四川德阳人,她比陈兰兰大七岁。长期品饮普洱茶(生茶),经常会出现头晕、手抖、月经不调等症状。最初她以为是贫血,手抖,如同低血糖反应,但没有发冷汗的情况,只是莫名的头晕。尤其是在女性生理期,喝完普洱茶(生茶)之后,月经量会越来越少。


饮用普洱(生茶)之后,胃痛、头晕、手抖、月经不调等症状,在茶艺师群体中常见。陈兰兰与何佳一直以为是生普洱茶性寒的原因,并没有过多在意,直至听了邹家驹关于普洱茶的讲座,才明白,上述症状,与普洱茶(生茶)中含有的EGCG(Epigallocatechin gallate)过量摄入直接相关。


两个人相继停止饮用普洱茶(生茶),一周之后,胃痛、头晕、手抖、月经不调等症状再也没有出现。何佳说:“有了切身体验,才知道普洱茶(生茶)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影响,此后再也没有喝过,身体慢慢恢复了正常。现在,建议身边的朋友、顾客,尽量不要直接喝普洱茶(生茶)了。”


什么是EGCG?为何摄入量过高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EGCG,(Epigallocatechin gallate)即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绿茶茶多酚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从茶叶中分离得到的儿茶素类单体。EGCG在茶多酚中占50%左右的比例,云南大叶种生茶的EGCG含量为15%以上,小叶种EGCG含量仅为5%左右。


邹家驹介绍,美国曾追踪了216例肝中毒案例,研究之后,锁定茶叶中一种叫做EGCG的物质, EGCG摄入量过多,会对肝和肾造成伤害,并引发呕吐、胃难受等症状。


在国内关于EGCG的研究,有安徽农业大学的王东旭,他发表的论文《褪黑素保护高剂量EGCG引起的小鼠肝毒性及其分子机制》表明,EGCG发挥生物活性功能与其促氧化作用和所使用的剂量相关,往往取得良好效果依赖于高剂量。


但临床上发现口服高剂量绿茶多酚提取物出现副作用,例如肝中毒、恶心、腹痛和腹泻等,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认为肝毒性靶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细胞模型、动物模型和流行病学上均发现高剂量EGCG具有毒性特征,尤其是肝毒性,并阐明其毒性特征归于其促氧化作用。


邹家驹曾与王东旭讨论EGCG的安全量值,王东旭认为,根据肝脏代谢能力,不同人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也是不同的。以亚洲人的体质,若每日超出400mg就可能有风险,每天摄入200至400mg为宜。


邹家驹说:“这样看来,两杯(200毫升/杯)普洱茶(生茶)就超量了。”


生茶中含有大量EGCG,长期过量饮用会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在(熟)普洱茶中,则不含EGCG,饮用安全。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云南昆明茶厂加工普洱茶渥堆过程的跟踪测定,云南普洱茶在渥堆过程中茶多酚含量逐渐减少,渥堆结束时(即第45天),儿茶素总量与茶多酚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即随渥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


至渥堆完成时,样品一、二的儿茶素含量分别减少了75%和81%,堆表叶中茶多酚与儿茶素的减少率均略大于堆内。对样品二的儿茶素组分分析表明,酯型儿茶素(EGCG/ECG)无论是堆内或堆表,在渥堆过程中均剧烈减少,至渥堆完成时已不能检出。


邹家驹表示,普洱茶定义为经过发酵的茶。从茶叶分类上来看,没有经过发酵的茶,不能被认定为普洱茶。而云南地方标准普洱茶,制定的普洱茶(生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所以不能认定为普洱茶。


生茶到底是不是普洱茶?实际上早在2006年,云南省制定普洱茶标准时,便已经在专家组中引发争议。邹家驹当时亲身经历了全过程,第一次会议因争议过大,经过一个多月的讨论,最终也没有出结果。  

 
第二次会议时,更换了专家组的主要负责人,每个人发言的时间,只有两分钟左右。邹家驹回忆,当时省外专家骆少君开门见山的表明态度,生茶进入普洱茶标准,是云南人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是在误导市场,误导整个普洱茶行业。话没有说完,当时的一位领导说,这次会议要多听本地专家的意见,让地方专家多发言。


一些老专家当时就表明态度,将生茶纳入普洱茶标准,将会危害云南普洱茶行业,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但在当时这些意见未被采纳,普洱茶标准通过了。


普洱茶标准正式实施之后,邹家驹仍然在寻找直接证据,以证明普洱茶(生茶)对人体有害,直至在国外看到EGCG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相关研究报告。他于2017年向云南省相关部门,再次提出将普洱茶(生茶)剔除出现行普洱茶标准的建议。


一位云南副省级领导看到建议书大吃一惊,但私下里和邹家驹交流,认为普洱茶产业规模庞大,涉及面广,修改普洱茶相关标准,要逐步推进。目前,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2006年颁布的普洱茶标准仍在实施。


12年过去了,如今,普洱茶(生茶)的价格比普洱茶(熟茶)还要贵,市场规模超过几十亿元,但不能因市场因素,就漠视了生茶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邹家驹表示,长此以往,云南普洱茶产业将受到消费者质疑,为什么普洱茶(生茶)明明对人身体有害,你们还在误导消费者直接饮用?因此,修改普洱茶现行标准,势在必行,宜早不宜迟。 


 假老茶的花样


普洱茶的江湖中,造假方式多多,其中之一,是把其他不是普洱茶的茶叶,当作普洱茶来制作、销售。邹家驹介绍,普洱茶,只能以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才能被称之为普洱茶。


而有一种假普洱茶,使用的是烘青原料,本来只能用作煮茶叶蛋,品质远不如普洱茶,但因价钱低廉,在业内经常被用作制作普洱茶的原料。邹家驹表示,普洱茶炒热之后,烘青做成的茶卖不掉,价格越来越低,于是便出现了冒充大叶种晒青茶,来制作普洱茶的现象。从外观上,很难辨别,区别烘青茶与晒青茶的关键,则是晒青原料制作的普洱茶,汤色泛黄,苦涩感重,越喝越干。


此外,历史做假、年份做假、包装做假等等,已经成为普洱市场上假老茶制作的普遍手法。邹家驹介绍,普洱茶市场上备受追捧的茶之一,是普洱老茶,比如福元昌圆茶、同庆号龙马商标圆茶、百年红标宋聘号圆茶、1950年代红印圆茶等等。这些老茶每饼价值数十万元至百万元不等,因此也成为造假的主要对象。


1985年,云茶公司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

造假的第一道手续,便是上述老茶的包装。一套齐全的内外包装,甚至是年代久远的烂纸,也会被卖到数千至上万元一张。这些真的包装,会被用来模仿造假。不同年代老茶的包装纸,纸的纹路、字体、字母的区别、间距,包括印刷方式各不相同。


有了真纸作为比对标准之后,印刷出来的包装纸,贴在玻璃上,密封起来,通过特殊调制的烟熏生成旧色,加上水汽的作用,三天左右的时间,一张老茶包装纸便造假完成。王军表示,现代造纸技艺,会加入荧光物质,因此纸张造假辨别的方式之一,是使用荧光灯。但现在造假者发现使用荧光灯会辨别真假之后,造假完全按照以前的老茶纸手工制造,因此几乎难以辨别包装纸的真假了。


包装纸难以辨别,在吴疆看来,识别真假困难增加,则只能通过逻辑推断辨认。从包装的手法上,老茶的包装手法和现代不同。比如说,上世纪80年代,勐海茶厂的产品,有一把抓、三把抓的包装手法。吴疆曾遇到一批假冒2000年之前的老茶,357克/片 7片/提市场上可卖到五十万元,货值总价近亿元。那批假冒老茶,无论从外观、包装与真老茶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是茶饼细微的差别。


班禅1986年到云南下关,假货和故事都编成了1980年。因此这款茶是假货。


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之前的茶饼,压饼的磨具极为特殊,茶饼是不规则的圆,边缘一边厚一边薄,被称之为泥鳅边。此外,茶饼背窝中心是顶上去的,俗称斜背窝。吴疆说:“这种假老茶因此被辨别出来。但如果造假者知道被识破的原因所在,重金购得或仿造压饼模具,那就很难辨别了。”


辨别假老茶,在本刊记者接触到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几乎比古董行识假还要困难。现在制假技术越来越高明,有时候辨假,还需要丰富的断代知识。有一次,吴疆辨别一批上世纪60年代的老侨销圆茶,价值超过6000万元。他发现从记录上来看,1950年代的云南各茶厂,没有生产过上述产品,现在出现1960年代的侨销圆茶,那么肯定为假。


吉幸牌商标注册于1990年代初,茶上却写生产于1982年6月16日。


有人质疑,吴疆为此解释,1973年重做七子饼,官方记录上有一句话,叫做恢复生产。他说:“从‘恢复’这两个字,我们可以知道,如果1958年至1973年间曾经生产过侨销圆茶,那么就没有必要提‘恢复’二字,说明这个时间段内是空白,云南各茶厂没有生产过侨销圆茶。”


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茶厂需获得云茶公司批准。省公司没有批准成立过云南省巍山县五七干校砖茶厂。

吴疆接着追查,发现这批茶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茶,经过30多年的自然陈化,从汤色口感方面,和市场上销售的1950年老茶相差无几,无法辨别真假。但将假老茶时间提前20年,销售价格相差超过三十万元一提。


吴疆介绍,不同年代的老茶,口感标准不一。现在遇到假老茶,如果年代上无法判断,那么只能推断,比如说色素是挥发性物质。老茶一开始,是茶黄素介入,茶汤发亮。经过一个时间段,茶褐素介入,这时茶汤是红褐色,俗称酱油汤色。再过一个时间段,则茶红素开始发挥作用,而50年的老茶,汤色发亮,茶汤发红。


本应由时间自然陈化发酵的老茶,现在也能够通过特殊的手法造假,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王军介绍,老茶里加化学原料,如尿素、福尔马林等做假,普洱汤色会变得如同1950年老茶。造假的大庄家,都会在实验室里,不断用化学品实验,什么样的配方比,会造出1920、1930、1940、1950年,甚至是百年老茶的汤色。曾经有一款百年红标宋聘号圆茶的汤色配方,被卖出90万元的天价。


陈文义在云南易武收茶、制茶超过15年。他的一个企业家朋友,曾在北京马连道购得一提宋聘普洱老茶,价值100万元。但后来待客品饮时,有行家告诉朋友是假老茶,找到销售方退货,商家不退,最后将销售方告到法院。


普洱茶行业,业内没有相关鉴定真假的机构。企业家辗转请托,找到一位手里有百年宋聘普洱老茶的人,他带着老茶登门,听到一个婉转的回答:“你买的这桶宋聘,和我手里的不一样。”和真的不一样,那么便是假老茶。


陈文义介绍,但这个人的证词,法庭却没有办法采信。这件官司打了一年,最后庭外和解了。至于具体赔了多少,有没有赔,买货的人和卖货的商家,谁都没有说。只是那位企业家朋友,再也没有待客时用这款百年宋聘。


陈文义说:“宋聘号老普洱茶的官司打不赢,原因就在于普洱老茶不同的仓储条件, 会出现不同的味道,口感千变万化,难以判断真与假。”


而在普洱老茶市场,就算是辩认出假老茶,买的人不会承认,卖的人更不会承认。吴疆介绍,6000万元的普洱老茶,尽管他判断为假,但买的人不认账,卖的人也不认账。他说:“明知是假,也不会认账,其中涉及到巨大的利益关系,一句真话,千万资金就没有了。不承认,这些老茶的价值还是6000万元,还可能有人接盘;承认了,货彻底砸在自己手里。


 新茶做假的秘密


普洱老茶假真难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有些大庄家造假。王军说:“手里有真老茶的人,才有可能造出真假难分的老茶。这些人毕竟不多,因此普洱市场上造假最多的、最为普遍的,还是新普洱茶造假,最为常见的则为古茶树造假。”


普洱市场上打着古树茶旗号销售的茶,99%为假货。吴疆分析,百年以上的老茶树,被认定为古茶树,这些古树茶每棵年产量不到一公斤。比如说冰岛普洱茶(云南省临沧市勐库镇冰岛村,所产古树茶被称为冰岛普洱茶),老茶树不超过100棵,产量只有100公斤左右,市场上却冒出来10吨的冰岛普洱茶,这里面有多少是真茶?


陈佳则在易武、曼松等地收茶、制茶时,几乎走遍了当地的村寨。曼松贡茶茶区录属于古六大茶山,历来为市场追捧。陈文义来到曼松寨,寻找真正的古树,是在王子山里面。


请当地村民引导,陈佳曾往返10个小时走进深山,实地考察古茶园。但现在,一人多高的茶树,在不断移栽进老寨茶园。这些新移栽的茶树,种在了古茶园,冒充的是古茶树。那么从古茶园采下的茶叶,制成普洱茶,算不算真的古树茶?这就是典型的古树造假。


不仅是曼松古树茶,普洱茶市场是炒完古树炒山头,炒完山头炒茶地,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造假的空间。比如说炒知名茶地,前几年,陈佳在易武收茶时,当地一块叫做薄菏塘的茶地还没有火,采摘的茶叶,被当作另一块知名茶地来卖。


陈佳进入薄菏塘茶地,那里只有30多棵古茶树,周边混杂着其他茶树,最多不会超过百棵。近两年薄菏塘茶地突然被炒火,成为易武最贵的茶地。茶地耕种的周姓茶农,本与陈佳相识,茶地被炒火之后,在薄荷塘周围的空地,移栽了许多茶树,当作薄菏塘的老茶树。


2018年4月6日,云南临沧旧寨,在铁锅内高温炒制普洱茶叶的工人,这一步骤称为杀青。


陈佳表示,当地的茶农将茶树移栽,当作正宗的薄荷塘古树来卖,普通的茶二三百元一公斤,薄荷塘茶达到两万元一公斤,价格翻几十倍的增长。本来该维护薄荷塘声誉的茶农,却亲自参与造假,这在当地已经见怪不怪了。


而每当薄荷塘普洱茶上市,陈佳看到的是整箱整箱的号称来自薄荷塘的茶堆积如山,足有数十吨之多。他说:“薄荷塘茶地,真正的古树茶一年产量很少,多了说,也不会超过200公斤。市场上标有“薄荷塘”字样的货却有几十吨,假货比真货还要多。”
此外,地域造假更为常见。陈佳介绍,在普洱市场上,有一句话叫班章为王,易武为后,讲的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班章与易武。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称为老班章的普洱茶,市场的追捧,消费者的认可,也使得大量周边的茶山,冒充老班章。


班章周边的寨子,茶地连成片,只有当地人才分得清。旁边寨子里的茶,一公斤一千多元,贴上老班章就会卖到一万多一公斤。陈佳说:“关键是,无论是否名山、古树茶等,实际上口感、外形差异很小,几乎无法辨别,根本分辨不出真假来。”
超过十倍的利润,使得大量假冒老班章产区的普洱茶出现。王军表示,这么多年了,消费者也知道老班章假货多,但还是消费了。为什么呢?因为造假已经成了常态,消费者在心里设定班章普洱是假的了。


王军说:“普洱茶企业数千家,依靠产品体系和文化走下去的不多,这些年来,都是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去做生意。炒概念、山头、茶树等等,涉及到巨大的利益,受普洱茶产业造假的大环境影响,不造假反而生存不下去。


为防止假货,部分企业也使用了追溯体系。但在陈文义、吴疆等人看来,因普洱茶生产的特殊性,可谓效果甚微。比如二维码追溯体系,只能追溯到在哪个工厂生产。如果在制造环节的毛茶阶段造假,从茶树上采下叶子,加工做成毛茶,不需要掺多少假,10%就是暴利了。不可能每片叶子上贴个二维码,因此追溯体系形同虚设,失去应有的辨伪含义。


吴疆表示,普洱茶市场的诚信体系,已经被严重破坏。尤其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普洱茶被抹上一层金融属性的色彩。保值、增值的概念在业内根深蒂固,甚至比房地产市场还要稳定。


王军在东莞有一位朋友,有一个七层楼的建筑,每一层堆积了大量的普洱茶。每个茶柱子有五吨重,号称千年古树普洱茶,上百个茶柱子,总量价值超过20亿元。


如此的规模,在东莞的普洱茶圈子里,连前三十名都算不上。而一位以扮演帝王角色,为观众所熟知的某影视明星,他存在东莞某仓库里的普洱茶,超过10吨,价值上亿元。


2015年7月2日,云南普洱,某茶厂普洱茶饼茶生产车间。


王军表示,东莞仅普洱茶的存量便超过30万吨。这些大庄家囤积普洱茶,并不是为了喝,而是为了巨大的利益。这还仅仅是东莞一地,全国各地囤积普洱茶的人有多少?他说:“正因如此,面对普洱市场上的假货,看破不说破,原因便是利益涉及太多。”


更有甚者,为了控制普洱茶市场,在原料、生产、仓储等环节之外,与普洱茶有关的行业协会,也成为了争夺市场主导权的焦点。陈佳表示,早年间,云南省只有一家和普洱茶有关的行业协会——1964年成立的云南省茶业协会,由云南省政府任命会长等主要负责人。普洱茶市场被炒火之后,很多人拿出30万、50万甚至上百万,要当副会长。当时协会不同意,主要领导的观点是,协会的负责人,不能拿来卖。


官方的协会攻不破,便成立了或挂靠在政府某部门,或纯粹的民间行业协会,于是和普洱茶相关的协会层出不穷。这些协会大多由某个企业控制,协会主要负责人,也由企业负责人担任。陈佳介绍,协会由企业办,就是要在普洱市场上有发言权,编故事,卖高价。当利益与普洱茶市场直接挂钩,一些伪概念、假名山等的泛滥,某种程度上,就是由某些协会推波助澜形成的。


普洱市场假货比真货还多的现象,长此以往会毁掉普洱行业。中国的茶饮品市场非常广阔,饮茶人口达到4.7亿,普洱茶的消费群体,占比不到2%。


如何破解普洱市场假货问题?将消费者的顾虑消除,只能从打掉假货比真货多的现象来着手。吴疆、邹家驹等人均建议,云南省政府相关部门主导,普洱茶市场的整顿,先从不打古树茶、山头茶等开始,淡化上述概念,将所有能够造假的因素抹掉。


普洱茶是巨大的利益江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吴疆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要将普洱茶的金融属性过渡到品饮价值。他说:“淡化普洱茶炒作的空间,提高普洱茶质量,打造普洱茶品牌化,产业才会健康发展。否则,假货横行的市场,是畸形的市场,怎么会好起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北京茶叶网立场

找到约42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