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绿茶提取胶囊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浙江大学王岳飞教授研究团队权威解释:EGCG引发肝损伤?普洱生茶或绿茶喝不得?

有人说茶健康养生是是因为茶中的ECGC可以降血脂、抗氧化;还有研究表明EGCG可以治疗癌症,是因为中西方都有研究发现生茶中富含的EGCG能够穿透癌细胞膜,击杀内核线粒体。也有人说EGCG是一把刀,会损伤肝脏,长期喝是剧毒,是因为直接注射EGCG到小白鼠腹腔会使小白鼠肝坏死。

我觉得EGCG像我们国人热捧几千年的人参,人参可以让人起死回生,也会让大寒受不了把身体补坏。

可以说,EGCG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是天使还是魔鬼,在于我们的用途和用法,还有你的身体真不耐受这些,就认真学习下科学的观点。故转载微信公众号“茗边”此文,以飨读者。

以下是正文:

茶叶作为一种广受认可的健康饮料,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同时,具有保健功效的茶叶提取物也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保健品等多个领域。

然而,近年来有一些论文和报道提出高剂量的EGCG(绿茶茶多酚的主要组成成分)具有肝毒性,使得不少茶友担心饮用绿茶或普洱生茶等会引发肝损伤。

针对相关质疑,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王岳飞教授团队进行了回复。

首先,这一担忧主要来源于一些论文和临床试验的报道。

Galati等人的研究表明,对小鼠单次腹腔注射100mg/kgEGCG可造成肝毒性,单次腹腔注射150mg/kgEGCG动物24小时内全部死亡;大鼠动物模型上,单次腹腔注射200mg/kg绿茶多酚提取物可致动物急性肝毒性,并出现动物死亡。

临床方面,Mazzanti等人对1999-2015年相关病例进行了综述,发现有肝损伤病人摄入了含有绿茶成分的药物或其他产品。

那这是否说明饮用绿茶是肝脏的定时炸弹呢?实际上并不需要过分担心。

1.EGCG具有肝毒性吗?

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茶叶中的一种茶多酚成分,也是茶叶中发挥生物活性的主要物质。

EGCG在绿茶中的含量高于红茶、黑茶等发酵茶叶,大约占茶叶干重的5-10%。绿茶杀菌消炎、抗肿瘤、抗辐射等诸多耳熟能详的健康功效正是与EGCG有关。

由于其突出的保健功效,市面上有很多提取EGCG等活性成分制备成的保健品(在一些国家叫做膳食补充剂)。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EGCG是一种茶叶提取物,并可应用于药品和保健品中。作为药用成分的话,在使用时就应遵循药物的标准和相关注意事项,如果不加注意或者使用剂量过高,确实会引发是药三分毒的危害。

实际上不仅仅是EGCG,任何的药品和保健品在使用时都要按照说明书或者遵医嘱服用,超过推荐剂量和使用频率,都存在副作用的风险。

2.为什么动物和临床试验中会出现毒性结果?

以王东旭博士的论文为例,研究了高剂量EGCG腹腔注射造成小鼠肝中毒后的相关分子机制:

该论文和很多其他研究采用的都是高剂量EGCG腹腔注射,这里要注意的是,腹腔注射和口服饮茶是完全两个概念,这两种摄入方式最大的区别是体内最终的EGCG的浓度会千差万别。口服要经胃肠道消化等一系列过程后才进入血液,生物利用度很低,大概在0.2%-2%之间,而腹腔注射则是直接进入体内,其生物利用度会高很多。

也有对人体服用EGCG后造成肝损伤的相关报道,如Herbert等人的文章指出,一名37岁西班牙女性,因为吃了四个月的“TheRightApproachComplex”减肥药,黄疸腹痛就医,该减肥药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茶叶提取物(三粒胶囊中含茶叶提取物333.3mg,厚朴提取物100mg,淫羊藿水提物100mg,植物甾醇酯40mg,香蕉叶10mg)。

文章最终的结论表明,是相关混合物导致的黄疸,也就是说肝毒性并不定是由茶叶提取物单独造成的。另外西班牙裔可能对绿茶敏感程度更高(基因型决定)。此外,也有其他报道表示,混合了其他植物提取物的绿茶复方保健品可能导致肝损伤的病例。

这些文章强调的都是多种中草药同时摄入可能会增加肝脏毒性,而且大部分病人本身的身体状态并不清楚(意味着可能在摄入绿茶相关保健品前他们的肝脏功能就可能有问题)。

3.高剂量EGCG是什么概念?

陈宗懋院士主编的《茶叶的保健功能》里对EGCG的体内代谢和毒理机制有过详细的论述。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发布的《Scientificopiniononthesafetyofgreenteacatechins》(绿茶儿茶素的安全性评价)一文也指出,没有证据显示,每日EGCG摄入量在800毫克以下会导致肝损害。

刚刚我们提到了,EGCG是一种茶叶提取物,服用茶叶提取物≠喝茶。将EGCG的致毒剂量换算成茶叶的话,可能要一口气喝上一桶茶,其中积累的EGCG总量才会达到引发肝损伤的剂量,所以正常饮用茶叶完全不需要担心其肝毒性,可以放心喝。

需要我们引起注意的是保健品,假如你在吃含有EGCG、儿茶素、茶多酚等绿茶提取物的保健品,那就需要仔细看看标签,按照说明书进行服用,不要擅自超量服用。尤其是如果同时还有其他来源的EGCG摄入的话,更要注意风险。

比如上图所示的一种绿茶胶囊,含EGCG125mg,每日一片,按这一规定剂量服用的话,是不会有肝毒性风险的。

4.有些人喝茶胃痛是因为其中的EGCG吗?

部分茶友表示,有时喝完茶之后会肚子疼或者胃不舒服,尤其是喝绿茶和普洱生茶时,那这是否也是因为其中EGCG含量高的毒性作用呢?

事实上并非如此,可能诱发肠胃不适的成分是茶叶中的咖啡碱,咖啡碱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由于绿茶、普洱生茶中的咖啡碱以游离形式存在,比较容易释放,而红茶、普洱熟茶等发酵茶中的咖啡碱则是以络合形式存在,所以直观上看喝绿茶、普洱生茶更容易出现刺激肠胃的情况。

但这一情况也并不是说其中的咖啡碱“有毒”,主要是品饮方式不恰当造成的,比如说空腹饮茶、喝浓茶等等,只要留意喝茶的方式,就可避免出现肠胃不适的现象。

实在是咖啡碱不耐受的人群,可以考虑将第一杯茶倒掉,因咖啡碱比茶多酚、茶氨酸等茶叶有效成分溶解于水的速度更快,倒掉第一泡茶水,咖啡碱去掉很多,而其他有益成分损失不多。

当然,对没有以上困扰的大部分茶友来讲,第一泡茶是不需要倒掉的,因为咖啡碱并不是什么毒性物质,适量摄入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同时溶解于第一泡茶汤中的其他有效成分也不会损失。

总结

总体而言,并不是EGCG本身有毒,只是超过安全剂量时会存在副作用风险。一些动物实验模型与人体实际的作用机制还是有差别的,不需因此恐慌。饮茶可能会出现的肠胃不适现象也并非茶叶的毒性作用,而是饮茶方式不恰当或者咖啡碱不耐受造成的。

因此,日常饮用冲泡的绿茶、普洱生茶或相应的茶饮料是完全安全的,其EGCG摄入剂量远远低于可能的致毒剂量,不需担心肝损伤的问题。同时要注意饮茶方式,避免大量饮浓茶导致的肠胃不适现象。摄入含绿茶提取物的药品和保健品,正常按说明书或医嘱服用也是安全的,但要注意不要擅自超量服用,也要警惕和其他中草药制剂一同服用的情况。

(来源:LabWang日记;作者:王岳飞、周继红、应乐、徐平、魏然)

转载自2019年1月8日微信公众号“茗边”

茶多糖提取纯化、结构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二)

三、茶叶多糖的功能活性

1.抗糖尿病活性

在中国和日本民间,常饮用粗老茶叶治疗糖尿病。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表明,茶多糖是茶叶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活性成分。茶多糖可以通过抑制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延缓其吸收和转运,降低餐后血糖水平。研究发现,茶多糖可以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显著抑制淀粉向葡萄糖转化,阻止二糖向单糖转化。值得注意的是,茶多糖对淀粉水解酶的抑制活性随茶叶陈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强。Xu等分别从陈化1年、3年和5年的普洱茶中分离出3种茶多糖,即PTPS-1、PTPS-3和PTPS-5,并评价其对α-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研究发现随着普洱茶陈化时间的延长,茶多糖对α-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增强,且PTPS-5的抑制活性是阿卡波糖的3倍。茶多糖还可以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缓解糖尿病。

2.抗氧化活性

不同来源的茶多糖对超氧化物、羟基和DPPH自由基等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活性,且茶叶多糖和茶花多糖的清除活性强于茶籽多糖。绿茶多糖干预H2O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可降低细胞凋亡,有效抑制细胞内ROS和丙二醛(MDA)的产生,并恢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GSH)至正常水平。

近年来,还利用小鼠氧化损伤模型,进一步探究了茶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茶多糖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提高心脏、肝脏和血液中SOD、GPX、CAT等生物活性参数,降低MDA等生化参数,以增强体内的抗氧化活性。值得注意的是,富硒茶多糖比普通茶多糖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活性。

3.抗肿瘤活性

多项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表明,茶多糖可显著抑制乳腺癌、胃癌、肝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宫颈癌等的发展,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

4.增强免疫

调节机体免疫是天然多糖最显著的生物学功能之一,是多糖抗肿瘤效应的关键基础。近年来,已经进行了许多体外和体内研究,证明茶多糖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用绿茶多糖干预肉仔鸡,结果表明,绿茶多糖可显著增加血清IgG水平、胸腺指数、血清CAT、GPX和SOD活性。虽然茶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活性,但是其增强免疫活性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5.调节肠道菌群

研究表明,茶多糖不会在口腔、胃和小肠中分解,能安全抵达大肠,并被肠道菌群利用,刺激它们的生长和有益化合物的生成。茶多糖通过改善肠道免疫系统和维持肠道屏障,在促进肠道健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此外,茶多糖可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茶多糖可以改善肠道免疫系统和肠道屏障,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产物,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四、茶多糖的产业化应用

1.功能食品和药用成分

茶多糖是继茶多酚之后,在茶叶中发现的又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茶多糖的多重生物活性,为其在功能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利用茶多糖抗糖尿病功效,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发成各种相应的降糖制剂和辅助制剂,如茶多糖口含片、茶多糖复方胶囊及茶多糖口服液等。基于茶多糖抗氧化活性,可以开发成为抗氧化剂作为食品添加剂,也可添加在面膜等用于化妆品中。鉴于茶多糖的抗肿瘤和免疫增强活性,将茶多糖与抗肿瘤药联用,可以降低抗肿瘤药物的毒性。茶多糖还可用于保健产品和药物的配方中,开发免疫增强剂和免疫佐剂,以增强免疫力和预防疾病。

2.食品级包装膜

茶多糖与增塑剂(甘油、乙二醇等)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形成可食用、具有良好阻隔性能的薄膜和涂层,控制气体交换和食物氧化,有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Gao等采用茶多酚、多糖和果胶制备了一种功能性多糖薄膜,该多糖薄膜可有效抑制鲜牛肉贮藏期内变色。汲雪宁将茶多糖添加到海藻酸钠中,制备具有天然生物活性的茶多糖复合薄膜。该茶多糖薄膜可以防止或延缓有机蒸汽(溶剂、香气)、水蒸气、溶质和气体(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的释放,有效延缓水果和蔬菜的脱水,防止食品变质,延长其保质期。茶多糖薄膜优于合成包装薄膜,因为它们不仅可以很好地包装和保存食品,而且可以食用和生物降解,是一种环保的包装材料,有望更广泛地替代合成包装材料。

3.药物输送载体

茶多糖作为药物载体,与合成聚合物相比,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较低的生物毒性、免疫原性和成本。它们具有适合药物递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易于进行化学修饰,可以配制成颗粒和水凝胶,使其适用于治疗性药物递送。近年来,基于茶多糖偶联的纳米载体被用于生物医学领域。Li等以茶多糖为壳,以玉米醇溶蛋白为核,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紫杉醇纳米粒子,以提高紫杉醇的水溶性。其中,紫杉醇通过-OH和C=O基团与玉米醇溶蛋白和多糖相互作用,从而提供缓释效果。Wu等合成了一种具有低细胞毒性的茶多糖衍生物,用作将siRNA递送到肝脏的载体。此外,茶多糖也可开发成微晶给药的载体,应用于化妆品领域。

五、展望

茶多糖是茶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糖尿病、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和调节肠道菌群等多重生物活性。在过去10年中,由于茶多糖优异的生物活性,其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潜在应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然而,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茶多糖研究仍存在如下问题。

1.现有的部分茶多糖分离纯化方法,尚处在实验室阶段,存在提取纯度不高、纯化成本高、工艺复杂等问题。然而,茶多糖的研究及其在功能性食品和医药行业的产业化应用,需要更简单、有效、经济的分离纯化方法,以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的茶多糖。因此,大量生产高品质低成本的茶多糖仍然是研究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

2.茶多糖的多种生物活性被认为与其化学结构相关。近几十年来,茶多糖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茶多糖的结构特征、空间构象及其构效关系仍不清楚。

3.茶多糖的功能活性研究主要停留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上,其临床医学功能、保健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4.有大量文献证实了茶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潜在商业用途,但其作为功能性食品成分在食品中的应用尚未得到广泛研究。

(续完)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2021年第8期,P7-15,《茶多糖提取纯化、结构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程利增,朱将雄,周慧,王元凤,魏新林。

作者

魏新林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农业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

长期从事茶叶深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究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上海市重大重点项目等30多项。近年来,发明了高纯度高活性茶源多糖、茶多酚与茶皂素的综合提取工艺,并通过多维指纹图谱、共振光散射等,建立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茶源多糖定性定量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基于茶多糖可以络合硒元素的性质,开发了富硒茶源多糖的焙烤食品、化妆品等新产品,扩宽了茶源多糖的应用范围,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BiosensorsandBioelectronics、TrendsFoodSci.Technol.、J.Agric.FoodChem.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0多篇(SCI一区/二区论文39篇,IF>10的2篇,IF>6的32篇),出版著作6本,制订国家食品安全标准6项,获授权专利13项(国际专利2项)。

来源:中国茶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EGCG引发肝损伤?普洱生茶或绿茶喝不得?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王岳飞教授团队回应相关质疑

茶叶作为一种广受认可的健康饮料,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同时,具有保健功效的茶叶提取物也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保健品等多个领域。


然而,近年来有一些论文和报道提出高剂量的EGCG(绿茶茶多酚的主要组成成分)具有肝毒性,使得不少茶友担心饮用绿茶或普洱生茶等会引发肝损伤。


针对相关质疑,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王岳飞教授团队进行了回复。



首先,这一担忧主要来源于一些论文和临床试验的报道。


Galati等人的研究表明,对小鼠单次腹腔注射100 mg/kg EGCG可造成肝毒性,单次腹腔注射150 mg/kg EGCG 动物24小时内全部死亡;大鼠动物模型上,单次腹腔注射200 mg/kg绿茶多酚提取物可致动物急性肝毒性,并出现动物死亡。


临床方面,Mazzanti等人对1999-2015年相关病例进行了综述,发现有肝损伤病人摄入了含有绿茶成分的药物或其他产品。



那这是否说明饮用绿茶是肝脏的定时炸弹呢?实际上并不需要过分担心。


1. EGCG具有肝毒性吗?


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茶叶中的一种茶多酚成分,也是茶叶中发挥生物活性的主要物质。


EGCG在绿茶中的含量高于红茶、黑茶等发酵茶叶,大约占茶叶干重的5-10%绿茶杀菌消炎、抗肿瘤、抗辐射等诸多耳熟能详的健康功效正是与EGCG有关


由于其突出的保健功效,市面上有很多提取EGCG等活性成分制备成的保健品(在一些国家叫做膳食补充剂)。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EGCG是一种茶叶提取物,并可应用于药品和保健品中。作为药用成分的话,在使用时就应遵循药物的标准和相关注意事项,如果不加注意或者使用剂量过高,确实会引发是药三分毒的危害。


实际上不仅仅是EGCG,任何的药品和保健品在使用时都要按照说明书或者遵医嘱服用,超过推荐剂量和使用频率,都存在副作用的风险。


2. 为什么动物和临床试验中会出现毒性结果?


以王东旭博士的论文为例,研究了高剂量EGCG腹腔注射造成小鼠肝中毒后的相关分子机制:



该论文和很多其他研究采用的都是高剂量EGCG腹腔注射,这里要注意的是,腹腔注射和口服饮茶是完全两个概念,这两种摄入方式最大的区别是体内最终的EGCG的浓度会千差万别。口服要经胃肠道消化等一系列过程后才进入血液,生物利用度很低,大概在0.2%-2%之间,而腹腔注射则是直接进入体内,其生物利用度会高很多


也有对人体服用EGCG后造成肝损伤的相关报道,如Herbert等人的文章指出,一名37岁西班牙女性,因为吃了四个月的“The Right Approach Complex”减肥药,黄疸腹痛就医,该减肥药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茶叶提取物(三粒胶囊中含茶叶提取物333.3mg,厚朴提取物 100mg,淫羊藿水提物100mg, 植物甾醇酯40mg, 香蕉叶10mg)。



文章最终的结论表明,是相关混合物导致的黄疸,也就是说肝毒性并不定是由茶叶提取物单独造成的。另外西班牙裔可能对绿茶敏感程度更高(基因型决定)。此外,也有其他报道表示,混合了其他植物提取物的绿茶复方保健品可能导致肝损伤的病例。


这些文章强调的都是多种中草药同时摄入可能会增加肝脏毒性,而且大部分病人本身的身体状态并不清楚(意味着可能在摄入绿茶相关保健品前他们的肝脏功能就可能有问题)。


3. 高剂量EGCG是什么概念?


陈宗懋院士主编的《茶叶的保健功能》里对EGCG的体内代谢和毒理机制有过详细的论述。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发布的《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safety of green tea catechins》(绿茶儿茶素的安全性评价)一文也指出,没有证据显示,每日EGCG摄入量在800毫克以下会导致肝损害



刚刚我们提到了,EGCG是一种茶叶提取物,服用茶叶提取物≠喝茶。将EGCG的致毒剂量换算成茶叶的话,可能要一口气喝上一桶茶,其中积累的EGCG总量才会达到引发肝损伤的剂量,所以正常饮用茶叶完全不需要担心其肝毒性,可以放心喝


需要我们引起注意的是保健品,假如你在吃含有EGCG、儿茶素、茶多酚等绿茶提取物的保健品,那就需要仔细看看标签,按照说明书进行服用,不要擅自超量服用。尤其是如果同时还有其他来源的EGCG摄入的话,更要注意风险。



比如上图所示的一种绿茶胶囊,含EGCG 125mg,每日一片,按这一规定剂量服用的话,是不会有肝毒性风险的。


4. 有些人喝茶胃痛是因为其中的EGCG吗?


部分茶友表示,有时喝完茶之后会肚子疼或者胃不舒服,尤其是喝绿茶和普洱生茶时,那这是否也是因为其中EGCG含量高的毒性作用呢?


事实上并非如此,可能诱发肠胃不适的成分是茶叶中的咖啡碱,咖啡碱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由于绿茶、普洱生茶中的咖啡碱以游离形式存在,比较容易释放,而红茶、普洱熟茶等发酵茶中的咖啡碱则是以络合形式存在,所以直观上看喝绿茶、普洱生茶更容易出现刺激肠胃的情况


但这一情况也并不是说其中的咖啡碱“有毒”,主要是品饮方式不恰当造成的,比如说空腹饮茶、喝浓茶等等,只要留意喝茶的方式,就可避免出现肠胃不适的现象


实在是咖啡碱不耐受的人群,可以考虑将第一杯茶倒掉,因咖啡碱比茶多酚、茶氨酸等茶叶有效成分溶解于水的速度更快,倒掉第一泡茶水,咖啡碱去掉很多,而其他有益成分损失不多。


当然,对没有以上困扰的大部分茶友来讲,第一泡茶是不需要倒掉的,因为咖啡碱并不是什么毒性物质,适量摄入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同时溶解于第一泡茶汤中的其他有效成分也不会损失。


总结


总体而言,并不是EGCG本身有毒,只是超过安全剂量时会存在副作用风险。一些动物实验模型与人体实际的作用机制还是有差别的,不需因此恐慌。饮茶可能会出现的肠胃不适现象也并非茶叶的毒性作用,而是饮茶方式不恰当或者咖啡碱不耐受造成的。


因此,日常饮用冲泡的绿茶、普洱生茶或相应的茶饮料是完全安全的,其EGCG摄入剂量远远低于可能的致毒剂量,不需担心肝损伤的问题。同时要注意饮茶方式,避免大量饮浓茶导致的肠胃不适现象。摄入含绿茶提取物的药品和保健品,正常按说明书或医嘱服用也是安全的,但要注意不要擅自超量服用,也要警惕和其他中草药制剂一同服用的情况。


作者:王岳飞、周继红、应乐、徐平、魏然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