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绿茶变红茶

找到约2,781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绿茶、乌龙茶、红茶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变的内部原因

茶叶从鲜叶采摘至饮用前,其外形、色泽、内含物质等都在不断的进行复杂物理和化学变化。特别是茶叶在贮藏、销售过程中,除自身的氧化外,其色香味和外形等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出现不良变化,主要表现为干茶色泽由鲜变枯,如绿茶由翠绿变枯黄、灰暗,乌龙茶由砂绿变暗绿,红茶由乌润变枯暗,同时茶汤颜色加深,收敛性减弱,滋味变淡,香气减弱,产生陈味等。此劣变是干茶内含成分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降解,生成了与品质负相关的物质所致。

本问简要介绍了以绿茶、乌龙茶、红茶为代表的茶叶贮藏过程中的劣变的内部原因。

1、茶多酚的氧化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影响茶汤汤色、滋味收敛性及浓醇度,在茶叶干物质中占18%-36%,由儿茶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色素类等4类化合物组成,儿茶素类作为其主要功能成分,约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茶叶的感官品质好坏与茶多酚的含量关系密切。

多酚类物质中儿茶素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氧化和二聚反应两种途径。首先儿茶素脱氢形成醌后,氧化聚合形成茶褐素,然后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与氨基酸、蛋白质等反应生成暗色高聚物,从而使茶汤滋味变淡薄缺乏鲜爽感及收敛性,并使茶汤色泽变暗,随着氧化程度的加深,甚至转变为橙黄、褐色。

在长期贮藏、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茶多酚会氧化降解、差向异构、聚合等,使茶汤颜色加深变暗,滋味变薄,收敛性下降,其保留量常作为衡量绿茶品质变化的指标之一。茶多酚作为抗氧化剂,和维生素C在绿茶的劣变过程中可起着相互延缓的作用。

大叶种绿茶茶多酚的含量下降5%即可引起汤色、滋味、香气的明显变化,当下降至25%时,茶叶严重劣变,失去原有品质。红茶贮藏过程中茶多酚整体呈减小趋势,但前期水溶性茶多酚的形成会使其变化曲线呈驼形;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茶多酚的氧化产物中褐色物质(茶褐素)会逐渐增加,黄棕色物质(茶黄素)会减小。

研究表明绿茶贮藏过程中与滋味呈正相关的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CG)、没食子酸(GA)和儿茶素总量均减小,而与滋味负相关的表儿茶素((-)-EC)和儿茶素((±)-C)含量则增加。

2、氨基酸的氧化

氨基酸为具有鲜爽性的水溶性物质,与茶汤的滋味品质和茶叶香气的形成和转化均具有密切的关系。茶叶贮藏过程中,氨基酸不仅自身会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发生水解,也会被茶多酚的中间产物醌类物质氧化,并与还原糖类发生美拉德反应,导致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变化,影响茶叶品质。

茶叶贮藏过程中氨基酸一般呈波浪形起伏趋势变化,此波动可能是由于贮藏过程中不仅有氨基酸的氧化、降解,而且有部分水溶性蛋白质的水解形成游离氨基酸,这两种相反的作用互相影响,使得氨基酸的变化较为复杂,但贮藏过程中对茶叶滋味和香气具有重要作用的氨基酸(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已被大量氧化,增加的氨基酸并不能改善茶叶品质。故茶叶贮藏时不仅要研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变化,氨基酸组成及比例的改变也是影响茶叶保鲜的重要因素。

3、维生素C的氧化

维生素C抗氧化性较强,基本可全部溶于茶汤,在绿茶中含量丰富,每100g干茶中可达100mg-250mg,其含量与绿茶品质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评价绿茶品质变化的化学指标,红茶、乌龙茶中的维生素C因发酵氧化而含量较低。维生素C以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两种形式存在,抗坏血酸在有氧气存在时易发生氧化形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茶叶的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较其他成分更易发生氧化,氧化后产生的2,3-二酮古罗酸发生脱羧及羰氨反应后,会使绿茶的色泽和汤色变褐发暗,降低茶叶品质,维生素C的氧化率大于15%时,茶叶的感官品质即会发生改变。可见,维生素C虽然在茶叶中含量较小,却对茶叶具有天然的保护作用。

4、叶绿素的转化

叶绿素主要由墨绿色的叶绿素a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共同组成。叶绿素是构成绿茶外形、汤色和叶底色泽的主要色素成分,是形成乌龙茶“绿叶红边”,汤色橙黄明亮的物质基础。鲜叶中叶绿素含量较高,经加工后会有大量损失,但是在绿茶中仍有0.7%-2%的含量。

叶绿素很不稳定,在水、光和温度的作用下翠绿色的叶绿素会发生置换、脱镁分解反应生成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及与品质负相关的叶绿素酸酯,夏季4-6月份室温贮藏3个月,叶绿素含量可下降约26%。在长期贮藏过程中,转化率小于10%时,绿茶仍能保持其原有色泽,转化率达70%时,绿茶就会显著褐变,出现色泽枯黄、汤色变暗等现象。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叶绿素中含量约为60%-70%,控制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变化是减小绿茶品质变化的方式之一。

5、脂类物质的氧化

茶叶中的脂肪酸主要有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棕榈油酸等。脂肪酸与茶叶香气密不可分,是芳香挥发物的重要前体。研究表明,在温度、光照、氧气的作用下,大量脂肪酸会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并氧化分解产生具有陈味的1-戊烯-3-醇、丙醛、顺-2-戊烯-1-醇、3,4-庚二醛、辛二烯酮等低分子量醛、酮、醇等,茶叶长期的贮藏过程中,这些物质会逐渐增加,进一步酸败,引起茶叶香气成分的改变和品质的下降。

研究认为脂类物质通过光氧化、热氧化等形成的醋酸是绿茶陈化的重要物质。控制脂类氧化是减少茶叶陈味的关键。目前关于茶叶贮藏过程中影响茶叶滋味、香气的脂类物质氧化的相关报道较少,其在茶叶存储过程中的变化机理有待更深的探索。

主要参考资料:

王近近,袁海波,邓余良,等.绿茶、乌龙茶、红茶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变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OL].食品与发酵工业:1-9[2018-10-23].https://doi.org/10.13995/j.cnki.11-1802/ts.017261.

来源:茶科学,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

 

茶道手记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喝朋友的茶,想说一说这种茶,可是不知道用什么词比较适合,很词穷。这里小编给广大茶友支个招,要是每类茶都记上几个,喝茶讲一讲,感觉很高大上哦。


中国茶类的划分有多种方法,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
绿茶常用审评术语

干茶形状评语细嫩,紧结,糙米色,嫩均,枯黄,陈暗,肥壮,匀净,灰白,花杂 汤色评语明亮,鲜明,清澈,黄亮,嫩黄,泛红,浑浊起釉:不溶于茶汤而在表面漂浮的一层油状薄膜红汤:茶叶汤色呈浅红色,多因制作技术不当而造成 香气评语高长,嫩香,浓郁,香高,水闷气,生青,板栗香纯正:香气正常,纯正,表明茶香既无明显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

 

 

火香:焦糖香,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烘、炒温度偏高造成

 

钝熟:香气、滋味熟闷,缺乏爽口感,多见于茶叶嫩度较好,但已失风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制茶技术不当的绿茶

滋味评语鲜爽,浓醇,清淡,平淡,柔和,醇厚,收敛性生涩:味道生青涩口,夏、秋季生产的绿茶杀青不均匀火味:干燥工序锅温或烘温太高,似炒熟的黄豆味收敛性:茶汤入口后,口腔有收紧感 叶底评语鲜亮,绿明,柔软,单薄,红蒂,芽叶成朵,青暗靛青:又称“靛蓝”冲泡后的茶叶呈蓝绿色焦边:叶片边缘已炭化发黑黄熟:色泽黄而亮度不足乌龙茶常用评茶术语

干茶形状评语蜻蜓头:茶条粗壮,叶端卷曲,紧结似蜻蜓头螺钉形:茶条拳曲如螺钉状,紧结、重实。壮结:茶条壮实而紧结扭曲:叶端折皱重叠的茶条 干茶色泽评语乌润,枯燥, 青褐砂绿:色似蛙皮绿而有光泽,优质青茶的色泽鳝皮色:砂绿密皇似鳝鱼皮色蛤蟆背色: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三节色:茶条尾部呈青绿色,中部呈黄绿色,边缘淡红色 汤色评语金黄,橙黄,橙红清黄:茶汤黄而清澈红汤:浅红色或暗红色,常见陈茶或烘培过头的茶香气评语浓郁,馥郁,浓烈,清高,清香,甜香闷火、郁火:青茶烘培后,未适当摊晾而形成的一种令人不快的火攻气味猛火、急火:烘培温度过高或过猛的火候所产生的不良火气 滋味评语浓厚,鲜醇,醇厚,醇和,粗浓,青涩岩韵:武夷岩茶特有音韵:铁观音茶特有 叶底评语柔软,软亮绿叶红镶边:做青适度,叶缘珠红明亮,中央浅黄绿色或青色透明青张:无红边的青色叶片暗张、死张:叶张发红、夹杂暗红叶片的为“暗张”,夹杂死红叶片的为“死张”红茶常用评茶术语

外形评语细嫩,细紧,乌黑,红筋,雄壮,红筋,毛躁毛躁:大多是筋皮毛衣或未经精制的红毛茶花杂:大小不匀 汤色评语红艳,玫瑰红,红褐,金黄,暗红冷后混:红茶茶汤冷却后形成的棕色乳浊凝体 香气评语秋香、香短、焦糖气、烟味、松烟香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多用于“祁红”“滇红”

老火:焦糖香

季节香:某一时间生茶的茶叶具有的特色气味,如广东英德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生产的高档红碎茶

滋味评语鲜爽,甜和,浓烈, 醇厚,花香气,烟味,平和浓强鲜:味浓而鲜爽,富有刺激性,常见于优质红碎茶口劲:茶汤浓度对味觉的刺激性生味: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
叶底评语鲜亮,柔软,红匀,舒展,瘦小,摊张猪肝色:偏暗的红色,多见于发酵较重的中档条形红茶叶张粗大:大而偏老的单片、对夹叶,常见于粗老茶的叶底白茶评茶术语
干茶外形评语舒展,皱折,弯曲,破张,茸毛洁白,舒展毫心肥壮:芽肥嫩壮打,茸毛多叶缘垂卷:叶面隆起,叶缘向叶背卷起 色泽评语墨绿,灰绿,暗绿,黄绿,铁板色银芽绿叶、白底绿面:指毫心和叶背银白茸毛显露 汤色评语杏黄,浅橙黄,橙黄,深黄,黄亮,暗黄香气评语嫩爽,毫香,清鲜,鲜纯青臭气:白茶萎凋不足或火功不够,又青草气醇气:白茶萎凋过度,带发酵气味
滋味评语清甜:入口感觉清鲜爽快,有甜味醇厚:醇而甘厚,毫味不显青味:茶味淡而青草味重 叶底评语肥嫩:芽头肥壮,叶张柔软,厚实红张:萎凋过度,叶张红变暗张:色暗黑,多为雨天制茶形成死青黄茶评茶术语
外形评语细紧,肥直梗叶连枝:叶大梗长而相连,为霍山黄大茶外形特征鱼子泡:茶条表面又鱼子大的烫斑 干茶评语金黄光亮,嫩黄,褐黄金镶玉:芽头为金黄的底色,满披白色银毫,为君山银针特有色泽

 

 汤色评语

杏黄,浅黄,深黄,橙黄香气评语清鲜,清高,清纯,板栗香,松烟香高爽焦香:似炒青香,浓烈持久
滋味评语甜爽,醇爽,鲜醇

叶底评语肥嫩,黄绿嫩黄:色泽黄里泛白,叶质柔嫩,明亮度毫黄亮:色黄而明亮,又浅黄、深黄之分黑茶常用评茶术语 
干茶形状评语折叠条,红梗,纹理清晰,红叶,铁板色端正:砖身形态完整、砖面平整、菱角分明烧心:砖中心部分发红发黑泥鳅条:紧、卷、圆、直的茶条,形如泥鳅 干茶色泽评语乌黑,猪肝色,黑褐、青褐、棕褐、黄褐铁黑:色黑似铁,为湘尖的正常色泽半筒黄:色择花杂,叶尖黑色,柄端黑色
汤色评语橙黄,橙红,深红,黄明,棕褐,红褐,黑褐香气评语陈香,烟气松烟香:松柴熏焙的气味,湖南黑茶、六堡茶有此香气霉气:除金花外,其他有杂霉的砖,有霉气是劣变茶气味馊酸气:渥堆过度的香气菌花香:茯苓茶金花茂盛的砖具有的香气
滋味评语醇和,醇厚,醇浓槟榔味:六堡茶的特有滋味陈醇:有陈香味,醇和可口,普洱茶滋味
叶底评语薄硬,青褐,黄褐,红褐硬杂:叶质粗老、多梗,色泽花杂泥滑:嫩叶组织糜烂,渥堆过度所致

 

 

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绿茶与红茶,到底有什么区别?

中国茶进入人们的生活,已有数千年。

由此积累沉淀的茶叶品类,数不胜数。

其中,受众最广的两类茶,当属绿茶和红茶。

那么绿茶和红茶有何区别?

两者的差异代表着什么?

保健方面各有哪些优势?

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先简单科普一下……

01

绿茶、红茶制法不同

茶叶制法,是“六大茶类”分类的依据之一。

不同的制作方式下,茶叶会呈现出别样的品质,首先表现在色泽上。

像绿茶,有“清汤绿叶”的特点;红茶,有“红汤红叶”的特点。

绿茶的“清汤绿叶”来源于杀青工艺。

刚采摘的茶叶,经过高温的杀青,酶的活性遭破坏,阻断茶叶发酵变红,从而将绿的色泽保留下来。并去除了鲜叶的青臭气,产生绿茶的清香。

红茶的“红汤红叶”来源于发酵工艺。

发酵的实质,是鲜叶组织破损,使得原本无交集的内含物质,能相互接触和发生氧化作用。

所以,茶叶的揉捻很是关键。在揉捻时,鲜叶的细胞受力破损,茶汁与空气接触,茶叶的发酵就开始了。

一般,红茶揉捻时间较绿茶长,压力较绿茶大,之后还进行单独的“发酵”工序,且没有经历“杀青”。从而形成了,红茶别具一格的特质。

02

绿茶、红茶成分不同

品饮时,能发现两者明显的品质差异。

绿茶,清汤绿叶,滋味鲜爽,香气偏清香、豆香、板栗香、微弱的苹果香等。

红茶,红汤红叶,滋味醇厚带甜,香气偏花香或果香,如蜜糖香、薯香、龙眼香等。

品质的差异,源于它们成分的不同。

水溶性滋味物质中,绿茶含有较多的儿茶素类物质(涩味)和咖啡因(苦味)。红茶的水溶性多糖含量,相对更高。

挥发性香气物质中,绿茶主要以芳樟醇、香叶醇、茉莉酮及相似物质为特征挥发性物质,这些化合物对绿茶具有清香气味,起主要贡献。

红茶主要以己醛、大马士酮等具有香甜味、热带水果香味、玫瑰花香的成分为挥发性物质。

03

绿茶、红茶各自的保健优势

成分不同,两者在保健方面,也各具优势。

绿茶,儿茶素抗氧化能力优越。儿茶素具有降血糖血脂血压、清除自由基、杀菌、延缓衰老、抗癌等保健功能。

目前,儿茶素被世界公认为,“继紫杉醇之后,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最理想的抗癌物质”。

红茶,茶多糖具重要应用价值。其中的活性多糖,在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有独特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

红茶由于有发酵工艺,让收敛性的茶多酚形成了很多更温和的氧化产物,因此对肠胃刺激小,茶性温和。

总的来说,茶中的这些成分,对人体都有益处,以保健为主,非治病之药。且它们在各类茶中都有,只是比重不同。

因此,把茶当作一种健康、天然的饮料,日常喝一喝,获得味蕾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愉悦、身体上的健康,足矣。

来源:茶艺大师工作室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73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