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历史以及现场

找到约2,125条结果 (用时 0.032 秒)

我们和历史的距离,新书推介会《走出深山的普洱茶:百年前的云茶旧事》

在现代普洱茶市场复兴之初,杨凯先生就敏锐地意识到普洱茶将成为文化现象,身体力行地对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开始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先后出版了《从大清到中茶:最真实的普洱茶》《号级古董茶事典:普洱茶溯源与流变》《茶庄茶人茶事》等专著,每一部著作都是研究云南茶史的必读经典。

新出版的《走出深山的普洱茶:百年前的云茶旧事》,延续了杨凯以往的写作风格,字斟句酌间说的是严谨可靠的正史,叙事间却处处流露着对宏观历史中每一个细微之处的关怀。全书共分“昆明茶馆散记”“茶诗漫读”“茶史茶庄记”“过眼录”四个章节,以及附录“云南茶业重点城镇茶庄表”。

8月18日下午,由云南省图书馆“普洱茶文化图书馆”主办,云南美术出版社、昆明紫者茶业有限公司协办的《走出深山的普洱茶:百年前的云茶旧事》新书首发式在云南省图书馆“普洱茶文化图书馆”举行。现场邀请到的嘉宾有: 王敏正博士、云南日报编委王永刚、漫画party社长张军、云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于重榕、人文茶道主理人王迎新、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驻会副会长沈行岗、云南省民族茶文化协会执行会长陈玖玖、紫者茶业创始人苏岚等。茶界文化研究者、茶人、作家和来自媒体、出版社的代表与书友们欢聚一堂,在曼松茶与荷花清香的下午茶中,共度新书推介会的悠悠时光。

新书首发式上,王敏正博士发言时表示,在农业的大范畴里,普洱茶这一品类的产业潜力不容小觑,其历史悠久,工艺与口感独一无二,市场潜力巨大。而普洱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各位茶文化研究者的贡献密切相关。

王敏正博士

云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于重榕也认为,杨凯先生一方面是出版界的前辈,另一方面也是云南茶史资深研究者,两种身份的叠加,让杨凯先生对云南茶文化不断做着贡献。“杨凯老师走访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茶山古迹,与云南茶叶历史的见证者们深入交流,通过融合档案和戏剧的手法写书,不仅充满了阅读趣味,也更深入地传递了普洱茶的历史与文化。”

云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于重榕

作者杨凯在为大家介绍自己的新书时,结合书中每一篇章的创作思路,和大家真诚地分享了一些创作历程和心意。譬如,第一章关于老昆明茶馆历史的梳理中,大胆地尝试了史料与文学作品如汪曾祺的散文等结合的叙述,可读性与趣味性得到增加,亦不失史学该有的严谨态度。

《走出深山的普洱茶:百年前的云茶旧事》作者杨凯

第二章内容是以茶诗为角度来讲述普洱茶历史的。作为北方人,杨凯发自内心地感慨,云南的文化和云南的茶文化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中的云南茶诗,既有云南人自己写的,也有自外地到云南来当官的人写的。无论如何,这些诗如今大多都埋没在浩瀚的烟海中。但这些茶诗并非不吸引人,只是如今人们生活在快节奏时代,这样的时代对于用词深刻隽永的诗来说,是错位的时空,大家沉不下心来去阅读,去感受,去体悟。所以这次写书,也是为了深入浅出地把茶诗讲给大家听。杨凯也坦言,这其中还有许多事宜是没有讲清楚的,希望这本书能够抛砖引玉,让大家重拾“茶中之诗”,在诗中找到自己更多的解读。

再说到第三章,是围绕茶史茶庄记展开的。由于云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边地疆域,历史文献记载难免会有所欠缺。而这些文献古籍所欠缺遗漏的,却在英国、法国的一些博物馆里有很多关于普洱茶详尽可考的记载,杨凯说,这突然的重大发现给予了自己莫大的创作动力。再者,茶史茶庄本是逝去的历史,逐渐遥远难以触碰,可当往昔茶庄茶号的后人就出现在眼前时,才会顿然明白,或许,对历史的追寻本就不是一个唯一答案,而是一种解释,它力图在过去中为当下找到某种关联,一切思想与历史同步,瞬时变得通透而鲜活。

最后,杨凯针对新书中的附录做了补充,“大家如果看了我之前的几本书,或者说对普洱茶有一些了解但不够全面的话,这本书的附录能够帮助大家把我们对普洱茶的知识织成一个网。”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杨凯与紫者茶业创始人苏岚,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驻会副会长沈行岗,茶文化领域研究者李明、王迎新等人士以及现场的书友、新书中的采访对象等进行现场互动交流。

杨凯与紫者茶业创始人苏岚对话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安溪文物闪耀国博 茶乡文化大放异彩“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在国博启幕

6月2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省文物局联合主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安溪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9展厅正式向公众开放。

本次展览是安溪首次在京以较大规模、较为丰富的形式系统展示其璀璨厚重的历史文化。展览将持续3个月,共有160余件(套)展品、100多幅图片、13个视频集中亮相国博,突出安溪人文底蕴、特色物产、工美民艺在不同历史时空的继承和发展,立体再现丰富多姿的茶乡文化图景,让广大观众直观感受安溪的发展历程、文化底蕴和独特风采,领略安溪的城市精神和地域魅力。

“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开幕式(黄东华 摄)以物为证 跨越千年的文脉传承安溪是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世界藤铁工艺之都,也是千年古县、文物大县,全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77件,红色革命遗址200多处,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特别是经过千年积淀,安溪铁观音、藤铁、冶铁等县域文化历久弥新、交相辉映,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先后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打响了“三铁三世遗”文化品牌。

图为“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参观入口(黄东华 摄)

独特的县域文化铸就了安溪人“靠自己骨头长肉”的拼搏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下,安溪实现了由贫困摘帽到基本小康,再到全国百强的三大历史跨越,县域综合实力跃升至全国百强县第51位、最具投资潜力第11位。

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杨帆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杨帆表示,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此次展览就是以此为契机,从一个切口展现新时代古县新貌及县域治理的经验。希望广大观众能通过本次展览,深度领略安溪的文化底蕴和地域魅力,切身感受“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和战略意义。

“今天我们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就是把安溪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和风情奉献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来观赏,一起来领略,一起来体会。”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在致辞中表示,要努力让文化遗产、文物资源、文化传统能够实现“双创”,在文化发展的前进道路上有更多的交流和互鉴,取得更大的丰硕的成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福建、安溪的智慧力量。

中共安溪县委书记吴毓舟在开幕式讲话中表示,全方位、全景式展示安溪发展的“前世今生”,将有效助推闽派文化、“海丝”文化展示交流,更好地“活”起来、传下去。我们将以此次展览为新起点,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四大单元 全景展现安溪多元魅力

在展厅,一件件或厚重沧桑,或匠心精巧的展品折射出安溪文化的多彩绚烂。

本次展览共分为“溪水流长”“茶韵香悠”“藤姿铁艺”“民俗乡情”四大单元,涵盖瓷器、竹器、金属器、藤器、水晶器等材质,以及乐器、服饰、书法、文献等种类,系统展示安溪的历史文化、艺术创造和民俗风情,展现了自古及今的安溪人民编织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

“溪水流长”单元,展出安溪历史影像、文物等资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内容包罗万象。唐代青釉双系罐、宋代安溪桂瑶窑青釉碗、明代安溪窑青花山水人物题诗瓶、清代安溪木雕凤凰花卉木纹堵板……一件件展品,为拂去历史的尘埃、回望安溪历史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游客们穿梭其中,仿佛穿越时空,聆听那些遥传千年的故事。

图为展出的“溪水流长”单元(黄东华 摄)

“茶韵香悠”单元,展出多个朝代、各类材质的安溪饮茶器具,介绍安溪最具代表性的六大名茶,并展现安溪铁观音独特的制茶工艺。沉浸在这里,人们似乎都可以在这隐隐闻到安溪铁观音特有的“兰花香、观音韵”,领略安溪铁观音“双世遗”的独特魅力。

图为展出的“茶韵香悠”单元(黄东华 摄)

“藤姿铁艺”单元,甄选出安溪藤铁工艺大师的代表作品进行展出,这是安溪工艺人精品的一次集体展示。一件件看似平凡的竹、藤、木、草、铁,经过安溪人民灵慧的巧手,把坚硬的钢铁和细软的藤条,刚柔并济、巧妙结合,变成富有艺术创意的家居用品,产品既有竹藤编的柔美灵巧,又有钢铁的韧性耐用,堪称“铁骨柔情”。

图为展出的“藤姿铁艺” 单元(黄东华 摄)

“民俗乡情”单元,展示安溪极具独特的风土人情、丰富虔诚的民间信俗、闽南风格的特色建筑、悠扬婉转的戏曲乡音,传递浓浓的人文情味。观众可以感受到生活在安溪以及走向世界各地的安溪人共同创造和传承的与生活、情感、信仰等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展现出安溪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精神风貌。

图为展出的“民俗乡情”单元(黄东华 摄)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映射着一段时光。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李光地行书王安石<张良>诗》、《清水岩志》、民国时期集美学校内迁安溪期间开展考古发掘后辗转收藏在厦门市博物馆的出土文物等富有历史文化意义的诸多展品,述说着安溪流传千载的故事;基于泉州市博物馆《榕村雅集图》卷创作的多媒体动画、散发茶文化魅力的场景装置和茶席、透过现代技术“张口”诵读闽南方言诗的李光地画像等丰富多彩的展陈形式,更是赋予文物以骨肉,让文化从历史中苏醒。

活态传承 让茶乡文化历久弥新

徜徉于“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展厅中,琳琅满目的展品与丰富多彩的展陈加深了观众对茶乡文化的深层理解。

图为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魏月德向来宾展示铁观音摇青技艺(黄东华 摄)

图为赴中国国家博物馆“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现场展陈和销售的安溪文创产品(黄东华 摄)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策展人高秀清介绍,华夏大地自古地大物博、文化深厚,形成了源远流长、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此次展览作为国家博物馆联手地方为广大观众呈现的又一地域文化展,着力展现安溪的地域魅力,在单元架构和内容设计上处处蕴含巧思,充分反映安溪“三铁三世遗”历史文化底蕴。安溪背依凤山,这里“三峰玉峙,一水环回”,有凤城之名。凤为祥瑞,象征着和平、昌盛、吉祥、繁荣。古时的安溪钟灵毓秀,现如今,安溪也在新时代焕发新貌。展览以“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为题,虚实结合,既是对安溪发展、腾飞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寄寓着一份对安溪的美好祝福。

“通过对安溪历史文化进行提炼,力图用设计语言在此次展览中讲好安溪故事。”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展陈设计孙祥介绍,展厅以土色作为基底,揭示了地域文化本质上植根于乡土的孕育;承载信息及内容的墙体结构氤氲着青绿色调,青山绿水相交融,交代了安溪的自然特色;部分立面装饰结构灵感来源于六角穿花、十字编等当地特色藤编技法,既是对传统工艺的提炼展示,又暗含有“六六大顺”“十全十美”的美好寓意,赞颂一代代安溪人用巧手编织幸福生活……等等细节不一而足,期待广大观众在展厅去亲自感受、发现。

“我看到了一个既熟知又陌生的家乡安溪,有很多沉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让我格外的新知、惊喜和感动。如安溪还保存着各式各样的土楼,有方型的,有圆型的、有梯型的、三角型的以及异型的,还有古代冶铁遗址,古陶瓷器皿,尤其是李光地高古灵动的书法等等。”在观看展览后,安溪籍当代艺术家、雕塑家陈文令告诉记者,文明遗存是故土永久的辉煌,我们在好好保护的同时,要创造出今天安溪新的文明高原与高峰,以此留给世世代代的家乡子子孙孙做永久的礼物。

“国家博物馆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会客厅,这个展览能让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更多地了解安溪,感受铁观音的茶韵香悠,藤铁工艺的绚丽多姿,以及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的丰厚和淳朴。”安溪县博物馆馆长易曙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接下去将继续结合展厅展览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做好安溪“三铁三世遗"的活态传承,助力茶香更四溢、竹藤更曼妙、铁艺更铿锵。(黄如莹)

富有安溪特色的竹藤编椅、茶桌和茶艺表演也亮相国博(黄东华 摄)

来源:茗边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盛世铁饼:在老山主峰,见证历史、致敬英雄

青山有幸埋忠骨,茶叶有幸铸铁饼,而我们,亦有幸参加下关沱茶集团“弘扬老山精神,为英雄敬献一杯盛世铁饼”为主题的活动暨盛世铁饼新品发布会,一杯轻柔而厚重的茶汤承载着一种情怀、一段历史,无法遗忘,亦不敢遗忘。

 


2019年4月27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下关沱茶经销商以“关家人”之名共同见证盛世铁饼发布会以及历史的见证者——支援前线的民兵代表。而事实上,在4月26日,所有的嘉宾均以“关家人”的身份见证了历史的现场——老山主峰、天保口岸与烈士陵园。也是在4月26日晚上,一直闷热的麻栗坡县城突降雨水,带来一阵阵清凉,如甘霖袭来,如清泉涌动,滋润着这片撒下英烈鲜血的土地;好雨知时节,知晓我们的心,致敬中华民族英烈的心,致敬“艰苦奋战、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老山精神的心,是久久难以平息的感动。

 


血浓于水,茶亦浓于水,盛世铁饼发布会上,我们先品鉴的是一直存放于老山山脚下天保仓的下关沱茶中期茶,茶中自有老山情。而下关沱茶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杜发源先生的致辞,也是从两块与老山战斗相关的枕巾开始,那是他私人收藏的纪念品,代表着一个家、两代人对老山的记忆与情感。如他所言,这虽然是一次发布会,但更是一次以老山精神为寄托的缅怀;盛世铁饼发布会选择在麻栗坡,比在豪华酒店更有意义,因为,这是下关沱茶的传统,已融入到下关沱茶人的血液中,是为信仰。

 


而盛世铁饼的包装即以鲜红色为主题,是为铁血丹心、赤胆忠魂。今天的我们,能够静心品一杯好茶,不管是下关沱茶集团的甲级沱茶,还是有纪念意义的铁饼系列,不管是“松鹤延年”,还是“宝焰”,能于自己想喝茶的时候喝茶,能静享岁月的美好、杯茶的滋味,皆因昔日将士的浴血奋战、勇士的慷慨赴死,是他们——最可爱的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承受了战争的残酷,以受伤,甚至失去宝贵生命的代价换来了今天我们的和平生活。

 


今天,我们“为英雄敬献一杯盛世茶”,盛世有茶、品茶,盛世也不会、不能遗忘他们的丰功伟绩,不能遗忘老山的英烈,不能遗忘1840年以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伟大复兴而牺牲的仁人志士。红色,红得鲜艳,红得纯粹,红得成为一个民族的情结。

 

这份情结,不因地域而生疏,不因距离而陌生。盛世铁饼从下关沱茶集团所在地——大理下关到临沧勐库产区精选原料,再回到下关精心压制;今天,又不辞辛苦来到这片光荣之地举办发布会;致敬英烈,是下关沱茶集团的传统,之前,也曾在腾冲国殇墓园举办过,腾冲,正是抗战时期的滇西主战场。

 


下关沱茶集团营销中心总监李小波先生在介绍盛世铁饼之前,也因这份传统而心潮澎湃,以盛世铁饼的红与醇致敬英烈、缅怀历史。盛世铁饼精选临沧勐库东半山、西半山古树毛茶为原料,经下关沱茶集团的拼配工艺精制而成,既有东半山古树茶香气馥郁、高扬的特点,也有西半山滋味柔顺、醇厚浓郁的特点,东、西半山完美结合为一饼盛世铁饼,保留了勐库茶生津回甘强烈、经久耐泡、水浸出物丰富、尾水香甜滑柔的优点。一杯盛世铁饼茶汤,观其色,金黄透亮;品其韵,有香柔的一面,也有厚重的一面。

 


作为下关沱茶集团铁饼家族的传承之作,盛世铁饼有传统的一面,也有革新的一面。铁饼始于下关,为延续下关铁饼传奇,不断实现工艺和技术的创新,下关沱茶集团技术团队经过不断地探索和试验,最终确定了盛世铁饼采用“泡铁饼”形制。

 


这种形制,依然保留了铁饼边缘平直、棱角分明、线条硬朗的外形特点,最大的改变在于紧压的密度比传统铁饼要低,比传统铁饼泡松,故称“泡铁饼”。而“泡铁饼”形制带来的好茶也显而易见:解决了传统铁饼难以撬开的问题,用手就可以掰开,让茶叶条索得以最大程度的完整呈现。

 


而盛世铁饼也是下关沱茶集团的诚意之作,选料方面不分盖茶、底茶,采用一口料压制;从毛茶出库,经筛制,转拣剔,拼堆后下付至制作车间,揉制完成后,最后干燥、包装,每一个环节都有公司质量管理人员层层监管、把控品质;在成品出厂前,按照出厂检验规程执行出厂检验,安全指标委托第三方检权威测机构检测。最终,才有品质完美呈现的盛世铁饼,才有今天在麻栗坡的“为英雄敬献一杯盛世茶”!



这杯盛世茶,敬英雄,英雄既是奋勇杀敌的将士,也是支援前线的民兵与各族群众。在盛世铁饼发布会上,下关沱茶集团公司行政总监、监事会主席朱子纲先生介绍了下关沱茶“心存天下,关爱永恒”爱心基金,联系并慰问大理、保山等滇西地区的抗战老兵,认为下关沱茶做这样的事情非常有意义,作为一家有情系边疆、实业报国情怀的企业,应该懂得感恩、回报社会,并希望以每一次的活动为契机,去影响更多的年轻人敬重历史、致敬英雄、热爱生活。

 

在发布会上,下关沱茶特邀老山战役的支前民兵盘云安、邓玉林及其家属邓廷学共同见证盛世铁饼,并从爱心基金中拨出3万元用于捐助他们,感谢他们曾经的付出与牺牲。

 


发布会上,文山州的下关沱茶茶友侬先生说,喝了六大茶类的很多茶,最终选择了普洱茶;在众多的普洱茶品牌中,最终选择了下关沱茶,因为品质稳定、口感独特,并且有厚重的文化传承。

 

作为下关沱茶的经销商,费先生说,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下关沱茶的粉丝,有茶友问他下关沱茶的茶怎么样,他回答说下关沱茶就没有不好的茶!



发布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所有的嘉宾共同举起手中的红色茶杯,为英雄敬献一杯盛世茶!这杯中的盛世茶汤、发布会上的主角——盛世铁饼,为纪念而生,为见证而生,我们,亦是见证这份情怀的见证者。

 

我们,在群山里穿行,在光荣之地肃穆;下关沱茶盛世铁饼,在历史的现场发布,在最适合的地方飘香,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更有能够想象的收藏空间!

 


而盛世铁饼的零售价也在今天公布,仅售390元,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人人可享,享盛世铁饼的不凡口感,享盛世生活的静美、自由,如无数英烈换来的今天的和平,人人可享,尤为不易、不凡


出品人:周重林

主编:杨静茜

编辑:杨春 赵娟 陈朦 罗安然 杨湘

美编:王天华 熊雄

运营:猫猫


找到约2,10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