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黑茶的历史

找到约4,084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黑茶原料的独特品质(黑茶的历史起源)

  黑茶的独特品质来自于不同的原料。黑茶一般采用具有一定成熟度的原料,经过独特的加工工艺精制而成。成熟叶中的茶多糖、蛋白质、特殊含氧酸、茶色素、茶皂素的含量比嫩芽叶高几倍,大部分香气成分保留在成熟茶叶的茎中。因此黑茶的保健功能在某种程度上与原料的成熟度密切相关。此外,成熟度高的茶更有利于黑茶的后发酵,因此陈酿黑茶的品质更为突出。

  因此叶子的颜色多为深褐色,故名黑茶。堆放时间的长短和重量会使成品的质量和风格明显不同。As黑茶主要是边疆少数民族使用,是藏族、韦尔塞族、蒙古族等的日常必需品,也叫边疆茶。

  黑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等物质能增强血管壁弹性,降低血脂和血压。茶多糖、茶色素等成分可以排油、减肥、消脂。黑茶被誉为“减肥茶”和“美容茶”。同时,黑茶还具有提神、排毒、护肤、助消化、保护肝肾的功效。

  据史料记载,安化黑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的唐代“曲江片”。然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却改写了历史。

  黑茶,作为中国六大名茶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安化建县后,朝廷在资水北岸设立博邑市场(即茶叶市场),以米盐交换安化茶叶。布料和丝绸。黑茶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在古代,游牧民族靠它补充维生素。

  从某种意义上说,黑茶是一个“生命体”。其主要特点是茶体完成后,“后发酵”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其风味转化越来越稳定和克制。陈年茶的味道就不一样了。这也是品茶。茶叶收藏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茶叶的制作和完成。事实上,最终完成一个黑茶,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近百年来,从茶叶上树,直到把热水倒进水壶,一直处于“现代进步”的状态,处于转型过程中。

  黑茶是长期被西北牧民视为“生命之茶”的重要原因——对于饮食中缺乏蔬菜水果的西北牧民来说,饮用黑茶是补充必需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的重要渠道。


渠江黑茶的前世今生

作为资氺的一条主要支流,两千三百年前的渠江流水,一定是直接见证过安化黑茶从农家土屋到皇室宫廷的全过程的。

1971年,长沙马王堆汉墓被发掘,众多的帛书、帛画、竹简、服装、漆器、乐器等汉代珍贵文物的出土固然令人惊喜和惊叹,那个已然沉睡了两千一百多年的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的妻子出土如新的惊世奇迹固然更加震撼全球。而紧随这种奇观出现在考古学家眼前的,却还有两个最不起眼也最让人费解的竹篓和装在竹篓里的黑色颗粒。

没有人想到,这黑色颗粒居然是来自渠江河畔的一种古茶。

更没有人想到,这种来自安化民间的农家茶叶,居然还是一种皇室贡品。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二年(935年)的《茶谱》就有如是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宋代《茶赋》也有如是记述:“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渠江薄片,西山白露,云垂绿脚,香浮碧乳……”。明代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也说到:“昔贤所称,大约谓唐人尚茶,茶品益众,有渠江之薄片,会稽之日铸,皆产茶有名者。”

这些文献中说到的渠江,就是现在的安化县的渠江茶镇,如果不是马王堆汉墓的出土,又有谁知道,看起来黑不溜秋的安化黑茶,竟然早在西汉时期就成了汉代朝廷的贡茶并被誉为唐代“渠江皇家薄片”呢?

从已知的史书文献记载来考证,安化黑茶历史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唐代的 “渠江薄片”。可现在,马王堆汉墓里惊现的安化黑茶,却让现在已经成为市场抢手货的安化黑茶又向前推了900多年,也就有了2300多年的历史。

当然,对于安化黑茶的历史认定,无论是在中国茶界还是史界,都有过一段激烈的争论和分歧。最终认定马王堆出土的那两竹篓米状的黑色颗粒是安化黑茶,当然是缘于安化黑茶那诸多无懈可击的人文依据。

从地域位置来考证,汉唐时期,安化立县时就隶属长沙郡。而安化茶叶历来就有“山崖水傍,不种自生”的野性,放荡不羁的安化茶,自然也就有了一种原汁原味的野味,就像安化山野那些土生土长的乡村女子,甘冽而又醇厚,朴拙而又甜润。所以,这种茶固然会成为当时上层人士的首选佳茗。

从茶叶存放时间来考证,绿茶或其他茶类根本不具备长久的存放期,更何况两千多年居然还没碳化,还保持那么完整的颗粒,还散发着那么清雅的沉香。长时间存放都不变形不变质不变味的茶叶,只有黑茶,可黑茶又唯安化独有。

从历史背景来考证,汉末三国时期,吴、蜀两国都曾屯兵益阳。尤为重要的史实是,关羽曾经还用一包包以竹篾包裹的茶叶为他的将士们治过病。而竹篾竹篓又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装原料和包装工具,马王堆出土的黑茶正好也是装在竹篓里。而且,早期的安化黑茶几乎都是用松枝、松木火烘烤制作的,松枝或松木火烘干制作的安化黑茶具有气味芳香、杀菌防腐的功效,这种具有杀菌防腐作用的茶叶,无疑会成为当时那些死去的皇室贵族为保持棺椁干燥不可或缺的陪葬品。再说,马王堆出土的茶叶都是黑色小颗粒,这一外形特征也与历来的安化散装黑茶的外形特征如出一辙。

如果这些考证还不可以充分验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那两竹篓黑茶源于安化,中央电视台记者先后数次在安化渠江考证得到的诸种实证,应该足可以得出一个有迹可循的结论了。央视记者在安化渠江镇神吉山张家冲,发现一个大型古屋基地,其周边不仅有水车房、古学堂、茶祖庙、制茶坊、茶祖塔、古茶亭等遗址,还有古代石制制茶工具。

而且,仅在安化渠江境内,记者们就发现了十处与黑茶起源有关的名胜古迹。其中有桃坪村神吉黑茶宗祖古庙,桃坪神吉茶马古廊,桃坪神吉古茶园,大仓村古杉茶马亭,连里茶马古亭,连塘茶马古亭,大安茶祖牌坊……

种种实物和遗址佐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竹篓黑米状的小颗粒,就是古代安化渠江镇的黑茶无疑。

顺着这个结论,有关专家又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推断,安化黑茶早在汉代就已开始生产,至少有2300年的制作加工历史,而汉代渠江皇家薄片,就是安化黑茶的宗祖。

安化黑茶在得到准确定论之后,还有一个历史人物也更应该顺理成章地成为这种黑茶的有功之臣。

这个人叫张良。

张良是刘邦钦定的“汉初三杰”之一,而且还排在韩信和萧何的前面,可想而知他有多高的智囊,可想而知他对刘邦建立大汉江山所立下的功勋有多大。

可这个张良还只有五十岁就主动辞官隐退了。退出大汉政坛后,张良就四处云游天下去了。当他看完了自己想看的每一处山山水水,他就带着几个徒子徒孙跑到位于雪峰山余脉的安化渠江神吉山张家冲,隐居在神仙屋场,开始潜心修道,并在这里兴修了一座庙宇和一座道家学堂。直到现在,渠江镇纸槽村神吉组还留有神仙屋场、道家学堂和修道庙宇遗址。

然而,不幸的是,就在张良修道期间,渠江一带突然瘟疫肆虐,当地百姓纷纷被瘟疫夺去性命。张良本来就是一个智慧过人的大汉名臣,曾经经常为刘邦出谋划策,现在这里的老百姓正在被瘟疫无情的吞噬,他又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足智多谋的张良,于是就想到了渠江神吉山漫山遍野的茶叶。

一向喜欢品茶的张良,以他平时对茶叶功效的了解,他决定一试。

于是,他就带着自己的徒子徒孙们爬上了神吉山,采回来一篓篓的茶叶,将其提炼成多种形状的茶片,散发给疫区的乡民。这里的老百姓向来对张良就敬重有加,对张良的足智多谋更是深信不疑。他们本来祖祖辈辈就对喝茶情有独钟,现在听说这茶还能治疗瘟疫,虽然将信将疑,但凭着他们对张良的尊重和信赖,他们都愿意配合张良,哪怕不会发生奇迹,这也是张良的一份苦心和爱意。于是,渠江一带到处漂荡着一缕缕浓烈的茶香。奇迹还真的发生了,那些茶香就像渠江里的水,将一场恐慌冲走了,瘟疫逐渐得到控制。又过了一段时间,令人毛骨悚然的瘟疫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渠江一带的瘟疫被张良赶跑之后,当地百姓从此开始上山采茶,并由张良亲手传授制茶技艺。制作出来的茶片,老百姓就自发地将其取名为“张良薄片”,把自己满腹的感恩之情全部溶于那一个个茶叶薄片里。

也因为这种“张良薄片”的问世,安化一带乡民从此形成了采茶制茶喝茶的习惯。既能保健祛病,又能解渴,而且这种茶叶薄片又方便携带和长时间存放收藏。

于是,“张良薄片”很快就名声大振,且越传越远,以致传到了大汉皇宫。

于是,涛涛渠江载着安化独有的黑茶薄片,过资江,入洞庭,进长江,从湖南楚地流

进中原城池,成了西汉皇室的珍稀贡品。

张良虽然早已远游仙境,早已在张家界的青岩山安然沉睡,可安化黑茶却从此被历代皇帝视为茶叶上品,尤其是到了唐代的皇室玉案上,还得了一个“皇室薄片”的至尊美誉。

安化黑茶,在沉寂了很长一段岁月之后,因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那两竹篓黑茶的惊世复活,又重新带着它特有的皇室至尊,顺着时光的浊浪,踏着渠江的清波,再次散发出跨越时空的千年幽香。

我虽然不懂茶道,但我早已喝茶成瘾。长沙一个收藏书画的朋友,既收藏书画,又经营黑茶。每次来永州,她都给我带上一件喝茶。我有个好兄弟知道我有这种附庸风雅的爱好,居然还将他父亲藏了二十多年的一饼黑砖送给了我。这么珍贵的陈年黑茶我哪舍得喝呀,我知道安化黑茶是有灵魂的,就一直将这饼黑茶藏进了我书柜的抽屉里,珍藏着这份友情,也更想珍藏那一缕永久的茶魂。

【摘自2016年第4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凌鹰(湖南永州),系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湖南永州市作协副主席,著有散文集《放牧流水》《巨轮的远影》《蔚蓝天空上十八朵云彩》《美丽潇湘.山水卷》《美丽潇湘.文物卷》等】

惊现2300年前的黑茶:安化黑茶的千年历史!

安化黑茶历代大事件,你知道多少?

      安化黑茶以其特殊的陈香韵味,一直以来受到不少茶友的追捧。对于爱品茶的人而言,安化黑茶是一种带有记忆沉淀的茶品,醇和甜滑,回甘持久,意犹未尽。 

       因所经历的历史环境、树种、加工工艺各有不同,黑茶种类也多种多样。传说最早的安化黑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你都知道安化黑茶都经历过什么大事件吗? 

01

传说: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神农氏时代,湖南安化就有茶树生长,并被神农氏发现和利用,这是关于安化黑茶最古老的传说了。

02

汉朝:2300年前的黑茶

       1972~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时,曾出土了一件不显眼的竹篾包装的物品,内里所装黑色颗粒状物品通过切片处理,被确认为茶叶。业内专家经过多年考查、研究、分析,认为其就是安化黑茶的前身,这次发现,将安化黑茶的历史向前推到了2300年前的汉朝,也说明了安化黑茶的悠久历史。

03

唐朝:贡茶渠江薄片扬名

       安化黑茶有确切书面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唐代的“渠江薄片”。五代毛文锡的《茶谱》记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说“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这证明在唐代湖南安化已有“渠江薄片”生产,而这种茶色泽为黑褐色,是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泽。而也就是此时,安化黑茶就成为了历代朝廷贡茶。

04

宋朝:安化黑茶茶市渐兴

       宋朝在梅山地域置县“安化”,朝廷完全控制了安化黑茶的产销,并开始于安化设“博易场”,以茶易米、盐、绢布等,用今天的话来讲,黑茶在当时可是硬通货。到了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05

明朝:朝廷钦点的官茶

       到了明朝,朱元璋钦点安化“芽茶”进贡,自此安化黑茶成为明朝贡茶。1595年,黑茶被朝廷定为“官茶”,16世纪末后,安化黑茶兴起的势头已经一发不可收拾。

06

清朝:“道光百两,同治千两”

       道光元年(1820年),陕西商人雇人下乡采买安化黑茶原料,踩捆成包,以利运输。最初大小形状和重量不一,后来逐渐统一为小圆柱形,重约老秤10斤,称为“百两茶”。

       同治年间,湖南茶商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成圆柱形,每支净重1000两称为“千两茶”,被近代人誉为“世界茶王”。现今故宫仅存的一支“千两茶”已成无价之宝。

       清末,安化茶叶名扬天下,安化成为世界黑茶产茶中心,茶叶产业盛况空前,江沿岸,经营安化黑茶产制运销的茶行,茶庄达300余家。目前,尚有百年历史的茶行、茶亭、茶书、茶钟、茶马古道驿等等,让安化黑茶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加浓烈。

07

新中国

边销茶,中华民族的“民族团结茶”

       千年以来,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名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须品,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据《当代青海简史》记载:到1951年底,西北地区100%的少数民族喝上了茯砖茶。也成为边疆少数民族与内地民族团结的象征。

    (资料来源:安化黑茶收藏协会)

找到约4,042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