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立顿红茶苦涩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英德红茶文化以及著名茶山一览!

  英德种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据唐代陆羽所着《茶经?八之出》 (公元764年)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当时韶州植茶包括英德、曲江等。又据中国茶叶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两研究员主编的《世界茶业100年》中研究论证;“唐朝、五代韶州的曲江、仁化、英德等县均已产茶”,“明代以前英德便成为当时广东省11个产茶县之一;明代时是广东省70个产茶县之一;鸦片战争后是广东84个产茶县之一。”可见英德植茶和产茶历史悠久。

  1、陆羽对北江流域茶的记载

  在岭南的好“茶”系列中,北江流域的韶关茶是代表。最早发现韶关好茶的是唐代茶圣陆羽。他在《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上述陆羽记载中的“韶州”,即现在的韶关地区,清远自汉代建县制以来,在历史的早期上曾经属于韶州,后来划归广州,在1988年成为地级市。而唐代的陆羽是湖北人,为了写《茶经》,曾到过湖南、江西、广东等考察游历,可以推断,当时陆羽就是沿着秦汉古道到达北江流域考察茶的种植、饮用情况的。因此,陆羽记载中的南方茶应包括清远北江流域的茶,这无可争议,这可以说是北江流域对茶的最早记载了。

  2、六祖慧能与英德西华寺

  英德西华山建有寺庙(今英德云岭水头村)在民间及佛教中一直有“先有西华寺,后又南华寺”的传说。

  道光《英德县志》卷4《舆地略》记载该县的五狼嶂产香茶,“然山高路险,采者不可多得”。而在民国《英德县续志》卷16《物产》记载:“赤朱山茶,石莲乡蓝山茶,阿婆嶂岭茶,溪头乡黄岭茶,鹤子乡浮云山茶,皆奇品,若中隅西华山茶,相传六祖手植;又有名葫芦茶者,丛生茎小而长,叶尖如指,能消暑觧毒,煎水治小儿疮疥。”

  上述记载中提到了“相传六祖手植”是怎么回事呢?六祖惠能(638年-713年),是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是着名的佛教禅宗祖师,着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六祖慧能于唐仪凤二年到广东曲江县南华寺传经,英德西华山建有寺庙,离南华寺只有几十公里,六祖到西华山植茶符合佛僧在寺庙附近种茶的史实。慧能禅师在游历、传播佛禅过程中,亲手种植茶叶也在情理之中了。当然,我们也无需过多查证当年慧能禅师是否真正亲手种过茶叶,而千百年来,禅与茶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十分深厚,已是被人们广泛认可的事实。

  3、杨万里与英德之缘

  杨万里,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南宋淳熙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后又升为广东提点刑狱。杨万里在广东任职期间,曾到英德的浈江游览,留诗并赞美英德的山水。

  杨万里为官清正廉洁,一生作诗两万多首,留下诗文中有很多是关于茶的,他一生嗜茶如命,“茗饮小过”、“频啜得中寒”,弄得人“瘦骨如柴”,追求茶的味外之味,从清澄如碧的茶水中悟出了为人处世之正道。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说,杨万里从常州知府调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时,将万缗积钱弃于常州官库,两袖清风而去。在广东任官时,曾以自己的七千俸钱代贫户纳税。杨万里归隐回乡后,两袖清风,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唯带(皇帝所赐的玉带)有金”.故居老屋三代未加修葺,只能挡挡丝风片雨。这也说明他品茶、爱茶,也欣赏茶的清澈澄明的品性,并将之作为人之道。因此,英德市为纪念先人、弘扬茶文化传统,将一条全长22公里市政大道取名为“杨万里大道”。

  4、文学家梅尧臣与英德茶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梅尧臣是北宋卓越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他在诗的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上,都体现出“开宋诗一代之面目”的特点,因此深受其好友欧阳修等人的推重称扬,南宋刘克庄及清代叶燮都称梅尧臣是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比欧阳修大五岁,26岁时以叔父梅询的“门荫”,补太庙斋郎,步入仕途,但一生官职低微,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却总是名落孙山,郁郁不得志,他曾在英德(即当时的英州)任“别驾”一职。所谓“别驾”,是为州刺史的佐官,因外出不能与刺史乘坐同一马车,因此称“别驾”。

  梅尧臣擅长写诗。欧阳修称梅诗“以闲远古淡为意”、“穷而后工”。梅诗现存2800多首,其中茶诗(包括少数叙及茶事者)有55首以上。他的茶诗,不仅数量多,而且不乏上乘之作。例如,梅尧臣在任英州别驾时曾以《山茶》为题赋诗一首:“南国有嘉树,华茗玉杯。曾无冬春致,常冒雪霜开”,称赞的就是英德的茶。

  5、米芾与清远北江之缘

  米芾(1051-1107),北宋太原(今山西省)人,世称“米南宫”,北宋着名书法家、画家。于北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间,补浛洸县尉,任职两年。米芾任浛洭(今英德浛洸镇)县尉时,是赏石收藏家和评论家。米芾不仅爱石成癖,对石下拜(拜石为兄)而被国人称为“米癫”,而且在英石相石方面,还创立了一套理论,即长期为后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皱”四字诀。

  2011年,清新文史研究者在三坑镇西坑水库山麓旁边,发现了米芾墓,民国版《清远县志》也记载:(清远境内)湴塘村米氏皆为元代奠居,俱有族谱世系。米氏乃芾裔也,芾十世孙由襄阳于元世迁居湴塘。

  鲜为人知的是,米芾还爱茶。元佑四年(1089),苏轼出任杭州太守,途经扬州时,米芾前来相见并一起品茶,米芾写下《满庭芳》,词题就叫《咏茶》,这首茶词,上阕咏宴集烹茶,细致优雅;下阕引入情事,兼写捧茶之人。既细腻传神地写出了煮茶程序,又写出了雅宴清谈中侍女的娇美,表现了高会难逢,主人情重的意蕴,充满清雅,高旷的情致,广为流传。

  6、石门台五郎嶂高山茶曾为朝廷贡品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凡一方之土特产,要将最新、最好的向朝廷交纳,供皇族使用,称之为贡赋。据《禹贡?疏》载:“贡者,从下献上之称,谓以所出之谷,市其土地所生异物,献其所有,谓之厥贡。”下之所供为贡,上之所取为赋。可见,贡赋之物,为一地“所生异物”,也就是特产之物。而清远英德的茶,也曾经作为朝廷贡品。

  据清康熙年代陈志权所撰写《重修英德县志?贡献志》记载:“叶茶七十斤七两,国朝:芽茶一十四斤五两,进贡朝廷。”其实清朝时,英德县境内种茶遍及四乡。据清道光《英德县志卷十六物产篇?茶类》中记载:“赤朱山茶、石莲乡蓝山茶、阿婆嶂岭茶、溪头乡黄岭、鹤子乡浮山茶皆奇品……”清宣统《英德县志》则记载:“茶产罗坑、大埔、乌坭坑者香古味醇,如扑茂之士,真性自然殊俗。其余黄金山、水边、黎洞、黄寨等处所产远为不逮……五郎嶂产茶,气味清绝,观音山旧茗茶山亦产茶。”不过,那时种植的是“丛生茎小而长,叶尖如指”的小叶种茶树。

  7、浓厚的“客来敬茶”习俗

  客来敬茶,自古以来是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礼俗。晋代王蒙的“茶汤敬客”、陆纳的“茶果待客”、桓温的“茶果宴客”,至今仍传为佳话。宋代杜耒《寒夜》诗中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也广为流传。而在北江流域的清远,尤其是在茶乡英德的民间,客来敬茶更是浓厚的传统习俗,并成为寻常的理解。

  在英德,无论市区、城镇抑或乡村,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主人总要先敬一杯热茶,然后宾主坐定,啜饮交谈,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一种为人豪放的美德。而且,“客来敬茶”不分亲疏,对来客恭而有礼,令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来客不敬茶,不是好人家”,从中可以看出,在英德及清远的民间,一直把“客来敬茶”当作一种崇高的礼仪对待。

  8、英德知州与《煮茗台》

  在自古至今的清远乃至广东的茶产业中,英德红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清远的茶历史文化中,英德的茶文化更是底蕴深厚,内容十分丰富。

  在英德城区附近的旅游名山——南山上,有石刻诗歌、建筑物等茶文化的印记。如在半山腰的众乐亭左侧6米处的崖壁上刻有元杰手书“煮茗台”三个字。三个字左下侧刻有南宋建炎三年任英州知州的汪任所作的诗歌《煮茗台》,“石梯千级杖黎行,行到山腰足暂停。漩吸灵泉煮佳茗,渴心滋润困魔醒。”《英德县志》记载:“赤朱山茶、石莲乡山茶、阿婆嶂岭茶、溪头乡黄岭茶、鹤子乡浮云山茶皆奇品……五郎嶂产茶,气味清绝。观音山亦产茶”。《重修英德县志》记载有贡茶数量:“茶叶70斤7两,芽茶14斤5两。”以上史料证明英德由宋至清朝,茶叶生产很兴旺,产地众多、品质优良,印证了英德茶叶发展史在广东茶叶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9、英国女王英德红茶待贵宾

  英德红茶自创制以来,以其极佳的形、色、香、味博得世界人民的喜爱,目前,已经远销世界德国、英国、美国、波兰、苏丹、澳大利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众所周知,英国是世界红茶销售中心,也是红茶消费量最多的国家,着名的立顿红茶是世界级的品牌,但英国自身并不大量生产红茶,因此,世界各国着名红茶纷纷拥入,广东清远的英德红茶进入英国市场后,很快受到英国人的青睐。

  据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电文称:从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经济参赞处电文获悉:“英国皇室喜爱英德红茶,1963年英国女皇在盛大宴会上用英德红茶FOP招待贵宾,受到高度的称赞和推崇”.1996年9月19日香港《东方日报》曾经报道:英德红茶被作为高级红茶已被英国定为皇室用茶。“英红”是与“祁红”、“滇红”等并列的中国五大红茶之一,它因外形成条、色泽乌润、内质鲜甘、汤色红艳、香气浓郁、入口醇厚而深受品茶人士赞赏,获奖无数。2006年12月3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对英德红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0、历史悠久的英德苦丁茶

  在我国苦丁茶历史中,普遍认为英德苦丁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近年来,广东大量种植苦丁茶,而英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种植,因其经济价值比较高,有“摇钱树”、“绿色黄金”等美称。

  据《英德县人民政府志》记载,公元前111年中原人茨充任桂阳太守时,把中原文化和农业技术传播给英德先民。东汉时,英德人已经饮用一种药用植物——苦丁茶。据《桐君录》记载:“南方有瓜卢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通夜不眠。”《英德县志》记载:“登,一名皋卢,产观音山。叶大如掌,以片叶入壶,色味俱足,多反苦涩,治咽喉之症。”据专家考证,瓜卢即皋卢,为现今的苦丁茶。

  苦丁茶为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其产品为茶药两用植物代用茶,具有保健作用,能清热解毒,能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等,还可煮水,消炎止痛。据调查,英德市现有百年以上大苦丁茶树178株,占目前全国已发现苦丁茶大树资源的2/3。

  11、新中国领导人重视英德茶

  英德红茶创建于1959年,色泽乌润,颗粒均匀结实,茶汤红亮,滋味浓烈,饮后甘美怡神,清心爽口,色、香、味俱佳。英德红茶得到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重视。

  根据媒体的报道,朱德、陈毅、陶铸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英德茶叶发展中,曾多次过问和指示英德。1965年10月,朱德委员长在视察广东返回北京途中,在英德站朱委员长乘坐的专列上接见了英德县委主要领导人时说:“陈老总嘱咐我转告英德同志,英德茶叶要加快发展,因为世界很需要,尤其是英国人很喜欢英德红茶。他还嘱咐我转告英德同志,一定要把英德茶叶搞上去,要搞出名堂来。”时为外交部长的陈毅还说:“连女皇(英国)都喜欢你们英德红茶,一些外国朋友向我要英德茶,你们一定要搞出大名堂来。”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英德红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时,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同志曾于1963、1964年两次到英德视察,亲自指示有关部门拨款来支持英德发展茶叶。

福建日报:武夷红茶——打通时空,掘金文脉

红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产销量最大的茶类之一,发源于武夷山,自明末清初出现以来,已有450多年的历史。 今年的“双11”,红茶龙头企业正山堂连续第7年位居天猫平台红茶类目销售榜首,年度平均销售总额约8000万元,彰显了红茶在当前消费市场上的广阔前景。

红茶的“复兴”

走进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村口立有“世界红茶发源地”的石碑,昭示着这里与红茶的渊源。据考证,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明朝时期桐木村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正山小种”也被誉为“红茶鼻祖”。

然而,红茶的流行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1568年,“正山小种”流入欧洲,随后英国皇室开创了“下午茶”风尚,红茶逐渐风靡欧洲,并走向了全球。与英国立顿红茶公司在全球红茶市场独占鳌头形成对比的,是国内红茶在乌龙茶、绿茶、普洱茶等各茶类中难以突围的困境。 红茶市场的起起落落,也影响了桐木村茶叶生产的起伏。今年58岁的江元勋,是桐木村土生土长的茶农,也是“正山小种”红茶第二十四代传人,创办了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正山小种’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红茶,而且传统‘正山小种’具有烟熏味,口感接受度低,所以,原先我们的销售大多依赖出口。”谈及桐木村的茶叶发展历史,江元勋十分感慨。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大环境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改变了以往统购统销的模式,国内茶叶市场面临重新洗牌,此外,因国际其他产地的茶叶品牌崛起,导致茶叶出口额也大幅下降。双重因素作用之下,“正山小种”红茶销售开始走下坡路。日子难过,许多茶农放弃种茶,桐木村只剩下两家茶厂,其中一家就是江元勋创办的元勋茶厂。“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没有理由让祖宗留下的传统制茶工艺荒废在我们手里。”但每次江元勋回想起彼时仓库里积压的茶叶,仍然心有余悸。 “为什么不做一款高端的红茶?”2005年,受到茶友的启发,江元勋率领团队,以茶芽做原料,并改良“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创新研制出一款全新的高端红茶品种“金骏眉”,填补了中国长期以来没有高端红茶的空白,也让原本“浓红苦涩”的红茶迎来“清香甘甜”的口感。 随后,“金骏眉”诞生后的三年间,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红茶在高端茶叶市场开始占有一席之地。2008年,“金骏眉”正式大规模推向市场,一经上市就引发了一阵红茶消费热潮,也打破了原有的茶叶市场格局,引领红茶消费成为新潮流。缘于红茶产业带来的全新机遇,如雨后春笋般,大大小小的茶厂在桐木村重新立了起来。“好茶”源于“好山”

桐木村位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96.3%,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良好的生态赋予了优质产品生长的沃土,村书记王坤武告诉记者,桐木村没有耕地、农田,历代村民主要以种植茶叶和毛竹谋生。

“上世纪90年代红茶走下坡路之后,我们就发展毛竹。”王坤武回忆到,因为村里的生态好,所以毛竹的质量也领先于周边地区,带来了高效益。但是,因为毛竹加工带来粉尘污染,作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桐木村被限制从事毛竹加工。2009年,毛竹加工厂全部关停。 恰巧的是,毛竹产业发展受限与“金骏眉”诞生的时间点前后相继,村民们的眼光又重新投向了红茶。 茶农周波是最早感受到“金骏眉”带来红利的那批人。“当时投入一点钱,就能翻好几倍。”周波说,父亲原是元勋茶厂的一名工人,掌握了“金骏眉”的制作工艺,2006年,他们便利用家里的30亩茶山开办了红茶加工厂。如今,规模越做越大,目前已获得SC认证,年销售额最高时达到400万元。 “红茶让大家的日子真正好过起来。”王坤武告诉记者,红茶市场的大热还吸引了许多人返乡创业,像周波这样“以茶致富”的故事在桐木村还有许多。近些年,在村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桐木村的红茶生产越来越红火,家家户户都建起新房、购置新车,红茶重新成为当地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正是优越的自然条件才造就了‘正山小种’的独特品质,因此,生态保护一直是桐木村发展的前提。”王坤武告诉记者,早在10年前,村里就开始宣传和倡导“不施化肥农药”的生态茶园模式,通过奖罚分明的方式,让“好茶”与“好山”相辅相成的理念根植在茶农的心中,使红茶生产成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 如今,桐木村8000亩茶园焕发新活力,全村430户1906人,几乎家家户户均涉及茶产业,创立了近600个茶叶品牌,2020年人均收入达2.4万元。“走出去”的中国红茶

作为“红茶鼻祖”“乌龙茶故乡”,武夷山的两张茶叶名片都让当地人自豪。然而,让以红茶为主业的茶农们困窘的是,近些年,尽管红茶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销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想要在武夷山“出圈”,却面临着尴尬境地。

“目前,整个武夷山从事岩茶生产的人远超红茶,而且岩茶的知名度也更高,让大家几乎都忘了武夷山还有红茶。”桐木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伍建明告诉记者,从平均价格上看,红茶也只达到岩茶的中端水平,尽管如此,桐木村依然在坚持做红茶。 “红茶对我们来说,不仅是农业产品,也是文化产品。我们在红茶发源地,核心区茶叶具有明显的标签,其中所蕴含的地域性与文化承载力具有更深的意义。”伍建明说。 桐木村茶农胡必成创建“正山村”品牌也是出于类似的考虑。他告诉记者,“正山村”这个品牌的意义就是做核心区域的红茶,守护好传统工艺。 但由于保护区的特殊性,胡必成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时常“碰壁”,这也让他有了困惑:发展与保护应该怎么统筹起来? 王坤武也有同样的忧虑。他告诉记者,以目前桐木村马尾松木材的供应困难为例,在传统“正山小种”的制作工艺中,马尾松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但随着保护区内严控采伐指标,到2019年开始进一步禁止马尾松运输进自然保护区,如今传统工艺的“正山小种”面临着断代的危机。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江元勋看来,桐木村发展空间有限,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式突破现有瓶颈。 “红茶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茶类,更是从中国起源,全国各大茶叶产区都具有发展红茶的基础。”江元勋说。为此,从2010年开始,正山堂开始探索红茶“走出去”的道路,先后与全国9个优质红茶产区开展合作,通过技术输出,将“金骏眉”等制茶新工艺、新技术带到当地,并参与起草、制定全国性的《骏眉红茶》团体标准。 在全国性的《骏眉红茶》团体标准之下,各产区百花齐放,陆续开发出信阳红、普安红、巴东红、广元红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茶系列产品,不仅带动经济落后山区茶产业发展和茶农增收,并构建起了以“金骏眉”工艺为核心的“骏眉中国”红茶产业体系。“这不仅是我们的‘金饭碗’,也可以代表中国,走向全世界。我们想通过龙头品牌、技术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中国的红茶产业。”江元勋说。

资料来源:武夷微发布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喝红茶,我有一百种方式!你还只会泡着喝吗?

红茶,一定算得上风靡全世界的茶类了,从葡萄牙公主把红茶当作嫁妆带入英国皇室,到如今成为很多国家的生活必需品。

在数百年的发展中,红茶的魅力不断被发掘,如果你还只知道泡着喝,那就失去了许多品饮红茶的乐趣了。

01.

红茶的起源

我们知道红茶起源于中国,它的发祥地是福建省的武夷山。在武夷山脉海拔近乎一千米的山岳地,有一个叫桐木村的村子。“现代茶圣”吴觉农认为,这个村子制作的发酵茶,才是现代红茶的鼻祖。

桐木制茶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末期,本来一直在制作绿茶,而到了十七世纪前半叶开始制作发酵茶,茶名“正山小种”。

正山,意指武夷山,放在茶名前,表示“这是正宗产自武夷山的茶叶”。小种,是说量少,说明并非人工栽培,而是野生的茶叶。正山小种,就是说这是产自武夷山自然生长的茶叶。

在桐木村,干燥茶叶,从古至今都使用松火。正山小种茶散发的一种独特的香味,就是龙眼和松烟二合一的味道。以此味享誉世界的正山小种红茶,就这样诞生了。

02.

国际上的红茶

对于没来过中国本土,也没见过茶树的英国人来说,茶是一种神秘的饮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奇特的制法。在他们看来,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都是梦寐以求的饮品。

这个时期,他们对绿茶和红茶可谓是一无所知,唯一清楚的便是红茶更符合他们的口味。

进入十八世纪,红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资料显示,最初绿茶占了多半,而三十年代以后,红茶的需求量猛增,压倒了绿茶。

红茶是唯一一个国外市场强于国内市场的茶类。世界红茶产量,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占据前列,非洲的马拉维、乌干达等国家的红茶产业也是蒸蒸日上。论红茶的消费量,爱尔兰当属第一,第二名是英国。

03.

“较真”的调饮方式

中国人喝茶习惯清饮,为的是保持茶叶原有的香味。拿正山小种来说,最吸引人的就是那股松烟香,只有通过清饮,这股香味才能从冲泡到入口,始终清晰。

在欧洲国家,人们更喜欢调饮。2003年,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甚至发表了一篇经科学论证的《一杯完美红茶的冲泡法》,文中提出了冲泡红茶的十条黄金准则:

①水壶中注入软水,开火煮沸。控制好时间、水、火候等因素。

②烧水期间,将盛有四分之一壶水的茶壶放入微波炉,加热一分钟暖壶。

③水壶烧开的同时,倒掉茶壶的热水。

④按一杯一勺匙茶叶的比例往茶壶里放茶叶。

⑤将煮沸的开水直接注入茶壶。

⑥三分钟浸润茶叶。

⑦最好用陶瓷制的马克杯喝茶,其他杯子也可以。

⑧先往马克杯里加牛奶,然后缓缓倒茶,茶奶混合后呈现出美味的汤色。

⑨砂糖随个人喜好添加。

⑩饮用红茶的温度最好控制在60~65度之间,太烫难以入口,容易发出不文雅的呼呼声。

可以看出,英国甚至欧美国家的人,还是更青睐于加奶和糖调味过的红茶。茶香浓郁的红茶,即使是附加了奶味和糖分,依然无法掩盖它的出挑香气。

相反,加糖能将茶的苦涩盖住,加奶则增加了醇厚的口感,而作为茶底的红茶,更能给人留下无限回味的空间。

04.

拼配、组合的魅力

红茶除了清饮,加奶加糖调饮,更可以进行拼配、搭配茶点,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文化。

英国著名品牌“立顿”通过袋装红茶打响了名号,考虑到“泡好茶,水质是关键”,立顿根据不同地区水质的不同,推出了适合当地饮用的混合型红茶。

比如伦敦的水含石灰多,水质较硬,不易泡出涩味,而苏格兰的软水,泡茶容易起涩。为了适应当地的水质,“立顿”将各种茶叶混合调配,推出了伦敦混合茶和苏格兰混合茶。

另外,英国人还研究出了另一种新喝法,在茶叶中加入各种水果、香料、花等。这使得茶叶褪去了本身的苦涩,让饮茶成为了普罗大众都能接受的生活方式。

提到组合搭配,英国的下午茶文化可以说至今未见衰竭。在英国,一般搭配红茶的茶点是司康饼。

涂有脂肪含量40%~50%的固体奶油和果酱的司康饼搭配英式红茶,便是举世闻名的英式下午茶。

固体奶油的浓厚脂肪,没入丝滑的奶茶中,不同于先前的单饮,完全是另一番美味。

红茶丰富的品饮方式,在各国可见各种不同风味。作为习惯泡开直接喝的我们,不妨试试其它调饮、组合方式,说不定能体会到不一样的泡红茶的乐趣。

来源:网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