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澜沧景迈

找到约1,01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1997年澜沧景迈茶:梦,因茶而生


偌大的橱窗里摆放着一片特别的普洱茶。


这片普洱茶的包装纸上镌刻着几个朱红而久远的字眼:澜沧景迈千年古茶。


明亮的灯光摇摇晃晃地洒在这片普洱茶身上,试图想从那些发黄的印记里找回从前。



1997年,在茶艺乐园第一款茶良种茶的成功经营后,陈国璋马上趁热打铁地开始了第二款茶的策划。


通过好友曾云荣的介绍,他认识了当时的普洱茶专家何仕华先生。


陈国璋问何仕华:“哪座茶山的茶叶好呢?”


何仕华说:“景迈山。因为景迈山上很多古树茶和台地茶。”


陈国璋又问:“那什么时候去好呢?”


何仕华笑了笑,说:“春天去,才有茶!”



陈国璋鼓舞他一起去寻茶。因为当时很多人都不熟悉普洱茶,但是何仕华很熟悉,而且他和云南当地的茶农很熟。


于是,陈国璋和何仕华一同去景迈山探寻古茶树。景迈山树木横生,车马难行。


更何况,原生态的景迈山里根本没有路。无可奈何的陈国璋和何仕华请当地的茶农用镰刀劈开山里的树枝,一点一点开辟新的道路。



或许,茶是人们向梦想攀登的一条条山路。


一把镰刀,一双手,一对脚。


一杯茶,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山路是无形的,人生却是潜行的。


经过大约三天的路程,陈国璋和何仕华一行人终于抵达景迈山古茶园。期待许久的古茶树给他们带来的强烈的震撼。



和淳朴的村民之间愉快的相处,也让他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们寄宿在茶农的家里,当地的竹脚楼上面一层住人,下面一层用于养鸡养牛。木板的缝隙很大,几乎可以插进一个脚板。


早期的茶农非常淳朴,不仅吃饭睡觉都不收异乡人的费用,而且还会特地宰一头猪接待客人。



那时的科技没有如今这么发达,不必说一行人用的是冲晒胶卷的相机,即使是智能手机也不过是天方夜谭。


可是,即使在那样通讯不好的深山里,陈国璋和何仕华他们也感受到了人生中前所未有的快乐。



后来,陈国璋先生回忆当年的寻茶过程时,眼角里洋溢着笑意:


“因为是第一次去景迈山,所以觉得很开心!”


“在那里不仅可以享受原生态的快乐,还可以享受和知己好友一同探险的快乐!


“还有,做生意挣钱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望向橱窗里的澜沧景迈千年古茶说:


“因为那时年轻。”


昏黄的灯光使橱窗里澜沧景迈千年古茶变得有一种沧桑之感,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而又遥远。


“所以,那时并不觉得这个过程有多艰辛,反而会觉得这个寻茶的过程中是充满快乐的。”



那些氤氲得发黄的岁月如今都成了一种怀念,却是回不去的怀念,惟有橱窗里那片澜沧景迈千年古茶依旧熠熠生辉。


或许,梦想是让你能够忍受着暮年的那股力量。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有茶叶相随,那是永恒的相会。


而所有的梦想都会长大,它会朝着你最初的方向


古茶林 新茶香!《人民日报》点赞云南澜沧景迈山茶旅融合促发展

10月30日

《人民日报》要闻版刊文

点赞云南澜沧景迈山

茶旅融合促发展

秋已深,天微凉。但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依然有茶叶芽头可采。

在这里经营民宿和茶园的仙贡很忙碌:“今年客人比往年多不少,不少老朋友带着新朋友,来景迈山呼吸远山的味道。”今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声名在外,越来越多游客、茶商慕名而至。

景迈山古茶林 周思雨 摄

客至景迈山,少不了观云海。太阳还没爬出山头,客人便早早起床,登上了高处的观景台。这段时间,晨曦中的凉意渐浓,整座景迈山都在吞云吐雾。云海穿行茶山,眼瞅着就隐没了山腰的几个村落。“山顶是森林,也是村寨的水源地;中部是茶林和村落,每片古茶林之间保留森林作为分隔防护林,防止病虫害大规模传播。”仙贡不失时机地跟客人介绍。

吃罢早餐,客人提出去逛逛茶园,仙贡决定把两个儿子也喊上。“茶字拆开,是人在草木间。多和茶林作伴,才能懂得我们与茶的渊源。”

来到自家茶园,仙贡给客人摘下几个芽头,让客人试着咀嚼:开始香中带涩,可很快便是回甘绵长。景迈山有不成文的古茶采摘规定:只采春秋两季,夏季是禁采期,以便让茶树恣意生长积累养分;秋茶采摘也要格外留下些小叶片,让古茶树有个越冬的基础。不同于别处的台地茶,景迈山的古树茶是乔木茶,只能人工采摘,要想采摘高处枝杈的“一芽两叶”,还要上树。树上长满苔藓、菌类和兰科植物,每棵树自成生态。也因为良好的生态系统,景迈山古茶树不必打药,林间的小鸟自会捉虫。

下午三四点钟,游客自然而然地围坐火塘品起茶。仙贡的妈妈早早在炉火旁摆上陶罐,装上茶叶后慢慢煨烤,不多时,茶叶便已泛黄,再灌入一壶开水,满屋顿时弥漫茶香。

品茶,讲茶,仙贡也打开了话匣子。景迈山村村种茶、家家采茶、户户制茶,自然不缺好茶。只是曾经由于加工粗放,销量并不理想。

2002年,仙贡大学毕业后返乡,购置设备带着乡亲们辛勤制茶、创业致富;2010年,当地组建了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仙贡成为合作社的负责人,农户可以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赚“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种植得“现金”,小散弱的农户开始抱团闯市场。合作社渐渐发展壮大,社员从最初的27人增加到229人,茶园面积9000余亩,茶叶年产量200余吨,辐射带动周边近500户农户增收。在仙贡的带动下,当地50名妇女陆续加入了创业队伍,成立合作社、建茶厂、开民宿客栈,路越走越宽。

景迈山古树茶的产量基本稳定,伴随“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景迈山古树茶价格看涨。可相比价格,仙贡更在乎的是茶叶的品质。奔波于全国各地学技术;适当扩大古茶林生态茶园株距,使养护更加精细,茶树更加健壮;对不同林区的茶树采取差异化加工方式,尽可能呈现不同环境下茶叶口感的差异……“茶好不愁销,种好茶、制好茶,希望让更多人喝到景迈山的高品质茶。”仙贡说。

月升林间,仙贡张罗民宿的丈夫、加工茶叶的弟弟,晚饭后回家团聚,围坐火塘旁,跟爸妈一起烤茶。吃过土鸡、喝过土酒,来自东部沿海的客人也拿起吉他、跳起了傣家舞蹈。风吹林动,“沙沙”地与乐声应和。

来源:人民日报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景迈山万亩千年古茶园

  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位于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和芒景村,这里群山环抱,山峦叠翠,山川秀美,四季如春,山花烂漫,果实累累,犹如人间的世外桃源。

  景迈山古茶园位于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和芒景村一带,其中景迈村以傣族为主,芒景村以布朗族为主,各民族和谐相处,仍然保存了各自的民族语言、风俗、节庆、祭祀等文化传统。古茶园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8℃,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均为上千年的茶树,是名副其实的千年万亩古茶园。

  景迈芒景古茶园是茶人心中的圣山。古老的茶树与参天大树交错丛生,大山与村落、古茶与房舍、森林与茶人融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这里各族人民家家有树,户户种茶,茶与树为邻,人与茶为伴,相依相随,同度岁月风雨。生长在万木丛林中的古茶,靠自然肥力生长,无任何污染,品质优良,所产茶叶用古茶树发出的鲜嫩(芽)叶为原料,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常喝景迈茶能美容、健身、消食、减肥、促进新陈代谢、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因为喝茶,在景迈山还喝出了长寿老人。衍生于古茶树上的“螃蟹脚”(茶茸),品种珍稀,绝无仅有,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清胆利尿,降低血压之功效。


找到约99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找到约3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