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澜沧景迈山

找到约82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大产区·大品牌·大通路”景迈山茶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将景迈山作为“乡村振兴”试点茶区

对于景迈山来说,如何依托市场上的资源优势,唱响景迈山茶的品牌优势?

2023年2月23日在广东深圳举办的“景迈山茶与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嘉宾从不同的维度,

围绕着景迈山茶与乡村振兴进行了精彩发言。

01

【主题词】有效衔接

王庆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

八马这样的品牌和澜沧景迈山区域品牌合作中,如何把茶叶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品牌价值,转化为茶农收入的价值,推动茶产业做大做强?有效的衔接非常重要。

一是质量保证体系的衔接。从茶园到茶杯,以院士的指导、科技助力,加上衔接企业标准化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稳定、规范以及有体量的高品质产品,让景迈山茶的好品种、好生态、良好加工形成的标准化产品的独特优势被大家所接受。

二是技术创新体系的衔接。社会经济、消费风向在不断发展,茶叶消费群体也在年轻化。传统的茶叶资源怎么适应这种变化?借由八马这样更加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的大型品牌龙头企业,借助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衔接,把我们的产品优势落实到消费者中。让景迈山出品的茶叶产品贴近消费者,贴近消费诉求。

三是品牌传播体系的衔接。八马的渠道优势、资源优势,就是品牌传播体系的基本保障。借助八马非常成熟的营销渠道,相信我们澜沧优质的茶叶产品、品质资源的优势更加深入人心,在市场上也能快速打通通路。

02

【主题词】企业品牌

王文礼

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强大的区域公共品牌一定会诞生强大的企业品牌,强大的企业品牌又会助推区域公共品牌的发展。伟大的品牌,都是建立在伟大的产品之上的。八马茶业的铁观音品类销售连续8年遥遥领先,但是普洱茶品类处于第5名。八马这次推出的“云上景迈”有着强大的产品基因,强大在于:第一,当地政府对景迈山的青山绿水、自然资源的完美呵护;第二,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的赋能。他们参与了原料的分析、把控,产品的拼配、制作,乃至品质密码的提炼和分析;第三,八马对市场的熟悉。八马有2800多家连锁店、3000多万的线上粉丝,在中国茶叶连锁方面具有领先地位。这一饼茶,就看我们如何推广、品鉴、欣赏它。

03

【主题词】标准体系

周鹏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院长

关于标准助力高质量发展,最主要是基于产业现状,针对它的痛点,用标准化的手段才能加以解决。深圳市大力推进“政品工程”,核心逻辑就是建立了一套标准体系,用评定手段开展城市品牌工作。短短几年就形成了一千多个产品,覆盖全国26个省,切切实实地帮助了一批大山里的企业走向湾区市场。我们的实践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认为标准化可以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八马公司和景迈山的结合具备产业融合、提升品质、扩大品牌和文化传播的最佳实践的基础。未来通过健全标准体系、实施标准化管理,积极参与一些相关重要标准的研制,甚至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我相信一定会在乡村振兴、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发展方面成为国家的试点和示范。

04

【主题词】稀缺资源

何青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

对景迈山的理解,我认为凸显在“三个稀缺”。

第一,稀缺的景迈山。景迈山有云海、雾海、茶海,是云端上的景迈。景迈山最突出的特点是生物多样性,千年万亩古茶园,茶在林中,茶中有林,远看青山绿水,近看心旷神怡,是一片净土。

第二,稀缺的古茶树。景迈山古茶园集中分布的面积达到1.2万亩,最关键的是它的种植密度非常高,古茶树的平均株数达到130株,分布密度也很大,大部分的树龄都是200-500年的居多,生长得比较好,保护得也比较完整,在不施农药,没有任何肥料的情况下,它依然能生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体现了它的生物多样性非常好,生长条件非常好。

第三,稀缺的茶叶品种。景迈山最好的品种就是景迈大叶茶,它是云南大叶种茶里特别适合高端普洱茶的品种。景迈山的普洱茶具有耐储存的属性,通过耐储存转化以后,品质非常高,价值也非常高。在院士团队的科技助力下,再加上名商名品的品牌附加值,再加上澜沧县委县政府的加持,它会爆发出大产品、大品牌。

05

【主题词】融合发展

黄永

澜沧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我是中国工程院选派挂职澜沧的干部,服务保障院士专家开展定点帮扶工作,2015年至今,我们的定点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发挥院士专家的智力和人才优势,促进澜沧特色茶产业发展。包括茶叶特色提质增效、中药材蔬菜种植、禽畜养殖等,特别是刘仲华院士,多次指导澜沧县的茶园基地建设、茶的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

——积极牵线搭桥,引进优质的企业和项目落地澜沧,如落地的安琪酵母、云天化的蔬菜种植、数字蓝莓等企业项目,以及八马集团。

——志智双扶,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高位推动、多方面筹集资金,推进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的建设,去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迎来入学新生1600多人;通过举办院士专家技能实训班,培养了2800多名农村技能型人才和致富带头人。

——坚持示范引领,坚持聚集社会资源推进定点帮扶的成效。大力宣传报道院士专家的先进扶贫事迹,大力宣传普洱、推介澜沧。

06

【主题词】“五个一”工程

刘仲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在澜沧县众多农业资源里,有规模、有历史、有底蕴、有空间的,当属茶产业。我们和澜沧县的政府、行业、企业一起思考,怎样把澜沧优异的茶树资源变成优质产品,通过品牌从原始生命走出来,走向市场,走向老百姓的生活。我们提出了“五个一”工程:一个园区、一个品牌、一个标准、一款茶和一本书。

园区。正在建设;品牌。景迈山把茶这个农产品已经经营了几千年,几千年要升华,必须要有品牌,要和澜沧县联动在一起,打造景迈山茶这个大品牌;标准。只有通过标准化,才能成就我们的梦想。一个产业的灵魂、品牌的灵魂要依赖品质,所以一定要有一款好产品来做开路先锋。今天首发的“云上景迈”,就是基于澜沧县优异的古茶树资源和现代化的有机茶园的融合,通过八马技术的融合,形成一款双品牌联动的景迈山茶;茶品。用品饮属性和健康属性驱动景迈山茶走进老百姓的生活。通过科学数据诠释景迈山茶的香和味的灵魂因子是什么?为什么景迈山茶有别于版纳、临沧等其他地方的茶?一本书。健康已经成为茶市场驱动的第一要素,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茶有健康属性而去了解它、品尝它,最后爱上它,《景迈山茶的品质化学与健康密码》,我希望能够把这本书呈现给各位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

今天,我们都在聚焦“云南资源变成好产品”。加上大品牌的联动,能够使景迈山茶的区域品牌和要培养的龙头企业,形成双品牌的聚集。最终,我们一定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效益优势,让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真正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是中国工程院和我们团队走进澜沧、走近景迈山茶的真正目的。

作者:胡雪英 刀剑龙

来源:普洱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景迈山申遗大事记


一座茶山,从过去的默默无闻到如今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离不开各方贡献的每一份力量。

从价值发现到成功申遗,这其中经历了无数曲折。申遗成功后,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也给云南申遗代表团发来贺电。

普洱市委书记李庆元就如何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 贺电 》精神提出了要求:“要从申遗成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结果上来认识,认识到这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重要论述的成功范例,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光辉思想引领我们走向世界,引领我们自信自强;要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上来认识,认识到这是传统‘林下茶种植’方式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态智慧、生存智慧,是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和实践物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要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国家文物局对普洱关心支持的新要求新期望上来认识,认识到申遗成功后我们第一位的责任是永远保护好、永续继承好这一个世界遗产,抓住机遇,科学合理利用好遗产资源,加快推进普洱旅游城市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永远铭记曾经创造了这一人类文化遗产和正在传承创新着这一人类文化遗产的人们,及为申遗做出努力、付出心血的所有人。

让我们满怀对先民的崇敬之情,对生活在景迈山上各族群众的良好祝愿,对所有在申遗 13 年历程中做出努力和贡献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工作人员、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1994年

澜沧景迈山首次接待国外专家学者参观考察,后被日本专家称之为“ 天然茶叶博物馆”。

1995年

思茅地区举办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叶节期间,41 位中外专家参观考察了景迈山茶林,一致认为其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

1997年

思茅地区举行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在澜沧举行了“ 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的 56 位中外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景迈山茶林。

2010年6月

国家文物局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普洱市举办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11月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到普洱市就普洱茶农业系统遗产现状与面临的威胁进行实地考察。

2012年3月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文本初稿提交。

2012年6月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通过国家文物局遗产专家现场考察评估。

2012年9月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 (GIAHS) 保护试点,景迈山古茶林是其极具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11月

景迈山古茶林园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

景迈山古茶林园被中国农业部列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政府批准公布“芒景村布朗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2013年5月25日

在第五届国际茶业大会上,普洱市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源”称号,景迈山古茶林成为“世界茶源”的核心支撑之一。

2014年3月

云南省人民政府成立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等文件首次呈报国家文物局审核。

2014年4月

普洱市人民政府发文成立普洱景迈山古茶园保护管理局(2017 年更名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

2015年3月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第二次呈报到国家文物局。

2015年11月10日至13日

国家文物局组织“驻华使节考察茶马古道”活动,6 个国家的驻华使节走进普洱景迈山古茶林。

2016年3月

云南省人民政府第三次向国家文物局递交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文本。

2017年3月

云南省人民政府第四次向国家文物局递交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文本。

2017年11月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组织专家实地考察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2020 年意向性项目 ——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

2020年12月30日

云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家文物局上报请求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为中国政府 2022 年申遗项目的请示。

2021年1月

国务院同意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中国政府 2022 年世界遗产申报唯一项目。

2021年1月27日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文本按时送达驻在巴黎的世界遗产中心。

2021年5月初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文本通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咨询机构)形式和内容审查。

2021年5月17日

国家文物局在澜沧县召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现场推进会暨相关项目评审会。

2022年2月28日至3月4日

国家文物局、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普洱市人民政府组织国内专家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进行模拟考察评估。

2022年9月6日至11日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到普洱,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现场考察评估。

2023年1月1日

《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2023年9月17日

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第 45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澜沧景迈山:茶旅融合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

深秋时节,站在景迈山山顶上向四面张望,满眼皆是茂密苍翠的森林,千年古寨藏匿其中。空气里的悠悠茶香诉说着山中世居少数民族与万亩千年古茶林的故事。

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的景迈山,是我国六大茶山之一,其千年古茶树的面积堪称茶山之最,也是云南普洱茶区最具标志意义的一座古茶山。

深居深山,质朴的世居村民遵循着先民的教导,与绿林中的茶叶共生,前些年日子清贫。如今,经过多年的布局发展,景迈山走出了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共融”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保护中发展,满山绿叶变“金叶”,当地居民也迎来了红红火火的新生活。

景迈山古茶林。人民网虎遵会摄

茶企融合,古茶园迎来新发展

繁茂的榕树隐于薄雾之间,沿着青绿石板,层层叠叠装点青山的是万亩普洱茶。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柏联普洱茶庄园,茶叶在透明的厂房里“走”上一条现代化生产线。

整个景迈山,就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古茶林同时具有天然森林的风貌和活力,山中古茶树的树干长满各类寄生植物,生机勃勃。与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植被自然相融,形成了原始生态空间。

茶在景迈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景迈山古茶林的驯化和栽培,迄今为止已有1300多年历史。据传说,布朗族先祖帕岩冷率领部属在景迈山定居后种植茶树,临终前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之时,唯有留下这茶园和茶树给你们,方可让子孙后代有吃有穿。”

随着时代的变迁,偏居一隅的景迈山居民们,守着连亘万亩的古茶园,却没能实现“靠山吃山”。当地普洱茶产业没有形成产业链的时候,茶农们种茶采茶,都是靠天吃饭,既不稳定,也因随意使用化肥而伤害了环境。

伴随尘土飞扬的路,柏联普洱茶庄园总经理邱湘衡第一次进入景迈山时,他惊叹于大自然对这里的偏爱:“景迈山很漂亮,它是北回归线上的一颗明珠,这让我萌生了在这里投资做茶产业、做旅游,要保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的想法。”

2015年,技术人员正在给茶农培训有机茶园种植管护技术。柏联普洱茶庄园供图

2007年,柏联集团进驻景迈山。“在考察当地保存完整的连片古茶树后,集团对当时濒临倒闭的惠民茶厂进行承载式收购,连同债务、基地、茶农、员工,所以我们普洱茶庄园约90%以上的员工来自当地茶农。”邱湘衡说。

在发展方向上,柏联普洱茶庄园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的理念和模式,以“茶园、制茶坊、茶仓、茶道、茶山寨、茶祖庙、茶博物馆、茶会所”为核心,打造高原现代农业庄园、打造景迈山茶祖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然而,在方案实施上,却迎来了第一个难题:土壤的有机改造。“过去茶农没有‘生态茶’‘有机茶’的概念,普遍使用农药化肥,只为茶叶颜色鲜亮、叶片肥壮。”邱湘衡说,长期使用化肥农药的土壤被重度污染,庄园不得不重金聘请国外专家耗时3年对庄园内的土壤进行改良。

同时,当初这项工程涉及柏联所属茶园23个生产队的傣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等847户茶农,共计2800多人的生计问题,除了反复组织大家开会谈心,柏联普洱茶庄园建立了一套标准流程,禁施高毒化学农药的同时,无偿发放有机认证标准的肥料,在进行培训后统一时令发放。

在“龙头企业+基地+茶工/合作社”的合作模式下,在欧盟认证的万亩有机茶园里,鸡鸭自由奔跑。更为实惠的,是茶农的腰包“鼓”了。

景迈山茶农正在赶采春尾茶。人民网虎遵会摄(资料图)

“小时候山上的茶根本卖不起价格,我们情愿让茶荒在地里都不去采,现在有机茶叶大量出口,质优的每公斤约1500元,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在景迈山长大的柏联普洱茶庄园采购部经理汤晓丹一家三代都是茶厂人,对这里的变化很是感慨。

2007年,惠民茶厂的员工们不知出路在何方,那时汤晓丹在省城昆明读大学,家里人都希望他走出去就别再回到景迈山。但他看到了普洱茶,尤其是有机茶的广阔市场,毅然返回家乡加入到庄园的建设中。

如今,曾经步步艰难的惠民茶厂蜕变为柏联普洱茶庄园,40%的员工有车有房,硬化路通到了家门口,越来越多的茶厂子女带着外面所学回到庄园,参与到庄园的产业化发展中,一起擦亮景迈山茶叶品牌、提高品牌价值,促成现代化茶叶产业链的建成,迎接古茶园的新发展。

航拍景迈山“千年布朗古寨”。人民网虎遵会摄

茶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漫步茶窖之中,在昏暗的灯光下,普洱茶静静地沉睡着,茶香在空气中弥散开来,令人心醉,随着时光流逝,逐渐完成自身的升华。

“普洱茶不是简单的放得越久越好,而是要进行科学地仓储。”与普洱茶打交道多年,邱湘衡认为普洱茶的好品质绝不只是时间的陈酿。“所以我们建立起了专业的茶窖,通过科技手段,调节仓储的温度和湿度,来控制其中微生物菌落的活跃程度,达到最好的仓储效果,也让普洱茶发酵更科学、快速、口感更好。”邱湘衡说。

以打造高原现代农业庄园为基础原则,柏联普洱茶庄园运用现代生物科技,提出“原产地窖藏”的理念,在庄园内部建造了一个茶窖。随着茶窖的建成,庄园完成了茶园、茶厂、茶窖三位一体的庄园体系,也为庄园积淀起越来越深厚的底蕴。

用藏酒的理念来存茶?这引来各地的普洱茶友纷纷来到景迈山观摩、交流。上上下下的客旅络绎不绝,汤晓丹发现过去连小卖部都难寻的景迈山,民宿客栈像春茶一般“冒得很”哩!

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柏联普洱茶庄园帮助景迈山整合普洱茶产业、传统村落、特色民族村寨等优势资源,开发茶旅生态游、民俗游、文化演出等特色项目。“同时,庄园还着眼于整个景迈山茶旅生态建设,定期对景迈山的民宿经营者进行免费培训,帮助他们建立规范化的酒店经营管理理念,共同为当地茶旅健康发展发力。”邱湘衡说。

寄生在古茶树上的“螃蟹脚”。人民网虎遵会摄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景迈山古茶林中茶树超过120万株,其中100—150年的占9.8%,150年以上的占0.7%。2021年,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随之而来的,是景迈山AAAA级景区业态的初步成型,景迈山所在的惠民旅游小镇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跟进,以景迈山古茶林为核心的绿色画卷正徐徐展开,茶农们的新生活,也将越过越红火。

“以前有人说,在知名的普洱茶产区,茶树就像摇钱树,老百姓的钱是从树上‘掉’下来的。”邱湘衡说,通过景迈山的发展,他们看到老百姓的钱是从土里‘长’出来的,靠着踏实耕耘、科技创新,当地老百姓依靠绿水青山,实现循环往复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以茶产业为核心产业,并带动多产业联动发展。

作为景迈山保护发展的参与者和守护者之一,柏联普洱茶庄园见证了这些年来景迈山的发展变化,在实现企业商业价值的同时,也为景迈山的保护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正如邱湘衡初到景迈山时的初心:“我们要以茶带旅、以旅促茶,探索既商业可持续又助力乡村发展的帮扶模式,让当地茶农真正实现‘靠山吃山’。”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0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