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昆明最大的茶城

找到约106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就是今天!昆明·雄达茶城印本纪品鉴会,印本纪管够!

//春分~来一场印本纪品鉴会//


春将过半,怎能不喝一杯五正熟茶?322日—25日,五正熟茶将在昆明雄达茶城举办一场为期4天的印本纪品鉴会。印本纪,具备名优茶品质特征的普洱熟茶,像老生茶一样的滋味和口感,期待您的品鉴。

 

主题:昆明·雄达茶城印本纪品鉴会

时间:2019322日—25

地点:云南省昆明市雄达茶城鼓楼中心广场





茶叶,是发源于中国的古老而健康的饮品,传说发乎神农氏,数千年来,深受人们喜爱。而普洱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上达宫廷,下及百姓,饮普洱茶,蔚然成风。清朝学者阮福著有《普洱茶记》,云: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今天的普洱茶,更是受到广大从业者、收藏者、消费者的青睐,其越陈越浓越香的核心价值,通过一些陈年普洱茶传递出来,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恰似一颗颗闪亮的明珠。而在这些明珠中,有存世百年的号级老茶,如宋聘号、同庆号、福元昌号等,也有产于五、六十年代的印级老茶,如甲级蓝印、绿印、红印等。

百年历史的号级老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存世稀少,已不可多得。但具有五六十年历史的印级老茶,虽然稀缺,但欣逢盛事,尤可见闻,其品卓然,以红印为最。 


越陈越浓越香的红印,深受追捧

红印,又称红印圆茶,是现代普洱茶的巅峰之作。观其饼面,茶青肥硕,条索均匀饱满,色泽栗红,面泛油光,茶汤红浓明亮,香气优雅,滋味醇厚,饮若吞珠,舌底鸣泉,喉韵悠扬。

普洱茶有别于其它茶类,在于它越陈越浓越香的核心价值,而红印圆茶,更是将这一核心价值体现的淋漓尽致。人们追捧红印圆茶,除了它具备极致的品饮价值之外,市场价格的不断飙升也是人们追逐的原因之一。如今,一片产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红印圆茶,其市场成交价高达五十万元以上!

红印,以其极高的品质特点,超越想象的市场价值,深受追捧,被誉为现代普洱贡茶,是普洱茶发展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用熟茶的方式,复制红印普洱茶

今天,存世红印圆茶数量稀少,别说普通消费者难以企及,即便是普洱茶从业者、收藏者,也是难得一见,其珍稀程度,可见一斑。然而,红印圆茶带给人们的极致品饮体验,却在不断传播,人们在不断的追寻!

红印不可多得,但以红印作为标的物,将其特有的香气、滋味和口感等品质特点重现出来,却是可以做到的。大半个世纪以来,科研人员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使普洱茶一步步接近老茶的滋味和口感,终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确定了普洱茶生产的重要工艺——渥堆发酵。

于是,熟茶诞生了。茶汤红浓明亮,香气优雅,滋味浓醇厚重,汤感顺滑如丝,这些用来描述老生茶的词语,终于也可以用来描述优质的熟茶了!红印圆茶的品饮价值,可以通过熟茶的方式,使其重现。 


印本纪,再现红印的滋味和口感

作为普洱茶行业的标杆品牌,以熟茶的方式重现上世纪五十年代红印圆茶的品饮价值,是五正熟茶追求的目标。通过近20年的研究,五正熟茶的质量总控人周云川先生,在经过不断的试验之后,成功重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甲级蓝印、绿印等印级老茶品质特点,为了向印级老茶致敬,这个系列的产品命名为“印本纪”。

五正熟茶印本纪共有三款产品,分别是甲级蓝印、绿印和红印,其中尤以红印为最,是无限接近红印圆茶的优质产品,假以时日,有望超越红印圆茶,成为普洱茶行业的巅峰产品。

印本纪(红印),采用易武地区代表性品种为原料,使用“363普洱茶审评法严格把控工艺环节,确保产品品质。以上世纪五十年代红印圆茶为标的,经过传统发酵工艺,确保茶叶陈香独特、口感醇厚、汤色红艳明亮、滋味丰富、喉韵明显,最大程度复原了红印圆茶的品质特点。


有五正熟茶的印本纪,普洱茶的丰碑真正不朽,红印圆茶有了传承。

昆明雄达茶城,一个茶书展为何能引起广泛关注

     8月8日,在昆明雄达茶城,一个名为“看见茶文化”的茶书展正式与中外茶友见面。这个国内外众多书展中独具“茶”色的展览,带着属于云南自己的独特印记。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并指出,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让更多人知茶、爱茶,离不开茶文化的普及。

  1社会大众欢迎并需要茶文化

  “这个展柜里的中外古茶书,是我从英国、法国、日本和德国等地,花了不少钱淘来的,比如这部日本大典禅师的《茶经详说》……”

  8月10日下午,来自北京、南京、重庆的十多位茶友,慕名观看了这个茶书展。主要策展人、茶文化专家周重林向他们介绍。前来参观的各界人士为其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古今中外茶书所吸引、所触动。

  一个关于茶书的展览为何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的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目前,全球产茶国和地区多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而中国是世界公认的茶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先辈在古代就为后世留下众多的茶学典籍,其中内容最全面的是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它对茶的起源、品种、分布、制作、冲泡用水、器皿等均有论述,对我国及世界茶业及茶文化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有漫长的饮茶史,也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不要说普通人,即便是研究茶文化几十年的专家,也没有一次性见过数量如此众多的茶书。举办这样的茶书展,就是要让人们看见茶文化的样子,让大家知茶爱茶。”周重林说。

  在书展上,被中外茶人奉为圭臬的陆羽《茶经》,主办方收藏了世界各地出版的《茶经》近60个版本,这次茶书展展出了4个不同时期的版本。看了这个线下书展,一本本真实的原装茶书出版物,令不少观众纷纷感叹中国茶文化的古老及其早已产生的世界性影响。

  目前,茶文化距大众仍有距离,不少年轻人因为缺乏引导,对中国古老的茶文化既不了解,也缺乏认同。正因如此,“看见茶文化”书展才有了不一样的意义。走进猫猫茶书馆观展,可以看到它分设有“世界三大茶书”“茶与世界”“古茶树与古树茶”“茶马古道与普洱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云南的复兴”四大专题。

  书展主办方、云南茶文化研究与传播机构“茶业复兴”,目前收藏了5000余册世界各地不同年代出版的茶书,其中有300余本是珍稀古籍,包括了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从十八世纪以来出版的原版茶书。

  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茶文化,“看见茶文化”茶书展为常设展,免费向大众开放,展期两年,此次茶书展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茶书专题展。

  2茶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看见茶文化”书展的举办在让各界叫好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茶产业的进一步思考。

  “图书可以体现茶叶的文化价值,宣传茶叶的文化价值,赞美茶叶的文化价值,这三个价值的实现就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云南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勋儒说。

  云南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发源地,全省多地至今还保存着树龄上千年的古茶树。记者曾经造访过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山万亩古茶园,那里有全世界迄今发现种植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2012年9月,景迈山古茶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试点,世界范围内只有4个茶园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现在它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一个产业要做大做强,最终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对茶产业而言,也是一样,有道是茶叶有价文化无价。

  近年来,云南茶产业之所以得到较快发展与同时倡导弘扬茶文化有很大关系。

  1987年,由云南大学中文系青年教师木霁弘和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的徐涌涛、李林组成的一支青年考察队,在金沙江畔、滇川藏结合部做民族语言文化调查时,发现了一条古代流传下来马帮运输通道——茶马古道,这条古道纵横交错,从云南省内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大理、保山等地通往四川、西藏乃至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地,运输的商贸物资中就有大宗的云南茶叶。2013年3月5日,这些茶马古道遗迹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经过的地方,不少是以布朗族、拉祜族、基诺族、傣族、佤族、哈尼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产茶区,从古至今,因茶叶的栽培、利用而诞生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茶文化,这些茶文化又确保了茶在云南的延续与发展。

  正是认识到了文化的力量,2017年11月出台的《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对云茶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推广,大力推进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提升产业竞争软实力。”

  从普洱茶研讨会到普洱茶博览会,从一篇篇茶学文章到一本本茶文化专著,从过去简单的买卖茶叶到今天日渐兴起探究茶与云南社会、民族、经济的历史与发展关系,在云南,茶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如今已蔚然成风。

  目前,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已达630多万亩,全省茶产业综合产值接近千亿元,茶产业涉及茶农600多万人,涉茶人口已达1000多万,为云南各族群众的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些原来只知道种茶制茶、买卖茶的茶农、茶商从自身的经历遭遇中逐渐认识到了读茶书、涵养自己茶文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做茶经营的意义所在。

  余世刚是普洱茶经营后起之秀的临沧“古树人家”总经理,他说:“普洱茶产业要发展,最重要的是茶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文化才是茶的灵魂,特别是普洱茶,独有的地域特色文化才是其最大的竞争优势。”前两年,他在肯尼亚、南非以及中东的阿联酋、伊朗做云茶推荐交流时,每当讲到云南茶马古道、茶山的风土人情、名山名茶及云南生态环境时,就特别吸引他们。“这才是我们的最大卖点和优势。我们做普洱茶经营的,在茶山建设、工艺传承、茶品包装方面都应该把普洱茶文化植入进去,有文化的茶才有灵魂。”

  3回归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爱茶懂茶

  虽然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但毋庸讳言,在世界人均茶叶年消费量方面,中国远低于土耳其、爱尔兰、英国、摩洛哥、日本等。我们的茶叶品牌虽然众多,但还没有称雄世界的茶叶品牌。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这与在社会大众中茶文化推广不够、品牌建设不力有很大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茶文化经常会遭到无知者的责难与攻击,比如他们会说,茶有什么文化啊,不就是解渴的饮料罢了。”周重林表示。

  虽然近些年来,有相当一部分专家学者在从事茶文化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少人尤其是以“90后”“00后”等为代表的青年人被以“可口可乐”等为代表的“快餐文化”所吸引,而对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知之甚少。部分学者的专著与文章把茶文化搞成了仅为极少数人把玩的“文化”,束之高阁,搞得玄而又玄、莫测高深,令普通人对茶文化望而生畏。

  为了让茶文化走出茶界、走出书斋,被更多的人“看见”,一些富有远见的企业、学人等都在做着自己的努力。

  在“看见茶文化”书展中有一本《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初版是2006年3月,近年来一直在国内茶界畅销、再版过多次。作为云南普洱茶文化经典读本之一,它为普洱茶在全国走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作者詹英佩从2000年起,先后十多次深入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走访了每座古茶山和茶山所在的多个少数民族村寨。回忆那段不平凡的茶山田野考察经历,她心情激动。“古茶园、古茶庄、古碑、古庙、大匾,还有马帮、牛帮的故事,这一切都与普洱茶有关,普洱茶最为辉煌的历史竟藏在这大山深处,这是一个云南人不该忘记的地方。”她深感自己有责任把这些收集整理出来并展示于世,“山外的人对古六大茶山的历史却知道得很少。那些记载普洱茶辉煌历史的文物古迹、古茶园正在受到自然的、人为的破坏;那些当年赶着马帮、牛帮去国外卖茶的马锅头健在的屈指可数,且都已年过耄耋,古六大茶山珍贵的文化遗产亟待整理、抢救。”

  被茶界视为云南普洱茶“龙头”的云南大益茶叶集团公司,于2010年5月在昆明正式成立了大益茶道院,倡导“惜茶爱人”。成立多年来,大益茶道院持续开展职业茶道教育,出版茶文化专著,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办职业茶道研修班和相关培训班,并走进高校,已培训学员上万人,还把茶道培训班办到了韩国、马来西亚。

  茶界内外很多人兴奋地注意到,中国茶产业与茶文化发展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机遇。普及茶文化,推动茶产业乘势发展,成为众多茶文化专家的共同心愿。

  通过普及茶文化促进健康消费、理性消费、时尚消费。陈勋儒说:“文化是一种力量,茶文化应该为茶产业的发展,对人类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人类的健康,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强调仪式感来普及茶文化。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范建华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仪式感就是茶文化,有了这种仪式感你就触摸到了茶的灵魂,没有这种仪式感,那它就只是饮料。”

  通过普及茶文化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周重林说:“茶文化最初在汉语中成型,在日语中得到发展,后随着英语遍布全球,带来其在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语等多语种中的繁荣,是华夏文化对外输出中,非常罕见与难得的全区域、全民族都覆盖的例子。”

  一直提倡人文茶道理念的作家王迎新近年来考虑的是云南茶人如何传承茶文化。她说:“茶不仅仅属于云南,也属于中国和世界。如果没有用文字和文化来诠释对茶的理解,会是一个很大的缺憾。所以从书里看到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云南对茶文化的记录,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健康喝茶,为了经济兴茶,为了文化懂茶。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原标题:一个茶书展为何能引起广泛关注

  来源:光明日报

云南普洱茶样博物馆在邦盛茶城开放

  云南普洱茶样博物馆。供图

  云南普洱茶样博物馆。供图

  云南网讯(记者 王毅 周阳)12月19日,云南普洱茶样博物馆在邦盛茶城匠人制茶新营销中心落成。消费者在茶博物馆可以看到3000多款茶样展现,茶样的收集建立健全了云南山头茶数据库,通过一杯茶,来表达云南生物多样性带来的神奇味觉记忆。

  云南普洱茶样博物馆。供图

  云南普洱茶样博物馆。供图

  “山头、海拔、树龄、外形、香气、汤色……一直以来我们以‘应天时,选好料,制好茶’为标准,顺应消费市场需求制茶。‘选好料’最直接的呈现就是茶样博物馆里的3000多款茶样展现。”匠人制茶负责人表示,自2007年,足迹遍布三大普洱茶产区的1000多个村寨,采集3000多款茶样,山头茶大数据库打开好茶与外界的通道,全面建立健全云南山头茶数据库,以山头茶大数据库为依托为大家分享山头知识,提高大家对山头茶的认知程度,引导云南普洱山头茶健康良性发展,把山头茶塑造成云南普洱茶的文化名片。”

  云南普洱茶样博物馆。供图

  茶样博物馆由昆明最大的茶叶代加工企业云南岭南茶业有限公司倾力打造,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匠人制茶品牌80%的员工都是来自云南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作为茶企,匠人制茶秉承“让传统得以传承 以匠心作为信仰”的精神,力争打造成为产业链齐全、特色突出的品牌。

  文章来源:云南网,好文贵在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找到约100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