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客人喝茶

找到约1,634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小喜年:喝茶时的这些小细节,你都注意了吗?

还记得小时候大人教给你那些“要懂礼貌”的行为吗?
有人给你一颗糖时,妈妈会教你:“快说谢谢。”
家里来了客人,爸爸让你给客人倒茶时会教你:“要用双手。”
……

以前大人教给你的这些“懂礼貌”小细节,其实就是在塑造你的品行和修养。喝茶时的这些小细节,看看都你注意了吗?

主人方
清洁茶具
虽然每一次喝完茶之后,都要清洗茶具,但是在泡茶之前,当着客人的面清洁一遍茶具,也是一种让客人“放心”的礼貌行为。

“嘴”不对人
在摆放茶具时,煮水壶、茶壶的壶嘴,公道杯的“鹰嘴”,以及茶匙尖的一头,都不应对着客人,每次用完以后,养成恰当的摆放习惯很重要。

客人先“请”
给他人奉茶时,做“请”的手势,或分茶时,不便做手势,可以用“请喝茶”或“尝一下这一泡茶”这样的一句话来代替,引导客人喝茶,以示尊敬。切忌还没给客人茶,先自己喝。

及时续杯
当哪位客人杯中的茶喝完了以后,如果他没示意不喝,要及时给他添茶,最好不要让其“空杯”太久。

换茶洗盏
在换茶时,别忘了给客人的品茗杯都冲洗一遍,避免上一泡茶影响下一泡茶的口感。还需要注意一点,拿品茗杯时用茶夹,不要直接用手,给人感觉不卫生,这也体现了泡茶者的专业素养。

整理茶席
茶席上的茶具,用完之后要摆放归位、顺手整理,多余的茶具放到茶具柜里,茶席上的水渍要及时擦干,任何时候都应该给他人展示茶席上整洁的一面。


客人方
及时感谢
如果主人给你奉迎客茶,应双手接茶,且说“谢谢”。在茶桌上主人给你倒茶时,也应说声谢谢,如果此时正在聊天,则可用叩指礼代替。
平辈之间的叩指礼

不高声语
茶桌不像酒桌那样豪迈,更多的是讲究雅致,所以喝茶时高声说话这样行为是非常失礼的。如果过于喧嚣,不仅是对泡茶者不尊重,其他人也不尊重。

不妄评论
在喝茶时,切忌对别人的茶具和茶叶妄加评论,更加不能贬低,要顾及主人的感受。不懂装懂的人,是非常没有修养的。

离座前,先示意
如果想要离开座位去厕所或接电话,礼貌得打声招呼是最基本的,如果突然起身走开,会让其他人感觉不舒服。

离座后,椅摆正
受到了主人方的好茶款待,喝完茶以后为主人做点什么是非常能体现一个人素质的表现。离开座位后,将自己坐的座椅摆正,是最基本且顺手的礼貌行为。

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体现在方方面面,日常喝茶中的小细节,就是其中的一面。爱茶人的专业素养,通常在茶席上便可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人尊不尊重茶,往往也能看出来这个人懂不懂得尊重他人。
本文为小喜年原创,转载需注明。

喝茶忆往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去沂蒙山区看望一个多年朋友的老父亲。

也许是朋友早就给家打过电话的缘故,远远地在离朋友父亲家的路上,我就发现了他翘首期盼的老父亲,老人在临近路口的位置上等待着我们,也不知道他在路口等了多长时间。也许是离外多年的缘故,见到朋友的父亲,心里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自然多了一份亲近感,也似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一样的伫立街头,一样的舐犊情深,一样的含辛茹苦,一样的望子成龙,一样的人前满足,一样的背后孤独,一样的渴盼团聚,一样的忍受着离别的无奈。孟子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也许是自己也早已成为父亲,才更多地理解了父母,才懂得了儿女在父母眼中的位置,也知道了如何才能让父母欢心。多年的在外漂泊的生涯,已使我和朋友结下深厚的兄弟般的情谊,某种程度上讲,去看望他的老父亲,也有一些替久不在家的朋友尽点孝心的意思。

朋友的家,就坐落在一座山脚下,木制的窗户、红砖、红瓦和木板子夹成的篱笆墙,看上去至少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已赶不上时下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但这老屋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的老家,尽管两个家庭的环境、背景和人员组成截然不同,但我好象也看到了彼此童年的影子。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树、这里的鸡、这里的鸭、这里的犬吠……,都是这么的熟悉、这么的自然、这么的亲近。

朋友父亲热情地把我们引到家里,屋里已摆放好炒好的瓜子,还有两盒平时舍不得抽的名牌香烟。老人殷勤地让我们抽烟,见我们都不吸烟,又失落般张落着沏茶,好象我们这个年龄不应该不会抽烟似的。这时,我注意到了这把用来沏茶的茶壶,这茶壶是现在市面上少见的紫砂壶,可能经常沏茶的缘故,壶把和壶盖已被手磨得发亮,无言地述说着历经的沧桑。看着朋友的妹妹(已经是5岁孩子的母亲),打开铁制的茶叶盒子,取出一撮说不出名字的茶叶放进茶壶,又倒入暖瓶里的开水。她拿出事先洗得透亮干净的茶杯,一一在圆桌上摆好,又把茶壶里的水轻轻倒入一个茶杯,接着把本以为要呈给客人的这第一杯茶水又重新倒入壶内。少许时间,她才开始逐个往茶杯里倒水,茶翻滚着透露出清澈的绿色,随着袅袅的热气飘出淡淡地茶香。不知什么感觉,我突然象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和童年的老屋,是这茶香引起了我久违了的思绪。在这沂蒙山深处,依然保持着我小时候农村老家沏茶的程序,这一古老而又简单,又容易引起人们回忆的喝茶待客的方式。我不知道这是茶道的雏形,还是茶道的简化,但来客人敬茶、喝茶分明传递着待客的基本礼节,保留着、延续着农村古老的待客风俗。当然,茶叶的好坏也反映了主人家的经济状况,但不管如何,家里来了客人,喝茶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或说是重要内容。喝茶就象宴客必有酒一样,传递着主人好客的心情,承载着主人和客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

我喝茶的历史,还要追溯至上小学或是刚记事的时候开始。那时,爷爷有一手好剃头手艺,年轻时就四处奔波,大半辈子的漂泊,已经过上了含饴弄孙、子孙绕膝的田园生活。家里说不上富有,但爷爷有存款、爸爸在村里党支部书记、妈妈会给村里人做衣服,这些已足够让村里人羡慕。八十年代初的农村是贫困的,但我们家里的这帮小孩子们,却并没有感到经济上的拮据,可以说是过着衣食无忧的童年生活。

上学了,课间休息时间,我和弟弟妹妹约好似的跑回家,因为爷爷早算好了时间,已经把茶沏好,凉在家里院子中间那棵大槐树下的矮桌子上。我们跑回家中,不管是那一个的碗端起来就喝,有时甚至一口气喝个三碗两碗的。一旁的爷爷,一边拿着蒲扇驱赶着苍蝇,一边嘴里喊着“别急,别烫着,有的是……”。那茶是清凉的,那茶是解渴的,那茶是温馨的,那茶是避暑的,那茶是爷爷的拳拳之心,那茶是爷爷的殷殷之情,那茶是我们童年的期待,那茶又是我们童年的加油站。喝完茶,我们又都一阵风儿似的往学校跑去,背后是爷爷的“慢点,别磕倒了……”。

爷爷是慈祥的,是爱护他的儿孙的,有时他的那种宽容简直没有原则,也许是多年在外的漂泊,他太需要家的慰藉;一个人长年在外的孤独,使他害怕失去家人中的任何一个。就是我们犯了错误,他也都能以笑容相对,他象欣赏件件作品一样欣赏着我和弟弟、妹妹们,在他的眼里犯错误的孩子也是可爱的。也许就是这种心境,我的爸爸和爷爷始终没有分家,一直和睦地相处着。虽然到我们这一代已各在天涯,但这种家风和传统在我们身上得到延续,并埋下深深的种子,影响着我们和我们的妻儿。

现在来看,我包括我的女儿愿意喝茶,都是得到当年爷爷的遗传。因为我爱喝茶,所以女儿喝茶的历史也早些。记得女儿小时候,她睡的早,突然醒来说口渴,我顺手把自己的茶杯端过去,女儿用小手捧着杯子“咕咚、咕咚”地连喝几大口,又把杯子推给我,非常麻利地躺下,很快又睡着了。

喝茶对我来说,也成为工作、生活的必需,上班时沏一杯清茶,接打电话、看文件、资料或是在电脑上写东西之余,顺手取过茶杯自然不自然地品咂一口,非常惬意。晚上在外面有了应酬,喝多了点酒,最想念的也是妻早已泡好的茶水,回到家里喝上几杯,解乏也解酒。这几年,随着年龄和越历的增多,我涉猎的茶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花茶、绿茶、普洱茶、龙井茶、乌龙茶等等都喝过,前段时间愿意喝铁观音,最近又恋上了龙井。业余时间我也陪朋友喝过早茶和晚茶,品过蒙古族的奶茶、白族的三道茶和藏族的酥油茶,也随朋友到茶楼泡过功夫茶、喝过午后茶,但都喝不出爷爷凉在大槐树下的大碗茶的味道了。当年爷爷喝的茶叶,不过是在农村供销社买到的普通的散装茶叶,现在也不会超过几十元一市斤,但那茶香已深深地扎在童年的记忆里,那茶趣已成为我们后辈对爷爷莫大的怀念,成为对老家深深的眷恋。

今天,到了朋友家,看到这沏茶的程序,品着这山泉沏出的茶水,又好似回到了童年,但这茶的味道也已不同于儿时的味道。只是感到,这老屋、这茶香、这热情让人怀念,让人感动。

离开朋友的家,看着越野车两旁闪过的茂密的林木,偶尔路过的小溪流水,望着远方弯弯曲曲的出山的路,感慨我的朋友能够从这样的大山里走出来,确实隐含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不容易。

车,走很远了,我还在想朋友家那清澈的茶水,还有那爷爷凉在大槐树下的大碗茶……

【摘自2009年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王涛(湖北武汉)】

有人请喝茶,这些礼仪一定要注意!

《红楼梦》里女尼妙玉说: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明人许次料说:一壶之差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


俗话说,吃有吃相,坐有坐姿,喝茶也有一套礼仪。


尤其是过年期间,常有拜访来往,难免会有一些场合需要泡茶接待。


一般来说,为解渴而喝的茶可以不需要注意太多礼节,但在正式场合饮茶时,若疏忽一些细节的礼仪,很容易闹笑话。


小小茶礼,藏着大大修养。备好这份喝茶礼仪知识,轻松应对各种场合。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泡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


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茶三酒四秃桃二”


本地人习惯于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十条简单的小知识,趣说了喝茶时有多少讲究。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茶文化里流传着老祖宗们的文明智慧。


无论是作为主人还是客人,将礼仪素养铭记于心,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尴尬,更是对他人的尊重。


若你是作为主人家泡茶,招待朋友亲戚喝茶,以上的知识稍显拘谨,可以参考下面的小细节提醒,也能让宾客们舒服享受一杯好茶。


备茶


从备茶开始,就要对宾客保有敬意。


一定要选用干净、清洁的茶具,最好是成套的,茶垢明显、东拼西凑的茶具递到客人面前,给人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


用托盘将需要用到的茶具一一摆放整齐,事先询问一下喝茶者有无特殊喜好,再进行下一步。


取茶

从茶叶罐中取出茶叶,最忌讳直接用手抓取,让喝茶者觉得这个茶叶不干净。


使用茶匙轻轻取出茶叶,或将罐口与壶口接近,抖动茶叶罐,使茶叶落入壶中也可以。


敬茶


将茶杯敬送到客人面前,要注意手指不可接触到杯口边缘,最好使用杯托将茶杯递过去。


表情温和,带有微笑,轻声提醒对方:“这是您的茶,请慢用。”


续茶


及时关注宾客茶杯里的变化,别空杯太久,茶杯也会变凉,这对客人很不尊重。


尤其是与宾客边谈边饮的时候,续茶时可以用动作提醒对方,无须刻意打断谈话。

喝茶虽然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习惯,但与其他人一起喝的时候,必要的礼仪还是不能少。


无论你是作为主人还是客人,注意这些喝茶的礼仪,可以避免双方产生不必要的尴尬,喝茶才能成为一件趣事。


如果你要邀请别人来品尝你的好茶,事先让对方知道这些礼仪也是一种贴心的提醒;如果你即将去他人家里做客,这些知识就赶紧学起来吧!

找到约1,59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