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科技推进

找到约4,792条结果 (用时 0.039 秒)

2023贵州茶业科技年会:“科技驱动 产业升级”助推贵州茶业迈上新台阶

10月19日,由贵州省茶叶学会、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贵州大学茶学院主办的2023贵州茶业科技年会在贵阳孔学堂举办。年会以“科技驱动产业升级”为主题,设置了专题报告、“黔茶杯”优质产品鉴评、茶汤质量比拼技能提升研讨会、科技成果展示、茶产业人才交流与推介等活动。

首日上午,“黔茶杯”优质产品鉴评研讨会吸引了众多来自贵州茶叶生产、销售、科研领域的代表,围绕第十一届“黔茶杯”名优茶评比活动的优秀茶样、整体表现进行品鉴与交流。贵州省茶叶学会遵义工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黄富贵认为,通过这样的横向对比,进一步提高了对贵州茶产品品质的认识。尤其在消费、销售方面得到了直观反馈,增强了产品销售的信心。

(吴长春摄)

在专题报告环节,西南大学涪陵研究院院长、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茶与饮料植物资源创新利用团队”负责人曾亮教授首先就《南川大树茶种质资源挖掘与开发》,从南川大茶树种质资源、南川大茶树红茶特点挖掘、南川大茶树资源开发与利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其中,茶树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的建立、红茶整体风味特征和香气属性的探索、工艺、产品、包装等方面的整体推进为我省地方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提供了成功的模式和样板。

(吴长春摄)

随后,来自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曾廷廷、高秀兵、李帅、张拓、胡伊然分别以《“白叶1号”茶树专用肥研制进展》《贵州茶树丛枝菌根真菌资源挖掘及其创新应用》《茶树主要病虫及其防控》《发酵茶微生物研究进展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贵州茶文博旅游模式探索——以湄潭现代茶文化博物馆聚落为例》为主题进行报告与探讨。他们从肥料、土壤、病虫防控、茶文化的视角为如何进一步推进茶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


颁发第十一届“黔茶杯”名优茶评比活动银奖(吴长春摄)


颁发优秀论文奖一等奖(吴长春摄)


颁发优秀论文奖二等奖(吴长春摄)


颁发优秀论文奖三等奖(吴长春摄)


颁发志愿者证书(吴长春摄)

本次年会上,还为第十一届“黔茶杯”名优茶评比活动银奖企业(本届未产生金奖)、12名优秀论文获得者以及志愿者们颁奖颁证。

(吴长春摄)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作总结发言,他表示贵州茶科技确实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也很高兴我省出现了一批年轻的茶科技工作者。当然,茶科技的发展仍然还有提升空间,需要不断努力把科技创新成果写在贵州大地上。科技助推产业发展固然任重道远,但更是前景光明、未来可期。

今年年会为期两天,20日则举办茶汤质量比拼技能提升研讨会。

贵州茶业科技年会作为服务我省茶产业的综合性平台,集产、学、研、政合作交流于一体,举办至今,在科技推进我省茶产业稳定向好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来源:贵州日报 天眼新闻 见习记者 李佳琪,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借力科技,推进茶园高质量发展

为提升祁门县茶园质量安全,共同推进“三区同创”工作,12月5日,祁门县委副书记田雨润率队一行到黄山海关(原黄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调研,祁红产业发展局局长范典苍陪同,此次调研主要了解全县各茶园农残普查情况。


海关工作人员向田雨润副书记介绍检验室情况


审评祁门茶叶的品质特征


了解茶叶检测仪器使用情况


通过与黄山海关合作,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检测出全县各茶园的茶叶品质差异、茶叶农残分布等情况,及时掌握各茶园大数据,切实提升茶园质量安全管护水平,着力推进祁红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文来源:祁门红茶网

我们崇尚分享,尊重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本公众号法律顾问:崔良新律师 15056022285

蒋敏:推进茶产业跨界创意融合,探索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模式

推进茶产业跨界创意融合,探索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模式

蒋敏

(茶学硕士,茶文化科普作者、茶产业研究员)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农业农村部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等多个推动产业融合、文化创新创意发展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早已上升至国家战略。


    各产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跨界融合、创意发展逐渐常态化,推动多产业跨界融合,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业态、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模式已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数字经济+”、“创意+”战略也正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01    我国茶区幅员辽阔,产茶历史悠久,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茶叶消费量均雄踞世界首位。伴随着国潮来袭、第三次“国货运动”的兴起以及创意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茶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代。目前,中国茶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创新发展的机遇期、质效提升的深化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和难题,


    例如:经营模式较为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茶业经济增长缓慢,附加值较低;茶产业创新乏力,文化创意不足;产业融合程度低,茶产业利益链条不长,等等。外,受“新冠疫情”的长期影响,我国茶产业发展更是进入了低迷状态,茶叶采摘生产、茶叶销售贸易、茶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等均受到较大程度影响。



02    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推动茶产业全面恢复正轨,激发茶业经济发展活力,克服和解决当前困扰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诸多难题,进一步推动中国茶叶产业创新升级与跨越式发展,从而向“复兴中国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的终极目标迈进,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茶界同仁需要共同面对的新时代命题。


    面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大力推进茶产业跨界融合,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工艺,鼓励和支持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新形态,将是切实而有效的解决困扰我国茶叶产业的众多现实难题,推动中国茶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即以茶文化资源为要素,以创新、创意为核心,依靠人的知识、智慧、想象、创意等,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新兴科技、数字技术等,将茶文化或茶文化初级产品与多元产业形态、多领域相互渗透融合、重构创新,从而滋生出具有低边际成本、高附加值、高收益、高智力因素等特征的茶文化创意产业形态。


    茶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提出的时间尚短,但其发展速度较快,并伴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推动(茶)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区域经济建设和文化中国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茶文化创意产业也受到了多个重点产茶省份的重视并相继推出了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措施。


    笔者认为,大力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复合产业形态,不仅能有效解决目前我国茶叶产业面临的文化力不足、创意乏力、产品同质化严重、经营模式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深化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茶产业创新发展,而且其产业形态本身还将成为未来中国茶业经济发展的常态,也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的新方向。茶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内容也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重点产茶省份有关茶产业发展的规划纲要中。



03    推动茶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首先需要打破产业内部上下游及其各价值链之间的区分界限,从而进行产业内部间的融合。


    而茶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就是传统茶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深化、融合与再创新而形成的以创意为核心的复合产业形态,涵盖了茶叶一二三产业的全部形态,典型如将茶非遗技艺体验、茶工业遗址观光、茶手工艺品制作、茶园采摘体验、茶艺表演、茶叶品鉴、艺术创作、摄影等于一体的茶文化创意旅游业。其发展可以有效推动茶产品创新和带动产品生产,延伸茶叶产品链和价值链,推动茶产业由低质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低价值链向高价值链转型。


    与此同时,要在深度挖掘、传承与保护茶文化和名茶资源的基础上,推进茶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具体要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依托,将茶文化及其产业与康养、旅游、创意设计、科普教育、社交、摄影写生、会展、文艺创作等产业形态渗透融合,同时运用共享经济、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模式,推进“茶文化+”、“文化创意+”,大力发展茶文化创意旅游、新式茶饮、茶文化在线教育、茶影视、茶艺创作与表演、茶工艺造型艺术等茶文化创意经济新业态,从而推动茶叶业进行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




04    茶文化创意经济业态中的茶文旅游业态,可谓是茶文化与茶产业内外部之间深度融合的典型业态,是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重构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区广阔,茶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茶文化创意旅游具有天然的资源禀赋和广阔前景。可适当借助互联网营销工具、资本运作手段、商业化运营模式打造独具特色茶文旅IP。以茶文化为主题,以茶事活动为媒介,打造集茶文化休闲旅游、茶园生态观光体验、影视拍摄、文化展览、主题民俗、艺术创作、绘画摄影、品牌孵化、文创产品开发、茶文化教育研学、大型赛事、文化交流等一体的茶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实现茶文化与旅游康养、创意设计等多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为茶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和茶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发展探索新模式。

找到约4,77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