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金骏眉茶叶表面有层油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茶汤里这些“不可描述”的东西是啥?从专业角度告诉你!

饮茶时,常能发现一些说不清道不明“不可描述”的物质,出现在冲泡好的茶汤里。

 


有一些茶友难免产生疑虑:是不是买到劣质茶,还是茶里添加了什么?

 

喝茶遇到“不可描述”的东西,正常还是不正常?


 

茶汤里出现这些东西,是茶叶本身,还是冲泡导致的?

 

小编特地咨询了数位重量级的评茶员,来逐一讲解。 

 

油雾

不可描述物之一:油雾 


冲泡一些陈年茶(比如有年份的生普或者熟普),有时会看见茶汤表面浮现一层非常薄的油雾。

 


这种油雾,其实是因为茶叶内含一些脂溶性物质,例如脂肪酸、胡萝卜素和一些挥发性的香气成分。



因这些物质比重较轻,所以会漂浮在茶汤表面,一般称之为“茶氲”或“汤氲”。

 

尤其是是一些普洱茶、岩茶或者其他发酵较重的茶,或者茶汤泡的较浓时。更容易形成茶氲。

 


其外,茶氲也会受水质影响,水质硬度越高,茶氲越容易出现。

 

审评专家提示:


茶氲只是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所呈现出的正常现象,不影响饮用。


一般来说有茶氲的茶汤,汤质相对厚重,口味更醇滑。


茶毫

不可描述物之二:茶毫 


买回茶后,尤其是碧螺春、信阳毛尖、金骏眉这类芽茶为主的茶叶,会发现在干茶表面沾有白色或金色的毫毛,有的还会结团成绒球出现。

 


冲泡后,茶汤里也会混起小绒毛,影响茶汤的清澈度。一些不明所以的人会误以为这是茶叶变质发霉。

 

△ 图源网络


这些茸毛其实是茶叶幼嫩和优质的标志,是评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绒球则是在手工搓茶过程中,嫩茶叶上的毫毛脱落粘裹到了一起。

 


并且,因茶毫里富含氨基酸茶多酚这些物质,故而除非工艺要求脱毫,一般制茶时都会保留。

 

审评专家提示:

 

茶毫多,一般代表这款茶嫩度够,采摘于茶树的嫩芽。


对于采摘要求以芽茶为主的茶叶,茶毫反而是其品质优异的表现,遇到茶毫可放心饮用。 

 

絮状物

 不可描述物之三:絮状物


爱喝红茶的茶友会发现,有些品种的红茶如果没有立刻喝完,冷后会在茶汤里发现一些絮状物,不由思索是否因为茶叶变质导致的。

 

其实,一些红茶里之所以出现这种絮状物,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发酵氧化的过程中,会转化成茶黄素或者茶红素。

 

△ 图右为冷后浑浊的红茶


泡茶时,茶黄素的溶解度受水温影响,水温高时,茶黄素会溶于水中,此时茶汤便看上去清澈透亮。

 

但随着温度变低茶汤变凉,此时茶黄素就会重新聚集起来,形成一种络合物,就是肉眼可见的絮状物了。

 


这种絮状物也有专业的名字——“冷后浑”,也称“茶乳酪”。对于一些红茶来说,“冷后浑”是其品质优良的表现。

 

审评专家提示:


一些红茶的评比里,“冷后浑”是要素之一。


对于品尝红茶时遇到“冷后浑”的情况,不必在意,可直接饮用。

 

泡沫

不可描述物之四:泡沫  


泡茶时,高冲茶叶会看见茶汤表面浮起泡沫,尤其前几泡时泡沫更多,一些人会觉得是跟平常煮沸食物时产生的泡沫一样,是茶叶里的杂质残余。

 


茶汤上的泡沫,与平时煮沸食物时出现的泡沫,不可一慨而论。

 

这种泡沫其实是因茶叶中含有一种天然物质——茶皂素。

 

△ 茶皀素的结构


茶皂素因为其特性缘故极易产生泡沫。并且科学研究表明,茶皂素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对人体有益。

 


尤其在宋代,茶汤上洁白细腻的泡沫更是象征好茶。

 


茶百戏与点茶便是要击拂茶汤使之产生泡沫,再利用泡沫表现独特的字画。

 


审评专家提示:

 

冲茶时产生的泡沫是正常现象,既不会影响茶汤品质,也不会影响茶汤口感,正常品饮即可。

 


看完以上这篇科普,再遇见茶汤中出现“不可描述”的东西,可以自行分辨进行饮用。

 

日常饮茶时,如有任何疑惑不解之处,欢迎文章下方留言,我们会请专业茶人为茶友解惑~

洗茶,“必不可少”还是“多此一举”?

说到"洗茶",恐怕每个喜欢喝茶的人都不陌生,将第一泡茶水倒掉,俗称“洗茶”,即"把茶叶洗一洗"。

洗茶似乎已成为泡茶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甚至有些人泡绿茶也要“洗一洗”。

洗茶,有什么作用?

古人对“洗茶”的解释是:“吸取茶叶表面灰尘,并且可以诱发茶叶香气。”

《茶谱》煎茶四要中记载:“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美味。”虽然说存放好的茶叶打开来,清新油润,看不见污垢,但是难免会染上一层锅灰,这是出于干净考虑。

而洗茶真实的作用,在于浸润茶叶,让茶叶舒展开,即“润茶”、“醒茶”,诱发茶的香气和滋味之后都会有更好的呈现,茶叶舒展,像是由此唤起了生机。

茶叶究竟要不要“洗”?

“洗茶”能洗去什么?

部分支持洗茶人士的理由是,认为茶叶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接触灰尘或者微生物,有些人甚至认为洗茶能去掉茶叶上的一些农残。

即使有部分微生物,茶叶是用沸水冲泡,80 度以上的高温热水,足以杀死大部分细菌。

有的人的理解是,茶叶采制人员手及其它肢体不洁造成污染,因此需要洗茶。

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农残和重金属问题可能是大家更为关心的。

农药和重金属之所以会形成残留,积聚在茶叶内,那说明它是非水溶性的,简单冲泡,根本无法将其洗去。

相反,冲泡的次数多了,反倒有可能使农残和重金属残留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前几泡茶其实最安全,泡的越多越危险。

洗茶其实根本洗不去那些我们想洗掉的东西,相反会洗去茶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茶多酚、茶色素和大部分的氨基酸等物质水溶性都很强,会在第一泡中迅速浸出,洗茶其实是把这些营养物质给洗掉了。

第一泡茶的泡沫是什么?

“泡沫”是洗茶的依据吗?

茶叶第一泡冲泡,往往会产生碎末和大量的泡沫,很多人都把其当成有害物质,用器具将其刮走或者直接倒掉,并以此作为洗茶的依据。

茶叶在包装和拆装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碎末,加工越好的茶叶,干燥程度高含水量低,会导致其更容易破碎。

国家标准干茶的水分含量为6%,如果在 5% 以下,就很容易破碎。很多名茶,都是出名的娇贵,例如绿茶中的碧螺春,红茶中的金骏眉等等。

冲泡过程中,茶叶碎末只会对美观产生影响,其它并无真正的不良影响,完全没必要特意将它去除。

茶水中的泡沫,则来自茶叶中的另一种重要成分——茶皂素。茶皂素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与茶多酚等物质配合,对内脏器官的表面创伤有很好保健的作用,特别是消化道,如口腔溃疡、胃溃疡、肠道溃疡等等。

茶皂素,属于皂素类物质,皂素类物质都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和发泡性。第一泡茶水,茶皂素就会快速析出,如果再配上水的翻滚,就会在茶汤表面形成大量泡沫。

其实早在陆羽《茶经 · 五之煮》中,就有关于茶汤泡的论述,他称茶沫为汤之华:“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

应改“洗茶”为“醒茶”

第一道茶汤到底该不该饮用?

“洗茶”的说法其实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对有些人来说只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洁癖,甚至纯粹只是一种仪式化的过程。

第一道茶汤,到底该不该饮用要看具体情况和茶叶种类。

绿茶和红茶,肯定是应该第一泡直接饮用,不需要洗。从冲泡方法和茶叶特性来看,绝对不应该将第一泡浪费掉。

特别是高档的单芽绿茶和红茶,本身就只能冲泡二三道,如再倒掉一道,这类茶基本丧失饮用价值。

反复揉捻的乌龙茶,普洱之类的紧压茶,第一泡的时候,茶叶尚未充分浸润,茶叶都未舒展开,茶汤无法达到最佳的饮用标准。

老白茶、陈年普洱老茶,它们的加工工艺,使得这些茶的叶片细胞比较完整,加之长期存放脱水严重,完全丧失活性。需要用高温热水,使其恢复本质,达到可冲泡的状态。

第一道开水冲泡茶叶,不是为了洗茶,科学的叫法应当是醒茶。

绿茶、红茶之类新鲜的茶叶,不需要醒,越老越陈的茶叶则需要“醒一醒”,陈年普洱之类的甚至可能需要醒两道。

醒茶时,水温不宜过高,可略低于泡茶温度。

总之,洗不洗茶,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也可以说是完全按照个人习惯。不过最后都是为了喝到好茶,不浪费好茶,所以最好还是要按照茶的特性来决定。

近年来,茶文化越来越盛行,很多所谓的“茶道”,将“洗茶”作为泡茶一道必备的程序。

不管什么茶拿来都先冲一遍倒掉,这种做法是毫无道理的,我们应当学会科学饮茶,让每一次喝茶,都能喝到最美好的滋味。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