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自煮茶金骏眉

找到约44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捧金骏眉?

武夷红茶,随着中国17世纪开始的丝绸之路,特别是海洋之路,走出国门,香飘世界。

从1610年开始,闽商便将茶叶、瓷器等用福船载往巴达维亚与荷兰人交易、荷兰人再将中国货物船运至欧洲。

在1662 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与英王查理二世连姻,带去武夷红茶(在当时可是特别昂贵的嫁妆),从此红茶盛行英国皇室、贵族及上流社会!

那时以喝“武夷红茶”为尊贵与奢华,还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说,反映了当时红茶的昂贵与流行。

到如今,贵族下午茶的风光已去,但武夷红茶魅力不减,还有了更多爱好者,当金骏眉问世后,更是开启了国内清饮红茶的风尚!

今天就为茶友们带来一款武夷红茶,金骏眉。条索细秀,口感甜润,香气馥郁。

武夷红茶,工艺精细

金骏眉,武夷山的红茶,追根溯源,自是和正山小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金骏眉,就是在正山小种红茶传统工艺基础进行改良,采用创新工艺研发的红茶,属于红茶中正山小种的分支,是2005年研制出的新品种红茶。

其基本制作工序为: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以芽头来制茶,需要时时呵护这嫩嫩的芽头,制作时耗费的心力也非常大。

《武夷山金骏眉红茶生物化学》载曰:金骏眉红茶中的氨基酸通过提取,纯化,分离,鉴定共有26种,其中20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6种是非蛋白质氨基酸。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

武夷山,返璞归真

金骏眉,出生在武夷山。

武夷山,是世界红茶发源地、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区地势高峻,96.3%的森林覆盖率, 其主要的产茶区平均海拔均在1200米左右,120天的年均雾日,11-18℃的年平均气温,2000毫米左右的年均降水量,平均湿度为80%,4.5-5的土壤pH值,30-90厘米的土壤厚度,非常适合茶叶的种植和加工。

这般纯粹自然的环境,才造就了返璞归真的好茶叶。

细嫩芽头,金毫显露

金——金者,贵重之物也。

骏——“骏”字主要有三层涵义 :骏,同“峻”,其采于崇山峻岭之中;骏,其外形似马(海马状),而马则奔腾之快也;骏,喻义能像骏马奔腾一样快速推广。

眉——形容外形。眉者,乃寿者长久之意,且茶类中好芽制成称眉者,如有寿眉、珍眉等,所以眉本意是指细小的高级茶尖、茶芽。

的确,金骏眉,特别引人注意的,便是那颗颗芽头。

我们知道,一般名优绿茶才要求芽叶细嫩,比如那鲜嫩的明前茶,价格也是极高。

而采用芽头来制作的金骏眉,许多成本也花在了采摘上,都是要人工采摘的精细活儿。

瞧金骏眉的干茶,乌润的茶条索卷曲,显得细秀可爱,伴有金黄色的茶绒茶毫。

叶底亦是颗颗小巧可爱,呈现一片柔软又明亮的古铜色。

花香果香,轻轻飘散

金骏眉令人着迷的地方,便是那充满自然气息的花香果香。

当沿着茶碗内壁用细流缓缓沁入,颗颗茶芽慢慢舒展,徐徐沉于碗底。

随后香气随着热气缓缓上升,弥散,飘扬。

是山上的花香与隐约草木气息,呼吸之间,便在鼻腔萦绕。

小口浅尝,淡淡的醇,清清的蜜韵,还有那顺喉滑落的丝丝清凉,让人感到甜而不腻。

像在春暖花开之时隐居山间,风息从涧洞穿过,闻着花香丛味,喝一口山泉甘冽。

私享,金骏眉

“仙人应爱武夷茶,旋汲新泉煮嫩芽。”

仙人到底爱不爱武夷茶不知道,但是我们凡间茶人,又有哪几个能拒绝得了那杯嫩芽泡出来的茶汤呢。

只见这款金骏眉干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璀璨的金毫。

茶汤橙红而清澈,入口甜润,清新自然,饮后满口生香。

一杯金骏眉,值得细细品味,考虑到茶友们想尝试的心情,杯小茶特地挑选指出这款私享小罐装,品质过关,份量刚好,是可以邀几好友或者独自享受的芬芳之味。

来源:茶的故事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喝一杯随遇而安的茶

喝茶貌似风雅之事,现实却未必。有些人时常会喝出是是非非、剑拔弩张……

尤其喝普洱茶,分分秒秒喝出各种争论来:老茶和新茶,古树茶和台地茶,纯料茶和拼配茶,干仓茶和湿仓茶,真大师和假大师等等,孰高孰低,孰是孰非。我常常是一边喝茶,一边看微博上茶大师们吵架,其乐无穷。

参加过一些茶大师们做的茶席活动。有的大师给你喝的是“滔滔不绝茶”,嘚啵嘚啵说个不停,各种心理暗示:身上哪儿热了没?哪儿痒了没?哪儿有气感了没?打嗝没?放屁没?就像我早些年常混着一起玩儿的气功大师们。

也有的是“老僧入定茶”,规定衣着,关闭手机,噤声,整场茶席正襟危坐,全身心喝茶。也有好处,那就是喝白开水也觉着甜。偶尔参加一次,体验体验也不错。

我更多还是喜欢喝“随遇而安茶”“嘻嘻哈哈茶”。

起先我并不爱喝茶,而是喜欢紫砂茶壶,泡茶只是为了养壶,顺便喝一两口,喝着喝着就喝出喜欢来了。

因为喝绿茶胃痛,开始常喝红茶。因为认识几个宜兴壶人,就喝上了宜兴红茶。金骏眉大红大热的时候,我曾跟宜兴朋友说,上好的宜兴红茶绝不亚于金骏眉。结果半年后,朋友告诉我,有人到宜兴来收茶,用作仿冒金骏眉。宜兴阳羡茶,早在唐代就被陆羽推崇,并成为贡茶。还需要仿冒别人吗?真是的。

去了几次云南,认识了一些云南的朋友,又喝起了普洱茶。喝了普洱,口就重了,喝别的茶会觉得不够劲儿,似乎只有岩茶还能交错着喝。

后来又被玩老茶的朋友“拖下水”,越发觉得普洱茶不仅好喝,还挺好玩,有学不完的知识,以及各种期待——岁月给茶带来难以预料的口感变化。

有一年,一位老普洱大藏家带来号字级老普洱中最顶尖的“福元昌”“宋聘(红标)”“宋聘(蓝标)”三款茶。他说,这三款茶一起喝,以后我也做不到了,大家对比体会下。我忍不住发到了微博上,一位茶大师看到了好心提醒我这不太可能,小心喝了赝品。我告诉他是谁带来的茶,他立即态度转变,声称自己也认识这位老藏家,并蹭过他上百泡老茶。

现在,老普洱贵成这鬼样子,这只能当故事说了。

喝茶喝了这么些年,越来越不敢说自己懂茶,因为总有茶让我意外。譬如当年我第一次喝凤凰单枞,觉得香气袭人,就认为是人工添加的香味,还冤枉了请我喝茶的朋友。后来发现自己错了,见朋友一次道歉一次。

跟不同观点的茶人都交朋友,你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茶。这些茶人可能相互之间吵吵闹闹,相互不屑,但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有研究,有心得,有拓展。譬如喝普洱茶,玩老茶和玩新茶的前辈我都结交了几位以后,一下子让我发现了自己过去对普洱茶的了解还太狭隘。我很敬佩那些致力于做出更好新茶的茶人,他们的志向是他们现在做的茶,成为未来的“宋聘”“红印”,甚至超越之。

喝茶不要局限于自己的经验。我喝习惯了普洱茶以后,一度对新流行的福鼎白茶不以为然。但有一次我在一位出家人那里喝了他煮的白茶中最“低端”的老寿眉,一发不可收地也迷上了。

在外面喝茶,不要自以为懂,夸夸其谈,评头论足,可能在座有默不作声者是真高手。就算喝到了不够好的茶,也不要有太大的分别心,喝茶喝的是缘分和感情,何必执着于高下好坏呢?

热心的朋友曾把我带到他以为内行的人那里喝茶,结果喝到的是假的老茶。我就少喝两口,也不会喝死,何必点穿,让主人尴尬。交情不够人不熟,好心的话也不是能随便说的。

随遇而安时,世间皆好茶。

(摘自2018年8月19日《新民晚报》“夜光杯”;作者:拾梦)

醒茶

喝茶多年,耳濡目染,对醒茶一词自然不会陌生,但从来没把醒茶当会事儿,至于实际意义上的醒茶,理解也浮浅得很,原在情理之中。

茶龄虽长,但真正入道并不长久,初喜绿茶,后喜黄茶、青茶,爱上普洱、六堡黑茶,是近两年的事。绿茶、青茶,乃至于黄茶,用不着醒,尤其是绿茶,全在一个鲜字。到底存在不存在或者说用不用醒,喝绿茶年道虽长,还真不知道,起码我还没有上升到那个层面。普洱茶需醒茶,我是听过的,但如何醒,醒到哪种程度,真的不甚了了。因为我自起就不知道普洱茶睡着没有,自然就谈不上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