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江南茶区气候

找到约352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江南茶区主要产什么茶

  中国茶区分为江南、江北、华南、西南四大茶区。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地理位置上囊括了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

  江南茶区主产茶叶种类

  江南茶区主产茶叶种类主要有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花茶等,比较有名的茶叶包括南京雨花茶、金坛雀舌、茅山青峰、阳羡雪芽、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松萝茶、祁门红茶、九华毛峰、涌溪火青、天柱剑毫、西湖龙井、径山茶、天目青顶、普陀佛茶、雁荡毛峰、华顶云雾、顾渚紫笋、安吉白茶、金奖惠明茶、君山银针、庐山云雾、武夷岩茶、和工夫红茶、恩施玉露等。

  江南茶区气候特点

  江南茶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秋季干旱。

  茶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种植的茶树基本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还有很少一部分的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适宜制作绿茶、花茶和乌龙茶等。

  江南鱼米之乡,风景秀丽,唐诗宋词所描绘的山山水水赋予江南独特的文化底蕴,让人心生向往,这里的文化情义绵长,才子佳人的故事广为传颂,这个也是对文化底蕴的一种赞美,青瓦白墙小桥流水人家。风光秀丽的江南物产极为丰富,这里的名山大川孕育出悠久灿烂的茶文化。


黑茶之声21期:江南茶区

 

茶树的分区是根据茶树生物学特性的要求,把自然经济条件大致相似,茶叶生产技术大致相同的区域,划分为若干个茶树栽培单元。我国现有的茶区划分为华南、西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江南茶区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的适宜区。其地理范围,北起长江,南到南岭,东邻东海,西连云贵高原。包括广东省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福建省中北部、安徽省、江苏省、湖北省南部以及湖南、江西、浙江等省。

江南茶区多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比较平坦,海拔多为500米以下,但也有不少丘陵山地,海拔在1000米以上。从全区来看,茶树多种植在200~500米的低山丘陵地上,个别山区茶树的分布高度可达800~1000米。江南茶区气候大部分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春和、夏热、秋爽、冬寒交替十分明显。全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1月气温最低可以降到-5℃,个别地区低于-10℃。耐寒性差的云南大叶种等在多数地方无法安全越冬,而耐寒性好的灌木型品种冻害轻微,全年≥10℃积温4800℃~6000℃。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茶树易受灼伤。

雨水充足,年降水量在1400~1600毫米,北少南多,浙闽边境的仙霞岭和武夷山降水量可达1800毫米以上。降水集中于春、夏季,冬季较少。本区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由于地势起伏,两类土壤交错分布,呈酸性反应,pH值在5~5.5之间,有机质含量较高区内茶树资源丰富,主要是灌木型品种,小乔木型也有少量分布。

茶叶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全国重点茶区。这里生产的名茶,种类繁多,品名有数百种之多,其中最著名的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武夷岩茶、庐山云雾、君山银针、安化黑茶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该区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科技力量雄厚全区茶叶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内销、外销和边销都占有极大的比重。本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老茶园比重大,今后必须有计划地进行更新改造、换种改植工作,建立不同树龄茶园的合理结构,提高肥培管理水平,合理布局茶类,重视茶区生态平衡,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

 

本期讲师

刘琼

三十九铺茶学院讲师

曾任湘茶文化高级茶艺师、湘农业茶艺讲师

国家高级茶艺师、国家高级评茶员、国家茶艺师考评员

江南茶区大部遭遇高温热害,恐将影响来年春茶生产

6月下旬以来,南方地区多高温天气,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摄氏度)日数为19天,为1981年以来同期最多。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四川盆地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日数普遍有20~4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15天,其中江苏南部、安徽中部、浙江大部、四川盆地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偏多16~28天;期间,上述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尤其是7月以来,浙江中部、江西东北部、四川盆地东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持续高温天气不利南方农作物、经济林果等生长发育。

高温对早稻充分灌浆和籽粒重提高不利,局地出现“高温逼熟”,对晚稻返青分蘖以及处于孕穗开花和灌浆期的一季稻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其中四川一季稻高温热害发生日数为近十年同期第三多;晴热少雨导致江南茶区大部出现轻至中度高温热害,局地茶树发生日灼,部分地区柑橘、芒果、香蕉、百香果等出现裂果、落果、日灼伤害等现象。此外,持续温高雨少导致四川盆地东南部、安徽中南部等地出现农业干旱,不利一季稻、玉米等秋粮作物产量形成。

据中央气象台8月8日发布的提示,截至目前,相比2013年,今年南方高温开始时间早,范围略大,四川盆地东部一季稻等作物受高温热害影响比2013年重;南方尤其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干旱明显轻于2013年。

中央气象台提示,预计未来十天,江南、四川盆地、江汉、江淮、陕西南部等地仍将持续高温天气,上述地区高温日数可达6~10天,日最高气温有35~37℃,局地最高可达38~40℃。四川盆地东部、湖北中东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浙江中北部、陕西南部等地一季稻将进入孕穗抽穗期,四川盆地东部部分进入灌浆乳熟期,上述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风险较高。此外,棉花开花结铃、晚稻和蔬菜及经济林果等生长发育和水产养殖也将受到一定不利影响,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农业干旱可能发生发展。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央气象台上述提示提到了“晴热少雨导致江南茶区大部出现轻至中度高温热害,局地茶树发生日灼”。

对此,江苏省气候中心、江苏省茶叶生产气象服务团队7月15日曾发布消息《茶树高温热害已显症降温抗旱防灼伤乃当务之急》提示:茶树主栽区6月下旬平均气温普遍超29摄氏度,扬州、常州部分地区最高值达30.4摄氏度,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普遍偏高3摄氏度以上,居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7月上旬平均气温普遍30.1~31.6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高3~4摄氏度。期间,4-10日茶树主栽区出现35~37摄氏度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大于35摄氏度天数在2~7天。7月11日淮河以南地区出梅,茶树主栽区晴热高温天气持续,12日高温范围进一步扩大、强度进一步增强。据统计,苏州、南京、无锡、常州、镇江等市的31个国家站12日最高气温刷新1961年以来7月中旬极值。

对于高温干旱对茶树生长的影响,江苏省气候中心介绍,高温干旱对茶树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受害较为严重的幼年茶苗,因其根系生长不足,普遍出现叶片萎蔫现象,部分茶园因管理不善,成年茶树芽叶出现枯焦、脱落。

根据南京市各主要茶园反馈:因前期少雨和近期持续高温造成的旱情发展迅速,部分茶园旱情显现,主要表现是旱害和日灼害叠加,部分幼龄茶园及长势偏弱的茶树出现萎蔫枯焦现象,如不及时开展抗旱保苗措施,易大面积枯死。

由于今年江苏茶树主栽区梅雨期雨量显著偏少且出现持续高温,茶园土壤墒情差,近期仍将以晴热高温少雨天气为主,干旱与晴热高温天气叠加,预计未来10天茶树主栽区将出现中度以上高温干旱,这将对茶树生长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土壤条件差、肥力不足、生长势较弱、钾肥不足的茶园、新栽幼苗茶园以及修剪过晚、枝条绿叶层不足、抗旱抗高温性能较差的茶树(例如溧阳白茶,茶树根部层浅、抗旱性差),高温日灼、干旱失水情况将继续恶化,若得不到有效降温补水或未及时开展防御措施,将会引起较大范围茶树灼伤危害、甚至枯死,导致夏秋茶减产,影响来年春茶生产。

此外,部分茶叶类行业媒体也在近期发布提示称,“高温干旱情况的加剧,影响茶叶品质同时,也助推了茶叶价格的上涨”。

来源: 澎湃新w,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49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