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江南茶仓

找到约8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最美茶器 : “鼎承杯”第五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 · 金奖作品赏析

 一器成名只为茗,

  悦来客满是茶香。

  一件小小的茶器,

  赋予品茗之时的美感与趣味,

  这是茶器和茶之间的仪式感,

  也是茶人与生活的“约定”。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32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34

  “鼎承杯”第五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金奖作品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

  以形传神,以器传情。

  一个大师齐聚,匠心荟萃的顶级赛事,

  一个传统与创新碰撞交融的“创意平台”,

  一场高规格、全领域的茶器美学盛宴!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38

  “鼎承杯”第五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金奖作品

  “鼎承杯”第五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

  汇集江苏、云南、广东等全国12个省,

  近600组茶器设计作品,

  集结行业大师、艺术家、设计师等百位匠人,

  涵盖紫砂、陶瓷、金属、竹器、石器等

  各类茶器臻品!

  ↓↓↓

  “鼎承杯”第五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

  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协会

  承办: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

  协办: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瓷局、龙泉青瓷宝剑产业局、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安吉竹产业局、广西钦州市坭兴陶行业协会、汝州市汝瓷协会、建水县紫陶协会、云南陶韵建水陶博物馆

  | 金奖作品赏析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42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45

  陶瓷-湘妃瓷

  设计人、制作人:刘逸哲

  单位:长沙窑郑家小口

  本作品以湘妃竹元素为设计主题,用千年铜官窑青釉点褐彩的古法工艺,研创出湘妃竹仿生褐色斑纹效果,使整件作品的釉面展现出仿佛被风吹皱的涟漪、盛放的牡丹、升腾幻化的云烟,深深浅浅的纹理一圈圈晕染,如水墨般生动的艺术效果。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48

  陶瓷-钻石六头花茶具

  设计人:桂明、李燕茹

  制作人:余洪斌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作品以钻石多面体为原型,结合镀银工艺,打破了陶瓷器皿一成不变的装饰,使作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多变的艺术效果。配色温馨浪漫,符合女性受众的审美要求。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52

  龙泉青瓷-秋收

  设计人、制作人: 黄灿

  单位: 龙泉市土人斋青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茶烟几缕,凉风习习,倚坐池塘之侧,闲看芙蓉露下落,细品杯中之茗,略数杨柳月中疏,茶烟几缕,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作品借助茶席上的釉色,表达秋天来临,万物由绿变黄,丰收之喜悦。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56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59

  铜茶器-涟青系列

  设计人、制作人:李伟

  单位:景德镇吾廿手作

  整套作品清雅古拙,色泽幽静,让人离不开眼。作品运用天然矿物热着色工艺,将铜料,肌理,工艺融会贯通,彰显“铜”的本性,这种源于内在生命的体验,充满着圆融的美,将茶器本身的风雅古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03

  钧窑茶席套-心之所向

  设计人、制作人:张运增

  单位:运增窑

  本作品选用原矿泥料,经1300°C高温烧制而成。釉色选用经典故宫绿搭配故宫红,窑变自然,质感温润,意境深远。器型易拿捏,极具实用价值。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07    坭兴陶-葫芦欢歌茶壶

  设计人:黄叔界

  制作人:苏崇杰

  单位:北部湾大学

  作品创意源于葫芦的造型,以葫芦作为茶壶和茶杯的把子,生长的枝丫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和强烈渴望。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10

  坭兴陶茶叶罐-国风

  设计人:唐香花

  制作人:吴卓斌

  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本作品的材质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坭兴陶,设计灵感源自中国旗袍、官帽。其器型圆润,分“男”与“女”,象征着相濡以沫,携手一生的美好愿望。器物上刻有“福”“ 禄”“寿”“喜”等吉祥纹样,寓意生活幸福美满、吉庆多福。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14

  红陶-精灵的微笑

  设计人:LE THI KIM YEN、彭珂

  制作人:李祖荣、赵健勇

  单位:LE THI KIM YEN

  本作品为南宁横县那灵窑烧制的邕州红泥陶花器,器型大胆灵动。用泥土加上古法柴烧结合自然形成的金属釉色表现自然界中精灵的微笑,体现无限的生命力。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17

  紫砂-一子定江山

  设计人、制作人:熊燕飞

  本作品以棋子为创作原型,借用大小五枚棋子组成一把壶,以黑白棋子做成一组对壶,饮之心清,黑白分明,挥手间层层布局,使对方无路可退,一子定江山,恰似人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20

  紫砂-竹简茶具

  设计人、制作人:范其华

  本作品壶身呈扁长方形,正反两面分别由五片竹简构成,两侧各有三片竹简,中间束丝带蝴蝶结,为古朴的造型平添生趣。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24

  紫砂-龙头八卦·捆竹

  设计人、制作人:陈益叶

  本作品是紫砂经典器型之一。以64根长竹段围成壶身以合64卦之数;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组,每组8根,结以成足。壶盖浮雕八卦图,盖钮绘制太极图,故被盛赞“于一器之中,盛载天下乾坤。”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27

  紫砂-祝福提梁

  设计人、制作人:赖继贤

  本作品突破传统以竹为题材的紫砂花器造型,大胆采用了筋纹器与花器的跨器型组合,并作提梁状。壶身造型犹如含苞待放牡丹,象征花开富贵。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30

  紫砂-玉带六方

  设计人、制作人:李小敏

  方器,沉稳有力,方中寓圆,刚柔相济,既得中国传统哲学之精髓,又提升了壶的美感。一条玉带作提梁,曲线曼妙,既有缓和壶身下沉的功用,又柔和了方器刚硬的视觉冲击力。既有大品之霸气,又有小品之细腻。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33

  紫砂-拙味

  设计人、制作人:吕祖旺

  单位:云深陶艺工作室

  本作品为手捏紫砂壶,分为胖高两款。胖款为手拉坯制,一气呵成,薄胎,大气粗犷,轻巧饱满,造型随性,爆砂机理,粘接处粗犷自然,更添一丝拙味。高款为手捏纹理,薄胎,拙味十足。口圆底方,寓意天圆地方,壶有乾坤,两侧使用祥云元素,寓意吉祥如意。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37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40

  紫砂-梵菱

  设计人、制作人:金莉娜

  本作品以大红袍朱泥为原料,容量320cc,属筋纹圆器。菱花,形似莲花,在风水学中,菱花具有着旺财、旺运等寓意。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44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47

  紫砂-蜂菊壶

  设计人、制作人:丁淑萍

  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去住沾欤雾,高低顺过风。终忏玉蝴蝶,不与梦魂通。此壶壶身采用花瓣造型,将菊花的每一瓣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壶盖是花蕊,壶钮做蜜蜂状,壶把和壶嘴遥相呼应成菊花的枝干。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50

  紫砂-秋趣

  设计人、制作人:范建荣

  本作品以葡萄熟了为题材,寓意丰收、富贵、多子多福。范建荣运用手工捏塑贴塑的装饰手法,展现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秋日图:几串大小不一的葡萄挂于枝头,一只松鼠悠然地独憩于树枝上,与旁边的夏蝉相映成趣。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54

  紫砂-三足鼎

  设计人、制作人:范丽静

  本款三足鼎造型简洁,线条流畅,壶身饱满拙趣,寓意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三足鼎壶把呈耳型,壶流长而细腻,口盖平整,严丝合缝,壶钮呈扁平球状。作者在表现物象灵秀大气的同时,淋漓尽致地体现意境:遥想初始的一切在开而未开之间,未来的一切在难忘初心之间,坐观云起,万物生长。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03

  紫砂-升方壶

  设计人、制作人:祁星斗、管能翠

  本作品兼具美观实用和文化内涵于一体。壶身汲取汉砖为题材,加以绞泥装饰、朱纹印和小楷竹石等陶刻装饰,增添艺术效果;壶口盖设计了一二三个台阶,意为步步高升。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06

  紫砂-菩提花开

  设计人、制作人:朱浩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点点墨绿,旷远空灵,仿佛能让人置身于山林之间。心花缓缓,清香徐徐,不知菩提更难明清静。身为五瓣,如花如瓜;嘴把,如树如骨;置盖,桃叶舒卷装饰呈现;有菩提寿桃浮动人心,虽非菩提,亦有其凝静。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11

  紫砂-金玉满堂

  设计人、制作人:季光敏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15

  紫砂-母子情深

  设计人:郑小杰

  制作人:王燕

  本作品以母亲节和老鼠为题材,来表现母子情深。壶盖的花生寓意多子多福,长生不老,长命百岁之意;壶身以方形为主,方方正正,寓意做人要刚正不阿;壶把的如意,寓意吉祥如意。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19

  紫砂-泥绘·花瓶·春晓江南

  设计人、制作人:潘晨

  本作品以一对紫砂花瓶为泥绘载体,两瓶均是一面绘画江南美景,一面写诗作赋,诗与画章法布局运筹帷幄,绘画用色浓淡相宜,书法俊秀飘逸,情景交融,两相呼应,让人身临其境。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23

  紫砂-井竹

  设计人、制作人:周鑫

  本作品取材生活常见的井和竹筐,二者都是中国特有的,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井”的符号意义是家国故园,“竹”文化是我国独有的文化脉络之一。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26

  紫砂-光明提梁

  设计人、制作人:邹成程

  本作品以大海上的灯塔为灵感,壶身圈圈波浪如海面,海上灯塔为大家指引方向,带来光明。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30

  紫砂-半硕

  设计人、制作人:刘晓惠

  本作品共设一壶、贰杯两碟五件套,套件以南瓜为题材,壶身共设六棱瓜腹。作品圆润温和,线条优美自然,寓意含蓄。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34

  紫砂香薰-凤凰于飞

  设计人、制作人:彭秀云

  本作品由鼎炉和普通香炉组成。镂空部分采用了凤凰于飞的形态,旁边辅以祥云、如意元素,表达美好的祝福和期盼。炉身饱满圆润,线条流畅。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39

  紫砂-蔓如

  设计人、制作人:金雪萍

  此壶以葫芦为原型,葫芦,寓意多子多福,福禄之意。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43

  紫砂-金英陶香

  设计人、制作人:徐曲

  本作品源自诗句“陶菊香秾亦合羞”,为茶香菊纹陶艺融合一器。采用紫砂与红木结合制作而成,红木执把契合人体工程学,手感舒适。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46

  紫砂-奖杯

  设计人、制作人:徐燕

  此壶以奖杯为题材,线条流畅,整体既大气又不失庄严。上细中粗下细,壶底略收,壶嘴、壶把及壶身的上半部分都加以筋纹装饰,将奖杯的形与意完美诠释——既体现了奖杯本身自带的一种荣誉感,也将中华民族奋勇争先、勇争荣耀的传统美德表达得淋漓尽致。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50

  紫砂-天籁禅音

  设计人、制作人:唐伯琴

  人舞花前月下,音飘九霄云外。此壶壶身浮雕制作一朵盛开的花朵,壶盖采用飘逸飞天造型,惟妙惟肖。此外,莲花状的壶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清静雅致的禅意。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53

  紫砂-六方笑樱

  设计人、制作人:许林亚

  本作品以经典器型笑樱壶为原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整体沉稳敦厚,端庄大气。弯流壶嘴,曲张有度,衔接精湛无痕,出水利落迅猛。壶身为六方位形,弧线与棱角的结合堪称刚柔并济,棱线丝丝入扣,刚毅而不失柔美。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57

  紫砂(套)-月影婆娑

  设计人、制作人:徐飞

  此壶由一壶一杯一壶承组成。统一以优质拼紫泥为原料,整套壶如一幅画:风吹树动叶飘扬,树枝壶盖钮状若注目远眺的雅人。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00

  紫砂-释卷壶

  设计人、制作人:唐朝军

  此壶选用黄龙山底槽青制作而成。整体造型设计新颖,别具一格。壶身呈梯形状,壶正面像中式窗户,奎面装饰可以多变。壶盖呈长方形,加以古代书卷装饰。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04

  紫砂-和·向提梁套壶

  设计人、制作人:谈燕华

  本作品以“和”为主题,意在以紫砂为媒介歌颂和平年代。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07

  紫砂-四方牛盖提梁

  设计人、制作人:赵欢欢

  此壶采用底槽清全手工制作而成,造型古朴大气。壶型方正,四条棱线清晰分明,寓意善恶分明;壶盖借鉴了传统牛盖设计,采用牛鼻孔式镂空结构,为此壶增添了趣味。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11

  紫砂(套壶)-虚怀若谷

  设计人、制作人:刘蓉萍

  本作品清新文雅,大气雅致。竹段造型,虬曲有力,高风亮节。壶把处生出一小枝,枝头上饰以竹叶,飘逸灵动,卡盖严丝合缝,吻合完美。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15

  紫砂-六方君玉

  设计人:庄玉林

  制作人:陈依群

  本作品以老紫泥为原料,壶身六方,身型上丰下敛。壶肩平坦,壶颈挺立顶起壶口;三弯流、正耳把,皆是六棱设计,与壶身相呼应。整器以传统的形制,加之精细的工艺,方非一式,圆不相一,艺术感极强。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19

  建水紫陶-年轮套装

  设计人:代敏

  制作人:杨聪

  单位:建水县云水山涧紫陶工作室

  “年轮”,是树木生长留下的痕迹,也是时间的印记,镌刻着点滴记忆。本作品借助建水紫陶泥料的特性,手工拉坯成型,再通过建水紫陶的打磨工艺,呈现出特殊的质感效果。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23

  建水紫陶-茶缘情深

  设计人、制作人:杨曙

  单位:木易陶品

  作品以建水特有的白色陶泥为原料,再以建水紫陶特有的装饰彩泥刻填,造型新颖独特,画面优雅大气,是品茶雅玩的高品质茶具。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30

  建水紫陶-秋荷残香

  设计人:杨春丽

  制作人:马云亮、马栏

  单位:云南省建水县春丽陶艺工作室

  作品取用建水境内的天然陶土精制而成。作品以秋天残荷留香的景色为装饰主题。虽颓枝叶败,却散发着淡淡的忧郁之美,或残缺、或斑驳。万物有情,已染黄的荷叶,烙上了秋的印迹,散发着浓浓的写意味道,它们是秋的使者,是一种美,一种生活态度,生活味道。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34

  建水紫陶-远香

  设计人、制作人:何建

  单位:红河州堆锦堂陶艺有限公司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37

  建水紫陶-便是人间好时节

  设计人、制作人:李鑫

  单位:红河州堆锦堂陶艺有限公司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41

  建水紫陶-茶承

  设计人、制作人:徐荣洪

  单位:建水县荣洪陶然苑

  本作品采用建水独具特色的泥料制作而成。作品追求简洁、完整的形态与鲜明的功能性,没有明显的直线角,具有强烈的现代造型特征。茶承不受配套的限制,可配合小巧精致型茶具使用。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45

  建盏-宋式点茶三件套

  设计人、制作人:倪秉霞

  单位:福建省中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作品采用传统兔毫纹理来表现器物的线条。点茶盏深斗束口碗,实用性强且美观,茶托采用大盘四平八稳,六瓣瓜棱执壶注水,典雅实用。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50

  建盏-传统银毫·撇口盏

  设计人、制作人:叶有兴

  单位:南平市建阳区文天建盏陶瓷有限公司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每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建盏的美在于它独特的个性,虽然制作工艺不变,但制作出的器具外观花纹却千变万化。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55

  建盏-梦祺·茶趣

  设计人、制作人:温其龙

  单位:温其龙

  本作品是一套工夫茶具,由三才碗、公道杯和三个品茗杯组成。茶具造型多样复杂,烧制难度极高。茶具足周施半釉,灰褐色的矿物质铁胎底展现作品厚重沉稳、精致。釉面呈鹧鸪斑花纹,由碗底自然扩散延伸至口缘,纹饰缜密细腻,微妙多变,非常精美。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59

  建盏-梦祺·花器

  设计人、制作人:叶义云

  单位:叶义云

  本作品属于传统器型,烧制难度极高。灰褐色的矿物质铁胎底展现作品厚重沉稳、精致,彰显了纯手拉坯的成熟与独特技艺,足见作者独具匠心。釉面呈青黑黄相间的兔毫花纹由口缘自然扩散延伸至瓶底,纹饰缜密细腻,微妙多变,器形釉面光泽如玉,玻化效果明显。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334

  不锈钢-恒福新鲜泡

  设计人、制作人:徐结根

  单位:恒福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这不是保温杯,这是移动便携工夫茶杯!杯身采用304不锈钢等食品级材料,安全可靠,提升每一次喝茶体验;杯底使用硅胶材防滑设计,让杯子放置更稳;茶仓精密陶瓷阀门,密封优良不漏水;无论是办公、休闲、差旅还是运动,都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一杯现泡的好茶。

  以茶会友,品茶之芬芳

  以器会友,探壶里乾坤

  “鼎承杯”第六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

  将在2021深圳茶博会上举行

  敬请关注!

金凤柳叶眉红茶

金凤位于雪峰山脉中段的新化县西陲,红军长征时红二方面军曾在此驻扎,为娄底、怀化、益阳三市交界地,与溆浦、安化两县毗邻。这重重大山中,人烟稀少,出入都得翻山越岭。

金凤的土地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辖金凤、大湾、大通、光辉、魏家、坳坪、阳雀、岩山湾、架桥、马路、笋芽、竹林、凤凰、尧湾、命田、铁炉、滑板、雪溪、九龙山、大坪、坪油等二十一个自然村,茶叶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金凤的山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新化女人似茶,新化红茶如江南女子般含蓄、柔情,既有新化雪峰山脉的淳厚,又有高山流水的清新,还有一丝梅山蛮劲的绕缠。著名新化籍女作家谢冰莹在她的《小桥流水人家》曰:“沿着溪岸向东行,还有一座长石桥,那是通到茶山去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新化山歌《敬茶歌》云:“高山岭上有好水,云雾山中有好茶,好井水,泡浓茶,既打口干又好呷,看完风景呜哇呜耶,我送包茶叶呜哇给你带回家。”

金凤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茶树生长和采茶的记载。五代马殷时期,金凤的茶已通商旅,这些民茶由官运往唐、襄、郢、复州、河南等地销售,列为马殷换取军马和军费的资源。宋神宗熙宁五年,章悙开发梅山,新化置县,实际是掠夺茶叶作为军需物资,在资江中游设立博艺场吸纳茶叶,供蛮人生活的盐巴、大米等。金凤已有贡茶的雏形和一定的茶叶产量,全部集中到邵州,与新化其他地方的茶叶一起完成宋代朝廷规定缴纳的茶品。南宋及元代二百余年间,国家征收茶农的茶租,茶商的茶税奇重,茶叶生产、贸易衰落,金凤的茶叶产量却没有减少。

明代,全国茶树的种植、生产,茶叶的贸易逐渐恢复。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规定新化县进贡茶十八斤芽茶,并代替资江上游的邵阳县、武冈州准备贡茶。金凤也是新化进贡十八斤芽茶和代办邵阳县二十斤、武冈州二十四斤芽茶的产地之一。洪武末年,新化金凤岩山湾村已经有用干发酵做老红茶的记载,产量虽然不多,会做的茶农已经有一定的人群基础。明代嘉靖年间编修的《新化县志》记载,永乐年间,新化知县肖岐、蒋英教导新化人民种茶、开辟茶园,新化进入茶树人工栽培时代,金凤开始栽培茶树、开辟茶园,进行大面积人工种植,茶叶产量大增。当时,新化县、邵阳县、武冈州年产茶叶一万担,新化县是其主力。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朝廷在新化苏溪巡检司建立茶税官厅一所,额定岁收茶税银三千两,按《明史茶法》隆庆年间规定实际每年纳税茶叶达九千担,年产茶量当在一万担以上。新化的商茶顺资水下运至苏溪关纳税,再运往北方各省销售;明末农民起义峰起,急需补充马匹,将苏溪关纳税的商茶调往甘肃补官茶不足。茶叶课税苛刻,新化嘉靖时期进士邹廷望有《茶税论》一篇,他认为茶税过重,茶价低导致商困民不利,得到了当时的官吏重视。

清代道光八年,新化县苏溪关纳税商茶一万余担,全部运往西北销售。咸丰四年(1854),广东商人来新化传播湿发酵采制红茶的技法,并经陆路、水陆的茶马古道运往广州、上海,销到欧美国家。咸丰六年,厘金分局在新化设分二卡,抽收红茶厘金。商贩将毛茶原料运至安化加工成箱,以“安化茶”名义运往销售口岸。光绪年间,新化年产红茶4600担,约四十六万斤。咸丰十一年,汉口开放为对外商埠,英、俄等国商人在汉口设立洋行收购红茶,新化红茶多集中于汉口外销,一部分运往广州、上海、恰克图等地出口。湘乡县沙塘乡朱紫桂在永丰及湖南各地设立封君茶庄收茶、加工、装箱红茶,安化县有封君茶庄分号,新化县有封君茶庄的收购点,运至汉口卖给外商。《清稗类钞》中《朱紫桂业茶致富》载:“湘乡朱紫桂,初赤贫,读书村塾,三月而辍,以樵采营生。成童,执爨于米肆,甚勤。巨商刘某委之司店事,尤干练。越数年,以所得薪资红利自设一肆,积千余金,遂业红茶,岁盈万金。时同治丁卯也。紫桂既小康,即以少失学为憾,而补读。既而逐岁贸茶,集资近百万,湘皋、汉浒,几无不知有朱紫桂名矣。”按1871年《英国领事商务报告》等称:“湖南湖北两省茶叶的种植扩张很快,较十年前几乎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以后还在继续扩大,面积迅速增加。光绪初年,湖南红茶出口达到惊人的高峰,每年九十万箱以上(271670吨),其中安化三十五至四十万箱,新化、武岗红茶包括在安化茶内。《新化之茶》载,新化最盛时期产红茶三万担,王彦调查的只是新化的主要产茶区,还有土桥、两下江、洋溪、筱溪、小南山、张家冲土居、毛易铺、谢泽山等次要产茶区四的千余担茶叶未计入其内。

1915年,新化宝大隆红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奖。民国十九年(1930),新化商人曾硕甫组织茶商在杨木州兴建有宝泰隆、丰记、宝聚祥、富华、裕庆、光华、富润、宝记等八家茶商号的联营茶厂,精制红茶16300担。其中光华即刘光华,为刘家吉蕴公的第二十六代子孙,即柳叶眉茶业董事长刘国仲的前辈,带领金凤人做红茶。国民政府在西城埠成立茶公所,征收茶税、管理茶事。民国十七年至三十二年,新化县茶园面积有三至七万亩,年产10000—35000担。民国二十二年,新化制红茶23286箱。民国二十三年,新化制红茶12143箱。民国二十八年至三十年,新化县二十余乡中有十七个乡种茶和产茶,主要产茶乡是中和、永安、遵义、镇梅,年产约12000担;其次是平山、罗江、鹅塘、古塘等乡,年产量约9000担;第三是礼智、太和、四教、镇资乡等,年产量约6000担;第四是安集、大陂、蜈赤、吉黄等乡,年产约3000担,以上共计30000担。金凤属于镇西乡,当时的产量稍差。从品质上看,杨木州、龙珠山、炉观、洋溪、沙江、土桥(潘桥)等地品质较佳。民国三十七年,新化产茶一万担,发放贷款二十万元。

1950年,中国茶叶公司在新化建立中国红茶厂,将精制红茶出口,后改为湖南省新化茶厂。1951年,发放贷款和稻谷扶助茶农恢复生产,茶叶生产量增加到21000余担,收购量达到17613担。1953年,在县财经办领导下由农建科、县粮局、县供销社、新化茶厂成立新化县统购办公室领导茶叶等特产的发展与统购统销。1955年,在县农村工作部的领导下成立茶叶办公室,领导茶叶生产发展。1957年,新化县试制红碎茶成功。1979年,在新化设立湖南省炉观茶叶研究所,主要从事功夫红茶、红碎茶生产研究,其红茶生产工艺获外贸部三等奖。1980年代,新化茶园面积十万亩,村村有茶场、家家做茶叶,年产功夫红茶、红碎茶3000多吨,其红茶产品先后被湖南省外贸局、国家外贸部、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享誉全国。新化县红茶产品出口到英国、新西兰、美国、埃及、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占全县34.6%。1989年,新化县精制红茶2737吨,产值1539万元。金凤的红茶产量非常多,并有金凤红碎茶厂,各个村落所在区域都有茶园分布,生产和销售茶叶成为了金凤人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曾尧湾村现金凤村的戴哲琼老人曾带领三个村民小组做茶,年产二十多担;曾岩山湾村现竹林村的李为善老人一户年产三十担红茶,全村年产三十担的茶农达三十余户。金凤历年是县内的产茶、制茶重镇。

新化茶叶品种甚丰,主要是中小叶型群体种,占全县茶园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野生型野生茶多为小乔木,树姿高挺,荒野几十年的茶树高达三米以上。新化从明代开始茶叶的栽培,大叶型有笋芽岩茶、槎溪大叶、关王大叶、先进大叶;中叶型有荆竹群体、先进群体、留山岭群体、奉家群体等;小叶型主要有安化群体和地方品种。新化境内现存的野生种茶种主要分布在大熊山、金凤、猫面山等地,其中大叶种有大熊山大叶、猫面山大叶、竹林大叶,中叶种有大熊山中叶。金凤属于竹林大叶,相当于栽培茶的中小叶种,茶芽经过太阳日晒后,多为紫色芽茎和叶片,即我们俗说的紫鹃。栽培型野生茶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半开展,树高一点五至三米,因为有人工管理,茶叶产生变异较少,在同一茶区中,约有二三种变异茶种。嫩叶多银毫,叶缘细锐齿,半展未开支三级芽三至五厘米,成叶长可达六至十五厘米,叶身较乔木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主副叶脉明显。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品质相当,香气较扬,口感较野生型茶略薄而刚烈。坊间所认为的栽培型野生茶,多为民国初年以后或是建国后种植而野化的茶园茶,即常说的野化茶。

金凤群山环绕,山岚起伏,崇山峻岭,谷幽林深,溪河广布,常见潺潺流水的溪涧和山山油绿的竹林。多层叠加造就独特的山地气候,常年草葱树郁,四季鸟语花香。承蒙天地的恩宠与厚爱,翠蓝的树叶更加苍劲挺拔,生机无限的千年古松与星罗棋布、盎然勃发的竹林交相辉映。异质性强、兼容多元、丰富多彩的峰峦有棱,蔓披绿纱,随风飘舞,如幻如梦;水似有灵,婉转萦回,清波碧浪,柔情依依。村庄错落有致地点缀在翠绿之中,群山拥翠,浪影松涛,山美水美,更让人目不暇接而流连忘返。

时值初春,阴晴雨雾,樱花芳华,樱枝动艳,藻灼辉芳,缃叶花蕾,红花已发。漫山樱花,绚如云霞,极尽热烈,尧湾山景,四面丽景,美景惊艳,争斗不休,红白交映,悬于枝头,微风摇曳,布满浪漫,花瓣扬起,亭亭玉立,自在悠闲,不争不抢,身姿绰约。一樱凋零,铺满路径,赏心悦目,宛如仙境。樱花树下,春光十里,遇此实境,一见倾心,念念难忘。

携带惬意的心情走在茶丛中,看正在积聚力量的茶芽与花海相得益彰,那阵阵春风拂过,飞花如雪,白樱胜霜,粉樱如霞,纷纷扬扬地落到身上。满眼茶芽初绽放,开始动人,虽有寒冻,结局可爱,心驰神往,亦能感受到茶汤在口腔里舞动的美好青春,追溯着茶芽的行迹。

采茶人的到来,打破了山的寂寥。她行至山巅,山灵来迎,云山雾海,仙人之境。茶树错落散生于次生林中,采茶人要寻觅、挑选、采摘、投篓。林下茶芽正壮,茶人欢喜采摘。边走边采,竹篓渐沉,满篓的绿意绽开了唇角的浅笑。

金凤保存了很多老茶树和茶文化,他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养生的良药、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彰显着人民享受自然的智慧与才能。金凤作家山珍的《梅山茶韵》云:“正月采茶是新年,背起粪肥进茶园。雪花卷得北风起,吹落眼泪滴腮边。二月采茶茶发芽,早进茶园摘细茶。只望今年茶价好,盐不欠账米不赊。在春风的引诱下,茶树们将温情嫩绿成一剑剑细芽,羞答答地躲在每一片老叶的脚边,尽情吸吮着阳光和雨露。三月采茶是清明,摘罢茶来绣手巾。右边绣起采茶女,左边绣起作田人。阳光开始为茶树补钙,硬挺挺的茶芽在茶树上靓丽着自己的青春和风采。妹妹在茶园里穿来穿去,闪电般的身子把过往的清风撞得踉踉跄跄,又将鸟雀的歌声搅得七零八碎。”新化山歌《采茶歌》:“正月采茶是新年,剥出茶种点茶园,点完茶畲十二亩,梳妆打扮去拜年,二月采茶茶发芽,织个背篓采春茶,左手织对阳雀叫,右手织双蝶采花。三月采茶是清明,姐妹双双绣围裙。两边绣起茶花朵,中间绣起采茶人。四月采茶正当最,又采茶来又插秧,采得茶来秧又老,插得田来茶又贵。五月采茶是端阳,茶蔸脚下恶蛇盘。纸剪大钱祭土地,吩咐恶蛇斟地方。六月采茶热难当,杨梅树下好乘凉,芭蕉叶子当蒲扇,口吃杨梅甜又酸。”

民国三十八年,刘助培之子道实出生在新化镇西乡的尧湾,即现在的金凤乡金凤村尧湾公园,也是柳叶眉系列红茶的茶园中心基地。那年湖南解放,父母又给他取名国仲,意思是国家重生,即有新中国的意思。那年,戴家生了一个女儿,取名玉玲,后改为玉林。

刘家自刘国仲的祖父刘华球于清代咸丰八年就出生在尧湾。刘姓始祖源明公为尧帝第九子,经过历史的洗礼,扩展到全国各地。刘华球的祖先一百三十祖吉蕴公随父文斌公于宋神宗元丰八年由江西迁徙到新化坪底,称为坪底刘氏。后来有一支迁徙到金凤山,把自己的住地称为尧湾,意思是尧九子刘氏子孙生活的一块地方。发展到刘华球时,已经是坪底刘氏第三十代。

尧湾自刘华球记事起就是茶园,刘家茶园分为四片,大约六十余亩;周边还有魏定元家有二十亩茶园。自从粤商在湘乡、安化、新化传授湿发酵红茶即英式红茶的制作方法,刘家就从事红茶的制作。到光绪二十五年左右,汉口成为通商口岸,收购红茶的商人就来到汉口。新化人用毛板船从水上运输茶叶,在毛板船底层放木材和竹子,在最上层放茶叶。开始主要用蔑箩和布叉袋盛装,遇到下雨和毛板船下滩破碎落水,茶叶就会打湿浸水。长期随父亲跟船去汉口的刘助培发现这个问题,他一直在想办法,最后是就地取材,用农村杀猪后遗弃的猪尿泡为材料,去油、吹开、干燥等工序,等茶叶制好干燥后用土纸包裹起来,再套上吹开的猪尿泡,扎住猪尿泡的口子就不会淋湿和泡水了。就这一小小的防务措施在汉口的收茶界激起巨大波澜,只要是华球公的红茶,就会有固定的几家商号抢着收购。金凤当地的茶农也纷纷把自己的茶叶整理央求华球公运到汉口去出售。华球公用砸火机的方式标注木材以及各家的茶叶袋,方便出售和结算。

刘国仲五六岁的时候,已经非常勤快了,可以帮着爸爸妈妈做些家务。有年谷雨时节,父母忙于上山采茶,刘国仲与同伴们玩耍,在山上采了一些蘑菇,带回家清洗干净就做成菜,等父母回来吃。父母非常高兴,当看到端上来的是毒蘑菇,父亲非常生气,认真的教育他区分可食用蘑菇和毒蘑菇,并告诉他“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故事,告诉他茶可以解百毒、可以救命,刘国仲听得非常认真,开始对茶事极有兴趣。

六岁,刘国仲读私塾,先生叫刘神组,高度近视。最先教他们习蒙学《三字经》和《买卖交易》,半年后开笔,刘国仲写了第一篇作文,只有三十二个字,其中就有“茶,采茶,采好茶。”先生读了非常高兴,特意批了红圈,把他的作文给其父刘助培看,刘助培半开玩笑的说:“我还担心他以后只能去杀猪做个屠户,这样对茶感兴趣,以后可能是做茶的农民。”一年半私塾后,刘国仲就进入洋学堂,读完初中,进入生产队。他父亲去世,刘国仲还只有七十七斤半,挖土劳动手无缚鸡之力,他会写些材料,算数也快,生产队就安排他记工分,采茶时节做茶。生产队给刘国仲计一百个工,白天还可以继续去学校读书学习。刘国仲就继续读高中,与他玩得特别好的刘新邀是金凤茶站站长刘化行的侄孙子,刘化行非常喜欢刘国仲的文化好,也喜欢他来家里玩。刘化行把收购来的金凤茶分为三等,一等最高价,二等三等价格依次降低。刘国仲那年十七岁,常得到刘化行特许,允许他上楼参观茶仓,他常与这位刘爷爷交流茶叶栽培、种植、采摘、制作的技术,刘化行见刘国仲好学,就把他收购茶叶的诀窍和茶叶等级划分的标准告诉他,还让他参与茶叶收购的实践工作,并且邀请他帮忙精选茶叶。刘国仲他们尧湾生产队的队长见他与刘化行的关系很特别,邀请他到生产队指导茶叶筛选,并在刘化行收购时卖个好价钱。

戴玉林的母亲一年采三次茶做三次茶,清明一次,谷雨一次,谷雨后一次,年年如此。清明茶全部卖掉,收茶人不需泡汤必出高价;谷雨茶照卖,留一点点敬地王菩萨;她只喝谷雨后茶,而且只喝陈茶。这第三次的谷雨后茶茶形粗梗大叶,做出来的看相不好。这株茶清明时期采制为头道茶,谷雨时期采制的为二道茶,谷雨后采制的为三道茶。金凤农人有俗语云:一道苦,二道涩,三道四道实有味。谷雨后茶常放置在第三层的阁楼的粮仓里,保存两年或者三年,喝前用温水冲洗陈仓味,再焙至干。把有提梁的粗陶茶壶洗干净,不留滑腻、茶渣,冲烫后投入焙好的茶叶,烧水的大铁锅常年不能沾油腥,水烧至二沸倒入陶壶。一壶可以管自家人兼过往路人一天的量,杯具就是一只大瓷碗,也叫大碗茶,夏天喝清凉甜润解渴,冬天喝不冷不热,体感自然,咕咚两碗不胀肚,喝完暖暖生津,腋下清风。

刘国仲妻弟即戴玉林的亲弟弟戴前宽曾是金凤红碎茶厂厂长,任期是1987—1989年。戴前宽对茶特别珍爱,制茶时节,常通宵在加工厂,为了防偷盗,长居工厂,几乎不归家。在制茶技术上独树一帜,在他主导下生产的红碎茶颗粒匀齐,色泽油量乌黑,滋浓味强,汤色红艳,为高档二号红碎茶。湖南省内,现居长沙的很多老茶人犹记当时金凤红茶的优良品质,做出口茶拼配时,金凤红茶是上等拼配料。这之前的金凤红碎茶厂厂长戴光荣,任期是1984—1986年,也是金凤卓越的制茶人。改革开放以来,金凤生产的茶叶由于品牌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没有与时俱进。金凤红碎茶厂在20世纪90年代末破产,金凤的茶叶产业陷入了低谷。

刘家和戴家在此后的每年,还在清明、谷雨时做茶,他们从采摘到制茶都是精益求精,做自己的手工茶。受条件限制,产量不多,一般为自饮和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更多的是为每年来看望刘国仲和戴玉林老师的学生备礼,学生对他们做的茶情有独钟,有些同学不能亲自去刘家,特别叮嘱同学去刘家带茶叶。很多学生建言:这么好的茶,应该流传更广,让更多有缘人来分享。刘国仲就顺道而为,想自己的茶产量不多,没有经营压力,对自己的茶品质量有信心,尝试着开展运营。想通过平时的交往结识有缘人帮衬其传播、营销。

2012年,从小善于品茶和制茶的刘国仲看到家乡的茶叶产业落后于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心急起直追,实现后发赶超。他发动亲朋好友筹资近1000万元,组建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在尧湾村海拔1000米的地段复垦和撂荒三十多年的茶园基地,完成水、电、路、办公场所等基础建设和茶园垦复,向百岁老人戴哲琼老先生和茶叶专业户李为善老人学习制茶方法和技巧,秉承他们独特的制茶工艺,研制开发出“柳叶眉”高山野红系列产品,完成了工商登记和产品“柳叶眉”商标注册,并向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想重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红茶伟业,振兴新化乡镇茶企,带动金凤广大农户脱贫致富。

2014年,刘国仲把尧湾这片老茶园确定为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地,定名为柳叶眉中心基地,另名为尧湾公园。主要生产柳叶眉系列红茶。并兼顾采摘七星伴月山、笔架山、九龙山、凤凰界、瓜禄山等地的撂荒茶。这些茶园的海拔均超过一千米,冰冻期超过一百天,茶树病虫害少,芽叶嫩厚。2014年三月,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和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对口成立了柳叶眉高山野生态红茶技术交流中心,为保障柳叶眉“原生态、最自然”的品质,制定了茶叶种植加工技术标准,适时监测中心基地光温水肥的变化,对茶园施行原始看护,科学检测。实验分析,柳叶眉红茶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等内含物显著高于市场红茶类;农残为零,达到欧盟卫生标准。五月,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获得经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成立了金凤乡有机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金凤乡四十二个茶叶种植大户为社员。

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注重茶树的种植和栽培,2014年对尧湾这片老茶园进行去杂木后台刈处理,让其焕发新的生命力。茶园四周全是山,常年云雾缭绕,山高林密中,茶叶加快了蒸腾,形成芳香油。光照射时间短,空气湿度大,茶树生长缓慢,茶叶长得叶肉厚实又很柔软,增加果胶质的含量。高山烂石堆中的土壤土层深厚通气性好,酸碱度适宜,树林落叶为茶树提供优良天然肥料,增加茶叶的天然养分。茶园错落在竹林之中、花树之间、溪涧之傍,茶树物竞天择,绝无人工呵护。竹影婆娑、樱花争相竞放,山、水、茶、花、竹和人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遇上晴天,站在茶园高处,听山泉淙淙,观云浪涛涛,闻茶香阵阵,看仙雾袅袅,在这莺啼茶涛的翠绿环境中远离喧嚣,心情静好,人生的美好莫过于此。

柳叶眉的制作工艺师傅为世代祖传,广初公第十七代,光华公第二十六代,刘国仲第三十二代。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下,坚持独特技艺创新,秉承传统又讲究茶道自然。柳叶眉红茶的鲜叶全部实行手工采摘,集中在每年四月一日至六月一日期间采制,不同海拔高度和树篼生长分布严格分门别类。湖南《金鹰报》有公书的《慕上柳叶眉》云,老尖(刘国仲绰号)对采茶确是很讲究,下雨天不采茶,多云间睛也不采茶,往往在清晨冒着露水时开始采摘,这时茶叶好象薇蕨开始抽发的嫩芽一样柔嫩。在仙雾袅袅中,这样的采茶很是诗意。我想,老尖一定是读过陆羽先生的《茶经》,采茶方法就如“若薇蕨始抽抽,凌露采焉,茶之芽者,发于丛薄之上”的再现。由采茶师根据历代贡茶的原型纯手工采摘,挑拣出杂草和腐叶。采摘来的鲜叶要经过精挑细选之后才实施萎凋。秉承独特的制茶工艺,制成工艺中分、筛、剔、火、晒等各道工序均不着地,不含沙土粉尘,紧、撩、焙、晒、装等过程不添加任何物质,力求天人合一的纯手工工艺,摒弃香精香料成分,确保其香天然、其味自然。一直到开杯品茗,均讲究天然自然无污染。

柳叶眉的条索紧结匀称,色泽乌黑润泽,气质高贵优雅。还来不及开泡,隐隐的茶香如乡野的春风扑面而来,挑逗着茶客的嗅觉,仿佛闻到了山野的气息。小壶冲泡,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黄相间,能真正品尝到活、甘、清、香,茶香中夹杂幽幽花香。茶底如莲心,肥壮油润。入口清雅,无苦无涩,爽滑润喉,回味很是清新,我仿佛喝到了山泉的叮咚,野樱的花香,兰草的悠然。盖碗冲泡,汤红亮艳丽,滋味醇和,香气清雅馥郁,鲜爽醇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

柳叶眉旗下有金豪、金湾、金旗等红茶系列。

金豪为柳叶眉的仙姿玉色,清明前采摘,选取一芽一叶,半机械化打造,贡茶工艺,条形紧秀,金色毛茸密布,茶香中夹杂幽幽花香,汤色明黄清澈,分杯时淡淡金晕缭绕,入口清雅,无苦无涩,爽滑润喉,回味清新,茶底如莲心,肥壮油润,叶底舒展呈古铜色,芽尖俊秀靓丽,像与轻风嬉戏,当触碰到她却又悄然溜走,失落时又轻抚你肩,茶叶黄黑相间,条索紧致,白毫密被,茶香、果香伴着甜香,香浓宜人,茶汤滢滢泛光,入口甜润丝滑,回味空灵,茶底修长如柳叶,犹如漫步春风沉醉的夜晚,对影成双,甜雅花香,一切恰好。

金湾为柳叶眉的名嫒美姝,谷雨时采摘,选取持嫩性好的长梗,带一芽三、四叶,半机械化打造,贡茶工艺,貌似弯月,汤色橙红靓丽,恰似一湾粼粼金光,茶底红润丰硕,醇厚甘滑,回味延绵。

金旗为柳叶眉的侠士风流,谷雨前采摘,选取一芽二、三叶,条索粗壮,茶汤橙红透彻,其香清清,其味百千。

金湖为柳叶眉的国色天香,清明后谷雨前采摘,选取一芽二、三叶,半机械化打造,贡茶工艺,烘焙独特,有焦香气息和家乡情怀,其香气如湖水般深幽沉厚而得名,茶汤橙黄透亮,焦香馥郁绵长,口感浓烈饱满,回味悠扬,久泡味不绝,茶底颀长健美,好似独坐湖边,看一片树叶飘零,泛起圈圈涟漪。

金源为柳叶眉的黑壮奔放,谷雨后采摘,选取一芽三、四叶,茶香优雅芬芳,汤色橙红明亮,入口甘甜爽滑,回味清凉,茶底肥厚壮实,恰如夏日午后泛舟,寻一隅荫凉。

银湖为柳叶眉的秋水伊人,谷雨时采摘,选取一芽二、三叶,经野生金银花花蕾窨制而成。茶香携着花香,清新淡雅,茶汤黄绿剔透,甘爽舒畅。

2014年11月17日至24日,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在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的“柳叶眉”红茶摘得本届农博会金奖产品的荣誉称号。梅山四维居士《题国仲兄创制之茗茶——柳叶眉》有云:“出自天然远俗尘,雪峰山脉扎云根。形涵琼玉三分质,神蕴芝兰一缕魂。素雅常招仙客赏,清纯倍受士人尊。七杯饮罢风生腋,名缰利锁安足论。”《西江月·品刘国仲兄高山野红》:“汇聚山川灵秀,凝成天地精华。雪峰云雾毓奇葩,陆羽闻之返驾。雀舌养颜称最,金豪益寿尤佳。清风明月品新芽,隐隐风生腋下。”

2015年5月,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成立“柳叶眉”奖学金。每年,刘国仲和戴玉林都要在金凤乡中心学校为品学兼优的学子颁发“柳叶眉”奖学金和荣誉证书。

2017年5月,新化县国仲茶业有限公司成为湖南省农业委员会“2017年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价值提升行动试点单位”。提出深耕细作茶主题,以柳叶眉中心基地为载体,融合地理和历史人文,创新发展当地经济,提高本土居民生活文化水平为己任,致力将尧湾基地打造成富有浓郁茶文化和金凤特色旅游的尧湾公园。并追求“天地人心”为和谐,天即天然之成,自然之作,纯天然有机自然之品;地即源自高山之巅的野生产地,绝无污染的纯粹生境;人即秉承贡茶工艺,秉承好善为茶,独创于一律之外的茶品之人;心即宁缺毋滥的苛严标准,精益求纯的手造之美,用心做茶,慈心为茶。

柳叶眉从金凤飞出去,来到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长沙等国内一线城市,广受爱茶人的欢迎,并给远在美国、德国的游子捎去家乡的味道。

刘国仲开始培养第三代茶人,教育他们采茶、制茶,说制茶要从娃娃抓起。并在茶马古道上的老茶亭处建了一栋住房,即现在居住地,成了刘国仲的藏茗阁。刘国仲还是喜欢守在他的尧湾老茶园,建一竹楼,泡一壶茶,看叠嶂层峰、看云开雾散。也许,他在守望一叶茶,也许,他在等待一个人。

【摘自2019年12月《吃茶去》杂志(总第72期);作者:巴陵(湖南长沙),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茶文化随笔集《寻茶问道》《寻茶笔记》《黑茶军团的崛起(湖南黑茶、广西六堡茶、云南普洱茶、湖北洞茶、福建武夷山茶五卷)》《新化之茶》《娄底全茶书》《中国普洱茶品鉴报告》《中国红茶品鉴报告》等】

“江南第一茶市”博物馆开馆

茶人雕塑

“千年峨桥、百年茶市”,地处芜湖江南的千年古镇峨桥镇,不以产茶为主,却有“买全国茶、卖全国茶”的盛名,被誉为“江南第一茶市”。9月9日上午,“江南第一茶市”博物馆开馆仪式在芜湖市三山经开区峨桥镇隆重举行。博物馆通过实物展览、情景再现、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对徽茶进行宣传,形成浓厚的知茶、爱茶的氛围。同时发挥博物馆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融合、发展茶经济的功能,不断拉长产业链条,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搭文化台,做茶文章,唱经济戏”新路子。

茶叶交易集聚区增添新亮点

9月9日上午,记者走进“江南第一茶市”博物馆序厅,就看到一座茶人雕塑,生动展现的是峨桥茶人肩挑手提走遍全国销售茶叶的形象,在雕塑后的卷轴上展示的是中国的各大茶叶产区,这些区域遍布着峨桥茶人“买全国茶、卖全国茶”的身影。向左走,迎面而来的是第一代“江南第一茶市”的整体风貌,壁画上描绘了茶人们撑着黄布伞在茶市交易的画面,青砖黛瓦、人流如织,峨桥这座江南水乡不是茶乡却胜似茶乡。

据了解,博物馆共分五大板块进行展示,分别为序厅(主要展示的是峨桥茶市风貌)、千年峨桥百年茶市、情润峨桥扬名天下、买全国茶卖全国茶、产销共建集聚发展。五个板块全面展现了峨桥茶人肩挑手提、敢闯敢干、创新创造的精神风貌以及茶市发展历史,凝聚了峨桥茶人精神,提升茶市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以瑞丰国际茶博城为核心的安徽峨桥现代新型茶叶交易集聚区蓬勃发展。峨桥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生态旅游资源,转型升级茶产业,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生态体验旅游业,正在沿着“茶旅融合”、“农旅融合”两条发展主线建设生态特色小镇。“江南第一茶市”博物馆开门迎客后,将为安徽峨桥现代新型茶叶交易集聚区增添新亮点,并促进茶市发展,推动茶韵小镇建设。未来这里将会成为新的茶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成为助力徽茶振兴的新平台、新基地、新窗口。

五大优势助力茶市屹立不倒

峨桥从明清以来,因为有长江支流——漳河,水路较为便利,所以商贾云集、商埠繁荣。峨桥茶商的先贤们就一根扁担、一杆小秤,肩挑茶叶走四方,开启了峨桥茶叶贸易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峨桥人最先感知到春风,利用芜铜铁路等交通优势,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了茶叶交易市场。国家级茶叶批发市场当时和义乌小商品市场同一批次得到国家批复,逐渐打造为远近闻名的“江南第一茶市”。春茶上市,市场内摩肩接踵、人潮鼎沸,“江南第一茶市”在三十年前走向了辉煌。

随后,峨桥茶人闯出了“买全国茶、卖全国茶”的盛名,先后被授予“全国专业茶叶批发市场”、“重点联系批发市场”、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市场、全国“绿色批发市场示范单位”、“全国重点茶市” 、“长三角城市群茶香文化体验之旅示范点”以及安徽省峨桥现代新型茶业交易集聚区等荣誉。

作为全国性的茶叶集散中心和批发销售中心,逐步确立了五大优势。分别是门店众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地共有3万峨桥茶人,在本地开设门店1800余家,在全国各地开设门店15000余家,形成了发达的茶叶销售“根系”;品类齐全:“江南第一茶市”汇聚了传统的六大品类茶叶以及各式花茶、果茶、养生茶等共计1200余个品种,在全国茶叶市场中品类、品种最为齐全,可以满足分销商一站式采购需求;仓储强大:本地茶商自建的冷库据统计已超20万立方米,可以同时储存超过300万公斤的茶叶,可较大程度保障分销商一年四季中都能销售茶叶,并且品质保持在较高水准;包装完善:茶叶包装领域能够满足从原茶到成品茶加工、包装全链条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物流便捷:全年持续的物流业务吸引了顺丰、京东以及“四通一达”等快递物流企业16家汇集茶市,并形成了等重同距价格较周边地区约低50%的明显价格优势。这些,都化为“江南第一茶市”在电商强大冲击下仍然屹立不倒的底气和底蕴。

“徽茶振兴”上演王者归来

走进新时代,如何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峨桥茶市将围绕“徽茶振兴”战略,从培育壮大新型主体、整合优势资源集群发展、推出打响公共品牌等方面破局,促进”江南第一茶市“二次振兴,推动芜湖茶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为统筹茶产业发展,峨桥镇以“江南第一茶市”为依托建设了峨桥新型茶叶交易聚集区,规划面积约为32公顷,2017年峨桥镇申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新型专业市场,同年被批复为安徽省现代新型茶叶交易集聚区,2021年通过安徽省发改委三年评审。共设八大功能区,分别为茶叶交易集散区、茶文化展示区、茶文化特色商业街、茶文化主题公园、综合服务区、滨水品茗休闲街、养生文化体验区、文创艺术集聚区。

“十四五”期间,峨桥现代新型茶叶交易集聚区将力争建成为集茶叶交易、市场服务、休闲体验、茶文化创意、茶养生、茶保健和科普教育培训于一体的茶叶集聚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至2030年,将集聚区打造成江南茶产业高地、都市休闲目的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年交易额100亿元。

未来,“江南第一茶市”还将建设天下茶仓现代茶产业园项目,打造集茶叶仓储冷链物流、生产加工、产业研发制造、智能制造、电子商务、项目孵化、中试车间、生产生活配套、金融服务和智慧园区等相关上下游产业为一体的现代茶产业园区。并通过“储”和“销”两个方面齐发力,让“江南第一茶市”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形成“永不落幕的茶博会”,让消费者形成“买好茶、找峨桥”的深刻印象,为“江南第一茶市”注入新的生命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大江晚报记者 汤荣汛 文/摄

来源于:芜湖新W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