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杭州龙坞茶叶

找到约25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杭州龙坞茶镇与日本牧之原市签订茶文化·茶产业合作协议

 

2018年11月8日,日本静冈县牧之原市市长杉本基久雄带领由相关政府部门及多家茶企组成的代表团到访杭州龙坞茶镇·九街,与杭州龙坞茶镇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玲玲签订茶文化·茶产业合作协议。

 

图一二三:郭玲玲(左二)与杉本基久雄(左一)签订中日茶文化·茶产业合作协议

 

郭玲玲对代表团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杭州龙坞茶镇项目发展情况及规划。

 

她指出,龙坞茶镇和牧之原市是中日两国的代表性茶产地,在做强茶叶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交流等领域,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杉本基久雄介绍:牧之原市作为日本屈指可数的茶产地而闻名,粗茶产量居静冈县首位。他表示认同茶镇的发展理念,希望双方以茶结缘,通过推进茶经济、文化的交流,建立强有力的协作关系。

 

图四:郭玲玲向(右二)杉本基久雄介绍龙坞茶镇发展规划(左五)

 

会议之后,代表团一行参观了新式桂花龙井创始人郑小平九街御井香门店,双方现场冲泡了日本煎茶和桂花龙井,以茶为媒介,共同交流茶的制作工艺及创新手法。

 

牧之原市市长杉本基久雄在了解桂花龙井是由杭州市花—桂花及西湖龙井混合制作而成后,表示这是一种美丽的碰撞。

 

图五:杉本基久雄(右三)与新式桂花龙井创始人郑小平(右一)

 图六:日本代表团讨论桂花龙井的制作工艺

 

然后参观了浙江蓝城恒汇科技有限公司—听蓝茶空间,对中国茶类之丰富惊叹不已。

 

图七:参观听蓝茶空间

 

之后代表团来到了万融堂,参观了手工制茶工艺与生产流水线,牧之原市市长杉本基久雄亲自体验了铁锅炒茶。

 

图八:杉本基久雄体验铁锅炒茶

图九:代表团成员现场写“茶”字

 

参观结束后,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合影留念。杉本基久雄表示这次龙坞之行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希望双方能够加强合作力度。

 

图十:合影

 

杭州龙坞茶镇此举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茶文化走出去,促进中日茶文化交流和世代友好,促进中国茶与世界茶经济、文化的交流。

(来源:杭州龙坞茶镇)

杭州龙坞茶镇的生态茶园获“丽水山耕”认证

龙坞茶镇是杭州西湖龙井茶最大产地。

近日,位于龙坞茶镇光明寺水库边的“龙池古井”生态茶园喜获品字标“丽水山耕”认证。作为比肩国际的农业区域公共品牌认证标准体系,“丽水山耕”被誉为农业版的“浙江制造”品牌认证,是生态农业的金名片。

据了解,“龙池古井”生态茶园由西湖区国有企业——杭州龙坞茶镇茶叶有限公司打造。

“‘丽水山耕’的品牌核心是‘生态’和‘精品’,生态精品农业首先要保证食品安全。”杭州龙坞茶镇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达解释道,“目前,我们的茶园已经实现有机管理,进入有机管理转换期,主要使用有机肥和生物除虫剂,茶园管理使用天敌友好型物理诱杀技术,实现茶叶绿色高质高效生产。”

除此之外,该茶园为全省唯一入选由陈宗懋院士团队作为支持的全国农技中心示范项目。“不久前,我们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了重点研发计划,打造绿色、生态茶园。”

(记者 方力 通讯员 瞿春春 薛婧)

注:内容来源钱江晚报,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杭州龙坞茶镇体验智慧茶园

一年一度的西湖龙井采摘季拉开大幕,茶农们又迎来了忙碌的时候。随着杭州数字化改革深入乡村,2021年,龙井茶园里又多了不少新鲜事,从茶叶种植、收购、销售,都能看到数字化的身影。

这两天,记者来到有“万担茶乡”之称的西湖区龙坞茶镇,跟着茶农体验杭州茶园里不一样的春天。

茶园智慧防护

车子开过之江路,再向北转,窗外翠绿的茶山若隐若现。在长埭村的一处坡地茶园,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茶农黄丽华。“茶工16日到,现在茶叶已经一茬一茬地冒出来了,所以我们自己先采起来。”只见黄丽华两个手指捏住嫩叶的茎,手心朝上轻轻一捻,叶子就完整地落到了手心里。

52岁的黄丽华是打理茶园的一把好手,她最清楚春收的快乐背后,是茶农一年精心呵护的辛劳。

“茶叶春天最怕霜冻,夏秋最怕虫害。”黄丽华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有一段时间没来得及照看茶园,结果茶树被虫子咬得只剩“火柴梗”,看着都心疼。“虽然后面尽全力补救,但那年的产量还是下降了不少。”

现在,她再也不用为这些小虫子提心吊胆了。在黄丽华家的茶园里,我们看到了一盏半人高的绿色“路灯”。黄丽华笑着介绍,“这其实是太阳能杀虫灯,晚上会自动亮起来捕杀虫子。”

从2020年开始,西湖区农业部门给龙坞的茶园里都装上了这个“神器”,每20亩就有1盏,同时搭建起物联网,接入GIS(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实现状态实时更新、手机实时监控、远程就能操控,就像一张茶园“智慧防护网”。

“再配合无人机飞防,我们再也不用操心了。”黄丽华说。

2020年,黄丽华家3亩茶园总产出60多公斤干茶,2021年,茶叶的长势让她更有信心。“前两天就收到了气象台的短信,提醒我们20日温度降低,要提前做好防冻措施。”黄丽华说。据悉,浙江气象部门建立了茶叶气象信息数据库,通过对气象观测数据的专业建模分析,提前7天至15天对倒春寒、霜冻等采摘期高影响、灾害性天气作出预报预警。“你看,我茶园里的保温篷都还没拆,就等着那天‘过大考’呢。”

茶农标随取随退

每年茶农们还要办一件事,就是去村里领取茶农标。按照规定,所有出售的西湖龙井都要贴上这个小小的标签,以证明它的身份。

正午时分,吃过午饭的黄丽华就急匆匆往村文化礼堂走。根据产量,黄丽华可以领到300余张茶标。

北京茶世界媒体平台配图

在黄丽华与村干部说话的间隙,记者发现,2021年工作人员身边多了一台外形酷似ATM机的新家伙。“这是茶农自助机。”同样来取标的茶农郑康边介绍边将茶农IC卡插入机器中。

在自助机跳出的界面上,郑康输入需要申领的茶标数量:50,点击确认,机器就自动吐出了印有茶农标的贴纸。

“有了自助机,领取茶农标方便多了。”郑康告诉记者,以前都是区里核查好面积后,把相应数量的茶标用信封装好,茶农再去村里申领,但是要凑工作时间不说,排起队来也很耽误采茶工夫。

现在,杭州根据每年实际核定的茶园面积,不仅为每家茶农主体建立独立的电子账户,还发了实体茶农IC卡。凭借这张卡,茶农们可以随时到茶农自助机上领取茶农标,不仅可以分批领,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退标,茶农自助机会自动鉴伪。“用多少取多少,不用担心取多了会弄丢。”郑康说。

“以前每到领茶标的时候,村里至少得派出两个人用一周的时间分发处理,现在有了自助机,解放了人力,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茶叶市场的管理上。”长埭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记者看了看郑康刚刚取出的茶标,只见上面有一个醒目的二维码和一串防伪码。一扫码,手机便进入溯源系统,输入防伪码,茶农的名字、茶叶规格均有显示。最重要的是,在查询页面下方还显示着查询次数。当记者第一次查询时,下面的数字为1。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刻意伪造标识、套用别家的防伪码时,在查询的过程中也均有显示。“其实溯源是一种保障。知道买的是谁家的茶叶,还能直接找到茶农本人,大家买茶叶就可以更放心了。”郑康说。

交易数字化监管

“收茶了,2021年价格不错。”临近中午,记者沿着茶山一路前行,远远听到了茶叶买卖的谈话。前来收茶的是杭州龙坞茶镇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达。他告诉记者,以往收茶,茶农都要同时交茶和相应数量的茶农标。

“但市场情况证明,这种传统的模式,有漏洞可钻。”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说。据统计,目前西湖龙井只有约2.16万亩茶园,年产量500多吨,然而市场上流通的茶叶数量,却远远超出这个数字。原因是个别茶农、茶商会偷偷引进长相“真假难辨”的茶叶,也有外地茶农茶企打着西湖龙井茶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借机牟利。

不过从2020年开始,收购茶叶的环节变得清晰可控。杭州推出数字化管理系统,将168平方公里保护基地内的所有茶农和茶企统一进行数字化管理,让所有茶叶买卖都通过数据留痕。

只见方达打开了手机微信里的“茶企通”小程序,扫了一下茶农手机里的“茶农通”二维码,在收购茶叶重量一栏填写10千克,方达公司的电子账户中茶叶数量便增加了相应数字。与此同时,茶农电子账户中的数量也同步核减,两者一一对应。

看似简单的交易情景背后,是大量数据的收集梳理。西湖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区、镇、村三级,都会根据测绘数据,对全区1.5万余亩茶园范围内,48个村社的茶农和茶企的茶地面积进行核定,并统一上报,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

“不管是茶农还是茶企,最终销售的西湖龙井数量,也都要和这个数据作对比。销售数据一旦出现异常,市场监管部门就会介入调查。”在方达看来,这样的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对茶农、茶企和消费者来说,都更加放心了。

文章来源于:浙江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5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