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各种茶叶都喝好吗

找到约1,077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干仓更好?你还在困惑于干湿仓的争议吗?

干仓和湿仓这组概念在普洱茶圈里算是老生常谈了,但在前端市场始终是一个有热度的话题。

这组的概念从何而来?又有何意义?干仓是不是比湿仓好?

今天就把干湿仓的本质说透。


1


干仓与湿仓概念的形成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概念的由来。


喝普洱茶是香港人的传统。2000年之前,大陆还没有形成普洱茶的市场氛围。在香港的茶叶市场里,大家都偏爱醇厚的红汤茶。



香港人喝茶更看重仓储,喝茶讲究哪个仓存出来的。云南的新茶刚买来,要进仓存几年,等醇化之后再开仓售卖。


入仓醇化的周期有长短快慢。有些仓存一年就能出仓,有些仓的醇化时间则长达数年。这与仓储中的茶叶含水量有很大关系。


含水量越多,熟化得就越快。


一般认为不急功近利,在自然条件下缓慢熟化出来的茶才好。


从这个层面来说,「干仓」、「湿仓」的概念表面上看起来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显然「干仓」更好,因为比「湿仓」转化慢。


不过,著名茶人邹家驹认为,「干仓」和「湿仓」的概念,其实是有些商家为了踩「湿仓」来捧「干仓」,帮助推销产生的概念。


问题的玄机在于,干湿的界限在哪里?还是说存茶越干越好?



2


干仓真的比湿仓好吗?


我们平常说的「干仓」,是指茶品熟化后放置的相对干燥的周转仓。
许多普洱茶书强调一点,不及其余,唯干是好,唯干为荣,干就根红苗正,从头干到尾,简直把「干仓」捧上天。
——选自 邹家驹《干仓「砸」湿仓》


邹家驹认为,「干仓」更好,是一个误区。后发酵的先决条件一定要有水的参与

一味追求所谓的「干仓」,将茶叶置于极其干燥的环境中,隔绝了微生物和水分,不会有什么转化效果。所以过度强调「干仓」就有误导作用。

因为存茶,一定需要后发酵,一定需要微生物,绝对不是越干燥越好。


而所谓「湿仓」的问题,则仅限于茶叶在湿度过高的情况下,杂菌大量爆发。有一定仓储知识后即可避免。



3


茶叶最适合的仓储环境


从干湿仓之间的界限这条路往前推进,我们能发现什么?


我们发现在仓储中,将茶叶含水量维持在10%左右,保持小环境的稳定,可以维持最有效的后发酵。


一般来说,当茶叶含水量低于7%的时候,微生物几乎没有生长,后发酵停滞;含水量高于14%的时候,微生物爆发,杂菌大量产生,俗称发霉。


此外,茶叶中的含糖量也对微生物的生长有一些影响。含糖量高的茶容易长菌。


但是,当存茶人有了茶叶含水量有效微生物的概念时,「干仓」、「湿仓」这样的表述就显得过于粗糙了。



4


遇到「湿仓茶」怎么办?


茶叶如果在含水量高于14%的环境中储存,时间长了难免产生各种杂菌,出现腐败味、泥土味,还会出现卡喉的情况。


这对大多数品饮者来说,都很难接受。那遇到这种茶怎么办?


以往的商家一般会把这样的茶放在干燥、通风处,将杂味去除或减淡,就是所谓「退仓」


「退仓」做得比较干净的茶,茶里没有了活体的杂菌,马马虎虎还能喝。


但「湿仓茶」毕竟在仓储的过程中长过不少杂菌,这些杂菌会空耗茶叶中的有效物质,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使得这个茶叶再也达不到它原本可以企及的高度。


对于负担得起的喝茶人,这样的茶也可酌情放弃。


5


观念背景阅读:杨凯老师说


「干仓」、「湿仓」的问题最早出现于港台、广东一带。


由于气候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地方不太适合喝生茶,也不太认可喝生茶,更喜欢喝有老味、旧味的茶。


这时候他们就会将茶叶快速做旧,也就是放仓库转化。仓储环境一般都比较潮湿。


一方面,一些茶商为了使普洱生茶在短时间内快速转化,会大幅度提高环境湿度;另一方面则与成本有关:茶叶往楼上存放,仓储成本也很高,所以一般都放置于更潮湿的楼下。


大概在2004年,普洱茶在云南成为热门之后,人们也开始琢磨这个问题。


云南属于高原地区,气候普遍干燥,没那么闷热,湿度也小很多。对比之下就会将港台的仓储方法称作「湿仓」。


2002年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周红杰与艾田发表论文《「湿仓」普洱茶及其鉴别方法》,较为系统地引入了干湿仓的概念。而后,干湿仓的话题也逐渐兴起,被人们广泛讨论。


从那之后,人们就开始尝试各种的仓储类型。


比如海仓,将茶叶放到一艘船上在海里飘;比如沙漠仓,有人尝试在极端干燥的沙漠上仓储;还有传统港仓和香港干仓、云南的纯干仓等。


纯干仓就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纯干仓是个伪概念,假如纯干仓意味着没有湿度,那么其实茶叶是无法转化的,普洱茶的转化是一定要有水份的参与。


也有茶客偏爱干仓的茶叶,在极其干燥,高温低湿的环境中存茶。


还存在一些技术仓:通过科学精准的控制温度和湿度,让茶叶在半干半湿的环境下快速转换。



目前仓储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不同地区的茶商们也在仓储上面下功夫。仓库要怎么做,大家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在云南,包括临沧的仓,元江的仓,版纳的仓,乃至昆明的仓,不同地方的仓储都有自己的特点。很多茶商也会拿仓储作为自己的卖点,吸引更多的顾客。


文|茶叶进化论李扬 编辑|高雯


老茶都是好茶吗?

好的新茶有可能变坏,而垃圾茶永远都是垃圾。不是所有茶都有存成老茶的意义,自然老茶也未必是好茶。所有茶都讲究一个“价值”,能把价值最大化,是一种美德。新茶变老茶通常有三种情形:(本文以白茶为例)

1、自然陈化

这种最常见,黑茶、白茶都有越陈越好的说法,只是这需要在一定年限范围内,存二十年未必比新茶更好。在这样的陈化标准下,其实要求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日常居家的存储环境通常都不是太完善,如果想自己在家存茶,最起码的是要开辟一个适合存茶的区域,比如书房、茶室等,必须避开在居家环境中很难避免的杂味。

我最早开始存茶第一批少量茶就是这么存放的,坦白说并不尽人意,好在茶的等级较高,所以都自己喝掉了。后来有了自己的茶室仓库,也就开始根据老师们的建议自然存放白茶,这种存放下我得出几个心得:

①不同城市地区的陈化结果不一样。

②即便是在潮湿环境中存放的茶也未必比市场上存的那般转化快,个中原因一目了然。

③防潮(白茶)其实比吸味更难解决。

2、误打误撞

有很多朋友在家里存茶,都不是刻意为之,很可能是买来后不小心忘记了,过了若干年再拿出来品尝,发现变了风格,也许更好,也许就不尽人意。其实误打误撞存了老茶是一种偶然事件,可以说能存出好茶的概率是极低的,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①居家存储的量都不会大,一般来说,在存储茶的立体空间里,越靠中心的位置存出好茶的概率越越高,自己在家里存茶,至多也就是几斤,很难达到那种完美的空间环境,如果要自己存茶,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完成,像我以前一样自己摸索的结果往往都是造成浪费,很多茶友会里的茶友找我代存茶叶,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②大厂很少卖当年的新茶,主要原因是新茶的成本过于透明,卖不上价,而且如上面第一条中所讲,即便是同样等级品质的原料,在存储一段时间后,也会发生品质不一的情况,这主要与存放在立体空间中位置的不同有关。大厂会将不同存储位置的茶拿出来标榜以各种特征来销售,自然价格也是有所区分。所以说即使是大厂,存茶也会有一定概率是误打误撞,更不用提自己居家存茶了。

③不同品质的茶,最佳赏味期是不同的,虽然我们通常来说存的越久越有价值,但未必存放许久的茶喝起来也是最佳状态。不同的等级、山场、包括存放环境下,每个茶的巅峰不同。我理解的这个最佳赏味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稳定期,比如存的老茶夏季喝起来会偏甜,而到了冬季则表现出更好的醇厚滋味,但在动态稳定期之内的茶,大概有12~18个月的时间其品质是相对均衡的,也许我们偶然发现自己遗漏的茶时,茶刚好处在这个期限内,那么就会很惊艳,否则甚至会有一点让人失望。所以我存茶通常都是大箱装包不会经常拆开,每隔一段时间尝一尝,也就逐渐得出了规律性的经验。

3、刻意保存

我们在家里,没有人会用刻意的手段去刺激茶的陈化,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发生在大厂大批量存茶时,其实他们用的大多是“物理手段”,但是这种物理手段会造成一些生物性的问题,比如不良微生物的繁殖,甚至会出现对人体有害的情况。他们的做法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在制茶期间,让发酵重一点,成茶则会看起来颜色深一些;第二种是在存茶期间,尤其在压饼前,反复洒水来刺激氧化的发生,也会让成茶的颜色看起来偏重。不过通常是两种手段共用,“有经验”的师傅真的是“厉害”,让你真假难辨,“老茶”不用花太长的时间。

综上,我认为,并不能说老茶都是好茶,而且即便是存储的老茶,也未必越老越好,而是要在一个相对动态稳定期内饮用,才是最佳选择,“刻意保存的老茶”则不建议过多饮用。

云章:喝熟茶的正确方式,你喝对了吗?

  导语

  寒冬已至,气温骤降,常喝喝熟茶,能够抵御寒冬的侵袭,保护身心健康。

  熟茶是一种相对比较难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是“车祸”现场,比如茶水分离、汤感薄、滋味过浓、酱油汤、燥感明显等。

  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或者泡出不讨喜的酱油色。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如何冲泡出一壶好熟茶倒是很考究工夫,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品上最是醇厚的味道。

  醒茶

  将熟茶饼或砖分拆散为一元硬币般大小的块,存放在陶罐或紫砂罐中,让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新茶的渥堆味与老茶的仓味会适度消散。不要小看,此小小的拆散醒茶,对茶的滋味改善相当有益。

  选对泡茶器具

  一般来说,冲泡熟茶,推荐使用紫砂壶。

  紫砂壶因其特有的保温性、透气性、吸附性能使茶汤更为顺滑,还能盖上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更为适合熟普这样需高温冲泡的茶类。

  如果没有紫砂壶,盖碗也可。盖碗泡茶不失真、不走样,在保温性能稍差的背景下,应把握好投茶量和出汤时间,也能冲泡出好喝的茶汤。

  而日常饮用,在没有茶壶、盖碗也不适宜的情况下,飘逸杯、快客杯也不失为可用之选,方便快捷。

  水温

  熟普一般可直接用沸水冲泡,针对具体茶品以及各地沸点为基准进行调节。

  比如选料细嫩的,水温90℃左右即可;而陈年老茶,则需要高温冲泡,沸水温壶及壶外追温都可有效提高冲泡温度。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

  所以,连续高温的浸泡是激发老熟茶陈香的不二法门;对于年份较新的熟茶,要适当降低水温,以免泡出“堆味”。

  最后一点,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原标题:喝熟茶的正确方式,你喝对了吗?

找到约1,024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