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各种茶混合

找到约636条结果 (用时 0.029 秒)

G20国,个个都是茶之国!

北半球国家纷纷入冬之时,巴厘岛依然洋溢着热烈气息,椰林摇曳,海水湛蓝,雨林茂密生长。

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尼巴厘岛开幕,主题聚焦“共同复苏、强劲复苏”。这是2019年以来与会领导人“最齐的”一次G20峰会。

△巴厘岛峰会迎接仪式现场的旗阵(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你知道G20国家有哪些吗?

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

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这些国家的人民都爱茶!茶文化,是中国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类型之一。“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在历史中,茶叶每次的传播都是伴随着商贸,而各国的联系贸易才得以让茶叶这种富含韵味的饮品传遍世界。

也许在演变中茶文化转变成了别国的文化一部分,但是源头来源于中国这一事实是不会因此改变的,而茶文化也自然是这个我们这个文明古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特别的“礼物”。

这些G20国家如今都有怎样独特的饮茶文化,让我们开开眼界吧!

中国世界茶叶的“母国”

01

中国是中国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中国茶树、利用中国茶叶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中国茶叶按照制作方法分为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等几大类,各类茶中又包括许多品种。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以及各国的茶道文化等。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

中国茶的历史及其发展,不仅仅是形成简单的一种饮食文化的过程,而同样映射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质。

美国非冰茶不喝

02

茶,记载着美国的历史,也承载着美国的经济与文化。美国的早期历史中,到处都是茶叶的影子。

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二位,仅次于咖啡。美国人的饮茶方式很特别。爱喝冰茶,而非热茶。主要饮用袋泡茶、速溶茶、混合冰茶粉、瓶装的茶水。既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还有花茶、果茶、混合茶。饮时加入冰块、方糖、柠檬、蜂蜜、甜果酒等物调饮,甜香冰爽,开胃可口。

俄罗斯泡在茶炊里的“战斗民族”

03

由于俄罗斯地区处于欧亚大陆的最北部,气候寒冷,俄罗斯人在平时吃饭喝茶时需要不断增加热量来抵御寒冷。他们对茶水热量的要求比较高,促进了茶炊器皿的产生。茶炊是俄罗斯人饮茶时用的传统器具,主要用途是将水加热,如今成为俄罗斯茶文化的象征。

俄罗斯民族喜欢甜食,在喝茶上也是喜欢饮用甜茶。在平日饮茶时,喜欢在茶汤中加入一些牛奶、糖和柠檬片,用来增加红茶的风味。

英国久负盛名的社交下午茶

04

英国人好饮红茶,特别崇尚汤浓味醇的牛奶红茶和柠檬红茶。喝茶时段,多数在上午10时至下午5时进行。他们特别注重午后饮茶,如今,在英国的餐饮、公共娱乐场所等,都有供应下午茶的。

英国茶文化更重社交,而且一定要搭配点心。正宗的英式下午茶点心要放置在镀金描花的三层蛋糕碟塔上,最下层是咸味的手指三明治,中间层是英式司康饼,最上层是甜品蛋糕。每天下午四点,会见亲朋好友,吃点心、喝茶、闲聊(这是重点),虽然少了一点东方茶道的内敛、清雅和禅意,但多了一份温暖和优雅的格调。

德国独有“冲茶”手法,茶里“有花无茶”

05

德国人也喜欢喝茶,特别是花茶。不过他们所谓的花茶是将各种花瓣与苹果,山楂等一起使用,真正是“有花无茶”。德国花茶饮用时需要放糖,否则它会由于花香而有涩酸味。

随着中德两国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德国民众对中国的茶叶兴趣越来越浓厚,在一些德国家庭里看到中国茶叶是很正常的现象。他们把骨子里的那种认真劲儿也投入到了泡茶中。泡茶的时候,一边计时,一边用沸水冲向放在细密金属过滤筛子的茶叶,不断的冲,冲下去的茶水通过安装于筛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壶内,最后把茶叶给倒掉。其实这才是德国人独有的“冲茶”法,他们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一种独特的饮茶文化。

日本茶道礼仪规矩多

06

茶是日本传统的大众化饮料,平均每10人中有8人饮茶。日本出产茶叶中过九成都是绿茶,制茶多用蒸汽杀青。茶道融哲学、宗教、文学、伦理、道德、绘画、建筑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文化艺术。

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清雅别致的茶室里进行。室内有珍贵古玩、名家书画。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风)炉、茶锅(釜)。炉前排列着专供茶道用的各种沏茶、品茶用具。

日本茶道的规矩比较讲究,待宾客坐定,先奉上点心,供客人品尝。由主持人按规程沏水泡茶,依次递给宾客品饮。品茶时要吸气,并发出吱吱声音,表示对主人茶品的赞赏。当喝尽茶汤后,可用大拇指和洁净的纸擦干茶碗,仔细欣赏茶具,且边看边赞“好茶”以表敬意。整个过程,都洋溢着“敬、和、清、寂”的精神。

法国香醇暖心“蛋酒茶”

07

在普通法国人的眼中,茶只适宜于感冒或者消化不良时饮用。但现在在欧洲,法国是唯一连续近50年茶叶消费量持续增长的国家。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以饮用红茶的人口最多,饮法与英国人类似,取茶一小撮或一小包,冲入沸水后,配以糖或牛奶。

过去有些地方,还在茶中拌以新鲜鸡蛋,加糖冲饮;也有人饮用时加入柠檬汁或橘子汁;也有人在茶水中掺入杜松子酒或威士忌酒,成为清凉的鸡尾酒。

韩国五谷花果皆入“传统茶”

08

韩国的茶叶最初是朝鲜三国时期从中国引入,历史上曾盛行。朝鲜王朝中后期茶叶茶开始在朝鲜半岛衰退。1980年以来,茶叶茶开始在韩国复兴,最著名的茶叶产地是全南宝城郡。

与茶叶茶不同,韩国本地传统茶在韩国非常流行。“传统茶”不使用茶叶,但入茶食材种类多。比较常见的是五谷茶,像大麦茶、玉米茶等。药草茶有五味子茶、百合茶、艾草茶、葛根茶、麦冬茶、当归茶、桂皮茶等。水果几乎无一例外都可以制“传统茶”。“传统茶”不用开水冲泡,而是将原料长时间浸泡、发酵或熬制而成,是一种天然与健康的饮品。

印度喜好调味“舔茶”喝

09

印度是世界红茶的主要产地,全球重要的茶叶产销国之一。印度人喜饮浓味的加糖红茶,不过也有不同的多种嗜好:一是调味茶,以羊奶与红茶汤各占二分之一的比例调和。当红茶煮好以后,放进一些生姜片、茴香、丁香、肉桂槟榔和肉豆蔻等,以提高茶的香味和营养成分。这种调味茶源于西藏喇嘛寺中诵经时喝的奶茶,因印度人信仰佛教,故纷纷效仿。

二是马萨拉茶,其制作方法是在红茶中加入姜或小豆蔻。虽然该茶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但喝茶的方式却颇为奇特:既不是把茶倒在杯中一口口地喝,也不是倒在瓢筒中用管子又慢慢吸吃,而是习惯把茶倒在盘子里,伸出又红又长的舌头去舔饮,所以当地人将这种茶饮又称舔茶。

印度尼西亚茶叶,冰冰冰!

10

在印尼,人们认为午餐比早、晚餐更重要,饭菜的种类也比较多。而且他们有个习惯,不论春、夏、秋、冬,午餐后,不喝热茶,而是要喝一碗冰冰凉的冰茶,通常用红茶冲泡,再加一些糖、牛奶等佐料,随即放入冰箱,随时取饮。

阿根廷离不开“国宝”马黛茶

11

马黛茶已经成为阿根廷的文化象征。它与足球、探戈、烧烤一起,被称为科根廷的四大“国宝”。喝马黛茶的茶具很有特色,用来吸茶的茶壶是很重要的茶具,当地人非常重视。阿根廷人认为,用什么样的茶壶招待客人,比喝马黛茶本身更重要。

常用的马黛茶壶多为竹筒或葫芦;高档茶壶是艺术品,造型多样,有金属造型、硬木雕刻、葫芦包边、皮革包边等。

马黛茶的饮用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直接浸泡或煮沸,也可以配以蜂蜜、果汁、咖啡、牛奶等。根据自己的口味。可以随心所欲地喝,每一种不同的喝法都会让人感受到不同的风味。

巴西把茶奉为“上帝的礼物”

12

巴西人饮用的传统茶是源自阿根廷的马黛茶。如今,巴西自产茶叶不多,大部分还靠进口。巴西人喜欢喝茶,称其为“仙草”,认为是“上帝赐予的神秘礼物”。他们在绿茶里放白糖和薄荷,红茶里放柠檬和牛奶。

澳大利亚五花八门调饮茶

13

由于澳大利亚的居民多数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因此也深受英国饮茶风习的影响。相比于普通红茶,当地人更钟爱茶味浓厚、刺激性强,且汤汁颜色鲜艳的红碎茶。

当地人所喝的红茶制作方法很简单,常常在煮好的茶汤内加入甜酒、柠檬和牛乳,有的还会在里面加入糖作为佐料,总之五花八门。这样经过混合之后,各种味道的茶汤营养会变得极其丰富,解渴暖身的同时,还能增加人体热量,因此在当地极为盛行。

土耳其世界上人均饮茶最多

14

土耳其是世界上人均消费量最多的国家。土耳其茶种类众多,包括当地人最常饮用的红茶、游客爱买的苹果茶和水溶茶饮料奥拉莱。奥拉莱则是一种即饮茶,有橙子、苹果、柠檬和樱桃等口味。

土耳其人煮红茶常使用一大一小两把茶壶,上层壶与下层壶并不相通,在下面的大壶中注水,在上面的小壶内投入干茶叶,两把壶一同加热,待大茶壶中的水煮沸后,冲入放有干茶叶的小茶壶中,继续利用下层壶的蒸汽热量温茶,最大化提高浸出量。煮好茶后,将小茶壶中的浓茶倒入垫有小碟子的玻璃茶杯中,根据自己的口味放入方糖。

土耳其人还喜欢饮薄荷茶。在炎热的夏季,土耳其人喜欢在绿茶茶汤里加入二三片新鲜薄荷叶,再加上冰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味。

加拿大“国家符号”也入茶

15

北美的茶文化一直深受英国茶的影响,青睐口感甘甜的茶配上牛奶和糖,也喜欢喝各种各样的花茶搭配柠檬等等。

枫叶是加拿大的标志。加拿大有种独特的茶就是风夜叉。制作枫叶茶,需要将枫树汁去掉“糖”,然后加进优质茶中加工而成。加拿大国内有40多种天然风味的枫叶茶。冲泡后可以闻到香甜的气息,茶汤色泽金黄,入口不是茶叶的清苦味道,而是甜丝丝的,另有一种水果的清甜。

南非茶是钻石黄金级的国饮

16

“非茶之茶”如宝茶(Rooibos Tea),被称为“南非国饮”,是南非祖祖辈辈饮用了三百年的奇迹茶,同时与钻石、黄金一起,被称为“南非三宝”。

如宝茶学名线叶金雀花,,这种茶不同于普通山茶科茶,是由南非歪豆这种植物的叶子加工而成的。这种植物生长在南非西南好望角附近的山地,生长范围非常有限。

如宝茶茶汤的色和味非常像普通红茶。茶汤口感丝滑,带有融化的焦糖味道,如果和中国、印度好茶拼喝,香气滋味更佳。

沙特阿拉伯茶香甜醇很“鲜浓”

17

伊斯兰教戒律森严,酒是禁用的,而茶是被提倡的,认为茶能给人以一种道德的修炼,使人宁静清心。所以阿拉伯人酷爱饮茶,饮茶对于阿拉伯人的生活来说其重要性仅次于吃饭。

沙特阿拉伯人主要饮红茶,喜爱“鲜浓”风味的红茶,佐牛奶、薄荷煮饮。从早到晚,饮三五次。红茶是煮饮的,先把茶叶放在小壶里,添水,加糖,然后慢慢煮开,茶香甜醇。特别是喜欢加入糖,调成又浓又甜的糖茶,独具民族特色。

意大利洋甘菊茶浪漫疗愈

18

意大利人喝茶吗?意大利人很喜欢喝茶,但是他们不太看重茶道,很少用精致的泡茶工具,比较喜欢用简单的茶具。意大利人一般不煮茶叶,比较喜欢茶包,尤其是 洋甘菊茶。意大利人把洋甘菊茶当作老少咸宜的强身健体饮品,疲劳了,睡眠不好了,或者有个头疼脑热,都会喝一杯洋甘菊茶。

墨西哥I AM A SUBTITLE

19

墨西哥人饮茶一般喜欢红茶,配合牛奶、糖等,做成奶茶后饮用。他们也喜欢用袋泡茶,认为省去泡茶麻烦。总体来说墨西哥人跟欧美国家的饮茶风格相像,但是比大多欧美国家对茶要冷淡一些,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对茶不太瞭解,仅仅限于袋泡红茶,速溶茶等。洛神花茶在墨西哥较为普遍。家家户户都会煮,每天都煮,而且每次都煮一大壶,吃饭的时候当饮料喝,没事的时候当水喝。

欧盟茶叶安全标志很权威

20

说总体的欧盟,除了以红茶为主,以英国午后茶为代表,标志性的概念应该关注欧盟茶的标准化。欧标茶是指经过欧标认证,符合欧盟进口食品安全标准的茶品。

欧标认证就是CE认证,英文为CE Markin,是28个欧洲国家强制性地要求产品必须携带的安全标志。一个产品带有CE 标志也就是向欧盟盟国的官员表明:该产品可以 合法地进入欧盟市场流通。

虽然世界各地的茶文化有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值得关注的是,外国茶友已经开始关注学习东方饮茶方式,以及所承载的东方文化。外国许多地方也成立了品茗家协会,会员们认为饮茶是一门学问很深的艺术,开始讲究沏茶、品茶及研究茶具与技法,热衷于东方传统饮茶方式。

万丈红尘一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茶和天下,茶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礼物。让我们为世界奉一杯好茶,氤氲茶香里,是传遍世界、香飘寰宇的中国味道,也是传承5000年的中华文明。

以茶为媒,文明互鉴,求同存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茶道CN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云南的烤茶,你不知道的秘密

烤茶是云南少数民族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所谓“每日必饮三次茶”。

据《茶经》记载,在唐朝时期,人们也喝烤茶,他们将制好的茶饼直接放在炭火上,待卷曲的茶饼伸展开,再近火炙烤多次。云南虽是茶源地,但古时制茶的技艺并不精进,也许这样便发明了独特的用陶罐烤茶的方法。云南的傣、拉祜、布朗、纳西、白、佤、傈僳、彝等民族都有烤茶的习惯。烤茶一般用小陶罐加热,将茶叶放在陶罐内翻烤,之后加入热水,在火上煨涨后饮用(佤族烤茶一般是直接将茶放在铁板上烧烤),严格意义说,傈僳族漆树茶、白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等都属于烤茶的变种。傈僳族漆树茶的基调就是酥油茶,他们用本地特产漆油代替酥油,制作出了漆树茶;丽江纳西族的龙虎斗算是烤茶中的一朵奇葩,里面是要放酒的,龙虎斗不仅是一道茶饮,更是治疗感冒的一道猛药;大理的三道茶加入红糖、花椒、果仁等,展现出“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独特口感,同时更寓意了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华坪烤茶采用一种混合了“火麻子”和“花生”的酱料,有时还会放入乳扇,无论颜色或质地都像极了一杯“华坪版”的英伦奶茶……

新华坪烤茶 用秘制火麻子酱烤

距离昆明420公里的丽江市华坪县是典型的南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烤茶在这里几乎是与吃饭睡觉同等重要的“规定动作”,与传统泡茶相比,烤茶彰显的是一种复合型的浓香。

华坪烤茶的第一步是炒茶,即在陶罐内放入猪油(最好带一点油渣口感更佳),放入小米和茶叶炒香,此环节要用筷子不停搅动,边抖边炒,避免炒糊。之后放入一种秘制酱料,待小米、茶叶、酱料三者完全融合、香气毕现之时,便是煮茶,即倒入开水,随着“扑哧”一声,水汽氤氲,此时算是完成2/3,最后加入盐巴,在火上烧涨,将茶水倒出即可饮用。

烤茶的步骤看似简单,但内行人玩的却是门道,暂且不论原料的选取,仅技术层面的炒茶环节就要拿捏好分寸。炒太糊,味重,影响口感。炒不到位,茶香和小米的香则不能完全释放;此外便是茶叶的选择。华坪盛产一种叫乌木春的大叶种绿茶,按理说应该近水楼台,但这里的烤茶偏偏选用另一种茶叶—下关大众沱茶或砖茶。这种茶入口涩,茶气劲道,同时伴有烟味(由于夏茶季节雨水多,不能晒干,就只能在烤房烤干,烟味就出来了。雨水未干也是烟味的主要来源)。然而这些看似“重口味”的特质却成就了烤茶的关键基调;最后是酱料,这是一种火麻子与花生磨碎后混合而成的酱料,有时还会加入芝麻。花生是健康食品不言而喻,火麻子经现代医学证明也是一种长寿食品。

华坪烤茶混合小米和茶叶,会有淡淡的糊香和茶叶的微苦,秘制的火麻子酱让茶汤口感愈加香浓,出罐时加入少许盐巴更像是一种味觉上的奇妙转化,使茶汤更加咸香、回甘。有的年轻人还会根据喜好加入一小块乳扇,待其溶化后,茶水颜色就会变白,伴有浓郁的奶香。烤好的茶汤色泽淡雅,偏绿,如果将它盛入一个精致中国瓷杯中,就是一杯“华坪版”的英伦奶茶。

就像白酒要有下酒菜,英式下午茶要有精致甜点,一次完整的华坪烤茶也要有自己的配餐。在华坪荣将镇的乡间,一些农家饲养野蜂,烤茶时,在旁边摆放糍粑和饵块,饵块一般用作烤,糍粑一般用作炸,之后蘸酥麻,再裹上一层蜂蜜。糍粑的“糯”,酥麻的“香”,再加上蜂蜜的甜润,一块普通的糍粑竟能吃出幸福的味道。人们围坐火塘,边吃糍粑,边喝油茶,边话家常,这便是一段华坪烤茶的柔软时光……

烤茶是云南少数民族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所谓“每日必饮三次茶”。

永胜烤油茶 用稻米烤出的油茶

站在华坪的制高点,就能看见几座山峰之外的永胜县,永胜烤茶也叫烤油茶,与其说它是茶,更不如说它是一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饮品。永胜烤油茶与华坪烤茶的烤制相似,但内容却更为丰富。

烤茶的底料一般选用当地上好的稻米,将其焙成金黄色,茶叶也是下关沱茶或砖茶,但茶叶须先在做糯米饭时,放在甑头上蒸松,再晾晒后备用,这样茶叶便浸透着一股糯米香味。永胜烤油茶的第一步是将小米和茶叶放入陶罐中慢慢炒香,之后加水煮沸,做成第一道底汤。之后加入盐巴、生姜、麻子糊、核桃米、糯米花、米干皮……

真正有生命力的民间美食不会一成不变,永胜的烤油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创意空间,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各种食材,众口都能调。如果要吃甜就加红塘,如果觉得营养不够则加入鸡蛋,就连剩余的茶渣也不会浪费,茶渣也是一种香味俱全、营养丰富的食品,小孩子们最爱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较少有条件和闲情逸致用柴火去烤茶,有的就直接在电磁炉上烤油茶。但就像柴火饭与电饭煲煮出来的饭不可同日而语,真正的烤茶一定要用柴火慢慢煨烤,边烤边话家常。烤茶不仅仅是喝一次茶那么简单,它更多是一个情感的载体,更像是人与人、人与茶的一次对话。

丽江龙虎斗 斟上小半杯苞谷酒

龙虎斗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威猛,会让人联想到“飞龙在天,降龙有悔”等绝世武功。龙虎斗自古就是纳西族人治疗风寒感冒的一剂猛茶,事实上它也是烤茶的一个变种,制作方式很奇妙,会在当中加入酒。

龙虎斗第一式是“蛟龙入水”,即熬制茶汤。首先将茶放在小陶罐中烘烤,待茶焦黄后,向罐里冲入开水,顿时罐内茶水沸腾、泡沫四溢,好似蛟龙入水。茶汤熬好后待用。

龙虎斗第二式“猛虎热身”。酒是龙虎斗治感冒的关键,在温热的茶盅里倒进小半杯苞谷酒,有的会用火柴将酒点燃,杯上立刻燃起隐约的蓝色火焰,仿佛猛虎怒吼热身,准备迎接蛟龙。

龙虎斗第三式“龙虎斗吉祥”,即将滚烫的茶汤倒进茶盅内(不能将酒倒入茶里),沸茶入酒的一瞬间,滚烫的茶汤与蓝焰的烧酒迸发出火光,茶香酒香彼此裹挟,发出激烈的“啪啪”声,酷似天上蛟龙俯冲下来,与地上猛虎激烈交缠。纳西族人把这种响声看做是吉祥的象征,通常会由纳西族少女奉上这杯仍在“噼啪”作响的龙虎斗,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龙虎斗的茶汤色泽澄黄,杯底沉落着焦黄的普洱茶叶,酒的味道依然浓烈,味道虽然不像鸡尾酒,但形态却与一杯正在燃烧的B52鸡尾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的还会在酒盅里加入一个辣子或花椒,饮者周身发汗,四体通泰,是纳西族人治疗感冒的传统秘方。

大理三道茶 一只“蝴蝶”漂在茶中

早在南诏时期就有饮用三道茶的习俗,茶具和制作方法在当时就很考究。托盘用黑漆木制作,烤茶用拳头大的黑色土陶罐,使用白瓷蓝釉花的无耳茶盅。茶盅有小、中、大三种,按顺序分别在每道茶使用。茶叶一般是大理感通寺出的感通茶或下关沱茶,水以苍山溪水或龙潭水为上。

事实上,白族三道茶也是烤茶的一个变种。第一道是“苦茶”,即在火盆上支三角架,将小土陶罐底部预热,待发白时投入茶叶,抖动陶罐使茶叶均匀受热,待茶叶烤至焦黄发香时,冲入少量开水,煮沸后倒入牛眼盅内;第二道“甜茶”是在烤的基础上,加上切细的乳扇、核桃仁、芝麻、红糖等,寓意人生在世历尽沧桑,苦尽甘来。第二道茶的关键是乳扇不能炸,只能烤;第三道“回味茶”是在茶杯中放入花椒数粒、生姜几片、肉桂、蜂蜜和红糖少许,寓意着岁月漫长、酸甜苦辣、回味无穷。讲究的还要用松籽仁和核桃片做成一只欲飞“蝴蝶”漂在茶水中。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白族三道茶被赋予了更深厚的旅游文化内涵,每道茶之间都伴有歌舞,参与者一边看赏心悦目的歌舞,一边喝三道茶,回味“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境界。

彝家糊米罐罐香茶 与百灵鸟有关的茶

在云南的彝族集聚地,流传着百灵从无量山百丈高崖衔来茶种为人治百病的故事,为纪念百灵鸟,客人饮茶时,少男少女总会模仿百灵鸟翩翩起舞,彝家糊米罐罐香茶的每道工序就和百灵鸟有关。

糊米罐罐香茶的烤罐要肚大口小,一般为土陶或紫砂制品。茶叶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泡茶讲究取无量山泉水。烤茶之前先烤罐,待罐极热之时,将茶叶放入,在炭火上翻转烘烤,当茶叶焦黄时,再将烧开的水一下子冲进去,一阵清香瞬时泛了上来……这便是糊米罐罐香茶的第一道茶,名为灵鸟衔香,意为福满人间,此时,茶汤浅黄,茶味清香淳真。

糊米罐罐香茶的第二道茶叫灵生护香,意为苦尽甘来,情深意长。将陶罐放在火炭上,加入事先炒好的糯米和茶叶,边烤边抖动,让茶香米香充分溢出。此时加入无量山3000米以上的特有红豆草和少许山河坝红糖,继续抖动到一定火候时,浇入开水,再加入一小块生姜,煮两分钟即可。客人喝完第一道茶时,第二道糊米茶已经煮好,云南红糖口感清爽,红豆草解毒去邪、清肺理气,糊米入茶温暖脾胃,生姜辛辣驱寒。一碗糊米罐罐香茶,冬可暖胃,夏可清心,是大自然赐给彝族人的厚礼。

布朗族烤茶 喝新茶先制作烤茶

惠民乡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距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城70余公里。据芒景缅寺木塔石碑记载,这里的茶树种植可以追溯到公元696年,距今1200多年,后经几个朝代连片垦植,至今已达1万多亩。

每年3月,景迈山的布朗族人都要赶制春茶,茶青就来自附近的古茶园,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布朗族相信自己就是茶神的子孙,春茶大部分制作成普洱茶,但老一辈的布朗族还是喜欢喝自己存放的一年以上的散茶。

按照布朗族的茶文化,在喝新茶的时候,要将其制作成烤茶,所有制茶的工具都是就地取材。首先将茶叶放在一个木瓢内,将烧热的火炭放入木瓢与茶叶混合抖动,这样便能够驱除茶叶中的寒气和杂质,同时调制出一种独特的花香,之后将茶放入一个小陶罐中烤热,加入热水,倒进碗中饮用。

来自森林的古树茶,山野之气强烈,苦涩,回甘迅猛,过去布朗族先民下田劳作,必须喝茶来解乏,在他们的观念中,出门劳作要是忘记了携带饭菜,他们不会返回来拿,但要是忘记了那套烤茶的“家私”,那肯定是不行的。布朗族与茶的渊源已经渗入他们的灵魂,可以说,布朗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茶的历史。

佤族烤茶 区别传统罐子烤茶

还值得一说的是,佤族烤茶也叫铁板烧茶,它区别于传统的罐子烤茶,而是将茶叶放在一块铁板上进行烘烤,至茶色焦黄闻到茶香味后,将茶倒入开水壶内煮,再用清水注入茶杯,将浓茶水兑清。佤族烤茶汤色红酽,提神生津,解热除疾。这种茶水苦中有甜,焦中有香,现在佤族人依然保留这种饮茶习惯。

傣族竹筒香茶 嫩甜竹筒即是盛器

竹筒香茶是傣族人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也是比较讲究的一种待客茶。制法有两种,一是采摘细嫩芽,经铁锅杀青,揉捻,然后装入特制的嫩甜竹筒内,在火上烘烤,这样制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叶的醇厚茶香,又有浓郁的甜竹清香。

另一种制法是将晒干的春茶放入小饭甑里,与糯米一起蒸,待茶叶软化充分吸收糯米香气后倒出,立即装入准备好的竹筒内。然后用甜竹叶或草纸堵住竹筒口,放在三脚架上,以文火慢慢烘烤,待竹筒由青绿变为焦黄,筒内茶叶全部烧干时剖开竹筒,竹香茶即制成。饮用时,取出圆柱形的茶叶,掰少许放入碗中,冲入沸水约5分钟即可饮用。这种方法制出的竹筒香茶,即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和糯米香。

傣家人到田间劳动,常常带上制好的竹筒香茶,在休息时,砍上一节甜竹,上部削尖,灌入山泉水在火上烧开,然后放入竹筒香茶再烧数分钟,待茶水稍凉后慢慢品饮。饮用竹筒香茶既解渴又解乏。

哈尼人在野外劳动时也喜欢烤茶,一切茶具都来自山野,劳作席间,就地燃起一堆篝火,砍来一节新鲜竹筒,盛满清冽的山泉水,架在火上烧煮。同时采摘适量新鲜老茶叶,用盛具置于火炭旁慢慢烘烤至有一股焦糊味,待竹筒中的水烧开后,用手将烤茶揉碎入竹筒中煨煮片刻后即可饮用。

傈僳族漆油茶 本地漆油代替酥油

滇西北的中甸、丽江受藏文化的影响, 喝酥油茶之风很盛,传统的酥油茶是烤茶的近亲,它是将茶饼烤黄后加水煮涨,倒入酥油筒内,和酥油、盐巴等物剧烈地搅拌,使酥油变成雾状与茶汤混合在一起。酥油茶传到怒江,当地人仍以烤茶为底,只是用本地特产漆油代替酥油,创造了漆油茶。虽然外地人无法习惯漆油的味道,甚至对漆油过敏,但漆油茶在当地却是不可或缺的饮品。

漆油是用漆树果实榨出来的油脂,呈腊黄色或灰褐色。性温,味辛淡,主含漆树甙、黄酮类、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及少量蛋白质,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与猪油、菜籽油混合冷却制成固体油脂,又名漆蜡。居住在怒江的怒族、傈僳族食俗受藏族影响,但怒江地处亚热带,不产牦牛和酥油,而产漆蜡。傈僳族和怒族同胞便用漆蜡代替酥油,制成漆油茶,又香又解渴,是他们待客的饮料。

制作漆油茶首先把芝麻仁炒香,核桃仁用开水烫后去皮、炒香、捣碎。之后土罐上火,倒入开水,放入茶叶,沸后成茶水。最后用特制茶桶,下入漆油、核桃、芝麻、盐和茶水混合为一体,上下来回地搅动,直至漆油与茶水交融,倒入茶杯即成。搅得越均匀味道越好,水油融合越彻底。

来源:云茶交易中心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巴国印象之巴国品茗立顿茶

背景:对“茶”的考察,在人类学研究中属于物质文化的研究范畴。物质文化因人克服自然并借以获得生存而产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映。不仅关注物质客观本身,也要着重研究物质背后的人的行为、人的认知问题,并且也要关注: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人们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满足人们精神活动所需要的的各种物质条件的发展和变化的情况。

人类学更多将“物”的研究落实于“人”的层面上,劳动是以目的性为先决条件,当然也是属于社会的。故而能上升到“物”与贸易经济、社会结构、民族文化以及国家治理的层面。

在历史上,英属印度1609年起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起移民据点,1757年开始向内陆扩张领土,多数印度邦保持内部事务的自治,但是就必须服从东印度公司的绝对权威。1858年英国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统治,印度也逐渐成为英国在全球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被称作“王冠上的明珠”。1947年印度在分裂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后独立。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农业的商品化,从总体上讲,不是农业资本主义正常发展的产物,而是英国在印度形成的殖民地商品市场的产物。茶树的种植、茶叶的生产和制造,大约始于19世纪30年代。它主要由英国人出资,创办茶园种植场(内设制茶厂),招募劳工进行生产。茶种、茶树和制茶技术从中国获得,制成的茶叶主要向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出口。英印殖民政府对要求用土地创办茶园种植场的人予以鼓励,如开垦荒地在若干年内可免租或减租。因此,英国人纷纷在印度开设茶厂,而旁遮普曾是英殖民时种茶基地,对当时世界影响巨大。

就巴基斯坦而言,巴基斯坦人民也有客来敬茶的习惯,如有朋友到访,他们习惯烹煮红茶来招待宾客,并佐以一些简单的点心,大家一边饮茶吃点心,一边交谈。在政府部门,有一个被称其为TEABARMAN的职位,就是专门负责为工作人员准备teatime和领导待客的茶点。目前很多家庭习惯日日饮茶,有些人甚至每天早起顶着朦胧的睡眼就开始点火煮茶。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英国人把饮茶习惯传入此地,因此巴基斯坦的饮茶方式中还保留着较多英式红茶的痕迹,并且喜用煮饮的方式,又浓又多,然后在茶中添加牛奶和糖来调味。

除此之外,巴基斯坦也有着独特的煮茶器具和多样化的饮茶方式。人口众多的巴基斯坦普遍喜欢饮茶,虽然政府鼓励发展茶产业,但由于各种限制,其本土的产茶量比较有限,不能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因此每年需要花费很大一部分财力用于进口国外的茶叶。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数据编译整理的数据显示,2016年巴基斯坦进口茶叶170869吨,其中红茶170040吨,绿茶829吨。可见巴铁民众对茶叶的热衷程度有多深。

巴基斯坦人常喝的“奶茶”


产自巴基斯坦的立顿茶

赴巴之前,我携带了许多中国茶叶,绿茶是必备,得知巴国人民偏爱喝煮的茶,便选择了大量的黑茶——普尔、小青柑、新疆砖茶,还有橙皮、白茶,希望首先在口味上和巴国的茶做一个对比,当然也是作为一种“礼物的流动”实现与巴国人民的社交。至少我是有自信认为,喜爱喝茶的巴国人民不会对中国的茶叶拒绝的。

第一次与巴国人一同喝茶,在“巴铁印象(一)”中有提到过,是宿舍宿管邀请我们喝茶。用磨成颗粒状的黑茶与牛奶混合并用水壶煮沸,流程过于“简单粗暴”,但在缺少工具和条件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也是很大程度上说明茶对于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了,毕竟以简陋的方式也要满足喝茶的欲望,就好像是日常任务一般。当然,这种情况下,味道如何,制作过程如何已经不重要,仅仅是一个“一起喝”的过程。

第二次品茗是与旁遮普大学社会工作系的Sufym及其室友一同,在他们的宿舍里喝“奶茶”。

作为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我和Sufym在学校中散步并探讨中巴两国的疫情问题,聊到了疫情最严重期间,实行隔离时人们都会干什么。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在2020年2月疫情最严重时期,全家人都窝在家里喝茶,毕竟国人有言品茗为药,也不失一种养身抗病毒的方法。从疫情聊到茶,随着Sufym去了他们的宿舍。

与Sufym及其室友

原本只是想参观,Sufym向我介绍了他的室友,并告诉我,今天我是他们的客人,在巴基斯坦,如果你去了某人的家里,主人必须要用茶和一些点心招待你。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当地学生自己的宿舍,与国外学生完全不同,巴国学生宿舍没有床,学生睡在用毯子铺的地上,宿舍四人挨着睡;只有一张桌子,桌面上空无一物,学生们学习是在地铺上;当然,对巴国学生而言,学习是从早上到下午四点,地点是在图书馆或者教室中,所以宿舍更多是娱乐和休息的地方;宿舍墙面挂着属于穆斯林的图案,用于做礼拜,每天宿舍四人会一起在宿舍里做礼拜。这样相比于以往对学生宿舍的认识来说,较为“简陋”,但他们还是当作是“家”,并还是视为用于招待朋友的场所。

巴基斯坦当地学生的宿舍

Sufym的室友出门点了“奶茶”并带回来了饼干。用饼干泡“奶茶”,是巴国人习以为常的“用茶”方法。这一次的品茗尽管仓猝简单,但至少觉得不同于中国人品茗时选择的场所,国人会在家中摆放专门的“茶几”,专门的水壶和用茶的各种器具,相比之下巴国人显得较为随意。但不排除这仅仅是因为场所条件有限,无法完全展示出来。在中国,各种用茶的器具不仅仅是工具,更多是承载了有关茶的文化、礼仪和“道”的概念在里面;当然,国人也会将茶作为日常饮用,在工作学习时,选择把茶叶放置在水杯中,这种简易与随意与目前我所接触到的在巴国品茗的方式是类似的。这并不能排除巴国就没有正式的场所用于饮用,是否有存在对于与茶有关的其他物品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也无法确定,泡茶、制茶的方式又会有何不同,这些都是要进一步展开探索的。至少在目前看来,茶与日常在巴国人的世界观中是完全绑定在一起的。

宿舍中品茗

一次在食堂吃饭时的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旁遮普大学的Daniyal和Abdullah,两人是我见过的巴国学生(或者说认识的巴国人)当中疫情防护意识最好的;他们是拉合尔本地人,二十岁出头,在学校开着自己的车;相比于其他巴国人来说,可能他们的家庭条件较好,思想意识较为超前,对于喝茶也有自己的理解。Abdullah是一个收集各种茶的爱好者,为我介绍了克什米尔茶,小豆蔻茶、和普通的茶,甚至提出自己有一个“意大利炉可以煮加勒比海风格的茶”问我要不要试试。在9月14日下午,他们前来我们宿舍的厨房为我展示如何用巴国的方式泡茶。

饮茶前对所有的物品进行消毒

首先是绿茶。Abdullah采用纯净水煮绿茶,在平底锅中放入纯净水与绿茶,绿茶用的是立顿牌的小茶包,待水微沸后加入“柠檬草”,烧开后盛杯中饮用,这是最为简单的制作方式。入口清凉舒适,伴有清香味。Abdullah表示这种绿茶配合“柠檬草”也有清肺、解咳、治疗感冒的功效,有时候也被用来当作汤药。


柠檬草

在所有杯、壶、锅洗净之后,Abdullah又开始制作“奶茶”。先将黑茶用纯净水煮沸,而后加入牛奶与糖混合。口感香醇,在大体上与中国的奶茶并无区别,但无香精、无其他添加剂这种情况自然不必多说,配以其他甜品或者饼干则会称得上是绝配,个人觉得相比奶茶中加入所谓的“珍珠”“椰果”要更为“纯”,当然,这只是品味不同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巴国,说一般的“喝茶”就是喝的这种茶,相当于中国的奶茶,对此我也向他们解释了不同。在中国,茶的发音是“cha”,在巴国这种“奶茶”被称作“chai”,发音非常类似;而“奶茶”所用的茶也是属于黑茶的一种,只是将茶磨成颗粒状,当日饮用的是产自于巴基斯坦的立顿黑茶,而Daniyal和Abdullah也对于“产自巴基斯坦”感到非常自豪;在历史上,茶马古道通往南亚所运输的茶大多为黑茶,“以茶治边”与其说是古时国家在政治上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交往”,到不如说是满足边疆民族的生活习俗,以牛羊肉为主要食物,必然需要茶作为消化的一种“工具”,在这个层面上南亚民族的习俗也是相同的;我在思考是否因为这条线路将“茶”的文化甚至是称呼带给了巴国呢,这也需要结合历史来进行整体的分析,且不能忽略英殖民时期东印度公司所起的作用,但至少即便当时作为殖民与贸易的工具与目的,茶依旧在英殖民者离开南亚次大陆之后保留了几百年,喝茶也成为了现今的传统习俗。

我并没有在他们煮茶的过程中记录详细的具体的各个物品的用量,比如,具体多少的糖可以符合良好的口感,水的量是多少,需要放多少牛奶等等。但他们反复强调“纯净水”,这是不同于以往理解的纯净水或者是在商店里卖的矿泉水等,而是巴基斯坦在一般的公共场所所特有的纯净水机中的纯净水。当我帮他们接了厨房中的自来水时,他们表示不解并倒掉;一般来说,哪怕是自来水,煮沸之后还是可以喝的。即便在科学的角度上如此他们还是坚持使用纯净水。其次,他们表示,喝茶追求的是口感的“平衡”与“均匀”,就是说每一口都感到“入味”,而不是喝到杯底后味道才会很浓。为此,要求的是“适量”,追求液体的稠度达到一定程度。

如今,在全球经济视角下,茶贸易已经成为了主流,不同地区对于茶的理解和文化也不同,由此也影响了产品上的制作和贸易流动。在中国,茶叶会形成品牌销售,尽管包装并不精美,但有时会依靠了解茶的原产地,以及品茶人对于茶的来源的“信任”而选择茶。所以,好的茶未必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也未必能够成为包装在一般的商店或超市买到;在巴基斯坦人这里,茶叶似乎成为了类似于快消品一样的东西,会像可乐、果汁等饮料一样,有特殊的包装并家喻户晓熟为人知;质量、好坏、真假是取决于“如何泡茶”“如何煮茶”“如何掌握合适的调配比例”。

中国人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快节奏生活或方便而选择用简单的茶杯泡茶喝并可以随身携带外,在大部分时候,尤其是在招待客人时都是采用围绕“茶几”坐下,当着客人的面烧水、泡茶并分杯;更有甚者,点上一株香,或是进行诵读;喝茶的过程也是有礼仪,比如表示感谢的手势,客人不能主动倒茶等等的规矩,以视为“讲究”或“形式”,其中也充满了哲学与审美的内涵在里面。相比之下,当去巴国人家做客时,主人会直接将煮好的茶用茶壶盛放端出来,并无如此繁杂的讲究(目前看来)。

所谓进入现代化新的阶段是一种以全球的视角看待什么是“物”,可以探讨它所带来的贸易与交流问题。我们会发现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道”所赋予茶的审美与文化意义已经有所缺失。中国茶人将“道”立足于形式,或追求品茶环境上。在南亚地区,茶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他们可能更加把“道”的意义立足于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制茶、泡茶、煮茶,或者突显茶的作用。茶是作为不同地方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也建构了自身的理解,并形塑了自己的世界观。当下人类学存在本体论的转向,更多关注产品的社会性,探究物的背后有什么经济性的概念,这已经不仅仅依靠哲学与审美的理论来诠释,方法可以采用田野调查,当涉及到地方性的概念时,要根据不同的地方情况采用不同理论分析。另外,现代化不仅是离开传统的过程,也是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而物在此过程起着关键的作用。究竟茶在巴基斯坦人的概念里为何,其历史脉络是否与“茶马古道”有连接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孙博文,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联合培养2020级历史学博士研究生)

来源:坤冰观茶 ↓

图文来源:田野东方FieldworkinOrient,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24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