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高级绿茶有哪些

找到约131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茶的14种味型有哪些?决定味型的秘密是什么?

喝茶,即一个看其形、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千变万化的香气和滋味带给感官的愉悦。

茶叶滋味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叶中呈味成分的综合反应。因此各种呈味成分含量多少,彼此之间比例的改变都会影响茶汤滋味。

品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要想学会品茶,没有捷径,主要还是要多喝。学品茶之前,先了解一下茶味有哪些类型以及茶叶的成分构成。

这些描述可能对初学者来说有点抽象,感觉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随着喝茶的增多,慢慢就能分辨茶中的细微差别。

1

茶味类型

1

浓烈型

Welcome to choose

原料采用嫩度较好的一芽二三叶,芽肥壮,叶肥厚,内含的滋味物质丰富或采用良种鲜叶,制法合理,一般用于描述绿茶的滋味,这类味型的绿茶还具有清香或熟板栗香,叶底较嫩,肥厚,外形较壮,尝味时,开始有类似苦涩感,稍后味浓而不苦,富有收敛性而不涩,回味长而爽口有甜感,似吃新鲜橄榄。属此味型的茶有安徽屯绿茶、江西婺源的婺绿等。

02

浓强型

Welcome to choose

采用嫩度较好,内含滋味物质丰富的鲜叶或良种或大叶种鲜叶为原料,红茶制法,萎凋适度偏轻,揉切充分,发酵程度偏轻的红碎茶滋味属此类型。所谓“浓”表明茶汤浸出物丰富,当茶汤吮入口中时,感觉味浓黏滞舌头,“强”是指刺激性大,茶汤初入口时有黏滞感,其后有较强的刺激性。此味型是优质红碎茶的典型滋味。

03

浓醇型

Welcome to choose

鲜叶嫩度较好,制造得法,茶汤入口感到内含物丰富,刺激性和收敛性较强,回味甜或甘爽。属此味型的茶有优质工夫红茶、毛尖、毛峰及部分青茶等。

04

浓厚型

Welcome to choose

鲜叶嫩度较好,叶片厚实,制法合理,茶汤入口时感到内含物丰富,并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属此味型的茶有舒绿、遂绿、石亭绿、凌云白毫、滇红、武夷岩茶等,浓爽也属此味型。

05

醇厚型

Welcome to choose

鲜叶质地好,较嫩,制工正常的绿茶,红茶,青茶均有此味型。如毛尖、庐山云雾、水仙、乌龙、包种、铁观音、川红、祁红及部分闽红等。

06

陈醇型

Welcome to choose

制造中有发水焖堆的陈醇化过程。属此味型的有六堡茶、普洱茶等。

07

鲜醇型

Welcome to choose

鲜叶较嫩,新鲜,制造及时,绿茶、红茶或白茶制法,味鲜而醇,回味鲜爽。属此味型的茶有太平猴魁、高级烘青、大白茶、小白茶、高级祁红、宜红等。

08

鲜浓型

Welcome to choose

鲜叶嫩度高,叶厚,芽壮,新鲜,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制造及时合理,味鲜而浓,回味爽快。属此味型的茶有黄山毛峰、茗眉等。

09

清鲜型

Welcome to choose

鲜叶为一芽一叶,新鲜,红茶或绿茶制法,加工及时合理,有清香味及鲜爽感。属此味型的茶有蒙顶甘露、碧螺春、雨花茶、白琳工夫及各种银针茶。

10

甜醇型

鲜叶嫩而新鲜,制造讲究合理,味感甜醇。属此味型的茶有安化松针、恩施玉露、白茶及小叶种工夫红茶。醇甜、甜和、甜爽都属此味型。

11

鲜淡型

Welcome to choose

鲜叶嫩而新鲜,鲜叶中多酚类、儿茶素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均少,氨基酸含量稍高,制造正常,茶汤入口鲜嫩舒服、味较淡。属此味型的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12

醇爽型

Welcome to choose

鲜叶嫩度好,加工及时合理,滋味不浓不淡,不苦不涩,回味爽口者属此味型。如黄茶类的黄芽茶及一般中上级工夫红茶等。

13

醇和型

Welcome to choose

滋味不苦涩而有厚感,回味平和较弱。如黑茶类的湘尖、六堡茶及中级工夫红茶等。

14

平和型

Welcome to choose

鲜叶较老,整个芽叶约一半以上已老化,制造正常。属此味型的茶很多,有红茶类、绿茶类、青茶类、黄茶类的中下档茶及黑茶类的中档茶。

属此味型的各类茶除具有平和、有甜感及不苦不涩的滋味外,还具有其他品质特点,如红茶伴有红汤、香低、叶底花红;绿茶伴有黄绿色或橙黄色,叶底色黄绿稍花杂;青茶有橙黄或橙红汤色,叶底色花杂;黄茶伴有深黄汤色,叶底色较黄暗;黑茶伴有松烟香等。

2

味道的形成

茶叶的滋味,是由几十种呈味物变化的综合反映。不同茶叶因其呈味成分的种类、含量、比例的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滋味也不同。

茶叶的内含物质非常丰富,到目前为止,茶叶中经分离、鉴定的已知化合物有700多种。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01

水分(75%~78%)

水分是茶树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制茶过程一系列化学变化的重要介质。制茶过程中茶叶色香味的变化就是伴随着水分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制茶时常将水分的变化作为控制品质的重要生化指标。

茶鲜叶的含水量一般为75%~78%,鲜叶老嫩、茶树品种、季节不一,含水量也不同。一般幼嫩芽叶、雨水叶、露水叶、大叶种,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较高,老叶、中小叶种和旱季、晴天叶含水量较低。

02

茶多酚(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

茶叶多酚类物质是存在于茶树中以儿茶素为主体的三十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亦称“茶鞣质”、“茶单宁”,包括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苷类、花青素和花白素类、酚酸和缩酚酸类等四大类物质。

茶多酚是茶叶区别于其他植物的很重要的一类化合物,且是茶叶保健功能的首要成分。茶多酚的含量一般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茶叶中多酚类的含量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环境,茶树品种,老嫩程度等。

在茶多酚总量中,儿茶素约占70%,它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

03

蛋白质(占干物质总量的20%~30%)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量的20%~30%,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质含量仅占1%~2%。这部分水溶性蛋白质是形成茶汤滋味的成分之一。

04

氨基酸(占干物质总量的1%~4%)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4%。茶叶中的氨基酸已发现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26种,且各种氨基酸季节变化规律明显,氨基酸总量表现为春高、秋低、夏居中的趋势,这也是春茶较为鲜爽的原因。

对于茶叶来说,氨基酸可是个宝贝,是茶叶鲜爽味的主要贡献者,它不仅在口感上中和了多酚类、咖啡碱的苦涩味,同时也能演化出千遍万化的迷人香气,是高等级茶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5

生物碱(占干物质总量的2%~5%)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条碱。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5%;其他含量甚微。

咖啡碱具有苦味,咖啡碱的含量在茶树中各部位有较大差异,以叶部最多,茎梗较少,在新梢中随着叶片的老化而下降,且随季节有明显变化,一般夏茶比春茶含量高。

咖啡碱易溶于水,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亦可作为鉴别真假茶的特征之一。咖啡碱对人体有多种药理功效,如提神、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助消化等。

06

糖类(占干物质总量的20%~25%)

茶叶中的糖类物质包括单糖、寡糖、多糖及其少量其他糖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25%。

单糖和双糖又称可溶性糖,易溶于水,含量为0.8%~4%,是组成茶叶滋味的物质之一。茶叶中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物质,含量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以上,多糖不溶于水,是衡量茶叶老嫩度的重要成分。茶叶嫩度低,多糖含量高;嫩度高,多糖含量低。

07

果胶(占干物质总量的4%)

茶叶中的果胶等物质是糖的代谢产物,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4%左右。果胶的存在有利于茶叶加工过程中手工揉捻成形,且跟茶汤粘稠度等有关。水溶性果胶是形成茶汤厚度和外形光泽度的主要成分之一。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08

有机酸(占干物质总量的3%)

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

茶叶中的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有棕榈酸、亚油酸、乙烯酸等。

茶叶中的有机酸是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现已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达25种,有些有机酸本身虽无香气,但经氧化后转化为香气成分,如亚油酸等;有些有机酸是香气成分的良好吸附剂,如棕榈酸等。

09

类脂类(占干物质总量的8%)

茶叶中的类脂类物质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8%左右。对形成茶叶香气有着积极作用。类脂类物质在茶树体的原生质中,对进人细胞的物质渗透起着调节作用。

10

色素(占干物质总量的1%)

茶叶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部分,含量仅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1%左右。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水溶性色素有黄酮类物质、花青素及茶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条红素和茶褐素等。

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的主要成分。六大茶类的色泽均与茶叶中色素的含量、组成、转化密切相关。

11

芳香物质(占鲜叶总量的0.02%)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指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总称。在茶叶化学成分的总含量中,芳香物质含量并不多,一般鲜叶中含0.02%,绿茶中含0.005%~0.02%,红茶中含0.01%~0.03%。

茶叶中芳香物质的含量虽不多,但其种类却很复杂。据分析,通常茶叶含有的香气成分化合物达三百余种,组成茶叶芳香物质的主要成分有醇、酚、醛、酮、酸、酯、内酯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氧化物等十多类。

鲜叶中的芳香物质以醇类化合物为主,低沸点的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高沸点的沉香醇、苯乙醇等,具有清香、花香等特性。

12

维生素类(占干物质总量的0.6%~1%)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0.6%~1%。维生素类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

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维生素A含量较多。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饮茶时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

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11、维生素P和肌醇等。维生素C含量最多,人们通过饮茶可以吸取一定的营养成分。

13

酶类

酶是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体,是生物体进行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具有功效高、专一性强的特点。离开这类化合物,一切生物包括茶树在内就不能生存,茶树物质的合成与转化,也依赖于这种物质的催化作用。

酶是一种蛋白体,在茶树生命活动和茶叶加工过程中参与一系列由酶促活动而引起的化学变化,故又被称为生物催化剂。

酶蛋白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有易变性失活的特点。各类酶均有其活性的最适温度范围,一般在30C~50℃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若失活、变性,则就丧失了催化能力。

茶叶加工就是利用酶具有的这种特性,用技术手段钝化或激发酶的活性,使其沿着茶类所需的要求发生酶促反应而获得各类茶特有的色香味。

如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杀青就是利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制止由酶引起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绿叶绿汤的品质特点。

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发酵就是激化酶的活性,促使茶多酚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氧化产物,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普洱茶加工中没有高温烘焙,因此酶促作用才可以长期进行。其后的自然发酵,就是在茶叶内源酶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 分解转化茶叶的蛋白质、 生物碱、多酚、多糖等大分子物质,生成呈甜、呈香、呈醇类成份,并减少或消除青杂气及各种令人不习惯、不愉快杂味、杂气,才得以“越存越香”。

14

无机化合物占干物质总量的3.5%~7.0%

茶叶中无机化合物总称为灰分,是指茶叶经550灼烧灰化后的残留物,茶叶灰分占干物质总量的3.5%~7.0%,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部分。灰分主要是一些矿物质元素及氧化物。

灰分中能溶于水的部分称之为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50%~60%。嫩度好的茶叶水溶性灰分较高,粗老茶、含梗多的茶叶总灰分含量高。

灰分是出口茶叶质量检验的指标之一,一般要求总灰分含量不超过6.5%。

茶树鲜叶中水分占绝大比例,鲜叶经加工制成干茶以后,一般只要求保留4-9%的水分。因此,通常需要4kg多鲜叶才能建造1kg干茶。

干茶中约有35-45%的物质是能溶于沸水的,这部份能溶于沸水的物质统称为“水浸出物”,由于鲜叶的老嫩不同,其所制成的茶叶的水浸出物含量也不一样。

水浸出物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如上文所提到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果胶、无机成份、维生素、水溶色素和芳香物质等。其相对含量和比例共同决定着茶叶的口感和质量。

所以,学茶,先从了解这些物质开始吧!

喝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常人一天宜饮多少茶?


饮茶量的多少决定于饮茶习惯、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风俗等因素。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时又有饮茶习惯的,一日饮茶12克左右,分3-4次冲泡是适宜的。对于体力劳动量大、消耗多、进食量也大的人,尤其是高温环境、接触毒害物质较多的人,一日饮茶20克左右也是适宜的。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也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孕妇和儿童、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饮茶量应适当减少。

茶叶化学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茶叶的化学成分是由3.5-7.0%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多种。茶叶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


茶叶中含有20-30%的叶蛋白,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5%左右。茶叶中含有1.5-4%的游离氨基酸,种类达20多种,大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茶叶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4%。茶叶中含有4-5%的脂质,也是人体必需的。


家中有多种茶叶,如何安排饮用?


有些人在一天之中,不同时间饮用不同的茶叶,清晨喝一杯淡淡的高级绿茶,醒脑清心;上午喝一杯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后喝一杯红茶,解困提神;下午工间休息时喝一杯牛奶红茶或喝一杯高级绿茶加点点心、果品,补充营养;晚上可以找几位朋友或家人团聚一起,泡上一壶乌龙茶,边谈心边喝茶,别有一番情趣。这种一日饮茶巧安排,你如果有兴趣,不妨也可试一试。


用枸杞子、西洋参、白菊花、桔皮、薄荷等泡茶喝有好处吗?


用枸杞子泡茶,有滋补抗衰的作用。《本草经疏》对枸杞子之功效作过较全面的论述:“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老人阴虚十之七八,故服食多为益精明目之上品”。枸杞子泡茶喝,不但对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等久服甚效,而且对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用西洋参片泡茶喝,可以利用西洋参味甘辛凉的性质,调整茶味,而且西洋参补阴虚效果甚佳。这种西洋参茶常有良好的益肺养胃、滋阴津、清虚火、去低热的功效。


用白菊花泡茶喝,可发挥白菊花平肝潜阳、疏风清热、凉血明目的功效,而且白菊花清香味甘,泡茶喝可增进茶汤香味,适口性好。


用桔皮泡茶喝,可以利用桔皮宽中理气、消痰止咳的功效,桔皮泡绿茶,可去热解痰、抗菌消炎,故咳嗽多痰者饮之有益。


用薄荷泡茶喝,可以利用薄荷中薄荷醇、薄荷酮的疏风清热作用,而且泡茶喝之有清凉感,是清热利尿的良药。

孕妇、儿童能否喝茶?


这是根据个人体质来决定的,但对于大部分的孕妇、儿童一般都不宜喝浓茶,因过浓的茶水中过量的咖啡因会使孕妇心动过速,对胎儿也会带来过分的刺激,儿童也是如此。因此一般主张孕妇、儿童宜饮淡茶,通过饮些淡茶,可以补充一些维生素和钾、锌等矿物质营养成分。儿童适量饮茶,可加强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饮茶有清热降火之功效,避免儿童大便干结造成肛裂。另外,儿童饮茶或用茶水漱口还可以预防龋齿。


用茶水洗脸、洗脚、洗头、洗澡、漱口有什么好处?


用茶水洗脸、洗澡,可减少皮肤病的发生,而且可以使皮肤光泽、滑润、柔软。用纱布蘸茶水敷在眼部黑圈处,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可以消除黑眼圈。用茶水连渣洗手洗脚,可以防治皲裂,并能防治湿疹、止痒,减轻汗脚的脚臭。用茶水洗头,可以使头发乌黑柔软、光泽美观;用茶水刷眉,可使眉毛变得浓密光亮,用茶漱口,可以消除口臭,有利于保护牙齿,防治口腔疾病。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绿茶有哪些品种好喝

  绿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绿茶种类丰富,绿茶主要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开化龙顶、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其中西湖龙井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以狮峰出产的品质最好,一直以色绿、形美、味醇而闻名于世,外形扁平挺直,滋味甘醇爽口。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人,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开化龙顶

  开花龙顶是浙江省新开发的上等绿茶之一,它的产地是在开化县一带,故因此得名,在我国古代时期就被列为皇室贵族的贡茶,经过冲泡后的汤色清澈明亮,浓郁甘醇,香味独特,一直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其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由汉族茶农创制。民国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


找到约129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