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高级茶艺师绿茶冲泡规范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和美茶艺2018招生火热报名中!

 和美茶艺2018招生活动开始了,本月7月16号正式开课,名额有限!

学习茶艺可以帮助您一生一杯茶,一直从事与茶叶相关工作,有丰富的实践表演经验,曾获得中国最美茶艺师和四川最美茶艺师双殊荣,国家级高级茶艺师、四川新闻网“四川温度”栏目封面人物。2016年6月俄罗斯圣彼得堡市“涅瓦龙舟赛暨中俄文化交流节”活动特邀茶艺表演嘉宾,8月荣获中国旅游摄影全国醉美女孩冠军。

      茶溶于水,从小就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偏好于茶艺美学,师从于我国著名茶文化专家林治老师,现如今也在努力的研习茶艺,想要把自己亲身感受,所吸取的正能量传播给更多的人受益。
      和美不忘初心、以茶为本传承经典文化,以茶为本提升内涵素养,以茶为媒缔造和谐之美的企业“和美”理念,以传承中国茶文化及其它优秀文化为目标,致力于打造和形成四川茶艺界及其它中国优秀文化第一品牌。

陶冶情操:增加自己的内涵、愉悦自己的心情、打造优雅的气质、提升自己的品味、提高自身的素质,塑造自己的形体。

优雅气质:在领略茶艺、品味茶道的过程中,你会慢慢的发现自己具备了清心、优雅的气质。

平和心态:学茶可以平和人的心态,从容处事。

注意细节:茶的冲泡,讲究的是细节。温度,时间,茶的投放量,茶器等等,均需要细心准备,小心操作。

互动礼节:一般喝茶总是和朋友一起喝的。彼此的互动,礼节必不可少。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礼节。

舍得:淡而处在,舍弃一些,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茶艺,人会变得仔细,耐心,定,眼光也会变得柔和 。

和美缘茶艺班简介

和美茶艺亲子班

招生对象:所有爱茶的家庭

和美茶艺培训——国家指定茶艺考试中心

1、“零”基础授课,没有学历、年龄年制;

2、“10”天即可掌握,易学、易懂、易操作;

3、国家顶级茶艺师授课,包学包会;

4、循环授课,随到随学,免费试听;

5、提供学习用品,除学费外,不收取任何费用

学费:2680  十堂课/90分钟一堂

小班授课/可提前一天预约

学习内容:茶艺基本形体、礼仪,深入了解茶文化,规范冲泡茶叶流程及冲泡动作,学习绿茶,白茶,红茶,黄茶,青茶,黑茶的冲泡方法。

孩子和父母学习茶艺的好处:

 1、爸爸妈妈陪孩子一起学习茶艺,不但能拉近与父母的感情,更能通过学习简单的茶艺,寓教于乐,言传身教,增进亲子关系,培养亲子默契。

2、和美茶艺亲子班是将形体、礼仪、礼节、礼貌融合一体,使孩子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培养孩子的素质,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动手能力,学会分享、谦虚、感恩,培养大人和孩子对茶文化的兴趣。

3、了解六大茶类冲泡方法,对茶叶品种有基本认知,为下一步深入学习茶艺打下坚实基础,做到终身受益。

和美老师在茶山举办亲子教学

和美茶艺魅力班

招生对象:所有爱茶的人

和美茶艺培训——国家指定茶艺考试中心

1、“零”基础授课,没有学历、年龄年制;

2、“10”天即可掌握,易学、易懂、易操作;

3、国家顶级茶艺师授课,包学包会;

4、国家承认茶艺师证书,和美茶艺培训证书;

5、循环授课,随到随学,免费试听;

6、提供学习用品,除学费外,不收取任何费用

学费:2680    十堂课  /90分钟一堂

大班授课不可预约

学习内容:茶艺基本形体礼仪,深入了解茶历史文化,规范冲泡茶叶流程及冲泡动作,学习绿茶,白茶,红茶,黄茶,青茶,黑茶的冲泡方法。

学习成果:可以静心神、修身性,无论你是在工作、还是在会友,茶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给人一种心平友好、和气和谐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茶艺的一些常识,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进一步,培养对茶文化的兴趣。了解六大茶类冲泡方法,对茶叶品种有基本认知,为下一步深入学习茶艺打下坚实基础,做到终身受益。

和美茶艺初级班

招生对象:对茶艺有兴趣的人

和美茶艺——国家指定茶艺考试中心

1、“零”基础授课,没有学历、年龄年制;

2、“10”天即可掌握,易学、易懂、易操作;

3、国家顶级茶艺师授课,包学包会;

4、国家承认茶艺师证书,和美茶艺培训证书;

5、循环授课,随到随学,免费试听;

6、提供学习用品,除学费外,不收取任何费用。

学费:2980   十三堂课 /90分钟一堂 /大班授课不可预约

学习内容:茶艺基本形体、礼仪,深入了解茶文化,规范冲泡茶叶流程及冲泡动作,学习六大茶类的品鉴及冲泡方法,及茶艺中常用的盖碗茶泡法、紫砂泡法、玻璃杯法等。

学习成果:可以静心神、修身性,无论你是在工作、还是在会友,茶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给人一种心平友好、和气和谐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茶艺的一些常识,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进一步,达到初级茶艺师标准,掌握六大茶类冲泡方法,及茶艺技法中常用的盖碗茶法、紫砂泡法、玻璃杯法等。能由内及外的爱上茶文化,爱上茶艺,对个人气质有所提升。

和美茶艺中级班

招生对象:对茶艺有浓厚兴趣的人

和美茶艺培训——国家指定茶艺考试中心

1、“零”基础授课,没有学历、年龄年制;

2、“15”天即可掌握,易学、易懂、易操作;

3、国家顶级茶艺师授课,包学包会;

4、国家承认茶艺师证书,和美茶艺培训证书;

5、循环授课,随到随学,免费试听;

6、提供学习用品,除学费外,不收取任何费用。

学费:3680  十七堂课 / 90分钟一堂 /大班授课不可预约

学习内容:茶艺基本形体、礼仪,了解什么是茶,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规范冲泡茶叶流程及冲泡动作,了解不同茶叶的存放原则,学习六大茶类的品鉴及冲泡方法,还包括茶艺中常用的盖碗茶泡法、紫砂泡法、玻璃杯法等,教授一套茶艺表演节目。

学习成果:可以静心神、修身性,无论你是在工作、还是在会友,茶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给人一种心平友好、和气和谐的感觉,对茶艺有深入了解,达到中级茶艺师标准,明确不同茶叶存放原则,掌握六大茶类冲泡方法,及茶艺技法中常用的盖碗茶法、紫砂泡法、玻璃杯法等,对个人行为气质得到一定提升。

和美高级茶艺班

招生对象:对茶有兴趣的人

和美茶艺——国家指定茶艺考试中心

1、“零”基础授课,没有学历、年龄年制;

2、“15”天即可掌握,易学、易懂、易操作;

3、国家顶级茶艺师授课,包学包会;

4、国家承认茶艺师证书,和美茶艺培训证书;

5、循环授课,随到随学,免费试听;

6、提供学习用品,除学费外,不收取任何费用。

学费:5800   二十堂课 /90分钟一堂 /大班授课不可预约

学习内容概括:基本形体、礼仪,了解什么是茶,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规范冲泡茶叶流程及冲泡动作规范冲泡茶叶流程及冲泡动作,了解不同茶叶的存放原则,学习六大茶类的品鉴及冲泡方法,还包括茶艺中常用的盖碗茶泡法、紫砂泡法、玻璃杯法等。教授二套高级茶艺表演节目。

学习成果:可以静心神、修身性,中国茶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对于茶艺是一种美德、一种礼仪、更是一种有意义和美仪式,无论你是在工作、还是在会友,茶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给人一种心平友好、和气和谐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茶艺的一些常识,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进一步,对茶艺有深入了解,可考取国家级高级茶艺师证书,掌握六大茶类冲泡方法,了解不同茶叶的存放原则,及茶艺技法中常用的盖碗茶法、紫砂泡法、玻璃杯法等,对提高个人气质得到一定提升。

茶艺教学、表演老师:和美

摄影:半箪闲人

重要通知,本月报名赠送淑女茶一盒

和美工作室,2018招生培训计划,启动啦!

你想了解茶文化、知道茶精神、体验茶魅力吗?那就快快报名吧!

中国最美茶艺师-王定燕”亲自授课,让你更多的了解到中国茶文化世界

咨询热线:028-87425066,18382359678

喜讯来了!旺和达茶书院 | 11月招生简章(重庆)

茶香育人  共享芬芳

开班日期:

【评茶】2018年11月13日(周二下午)

【茶艺】2018年11月25日(周四下午)

 

【评茶】2018年11月17日(周六全天)

【茶艺】2018年11月18日(周日全天)

 

授课时间:

全天:10:00—16:00,午休1小时

下午:13:30—16:00

 

培训地点:

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九村茶市A095

 

报名电话(微信):

178 2366 4011葵子老师

133 0855 2409蒲江老师

  往期精彩回顾 

 

 课程设置 

国家中级评茶员

课时:20课,每课90分钟

 

第一课:评茶员职业要求与标准

第二课:评茶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课:茶叶审评相关法律法规

第四课:茶叶的基础知识

第五课: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知识

第六课:审评茶叶的器具使用及要求

第七课:茶叶感官审评基本程序

第八课:评茶基础术语

第九课:茶叶扦样规范

第十课:茶叶产品的包装与标签

第十一课:绿茶花茶的感官审评要点

第十二课:绿茶花茶的感官审评实操

第十三课:白茶感官审评方法与要点

第十四课:白茶感官审评实操练习

第十五课:六大茶类审评企业标准

第十六课:按季节时令名优茶品鉴

第十七课:各类感官审评方法与要点

第十八课:各茶类品质因子评分系数

第十九课:国家评茶员题库复习

第二十课:国家中级评茶员备考 

 

(备注:高级课程请直接联系老师咨询)

 

国家中级茶艺师

 

课时:20课时,每课时90分钟

 

第一课:中国茶叶发展史

第二课: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第三课:绿茶名茶品鉴与冲泡

第四课:中国饮茶文化源流

第五课:乌龙茶品鉴与冲泡

第六课:紫砂知识及名壶鉴赏

第七课:铁观音茶艺表演研修

第八课:白茶名茶品鉴与冲泡

第九课:盖碗茶艺表演研修

第十课:黄茶名茶品鉴与冲泡

第十一课:精美茶席欣赏与设计

第十二课:红茶名茶品鉴与冲泡

第十三课:花式茶茶艺表演研修

第十四课:黑茶名茶品鉴与冲泡

第十五课:普洱熟茶和生茶品鉴

第十六课:茶叶审评方法八因子

第十七课:泡茶与水质的关系

第十八课:中外风俗茶艺表演研修

第十九课:茶馆运营及商务礼仪

第二十课:国家中级茶艺师备考

 

(备注:高级课程请直接联系老师咨询)

旺和达特邀西南大学茶学专家刘勤晋教授

领衔多位国家高等学府知名专家顾问

组建旺和达茶文化培训导师团,进行授课督导

定期邀约专家老师论坛讲座

刘勤晋老师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

重庆市首届茶学学科带头人

国家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

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重庆古茶树研究院院长

刘老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园艺系茶学专业,后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现代化学系进修,曾为日本国立静冈大学农学部访问学者,先后多次赴海内外多地讲学和学术交流。长期从事茶学专业的科研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特产品加工、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以及茶文化。主要为博士生、硕士生以及本专科生讲授“制茶学”、“制茶技术理论”与“茶文化”等课程。主编参编《中国茶叶大辞典》、《茶文化学》等近10部专著与教材。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其中一级核心刊物30多篇。先后承担15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有9项成果获国家、部、省市级奖励。

 

司辉清老师

西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重庆市茶叶商会会长

重庆市茶叶学会兼秘书长

西农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

国内多家知名茶企资深顾问

司老师长期从事茶学专业教学与管理、茶叶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先后主讲茶叶加工学、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茶叶化学、茶叶审评与检验学等课程;先后主持和主研了20余项与茶相关的科研及科技开发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腊梅花精油超临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等论文和研究报告20余篇;获省市级科技成果10余项,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主持研制的“西农毛尖”等20余个茶叶新产品在全国及国际名优茶评比中荣获“金奖”或“银奖”。主编或参编出版了《食品企业经营管理学》、《茶叶加工学》、《窨茶香花栽培》、《饮茶学问知多少》、《中国茶叶大词典》等5本大学教材或专著。

 

李华钧老师

西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任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

曾受国家教委公派赴法国蒙彼利埃国立高等农学院

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专业委员会成员

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常委

曾任中国茶叶学会理事

重庆古茶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李老师专长茶叶生产加工理论与技术,主要学术成果:《中国茶树品种志》(地方品种篇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茶树育种学》参编。论文有《析茶树的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渗透胁迫对茶树幼苗叶片脯氨酸累积和水分含量的影响》等。

 

童华荣老师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原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茶学系主任

重庆茶叶学会会长

国内多家知名茶企资深顾问

童老师多年从事茶学教学工作的同时主持和参加了部、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合编专著《茶叶化学工程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参编多本教材,包括《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食品质量管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等。

 

庞晓莉老师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重庆市茶叶学会常务秘书

 

庞老师从教20余年,主攻茶树栽培与茶用香花的利用,在其专业领域有非常深厚的积累及见解。主讲茶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学、茶用香花栽培、生物资源开发等课程,编写著作2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主研科研项目4项,获各级各类奖励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师资团队

 

姜琦老师

毕业于西南大学茶学系

 

国家高级茶艺技师

国家高级评茶技师

国家高级茶艺考评员

国家高级评茶考评员

国家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裁判员

天津市茶业协会副会长

天津市妇联民心工程大讲堂讲师

西南大学天津校友会副会长

重庆市茶叶学会理事会员

重庆市茶产业协会秘书长

全国青少年茶文化教育教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华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024号工作站长

曾多次受邀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驻华使馆

以及北京、天津等区县政府进行茶文化专题讲座

 

蒲江嘉炜老师

毕业于西南大学茶学系

 

国家茶艺技师

国家高级评茶员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修班

蒲江老师致力于科学传播茶文化,以茶之名,点燃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具有多年培训教学实践经验,以及丰富的大型茶文化讲座、茶会雅集活动组织的经验。曾在北京多次为各级政府、妇联、街道,各大高校及各知名企业等进行培训授课,积极跨界合作尝试以视频、音频、直播等形式促进茶文化的推广,力求让更多人因茶受益。出生于产茶大省贵州的她,从小浸润在茶文化中,后经西南大学茶学系系统培养,积极前往各茶产区深入学习,结合西方心理学等,她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具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

 

茗立老师

毕业于福建武夷茶学院

 

国家高级评茶员

国家高级茶叶加工工 

茶园工作经验丰富

精通茶树栽培与管理协助名师完成春季岩茶制作

现就职于重庆市古树茶研究院

主要参与古茶树资源调查、古树红茶制作开发 

 

茗妍老师

毕业于福建武夷茶学院

 

国家高级评茶员

国家高级茶艺师

国家高级茶叶加工工

茶艺表演经验丰富

擅长茶文化活动,茶空间设计及茶会雅集策划

六大茶类理论知识丰富,冲泡茶叶技法精湛 

爱好诗词、花艺、香道及传统女红

 

 收费标准 

中级评茶员学费:2800元 / 人 

中级茶艺师学费: 2800元 / 人

两人及以上团报有优惠,详情请致电

 

双项学习取证:5200元 / 人

双证研修理论课相同,实操课须分别修满

 

报名电话(微信):

178 2366 4011葵子老师

133 0855 2409蒲江老师

申报要求

中级评茶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 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专业评茶工作不低于三年,经中级评茶员正规培训达规定标注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专业评茶工作不低于四年;

(3)连续从事专业评茶工作不低于六年;

(4)取得经国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毕业证书。

提交材料

(1)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2)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一份;

(3)上一级别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一份;

(4)单位开具从事茶叶工作工龄证明一份;

(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表填写一份;

(6)两寸红底近期证件照片两张。

备注:报到当天请将所有材料完整提交。

 

鉴定考核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笔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进行。考试(考核)成绩均采用百分制,两项皆达六十分以上者为合格。

 

旺和达,是在北京、天津茶文化界享有盛誉的茶文化传播机构。

我们秉承“茶香育人,共享芬芳”的企业宗旨励志传播、传承国粹茶文化,弘扬中国民族精神,积极响应十九大精神文化自信,践行红色的中国梦。旺和达获批中华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第024号鉴定站,具备培训国家级茶艺师及评茶员资质,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组织鉴定考核,监考督导评分等工作职能,颁发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为全国茶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的茶文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旺和达入驻重庆后,紧密配合重庆市茶叶商会和重庆市茶叶学会开展茶文化推广工作,得到以刘勤晋教授为首的多位茶学界知名专家的大力支持。

 

重庆茶叶商会会员单位

重庆茶叶学会会员单位

天津市茶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国家茶艺师及评茶员职业技能鉴定天津工作站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全国青少年茶文化教育教师工作委员会理事会员单位

旺和达茶书院

我们,一起做更好的自己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当代茶艺大讨论⑤】茶艺乱象,来自标准缺失!

中国当代茶艺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既丰富了茶生活、推动了茶文化,对茶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有益的消费氛围和消费引领。但茶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为此,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基于促进行业和茶艺健康发展的媒体责任,于9月13日发表《当代茶艺表演彻底“演砸”》一文,意在通过对杭州龙井形象宣传片中的茶艺错误的批评和分析,推动茶艺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文章推出后,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业内人士也认为:中国当代茶艺经过数十年发展,有很大成绩,但也积累了一些问题,需要大家讨论、反思。11月上旬,茶周刊又参与主办了中华茶人联谊会与泊园品牌组织的“中国茶艺的现状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八位茶行业人士齐聚江西上饶晓起村,围绕“什么是茶艺”“怎样才是合格的茶艺师”“茶艺表演要不要存在”“茶艺培训该如何进行”四大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通过视频将全天的讨论进行了直播,上万人收看了直播。



事实证明,这样涉及全局又重大的议题,一天的时间根本不够。但晓起讨论贡献了两个价值:一是开启了茶艺主题的面对面讨论,有助于推动更持久深入的探讨;二是发现了一个更具体、也更深刻影响当代茶艺发展的议题——关于茶艺的标准问题。


这虽然是论坛原先没有设计进去的问题,但与会嘉宾围绕此问题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表明这个问题更牵动大家的神经。通过讨论,也充分展示了各方在茶艺标准上的观点。我们可以真实看到当代茶艺在标准问题上存在不小分歧,而这一点可能与当代茶艺乱象不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茶艺需不需要标准?


茶艺作为一种生活艺术,它需不需要标准?



从茶艺的概念看,讨论中大家普遍接受:茶艺是基于如何泡好一杯茶,让消费者享受茶并感受到茶之美与愉悦的生活技艺。从茶艺存在的形态和过程看,它包含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茶的物质物理属性。


从这个角度说,把茶泡好肯定是有其内在规律所致的标准的。不论从服务消费者角度(国外的茶叶包装上一般都有该款茶最适宜泡法的简单图示说明),还是培训茶艺师角度,显然都需要围绕茶给出一个关于水、器、温度、时间等的最佳技术参数,这就是标准。


二是茶艺师的培训和就业服务。


从教学和运营的组织管理要求来说,没有标准,何来培训?没有标准,何来考评管理?


三是消费者品饮观赏。


这个环节有没有标准?不论是作为饮品,还是艺术品,受众对它的接受和认同,总还是有一个倾向和偏好。这虽不能由外在给予的标准说了算,但不能说是天马行空无迹可寻。


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把围绕茶艺标准前两个层面的内容做好,消费者对你的选择、认同就是对一个行业、一个产品的标准品质和品质标准的认可。可以称得上是对茶艺标准的“标准反应”。现在的问题恰恰是茶艺行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乱象丛生,根源在于有标准但没有标准意识,也缺乏标准执行,直接导致消费者对茶艺认知混乱、评价混乱,负面评价上升。



在晓起讨论中,茶文化专家余悦做的现场调查表明:从事茶艺工作的人,即使受过培训拿过茶艺师证,但绝大多数对国家茶艺师教材中规定的“硬杠杠”(关于文化修养、茶艺的规定性定义、流程等的明确要求)记忆不清、认识混乱。这个现象在提醒我们:茶艺行业的标准化培训、标准化服务不是足了、多了、过了,而是远远不够。


为什么茶艺界人士对泡茶的标准不认同?


其实不用从三个层面分析茶艺,作为一个行业、一个岗位、一个工作,本质就是提供茶水的物质产品、茶艺的服务产品,怎么可能没有标准呢?但就在讨论中,从事茶艺行业的资深人士,以及业界人士后来参与讨论的推文,很多人都明确表示反对!



第一种观点认为:茶有六大类、几千个品种,又要面对各色各样的消费者,用标准怎么可能解决消费者品饮的差异化问题?


这个观点的存在,表层因素是混淆了标准个体与标准概念的界限。我们说的冲泡标准指的是每一个产品的具体标准,而非所有茶产品都用一个标准。事实上,如同每一个正规茶产品都有其生产加工标准一样,品饮上每一个产品也应该有它适配的冲泡参数;即使可能大同小异,但这个就是标准。它不会因茶产品庞杂而不存在,也不会因雷同而自我取消。就如同现代社会进入流通、消费领域的产品,都必须配有使用说明书一样。


对中国茶产业来说,产品越丰富,越需要精细的冲泡参数,这就是每款茶的使用说明。进入茶艺环节,只能是泡得更好,呈现得更美,为什么必须排斥最底线的标准呢?为什么要把茶的完美呈现与最基础的标准对立起来呢?难道说遵循了最基本的标准和标准范畴,就会导致泡不好茶吗?就会有失茶艺的“高大上”吗?


至于说到千百种茶与千万个人相遇,产生的千差万别的需求,它们其实是有迹可循、有规律可参照的。比如用一款茶,面对老茶客,他的口感一般会重些,所以可以水温高些、投茶量大些、出汤晚些;相反,对那些年轻人和女性,可以从反方向考虑。这个过程的的确确不是简单用标准就能解决的,需要茶艺师长期的历练和积累,包括对社会对人认识的学习和积累。


我们不否认那些行业高手出神入化的境界,但其本质是在标准之上的升华,而非否定。标准提供的是泡好茶的基础,它规定的范畴是建立在长期经验和大数据基础上的。比如对绿茶类,冲泡标准倾向于低温、快速出汤,这个基本的标准、规范和倾向,应该是对的。如果非要用差异化来否定标准的存在价值,这显然已经滑向虚无主义。



尤其我们的讨论要服务于当前茶艺行业发展的需要。现在大量从业人员的进入、培训、提升,大量茶艺爱好者的参与、学习,都需要规范茶艺培训工作。在一个年轻茶艺从业者、爱好者刚入门接受培训时,是该打好基础、学好包括各种标准在内的基本功呢?还是该用“没有标准”来引导他早日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化境”?


只要上过学的人都会明白:任何一门技艺如果想要达到运用自如、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长期的积累,是不可能的?如果认为否定了各种茶的具体冲泡标准,就能实现超越,就能培养出“高级茶艺师”,就能泡出好茶的话,其结果一定会像“正楷没写好,直接奔狂草”,竹篮打水一场空。


要从民族思维的局限性上来反思


为什么存着这这样的现象:大量茶艺培训师一边从事着茶艺培训,一边拼命挖自己墙角、死命反对行业标准、技术标准?这个奇葩现象是茶艺行业乱象的集中体现。


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本身就是三脚猫,学艺不精;但为了能捞钱,胆大妄为,误人子弟。比如就有读者留言说:我见过茶艺培训师跟学员们讲——用发簪也可以拨茶,拨完茶插回头发还透着美感。看到这些所谓“茶艺培训师”的言传身教,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用茶夹倒持拨茶会进入龙井茶广告片了。



至于有人说:中国人喝茶泡茶几千年了,没有茶艺培训所讲的标准,不照样喝了几千年?对这样无知的言论,我只能用一个类比来说明:中国人蒸馒头也几百年了吧,一直没有标准吗?这个标准一直都存在,只是没有写在纸面上。那些没发好面、没蒸熟、“气死”的馒头们都是这个标准的反面教材。只是没有泡好的茶水要么被倒掉了,要么被沉默地喝下去了而已。


标准,就是万物的尺度。它一直在,只是被无知的人无视了。有人梗着脖子喊:我不懂标准,我泡的茶好喝就行了!你以为你跳出了标准和规律吗?没有程序正义就没有结果正义,没有过程合规就没有结果美好!这样无知的人对暗中呵护他的标准和规律而言,实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是一种无知导致的妄言!


导致茶艺行业人士反对标准的深层次原因,还有我们国人根深蒂固的直觉思维和混沌哲学。


我们习惯于定性而不定量,重直觉、重个人体验,津津乐道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比如学烹饪中用到的参考数值往往是“少许”“酌量”。当这种思维泛化到几乎所有需要定量标准的领域时,标准这两个字几乎就被完全消解掉了。曾经,馒头行业在发布标准时,不是得到赞许,而是引来一片讪笑和嘲讽;同样,今年天津煎饼果子协会成立后着手发布煎饼果子的标准,消息一出立刻引来各种质疑与反对。更有人在报纸上大放厥词,说什么标准限制了个性,扼杀了乡愁。


这些无知言论背后深藏的就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混沌思维。殊不知即使国家标准,也包含有强制标准和参考标准。标准的存在价值是为产品和服务提供一个底线、基础(事实上,食品领域不断出现的安全问题,都有标准虽有但一直被无视的阴影在)。在国家标准法实施这么多年,新修订的标准法就在今年实施的背景下,这样误解、拒绝标准与标准化的现象,只能说明我们在改变传统习惯、革新传统思维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具体到茶艺行业,晓起讨论中就有观点说:谁规定茶夹不能用来拨茶?这样近乎拿着野蛮当勇气的话语,出自茶行业人士之口,实在让人无语!既然造出各有其用的茶艺六君子,夹杯子的茶夹干了拨茶的活儿,那为拨茶而发明的茶匙身份岂不是很尴尬?这种简单低级的错误,如果非称自己是“创新”,那么请问除了制造混乱,有何价值呢?



我认为,不论我们如何讨论,至少我们应该接受:如果茶艺师作为一个职业,没有标准(事实上已经制定)是不行的。茶艺行业需要标准,更需要对标准的认可和执行,对行业的敬畏,对消费者的尊重!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和标准化,是现代国家最最基本的东西了!我们不要把野蛮当做现代化!不要把原始当作气质!



最近网上一个视频很火:“花总丢了金箍棒”的暗拍视频真实曝光了中国酒店业长期存在的顽疾——宾馆服务人员收拾房间,一块毛巾擦完马桶擦水杯。其实国家颁布过《旅业客房杯具洗消操作规程》,各酒店集团也都有客房清洁程序和卫生标准。但为什么执业行为如此不堪?职业操守如此恶劣?为什么茶艺行业说到这些,也会大张挞伐;但回头说到自己,就理直气壮公开要灭掉职业技术标准?


如果认为茶行业、茶艺师行业就是特殊,不仅可以不执行标准,而且要彻底取消标准,那么请你继续作下去吧——


总有一天整个行业会遭遇某种炮轰!


哪个摄影镜头说不定已经睁开了它的眼睛!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监制/赵光辉   本期编辑/陈浩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