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柑普茶的制作

找到约848条结果 (用时 0.029 秒)

新会专题丨从柑普茶的技术发展看其产业前景

最近两年茶叶消费的新宠是柑普茶,柑皮与普洱茶确实是一个奇妙的组合,两者结合了柑皮独有的果味清香和普洱茶特有的厚重。

早在唐代陆羽《茶经》里就有提到加入橘皮煮茶。因为简单实用,这一传统习俗在民间被广泛使用,历史悠久。新会人乃至粤闽地区,很多家庭都有此习惯:将陈皮撕成碎片,用开水冲泡。这让普洱茶商看到了商机,柑普茶开始大行其道。新会柑和云南普洱,这两个地理标志产品的结合成了部分茶商“去库存”的法宝,也成了目前茶界最被认可的联姻。

一、饮用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确认

目前市面上陈皮普洱,又叫柑普茶,是新会本地质监部门定义的名称,即是在柑里面加普洱茶制作出来的含茶制品,原料都是新会柑,但没有年份的限制。目前陈皮普洱只有地方的企业标准,还没有国家标准。

放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全球性话题的今天,柑普茶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尚未完善,会大大影响消费者对柑普茶产品的信任度。市面上柑普茶大多打着健康养生的宣传旗号,但如果连食品安全都无法保证,健康养生也只是空谈。

部分业内人士曾对柑普的饮用安全性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熟茶装进生青皮再晒干,或者烘干,相当于熟茶进入湿仓渥堆,发霉不发酵是有很大可能的,不变质可能是运气好,而且在生晒、手工填装等工序中,细菌容易超标。

新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此特意进行了柑普茶的饮用安全性研究。实验以某商店购买的 3 个不同储存年份的柑普茶为研究对象,参考普洱茶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分别检测柑普茶茶叶和茶汤中的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计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果显示,茶叶和茶汤中均未检出致病菌。在茶叶和茶汤中均没有发现致病菌或可疑致病菌,即说明柑普茶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不易受到致病菌的污染(必须是规范生产的柑普茶)。

证明了饮用安全性,柑普茶产业的根基就稳了。与之相关的是,2015年新会拥有柑普茶生产QS证的企业只有20多家,2016年底拥有SC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已逾100家。

二、新会果园源头管控被不断加强

新会柑成为制作柑普的原料被广泛采购。新会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茶枝柑(新会柑)最适宜栽培区,但在新会所产的柑果也是有所区分,以天马、茶坑、梅江、东甲、西甲为新会柑的核心产区,其他产区次之。可以说,柑普茶的品质与口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柑的品质,有个别商家为了压缩生产成本选用外地柑制作柑普茶,但品质与新会柑普茶相差甚远。

众多柑普茶企业,都在努力完善自己供应链,严格管控源头原料,开始慢慢建立可溯源的产品体系,对柑普茶供应链中反映柑普茶质量安全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溯源、跟踪和预警,以改进供应链中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管理,推动安全放心的柑普茶生产销售和品牌建设。

以新会其中一家柑普茶企和轩号为例,其标准仓储中心具有溯源和品质控制两大体系。标准仓储中心的一系列流程:筛选优质柑源、GPS监控采摘运输、鼓泡汽浴清洗、传统手工剥柑、热风低温风干、科学干仓储存。

一品一码,准确溯源

和轩号的柑普茶还直接以产地命名,并具有一品一码,可以准确溯源。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追溯产品树龄、产地、年份、采摘、加工封存和具体的农事活动信息。

通过追溯,实现由下至上的信息追溯,使柑普茶生产流通的每个环节地责任主体可以明确界定,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种植、加工生产的安全、可靠性,推动柑普茶的标准化,也让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更加便捷。

三、大批次生产技术将逐渐成型

对柑普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柑普茶的制作工艺很简单:在新鲜的柑顶部开个小洞,留下“小帽子”,再将果肉挖走,将普洱填进去,盖上帽子,经过干燥,即成。

其实里面有很多需要考量的因素:柑的外形大小选择、鲜果清洗后的含水量控制、人工开果的效率(成本高,效率较低)及细菌、果肉挖出后的果壳塌缩、普洱熟茶的原料等级选择、果壳厚度(影响出汤)、生晒的时间控制及细菌、烘干的温度和时间等问题。

筛选柑源和鼓泡汽浴清洗一体化

如果生产技术不够成熟,轻则产品口感苦涩、发酸,重则发霉(干燥不透或后期受潮)。特别是大红柑,其柑皮糖分含量高,后期保存不当更容易受潮发霉。

面对全国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建立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柑普茶大批量生产模式迫在眉睫。为此,很多柑普茶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促使柑普茶从传统小作坊式的粗制滥造,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

智能控温烘干

以前,柑普茶基本都是靠手工制作,人工开顶盖,挖肉,装茶叶等,其中挖肉难度最大,最耗时,干燥则用柴烘。传统生产模式虽然能相对精准把控产品的品质,但生产效率实在太低,而且容易受天气影响,不能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

柑普茶生产从人工挑果发展到筛选柑源和鼓泡汽浴清洗一体化,传统手工剥柑到使用自动开果机剥离果肉(目前已能实现二红、大红柑果肉分离), 露天日光干燥到热风和冷冻低温干燥,快速电烘、柴烘到渐成行业标准的数控低温烘干。柑普茶产业慢慢从传统手工制作过渡到大批量机械化生产,大大减少了昂贵的人工成本,有利于产品大规模生产。对柑普茶这种快速消耗品,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四、柑普保健功能获得持续开发

随着柑普茶不断在市场上走俏,其独特的口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虽然普遍反映饮用后生津顺气,身体倍感舒适,但是一直没有科学数据方面的研究支持。

6月13日,钟南山院士研究团队公布了对新会陈皮(柑茶)的研究成果,新会区有关领导率队赴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拜访了国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应钟南山院士邀请听取了其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历时2年多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新会陈皮(柑茶)能有效预防和减轻空气污染中有害气体引起的肺部炎症,包括对肺泡间隔的破裂、小气道重塑和粘液高分泌等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针对这一研究结果,钟南山院士充分肯定了新会陈皮(柑茶)的保健功效,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开展新会陈皮(柑茶)对雾霾颗粒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医学研究。新会区政府也与钟南山院士达成了初步意向,下一步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新会建立院士工作站深入研究新会陈皮(柑茶)的保健功效。

江门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也对柑普茶的能量和核心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新会柑普茶蛋白质含量为 24.8~30.9g/100g,41~52NRV%;脂肪含量为 0~1.9g/100g,0~3NRV%;碳水化合物含量为 43.0~63.5g/100g,15~21NRV%;钠含量为 12~32mg/100g,1~2NRV%和能量含量为1310~1450k J/100g,16~18NRV%。证明了柑普茶作为保健功能性饮料的价值。

如果把柑普茶定位成一种保健功能性饮料,未来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大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到2030年,则要达到16万亿元。

文/hehe(写于2017年7月)

3分钟教你区分选购四种工艺的柑普茶

  用最轻松的方式

  讲新会陈皮和柑普茶的故事,有趣还有料

  柑普,曾经陪伴不少茶人茶客度过了整个寒冬。不少茶人、茶客在品过柑普茶之后,表示相见恨晚。

  甚至从不喝茶的90后,偶然间喝到此茶,也从此爱上此味。柑普,已成为回头客最多的单品之一,更是天南海北诸多茶人茶桌上不可或缺的常备。

  今天主要和大家说说柑普茶的四种制作工艺,大家可以对比着看看,就会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样的出品,总的来说,烘制工艺出味快,做工时间短。全生晒完全靠太阳,人工和时间成本都比较高,优点是越陈越香,犹如陈皮。缺点就是没有烘制工艺的出味快。

  而半生晒工艺,则在中间。

  柑普茶的制作,看似只有反复的几个简单步骤:摘果、洗果、干燥、切帽、取肉、晾晒、入茶、干燥。但成品柑普的成效还得看最后干燥的“火候”。

  根据最后干燥工艺的不同来划分,分生晒、高温烘焙、低温烘焙、半生晒,不同的干燥工艺对应着的直接就是柑普的价格高低,下面,就为你分辨一下孰优孰劣。

  全生晒柑普茶

  纯生晒,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利用日光晒至完全干燥,要完全晒干的话需要十几天到三十几天不等,在漫长的时间中物质之间得到了自然的转换。

  

  日光中的红外波段(中波红外为主)效果是当代的人工干燥手段无法替代的,这样的独特性赋予了柑普茶皮色啡红柔润,香气沉实,回甘清雅,口感甜润生津的特点。

  纯生晒柑普茶前三年口感融合度不够,茶味和果香味不交融,需要在陈放三年后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口感融合度。

  除此之外,纯生晒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靠天吃饭,天气说变脸就变脸,如果遭遇天气突如其来的变化就容易出现柑普霉变、潮湿等现象。

  

  所以现在企业一般不会采用纯生晒的工艺,除了天气不好掌控外,还有就是时间慢、产量低。

  高温烘焙

  温度70-80度,用烘干设备烘至足干。

  高温烘焙时间短,成本低,且不受天气影响,烘焙出的柑普适即时饮用。但高温烘焙因为温度过高,就会使柑皮的焦油含量高,褐黄有油润感,且柑普里的各种物质不能得到良好的转化,制作出的成品柑普较次。

  现在市场上研究柑普的行家普遍认为高温烘焙出来的柑普不具备陈化价值,即使存放再久,也不能转变成陈皮普洱。

  但因高温烘焙时间短,便宜,产量也就高,利润也高,一些商家为贪图利益就会选用此方法来制作。不要担心,这里小编为大家支一招,高温烘焙出来的柑普果皮相对较脆且表面呈现油润感。

  低温烘焙

  不高于45度,用烘干设备烘至足干。

  低温烘焙相对高温时间较长,但保持了一定的后期转化空间,价格成本也就略高一点。但比生晒时间又短,不过不用承担生晒柑普的各种天气变化出现霉变的风险,因为它能人为掌控。

  低温烘焙具备提香、彻底干透、保持活性的优点,且比高温烘焙出来的柑普口感要好很多,是现在着重追求品质的厂家常采用的烘焙工艺。

  

  半生晒

  即半生晒低温烘焙,指生晒和低温烘焙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天气情况可以先晒再烘,也可以先烘再晒,其活性依旧保持。

  半生晒低温烘焙既保证了口感,又使柑普中的各种物质得到了良好的转化,也降低了因天气变化带来质变的风险,但消耗时间较长,此方法制出的柑普质量仅次于生晒柑普,一般茶叶爱好者会认为此方法制作的柑普口感较好。

  完了?按照上述逻辑,岂不是应该还有一个半生晒高温烘焙吗?这里需要给你们强调一下,不管是先晒还是先烘,只要经过高温烘焙这一步骤,其活性已失去,就更没必要去耗费人力物力再去生晒了。所以如果看见有“半生晒高温烘焙”的字眼,就该注意下。

  补充说明: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而广陈皮则以广东新会县所产为上品,我们也可称之为“新会陈皮”。

  在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栽培的茶枝柑(大种油身品系、细种油身品系)的果皮经晒干或烘干,并在保护区域范围内贮存陈化三年以上称为新会陈皮。

  但是,在广东民间通常是陈皮跟茶叶分开储藏,要品饮的时候按一定的比例投放冲泡,陈年普洱配陈皮是绝配。

  柑普茶冲泡方法

  柑普茶冲泡方法很简单,根据个人口感及品饮人数控制投茶量,还要注意柑皮和茶叶的配比哟。

  投茶

  

  碎皮

  

  冲泡

  

  冬日里,一盏柑普,无论是自饮,还是与友人同饮,或是作为伴手礼相赠与人,都是极好的。

    

一篇文带你了解新会柑、新会陈皮、柑普茶的关系

新会柑、新会陈皮、柑普茶,关于这三个名词,你都知道多少?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点来说就是,新会柑是长在广东省江门新会的一种柑,新会陈皮是新会柑加工出的陈皮,柑普茶是新会柑和云南普洱结合制作出的一种茶。


当然,到这不能就这么结束了,一个柑桔品种和它的两种“二次加工”产品都这么出名,再加上新会柑和新会陈皮都被列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真的不简单。这“一家人”到底有什么特色,具体怎么个联系,不了解的朋友可以跟小编一块涨一下姿势。


新会柑


又称新会广陈柑或陈皮柑、新会大红柑,学名茶枝柑,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著名土特产。新会柑在明清就风行各地,并被列为“贡品”,年年进贡,历史上有大种油身、细种油身、大蒂、高督等四个品种。漫长的种植历程中,农民从大红柑这一品种里筛选出优秀品种种植,就是现在的新会柑了。顺提一下,它是通过嫁接得到的,没有经过嫁接的最原始最纯正的新会柑,叫做圈枝柑。


新会柑按生长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小柑胎、小青柑、青柑、二红柑、大红柑,采摘时间分别在5月、8月、9月、10月、11月。跟其它柑桔不同,新会柑从成果一个月后就可以摘,所以不少陈皮爱好者或陈皮经销商从那时开始,就纷纷赶到新会,提前采摘收购新会柑胎。柑胎通俗点说是新会柑的BB,属胎果,里面还没有长肉。


柑胎

青柑

二红柑

大红柑


一般来讲,新会柑的收购价格依柑果大小和天气而定,所以行情在一段时期内往往比较稳定。现在正是青柑上市期,紧接着就是10月下旬的二红柑了。


皮肉兼用,药食同源,皮比肉贵。对于制陈皮,新会柑是很好的原料。


新会陈皮


陈皮,通俗来讲就是橘子皮,一般果皮要三年以上才能称为陈皮。陈皮的一个定义是:芸香科植物橘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其中又分“陈皮”和“广陈皮”,广陈皮定义是芸香科植物茶枝柑(也就是新会柑)的干燥果皮。


实际上,新会陈皮便是广陈皮的一个分支。种在广东其他地区的新会柑产出的陈皮,是广陈皮,种在新会的,就是新会陈皮。按照品质排行的话,一般是新会陈皮>广陈皮>陈皮,这也是常常中药店里买陈皮,价格高低不一样的原因。


2年大红柑果皮

5年新会陈皮

15年新会陈皮

桔子皮


新会柑可以在不同生长阶段采摘,新会陈皮自然也是如此,分下面三类。

大红皮——大红柑,果实成熟时采摘,个头大、皮身厚,香气浓。

微红皮——二红柑,在果实开始成熟、果皮泛红时采摘,个头中等、皮身偏薄,香气较浓。

柑青皮——青柑,在果实未成熟,果皮呈青色时采摘,个头较小,皮身较薄、果酸味较浓。

 

柑普茶


柑普茶是广东新会近十年在茶叶市场上新崛起的本土特产茶,它用新会大红柑云南普洱茶叶为原料制作而成,风味跟普洱茶又不相同。


它的特点一个是入口甘醇、香甜,有独特的花香味和陈香味,这是因为新会柑的果香味特别,普洱茶叶长期吸附了柑皮的果香味。二个是保健作用突出,发挥出新会陈皮“理气”的功效。


柑普茶的外壳(也就是果皮)放置越久颜色越深,越有光泽,这是因为新会柑组成里面焦油比较丰富。不过因为果皮原本是湿的,要保证茶叶不发霉是制作的最大难题。市面上常见柑普茶采用欧盟标准的透明胶纸包装,顾客可以看清楚外壳的色泽、有没有虫蛀。





简单几步制作柑普茶:


选每斤4个大小的生果,先将柑果的外皮用水洗干净,去除沾污物及手汗,卫生制作。将果蒂连一部分柑体切开成“盖子”,将柑肉掏空,保留果皮空壳。填入普洱茶叶,盖上“盖子”,成为柑普茶。烘干或生晒、陈放、包装。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找到约838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