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盖碗茶杯正确手势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盖碗泡茶有什么好?

学泡茶,一开始总是用盖碗练习。盖碗要拿得美丽,就是一门学问了。很多新手总是抱怨,盖碗太烫手了!一拿盖碗就手抖,手势不好看还容易摔烂,娇嫩的手指被烫得通红。心里老想着,那些老手不怕烫,肯定是因为烫习惯了!


盖碗既不夺茶香,也不掩盖其缺点,它只是忠实的把茶本身的特性给反映出来!而且不用一盖碗专泡一种茶,而是一只盖碗在手,泡遍天下名茶!盖碗可以控制盖子开口的大小,盖碗口大,还能通过改变注水方法来调节水温和力度,应用于不同的茶类。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茶汤沥净,叶底又一目了然。盖碗口大,茶叶倒出来水冲冲就很干净,用不着像茶壶那样费劲地掏茶叶,实在是懒人的最爱。


盖碗泡茶最大的缺点,烫手!那如何防止呢?

1、选对盖碗

碗身口与盖子边的距离宽的就不会烫手,茶杯也一样。还有一个是盖子,盖纽是凹进去的,盖纽离盖短,手指按在上面其实也烫。盖纽做的比较高就不烫了。

盖纽离盖短


盖纽做的比较高


2、拿盖碗的正确姿势

三指法:女性常用的手法,三只手指拿捏盖碗,暂且称之为三指法。三指法比较优雅,是最普遍的一种拿盖碗的方法。盖碗有一个盖钮,既是开盖时捏住的地方,也盖住时需要按住的地方。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好合适的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把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注意无名指和小指不可像兰花指那样翘起,这个动作会显妖娆,是茶艺中的大忌。

抓碗法:用的人不是很多,主要因为整个手抓住盖碗,还是比较烫手的。男性使用抓碗法的比较多。这种拿法的要点就是先调整好盖子开口大小,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贴住盖碗底部的圈足,一只手掌抓住盖碗,盖子的方向朝向自己,碗底背对自己,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抓碗法方便操作,一手即可掌握,对习惯用这种方法的人来说,实在是豪迈、大气。

盖碗茶与盖碗泡茶丨盖碗的由来及用法

相信常喝茶的人,对盖碗肯定是不会陌生的。如今,盖碗已经成为生活中泡茶的常见器具。

在我们平时所看的清宫剧中都会有出现盖碗的身影,只是那时候盖碗的用法跟现在我们了解到的用法似乎很不一样。

▲《延禧攻略》中皇上使用盖碗饮茶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盖碗茶和盖碗泡茶的不同之处。

 先来了解一下盖碗的发展由来:

这就要追溯到唐代了。

唐人李匡乂《资暇录》卷下《茶托子》条载:“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抚啜而杯倾,乃以蜡环碟子之央,其杯遂定。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人人为便,用于世。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

 

唐代建中年间,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府尹崔宁和他的女儿都很喜欢喝茶,但是当时喝茶的茶具简陋,仅杯盏一支。崔宁之女,玉手纤纤,手持茶杯太过烫手,便突发奇想用碟子承托茶杯,这样就不用直接接触滚烫的茶杯了。主意虽好,但却有个bug,就是茶杯容易倾倒。

还好她久待闺中,闲来无事,又研发出了升级版。在碟子中央做个蜡环用以固定茶杯,后来用漆环代替蜡环,既美观又实用。她将这一研发成果告诉了她的父亲,就这样,最早的茶托便出现了。

 

明朝朱元璋废团茶,过去的煎茶、点茶法失势,对应的越瓯、建盏一类的茶器也随之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泡茶法,这时茶碗就有了盖子。只是尴尬的是,底托又不见了,一直到了明末清初,托才回来,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三才杯。

“三才杯”,所谓三才,即天地人。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谓之人。

 

盖碗茶

 

明清时期,也就是我们电视剧中看到的,古人直接端起盖碗就喝的茶,叫盖碗茶。

 

至今流行于中国四川一代。

 

一人一盅,先用滚水温一遍杯,放入茶叶,盛水加盖,茶倒七分满,一手持托,一手持盖,先嗅其盖香,再轻轻拂去茶叶,留一条小缝举到嘴前小啜,喝完再续。

 

▲《红楼梦》中黛玉文雅的喝盖碗茶

 

喝盖碗茶的时候,「天」「地」「人」不该分开,既不礼貌也不美观。而品茶的动作,更是要流畅,托杯的手不能抖,留缝的角度也要恰好,这样才能有品茶时候的怡然自得。

 

盖碗泡茶

 

到了今天,盖碗更多的被当做“主泡器”来使用,就是用盖碗出汤,使茶水分离。

因其泡茶更加方便,不仅能够清晰地观察茶叶,更是方便出汤,后期清洗起来也方便,盖碗变成了现在最受欢迎的泡茶器具。

 

 

刚学习使用盖碗泡茶的朋友总是觉得盖碗很不好控制,容易被烫,不知道该如何使用。

下面几个要点请大家记住了,然后勤加练习,一定会爱上用盖碗泡茶的。

 1选购不容易被烫的盖碗

选购盖碗的原则是:

Ⅰ、轻便趁手

这样的盖碗拿起来轻松,更容易使用。

 Ⅱ、撇口高于碗身且宽

注入的沸水离碗口有一定的距离,更不容易烫手。

Ⅲ、盖钮高

盖钮短的盖子,手指放在上面会短距离的接触到沸水的温度,会很烫不好拿。相应的盖钮高就不会那么烫手。

 ▲选购时应选择图中右边的盖子

2注水不宜太满

对于刚学习使用盖碗的朋友不用心急,泡茶时不要将水注得太满,先把控制盖碗的手势练熟了,再慢慢摸索使用盖碗的技巧。

 3拿盖碗的手势很重要

正确的手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端住盖碗的碗沿,食指抵扣住盖钮,把盖子流出一条便于出汤的缝隙,再拿起盖碗倾斜将茶汤倒出。

千万不要直接拿起碗身,会非常烫。

还有一种出汤方式,更加实用哦。

用大拇指按住盖钮,其余四指扣住碗身的碗底,拿起倾倒,动作干净流利,非常适合初学者。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好了,关于盖碗就介绍到这里,如果您对盖碗有更多的感悟和好奇,欢迎留评,分享更多与茶相关的小知识哦。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普洱茶冲泡技巧

普洱茶冲泡是一门艺术,正确的冲泡方法可以更好地提炼普洱茶的色、香、味、气、质、神,使茶叶生命完美绽放,获得身心上的欢愉,收获社交硕果。

冲泡普洱茶,基本遵循“备具、煮水、温器、撬茶、投茶、润茶、冲泡、出汤、分茶”等流程。

下面,我们就以福安隆普洱茶为例,具体讲解普洱茶的冲泡方法。

备具

一般选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普洱茶。

盖碗较开敞,能见度好,方便观看茶汤和叶底,泡茶能保持天然本味,但容易烫手、拿不稳。紫砂壶能助茶叶增香提味,保温时间较长,但不便于观察汤色、叶底。

茶杯须成套,譬如白瓷盖碗搭配白瓷茶杯,紫砂壶搭配紫砂茶杯。

我们选用福安隆150毫升白瓷盖碗,以及配套的品茗杯、玻璃公道杯,再准备茶针、茶夹、茶荷、茶样盘、滤网、电子秤、煮水器各一。

煮水

一般选用软水冲泡普洱茶,软水就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泡茶更甜柔,茶汤的色、香、味俱佳。

古人推崇天然水,陆羽在《茶经》中主张“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越是远离人境越佳。如今存在环境污染,天然的江河水、雨雪水大都不适合泡茶了,建议用有品质保障的桶装矿泉水冲泡即可,一般都符合软水标准。

冲泡普洱茶,可将水烧开,100℃更容易激发茶性,呈现最真实的汤感、滋味。

温器

水烧开后,即浇淋盖碗、茶杯、公道杯、滤网,可使器具达到高温,起杀菌作用,还能冲洗掉一些细微尘污。

建议注水要满,直至往外溢出来,这样茶器的内外壁都淋烫充分。盖碗分三步:先往碗中注水;然后左手拿碗盖,右手拿煮水壶,壶嘴贴近碗盖内壁环绕注水;最后盖上碗盖,浇淋盖面。注意浇淋时,壶嘴要贴近茶器,一来防止水温降低,二来也不容易烫到手。

撬茶

茶饼和茶砖的撬法有许多种,这里我们给大家分享一种常规撬法。

撬茶饼时,左手握饼,饼面倾斜约30度;右手紧握茶针,从饼心向侧面刺入,慢慢推进,顶住针尖向上用力,茶饼便轻松撬开、剥落。

撬茶砖时,茶砖同样倾斜约30度,使矢状面(砖有长宽高,“长”和“高”构成的面)朝向人脸,茶针从靠近边缘的条索间隙刺入,后续操作大致相同。

注意,撬茶要在茶样盘中进行,一定要慢、要稳,左手和茶针成大约90度角,这样就不容易戳伤手。

投茶

撬好的茶用电子秤称好重量,投入盖碗中。

普洱茶冲泡的标准投茶量是:每泡7克Vs100mL水。具体冲泡时,大家可根据茶叶口感、茶器类型、个人喜好、品饮人数等因素,适当增加或减少投茶量。

润茶

普洱茶是紧压茶,润茶必不可少,既能将茶叶唤醒,使条索散开、滋味物质逐渐释出,还能洗掉茶叶上的茶粉、灰尘甚至污垢,所以也有人叫做“洗茶”。

润茶时缓慢注水,水漫过茶叶即可,浸泡约一两秒钟便可出汤,茶汤弃去。如果是较老或者压制较紧的茶,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充分唤醒茶叶。

建议生茶润洗一道,熟茶和老茶润洗两道。更讲究的人,可适当增加润洗次数。

冲泡

冲泡普洱茶,注水方式有多种,譬如高冲、低冲、定点、巡回,各有优劣。高冲有冲击力,有助于茶叶内含物释出,视觉上很好看,颇有“英雄气概”,但水温有所降低,也容易使较碎的茶叶冲起、翻滚。低冲能保持较高水温,对茶叶“打扰”较小,但看起来比较拘谨,缺乏气势。

定点注水有边缘定点、正中定点,这样可防止茶叶翻滚,避免影响汤感和香气的呈现。巡回注水可助力滋味物质释放,兼具美感,充满视觉上和诗情想象方面的魅力。

将高冲、低冲、定点、巡回进行组合,便形成若干种注水程式。对普洱茶品牌而言,往往都会推荐一种固定的注水方式,形成品牌的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

福安隆主张“边缘定点高冲”,煮水壶的壶嘴高出盖碗10~15公分,从边缘定点注入沸水,水缓缓往上漫,直到漫过茶叶,这样可欣赏茶叶在水中慢慢散开、舒展的“生命的绽放”,非常诗意、优雅。

出汤

注水之后便是候汤,候汤闷泡的时间拿捏非常关键,闷少了茶味薄,闷久了茶味苦。这个过程同样根据茶性、投茶量、茶器、个人喜好、品饮人数等因素而定。

作为紧压茶,普洱茶的候汤时间基本呈现为“慢、快、慢”的浅V形态。前几泡还没怎么出味,所以闷泡时间稍长;中间渐入佳境,滋味物质释出快,所以出汤快;后面几泡,随着滋味和茶气减弱,需要的闷泡时间更长。

出汤时,用茶夹将滤网置于公道杯上,将盖碗中的茶汤通过滤网冲进公道杯中,这样可滤去茶碎,并使茶汤融汇均匀。

盖碗出汤,我们推荐“三指法”:拇指、中指按住盖碗两端边沿,食指压住碗盖,平稳倾斜碗身,使茶汤从碗盖和碗身的缝隙流出,缝隙不宜过大,足够出水即可。  

分茶

手持公道杯,往茶杯中轻轻注入茶汤,以七分满为宜。

分茶时,要让每个茶杯的茶量都是平均的,汤色和浓度也要均匀。如果是一群客人围坐一起,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分茶,然后公道杯顺时针“走”一圈分给其他客人(逆时针亦可),最后才到自己。

茶汤分好,右手摆出请的手势,道一声“喝茶”,便可与嘉宾朋友共品好茶,畅叙情谊,叙话人生。

【延展阅读】

晒红VS烤红,谁说红茶不能用100℃沸水冲泡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