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仿古茶具批发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2023深圳国际茶器美学设计周之品牌精选篇

2023深圳国际茶器美学设计周已圆满落幕

回顾这场震撼深圳的器界盛事

佳茗荟萃,匠心独具

紫砂、瓷器、银器、铜器、陶

秉承传统又关注当下

它们的风致跨越时代

呈现出千百年来

中国茶器美学的演变与传承

本期栏目为器友奉上

设计周品牌精选集

让我们再度沉醉在

这场视觉与触觉的顶级盛宴

精选优质品牌

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景德镇瓷,紫砂器,金属器(金、银、铜、铁、锡),建窑,坭兴陶,建水紫陶,柴烧,漆器,竹木,玉石,琉璃,玻璃,茶周边(茶席、茶则、茶盘、茶服……),茶空间(榻榻米、茶几、茶椅、屏风、挂画……),花道,香道,茶包装……茶器美学领域所涉工艺品,均在此次设计周展示之列,此次设计周在茶器美学维度竭力探究,以尽可能多的形态与表现形式,向观展者展现生活中艺术之光的多种可能性。

小满堂·春风祥玉

小满堂融传统于现代,以艺术升华生活,在颇具现代风格的美学艺术空间,围绕着茶器,衍生出茶文化空间、青花玩家交流平台、当代艺术交流平台,致力于构建从探索生活方式的茶空间到人文道场。

这里不仅囊括了春风祥玉从早期到现在的大量经典作品,还有日本金工、江户切子,以及知名的李寒勇、唐彬杰紫砂等门类。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先锋,是传承,亦是辉映。

季畅园

季畅园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季益顺创办的紫砂艺术馆。在季益顺大师领导下,几十位优秀紫砂工艺师在季畅园潜心研究创作紫砂珍品,这是一支充满生机活力、奋发进取、团结合作,坚持传统又充满创新精神、思维活跃超前的年轻优秀团队。

季畅园,陶都紫砂艺坛思维大观园,正敞开她博大的艺术情怀,至臻的艺术品质、包容的广博胸襟,为宜兴这座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无限风采。

学古

学古是一家以茶文化为主要载体,通过线下实体茶馆、美学空间、策划公司、文创公司链接更多社会资源进而开展文化商业活动的文化公司。在深圳这个南方以南的滨海城市有一群人,他们为东方生活方式发声,为东方化消费升级践行。用东方文化活动集合构建当今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动线。学古希望通过多年耕耘,努力成为中国文创多元化的代表企业。

富玉

“富积于时,玉呈于质”。富玉公司集设计、生产、研发、营销推广为一体,是行业内享有规模化的陶瓷现代化制造型企业,是景德镇最早从事青花玲珑复兴研究的企业,也是玲珑瓷行业的标杆品牌,公司研发的产品作为国宴用瓷,相继招待各国重要领导人,旗下产品作为国礼用瓷,馈赠外宾。部分产品因设计精美独特被国内博物馆收藏。


土人斋

土人斋秉持“为人成器,以器为用”的理念创烧造物,其造物体系中,包含一部分从越窑、瓯窑、婺窑等传统工艺体系演进而来的“龙泉青瓷窑系”审美取向,这是龙泉青瓷窑系在历史时间维为当代人们居住空间的升级而造器,是土人斋长久续存的目标与方向。其造物类目囊括茶器皿、香器皿、空间陈设器皿、生活衍生器皿等四大板块。我们希望带给大家有品位,可实用的美好器皿,营造有章可循,有迹可溯的文化美学。

金庐阁

金庐阁-吉州窑陶瓷创新研究院的初心是为了宣扬吉州窑陶瓷的优势和特色,重树吉州窑的辉煌,培育出独特的吉州窑陶瓷艺术创新平台,为推进吉州窑陶瓷艺术的创新及产业化发展,提升吉州窑陶瓷产业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詺兮清窑是以“青花拓片”为载体的文化创作品牌,“詺”者,直言真义也;“清”者,澄澈无杂念也。以清澈纯粹之心,制直叙东方之器。铭兮清窑,便是希望通过传统青花与金石拓片工艺的结合,以匠人之心,创作人文之器,怀揣着继承过往之心,为当代人创造属于东方印记的生活之器。

溢珍堂

溢珍堂,经营产品以当代粉彩茶器皿为主。2012年,品牌创始人余晓彦不再满足于仿古的延续,而是以专业的技术,和更新颖的设计理念,进入更符合品牌发展的茶具行业。

溢珍堂从创立开始,便不断的学习茶器皿的实用型,和创新更符合当代美学的画面。在原有过硬的制瓷经验加持下,让溢珍堂在行内迅速的风靡鹊起。每一件器物坚持都坚持纯手工打造,无论是成型,绘画,分工精细明确,一位师傅只精于一种手艺,这样在慢慢的经验积累中,才能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和完美。

一条

一条紫砂以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打造紫砂全品类覆盖为突破点,解决消费者买用、送的三大需求痛点,打破传统紫砂行业的发展瓶颈,使其透明化、标准化,用创新体验为中国紫砂的复兴、走向世界探寻新的道路。一条紫砂顺应时代变革,坚持原矿紫砂用料,为中国紫砂做减法,还原紫砂真相,让紫砂回归生活缔造现代派紫砂生活。

三鼎

以自然作料,以时间为柴,挖掘中国人记忆中古雅生活的点点滴滴,传承最具东方人文历史的生活器,是三鼎陶瓷的初衷。

三鼎陶瓷创办前身为“景德镇瓷语轩陶瓷工作室”,于2009年成立。后因公司扩大生产,2015年更名为“景德镇三鼎陶瓷有限公司”。至今为止,公司旗下已经拥有龍御景窑、静云堂等多个领域品牌。自古有云:“乘物以游心”。于三鼎陶瓷而言,造物是一种安静的态度,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感悟,亦是在不偏不倚中追寻中道的一种格局。

徐建新

徐建新,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中国陶瓷协会常务理事,浙江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青年大师专委会副主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代表性传承人。

其近乎苛刻的作风,以致问世作品极少,也正因为苛刻,其作品精美却不张扬,富贵却更显端庄。纵观他创作的作品,将中华民族五千年人文历史文化融入到每件瓷器之中,无论是器形的设计和纹饰的刻画,都非常具有“龙韵”。

汝瓷张

创始人张涛,1998年,在父亲张韩的指导下,建造一立方煤窑试验窑,主要从事于汝瓷天青、月白的试验研究。在研究传统天青和月白的同时又逐步研究出了粉青釉,翠青釉,卵青釉等多个釉系以及几十种釉色配方。

2014年成立了祥云汝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5年注册了国家商标“汝瓷張”,主攻馆藏传世件的复原。2016年至今的主要精力是在传世汝窑件的复烧,截止目前,已有多件复烧作品被国内外藏家收藏。


季少波

季少波,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大师邱育展先生,龙泉市新生代企业家、工艺师,在哥窑装饰上的革命性成果,长期的创新作品得到了业界人士的认可。

梅夫人

季资美,青年独立设计师、梅夫人青瓷品牌主理人。季资美对青瓷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解,热爱龙泉窑传统文化,尤其是龙泉窑北宋时期半刀泥雕刻绘画。近年来荣获省级国家级众多比赛金奖、银奖。

器物有着传统的灵魂,也有着现代人的智慧。梅夫人秉承着对自然山水的理解,融入器物,一直探索尝试用现代的设计理念,让青瓷回归新中式文人生活格调。

盛侃拙作

龙泉市泥承青瓷坊,泥承本意为“承继传统,师古不泥”工作室主营茶器、文房、香器、花器及私人高端订制产品。

隐庐

隐廬银器师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段六一,结合民族特色以打造艺术品态度制造每一件产品,让它们蕴含着非凡的想象力以及卓越的设计,流光溢彩的光滑和不同凡响美丽,成就恒久的幸福感。

臻ZHEN

臻ZHEN是一个践行“当代东方生活美学”的金银器品牌,是潮宏基珠宝旗下弘扬非遗细金手工艺的传承者,成立有“臻宝博物馆”和“花丝镶嵌手工坊”。自诞生之始,「臻ZHEN」就坚持以“复兴传统金银器工艺”为己任,以打造“当代东方生活美学”作为自己的使命,探究、还原面临失传的传统金银器的制作和应用,并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融入当代设计,赋传统工艺以新生。

铜话

铜话品牌由福建省雕塑大师、厦门市工艺美术大师-张煌平2014年创立于厦门。结合现代审美,融入艺术生活化理念,创作系列产品。在传承青铜文化的时候不忘初心,坚持自主创新,多年来成功研发了多种铜器的表面处理工艺,如“斑斓彩”工艺,颠覆了铜器外在的感观,突破了该领域的技术瓶颈,解决了铜表面的抗氧化问题。铜话品牌沉淀着生活的美学,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匠心独具的理念,手工打造物有所值的典雅铜器,述说着铜话的故事。


景毓堂

千年景德镇,一品景毓堂。青墨刻瓷物,梅花品三秋。景德镇·景毓堂,美学造意境,器物品生活;古韵之作,浑然天成。件件作品源自匠心、融入人文,历经72道工序,倾全力而得。小小美器,内藏大千!手执景毓品茗、赏韵、悟人生!器物精雕琢,白梅挂枝头,瓷底含三韵,景毓陶清心!

鼎承

鼎承茶业以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为使命,打造茶文化及艺术一体的茶生活空间,是集茶文化体验、茶生活相关产品销售、茶礼定制、茶艺培训、高端茶会筹办等的综合性茶文化推广平台。鼎承致力于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茶艺文化,将茶道精髓融入现代生活之中,结合现代文化,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的茶饮之道并以身教言行,让年轻一代将茶文化之道继续传承发展。

亚飞心象

“将经典传承,把传统艺术结合到美的陶瓷器物上,创作出具有陶瓷语言的作品。”这是亚飞心象一直以来的发展景愿与初心。品牌匠人刘亚飞,生于1994年,长于景德镇,其传统绘画基础坚实,作品追求灵动意境深远文气。在亚飞看来,粉彩的魅力在于手绘与烧制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的变量,而每一种不同的变量聚合,最后才能成为一只唯一、独特的艺术品。每一件作品,都带有画师自己的心力倾注与情感投注,而这也正是“心念之象,附器承性”的含义。


尚唐

2011年,以“尚唐”为名的青瓷创意工场在龙泉诞生。尚唐坚持以新形式、新方向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产品经典又鲜活,涵盖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等系列。在“日用美器”中,融入剑、瓷、竹、木、茶等特色元素,让“中国式”雅致生活迈向世界各地;在跨界合作里,注入更多科技含量、时尚元素,将多元文化标注于釉色之上;在产品展示和销售上,尚唐有12家展厅式线下直营店,和一条青瓷观光生产线。尚唐青瓷创意工场,以匠心打造每一件与生活对话的作品,在世界坐标系上讲述中国文化故事。

道道一壶

道道一壶,以人与自然、人与器的和谐为理念。以大自然的事物为题材,将自然的美好事物结合到茶道香道中来,享受大自然馈赠与我们美好的茶与香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大自然的各种美好事物,怡养身心。

韩银堂

韩银堂是一家专业从事足银工艺品、养生银壶银器等银品类珠宝礼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批发、零售服务于一体的公司。韩银堂重视创新,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结合其他一些非遗手艺研发推出多种新工艺产品,引领足银品类流行趋势。


天沏

浙江库尔仕科技有限公司地处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泉溪镇,是一家集生产、销售、科研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企业;于2022年8月成立天沏品牌。坚持以中国风为设计代表,挖掘东方美学融入东方水杯,并以独特的专利结构立志将纯钛保温杯,内钛外钢保温杯做到极致,在满足品质的同时也满足精神上的审美追求,专为享受品茶生活与商务人士、知性优雅者、高端人群等提供最优质的高端水杯。

苏州巧生炉

博物馆

苏州巧生炉博物馆,是中国首家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铜炉铸造技艺的铜炉文化主题博物馆,占地面积23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传统铜炉铸造技艺、工具,以及近40年来陈氏家族收藏的明清铜炉和近500件“巧生炉”精品力作。


宝汝窑

宝汝窑创始人李志强1963年出生于汝官窑遗址宝丰县清凉寺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传统技艺大师、全国乡村工匠。三十多年来一直钻研研究汝官瓷复烧,继承了传统汝瓷型釉工魂,相继研制出天青、天蓝、粉青、月白、豆青、豆绿、卵青、虾青八大釉色,并研制出鱼鳞片蟹瓜纹、蝉翼纹、斜开片四大开片纹路。作品先后荣获奖项60余项,6项作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作品节节高瓶在第九届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作品盏托在中原陶瓷艺术创新与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

运增窑

运增窑,创始人张运增先生,河南钧窑类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中国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1983年出生。其手作产品堪称钧瓷里的经典,开创了钧瓷釉水的新工艺,将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其釉料配方经多年实验研究,总结出既突出艺术特色又有技术稳定性的釉水。作品融合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矿石配料风格,目前创作出釉面配方,青瓷类,月光白,玛瑙红,油滴釉,紫金釉,茶叶末,结晶类等600余种配方。烧成类作品荣获中国国内各类奖项200多项,发表论文四篇。

#02

小众优质匠作

本届展会为观展者带来了少有的茶器全品类赏玩选购体验,除以上精选品牌之外,还有许多展品无法一一呈现,为不留遗憾,特奉上本届设计周的部分小众优质匠作,让更多优质的传统匠人、小众IP走进大众视野,为让未到现场的器友大饱眼福!

来源:深圳茶博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瞭望》两会特刊:中国茶叶名片——中茶

 “《瞭望》周刊是唯一指定进入全国两会会场和代表、委员驻地的财经类新闻周刊。已经连续4年进入两会现场和代表驻地,并在会场设有独立展示区和现场取阅区,覆盖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28个省团会场、2个新闻中心,两会会场共摆放杂志1.2万册。”此次中茶作为中华老字号振兴计划联合发起单位走进两会,体现党和国家对中国茶产业的关注与重视,也再现了中茶作为老字号企业而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引领下,中茶将不断坚定带领茶行业走向振兴的使命与决心,与行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品牌历史:

1949年11月23日,时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副主任薄一波、马寅初签署文件,批准成立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专业总公司——中茶公司。

 

1951年3月,中茶公司通过《人民日报》有奖征集商标,最终,上海曹承熙先生的设计方案成为中茶公司的专用商标,新中国第一个茶叶商标“中茶”牌诞生。12月15日,经中央私营企业局核准,中茶公司取得“中茶”的专用权,“中茶”成为新中国最悠久的商标之一。

 

2006年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中茶)经过国家商务部的审批,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

 

中茶公司产品曾多次作为国礼茶分别赠送给伊丽莎白女王、摩洛哥王子、普京总统等他国首脑、政要。

 

2014年,中茶公司的产品成为APEC会议的官方指定用品。

 

作为中国茶叶企业代表,中茶在中华老字号资源库中是唯一一家全品类茶叶企业,且在茶企列表中排名第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中茶飘香海内外,“中茶”品牌获得了海内外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和信赖,成为中国茶叶的象征。

 

 

中茶:破局茶行业品牌之困

我国茶产业总体呈现小散弱的格局,企业规模有限、综合实力偏弱,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庞大的茶叶产量也没有带来顶尖的品牌。面对品牌之困,定位于“茶健康生活方式提供者”、以“生态健康,国品中茶”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高品质、健康、安全、差异化茶产品的中茶公司选择以全产业链保证品质,以“中茶”核心品牌为引领,品类品牌为依托,整合市场,寻求破局之道,推动中国茶业的崛起。

 

国内茶叶行业最权威的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评选的2016中国茶叶行业十大领军企业和百强企业名单日前出炉。拥有60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华传统老字号企业——中国茶叶有限公司(简称中茶公司),凭借良好的业绩、产品口碑、品牌影响力斩获十大领军企业和百强企业称号,且位列第一名。

 

在谈及获奖感受时,中茶公司董事长王震表示,这意味着,公司以“中茶”核心品牌为引领、品类品牌为依托战略的初步实践已经成功了。

 

“7万中国茶企不抵一个英国立顿。”曾有业内专家如此感慨地说。对于中国茶叶企业来说,这既是一个无力辩驳的嘲讽,也是行业一盘散沙的写照。统计显示,2015年,全球茶叶产量为528.5万吨,仅中国大陆地区的茶叶产量就达到了227.8万吨。然而,庞大的产量并没有带来顶尖的品牌,我国茶产业总体呈现小散弱的格局,企业规模有限、综合实力偏弱,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

 

“按照一般商业规律,一个缺乏品牌的行业,总体规模很难实现倍数级的增长。”品牌学者尹杰表示,依靠渠道和流通市场发展起来的中国茶叶市场,最缺乏的是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从中国茶企的整体情况来看,品牌塑造依然落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品牌已经刻不容缓。

 

成立于1949年的中茶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家由中央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目前是中粮集团的成员企业。面对品牌之困,中茶公司选择以全产业链保证品质,以“中茶”核心品牌为引领,品类品牌为依托,寻求破局之道。

 

“在一个品牌相对匮乏的市场上,率先走上品牌之路的企业,不仅能获得利润与市场份额,更能得到影响甚至重塑整个产业的能力。”王震表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中茶公司将继续以“中茶”品牌为核心,做中国茶叶的“领头羊”,推动中国茶业的崛起。

 

老字号给了崛起中国一张茶叶名片

商品、劳务、企业之后,文化如何“走出去”,已经成为崛起中国面临的新挑战。

 

与国产工业品相比,以茶叶为代表的传统“国货”,显然是更适合的抓手。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我国茶叶产业总体呈现小、散、弱局面,品牌匮乏,远离大众消费市场,难以担当“文化名片”之责。

 

面对困局,与共和国同岁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中国茶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茶),选择在全产业链的基础上,以“中茶”核心品牌为引领、品类品牌为依托,整合市场,带动行业做大做强,有力推动了中国茶业的崛起。

 

茶叶是中华文化精华载体

古往今来,任何时代的国家交往,承载自身文化的商品都是最适用的“名片”。交通塞绝的历史岁月里,中国于世界的形象,就是由以丝、瓷、茶为代表的商品构成。

 

以后世的影响力而论,茶叶的地位,远超同样伟大的瓷器与丝绸。世界三大饮品——茶叶、咖啡、可可,只有茶叶成功征服了全世界。今天,茶叶在世界上的消费超过了咖啡、巧克力、可可、碳酸饮料和酒精饮料的总和。

 

今天,中国再次走上全球影响力的主导位置。如何向世界重新介绍自己?能够唤起全世界人民最广泛记忆的茶叶,无疑是答案之一。

 

不爱喝茶的背后是理念陈旧

然而,当前的中国茶叶产业,不仅在企业体量的层面异常薄弱,思维理念也难以适应时代潮流,无力担起这一历史重任。

 

首先,大而不强,多而不精。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茶产业消费报告》以及农业主管部门种植管理司提供的相关信息显示,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茶叶总产量227.8万吨,销售总量约为172万吨。全国茶企约有7万多家,但多为小规模、区域性品牌,组织形式以家庭作坊为主,行业标准缺失,市场扩张缓慢。

 

其次,千亿市场,难见品牌。

 

目前整个中国茶叶市场规模逾3000亿,但品牌茶企在行业中的占比不足10%。虽然出现若干比较知名的茶叶品牌,但是没有一个占据绝对优势,行业整体尚未进入品牌竞争阶段。

 

此外,产业理念和消费观念,陈旧且存在偏差。

 

根据国外咨询机构Euromonitor(欧睿)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是土耳其,茶叶产量世界第一的中国仅排名第19位。

 

民众不爱喝茶,茶企及销售商的意识也普遍停滞不前。几乎所有的茶叶品类价格都决定于炒作。消费者也只将茶叶作为高端礼品、投资对象、个人爱好看待,行业无法建立起广泛而亲民的受众基础。茶叶很难像如咖啡那样,融入普通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生活。

 

 

“中茶”核心品牌为引领,品类品牌为依托,推动茶业转型

近年来,星巴克等外国饮料业巨头不断加快对中国茶叶市场的渗透。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外资淘金者,涌入这片巨大的无主之地。

 

“整个中国茶业若要在强敌竞争下生存,就必须从分散、粗放和投机,走向品牌、规模、规范,进行一场以品牌为核心的整合与变革。”中华老字号振兴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尹杰说。

 

挑战的背后,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契机。随着民族自信的恢复,国人日渐重视、接受以饮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2015中国茶产业消费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内销市场增长62万吨,增幅56.4%。2011-2015 年,我国茶叶消费群体由4.43亿人增长至4.71亿人,增6.3%。

 

成立于1949年的中茶,就嗅出了机遇的味道。这家新中国成立后率先由相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中粮集团成员企业,选择以全产业链保证品质,以中茶”核心品牌为引领,品类品牌为依托,寻求中国茶业破局、做大之道。

 

“中国茶企最大的瓶颈之一,在于企业在经营的思维和方式上,普遍缺乏品牌意识。行业尚未脱离狭隘、陈旧观念,没有真正走向大众消费市场。”中茶董事长王震说。

 

中茶组建了一条完整的全产业链,把业务向种植和销售终端延伸。既从源头保证茶叶品质的一致性,又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建立产品和企业品牌。

 

中茶首先从茶叶的源头——种植环节,便开始严控茶叶品质,解决品牌阶段的后顾之忧。目前中茶已在浙江、福建、安徽、云南、湖南、广西、 江西、香港、台湾等名优茶产区,以及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建立起了全产业链可追溯茶叶供应及品质保障体系,控制优质茶叶资源。

 

2016年,中茶公司又推出了“五十茗庄”品牌,建立起中国首个“生态庄园茶”标准,该标准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生长、古法工艺、专业检测、全程追溯、庄园直采”六大标准体系,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确保了产业链的源头之水,中茶公司又将目光投向了终端。

 

“在严格打造优质产品之外,我们也认识到,品牌竞争的时代,不论企业所属的行业是B还是C,都只有加强与消费者群体的接触,才能够了解、掌握他们的潜在需求,才可以打下品牌赖以建立的基础。”中茶公司董事长王震表示。

 

于是,在产业链的另一边,中茶公司一改“茶企供货,加盟商铺货”这种简单、粗糙的批发模式,除了推出“中茶·世界茶园”为代表的零售专卖系统,还积极创新探索中茶生活现代时尚茶饮零售模式,以自己的品牌产品,与消费者对接。目前,中茶已建起35000多个售点,1300多家专卖店。

 

完成上游原料与终端平台的布局后,中茶公司随即开始践行以“中茶”核心品牌为引领,品类品牌为依托的品牌发展战略,率先开启了茶业经营理念的革命。

 

在开启品牌建设的同时,中茶意识到,产品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为此,中茶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依托于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目前中茶经营的产品,覆盖了海堤焙酵红茶、中茶绿茶、海堤焙酵乌龙茶、蝴蝶花茶、蝴蝶老树白茶、窖藏六堡茶、紫陶源酵普洱、百年木仓黑茶、茶饮料、茶食品、茶具及茶衍生品等主要品类。以此为基础,中茶率先开启茶业经营理念的革命,在地域品牌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产品品牌,最终创造出以“中茶”品牌为核心母品牌、集“海堤”、“蝴蝶”、“猴王”“百年木仓”、“中茶窖藏六堡”、“山萃”、“中宏”、“可益康”等为子品牌的品牌体系。

 

2014年,中茶旗下“中茶”、“海堤”、“蝴蝶”品牌的茶产品成为APEC会议官方用品;2016年,在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的中国茶叶行业十大领军企业和百强企业评选中,中茶获得十大领军企业和百强企业称号,位列行业第一;在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的“2016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中茶在中华老字号类别中排名前列。

 

面对以“中茶”核心品牌为引领、品类品牌为依托战略的初步成功,王震表示,中茶正率先从企业品牌走向产品品牌,引导消费文化从仿古茶楼走向现代商超,消费群体从封闭圈子走向年轻白领,从国内品牌走向海外品牌,完成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中茶将继续以品牌为核心,推动中国茶业的崛起,向世界递出一张精致的国家名片。

 

践行“一带一路”,引领茶业迎接新机遇

从古至今,茶叶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站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风口,茶产业又该如何应对新机遇和新挑战?

 

2015年,全球茶叶产量达528.5万吨,其中中国占到227.8万吨,印度119.1万吨,斯里兰卡32.8万吨,“一带一路”地区重点产茶国产量占到全球总量的80%以上。可见在践行“一带一路”的战略过程中,中国茶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茶叶的“一带一路”,更是经济带和文化共建的过程。目前,国内的茶叶市场“产能过剩”,瞄准“一带一路”的市场空间,将成为国内茶叶产销平衡的又一途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是中国茶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健康、品质、外形和营销模式上进行创新和突破,是茶企抓住机遇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方式。

 

而作为中国茶叶企业代表的中茶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海外渠道布局已有实质性进展,正逐步拓展香港、马来西亚市场。依托于强大的研发团队和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中茶独创全新品类“通茶”也已于香港上市销售。未来,中茶将以马来西亚为平台,深入打开海外市场。凭借着“传统茶、现代茶、直销茶、茶衍生品” 这四个完整的产品体系和“文化平台、传统批发平台、现代批发平台、专卖零售平台、互联网平台”这五个渠道平台,中茶将更好地承担起国企的责任,在“一带一路”和“品牌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指引下,肩负起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让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的重大使命,以茶为媒,向世界展现出更多的魅力。

 

品牌点评:

茶叶自古便是中国的象征,但今天我们却没有一个世界级的品牌,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作为与共和国同岁的央企老字号,中茶有责任也有能力打破这一窘境。在已有的全产业链、众多著名产品品牌的基础上,中茶应率先从企业品牌走向产品品牌,引导消费文化从仿古茶楼走向现代商超,消费群体从封闭圈子走向年轻白领,推动茶业进入品牌时代。

我们爱岁月静好,却知埋头奋斗;爱风花雪月,也懂世态艰辛;我们喝茶,我们品香,不急不躁,踏踏实实,我们不是专家,但我们愿意分享。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