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仿古茶几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茶席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茶席设计

 

茶席设计,是茶艺表演的静态物象语言,也是茶道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国当代茶文化的一门新的学科。茶席设计:一实操性很强,符合茶文化的教学需要;二实用性很广,符合茶业市场的需要;三艺术表现空间很大,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掌握茶席设计的基本结构、方法和艺术表现技巧,对于运用这一语言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内容,有着极大的创造意义和作用。

 

茶席设计探源

 

 

遍查中国古代茶文化史料,无“茶席”一词。茶席应从“席”逐渐引申而来。

席,同古字“蓆”,指用芦苇、竹篾、蒲草等编成的坐卧铺垫用具。《中国汉字大辞典》《诗·邶风·柏舟》有“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韩非子·存韩》有“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杆蔽,入则为席焉。”等句,将席的质地、形状、作用说得十分清楚。后又引申为座位、席位。《论语·乡党》:“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正席,即首要或主要的席位。后又引申为酒席。《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要离席阑至舍,诫其妻。”《梁书·韦桀传》:“右卫朱异尝于酒席谓日:‘卿何得已作领军面向人’!”可见,这里的“席”仅指桌上的“酒”和“菜”。

至此,查无引申之“茶席”一词。

“茶席”一词,在当代日本常有使用,表明的是“本席”、“茶室”,即茶屋。介绍日本京都旅游的《华属世代自游自在》说得很明白:“……左侧的古池前是第一间茶席三巴亭茶席”。

韩国也有“茶席”一词的出现,一则观光公社的广告语上说:“茶席:为喝茶或喝饮料而摆的席。除摆放各种茶、糖水、蜜糯汤、柿饼汁以外,还放蜜麻花和各式茶食、油果等。”并配有图,图上摆满各式点心,可见指的是茶果茶点。

近年,我国台湾“茶席”一词出现颇多,但多指茶会,或茶会环境的布置。如设立某种主题茶会,叫“露雪茶席”等。

从当代文献中第一次看到“茶席设计”一词,是2002年童启庆所著的《影像中国茶道》。童启庆教授在书中解释说:“茶席,是泡茶、喝茶的地方。包括泡茶的操作场所、客人的坐席以及所需气氛的环境布置。”2003年周文棠先生所著的《茶道》一书,对“茶席(案)设计”的解释和童启庆基本相似:“茶席是彻茶、饮茶的场所,包括沏茶者的操作场所,茶道活动的必要空间、奉茶场所、客人的坐席、修饰与雅化环境氛围的设计与布置等。

由此可见,无论在台湾,还是在大陆,对茶席的设计和茶室的布置,在内容的划分上仍比较模糊,对“茶席”一词,实际上仍指的是“茶室”。

 

茶席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任何事物都是由其基本的要素结构而成,每个要素又有其构成的要素成分。事物的构成,就是要素构成之构成的规律,茶席设计也同样如此。

 

一、茶品

茶,是茶席设计的灵魂,也是茶席设计的物质和思想基础。因茶而有茶席,因茶而有茶席设计。茶,在一切茶文化以及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既是源头,又是目标。

茶,是茶席设计的首要选择。因茶而产生的设计理念,往往会构成茶席设计的主要线索。

茶的色彩是异常丰富的,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茶的各种美味和清香,曾醉倒天下多少爱茶人。茶的形状,千姿百态,未饮先迷人。如一旗一枪,旌旗招展;金坛雀舌,小鸟歌醉;六安瓜片,片片可人……茶的名称,浸透诗情画意,如庐山云雾、龙岩斜背、凤凰单枞、九曲红梅……有许多很好的茶席设计作品,如《龙井问茶》、《普洱遗风》、《大佛钟声》等,都是直接因茶而发的。

 

二、茶具组合

茶具组合,是茶席构成的主体。其基本特征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相融合。实用性决定艺术性,艺术性又服务于实用性。因此,在它的质地、造型、体积、色彩、内涵等方面,应作为茶席设计的重要部分加以考虑,并使其在整个茶席布局中,处于最显著的位置,以便对茶席进行动态的演示。

茶具组合的类别,一般有金属类、瓷器类、紫砂类、玻璃类和竹木类等。

茶具组合的个件数量,一般可按两种类型确定。一是必须使用而又不可替代的个件,如壶、杯、茶叶罐、茶则、煮水器等;二是齐全组合,包括不可替代的和可替代的个件,如备水用具水方(清水罐)、水勺等,泡茶用具茶海、公道杯等,铺助用具茶荷、茶碟、茶针、茶夹、茶斗、茶滤、茶盘、茶巾、水盂、承托(盖置)、茶几等。

茶具组合既可按传统样式配置,也可进行创意配置。既可基本配置,也可齐全配置,其中,创意配置、基本配置、齐全配置在个件选择上随意性,变化较大,而传统样式配置在个件选择上一般比较固定。

 

三、铺垫

铺垫,指的是茶席整体或局部物件摆放下的铺垫物,也是铺垫茶席之下布艺类和其他物质的统称。

铺垫的直接作用表现为:一是使茶席中的器物不直接触及桌面或地面,以保持器物的清洁;二是以自身的特征和特性,辅助器物共同完成茶席设计的主题。

铺垫的质地、款式、大小、色彩、花纹的选择,应根据茶席设计的主题与立意要求,以对称、烘托、反差、渲染等手段加以表达,或铺桌上,或摊地下,或搭一角,或垂另隅,既可作流水蜿蜒之意象,又可如绿草茵茵之联想。

在茶席中,铺垫与器物的关系,如同人与家的关系,使器物有一种归属感。只要在铺垫中,茶器具就可任意摆放,谁也不愿被弃之铺垫之外。铺垫是器外之物,却对茶席器物的烘托和主题的体现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铺垫的类型有:棉布、麻布、化纤、蜡染、印花、毛织、织绵、绸缎、手工编织、竹编、草秆编、树叶类、纸类、石类、瓷砖类及不铺类等。不同质地的铺垫,往往本身就能体现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特征。

铺垫的形状一般分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几何形和无形。不同形状的铺垫,不仅能表现不同的图案以及图案所形成的层次感,更重要的是,这些多变的形状,还会给人以不同的想象空间,启发人们对茶席设计整体构思的进一步理解。

铺垫的色彩原则是:单色为上,碎花次之,繁花为下。色彩和花式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它通过茶席的铺垫,会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情绪和行为。

铺垫的方法有:平铺、对角铺、三角铺、叠铺、立体铺和下铺等。铺垫的方法,是获得理想铺垫效果的关键所在。不同方法的铺垫,使铺垫在质地、形状、色彩的不同效果之外,又增加了它的可变化内容,使铺垫的语言更具丰富性。

 

四、插花

插花,是指人们以自然界的鲜花、叶草与枝干为材料,通过艺术加工,在不同的线条和造型变化中,融入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而完成的花卉再造形象。

茶席中的插花,不同于一般的宫廷插花、宗教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生活插花。而是为体现茶的精神,追求崇尚自然、朴实秀雅的风格,并富含深刻的寓意。其基本持征是简洁、淡雅、小巧、精致。鲜花不求繁多,只插一两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并追求线条、构图的美和变化,以达到朴素大方、清雅绝俗的艺术效果。

茶席插花的形式,一般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悬挂式和平卧式四种。面立式是指鲜花的主枝干基本呈直立状,其他插入的花卉,也都呈自然向上的势态;悬挂式是指第一主枝在花器上悬挂,而下为造型特征的插花;平卧式是指全部的花卉在一个平面上的插花样式。茶席插花中,平卧式虽不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茶席布局中,如移向式结构及部分地铺中,用平卧式插花可使整体茶席的点线结构得到较为解明的体现。

花材,是茶席插花的主体。它由花、叶、枝、蔓、草等构成。自然界中,花材的品种数量繁多,称谓也因地域的不同有所不同。茶席插花所选的花材限制较小,在山间野地和田头屋角随处可得,也可在一般花店采购。

茶席插花的意境创造,一般有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两种表现方法。具象表现一般不做十分夸张的设计,而是实实在在,不留矫揉造作的痕迹,使营造的意境清晰明了;抽象表现就是运用夸张和虚拟的手法来表现插花的主题,可以拟人也可以拟物,把握抽象表现的尺度在似是而非之间。

茶席插花的花器,是茶席插花的基础和依托,描花造型的结构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花器的型与色。就花器的造型来说,它既限制了花体,也衬托了花体。相反,茶席中的插花,要求花体简约、精巧,同时也决定了花器的大小。在花器的质地上,一般以竹、木、草编、藤编和陶瓷为主,以体现原始、自然、朴实之美。

 

五、焚香

焚香,是指人们将从植物和动物中获取的天然香料进行加工,使其成为各种不同的香型,并在茶席环境中进行焚熏,以获得嗅觉上的美好享受。

焚香,在茶席中,其地位一直十分重要。它不仅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融于整个茶席中,同时,它美好的气味弥漫于茶席四周的空间,使人在嗅觉上获得非常舒适的感受。气味,有时还能唤起人们意识中的某种记忆,从而使品茶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焚香,一开始就从人们的生理需求迅速与精神需求结合在一起。在我国唐代,就出现了争奇斗香的香文化形式。宋代,它又和挂画、插花、点茶一起,被称为“四艺”一同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中国的香文化还影响了日本。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就曾记载了古代日本民族学习“唐人”的样子所举行的“香会”,后逐渐形成今天的日本香道。

香料的种类繁多,茶席中所使用的香料,一般以自然香料为主。在自然的香料中,又注重从自然植物中进行香料的选择。因为自然界中具有香成分的植物十分广泛,采集比较容易。例如紫罗兰、丁香、茉莉等,可采其鲜花;柠檬、橘子等,可取其果皮;樟脑、沉香等,可采其枝干;龙脑等,可采其树脂;丁香、肉桂等,可采其果实。这些原料采集后,用蒸馏、压榨、干燥等方法即可取得。

茶席中的香品,总体上分为熟香与生香,又称为干香与湿香。熟香指的是成品香料,一般可在香店选购,生香是指在做茶席动态演示之前,临场进行香的制作(又称香道表演)所用的各类香料。熟香的样式有柱香、线香、盘香和条香等,另有香片、香末等作熏香之用。生香的临场制作表演,既是一种技术,又是一种艺术,具有可观赏性,对于香道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焚香的香炉种类十分繁多,大多为仿古的样式,有鼎、乳炉、鬲炉、敦炉、钵炉、洗炉、筒炉等。在类别上又有香炉、熏炉和手脚炉等,在质地上有铜、铁、陶、瓷等。茶席中的香炉,应根据茶席所表现的题材和内涵来选择。

香炉在茶席中的摆置,应把握不夺香、不抢风、不挡眼这三个原则,即在不影响茶的香味和茶席动态演示的方便和有利于茶席结构的形成来进行。

 

六、挂画

挂画,又称挂轴。茶席中的挂画,是指以挂轴的形式,悬挂在茶席背景中书与画的统称。书以汉字书法为主,画以中国画为主。茶圣陆羽在《茶经》“十之图”中,就曾提倡将有关茶事写成字挂在墙上,以“目击而存”,希望用“绢素或四幅成大幅,分布写之,陈诸座偶”。

茶席挂画中的挂画内容,可以字,也可以画。一般以字为多,也可字、画结合,我国历来就有字、画合一的传统。

字的内容,多以表达某种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和人生情趣,以乐生的观念来看待茶事,表现茶事。例如,将各代诗家文豪们对于品茗意境、品茗感受所写的诗文诗句为内容,用挂轴、单条、屏条、扇面等方式陈设于茶席之后作背景,常见的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以茶会友”、“廉美和敬”、“草本人”、“追香”等。也可写些与茶有关的佛语、道义、儒训等字句,如“茶禅一味”、“吃茶去”、“饮即道“等。

除写字,也可绘画。绘画以水墨画为主。我国茶中挂轴的绘画内容,相对较为多姿多彩,既有简约笔法,抽象予以暗示,也有工笔浓彩描以花草虫鱼,最常见的还是表现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及水墨山水为多。

茶席挂画,提倡自己写、自己画、自己裱。

 

七、相关工艺品

相关工艺品和其他物品一样,是人们某个阶段生活经历的物象标志。当人们想起某段生活,脑海里就会浮现那段生活的人和物。同样,当人们看见某种物品,也会想起以往的那段生活。因此,茶席中不同的相关工艺品与主器具的巧妙配合,往往会唤起人们的某种记忆,使茶席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相关工艺品范围很广,凡经人类以某种手段对某种物质进行艺术再造的物品,都可称为是工艺品,如珍玉奇石、植物盆景、花草杆枝、穿戴、首饰、厨用、文具、玩具、体育用品、生活用品、乐器、民间艺术品、演艺用品、宗教法器、农业用具、木工用具、纺织用具、铁匠用具、鞋匠用具、泥工用具、古代兵器、文玩古董等,只要能表现茶席的主题,都可进行运用。

在茶席的布局中,相关工艺品不像主器物那样不便移动,而是可由设计者作任何位置的调整。因此,相关工艺品成为最便于设计者运用的物件,在对它作不停地换位调整后,最终达到满意的设计效果。

相关工艺品,不仅能有效地陪衬、烘托茶席的主题,还能在一定条件下,对茶席的主题起到更加深化的作用。在选择与摆置上,要避免衬托不准确、与主器具相冲突及多而淹器、小而不见等不当的摆置发生。

 

八、茶果茶点

茶果茶点,是指在饮茶过程中佐茶的茶点、茶果和茶食的统称。在茶席中它的主要特征为:份量少,体积小,制作精细,样式清雅。

茶点分为干点和湿点两种,茶果分为干果和鲜果两种,茶食主要指瓜果的果实。

茶点果实的选配方法,应根据茶席中不同的茶品和茶席表现不同题材、不同季节、不同对象来配制。如对不同茶品的配制,台湾范增平先生规则为“甜配红,酸配绿,瓜子配乌龙”。

在茶点茶果的盛器选择上,干点宜用碟,湿点宜用碗,干果宜用篓,鲜果宜用盘,茶食宜用盏。同时,盛器的质地、形状、色彩还要与茶席的主器物相吻合。茶点茶果一般摆置在茶席的前中位或前边位。总之,只要巧妙配制与摆放,茶点茶果也是茶席中的一道风景,盆盆碟碟显得诱人与可爱。

 

九、背景

茶席的背景,是指为获得某种视觉效果所设定在茶席之后的某种艺术物态方式。

茶席的价值是通过观众的审美而体现的。因此,视觉空间的相对集中和视觉距离的相对稳定就显得特别重要。单从视觉的空间来讲,假如没有一个视觉空间的设立,人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自由观赏,从而使茶席的角度比例和位置方向等设计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也使观赏着不能准确获得茶席主题所传递的思想内容。茶席背景的设定,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背景的设立,还反映了某种人性的内容,它在某种程度上起着视觉阻隔作用,使人在心理上获得某种程度的安全感觉。茶席的背景形式,总体有室外现成背景和室内现成背景两种。

室外现成背景形式有:以树木为背景,以竹子为背景,以假山为背景,以街头屋前为背景等。

室内现成背景形式有:以舞台作背景,以会议室主席台作背景,以窗作背景,以廊口作背景,以房柱作背景,以装饰墙面作背景,以玄关作背景,以博古架作背景等。

除现成背景条件外,还可在室内创造背景。如:室外背景室内化的利用、织品利用、席编利用、灯光利用、书画利用、纸伞利用、屏风利用和特别物品的利用。

2023深圳国际茶器美学设计周之品牌精选篇

2023深圳国际茶器美学设计周已圆满落幕

回顾这场震撼深圳的器界盛事

佳茗荟萃,匠心独具

紫砂、瓷器、银器、铜器、陶

秉承传统又关注当下

它们的风致跨越时代

呈现出千百年来

中国茶器美学的演变与传承

本期栏目为器友奉上

设计周品牌精选集

让我们再度沉醉在

这场视觉与触觉的顶级盛宴

精选优质品牌

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景德镇瓷,紫砂器,金属器(金、银、铜、铁、锡),建窑,坭兴陶,建水紫陶,柴烧,漆器,竹木,玉石,琉璃,玻璃,茶周边(茶席、茶则、茶盘、茶服……),茶空间(榻榻米、茶几、茶椅、屏风、挂画……),花道,香道,茶包装……茶器美学领域所涉工艺品,均在此次设计周展示之列,此次设计周在茶器美学维度竭力探究,以尽可能多的形态与表现形式,向观展者展现生活中艺术之光的多种可能性。

小满堂·春风祥玉

小满堂融传统于现代,以艺术升华生活,在颇具现代风格的美学艺术空间,围绕着茶器,衍生出茶文化空间、青花玩家交流平台、当代艺术交流平台,致力于构建从探索生活方式的茶空间到人文道场。

这里不仅囊括了春风祥玉从早期到现在的大量经典作品,还有日本金工、江户切子,以及知名的李寒勇、唐彬杰紫砂等门类。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先锋,是传承,亦是辉映。

季畅园

季畅园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季益顺创办的紫砂艺术馆。在季益顺大师领导下,几十位优秀紫砂工艺师在季畅园潜心研究创作紫砂珍品,这是一支充满生机活力、奋发进取、团结合作,坚持传统又充满创新精神、思维活跃超前的年轻优秀团队。

季畅园,陶都紫砂艺坛思维大观园,正敞开她博大的艺术情怀,至臻的艺术品质、包容的广博胸襟,为宜兴这座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无限风采。

学古

学古是一家以茶文化为主要载体,通过线下实体茶馆、美学空间、策划公司、文创公司链接更多社会资源进而开展文化商业活动的文化公司。在深圳这个南方以南的滨海城市有一群人,他们为东方生活方式发声,为东方化消费升级践行。用东方文化活动集合构建当今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动线。学古希望通过多年耕耘,努力成为中国文创多元化的代表企业。

富玉

“富积于时,玉呈于质”。富玉公司集设计、生产、研发、营销推广为一体,是行业内享有规模化的陶瓷现代化制造型企业,是景德镇最早从事青花玲珑复兴研究的企业,也是玲珑瓷行业的标杆品牌,公司研发的产品作为国宴用瓷,相继招待各国重要领导人,旗下产品作为国礼用瓷,馈赠外宾。部分产品因设计精美独特被国内博物馆收藏。


土人斋

土人斋秉持“为人成器,以器为用”的理念创烧造物,其造物体系中,包含一部分从越窑、瓯窑、婺窑等传统工艺体系演进而来的“龙泉青瓷窑系”审美取向,这是龙泉青瓷窑系在历史时间维为当代人们居住空间的升级而造器,是土人斋长久续存的目标与方向。其造物类目囊括茶器皿、香器皿、空间陈设器皿、生活衍生器皿等四大板块。我们希望带给大家有品位,可实用的美好器皿,营造有章可循,有迹可溯的文化美学。

金庐阁

金庐阁-吉州窑陶瓷创新研究院的初心是为了宣扬吉州窑陶瓷的优势和特色,重树吉州窑的辉煌,培育出独特的吉州窑陶瓷艺术创新平台,为推进吉州窑陶瓷艺术的创新及产业化发展,提升吉州窑陶瓷产业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詺兮清窑是以“青花拓片”为载体的文化创作品牌,“詺”者,直言真义也;“清”者,澄澈无杂念也。以清澈纯粹之心,制直叙东方之器。铭兮清窑,便是希望通过传统青花与金石拓片工艺的结合,以匠人之心,创作人文之器,怀揣着继承过往之心,为当代人创造属于东方印记的生活之器。

溢珍堂

溢珍堂,经营产品以当代粉彩茶器皿为主。2012年,品牌创始人余晓彦不再满足于仿古的延续,而是以专业的技术,和更新颖的设计理念,进入更符合品牌发展的茶具行业。

溢珍堂从创立开始,便不断的学习茶器皿的实用型,和创新更符合当代美学的画面。在原有过硬的制瓷经验加持下,让溢珍堂在行内迅速的风靡鹊起。每一件器物坚持都坚持纯手工打造,无论是成型,绘画,分工精细明确,一位师傅只精于一种手艺,这样在慢慢的经验积累中,才能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和完美。

一条

一条紫砂以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打造紫砂全品类覆盖为突破点,解决消费者买用、送的三大需求痛点,打破传统紫砂行业的发展瓶颈,使其透明化、标准化,用创新体验为中国紫砂的复兴、走向世界探寻新的道路。一条紫砂顺应时代变革,坚持原矿紫砂用料,为中国紫砂做减法,还原紫砂真相,让紫砂回归生活缔造现代派紫砂生活。

三鼎

以自然作料,以时间为柴,挖掘中国人记忆中古雅生活的点点滴滴,传承最具东方人文历史的生活器,是三鼎陶瓷的初衷。

三鼎陶瓷创办前身为“景德镇瓷语轩陶瓷工作室”,于2009年成立。后因公司扩大生产,2015年更名为“景德镇三鼎陶瓷有限公司”。至今为止,公司旗下已经拥有龍御景窑、静云堂等多个领域品牌。自古有云:“乘物以游心”。于三鼎陶瓷而言,造物是一种安静的态度,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感悟,亦是在不偏不倚中追寻中道的一种格局。

徐建新

徐建新,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中国陶瓷协会常务理事,浙江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青年大师专委会副主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代表性传承人。

其近乎苛刻的作风,以致问世作品极少,也正因为苛刻,其作品精美却不张扬,富贵却更显端庄。纵观他创作的作品,将中华民族五千年人文历史文化融入到每件瓷器之中,无论是器形的设计和纹饰的刻画,都非常具有“龙韵”。

汝瓷张

创始人张涛,1998年,在父亲张韩的指导下,建造一立方煤窑试验窑,主要从事于汝瓷天青、月白的试验研究。在研究传统天青和月白的同时又逐步研究出了粉青釉,翠青釉,卵青釉等多个釉系以及几十种釉色配方。

2014年成立了祥云汝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5年注册了国家商标“汝瓷張”,主攻馆藏传世件的复原。2016年至今的主要精力是在传世汝窑件的复烧,截止目前,已有多件复烧作品被国内外藏家收藏。


季少波

季少波,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大师邱育展先生,龙泉市新生代企业家、工艺师,在哥窑装饰上的革命性成果,长期的创新作品得到了业界人士的认可。

梅夫人

季资美,青年独立设计师、梅夫人青瓷品牌主理人。季资美对青瓷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解,热爱龙泉窑传统文化,尤其是龙泉窑北宋时期半刀泥雕刻绘画。近年来荣获省级国家级众多比赛金奖、银奖。

器物有着传统的灵魂,也有着现代人的智慧。梅夫人秉承着对自然山水的理解,融入器物,一直探索尝试用现代的设计理念,让青瓷回归新中式文人生活格调。

盛侃拙作

龙泉市泥承青瓷坊,泥承本意为“承继传统,师古不泥”工作室主营茶器、文房、香器、花器及私人高端订制产品。

隐庐

隐廬银器师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段六一,结合民族特色以打造艺术品态度制造每一件产品,让它们蕴含着非凡的想象力以及卓越的设计,流光溢彩的光滑和不同凡响美丽,成就恒久的幸福感。

臻ZHEN

臻ZHEN是一个践行“当代东方生活美学”的金银器品牌,是潮宏基珠宝旗下弘扬非遗细金手工艺的传承者,成立有“臻宝博物馆”和“花丝镶嵌手工坊”。自诞生之始,「臻ZHEN」就坚持以“复兴传统金银器工艺”为己任,以打造“当代东方生活美学”作为自己的使命,探究、还原面临失传的传统金银器的制作和应用,并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融入当代设计,赋传统工艺以新生。

铜话

铜话品牌由福建省雕塑大师、厦门市工艺美术大师-张煌平2014年创立于厦门。结合现代审美,融入艺术生活化理念,创作系列产品。在传承青铜文化的时候不忘初心,坚持自主创新,多年来成功研发了多种铜器的表面处理工艺,如“斑斓彩”工艺,颠覆了铜器外在的感观,突破了该领域的技术瓶颈,解决了铜表面的抗氧化问题。铜话品牌沉淀着生活的美学,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匠心独具的理念,手工打造物有所值的典雅铜器,述说着铜话的故事。


景毓堂

千年景德镇,一品景毓堂。青墨刻瓷物,梅花品三秋。景德镇·景毓堂,美学造意境,器物品生活;古韵之作,浑然天成。件件作品源自匠心、融入人文,历经72道工序,倾全力而得。小小美器,内藏大千!手执景毓品茗、赏韵、悟人生!器物精雕琢,白梅挂枝头,瓷底含三韵,景毓陶清心!

鼎承

鼎承茶业以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为使命,打造茶文化及艺术一体的茶生活空间,是集茶文化体验、茶生活相关产品销售、茶礼定制、茶艺培训、高端茶会筹办等的综合性茶文化推广平台。鼎承致力于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茶艺文化,将茶道精髓融入现代生活之中,结合现代文化,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的茶饮之道并以身教言行,让年轻一代将茶文化之道继续传承发展。

亚飞心象

“将经典传承,把传统艺术结合到美的陶瓷器物上,创作出具有陶瓷语言的作品。”这是亚飞心象一直以来的发展景愿与初心。品牌匠人刘亚飞,生于1994年,长于景德镇,其传统绘画基础坚实,作品追求灵动意境深远文气。在亚飞看来,粉彩的魅力在于手绘与烧制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的变量,而每一种不同的变量聚合,最后才能成为一只唯一、独特的艺术品。每一件作品,都带有画师自己的心力倾注与情感投注,而这也正是“心念之象,附器承性”的含义。


尚唐

2011年,以“尚唐”为名的青瓷创意工场在龙泉诞生。尚唐坚持以新形式、新方向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产品经典又鲜活,涵盖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等系列。在“日用美器”中,融入剑、瓷、竹、木、茶等特色元素,让“中国式”雅致生活迈向世界各地;在跨界合作里,注入更多科技含量、时尚元素,将多元文化标注于釉色之上;在产品展示和销售上,尚唐有12家展厅式线下直营店,和一条青瓷观光生产线。尚唐青瓷创意工场,以匠心打造每一件与生活对话的作品,在世界坐标系上讲述中国文化故事。

道道一壶

道道一壶,以人与自然、人与器的和谐为理念。以大自然的事物为题材,将自然的美好事物结合到茶道香道中来,享受大自然馈赠与我们美好的茶与香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大自然的各种美好事物,怡养身心。

韩银堂

韩银堂是一家专业从事足银工艺品、养生银壶银器等银品类珠宝礼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批发、零售服务于一体的公司。韩银堂重视创新,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结合其他一些非遗手艺研发推出多种新工艺产品,引领足银品类流行趋势。


天沏

浙江库尔仕科技有限公司地处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泉溪镇,是一家集生产、销售、科研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企业;于2022年8月成立天沏品牌。坚持以中国风为设计代表,挖掘东方美学融入东方水杯,并以独特的专利结构立志将纯钛保温杯,内钛外钢保温杯做到极致,在满足品质的同时也满足精神上的审美追求,专为享受品茶生活与商务人士、知性优雅者、高端人群等提供最优质的高端水杯。

苏州巧生炉

博物馆

苏州巧生炉博物馆,是中国首家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铜炉铸造技艺的铜炉文化主题博物馆,占地面积23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传统铜炉铸造技艺、工具,以及近40年来陈氏家族收藏的明清铜炉和近500件“巧生炉”精品力作。


宝汝窑

宝汝窑创始人李志强1963年出生于汝官窑遗址宝丰县清凉寺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传统技艺大师、全国乡村工匠。三十多年来一直钻研研究汝官瓷复烧,继承了传统汝瓷型釉工魂,相继研制出天青、天蓝、粉青、月白、豆青、豆绿、卵青、虾青八大釉色,并研制出鱼鳞片蟹瓜纹、蝉翼纹、斜开片四大开片纹路。作品先后荣获奖项60余项,6项作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作品节节高瓶在第九届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作品盏托在中原陶瓷艺术创新与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

运增窑

运增窑,创始人张运增先生,河南钧窑类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中国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1983年出生。其手作产品堪称钧瓷里的经典,开创了钧瓷釉水的新工艺,将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其釉料配方经多年实验研究,总结出既突出艺术特色又有技术稳定性的釉水。作品融合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矿石配料风格,目前创作出釉面配方,青瓷类,月光白,玛瑙红,油滴釉,紫金釉,茶叶末,结晶类等600余种配方。烧成类作品荣获中国国内各类奖项200多项,发表论文四篇。

#02

小众优质匠作

本届展会为观展者带来了少有的茶器全品类赏玩选购体验,除以上精选品牌之外,还有许多展品无法一一呈现,为不留遗憾,特奉上本届设计周的部分小众优质匠作,让更多优质的传统匠人、小众IP走进大众视野,为让未到现场的器友大饱眼福!

来源:深圳茶博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