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单枞茶自己烘焙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不同种类的茶是什么味道

茶的味道要具体描述起来有点难,因为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一泡茶给不同的人喝会得到不同味道,就拿焙比较高火候的岩茶来说,喝的惯的人会觉得炭香很棒,喝不惯的人就会认为是焦味,无法入口。再有,茶的味道与树龄,制作工艺,以及生长环境、甚至天气阴晴都有关。所以很难用一个准确的词来讲一种茶的味道。喝茶必须要相信自己的感受,别人说破天都没用,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武夷红茶:红茶是全发酵茶,全发酵的茶最大特点是醇,红茶的味道是甜的,所以评红茶,水是否是甜的,这很重要,红茶的甜还取决树龄,发酵程度,有的茶发酵不够好,会出现奇怪的杂味。然后是香气,红茶的香可分为蜜香,花香,桂圆香,松烟香。红茶比较温和,不似其他茶表现的那么强烈,需要说的是,红茶的汤色表现并不能说明茶的好差,金黄的汤色和浓红的汤色是因为工艺的不同。金黄汤色红茶比较鲜甜,汤色红的红茶比较醇甜。心中好的红茶是:香气浓,水甜柔滑,入喉无杂味。你们可以试下,红茶的茶水凉了都是甜的。

武夷岩茶:岩茶的种类太多(一千多种),敢说在武夷山还没谁对这一千多种都能全喝明白。 所以在这里就先说下武夷岩茶两大当家品种 “水仙和肉桂”。 对岩茶有点了解的朋友相信都听过有句话叫“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这两个品种可以称为是岩茶界的代表。从产量上看,二者加起来占了总产量至少七八成,剩下的是其他稀有品种,它们有各自鲜明的特征,但有趣的是,它们也有着其他岩茶品种的特征,简单来说就是个性中带有共性。

如果问岩茶是什么味道,还真无法说清楚,只能从山场、工艺上进行个大致说明。山场的意思就是茶叶生长环境,不同茶山的气候,土壤都会影响到茶树内的物质,茶香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每个山场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众所周知高山出好茶,低山茶有“泥土味”。水仙茶醇,但这个醇又与红茶、熟普的醇不同,是清醇。水仙茶属乔木型,乔木型的茶本质味道是木质味;肉桂茶属灌木型,比较香,香的浓烈,特征是“桂皮味”。再有就是烘焙的火候了,不同火候出来的茶,滋味也不不同。

走水焙茶青炒过后进行烘焙,火候比较轻,茶喝起来很清新,叶底也比较绿,味道类似青草。

中火烘焙叶底是墨绿带点褐色,香气比较馥郁,好的有花香,喉韵也好。

足火烘焙叶底是黑褐色,茶香沉稳,足火的茶刚烤出来,会有炭火味,放置一两个月后,火味渐退,才好喝,茶水会更顺,花香也会转化成果香。

烘焙岩茶,茶香已经不是表面的香,茶香已经留在水底。越焙下去,茶水的口感会越厚重,但那些花香、果香会被焙走。岩茶的炭焙绝对是一门技术,有经验的师傅会容易了解一款茶的茶性再进行炭焙,焙的不够时间不够温度或焙过头,乱七八糟的味道就会出来了。在潮汕地区,潮汕人喝的岩茶相对比较浓重,投茶量也相对比外地多,特别是喝了很多年岩茶的人,他们除了喜欢浓,还喜欢那种炭火香,就是烤的很足很透的茶。对于喝不惯的人会认为是焦味。总的来说一般刚接触的人是喝香,有一定饮岩茶时间的朋友是喝茶水。

其实真正喝岩茶还是足火的好喝,也是岩茶真正的魅力所在。心中好岩茶的是:有岩韵,喝起来要有骨(岩骨),茶水顺滑度,喝下去回起来的香要舒服,回甘也要好。茶香不需要太串,有的茶香气很好,但水涩,这是不过关的。岩茶这块其实可以说很多,一时的思绪就这些了,有的地方也许说的不完善,很多制茶师傅对制茶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这太正常,而且不同的品种,制法也不一样,武夷山有句话是,看青做茶,看天做青。(指的是茶青)

铁观音:铁观音这个茶认识起来比较简单,品种就那几个,对比下就能喝出区别来。主要品种有:观音,本山,毛蟹,黄金桂,喝铁观音追求的是口感鲜爽、茶水清甜和观音韵。这个观音韵到底是怎么个感受,入喉回起来的余香,喉底中再回甘。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对观音韵也会有影响,不同人感官是不同的,喝的舒服就行。

说说工艺上的差别:

正味铁观音通俗来说是铁观音的原味,香气比较清雅,好的会有兰花香,正味的叶底黄绿。正味和消青工艺上差不多,时间上有点不一样。滋味都比较清。

托酸的铁观音喝起来口感会有点“酸味”,有人会把酸味误解为就是观音韵,其实不是,这种酸味只是发酵时间延长才会有,托酸铁观音的叶底墨绿。

还有一种是炭焙铁观音这种铁观音跟那些看去青绿的铁观音不一样。青绿的铁观音喝起来清香,炭焙的铁观音喝起来是炭香,(铁观音的炭焙跟岩茶炭焙不同的区别是铁观音的烘焙火候相对比较低,而且是慢焙),炭焙铁观音的回甘跟青茶铁观音回甘也是有区别的,喉咙会有凉凉的感觉。

凤凰单枞:凤凰单枞是半发酵茶,香型也比较丰富。这个茶最大的感觉是香气烈,回甘强。但与岩茶比起来,没有岩茶的厚重感。不过这也没法比,毕竟品种不同,各有各特色。单枞也有它的韵,称为山韵。生长环境在潮州凤凰那一带海拔较高的茶山,环境可想而知,夏天上茶山有时候还得穿长袖。香气独特,它的茶香可大体分为蜜香和花香(比如兰花香,栀子花,水蜜桃香、杏仁等),会出现这么多香型的原因除了品种及环境影响外,在晒青和发酵,烘焙过程对茶香也会多少有影响,比如发酵的轻会形成花香,发酵的重会形成蜜香果香,单枞的滋味是清甜的,口感怎样取决于茶的品质,品质不行的单枞泡下去是第一次冲就水苦,水涩,再香都没用。

好的单枞是不用担心这些的,但在浸泡时间也需要把握好,单枞泡的比较久会很浓,浓就带微苦了,但涩不会出现。除了香和口感之外,还要有“茶”,就是要有茶味,喝到喉咙能明显的感受到茶味,喝茶不能被香气所蒙蔽,有茶味才是关键。个人喜欢焙的比较熟的单枞,前面讲岩茶时候说过,茶焙的足,茶水会更柔顺甘醇。轻火焙的单枞固然是高香的,但茶水不够顺滑,出水时间控制不好会影响口感。凤凰单枞的回甘很强这个不可否认,茶回味起来连口水都是带甜的。总的来说这个茶给我的感觉是确实是好茶,只是所知的人比较少,以前是在广东、福建闽南一带比较有名,近年也开始渐渐地在外地有了名气。

今天主要讲以上这些茶类。

说了这么多,总觉得不够完善,一般我们评茶都是从:条索、汤色、香气、特征、水这几个方面进行审评,口感因为每个人感官不同,所以不会记在笔记上面,记在脑子里就可以了。这篇文章发出来估计会引起不同的意见,如果各位有自己的看法欢迎说出来一起探讨哈,自认为对茶的理解和认识远远还不够,学茶识茶是随着时间沉淀的,所以说制茶还是老师傅有经验。其实好茶很简单,干净没杂味、不苦不涩,你觉得喝着顺畅就是好茶

如果你喜欢喝茶,还是认真的对待每一片茶叶每一杯茶吧,做茶不易,茶农是看天吃饭,制茶师傅辛苦,特别在夏天,还要待在高温的焙房里焙茶,又闷又热,全身湿透,脸被热红。

茶知识 | 凤凰单丛的十大常识,你知道多少

凤凰单丛不像其他茶叶,它包含太多东西,也承载很多。


一个刚入门的茶客,面多凤凰单丛这么多的种类会觉得自己一脸茫然。


而即便是沉浸多年的老茶客,也不敢说自己对凤凰单丛了如指掌。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凤凰单丛里的一些常识吧。




1、凤凰单丛,为什么有人用丛,有人用枞?

       

邱陶瑞先生编著的《潮州茶叶》,凤凰单丛品种是凤凰水仙品种众多优异单株的总和。


各个单株的品质各具特色,风格各异,因而单株采摘、单株制造、单株储藏、单株销售,“单丛”由此而来。


意思是说,凤凰单丛茶是根据茶树成茶质量,以“一树一香”的特性优势,正式名字应叫“单丛”。“单枞”算别名、曾用名。

       

华夏出版社《中国茶事大典》,就用枞,凤凰单枞,武夷名枞;而在武夷山,著名茶文化专家林冶则用名丛,武夷茶业学会会长赵大炎也用名丛。


又:在武夷山方言(建州八音)中,丛,读如丛,为量词,与棵通用,一丛稻,一丛茶,一丛树,大丛则称“蓬”。


这样看来,枞确是错,准确的应为丛。




2、凤凰水仙“种性”造就了单丛茶

       

李斌先生编著的《潮州单丛茶探源》中,凤凰水仙茶树从原产地向华南演化中形成的地方群体,凤凰水仙和凤凰单丛同种同源,是凤凰水仙的基因造就了凤凰单丛,其“种性”通俗来说是“热带型”的种性。


据茶树染色体组型分析,凤凰水仙的演化程度接近乔木型大叶品种,而有别于其它小叶品种。


但凤凰水仙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在演化过程中,由于同源分居和地理隔离,既具热带型种性又兼具适制乌龙茶的特性,这正是它的特异之处。


由此,也得以造就具有华南地方“特质”的单丛茶。




3、闻所未闻的凤凰单丛命名方式


凤凰单丛光是把那些名字记全,也需花费不少时间。叶汉钟、黄柏梓编著的《凤凰单丛》就把其归了一个类:


① 按树型命名:大丛茶、望天树、团树、娘仔伞等。


② 按树叶形状命名:柚叶、柿叶、杨梅叶、仙豆叶等。


③ 按叶色命名:浅绿或黄绿色称为白叶、深绿称为乌叶。


④ 按叶片大小命名:大乌叶、乌叶仔、大白叶、白叶仔等。


⑤ 按成茶外形命名:大骨杠、丝线茶、大蝴蜞等。


⑥ 按成茶香气命名:蜜兰香、柚花香、桂花香等。


⑦ 按成茶冲泡后口感命名:杏仁香、肉桂香、水蜜桃味等。


⑧ 按所在地命名:乌岽单丛、中坪芝兰、坡头芝兰等。


⑨ 按事件、时代背景命名:东方红、棕蓑挟等。


⑩ 特殊命名:八仙过海、老仙翁等。


黄柏梓老先生曾感慨说:凤凰单丛是“品不完的香型,记不完的茶名”。




4、用鸭屎形容香型

     

据《凤凰单丛》书里面记载,鸭屎香还是祖传名丛,原丛由茶农魏氏乌岽山引进,种在“鸭屎土”(其实是黄壤土,但含有矿物质的白垩)茶园,长着墨绿色的茶叶,叶张像刚亩(学名鸭脚木)叶一样。


乡里人评价这茶香气浓,韵味好,纷纷问是什么名丛,什么香型。


魏氏怕被人偷去,便称是鸭屎香。但还是有人想办法获得了茶穗进行插枝、嫁枝。结果“鸭屎香”的名字便传开去,茶苗也在凤凰地区扩种。


2014年5月,也许一是觉得不雅,二是凤凰单丛茶专家黄柏梓和“银花香”源产地坪坑头村茶农经过多方品鉴,认为其香型近似凤凰山上野生的金银花,凤凰单丛茶“鸭屎香”更名为“银花香”。


不过,时至今日,大家依然还是觉得叫“鸭屎香”更为亲切好记,反而是“银花香”少有人用。




5、“东方红”那棵宋种原来有很多名字


凤凰单丛里面最著名的茶树就是宋种了。


宋种中的“宋”字来自传统,一株树叫不叫宋种,传统非常重要。


李仔坪那株老树,《中国凤凰茶》及《凤凰单丛》中,将之名为“宋种黄茶香”。


相传其为南宋时选育所得,多次历史普查中均有记载。


它最出名的称号是饱含时代特色“东方红”,但除此之外它还有过其他很多名字,比如“大丛茶”、“团树叶”、“大叶香”、“宋种一号”等。




6、宋种原来有很多棵,香型也多

     

宋种有很多棵,而且香型也不少。


黄柏梓在《中国凤凰茶》中说,冠以“宋种”之名,须同时考虑树龄和茶质因素,目前茶区公认的三棵宋种是宋种黄枝香母树及两棵宋种芝兰香。


这三棵母树及后代,皆可称为“宋种”,而因两棵宋种芝兰香发展不及宋种黄枝香,茶区默认为“宋种”二字茶品,指宋种黄枝香品系。


不过,2009年邱陶瑞《潮州茶叶》及邱陶瑞、黄瑞光主编《中国凤凰茶 茶史茶事茶人》二书都没有将其称为“宋种”。


而且有的著作将其归类为黄枝香体系,有的则归于黄茶香体系。


有意思的是,管理它的茶农则说,它的香型会随年份天气而变化。




7、为什么凤凰单丛的量词是“条” 


茶商从茶农那里收购凤凰单丛的毛茶后,因为品质不同,会筛选后烘焙。


这样就造成了两袋茶叶的质量不同,假如同一袋茶叶,因为量多,得分两次烘焙,那么就要分成两袋装。


同个炉子,同样的温度同样的烘焙时间,烘焙出来的茶叶,在口感上不会一模一样,只会无穷接近。


一条茶分开烘焙茶客喝起来滋味会不一样,当喝到喜欢的时候,就会将一袋茶买下来,通常的表述是这样的:“老板,这条茶我要了。”


故而言“条”,就是指一个品种香型,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表现出单一口感的一袋茶叶。




8、制法上,凤凰单丛始于黄茶

      

这个说法的提出出现于叶汉钟、黄柏梓编著的《凤凰单丛》一书中。


作者认为,在追溯单丛茶的源头,一般人认为在黄茶之前应有早期单株采制的茶叶,在黄茶之后,才有乌龙茶意义上的单丛茶和传统制法。


明末清初,“凤山”黄茶是潮州乌龙茶的起点,单丛茶的“雏形期”也可能随之出现。


潮州凤凰山是个特殊地域,这里的地理环境、茶树种性,栽培方式和单株采制,都是产生单丛茶的有利条件。


明末清初,潮州出现了用做青法炒制的“黄茶”,称为“凤山茶”,这是潮州乌龙茶的起始,距今已有三百多年。


关于黄茶,早期记述见于郭子章《潮中杂记》(约1582年):潮俗不甚贵茶,今凤山茶佳,亦云待诏山茶,可以清肺消暑,亦名黄茶。




9、雪片是什么茶?


雪片,是凤凰茶区对冬茶的一种节气称谓,代表一年中最后一季产的茶。


一般情况雪片在10月中旬即霜降前采制,此时昼夜温差大,制作的单丛花香艳丽,滋味鲜爽。


不过高山茶园一般都是只采头春一季,更不会采雪片了,这也是让茶树休养生息,以期来年好茶。


所以,高山做雪片茶,反而是舍本逐末的。




10、如何概括凤凰单丛的品质特点?


优质单丛茶品质都具有“香”、“活”、“甘”。


香:香是单丛的一大特点,除本身香型之外,口含茶汤有清香芬芳之气冲鼻而出,有齿颊留芳之感,隽永幽远,清快爽适。


活:润滑、爽口的快感、少涩感、喉感清洌,此外,还有独特的“蜜韵”。


甘:回甘快而力度强,清爽甘滑,俗称“有喉头”。


凤凰单丛茶除具备以上品质外,还具备独特的“山韵”,所谓“山韵”主要指滋味而言,是对茶汤质感上更深一层的表述。


这种特殊的“山韵”是凤凰单丛茶品质特有的关键,也是区别于其它产地单丛茶所在。

日川茶业:典藏单丛,可以喝的艺术收藏品

有没有发现,近几年,身边爱喝老茶的人越来越多了,并以此为乐。

他们因能喝到真正的老茶为荣,能珍藏老茶而自豪。遇到志同道合的喝茶人,他们关心的大概就是“你那有老茶么?这茶存了多少年啦?”

老茶究竟有什么好,惹得这么多人对其追捧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老茶,自然是从新茶而来,但不是所有的新茶都可以成为老茶。老茶之“老”指的是时间沉淀下的“陈韵”,并非简单的“旧味”。

只有底子好的茶,才会有丰富的内涵物质,加上干净的仓储和转化,才会展现迷人的陈韵。

老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茶,证明的标签,就是它的年份。可以说老茶是时间的礼物,它的香气、茶汤、口感,无一不是岁月带给我们的惊喜。

老茶之魅力先在于其香。老茶的陈香,妥妥的时间味道,自带平和感与舒适感,还能拉近与过去的距离,让人放松下来。有的老茶,散发出的茶香,一闻,就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

“老茶” 缘起何处

椐《潮州府志》记载,凤凰单丛茶始于南宋末年,已有900多年历史。潮州市保存树龄200年以上的古老茶树有3700多株,其中一株“宋茶”已有600多年的树龄。相传南宋末年宋帝卫王赵昺南逃到潮州,路经凤凰乌岽山,口渴难忍,侍从识得茶能解渴,便从山上采得新鲜茶叶,让昺帝嚼食,嚼后精神倍爽,赐名为“宋茶”,后人称“宋种”,传后人广为栽种。

古人种茶,从不修剪,任其自然生长,采茶时则留顶芽以养护茶树,形成满天星散布状态规模不一的片片古茶林,这既是潮州产茶历史的见证,也是选育良种的种质资源库和保持良种优势的物质基础。

潮州,一座以茶为名片焕发耀眼光芒的城市,中国茶艺之林一枝独秀的潮州工夫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茶道,以“茶中香水”著称的凤凰单丛,是我国高香型名茶品种,被誉为“北回归线绿带璀璨明珠”的凤凰山上,至今遗存着百年以上的古茶树15000株,是世界罕见的茶树资源。

日川单丛茶主要产于潮州凤凰山,至清同治、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为提高茶叶品质,人们将优异单株分离培植并冠以树名,这种采用单株采制的古茶树就被称为凤凰单丛茶。

古茶树吸大自然之灵气,取万物之精华,更成为凤凰单丛茶之“魂”。

日川有一款老茶--典藏单丛,就是来自凤凰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核心产区,甄选30年、50年、80年以上树龄老枞。

要达到收藏的标准很简单,简单到只用“纯净 好喝”四个字概括,但为了这两个简单的标准,却需要在产地、树种、采摘、工艺、仓储等众多环节下功夫,所以整个过程耗时费力。

什么样的典藏单丛

-------值得存

原料等级高

茶树的生长环境,海拔,树龄,土壤等因素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而日川典藏单丛就是来自凤凰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核心产区。树龄越长,茶有足够的底蕴,品质也更高。

工艺技术高

制作典藏单丛的工艺技术要高,选择地道茶农,手工制作,制作工艺扎实,流程严谨,经过5年以上存放,6次曲线焙火,从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环环相扣,一丝不苟,每次炭焙都需要制茶师傅去调整这其中微妙的曲线平衡,使其内含物质转换得当,保留了其丰富的香气成分和滋味成分,更是在炭焙环节中使茶叶走水到位,炭焙通透而品质稳定耐储。

半发酵的典藏单丛,茶叶内有机物的含量较高,在存放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复焙数次和静置一定的时间,且需要把茶焙透,火退尽,反复多次,保证火工上足够精细,才能长久存放。

一品一码包装

典藏单丛不仅贵在价格上,也贵在品质上,存典藏单丛,存的是古董,越存越值钱。日川典藏单丛选用木箱避光存放,适合茶叶后期转化,提升产品价值。采用一品一码,每盒都拥有自己的独立编号,并配赠拥有对应编号的一元纸币,身份可溯源。

可以喝的古董

随着长时间的存放能退去单丛茶的寒性,茶气足、韵味浓、回甘强,陈年后茶香袅袅、滋味浓醇、口感馥郁,是收藏单丛茶之佳品。

《凤凰单丛(枞)茶 年份茶》

团体标准公布

近日,《凤凰单丛(枞)茶年份茶》团体标准的公布,对凤凰单丛(枞)茶“年份茶”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等进行规定,凤凰单丛(枞)茶“年份茶”是指以凤凰单丛(枞)茶为原料经复焙、精致加工,储存5年以上满足凤凰单丛(枞)茶产品质量要求具有陈化品质特征的凤凰单丛(枞)茶。

这项团体标准的评审发布,对我市进一步做大做强,凤凰单丛(枞)茶的生产链,产业链推动相关产品金融化传承发扬潮州特色工夫茶文化,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单丛茶行业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得到持续增长,日川单丛茶销售量同比去年增长了20%。

存茶,存的是需要向后看的茶,品质好、存放好,它贮藏了时间的重量与厚度,散发的是时光的味道。

每年藏茶,此后的日子里满是自己曾经走过的时光的味道,也是对自己记忆的收藏。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