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美安溪生态茶乡

找到约46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安溪举办“海丝茶源·茶旅圣地”旅游摄影大赛

日前,福建安溪举办“海丝茶源·茶旅圣地”安溪县旅游摄影大赛开镜仪式暨感德镇采风活动。该活动由安溪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安溪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安溪县感德镇人民政府、泉州市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

活动现场(感德镇政府供图)

据了解,本次活动将通过摄影采风等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展示安溪及感德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城乡建设等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打响安溪全域旅游知名度、美誉年后度和影响力。

参赛者在感德沃田源生态茶园创作(感德镇政府供图)

安溪感德镇镇长林清杰介绍,感德镇拥有“中国茶叶第一镇”之美誉,是一个灵山秀水的美丽茶乡。感德的美在于山水,这里拥有着云蒸霞蔚,云涛汹涌的石门尖美丽景致,拥有着谷幽林深,飞瀑流泉、奇珍异兽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云中山风景区,拥有着东日西雾、云海、雾瀑、佛光的岭西三象山神奇景观。感德的美在于人文,这里是海峡两岸民众共同信奉医神“保生大帝”的故乡,是茶王公文化的发源地。感德的美在于深厚的茶文化,感德铁观音以“高香、鲜爽、优雅”的特质著称,正值春茶采摘季,在这里可以观赏到茶叶采摘时的纤手弄巧,摇青时的阴阳相生,杀青时的浴火重生,成型时的千揉百焙,品茗时的休闲优雅。感德的美在于乡村,这里有着四百年历史的龙通土楼,还有清代古民居建筑。他希望借助摄影家们的灵心慧手,通过手中的镜头凝固感德镇丰厚的人文历史,将茶乡美景、风土人情带往各地,同茶乡人民一起,宣传感德,推介感德。

参赛者在龙通乡村旅游景点采风取景(感德镇政府供图)

安溪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三级调研员、旅游事业局局长吴志生表示,感德镇作为安溪主要茶叶产区,富集自然风光、人文美景旅游资源。“古以文字为载体构建茶文化,创作诗谣传颂茶叶生产、茶农劳作之景,今借影像定格感德茶乡之美、茶文化产业之兴盛。”

参赛者参观保生大帝祖籍地石门玉湖殿(感德镇政府供图)

据了解,开镜仪式结束后,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们将从茶王公谢枋得垦荒植茶,富裕山民传奇故事开始的地方,分两条线路(石门龙通朝圣乡村旅游路线、大美生态茶产业茶旅路线)开启集体采风创作之旅。

参赛者在三象山森林人家拍摄日落(感德镇政府供图)

据悉,今年安溪县文体旅局还将在“519中国旅游日”期间,举办“铁观音发源地·茶乡悦跑”“溪禾原味生活节·创意集市”“喜迎519·创A再出发”“百年光辉耀茶乡国内著名作家采风旅游推介、茶香人家趣味体育系列赛、红色旅游·古镇研学游学等丰富的活动,以提升安溪旅游人气,促进旅游消费。

来源:央广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之魅”:安溪乌龙的品质特点

近几年,铁观音在福州茶叶消费者中很有知名度,甚至把铁观音看成乌龙茶的代名词,这对于盛产铁观音的安溪来说,无疑是一种商机。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乌龙茶正在被消费者所认识。在饮料世界日益纷呈的今天,乌龙茶的消费?趋势能稳中有升,与乌龙茶的品位高雅显然分不开。那么,形成这种“茶之魅”的本质是什么?本文以安溪乌龙茶为例,谈谈初浅的认识。

1

乌龙茶的品质通性----非花也自馨

乌龙茶香味独特,具天然花果香气和品种的特殊香韵。有类似兰花香、桂花香、水蜜桃香、桂皮香、栀子花香、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清花香、甜花香。大自然花草繁茂,何处无芳香但由于乌龙茶这种香韵并非源于花果,因而倍显珍贵。正如茶叶老专家庄任曾经称颂“本性唯芳洁,非花也自馨。品茶重茶魂,浓丽寄清明”。其本质是由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品种,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栽培下,采获其鲜叶,经精细加工而成。是特定生态、品种与加工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

2

安溪乌龙茶的品质特点

品种分明,香气袭人

在安溪境内,植茶条件优越,品种资源丰富,加工技术精湛,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模式,善于根据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加工性状,促使乌龙茶品质特征的形成。

孕育了许多乌龙茶的优良品种,如西坪铁观音、罗岩黄旦、萍洲毛蟹、长坑大叶乌龙等,还有新选的清水岩杏仁茶、茶科所凤圆春,尽管品种众多,但个性分明。

安溪铁观音,铁观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树品种名,因身骨沉重如铁,形美似观音而得名,是闽南乌龙茶中的佳品。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圆结匀净,多呈螺旋形,身骨重实,色泽砂绿翠润,青腹绿蒂,俗称“香蕉色”;内质香气清高馥郁,汤色清澈金黄,滋味醇厚甘鲜,“音韵”明显。耐冲泡,七泡尚有余香,叶底开展,肥厚软亮匀整。由于不同乡镇的地理、人文的微小差异,也形成了“西坪韵、祥华香”之地域特征。

黄旦,也称黄金桂。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绿中带黄,内质香气清高优雅,有天然的花香,汤色浅金黄明亮,滋味醇和回甘,叶底黄嫩明亮,红点显。此品种的冲泡特点表现在具有独特的“透天香”,“满室生香”,可谓“室雅何须大,茶香不必多”。

此外,还有毛蟹,以大坪乡为突出,具有“清花香、白心尾、倒钩刺”之特征;大叶乌龙以长坑乡为优,具有重实、清纯甘厚之特点。

再看安溪乌龙茶的外形,紧卷重实,砂绿油润。独特的包揉工序所形成的外形松紧有度,也是有效保存做青形成的高香特征所不可忽视的环节。

总体而言,香气清高而纯美,品种韵味分明是安溪乌龙茶的品质优势,其上品在冲泡时有“香惊四座”之气势。

3

安溪茶艺

嫩柳池塘初拂水,简古纯美问春风

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是如今安溪茶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苏淑勉在《大坪,我为你祝福》一文中描述过:只见红砖粉墙的楼房里,随处可见一袋袋焙熟包装的“秋香”。主人端出的全是青一色白不锈钢的巨形茶盘,配上古铜紫砂茶壶茶盏,别具一格茶乡特色。他们沿袭“没有三杯不成礼数”的风习,劝茶款款,言笑晏晏。

安溪茶艺的推出,总结了古人的品茶经验,结合地方品茶习俗,简古纯美,主要以铁观音的特殊茶韵为本体茶性,阐明其沏泡技艺和茶艺精神内涵。其茶艺流程有:神入茶境、茶具展示、烹煮泉水、瑶池出盏、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瓯里酝香、三龙护鼎、行云流水、观音出海、点水流香、香茗敬宾、欣赏汤色、细闻幽香、品香寻韵。通过茶艺,传达了“纯、雅、礼、和”的精神追求。《解放日报》主编丁锡满先生曾写道“嫩柳池塘初拂水”,笔者观后也有“简古纯美问春风”之感。

4

安溪茶乡与文学作品

自然和谐的美感世界

来自安溪茶乡人的《山花初放》、《茶乡短笛》等文学作品,是茶乡人“志寄茶韵,笔唤乡情”的一种抒怀。

茶乡人钟爱自己的凤山、兰溪、茶林,在钟希明的《漫步山村的茶园》诗文中是那么真切:“我常常漫步于山村的茶园。看!碧绿的叶子在风中跳跃着,郁郁苍苍的绿,把茶乡点缀得绚丽而多姿;听!茶林晃动传来的阵阵声响如涛,倾诉缕缕的情愫,予茶乡,予茶乡人民的心田;闻,微微的芬芳,萦绕在山谷田野,弥漫在小道溪涧。我常常漫步在山村的茶园。采,一尖嫩芽,把希望?献给亲友;撷,一朵洁白的花,把花的馨香赠给情人;掬,一捧收获的笑,把欢乐撒向人间。”

在吴小猛的《给老父》诗文中写道:“一垄垄茶园爬上山坡/爬上额头/绿色的弥漫/把日子染得金黄金黄一方方茶巾/已不忍离开你的手、脚/忘情时它还会贴紧你的脸/岁月便在你的皮肤上/涂上一片褐色嫩芽上的白毫/什么时候/悄然爬上双鬓/爬满你的头”老茶师的辛劳和执着,都真实地溶入了茶叶,而当人们品饮时领略的是清香和甘醇。

5

安溪乌龙茶与“犁青现象”有关吗?

有待探讨

诗人犁青于1933年出生,福建安溪县人,1944年开始写作。出版作品有《千里风流一路情》《犁青山水》等二十多部,读他的诗,犹如走进阳光亮丽的园林,惠风和畅、景物清明、视野开阔;他善于把传统手法提升到现代的高度,并合理吸收和运用了当今西方先进的艺术技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由于犁青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又热衷于诗的创作,而且硕果累累,便有了“犁青现象”的诗评文章。孙绍振在《少年犁青之风貌》中指出“从美学理论上来说,企业经营属于实用价值,而作为艺术的诗,是超越实用价值的审美价值。实用价值是善,审美价值是美,二者并不完全统一。这一种‘犁青现象’在美学上的意义,展开深入的讨论,当有待来日。”

从西彤小秋《中国人、中国心、中国诗》一文中:“犁青的诞生,便充满着神奇生命色彩的暗示。他出生于福建安溪一个茶乡。出生于一个飘升着霞光与浓郁茶香的早上。但那一种最初的苦,却在他作为贫农的父母的算度之下,在那种暗淡日子的笼罩之中,无可避免地注入他幼小的生命。然而也许是名茶的余味无穷,才真正地注定他的秉赋和先苦后甘的生活气度。当他稚嫩的声音与遍山的叶子一同生长,一同蕴含着不可窥视的生命颜色,他便学会了用一双无邪的眼睛,去采撷艰辛生活的青绿,去演绎他心中的另一种茶-----用心灵泡出来的汁液----诗歌。”是乎对“犁青现象”作了某些诠释。

如果再次体会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于1991年底在陕西紫阳富硒茶专家评议会上作专题发言,其中谈到:“世界各国的华人都表现出优秀的品质,在校学习出类拔萃、名列前茅,在工作中大多数成绩优异,高人一筹。中国人智商是得到很多外国人承认的,这也许和茶不无关系。这并不是说他们在国外都喝茶,而是说中华民族的祖先有茶文化培育了较为发达的智力,并且把这优良的素质遗传给了后代。因此,可以说我们都是茶文化的受益者。不管你已经意识到或还未意识到,不管你现在是否有喝茶的习惯。”那么,或许对安溪茶乡、安溪乌龙茶与“犁青现象”的相关性会增进几分探讨的兴趣。

评价一杯茶的质量,微观上从色香味形和某些化学成分指标给予评定,赏析一种茶,所涉及的因素诸多,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本文从上述几方面所作的初探是一种尝试,安溪乌龙茶在品质风格、保健价值、人文影响、审美意趣等都有特定的作用,品饮时不仅在于一般层面上的风味和保健,更重要的是领略那种来自大山的青绿,用心去体味那种独特的芳醇,寻找那种赋予人生价值的特质。(本文发表于《福建茶叶》2000年特刊)

来源:安溪铁观音茶文化(郭雅玲),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迈向世界舞台

5月2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我国18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一员,我县再添一张世界级“金名片”。

从2014年被认定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再到此次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正式认定,百万茶乡人民翘首期待的时刻终于到来。申遗成功之后,如何推动保护与发展相融合,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带动经济转型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茶乡安溪给出的答案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理念指引下,既要发掘、传承、弘扬古代文明,又要积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擦亮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保护和利用人类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农耕文化,胸怀世界,放眼全球,讲好农业文化遗产里的安溪茶故事。

茶叶技术专家把脉茶园科学种管

何以入选全球农遗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素以制茶工艺精湛、茶叶品质优异、茶文化底蕴深厚著称。据《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山地农业与茶园共荣共生,和谐共长,成为茶农的主要生计方式,森林、茶树、村落有机结合,构成完美的复合生态景观,这也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最突出的优势。”县农业农村局长王小鹏认为,正是蕴含“天、地、人”完美结合的自然农法,以及千百年传承的生态种管智慧,安溪才得以吸引世界目光。

——独特自然环境孕育神奇茶树。安溪所处的经纬度、年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红壤或沙质红壤,微酸性土质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矿质营养元素丰富等,形成独特地域环境,滋养出安溪铁观音这棵神奇的植物,造福一方百姓。“高山云雾出好茶。在安溪3057.28平方公里县域中,千米以上高山约有140座,优美的茶山生态复合景观,为铁观音茶叶的‘观音韵、圣妙香’奠定天然基础。”

——立体推行全域生态建设。从县域大生态、茶园小生态、土壤微生态3个层面,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去化学农药等“减量化”行动,引入司雷植保、大司农等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实施茶叶绿色防控全程托管、统防统治。综合运用声、光、电、生物干扰技术,创立全国首个生物信息对抗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60万亩,生态茶园覆盖率达80%以上。

——在茶树种植和制作工艺上,则有着被茶业界公认为安溪对中国茶业的三大历史性贡献。一是于明朝成化年间,发明创制“半发酵”乌龙茶制作技艺,在中国茶类家族成员中增加了“青茶”种类。二是在清朝雍正年间,发现铁观音这一珍稀茶树品种,直到今天,依然流传着“苏龙创艺、观音托梦、乾隆赐名”的动人茶故事。三是发明“短穗扦插”茶树无性繁殖技术,不仅让安溪成为全国茶树无性繁殖发源地,也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品尝到品种纯正、品质优良的铁观音。

与此同时,茶产业基础雄厚,创下县级茶园面积、年茶叶产量、涉茶总产值、茶叶从业人员、受益人口、农民茶叶收入比例等多项全国第一;直接带动印刷包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以及房地产发展,出现“一业兴、百业旺”繁荣盛景。

茶文化品牌香飘大国外交。安溪铁观音现已在欧盟(27个国家)、俄罗斯、日本等46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国际商标注册,成功入选“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产品清单。借助闽茶海丝行、营销中心、茶学社、茶酒对话等平台载体,安溪铁观音以国礼茶、国宾茶身份惊艳国际政要舞台,香飘大国外交。

“千百年来,人与茶树和谐相处,创造性地融合形成完整齐全、特色鲜明的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县茶管委办主任陈志明表示,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孕育了生物多样性、发挥了生态系统功能、呈现了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这已成为中国茶产业的突出代表和符号。最终也因此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再添上一颗璀璨明珠。

海琳达·欧耶琪教授带队

考察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十年漫漫申遗之路

“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起冲锋是在2019年,而实际上,申遗工作可以追溯到2012年。”在县农业区划中心主任张长水看来,2012年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申遗工作启动元年,那一年,“安溪铁观音与茶文化系统”正式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

张长水介绍,申遗工作启动后,我县有关领导和人员先后到尤溪和福州学习取经,聘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申报资料。2014年,被认定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此后,我县开始筹划冲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

2019年1月,在前期多年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县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启动并扎实推进申报工作。

2019年6月,“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入选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0月入选农业农村部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2020年8月,“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文本经过两次研究修改,最终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审核通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进入等待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实地考察阶段。

2019年9月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专家海琳达·欧耶琪、李先德、闵庆文都曾前往安溪,并对“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对我县茶文化系统传承保护发展高度肯定,对保护工作给予极大肯定。

2021年4月,12个驻华国际组织的外交官走进铁观音发源地,交流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经验。“安溪茶文化系统不仅能够维系农民的生计,保护自然、传承文化,而且茶文化系统中还包括与茶叶相关的职业教育,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希望安溪能够持续现在的做法。”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华代表文康农(CarlosWatson)对我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做法大为赞赏。

今年5月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进

行线上考察。受全球疫情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专家不能来中国实地考察。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秘书处、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专家顾问团队和我县等候选遗产地的共同努力下,首创线上考评,并最终确定我县为第一个接受线上考察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地。

5月20日,“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遗成功,茶乡圆梦,安溪惊艳世界。

“此次成功申遗,凝聚了从省、市、县及乡镇等各阶层的心力。”王小鹏表示,尽管申报工作时间跨度长、任务重,但各相关单位、人员积极配合,特别是历任安溪主政者,不遗余力,紧握申遗接力棒,尽最大可能支持申报部门对这项工作的开展,确保科学性、历史性和准确性,得以最终通过专家的评审、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确认。

人与自然共荣共生、和谐共长

传承发展保护利用

“申遗成功,安溪再一次走向世界!”获悉消息后,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李金登兴奋不已,第一时间转发朋友圈并留下评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品牌效应,在提升品牌价值、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成效将更加显著。

“有了这张世界级名片,安溪茶企更有底气了。”在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看来,借助这一世界级荣誉,我县能更好带动茶农增收致富,增强茶叶消费者对安溪铁观音的认同感,提升茶企业打造高品质茶的信心,发展品牌农业,形成良性的商品经济循环;提升安溪茶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就在我县各界还为成功申遗欢欣鼓舞时,不少茶人已把目光聚焦向今后的保护和传承。其实早在评选阶段,专家们就十分重视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徐明认为,安溪要不忘申遗初心,积极兑现世界承诺;要擦亮遗产品牌,适度引导资本下乡;要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动态保护与合理利用。

“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后,又该如何留根铸魂?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先德寄语安溪,要科学评价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让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能够落实到农业遗产地,让越来越多的国之栋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玛丽亚·海伦娜·赛梅朵也提出殷切希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已通过非凡的生态农业方法证明其可持续农业模式的巨大潜力。通过对农业体系原有特色加以利用,它能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农村发展。”

作为主管部门负责人,王小鹏深谙,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只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的一小步目标。今后又该如何继续挖掘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内涵和底蕴,助力茶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保护文化遗产就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王小鹏介绍,近年来,我县创新“现代农业+文旅”发展模式,在全国率先发展茶庄园业态,建成22座各具特色的茶庄园。“海丝茶源·茶旅圣地”线路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乡村旅游(秋季)精品线路,每年吸引120万人次以上的“铁粉”莅临安溪体验消费,年旅游收入12亿元。

“充分运用安溪铁观音人文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胆创新。”陈志明表示,加快启动建设铁观音发源地文化园及“铁观音小镇”,建设提升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世界茶艺茶道文化交流中心等一批茶业“地标”工程,挖掘茶文化特色,建设茶文化载体,彰显茶文化魅力,持续提升安溪铁观音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在传承中发展,在保护中利用。“茶文化遗产是安溪的宝贵财富和发展动力。”县长刘永强表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统筹”的重要指示,以申遗成功为新契机,继续把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补齐产业短板,促进三产融合,加快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安溪力量。

来源:安溪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