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广告次

找到约648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包皮党”广告横行各大头条,假茶“三爬老班章熟茶”已是茶界耻辱,造假毒瘤无法监管?

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包皮党”广告作一个简单的阐述:

本文中所指的“包皮党”广告,即是:卖的人,就是靠一张包饼封皮忽悠;买的人,也只是得到一张写了某些字眼的饼皮,至于饼皮里包了什么,不需要知道了。商家广告宣传及包装所呈现的表象内容,是否与实际产品内核及品质有所对应,符合真实,没人在意与知晓。或者说,卖的人干脆就是凭借这张棉纸饼皮上的文字,博取眼球,横行无忌。


最近,网上开始盛行着众多标题为《普洱茶第一村,2008年三爬老班章熟茶特价大量批发》、《百万老班章滞销,不好喝包退,一提包邮》、《陈年老班章三爬,云南产地直发,3大片99元!》等相关三爬老班章的广告及营销软文。



它们,几乎横行于微信朋友圈、头条类、网易及百度等一众主流媒体平台。然而,在茶行业媒体中,却遍寻不了其踪迹。


另一边,一款品名为“人为民服务·公社砖”的“七十年代班章宫廷”熟茶,也同时在流量红海中逐步崭露头角,渗透进“千家万户”的手机之中。



即便,圈内茶友及普洱茶爱好者对此嗤之以鼻。甚至,讥讽唾骂。却也丝毫无损于此类广告及营销软文的大肆传播与泛滥。


这些凭借低廉价格、老班章与三爬之名为噱头的广告,在令人瞠目的覆盖率及数量下,进行着一场又一场洗脑式营销,在网络上构建起一个“老班章茶多而便宜”的假茶帝国。


它,俨然成为一众魑魅魍魉发家致富的淘金梦。


但疯狂逐利的背后,却更是一次“集体自杀”行为:过度失真的拙劣营销,呈现出老班章假茶的虚假盛世。市场上不断被仿冒的老班章茶品泛滥,将导致其口碑形象在消费端消磨殆尽。最终,或将毁掉整个行业及云南山头茶的信誉。



百万班章滞销?三爬老班章特价批发


显然,在三爬老班章“包皮党”广告粉饰下,一切都显得很好看。


其广告及营销软文描述中,“三爬老班章熟茶”皆产自于勐海县布朗山老班章第一村,原料采用2008年老班章(古树)传统精致,并由老班章村民小组茶农协会监制完成。



根据“三爬老班章熟(生)茶”的广告图片显示,其包装棉纸上普遍印有“两章一签名”,两章即是:“布朗山乡班章村民委员会·老班章小组”、“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老班章茶农协会”等字样的印章;一签名,则是前老班章村村长三爬的签名。


这,就是所谓的“三爬老班章”。


一饼357g的“2008年三爬老班章熟(生)茶”,价格从每饼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零售、批发等多样化的销售方式,满足各类消费群体的需要:量大则价格从优。




三爬是谁?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类广告锁定的对象,是对普洱茶不甚了解的消费群体。是潜在客群,更是直接受害者。对应的是,这也或是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搞懂“三爬老班章”之前,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三爬是谁?


对于圈内茶友及部分普洱茶消费者而言,这并不是一个谜。


三爬,老班章村往届村长。


2009年,全国普洱茶市场回暖,老班章崛起。彼时,时任老班章村长的三爬,用自己的名字作为个人品牌——三爬老班章,为其所生产的老班章茶品做对应背书。


有茶友表示,实际上,大家对三爬村长的评价褒贬不一。而,其个人财富积累与整个老班章的上升,有着密不可分的时代关系。


但是,由于管理不严,“三爬老班章”出现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



如今,有人借“三爬”之名进行造假,但是这个事情我们无法当面与三爬求证。因为据了解,三爬前村长目前处于服刑状态,其具体涉事原因,我们暂时无从得知。



老班章熟(生)茶到底多少钱?


写到这里,我们很有必要再了解一下,老班章茶叶价格的真实现状:


可以肯定的是,老班章从业已成名开始,其价格便呈现出持续走高。且,居高不下的势头。


为此,我们选取2018年老班章山头价和成茶价作为样本比较。


按照2018年老班章收购价显示,其小树春茶在每公斤2000元,大小树混采达到了每公斤10000元以上。其中,古树春茶报价每公斤12000—15000元,古树纯料定采价格超过每公斤20000元。



最后,做出来的老班章成茶价格几何,相信大家心中已经有数。


另一方面,普洱茶的价值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品饮价值;二是,收藏价值。


在时间作用下,一饼品质不错的普洱茶,它的风味会变化,价格也会增值。


回过头来,我们不妨看看2008年一饼老班章存放到现在的价格。以2008年陈升号老班章为例,当初市场价400元一饼,现在已经飙升至30000元左右。


以上所说的,还只是老班章普洱生茶。


一般来说,制作普洱熟茶还具有一定的风险(30%损耗)。


此前,茶语网茗星胡锦明先生曾在2016年发起过一次老班章古树纯料熟普的众筹活动。当时预售价100g/片,890元,预售结束后,恢复市场价格100g/片,1280元。


即:每公斤12800元。


可想而知,2008年的老班章熟普存放至今,其价格几何。



可以说,重金难求的老班章,即使是黄片,也并非普通人消费得起的。其原因还在于,作为山头茶中的精品,其区域特征明显。另外,目前市场对老班章的热捧,使得其原料变得稀缺,所以价格高昂。


值得一提的是,老班章实际年产古树仅40余吨。且不说老班章目前的原料价格有多高,仅仅每年老班章的原料产量和市场上涌现出的“老班章”茶品数量相比,就极其不协调。


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情况下,那些流通于市的“老班章”,仅仅只是与包装纸上的三个字有所联系,而所用原料与“老班章”或也没有必然关系。对应地,那些所谓的廉价“三爬老班章”的真实性,便不言而喻。



七十年代公社砖从何而来?


无独有偶,三爬老班章并不是个例。


随着普洱老茶概念的深入人心,有险恶用心之人便将其复制到了老班章假茶的营销身上。


于是,更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了:


我们看到了在各大主流媒体、电商平台上,宣传力度不输“三爬老班章”的“七十年代公社砖熟茶”,超大分量每片1000克,5片仅售899元。


当然,不变的还是包装话术。


根据广告页面指出,这款产于七十年代的宫廷“公社砖”熟茶,精选“班章”原料,传统工艺精制,醇香馥郁,口感温和。并且,配上具有年代感的包装,和“为人民服务”等字样。



对此,我们特意翻阅相关文献。


按照杨凯先生撰写的《熟茶进化论》指出,普洱熟茶的概念,实际上是在1975年左右才真正确立。更为准确地说,普洱熟茶采用“渥堆”发酵技术,是从1973年组成团队进行研发尝试,1975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


而,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实现全国农村公社化。规定各农业社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公共财产转为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直至1983年以后,正式取消人民公社制度,重建乡体制。


其中,在1979年,我国农村改革兴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另一边,在《吴疆说普洱》中指出,计划经济时代(建国初期——1992年),云南茶叶统购统销,除非外销,不可能私人订制。


也就是说,在那个茶叶统购统销的时期,每一份生产的茶叶都是由国营大厂统一完成,流传有序,并无其他厂商和个人生产普洱茶。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所谓的“七十年代班章宫廷公社砖”,实际上,就是彻头彻尾的造假。



什么是“宫廷”熟茶?


荒诞,还不止于此。


在这里,需要注意地是,“宫廷”熟茶,并不是指原料的等级(高)。


据坊间证实,“宫廷”的名字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是那时候新到任的勐海茶厂厂长为了促销高级别的原料,就用营销的手段说出了“宫廷”二字。


可以明确地是,“宫廷”并不是皇帝喝的。另外,“宫廷”也不代表普洱茶的熟茶品质就一定会高,它唯一能代表的就是芽头相对比较细,撒面比较好看,感官上比较好看。



也就是说,“宫廷熟茶”的名字越不过1998年。说得再准确点,决然早不过1998年12月。


这也就意味着,在1998年之前,从未出现过“宫廷熟茶”。


两厢一佐证,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七十年代根本没有公社砖茶,更不可能称得上是宫廷熟普。



病毒式传播,误导消费者


那么,“包皮党”广告的存在,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正因为老班章的名气日趋壮大。加之,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三爬老班章”涌现市场,“包皮党”广告快速覆盖网络,形成了眼下病毒式的扩散传播。


这,也致使“三爬老班章”,从圈内发展至如今的人尽皆知。


为了迷惑更多的消费者,这类披着陈年普洱茶、老班章原料、三爬签名外衣的“包皮党”广告,在极具煽动性文案与优惠吸引力的掩盖下,通常卖出的是品质低劣的仿冒茶叶。


尤其是,当“2008年三爬老班章熟(生)茶”上盖有颇具公信力与份量的两个印章,误导的不仅是不明就里的消费者个体,还有整个大众消费端对老班章茶及区域的真实性认知。



我们很难想象,那些曾经因为一时被蒙蔽而购买的消费者,在拿到所谓的“08年三爬老班章熟茶”、“七十年代班章宫廷公社砖”等茶品时的,有多少人会吃尽哑巴亏?是否还有不甚懂茶的消费者,在为买到便宜老班章而沾沾自喜。


但最后结果,却可想而知,老班章或名不符实,统统刻在了消费者的心里:


一是,老班章很便宜,外传的高价都是炒作;


二是,老班章根本没好茶,品质堪忧。



这颗破坏行业的毒瘤何时才能清除?


诚然,很多人对“包皮党”广告嗤之以鼻。然而,它们却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


部分网友在网络上控诉:


“三爬老班章熟茶”广告无孔不入,假冒伪劣,这是在败坏老班章,损坏整个产业链条!


老班章茶被仿冒、被造假层出不穷。显然,它像是行业内的一条毒瘤,看得见却剔除不掉。


不过,就是这个几乎人尽皆知的行业毒瘤,非但没有铲除,反而越长越大。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颗毒瘤越长越大,是一个值得调查与深究的问题。



如果受害的只是小部分消费者,只是老班章区域,势态尚且还不足以用恶劣来形容。


但,令人痛心与愤慨地是,这种现象不止存于老班章,普洱茶被假冒、被制假后大肆流通的情况,已经渗透进整个产业链条。不论是如今耳熟能详的知名山头,抑或是受人追捧的微型产区,无一幸免。


尽管近年来普洱茶文化及知识不断普及,尽管行业内外媒体对制假茶现象不断输出,尽管相关监管部门采取加大力度打假与惩处。



但,结果如何?


以老班章、冰岛等耳熟能详的知名山头,以及受人追捧的微型产区之名的假茶及”包皮党“广告,仍旧在市场横行无忌。


即便,广告投放平台或许不懂茶,做不了判断。但,行业内没有基本约束就可以乱来了吗?


事实上,我们从来不反对具备性价比的口粮茶。如果它们是干净的熟茶,用便宜的价格进行销售,无可厚非。但,却不能容忍,利用一张看似华丽的外皮,以老茶、老班章之名进行虚假的宣传,误导消费者。


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行骗,更是走上了一条自取灭亡的道路:


滥用普通人不了解普洱茶知识和历史,不了解名产区价格、区域和年份时代造假的“包皮党”带来的恶果,却是要整个行业的信誉为此买单。


而真正从事假茶制作的人,虽然眼下赚得钵满盆满。但好景还会常在吗?当整个行业被毁掉后,又拿什么来继续?



结束语


茶叶造假令人发指,“包皮党”茶叶广告令人恶心。它们,不仅损害他人经济利益,危害他人健康。采用失真的过度营销,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行业本身,以及毁掉整个云南山头茶的信誉。


在这里,茶语网强烈呼吁西双版纳勐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工商部门,针对网络上横行的普洱茶“包皮党”广告,对目前假茶现象进行调查。


同时,我们也希望,消费者、茶友们能够对此给予更多的关注。只有当源头透明,行业建立诚信体系,加大监管、惩处力度,方能肃清市场,让这些行业毒瘤无所遁形。


最后,让一切回归真实,让茶叶回归其真正的品饮属性,让更多好茶、好区域的价值得到正视与喜爱,让一切回归最初的面貌。


撰文:乌卡拉卡

图片:茶语视觉组,部分来源于网络

夜读小罐茶成功之道:做茶叶应该怎样营销?


最近朋友圈都被年销量20亿的小罐茶刷屏了,大部分圈内的人都是消极的批判态度,令我吃惊,我觉得就营销角度来看待小罐茶,它非常成功,并且值得我们学习。

我很久以前有了解小罐茶,但让我重视研究的一个小细节是,小罐茶的广告做到了我家电梯里。因为我家是万科楼盘,跟分众公司合作,大家都知道,分众广告基本上都是强制性的广告,就是说在一个狭小的电梯空间里,你被迫去看挂在里面的广告。

我已经忘了是什么时候看到的小罐茶广告时间,但是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内心起了不小的波澜,在内心深处忍不住为小罐茶点赞。作为一个消费者看到这个广告会有购买的欲望,作为一个中产阶级的话很大程度上会选择购买。

小罐茶,大师作。这六个词精准地表达了小罐茶的卖点,中国茶界的大师做的茶,代表不同茶品的巅峰之作,又是大师诚信背书,品质自然无问题!1000元一盒,为什么不买来试一下呢?既有品质的保证,也有大师的背书,更有不同茶品带来非同寻道的体验,1000元就可以买到各个不同风味风格的中国茶,值得。价格贵吗?如果你去把这些品种重新去购买,除掉可能会买到假的不正宗的因素外,到网上买是非常闹心的事,而实体店你无法一次满足我们对中国茶叶的体验需求。就这一点来说,小罐茶是非常成功的,是对中国茶叶一次重大的整合,对中国茶叶的发展及推广有着巨大的贡献。

很多人批判说小罐茶不是大师做的,这20个亿不是大师亲自做的。这是一个伪命题。中国茶叶界这么大师,为什么这么多大师集体为小罐茶站台,为什么只有小罐茶可以融合他们?难道这些大师都和你们一样傻?小罐茶铺天盖地的广告既是中国茶叶的一次整合,更是对中国茶界大师们的一次伟大致敬啊!

世界上最优秀的事,就是把最伟大的贡献做到最完美!

小罐茶做到了!它既广阔地宣传了大师们,让大师们不会淹没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中,它让大师们光辉的形象再一次出在世人面前。

另外小罐茶的营销不仅仅局限在茶叶市场,而是跨出了茶界,是真正走向广泛的消费市场。

(说句实话,光是这一幅图片就足够震憾所有的消费者了!)

说句实话,即使你手上握有纯正的班章,握有某一两款大师亲自做的茶又怎么样?你能把它最优秀化吗?甚至你都卖不到高价钱,即使手握千里马又怎么样?伯乐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消极的人注定不是伯乐!

如果我们要致敬大师,小罐茶已经做到了最好!

20亿的年销量!试问整个普洱茶企谁能做到,绿茶茶企,红茶茶企几年能做到!普洱茶的龙头大益茶也才10多亿,并且大部分是金融属性,集中在广东炒作,而深入消费终端的快销产品,陷入泥潭,即使在双11天猫大战中,大益茶也是靠低于市场价,甚至于跌破厂价来收割终端专营店的客户来做到的一个亿,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以牺牲整个渠道利益成就一家业绩,脸上有什么金可以贴的?相比于小罐茶终端跨界无死角的营销,茶企的营销显得苍白无力。

让我们看一看茶叶界的茶企的营销方式,一是茶界的茶博会,一年比一年差,它变成了一次相聚团圆的盛会,同行业同质化的相互宣传或者说吹牛,跨界资源少得可怜,小罐茶给我上了一次生动的课程,走出批发市场,走向更加宽阔的中国消费市场,20亿,200亿都不在话下。

二是传统的实体店经营方式。就是把货批发给全国各地茶庄,然后通过零售茶庄来销售。这是非常传统的方式,完全是一种坐销方式,根本就不知道客户在哪里。小罐茶通过网络,电视,直播,DM,分众传媒等等互联网加方式立体营销,让小罐茶一夜之间闻名于世,当然这是一种超常的烧钱方式,但也是最快速红遍全国的营销方式。

有人说小罐茶20亿的业绩是造假的,有人说小罐茶是骗人的!确实啊,眼红的人多啊,宝马从来不诋毁奔驰,相互成就!其实我们更需要的发自内心去的去学习,去提升我们的眼界,而不是看到好的就想着去诋毁。

我无意去为一个品牌宣传,也不会为一罐茶去否定内心,当我看到小罐茶成功之处,自然想到积极正面的为它喝彩,也许我也达到了知行合一。

更多的茶人,茶企,茶商,更应该从小罐茶身上学习,它的成功是整个中国茶界的成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中国茶叶,每个茶品种都有一位工匠大师,其实每一位大师的汗水需要更多的人来认可,他们更需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信任,不要轻易去否定别人,只因为我们自己不够优秀,我们看不到优秀!

为所有为中国茶叶奋进的人喝彩吧,无论他是大师还是一个企业,我们要百倍珍惜这个盛世给我们茶人带来的无限想像空间,感恩这个伟大的国度给予我们茶人伟大的抱负,可以成就自己,互相成就!

百年徽商 故纸茶香 ——解读《德泰隆》茶号广告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广告的肇始期,同时也是现代广告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其时,科技的发展进步、西方文化的传入以及海外市场的需求,均在不同的领域推动了民国广告的发展和变化,茶叶广告亦然。

民国时期的中国茶叶已走出国门并形成了常态的出口贸易,此时,华茶不仅在花色品种、质量以及包装上发生了变化,茶品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加上印刷术的进步,文学艺术演变的影响等,使茶叶广告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时,中国茶叶的报刊广告、品牌广告和装潢广告等日益增多,花样翻新且内容丰富,茶店、茶商在生产、销售等环节,开始大量使用有鲜明地域印记的茶帮号牌以及广告招贴,并且将它们与经营理念、茶品特色和信誉质量联系起来。茶叶经营者在他们自家茶叶的外包装,广告招贴甚至是说明书、包装纸上,都印上独特的字号标识,这无疑是一种广告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是现代营销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对民国时期徽州茶商《德泰隆》茶号的广告进行解读,以期了解民国茶广告的特色并对当下茶广告设计应用有所启示!

(一)

2020年6月,在黄山(汤口)首届黄山毛峰茶文化节期间,黄山市“莫问”徽茶文化博物馆展出了一组民国时期的徽茶广告和商标。一枚载有数种茶叶名称的招贴,以其精美的彩色印刷,丰富的广告内容,详细的茶号信息引起了茶人的兴趣,尤其是这枚招贴上刊载的黄山毛峰茶名称等,以首次出现、民间稀有、茶界罕见、资料珍贵而令人大开眼界!值得注意的是,这枚徽州茶号印制的广告招贴,不仅展示了民国时期徽州茶商字号和茶叶牌号,也是黄山毛峰茶自问世后第一次出现在茶叶广告上,可谓是徽州名茶,广而告之,美滋美味,美名远扬!

徽州茶商《德泰隆》茶号印发的广告招贴,高约9公分,宽约25公分,彩色印刷,图文并茂,画面清新,内容丰富,茶号信息清晰,整张招贴分为四帧画面从右向左,排列有序。第一幅画面是装饰花纹和《德泰隆》茶号的英文说明。第二幅画面是《德泰隆》茶号及商标名称以及经营的茶叶品种类等文字,画面上印有“徽州府”“德泰隆茶号”以及“和合商标”字样,同时还印有“和合”二仙的图像及商标拼音。这幅商标图案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分则是刊印了德泰隆茶号“本主人识”的内容;文字曰:“本号採办各省名茶,黄山毛峰,极品莲芯,白毫顶谷,旗枪毛峰,双窨珠兰玳玳,家园松萝,建山武夷,六安香品;加工监制兼备精致箱瓶送礼,洵属雅观;凡蒙赐顾,请认本号和合商标为记,庶不致误。本主人识。”这段广告文字的后面还附有一方“集记”的印章,可见茶号主人的广告宣传意识。第三幅画面是“德泰隆”茶号地址以及英文说明,其文字清晰地载明:茶号地址为徽州府(按:歙县)大北街坐西朝东门面。由此可知“德泰隆”茶号主人应该是徽州歙县商人。而广告上“黄山毛峰,极品莲芯,白毫顶谷,旗枪毛峰,双窨珠兰玳玳”等茶品的产地,包括今天的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等,都属于当时的歙县治辖。因此,可知当时的歙县茶区也是茶品众多,名品亦多。

“德泰隆”广告招贴的第四幅画面是窗明几净的室内,一位时髦的女性正在品茗:只见她左手托腮,右手握着一杯冒着袅袅热气的香茶,神情似是若有所思……画面清晰地展现出室内有书柜,柜中有书,柜顶有石膏塑像。时髦的三角圆桌上有精美的茶壶,茶叶筒。圆桌上还有花瓶,瓶内有插花、瓶边有茶点。室内家具陈设、柜中藏书及墙上字画等裝饰,都表明这是一户富裕的大户人家。这也清楚地说明,《德泰隆》茶号的销售目标是明确的,其营销策略亦是不言而喻的。需要解读的是,广告招贴上两面旗帜所传递的信息是清晰的,即可以了解或推算“德泰隆”茶号招贴的面世时间……

(二)

“德泰隆”茶号招贴上左面的旗帜是十八星旗,代表十八行省。(注:图案印刷有误,大星小星各少一枚),右面的是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回、藏族,也有五行、五德等寓意。这两面旗帜的出现是1912年1月1日,被彻底取代是民国十四年(1925)。因此,“德泰隆”茶号招贴的面世时间,应该在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十四年(1925)之间。当然,这枚彩色印刷的“德泰隆”招贴的出现,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徽茶历史,也可谓是别有意趣!

民国时期,刊载有黄山毛峰茶信息的广告,在各地茶市层见迭出,当然,主要是缘于徽州各类茶品的问世和进入市场。因此,徽茶品类名称屡屡出现在各地的茶商广告招贴、包装物品甚至是宣传册上。如北京“吴鼎裕”茶庄的价目表上,亦有较为详细的黄山毛峰茶以及其它徽州名茶的价目。“吴鼎裕”是徽州吴氏家族于晚清时期开设在北京的一家老字号,茶庄设在北京崇文门外大街路西,电话为南分局一七八四号。“吴鼎裕”茶庄在宣传册上称:“向在各省设庄采办各种红绿花茶,务求香浓色绿。”

“吴鼎裕”诚信经营多年,至民国时期已是声名远扬,获利颇丰。而在“吴鼎裕”茶庄价目表上,徽州的黄山云雾、黄山毛峰,老竹大方,家园珠兰,祁门红茶等名茶历历在目,茶品等级及价位在当时的市场交易中有所偏高,想来,老字号茶叶名店,茶品价格自然不菲!

杭州历来是徽商的集结地之一,众多的徽商中不乏有许多茶商。座落在中山中路509~511号的“永馨”茶号,就是众多徽商茶号中的一家。“永馨”茶号的经营方式是批发零售,其听(厅)茶礼品,一应俱全。主要茶类有黄山毛峰,老竹大方,祁门红茶,珠兰花茶,玳玳玫瑰以及狮峰龙井茶等等。“永馨”茶号经营有方,口碑亦好,可谓是徽州茶商的佼佼者。杭州“同大元”茶号也是徽州商人创办。“同大元”茶号因为生意兴隆,所以开设的茶叶店铺也多,除总号设在杭州西湖延龄路与仁和路口,“同大元”还在南昌中正街百花州设有分号,可见其实力雄厚。“同大元”茶号主要经营徽州茶叶,如黄山毛峰,老竹大方,家园珠兰,祁门红茶以及西湖龙井茶等。民国期间,杭城一地经营徽州各种名茶的茶庄茶店多达七十余家,其中绝大多数为徽州商人开办,经营茶类也多为黄山毛峰、大方、祁门红茶等等。

苏州亦是徽茶的主要销售市场,这里聚集了众多的徽州茶商,也开设了许多茶店茶号。清同治年间,吴景隆于苏州上塘街53号开设了“吴世美”茶庄及“吴世兴”茶分号。其时,吴世美茶庄不仅经营各地名茶,更多的还是经营徽州出产的天都云雾、黄山毛峰和祁门红茶等。

著名的苏州“汪瑞裕”也是众多徽茶老字号之一。“汪瑞裕”茶店总号设在苏州玄妙观对面的观前大街,同时还在大成坊巷口和醋坊桥堍开设有东号、西号茶店,主要经营徽州名茶如松萝茶等。

北方城市天津自“五口通商”后,一直是徽茶的主要销售市场,如天津“正兴德”茶庄就是徽州茶叶的著名销售商家。“正兴德”茶庄自开设以来,不仅销售徽州各地名茶,还在徽州歙县和黄山两地创办了茶叶加工厂。“正兴德”茶庄在自己印制的宣传册上介绍说:“黄山茶产于安徽徽州,歙县黄山,该山峻岩峭壁,为中国新兴名胜之一,其地产茶,驰名遐迩,有毛峰雀舌,珍眉,雪蕊,瑞草,云雾……太平嘉瑞等数种茶,其口味之香艳,叶身之精细,居全国产茶之冠。”“正兴德”还在黄山冈村、歙县街源开办了加工厂:“本庄设厂于黄山,已有数十年,在该地有许多茶山采办专权,并能深悉地理,优劣之分析,每年采办该茶,再转运福州本厂,制成精美之香茶,装以严固之箱筒,推销各地,著名全球。”

“正兴德”茶庄还在其印制的广告宣传册上推荐黄山茶:“此茶性温平,口香味浓,饮之能助消化,解烦闷,悦性怡情,为人生饮食之要素,辅佐卫生之妙品。价目见门市价目表,新牌茶,花蕊牌,第一牌,三星,星月,五星,九星,等均为黄山茶。”另外,在山东束鹿“润德成”茶庄的招贴上,在湖北沙市,东北营口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茶叶市场上,形式各样的茶叶广告、包装和商标招贴上,亦有诸多黄山毛峰、祁门红茶、休宁松萝和黄山云雾茶以及产自徽州的其它茶品内容……可谓是徽州名茶,名扬天下!

参考文献及资料:

[1]陈少峰.黄山指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2]傅宏镇.皖浙新安江流域之茶业[J].国际贸易导报,1934(7).

[3]郑毅.正兴德茶庄资料[J].黄山日报,2019-01-22.

[4]吴觉农,范和钧.中国茶业问题[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5]陈椽.安徽茶经[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文/徽州茶人

来源/《徽茶》2020年12月刊

注: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18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