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新产品

找到约2,095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中国茶叶加工40年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不断应用到茶叶加工中,我国茶叶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本世纪初已有显著提升,一批可实现自动化、省力化作业的茶叶加工新装备研制成功,制茶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茶叶新产品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一、茶叶加工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进展

1

摊放和萎凋新技术

1)摊放新技术

绿茶的基本加工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20世纪80年代,摊放未作为必需工序。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摊放有利于减轻茶汤苦涩味、增强茶汤的鲜爽味等,因此现已将摊放作为茶叶初制的必需工序,广泛应用于各类绿茶和黄茶的生产,且鲜叶摊放至含水率68%70%时可获得较佳的成茶品质。为解决传统室内摊放劳动强度大、占用生产场地大、环境因子难以控制等问题,成功研制了鲜叶摊凉贮叶槽、自动化摊放贮青机、空气处理机组摊青室等新装置并投入生产。

2)萎凋新技术

萎凋是红茶、乌龙茶和白茶的第一道工序,不同茶类萎凋的程度不同,白茶最重,红茶次之,乌龙茶相对最轻。传统萎凋方式包括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萎凋、萎凋槽萎凋等,都存在劳动强度大、可控性差等缺陷,为此遮阳萎凋、人工光照萎凋、设施复式萎凋、人工调温调湿萎凋、链板式萎凋等一批新装置相继问世,控光萎凋克服了日光萎凋光质和光强不可控的弊端,人工调温调湿萎凋解决了自然萎凋对环境参数的不可控性,链板式萎凋通过温湿度调控、自动化翻拌基本实现了萎凋作业的自动化与连续化。

此外,新型萎凋技术如人工控光萎凋技术、冷冻萎凋技术等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紫外光、红外光萎凋处理样品品质优于日光晒青;冰冻萎凋叶细胞损伤率显著增加,发酵时间明显缩短,且叶片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大量增加。


红茶生产线自动化萎凋工序


2

杀青新技术


杀青是绿茶、乌龙茶、黄茶和黑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传统杀青设备有锅式杀青、滚筒杀青等,热源为柴、煤、气、电等,由于传统杀青设备存在杀青不匀、热效率低、温度波动大、热稳定性差等问题,为此开发了蒸汽、汽热、电磁加热等新型热源的杀青设备,显著提高了设备热效率,升温迅速且参数可控性提高。

1)电磁内热杀青

电磁内热杀青主要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原理,使导磁物自行发热,使热能尽可能消耗于滚筒,热能利用率可达50%60%,温度浮动范围可控制在±3℃之内;为满足“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杀青原理,首创三段杀青温度调控。目前该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2)远红外-微波组合杀青

为克服微波、蒸汽等杀青技术所制成茶香气不高的缺点,远红外技术得到应用。远红外线以射线形式进入叶肉组织,使叶子内外均匀受热,杀青高效节能、连续性好,产品香气高,且不会出现高温爆点和焦边,茶叶内含物质最大限度地保留。目前该技术尚处于实验室中试阶段。

3)蒸汽-热风组合杀青

该技术融合了蒸汽杀青穿透力强、耗时短等特点以及热风杀青产品香高味醇的优势,所制成茶色泽翠绿鲜活、香气高爽、滋味醇厚;此外,雨水叶可通过提高热风温度控制杀青叶含水量达到适宜水平,保证杀青叶柔软、嫩绿、色泽鲜活、无焦芽或青草气。


3

做形(揉捻)新技术


1揉捻新技术

传统揉捻机需手动上叶和手动加压,无法连续化。PLC 控制的自动化茶叶揉捻机组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多台揉捻机的协作联动、自动上料、自动称量和自动分配,真正达到了揉捻工序的连续化、自动化作业。

2做形新技术

做形机械化是特色名优茶(如扁形茶、针形茶等) 外形塑造的关键进展。1998年,安徽宣城第一台多功能机研制成功,集杀青、理条、做形、初烘于一体,替代了传统的手工做形;2002年发明了专用单锅式扁形茶炒制机,所制成茶外观色泽明显更好;2006年以来,研制出多锅式、连续化自动式等更先进的设备。南京雨花茶、黄山毛峰等针芽形茶理条机和精揉机也逐步实现了连续化作业,倾斜理条角度、滚动导轨技术、高速气缸驱动等新技术的应用,使连续化理条技术进一步完善。颗粒形乌龙茶做形设备也由单机包揉设备——速包机和平板包揉机,发展成由压揉机和输送带组成的连续化造型生产线。


4

发酵(渥堆)新技术


1)发酵新技术

传统的室内自然发酵方式无法调控环境温湿度等参数,所制成茶品质不稳定,且需手动翻叶,劳动强度大。为此,研制成功的新型发酵设备如滚筒连续发酵机和发酵塔实现了发酵叶自动翻拌,减轻了劳动强度;增氧控湿发酵机等实现了对发酵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通气状况等参数的调控,并实现了连续化加工,已在大中型茶叶生产企业得到应用。此外,电子鼻技术、氧化还原电位技术、电荷耦合(CCD 色泽检测技术等新技术亦应用于红茶发酵适度的快速判断。

2)渥堆新技术

传统的室内自然渥堆技术环境参数不可控,且采用人工翻拌,劳动强度大,为此研制出了一系列新型渥堆技术。普洱茶渥堆翻堆机基本实现了翻堆工序中的翻堆、铲料、输送、解块等功能,达到渥堆作业对翻堆操作及时高效机械化的要求;渥堆过程的工序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可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pH值等相关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存储及自动控制,增加了各个批次普洱茶发酵品质的稳定性。


5

做青新技术


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最关键工序,由摇青和摊凉交替组合进行。空调做青是目前在生产上应用最广、反响最好的做青工艺,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温湿光调控技术,使乌龙茶加工摆脱了天气制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武夷岩茶做青智能调控系统,集振动摇青、做青环境调控为一体的振动做青设备等一批新装备也已研制成功。


6

干燥新技术


干燥是各茶类的最后一道工序,除了去除水分达到足干便于贮藏以外,还对茶叶色香味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微波技术、远红外技术、低温真空技术等已逐步在茶叶干燥提香中广泛应用。微波干燥具有成茶色泽翠绿、均匀,远红外干燥可有效提升绿茶香气,色泽、口感等品质也有改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并适合连续化加工;低温真空干燥技术干燥效率和香气风味均有明显改善。此外,电磁干燥、红外耦合干燥等新能源组合式干燥技术研究亦开始起步。


二、六大茶类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研究进展


1

绿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近年来,以茶叶消费市场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在绿茶摊放工序中融入摇青工艺,制得花香型绿茶。电磁内热杀青、微波-远红外杀青等节能型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整形机、精揉机、长板式龙井茶炒制机等一系列名优绿茶加工机械得到快速发展和推广。绿茶生产线作业日趋广泛,针芽形、扁形名优绿茶及大宗炒青绿茶均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清洁化、连续化加工,部分工序可全自动控制,目前该系列生产线已在浙江、江苏、四川、湖北等地广泛推广应用。

 

2

红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等不断应用到红茶加工中,金观音、金萱、黄观音等乌龙茶品种,以及晒青、做青等加工工艺被用于制作花香型、高香型红茶;精揉机、曲毫机、扁形茶炒制机等设备被用于加工扁形红茶、卷曲形红茶等;光补偿连续萎凋机、低氧冷揉捻设备、可视化连续发酵机等一批可控化程度极高的新设备用来组建现代红茶生产线。条形、针形红茶自动清洁化生产线等已在生产上大量应用。

 

3

乌龙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开发出可自动控制的水筛摇青机、振动摇青机、智能化做青机等,单机的生产力和产品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微波干燥、远红外干燥、茶叶色选拣梗机等设备也应用到乌龙茶生产中。乌龙茶初制自动化生产设备,采用冷热风吹干、红外晒青,并与热风微波杀青装置、自动成型装置及自动烘干装置结合使用,实现乌龙茶生产的全程自动化、连续化生产。

 

4

黑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传统的黑茶加工劳动强度大、工艺可控性差、生产周期长,成茶风味品质极不稳定。温湿度自动监测预警系统、普洱茶发酵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等新设施被用于黑茶加工,但这些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适用于机械化、清洁化、规模化大生产的渥堆智能控制系统尚待开发。


5

白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由于传统白茶条形松散,在包装、储藏、运输等方面有诸多不便,现已开发出白茶饼、白茶砖等新产品。为改进白茶萎凋工艺和减轻气候条件的影响,研制出温湿度可控的白茶萎凋室、变频连续化萎凋机等新设备,为实现白茶工厂化加工、品质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6

黄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为获得具有特殊风味的新型黄茶产品,尖波黄、川茶系列等一批叶绿素含量低、酚氨比值低的品种被筛选出来加工黄茶。蒸汽杀青因受热连续、杀青时间短且环境相对密闭,可满足黄茶加工“多闷少抛”的技术要求,促进叶绿素湿热降解,而得到广泛应用。鹿苑茶、蒙顶黄芽等黄茶企业相继提出了机械化加工技术。


三、现阶段茶叶加工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加工技术得到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了清洁化和机械化加工,逐步向连续化和自动化作业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基础底子薄、规模化程度低等条件制约,茶叶加工仍面临劳动力紧缺、作业能耗高、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特色新产品开发相对滞后、质量安全水平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此外,我国的茶叶加工仍与其他产茶国特别是日本和印度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日本的蒸青绿茶生产线自动化和清洁化水平高,每天可加工5 t鲜叶,且仅需2人操作。我国的茶叶加工生产线整体性较差,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低,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制茶工序关键参数的挖掘、采集和分析能力不足,且加工技术的智能化、定向化调控尚较欠缺,在自动化和清洁化方面仍与印度、肯尼亚等红茶生产国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同领域研究进展不一,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虽已开发成功,但还处于小试验阶段,离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未来茶叶加工的研究方向


纵观近年来茶叶加工的发展和茶叶消费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茶叶加工研究发展的方向为传统茶类品质、加工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高附加值、多用途的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研究重点应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茶叶产品趋向优质化、多样化、方便化,依靠技术创新,促进茶产品多样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利用工艺创新生产色、香、味、形等方面有特色的新产品,如花香茶、果味茶、奶香茶,以及各种功能茶等。

第二,加工主体根据自身特色呈现不同发展模式,其中大众茶产品加工将由小作坊式、小厂房式向规模化、机械化、品控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以产量和品质稳定取胜。小众茶产品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定向化生产茶产品。

第三,茶叶生产趋向标准化、省力化、低碳化,逐渐向定向化、信息化和自动化作业展,生产过程可实现现场数据实时检测的远程/终端专家决策,并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生产管理,实现车间无人化作业。

第四,学科融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作将更为紧密,通过跨学科、多层次等紧密合作,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等领域开展联合创新,逐步提出典型风味品质的定向调控技术,逐步实现茶产品的电子设备智能化评价。

内容详见:《中国茶叶加工40年》,中国茶叶,2019418):1-5,作者:江用文,袁海波,滑金杰。图片来自网络

茶书网:《茶叶市场营销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编号:GDZPS7727
书名:《茶叶市场营销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姜含春主编
书号:ISBN 978-7-109-14313-5
定价:42.50
出版日期:201812
内容简介
本教材本着满足读者从事茶叶市场营销管理的需要,跟踪市场营销学科世界发展趋势的指导思想,力求从茶叶行业和茶叶企业营销实际出发,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叶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和不断发展的需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致力于建立完善的茶叶市场营销学体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述与评价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复习思考为辅助;沿着茶叶营销宏观和微观环境调查分析、茶叶营销战略规划与实施、茶叶4P营销策略制定的营销管理流程,全面系统地阐述与评价了茶叶营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特别是首次剖析了茶产业演变,对茶叶行业进行分类,提出茶产业链概念与结构,针对茶叶服务行业包括茶叶出口,阐述与评价了茶馆营销和茶叶国际市场营销,最后阐述与评价了适合茶叶行业与企业的绿色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网络营销等市场营销新理论和发展趋势,为茶叶企业、政府等非营利性茶叶组织营销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前瞻性。
本书可作为茶叶专业及与茶叶专业相近的食品、园艺等专业本科、专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营销人员、公共组织管理人员全面提高营销理论与实务能力的参考书。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茶叶市场营销相关概念   1
      一、茶叶市场营销   1
      二、顾客对茶叶的需要、欲望和需求   1
      三、茶叶企业顾客满意   2
      四、茶叶企业顾客让渡价值   3
   第二节 茶叶市场营销学概述   4
      一、茶叶市场营销学的含义   4
      二、茶叶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   4
      三、茶叶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框架   5
      四、茶叶市场营销学的特点   5
   第三节 研究茶叶市场营销学的意义与任务   6
      一、茶叶经济体制的演变与茶叶市场营销学   7
      二、茶叶企业与茶叶市场营销学   7
      三、研究茶叶市场营销学的意义   8
      四、研究茶叶市场营销学的任务   9
   第四节 茶叶市场营销观念   10
      一、市场营销观念的概念   10
      二、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过程   11
      三、茶叶企业现代营销观念的确立与实施    14
   小结   16
   案例   17
   思考题   18
第二章 茶叶市场营销环境研究   19
   第一节 茶叶市场营销环境概述   19
      一、茶叶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与特点   19
      二、研究茶叶企业营销环境的意义   20
      三、研究茶叶企业营销环境的方法   21
   第二节 茶叶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22
      一、政治与法律因素及其对茶叶企业营销的影响   22
      二、经济与人口因素及其对茶叶企业营销的影响   24
      三、社会文化因素及其对茶叶企业营销的影响   26
      四、科技与自然资源因素及其对茶叶企业营销的影响   28
   第三节 茶叶市场微观环境分析   29
      一、茶叶企业内部   29
      二、流通环节的组织机构   30
      三、消费者   31
      四、竞争者   32
      五、政府管理部门、新闻宣传机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   32
   小结   33
   案例一   33
   案例二   35
   思考题   37
第三章 茶叶行业分析   38
   第一节 中国茶叶行业的演变及分类   38
      一、茶叶行业(产业)概念   38
      二、茶叶行业的演变   38
      三、茶叶行业的划分   39
      四、茶产业链概述   39
      五、当代中国茶产业特点   41
   第二节 茶叶行业基本分析   41
      一、茶叶行业分析的目的   44
      二、茶叶行业基本特点分析   44
      三、影响茶叶行业竞争态势的五力分析   48
   第三节 茶叶企业竞争者分析   51
      一、茶叶企业竞争者类型   52
      二、茶叶企业竞争者分析   53
   小结   55
   案例   56
   思考题   57
第四章 茶叶市场分析   58
   第一节 茶叶市场的概念及分类   58
      一、茶叶市场的概念   58
      二、茶叶市场的分类   59
   第二节 中国茶叶市场的起源与发展   59
      一、中国茶叶国内市场的起源与发展   59
      二、中国茶叶国际市场的起源与发展   62
   第三节 茶叶消费者市场分析   63
      一、茶叶消费者市场特点   63
      二、茶叶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概念及分类   65
      三、茶叶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和类型   66
      四、茶叶消费者购买行业的影响因素   67
   第四节 茶叶生产企业购买行为分析   69
      一、茶叶生产加工产业市场特点   70
      二、茶叶生产企业购买行为概念   70
      三、茶叶生产企业购买行为类型   71
      四、茶叶生产企业购买行为过程   72
      五、茶叶生产企业购买行为影响因素   74
   小结   75
   案例   77
   思考题   78
第五章 茶叶市场调研   80
   第一节 茶叶市场营销信息系统   80
      一、茶叶市场营销信息及其分类   80
      二、茶叶市场营销信息作用   81
      三、茶叶市场营销信息系统   82
   第二节 茶叶市场调研概述   84
      一、茶叶市场调研的概念   84
      二、茶叶市场调研的类型   85
      三、茶叶市场调研的内容   87
      四、茶叶市场调研的程序   88
   第三节 茶叶市场调研方法   91
      一、样本选择方法   91
      二、信息获取方法   94
      三、茶叶市场调研表格设计   96
   小结   99
   案例   100
   思考题   101
第六章 茶叶市场预测   102
   第一节 茶叶市场预测概述   102
      一、茶叶市场预测的概念   102
      二、茶叶市场预测的种类   102
      三、茶叶市场预测准确程度分析   104
      四、茶叶市场预测的内容   105
   第二节 茶叶市场预测程序   105
      一、预测的准备阶段   105
      二、选定预测方法   107
      三、预测评价阶段   107
      四、提出预测报告   108
   第三节 茶叶市场预测方法   109
      一、定性预测法   109
      二、定量预测法   111
   小结   119
   案例   119
   思考题   121
第七章 茶叶企业战略及其规划   122
   第一节 茶叶企业战略概述   122
      一、茶叶企业规划实施战略的意义   122
      二、茶叶企业战略   123
      三、茶叶企业战略规划内容和程序   125
   第二节 茶叶公司业务投资管理战略   129
      一、波士顿咨询集团法——业务单位投资管理战略   129
      二、通用电气公司法——业务单位投资管理战略   131
   第三节 茶叶市场进入策略   134
      一、茶叶市场进入策略   134
      二、茶叶市场进入方式   135
      三、茶叶市场进入时机   137
   第四节 茶叶企业市场发展战略   139
      一、密集性发展战略   139
      二、多元化发展战略   140
      三、一体化发展战略   140
   第五节 茶叶企业竞争与合作战略   142
      一、基本竞争战略   142
      二、不同竞争地位茶叶企业竞争战略   145
      三、茶叶企业合作联盟战略   150
   小结   152
   案例   153
   思考题   154
第八章 茶叶企业目标市场战略   155
   第一节 茶叶市场细分   155
      一、茶叶市场细分的概念与意义   155
      二、茶叶市场细分的标准   156
      三、茶叶市场细分的方法   160
   第二节 茶叶企业目标市场策略   161
      一、茶叶企业目标市场的概念   161
      二、茶叶企业目标市场策略   162
      三、茶叶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策略的影响因素   164
   第三节 茶叶企业市场定位   165
      一、茶叶企业市场定位的概念及其分类   165
      二、茶叶企业市场定位的意义   166
      三、茶叶企业市场定位的程序   166
      四、茶叶企业市场定位策略   168
   第四节 茶叶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169
      一、市场营销组合   170
      二、4P市场营销组合   170
      三、市场营销组合及其理论的发展   172
   小结   175
   案例   176
   思考题   177
第九章 茶叶市场营销组织与管理   178
   第一节 茶叶市场营销组织   178
      一、茶叶营销组织的目的   178
      二、市场营销部门的职能   178
      三、茶叶市场营销组织的演变   179
      四、茶叶市场营销部门的组织形式   180
   第二节 茶叶市场营销计划   182
      一、茶叶市场营销计划的概念   182
      二、茶叶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   183
   第三节 茶叶市场营销计划实施   185
      一、茶叶市场营销计划实施的概念   185
      二、茶叶市场营销计划实施的过程   185
      三、影响茶叶市场营销计划实施的因素   185
   第四节 茶叶市场营销控制   187
      一、茶叶市场营销控制的程序   187
      二、茶叶市场营销控制的基本类型   187
      三、茶叶市场营销控制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188
   小结   191
   案例   192
   思考题   193
第十章 茶叶产品策略   194
   第一节 茶叶产品整体概念及茶叶产品生命周期   194
      一、茶叶产品整体概念   194
      二、茶叶产品生命周期(PLC)   197
   第二节 茶叶企业产品组合策略   200
      一、茶叶企业产品组合相关概念   201
      二、优化茶叶企业产品组合   202
      三、产品组合策略   202
   第三节 茶叶新产品策略   204
      一、茶叶新产品的概念    204
      二、茶叶新产品的开发方式   206
      三、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程序   208
   第四节 茶叶包装策略   209
      一、茶叶包装的作用   209
      二、茶叶包装的分类   210
      三、茶叶包装的设计原则   210
      四、茶叶包装策略   212
   第五节 茶叶品牌与商标策略   213
      一、品牌与商标的概念   213
      二、品牌的分类   215
      三、茶叶企业品牌的作用   216
      四、茶叶企业品牌设计原则与策略   217
      五、茶叶企业品牌使用策略   218
      六、茶叶企业品牌维护策略   220
   小结   221
   案例一   223
   案例二   224
   思考题   225
第十一章 茶叶价格策略   227
   第一节 茶叶定价理论   227
      一、茶叶价格与价值   227
      二、市场结构和供求弹性原理   228
      三、影响茶叶企业定价的因素   233
      四、茶叶定价遵循的基本原则   235
   第二节 定价方法   236
      一、成本导向定价法   236
      二、需求导向定价法   238
      三、竞争导向定价法   239
   第三节 茶叶定价策略   240
      一、阶段定价策略   240
      二、心理定价策略   241
      三、差价策略   243
      四、折扣和让价定价策略   243
      五、单一价格与变动价格策略   244
      六、捆绑定价策略   244
      七、产品线定价策略   245
      八、替代产品价格策略   245
   小结   245
   案例   246
   思考题   247
第十二章 茶叶销售渠道策略   248
   第一节 茶叶销售渠道概述   248
      一、茶叶销售渠道的概念   248
      二、茶叶销售渠道的作用   248
      三、茶叶销售渠道的类型   249
   第二节 茶叶中间商   250
      一、茶叶中间商的概念与作用   250
      二、茶叶中间商的分类   251
   第三节 茶叶销售渠道的选择与维护管理   253
      一、选择茶叶销售渠道的影响因素   253
      二、茶叶销售渠道的设计与评价   254
      三、茶叶销售渠道的维护与管理   255
   第四节 茶叶物流策略   257
      一、茶叶物流的概念与内容   257
      二、茶叶物流管理的目标   258
      三、茶叶物流管理决策   259
   小结   261
   案例   262
   思考题   263
第十三章 茶叶促销策略   264
   第一节 茶叶促销概述   264
      一、茶叶促销的实质   264
      二、茶叶促销的作用   264
      三、茶叶促销的组合及其影响因素   265
   第二节 茶叶人员推销策略   267
      一、茶叶人员推销的特点   267
      二、茶叶人员推销的策略与技巧   267
      三、茶叶推销人员的使用与管理   269
   第三节 茶叶广告宣传策略   270
      一、茶叶广告宣传的作用   270
      二、茶叶广告的必要性   271
      三、茶叶广告的媒体与选择   271
      四、茶叶广告的设计原则   273
      五、茶叶广告效果的测定   274
   第四节 茶叶营业推广策略   275
      一、茶叶营业推广的特点   275
      二、茶叶营业推广的方式   275
      三、茶叶营业推广方案的制定   276
   第五节 茶叶企业公众关系策略   277
      一、茶叶企业公众关系的概念及特点   277
      二、茶叶企业公众关系的功能   277
      三、茶叶企业公众关系的原则   277
      四、茶叶企业公众关系的方式   278
   小结   279
   案例   280
   思考题   281
第十四章 茶馆营销   282
   第一节 茶馆营销概述   282
      一、茶馆的起源与发展   282
      二、茶馆的类型   283
      三、茶馆营销的概念及特点   284
      四、茶馆营销的作用   285
   第二节 茶馆产品策略   286
      一、茶馆产品的概念与特点   286
      二、茶馆产品策略   286
      三、茶馆质量管理   287
   第三节 茶馆价格、渠道与促销策略   289
      一、茶馆价格策略   289
      二、茶馆渠道策略   290
      三、茶馆促销策略   290
   第四节 茶馆职员、过程与有形展示策略   291
      一、茶馆职员策略   291
      二、茶馆过程策略   291
      三、茶馆有形展示策略   292
   小结   293
   案例   294
   思考题   295
第十五章 茶叶国际市场营销   296
   第一节 WTO与茶叶国际贸易   296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概念   296
      二、加入WTO对我国茶叶贸易的影响   296
      三、加入WTO后涉外茶叶企业应对措施   298
   第二节 茶叶国际市场的分析   299
      一、茶叶国际市场概况   299
      二、国际茶叶市场的贸易特点   299
      三、我国茶叶国际贸易状况   301
      四、国际茶叶市场需求趋势   303
      五、国际茶叶拍卖市场   304
   第三节 茶叶国际目标市场的选择   305
      一、茶叶国际市场细分   305
      二、茶叶国际市场细分的依据   306
      三、茶叶国际目标市场选择的标准、条件和过程   307
    四、选择目标市场的模式   307
      五、进入目标市场的策略选择   307
   第四节 茶叶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308
      一、茶叶国际市场产品策略   308
      二、茶叶国际市场定价策略   310
      三、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和分销策略   313
      四、茶叶国际市场促销策略   315
   小结   316
   案例   317
   思考题   319
第十六章 茶叶市场营销新趋势   320
   第一节 绿色营销   320
      一、绿色营销的概念   320
      二、绿色营销的兴起   320
      三、绿色营销的特点   322
      四、绿色营销的意义   322
      五、绿色营销的实施   323
   第二节 关系营销   324
      一、关系营销的产生   325
      二、关系营销的特征   325
      三、关系营销的原则   326
      四、关系营销的基本策略   327
   第三节 整合营销   328
      一、整合营销的概念   328
      二、整合营销产生的背景   329
      三、整合营销的理论基础   330
      四、整合营销实施的基本策略   331
   第四节 网络营销   332
      一、网络营销的产生和概念   332
      二、网络营销的特点   333
      三、网络营销的类型   334
      四、实施网络营销的关键技术环节   336
      五、网络营销4C与4P整合策略   337
   小结   338
   案例   339
   思考题   341
主要参考文献   342
姜含春, 1956年3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安徽省茶叶学会副秘书长。
    1982年8月本科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茶业系并留校任教,一直从事市场营销学教学与研究工作。1984.2-1985.2年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系进修学习,1997.9-1999.7年在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硕士研究生进修班学习。
    主讲课程:《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茶叶商品学》等课程。副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叶市场学》。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主编"十五"规划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叶市场营销学》;参编《市场学新编》、《茶叶商品学》、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中国茶叶大辞典》。在农业经济问题、茶叶科学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参加农业部、省教委等研究项目7项。曾获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安徽省科协和农业厅优秀论文一项。
1998年以来,先后7次接受农业部种植司邀请,在全国性培训班作专题报告。2002年接受农业部中央广播电视学校邀请在第2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第1套中央电视台进行《茶叶无公害营销》专题讲座;多次受邀在全国性、省、地区学术会议、茶叶经济论坛、培训班做学术交流或专题报告。
大量批发或经销商面议。
茶书网中国区北京经销商: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
客服:010-63433810
详见:茶书网(www.culturetea.com)说明

“滇红之父”与安化茶叶

 

 

冯绍裘

云南凤庆茶厂为冯绍裘塑立的铜像

       1988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书中刊载了中国茶学界公推的20世纪中国十大茶学家,他们分别是吴觉农、胡浩川、冯绍裘、蒋芸生、方翰周、王泽农、陈椽、庄晚芳、李联标、张天福。这十大茶学家中与安化渊源最为深厚的是滇红创始人,被誉为滇红之父的冯绍裘。

三度来安化工作

       冯绍裘是湖南衡阳县人,毕业于河北保定农业专科学校。他曾3次来安化工作,是什么机缘让他与安化有如此深厚的渊源呢?前两次与一个人有很重要的关系,这个人是他在保定农业专科学校的同学李厚徵。李厚徵,湖南湘潭人,曾任湖南省茶叶讲习所所长。1924年,冯绍裘被他聘请到讲习所任专业课老师,从此踏上了从事茶叶工作的道路;后来,升任该所教务主任。1928年,湖南茶叶讲习所因经费困难停办,改名为湖南茶事试验场,冯绍裘被委任为场长,直到1932年调离。第二次是1942年,时任中茶公司总技师的李厚徵在安化督办砖茶生产,他请从云南回湘探亲的冯绍裘留下来,帮助解决黑茶压砖的问题,到1948年才离开。冯绍裘第三次来安化是19504月。他已是中茶公司华中南区公司副总经理,由汉口到安化来检查工作并策划红茶收购产制业务,非常忙碌,但他还是专门为安化茶叶制作练习生训练班讲课。他讲课的内容《夏茶秋茶采制应注意的几点》发表在当时的《安化茶讯》上。很多年后,当时的学生廖奇伟、方永奎还能回忆起上课的情形。

在安化推行机械制茶

       千百年来,安化制茶一直采用手揉脚踩,人工制作,不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茶叶品质不高,而且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1928年,冯绍裘租佃安化黄沙坪谌姓山地200余亩,开荒种茶。随后,他从上海购入动力制茶机械五台(蒸茶机、复炒机、炒揉机、揉捻机、干燥机各一台),在安化投入使用。这是安化茶叶制造使用机械的开始,也是湖南应用茶叶初制机械的开始。

       后来,他自行设计手推式木质吊桶揉捻机和A型烘茶机,1947年在安化集资试办群力机械制茶厂,加工制作20多部投入使用,效果不错,比手工生产提高工效六七倍,茶叶制作质量大有提高。由于取材容易、结构简单,这种木质揉茶机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安化县内大量推广,俗称绍裘式揉茶机,现在的茶农家里还经常能够见到。绍裘式揉茶机的推广运用,实现了由人工揉茶机械揉茶的历史性突破,在改变手工制茶传统、推进机械加工方面作出了贡献,冯绍裘因此被誉为机制茶之父,成为中国机械制茶奠基人之一。

研制安化茶叶新产品

       冯绍裘擅长制茶评茶,1928年他所制砖茶获中华国货展览会一等奖。1933年以他为主试制的机制绿茶1350公斤,经实业部沪、汉两商品检验局检验,品质较日本的绿茶更有特色。他还聘请杭州的龙井”“珠茶技师三人来安化开办训练班,后来该厂编写了制作红茶、蒸青、扁茶及珠茶等技术小册子,广为推广。
       1941年抗日战争期间,交通受阻,县内红茶无法外运,内销黑茶也大量积压。在茶叶外销、内销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冯绍裘在两仪茶厂积极试制内销绿茶新产品,有扁平形的芙蓉仙”“玉液奇”“文合秀”“江南春,团形的乌云碧”“高泽録”“镇华峰”“小桃源”“联凤珠”“结龙团”“天然色,自然式的两腋轻等,曾得到湖南省建设厅的嘉奖。他的评茶技术造诣极深,人称冯鼻子,在中外茶叶界享有盛誉。

组织领导安化砖茶生产

       我们在谈论安化黑砖茶时,讲得最多的是彭先泽先生,但忽视了冯绍裘。

       1940年,彭先泽带领他的团队研发出来的黑砖茶在当时是新产品,销往苏联及东欧国家,因为设备简陋、技术生疏、生产效率低下、产量很低,无法完成出口任务。1942年,冯绍裘回湘探亲,李厚徵此时正在安化督办砖茶生产,李就说服他这位老同学留下来,帮助解决压砖的问题,报请中茶总公司,任命冯绍裘为安化砖茶厂厂长。冯绍裘走马上任,抓住砖茶关键工序,将木质蒸箱改为小蒸甑。蒸具设备的改进,加速了茶叶软化,提高效率一倍;将压砖斗模单压改为双压,又使压制效率进一步提高。这些技术改革,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也为后来的砖茶生产全程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19446月,中茶湖南砖茶厂由复兴公司湘分公司接管,冯绍裘改为复兴公司湖南砖茶厂厂长,继续经营压制砖茶,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调离安化。

       冯绍裘在安化砖茶厂工作近4年的时间里,积极改进黑茶砖加工设备,提高生产加工技术,大量生产黑茶砖,对抗战时期的安化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培养大量茶叶人才奠定茶叶科研基础

       冯绍裘在安化最早是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24年至1928年,他先后在湖南茶叶讲习所任专业课教师和教务主任;1928年开始,他在湖南茶事试验场任场长,同时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湖南茶叶讲习所于1920年由长沙岳麓山迁至安化县小淹,茶叶讲习所为国内开办较早的茶叶专业学校之一,李厚徵、彭国钧先后为负责人,冯绍裘为教师、后来担任讲习所教务主任。1934年吴觉农先生在《湖南省茶叶视察报告书》中认为:湖南茶叶学校(讲习所)较其他各省完备。经费除由省拨给外,安化县教育局也给予一定补贴(每个学生每年60元)。冯绍裘在讲习所,除了讲授土壤、农业气象、茶叶制造等课程外,还和学生一道,参加该所茶园和制茶厂的生产实践活动,刻苦钻研并掌握了茶叶栽培、茶叶制造技术,为他以后步入茶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冯绍裘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离开,在安化的8年时间里主要从事茶叶科研、教学工作,培养了王坤、刘凤文、周世胄、刘宝祥、文世银、黄甲寰、周三才等大量茶叶优秀人才。

       安化的茶叶系统性科学研究是从冯绍裘任湖南茶事试验场场长时正式开始的,主要试验内容有茶树品种比较,播种时期及深度,移植距离、茶园绿肥、剪枝、施肥、机制茶叶等项目,这是当时国内最早的茶叶科研示范单位之一,从那以后,安化茶叶科研薪火相传,至今一直没有中断。

       尽管冯绍裘茶叶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一段是在云南顺宁研发滇红,成为滇红创始人,被誉为滇红之父,但他3次来安化工作,为安化乃至湖南茶叶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样光彩照人,彪炳千秋。

来源:益阳日报

找到约2,07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